患者张某,女性,90岁。因不慎摔倒伤及左髋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12年前有乳腺切除手术史。 诊断: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高血压,冠心病。 治疗方案:患者年龄大,体型瘦弱,如果保守治疗,一旦卧床很容易引起褥疮,因此,目前的指南及专家共识推荐治疗还是首先选择手术治疗,即便是无明显移位的髋部骨折,除非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 患者入院后请心内科及手术麻醉科会诊,进行风险评估及对症处理。病情稳定后决定在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硬膜外麻醉下行微创闭合复位髓内固定手术。 手术要注意:短、小、快,手术时间要短,手术创伤要小,手术操作要快。 手术过程:从切皮到置钉完成22分钟。 老年人因为平衡能力、反应能力、腿脚力量等机能下降,很容易跌倒,造成髋部、腕部、腰椎等处骨折。髋部骨折又称为“死亡骨折”,意思是说,在临老之前最后一次骨折。如果一旦出现髋部骨折,护理起来比较麻烦,由于长时间卧床容易引起坠积性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有数据统计显示在半年内死亡率可达50%。因此,除非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还是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手术固定后患者就可以早期离床,坐起来,床上腿脚自主活动,别小瞧能坐起来、床上腿脚活动这个动作,可以大大减少这些并发症的发生,减少病人的痛苦,减少家人的护理。减少死亡率及致残率。 防止跌倒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件需要高度重视、高度重视、高度重视的事情!
患者房某,男,69岁。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膝关节疼痛6年,去过多家医院,给予止痛,理疗,封闭,膏药等治疗,效果差。最终决定手术治疗。 诊断:双侧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右侧膝关节疼痛比对侧重,先行右膝关节置换手术。 手术后患者恢复感觉很满意,8个月后要求做另一侧的膝关节置换。 手术后一周情况。
术后一周内: 1、抬高患肢、向心性按摩、局部冰敷—消肿; 2、踝泵运动,20次/组,5组/天; 3、临近关节(膝、踝、足及各趾)维持性训练,20次/组,6组; 4、股四头肌、髋外展、内收肌等长收缩训练,20次/组,3组; 术后1-6周: 1、继续髋内收、外展,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 2、髋关节主动ROM训练达30度;第四周开始被动ROM训练(复查看骨痂是否形成); 6周-3月: 1、股四头肌、款外展、内收肌主动肌力训练,20次/组,3组; 2、髋、膝关节主动ROM达60度,被动ROM达80度; 3、足尖点地行走(复查后); 3-6月:1、股四头肌、髋外展、内收肌渐进抗阻训练,30次/组,3组; 2、患肢负重50行走、靠墙下蹲训练; 3、髋膝主动ROM达90度,被动达100度; 6周后: 1、股四头肌、髋外展、内收肌逐渐达正常水平; 2、患侧可完全负重行走; 3、髋膝ROM达全范围。 但是,这只是一个原则,具体还要因人而异,按照主治医师的具体指导来进行。
答案是不一定。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手术是有条件的,不是说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都要手术治疗。就好比是种庄家一样,什么时候种麦子是有时候的。对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什么时候保守,什么情况下手术,都是有适应症的。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首要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就是说先不要做手术,要先通过一些其它非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如果一下子出现腿脚没劲了,甚至是大小便问题了,还有一些疼痛剧烈的,是一定要抓紧手术的,否则,将来恢复起来很难,恢复时间很长,效果也不好。
有一些病人会问医生,我的腰椎间盘突出重不重,实际上,让我说,重不重病人自己知道,病人的难受轻重是很说明问题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重不重不能单纯以片子上的突出的大小来判断,片子上突出大的不一定难受就厉害,片子上突出小的不一定就难受差。那么,怎么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的轻重:一是看突出的位置,如果突出的位置离神经远,那难受就差。二是看突出的间盘与椎管的比值大小,如果椎管比较宽大,即便突出的间盘一样大,那难受也差。反之就较重。打个比方说,十个人在一间小屋里可能会很拥挤,如果,还是这十个人在一个足球场大小的屋里,就显得很空了。三是出现腿脚麻木就比单纯腿脚疼痛重,如果腿脚没劲就说明更重了,如果出现大小便问题就说明又重了。本文系齐新春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传统手术治疗移位的髌骨骨折一般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取横行或纵行切口,一般长约10cm左右。传统手术存在切口长,创伤大,不美观的缺点。 微创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适应症:符合髌骨骨折的手术指征的同时,一般适合骨折块大,相对完整的单纯骨折。 微创治疗的优势:创伤小,不需要暴露膝关节腔;感染几率小;关节镜下监视到骨折关节面复位,能确保完全复位;经皮固定,切口小,皮肤美观,尤其适合穿裙子的女士。 上图看看
