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病患者是流感感染的高危人群。流感疫苗接种显著减少了风湿病患者流感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的风险,降低了患者住院率和死亡率。建议所有风湿病患者每年接种流感病毒灭活疫苗。推荐在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10mg/d泼尼松及等效剂量的其他糖皮质激素)时完成接种;使用10~20mg/d泼尼松等效剂量或更高剂量糖皮质激素的患者仍可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建议:①如未使用抗CD20单抗治疗,建议使用前至少2周接种流感疫苗。如已经使用,可按照免疫计划接种流感疫苗和药物使用时间的更长间隔,有利于增强疫苗应答。②使用甲氨蝶呤治疗的患者建议在接种后停用2周。③接受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无须停止药物。风湿病患者肺部感染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有助于预防肺部感染。65岁以上风湿病患者和18岁以上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风湿病患者均建议接种肺炎疫苗;免疫抑制患者建议在免疫抑制治疗开始前2~4周接种,并在5年后加强接种1剂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接种建议:①使用抗CD20单抗治疗的患者,建议在下一剂抗CD20单抗使用前至少2周接种疫苗。②接种时糖皮质激素建议小于20mg/d泼尼松等效剂量,低于10mg/d更优。③接受生物制剂如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白细胞介素6抑制剂、白细胞介素12/23抑制剂和白细胞介素17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无须停止药物。④鉴于不良事件的潜在风险,肺炎球菌疫苗在隐热蛋白相关周期性综合征(CAPS)患者中的接种应谨慎考虑。风湿病患者带状疱疹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正常人群,T细胞介导的应答与未来带状疱疹的发生风险更为相关。带状疱疹再激活可能诱导风湿病活动或者复发。建议50岁以上患者(可以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接种重组蛋白疫苗。带状疱疹再激活的患者急性期发作3个月后可以接种,有助于预防PHN。如疫苗适应人群扩龄,建议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18岁以上患者接种重组蛋白疫苗。接种建议:①带状疱疹急性发作期暂缓接种。②使用抗CD20单抗治疗的患者,建议在下一剂抗CD20单抗使用前至少2周接种疫苗。③如在小分子靶向药JAK抑制剂使用前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建议2剂接种后至少间隔2周再给予JAK抑制剂治疗;如在JAK抑制剂使用中,建议每剂接种前后停用JAK抑制剂1~2周。④使用大多数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病情许可,建议接种前后停药1~2周。⑤接种时糖皮质激素建议小于20mg/d泼尼松等效剂量,低于10mg/d更优。风湿病患者是HPV感染和宫颈癌的高危人群。高危型HPV持续性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WHO将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定义为高危型,其中HPV16/18诱发癌变的风险最高。2021年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布全球第一个接种HPV疫苗真实世界宫颈癌发病减少的直接证据,英格兰从2008年推行进口二价免疫规划对减少CIN3+(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及以上病变)和宫颈癌发病率的效果分别为97%和87%,所以HPV疫苗接种是预防HPV感染和相关肿瘤等疾病的有效途径。年龄18~45岁患者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都建议接种HPV疫苗,可选择2价、4价和9价HPV重组蛋白疫苗。接种建议①使用抗CD20单抗治疗的患者,建议在下一剂抗CD20单抗使用前至少2周接种首剂疫苗。②免疫抑制剂的影响:由于疫苗接种周期较长,可以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药物的情况下接种。甲氨蝶呤和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不影响免疫后的血清转换率(抗体滴度增加超过4倍),吗替麦考酚酯和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对HPV16和HPV18的血清转换率有轻度影响。③既往有吉兰‑巴雷综合征和脑脊髓炎的患者慎重接种。中国应用的疫苗类型:重组蛋白疫苗。接种建议:(1)建议接种:建议未感染乙肝病毒并且未检测到血清保护性抗HBsAb 的所有患者接种:①免疫程序按照疫苗说明书执行,全程接种。②如果接种益处高于风险,活动期患者在风湿免疫专科医生评估和监测下可以接种。③存在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累及、结节性多动脉炎病史的患者,在权衡利弊和充分告知后可以接种。(2)建议调整接种或用药时机:①使用抗 CD20 单抗治疗的患者,建议在下一剂抗 CD20 单抗使用前至少 2 周接种疫苗。②接种时糖皮质激素建议小于20 mg/d泼尼松等效剂量,低于 10 mg/d 更优。③建议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之前2~4周接种乙型肝炎疫苗。④使用大多数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病情许可,建议接种前后停药1~2 周或者在用药间隔接种。(3)接种后监测:抗HBsAbHBV的血清学保护密切相关。建议患者在全程接种疫苗后 4~6 周检测血清抗HBsAb浓度(达到10 IU/L以上)。