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有很多朋友问,现在结直肠癌发病率那么高,我们要做什么检查才能发现,什么时候开始做检查? 结直肠癌(CRC)是最常见的肿瘤,早期的结直肠癌相对5年生存率为90%以上,中晚期5年生存率为71.9%和12.5%。所以目前主要的办法是早发现,早治疗。根据美国癌症协会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建议:一般成年人45岁开始筛查(体检)最合适。 具体筛查年龄是多少?1、一般的成人年,45岁开始规律筛查结直肠癌,直到75岁。 2、76岁到85岁的人群,是否做筛查,由个人意愿、预期生存时间、健康状态、既往筛查结果等决定。 3、85岁以上的不用再做结直肠癌筛查。 那具体要查一些什么呢? 粪便的相关检查有哪些?1、每年做高敏粪便免疫化学检测(粪便常规) 2、每年做高敏粪便潜血试验(粪便潜血OB) 3、每3年做一次多靶点粪便DNA检测 影像学检查1、每5年做一次CT虚拟结肠镜检查 2、每5年做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 3、每10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一般来说,胃癌晚期如果没有出现转移建议立刻进行手术切除肿瘤的治疗,目前胃癌根治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如果患者全身情况和胃部解剖情况都允许,建议进行根治性切除治疗。如果身体情况不允许,可以先调理改善患者身体一段时间,好转后再考虑手术治疗或者局部姑息切除治疗、中医保守治疗等,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癌症症状,提升生命质量,起到支持治疗的作用。胃癌晚期的治疗原则是早确诊早切除,及时防止癌细胞扩散,再做综合治疗,以取得更好的疗效。当然,如果是胃癌手术全切后,一般都需要进行化疗辅助治疗。手术只是去除主要病灶,留在体内的癌细胞仍然有极强的繁殖扩散能力。化疗仍然是术后主要的治疗方向,如果患者身体实在无法耐受,再考虑中医治疗,但一般效果有限,存活期较短。术后化疗可以有效防止胃癌扩散到肝肺、腹膜等器官组织,对病变组织产生较好疗效,虽然不一定能完全治愈,但完全可以延长患者生命,提高存活率。对于化疗对患者身体产生的免疫力伤害,应当加强护理和锻炼,配合药物使用减少毒副作用。
胃息肉和肠息肉都一样,都存在癌变的可能性,尽管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仍需要提高警惕。肿瘤性的肠息肉长期发展可能会形成腺瘤,比如绒毛状腺瘤或者管状腺瘤等。其中绒毛状腺瘤出现恶变的概率,大于其他的息肉的恶变概率。所以,患者如果反复出现肠息肉,或息肉大小和形状不佳的话,就要做活检来明确是否有癌变的存在,并要及时完整地切除。同肠息肉一样,胃息肉也是要在发现后要早切除。通常如果家族性聚集地发现都患有胃息肉,这种情况就称为家族性的息肉病,这种息肉病,往往会有癌变的概率,是需要尽早治疗的。
胃肠息肉通常在体检时无意中发现,而且医生也会建议尽早进行切除。那胃肠息肉是不是一定要手术切除呢?如果做肠息肉的切除手术的话,需不需要进行麻醉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杨景哥胃肠息肉要切除吗?胃息肉和肠息肉都一样,都存在癌变的可能性,尽管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小,但仍需要提高警惕。肿瘤性的肠息肉长期发展可能会形成腺瘤,比如绒毛状腺瘤或者管状腺瘤等。其中绒毛状腺瘤出现恶变的概率,大于其他的息肉的恶变概率。所以,患者如果反复出现肠息肉,或息肉大小和形状不佳的话,就要做活检来明确是否有癌变的存在,并要及时完整地切除。同肠息肉一样,胃息肉也是要在发现后要早切除。通常如果家族性聚集地发现都患有胃息肉,这种情况就称为家族性的息肉病,这种息肉病,往往会有癌变的概率,是需要尽早治疗的。做胃肠息肉手术需要麻醉吗?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多发的、很小的息肉,是不需要麻醉的。因为要麻醉下进行的话,就要做无痛胃镜,而这项检查在各个医院的预约时间虽然长短不同,但需要提前预约。但如果是要做ESD手术或者做肠切除手术的话,那肯定是需要麻醉的。而麻醉分为静脉麻醉、全身麻醉还有插管后的气管内麻醉。当然,绝大部分麻醉的选择也是要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去决定的。有一些患者在做肠镜时,镜子刚一伸进去就已经觉得过于刺激、痛得受不了,但有些患者就很能耐受手术,不会感受到明显的痛觉。但是绝大部分的患者觉得只要不会感觉到痛,而且能切除掉就可以,宁可采取麻醉的情况下去做肠镜。但其实这种想法也不一定的完全正确的,也存在一定的误区。如果是很小的息肉,全身麻醉没有太大必要而且药物对其自身也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要根据息肉的大小及位置等具体情况去决定是否要在麻醉下进行手术。由此可见,胃肠息肉在发现的早期还是尽量要手术切除进行治疗。而手术时是否需要麻醉或麻醉类型的选择,要根据个人自身的息肉情况以及身体状况来确定,不能一概而论。