有人说椎间盘“膨出”,有人又说“突出”,还有人说“脱出”,到底是啥意思?不管是椎间盘膨出、突出、还是脱出,实际上,这只是椎间盘出现问题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表现样子。好比是轮胎上鼓起了个包,严重的就发生爆胎了。
腰肌劳损(Chronic lumbar muscle stain)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占到腰椎疾病的60%,包括腰3横突综合征、腰背部筋膜疼痛综合征、腰骶部韧带损伤等疾病。并且发病率现在比以前是显著提高,约80%的人一生中要受到腰腿疼痛的折磨。一、什么是腰肌劳损急性腰部扭伤未获得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长期不良姿势导致的腰部软组织劳损,使腰背部肌肉容易疲劳,容易出现腰痛,称为慢性腰肌劳损。二、引起腰肌劳损的常见原因:1、迁延性的急性腰部扭伤。在腰部扭伤的急性期如果未获得适当治疗或治疗不彻底,损伤的肌肉、筋膜和韧带修复不良,产生较多的瘢痕组织和粘连,致使腰部功能减退,出现腰部疼痛,腰部无力,阴雨天腰背部酸痛,长时间持续不愈。2、积累性损伤。腰部肌肉、韧带在日常生活劳动中,这些软组织经常会受到牵张,会出现小的纤维断裂、出血或渗出。断裂组织修复或出血、渗出被吸收后,可遗留瘢痕和组织粘连,这些组织容易牵拉、压迫内在的神经纤维产生腰痛,有时会放射引起臀部等处疼痛。这种腰痛休息后会缓解,劳累后又加重,甚至不能长时间坚持一个姿势。3、腰肌筋膜无菌性炎症。长期不良姿势,包括经常弯腰、长时间坐立等动作,使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牵拉状态,出现痉挛、缺血、水肿及粘连等,引起慢性无菌性炎性损伤,使腰肌容易疲劳,出现腰痛等症状。长期缺少肌肉锻炼和经常遭受潮湿寒冷影响者也容易发生腰肌筋膜无菌性炎症,导致腰痛。4、其它。如先天性脊柱侧弯等畸形、下肢功能或结构缺陷,如股骨头坏死等,可导致腰部组织劳损。体弱、内脏病变也会使腰背部应急力下降。妊娠晚期腰部负重增加也会导致腰肌劳损。三、只有干重体力活动的人才会出现腰肌劳损吗?不是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照样会出现腰肌劳损,引起腰痛。比如说我们坐着打一天扑克,虽然没有干啥活,但一天下来也是会腰酸腿疼的。之所以我们能坐着,是因为能使我们维持坐姿的肌肉保持紧张,也就是一直干活才能让我们保持坐姿,而不是别的姿势,那么这部分肌肉长时间干活而得不到休息,长此以往,积劳成疾,就造成了慢性腰痛,也就是所谓的腰肌劳损。因此不是说只有刨地、推车等干活才能引起腰肌劳损,相反长时间坐着或者站着更容易引起腰肌劳损。四、腰肌劳损都有哪些表现腰肌劳损的主要表现是腰痛,有时伴有腰部发酸、胀、困、无力、沉重等不适,有些可能会伴有臀部酸胀不适、大腿后外侧疼痛不适等感觉,但不会出现下肢疼痛等异常感觉。得了腰肌劳损后患者不能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如站立或坐位,需要经常更换姿势才能感到好一些。有些晚上半夜疼的厉害,起来活动一会或者翻翻身就好转,但一个姿势时间长了又会出现加重。或者不能弯腰,弯腰后不能马上直立等。发生腰肌劳损的患者休息后可以缓解,劳累后又加重。自己捶捶腰,揉揉腰,或者进行热敷后会有好转。X线检查一般没有明显异常表现。五、如何预防腰肌劳损为避免出现腰肌劳损,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寒冷的环境中,剧烈运动前要注意做好热身运动,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的训练等。避免腰部过度负重和长时间弯腰活动,搬重物时选择合理姿势,一定要蹲下去搬重物,而不是直接弯腰去搬重物。如果发生腰部急性扭伤,一定要注意休息,接受正规的治疗,外用一些止痛的膏剂等,以免贻误最佳治疗时机。对于需要长时间坐位或站立工作的人群,需要注意几点: 1、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要隔一段时间就改变一下姿势。当然,保持正确的姿势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怎么才是正确的有时不太好掌握,那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时不时改变一下姿势算是一个折中吧。因为,我们想要保持任何一个姿势,都是有部分肌肉在不停的干活,保持紧张才能维持我们的姿势,如果时间长了,这部分肌肉就会出现劳损。2、多伸懒腰。抬高双臂、身体后仰、伸展腰部,与伏案工作的姿势正好相反。长时间坐位,腰背肌需要始终保持紧张状态,那么我们通过伸懒腰,可以使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劳逸结合。3、多捶捶腰,揉揉腰,上热敷。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改善腰背部肌肉的血液循环,减少周围有害的炎性介质及代谢产物,起到缓解疼痛的目的。4、少弯腰,会弯腰。比如搬动重物时要蹲下去搬,而不是直接弯腰去搬。5、加强腰背部肌肉的力量锻炼(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