如果疫苗接种后抗HBsAb 阴性或未达到有效浓度的患者在疾病稳定期(可以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推荐重复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或加强免疫。中国应用的疫苗类型: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接种建议:(1)建议接种:建议所有未曾感染甲肝病毒的患者接种灭活疫苗,可以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情况下接种。免疫程序按照疫苗说明书执行,全程接种。(2)建议调整接种或用药时机:① 使用抗 CD20 单抗治疗的患者,建议在下一剂抗CD20单抗使用前至少2周接种疫苗。② 接种时糖皮质激素建议小于 20 mg/d 泼尼松等效剂量,低于10 mg/d更优。③ 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病情许可,建议接种前后停药 1~2 周或者在用药间隔接种。中国应用的疫苗类型:灭活疫苗。接种建议:(1)免疫程序按照疫苗说明书执行,全程免疫。(2)接种策略:①暴露后接种无绝对禁忌证:被狂犬或其他动物咬伤、抓伤,立即用一定压力的流动清水和肥皂水(或其他弱碱性清洗剂)交替清洗并使用稀碘伏、苯扎氯铵或其他具有病毒灭活效力的皮肤黏膜消毒剂消毒伤口,按照暴露后免疫程序接种本疫苗。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建议尽早使用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②暴露前接种:有接触狂犬病毒风险的人员,如长期旅行、预期会大量接触动物的个人,按照暴露前免疫程序接种本疫苗。风湿免疫性疾病活动期,存在未控制的癫痫、神经精神疾患、严重慢性疾病、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患者暂缓接种。 建议大家在接种疫苗前,可以先至医院咨询医生的意见,根据自身的病情以及药物使用情况,评估是否适合接种疫苗。若接种疫苗后出现不适,及时就诊治疗。
1.带状疱疹严重吗?是的,有可能严重,但罕见。约1/10的带状疱疹患者会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即使皮疹消退,PHN患者仍会感到疼痛或不适。疼痛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十年,可严重到难以入睡、体重减轻和抑郁。2.带状疱疹有传染性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不可能从皮疹患者处感染该病,但如果您从未患过水痘也未接种过水痘疫苗,有可能感染该病毒并患水痘。带状疱疹和水痘由同一种病毒导致。如果您有以下情况,很可能不会感染:曾患过水痘或带状疱疹接种过水痘疫苗带状疱疹患者在皮疹结痂前,如果可以应保持皮疹覆盖,并经常洗手,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家人也可以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增强自身保护,疫苗可以提供97.2%的保护效力,长达二十年甚至更久。3.带状疱疹如何治疗?一般治疗原则:休息、保护皮损、避免摩擦及外界刺激,给予相应处理及治疗,避免接触抵抗力较低的儿童及孕妇。全身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抗炎、缩短病程、保护局部及预防继发感染。系统性抗病毒治疗应尽早进行,发疹后的48-72小时内是治疗最佳时期。常用的抗病毒药有核苷类抗病毒药。比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和泛昔洛韦均是治疗急性带状疱疹感染常见药物,另外还有溴夫定和膦甲酸钠等。辅助治疗原则:疼痛常贯穿带状疱疹疾病的全过程,对不同程度的疼痛选用不同的镇痛药物。轻中度疼痛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曲马多;中重度疼痛可使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钙离子通道调节剂加巴喷丁、普瑞巴林,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
最近门诊带状疱疹多了起来有研究表明,与从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相比,50岁及以上的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要高出15%。一、什么是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是一种通常呈带状分布的疼痛性皮疹。可见于各年龄段人群,但最常见于50岁以上者。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也可引起水痘。患水痘后,该病毒常隐藏起来,多位于神经节(如背根神经节、三叉神经节)在体内呈“沉睡状态”,多年以后可“醒来”并引起带状疱疹。初次感染该病毒发生水痘,而不是带状疱疹。二、带状疱疹有何症状?一开始,皮肤会产生异样感觉,包括瘙痒、灼热、疼痛或麻刺感,有时会出现发热、恶心或头痛。1-2日内会出现水疱的皮疹。水疱最常为横跨胸部和背部的带状分布,也可在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疼痛可轻可重。3-4日内,带状疱疹疱可破裂或形成溃疡,有时会感染。疱疹在7-10日内结痂并开始愈合。带状疱疹神经痛为主要症状,可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疼痛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三、患带状疱疹的高危因素有哪些?高龄、免疫力低下、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病、发热、高血压等)、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是常见诱因;女性发生带状疱疹风险高于男性。目前接种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一项有效方法。一个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的抵抗力和身体素质不是特别好的情况下,建议接种带状疱疹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