近日,被吴彦祖第二次发生阑尾炎的新闻刷频(如图)吴彦祖两次发生阑尾炎的情况,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吴彦祖第一次阑尾炎发作,由于就诊不及时,发展为阑尾周围脓肿。这种时候手术很困难,首先选择就是保守治疗,进行消炎。消炎疗程直到腹痛缓解,无发热。待择期(一般三个月后,阑尾脓肿完全消退)再行阑尾切除术。吴彦祖2019年3月发病后,估计炎症过于严重,医生判断阑尾已经溶解,所以可能不需要再手术。事实上,阑尾完全腐烂溶解的可能性不大,阑尾仍然存在。阑尾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阑尾腔开口(阑尾跟盲肠连接的部位)被粪石堵塞。第一次阑尾炎发作后,经过消炎,炎症可能会消退。但是,阑尾开口很容易会再次被粪石堵塞,也就很容易再次发生阑尾炎。这就是吴彦祖第二次发病的原因,也是我们为什么建议患者只要发生阑尾炎,要手术切除的原因之一。其他原因包括如果炎症控制不了,会出现穿孔、脓肿、门静脉炎等问题。所以,对于急性阑尾炎,只要一确诊,首先就考虑手术切除,避免进展为更严重的结果。当然,已经发展为阑尾周围脓肿并且保守消炎有效的除外
急性肠炎也叫自限性肠炎,往往会自行缓解,即患者不需要用药就可能会缓解。而对于这种情况也不一定需要用止泻药,因为止泻药用得过度,可能会把病原微生物滞留在体内,反而加重患者症状。所以,对于急性肠炎不要着急用药,可先进行饮食的调整,加强休息,一般能够促进症状的缓解。急性肠炎用药非常多,例如一些安全的、绿色的药物,包括益生菌。益生菌是非常安全的一种药物,有大量的研究表明,即使是孕妇使用了益生菌,也是相对较安全的。所以,把益生菌这一类的药物放在优先推荐的药物,而不是止泻药。益生菌包括布拉氏酵母菌、双歧杆菌、枯草杆菌、芽孢杆菌等,这些都可起到缓解腹泻的作用。如果合并腹痛,可使用腹可安、胃复安等药物,也可以很快缓解腹部疼痛的症状。如果发现大便中带血,可能说明炎症较重,这种情况可能需要到医院就诊,了解具体的病情再对症用药。由此可知,在生活中出现急性肠炎的腹泻、腹痛、脱水等等症状,不需要过分的担忧,可以通过调节饮食加强休息,或者是进食益生菌片来缓解病情。若症状没有得到缓解,需前往医院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安倍因为肠病辞职,黑豹因为肠癌辞世,接连出现名人案例,让全民接受了一次有关肠道重症的症状学、预防、诊断甚至治疗领域的科普风暴。长期从事胃肠外科治疗工作的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杨景哥,最近则碰到了一则颇为离奇的案例。一名年近古稀的花甲老人,其上消化道胃部和下消化道结肠区域均发现恶性肿瘤。肿瘤的性质、恶性程度还截然不同,明确排除是从一处转移道另一处的可能。“临床上,这类疾病叫多源性原发肿瘤,发生概率极低。考虑到同属于消化道癌症,而导致癌症发生的高危因素趋同,能导致直肠癌发生的,同样也可能导致胃部发生癌症,更何况患者嗜好腌制食物,里面可是富集了众多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一级致癌物”。幸运的是,发现尚属及时,两处不同性质的癌症,通过钥匙孔手术就完成了根治性切除,出血量还不到100毫升。一台手术摘除两处癌肿后,老人第二天就能下地活动了。平素嗜好腌制食物 发现肠癌后又筛出了胃癌今年69岁的全叔(化名)来自粤北山区,平素饮食习惯上不能做到控油限盐也就罢了,还特别喜欢吃腌制食品。老人从三个月前开始出现明确的大便习惯改变,便血、黏液样便再加上腹部隐痛不止。在当地医院接受了肠镜这一金标准检测手段筛查后,明确提示老人罹患了升结肠癌,而且开始阻塞肠腔,也正是因为这一梗阻,导致了老人的腹痛,排便不畅和频率的变化。经人介绍,老人找到了杨景哥主任,并住进了暨大附一院。为了明确病灶并进一步确诊,杨景哥给老人安排全胸腹部的CT检查,提示升结肠区域肿瘤异常明显。但细心的医生还在全叔的胃部发现了可疑之处——胃窦部有一个疑似肿瘤。立即通过胃镜检查进行活检确认,果然发现老人的胃内也出现了大量溃疡,活检病理提示中分化腺癌。再加上结肠区域明确的是低分化腺癌,老人一次性就罹患了两种癌症,而且明确不是,原发癌和转移癌的关系。“虽然都是消化道,但胃、肠之间的血运沟通并不密切,而癌症的复发、转移,往往是通过血运来实现。极少发现胃癌转移到肠,或者肠癌转移到胃的情况,除非癌症区域彼此临近而且肿瘤特别巨大侵润过去的。”影像检查最能发现问题,老人的两处不同区域,长出了截然不同的癌症。极低概率的“孖生”癌症 高度怀疑和腌制食物有关随着老年化,饮食、生活习惯的变迁等诸多因素的叠加,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增高。但总体而言,患癌,依然是一个分母是10万、1万的低概率事件。南都记者查阅了2017-2018年版本的广州肿瘤登记年报发现,在全叔所处的65-69岁年龄组,罹患结肠癌的概率是25.13/10万,而罹患胃癌的概率则为28.73/10万。如果单纯从数学概率上推算,这一年龄组老人同时罹患胃癌、结肠癌的概率为一亿分之七,是个超低概率的事情。“但现实中,有一类人群确实容易发生多源性原发肿瘤”,杨景哥表示,虽然发病机理并不明确,临床可能与遗传、免疫下降、环境饮食习惯、内分泌因素或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高脂饮食、腌制食物摄入过多等因素有关。杨景哥介绍,国外文献报道的发病率在0.73%~11.70%之间,而国内文献报道为0.46%~4.1%。这说明同时罹患两种癌症的概率,并非是亿中挑一,而是高达百里挑一的程度。而且类似的多源性原发癌,在消化道、乳腺最为常见。“毕竟导致癌症发生的因素是比较雷同的,就是那些一、二类的高致癌物资和致癌因素在起作用。腌制食物能诱发胃癌,肯定也能诱发肠癌。”腌制的肉菜虽然味美诱人,但其中蕴含的多种致癌物已经被医学领域所证实。 (新华社图片,文图无关)腹壁上开了5个钥匙孔 一次性根治性切除两处癌症原计划的单纯结肠癌根治切除手术,因为情况突变而改成了胃癌、肠癌同步切除的手术。程序上繁琐了一点,可老人的创伤并没有倍增。杨景哥主任(左一)率手术团队用一台手术完成了老人两处恶性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杨景哥和他的手术团队在老人的腹壁上开了五个钥匙孔大小的通道,同时进行了腹腔镜下的胃癌根治手术和结肠区域的根治切除手术。五个来小时的鏖战,全叔的手术非常顺利,出血不足100毫升。第二天就开始喝水、自行排尿,并能下地行走。相比以往的“开膛剖肚“似的大开放手术,类似的微创腔镜手术对老人而言可谓意义重大,手术创口很快恢复,很快就能进入到内科治疗阶段。采写 南都记者王道斌 通讯员张灿城
在临床上,胃全切除适合胃体癌和癌症范围超过三分之二的胃的患者,对于胃癌晚期患者是否为最佳治疗方案要酌情考虑。晚期胃癌胃全切后五年存活率大约在10%到40%,大部分患者只能得到生存期延长,而治愈的几率较小。术后病灶转移和胃癌复发大多出现在胃切除三年之内,这些案例占80%,而手术五年之后再次复发和转移的几率则降为10%。因此,胃癌晚期胃切除能否治好取决于三年之内生存率。如果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治疗方案先进,家里经济情况也允许,胃癌晚期胃切除能治好也是有一线希望的。值得注意的是,胃癌患者手术后,一定要注意严格控制饮食。胃癌手术是一系列手术的统称,对于部分患者来说,只需切除肿瘤即可。但是,对于部分患者来说,需要切除绝大部分胃部组织,甚至需要将残余胃部组织与肠道相连,创造一个新的消化器官。因此,不同严重程度的患者在术后的饮食控制有很大区别,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合适自己的饮食方案。如果患者保留基本的胃肠道功能,在手术后半个月左右就可以由流食改变为半流食。恢复期间要注意蛋白质的摄入。如果患者切除大部分胃部组织,这个恢复期可能需要延长半个月至一个月。
肠癌是发生在消化道中的恶性肿瘤,与预防大多数肿瘤相同,人们可通过一些预防措施避免患此疾病。在临床上,肠癌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仅感不适、消化不良、大便潜血等。随着癌肿发展,症状多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腹部包块、肠梗阻等,伴或不伴贫血、发热和消瘦等全身症状。肠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多数认为与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吸烟、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饮酒、缺乏运动以及肥胖以及遗传因素有关。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们可通过戒烟戒酒、少吃猪肉和牛肉等红肉、少吃加工肉类、少吃腌制食物、增加运动量、减肥等措施预防肠癌。因此,对于家族中患有此病的人群,除了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每隔一年去医院做相关体检等预防该病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双歧杆菌作为一种重要的肠道有益菌,起着分解致癌物质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肠癌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双歧杆菌还有分解肠道腐败物质、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腹泻和便秘、增强身体抵抗力的作用,这些效果都直接或者间接的减少了肠癌的发生几率。肠癌通常产生于肠息肉的癌变,直接原因是家族遗传、年龄变大、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缺乏双歧杆菌并不是肠癌的致病因素,但缺乏双歧杆菌对肠道健康并不友好,间接增加了肠道病变的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