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胆囊结石的病人对胆囊切除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怕影响消化功能,这种担忧是没有必要的。首先得了胆囊结石,要看普外、肝胆外科医师,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治疗。一般医师看后会建议或手术或保守治疗或定期复查。这些建议的背后是有数据支撑的,甚至血的教训。在临床上,开始是胆囊结石,再后来演变成胆囊炎、坏疽、穿孔、胆管炎、胰腺炎、肝硬化、胆囊癌等,甚至死亡者不少,所以一定要重视胆囊结石,听从医师的建议。一般有下列情况之一者要考虑手术切除胆囊:1、结石数量多及结石直径≥2-3cm;2、胆囊壁钙化或瓷性胆囊;3、胆囊壁增厚(>3mm)即伴有慢性胆囊炎;4、伴有胆囊息肉>1cm ;5、儿童胆囊结石,如无症状,原则上不手术,先观察、定期复查胆囊B超。一旦选择接受手术的建议,很自然就会问没了胆囊会不会影响消化功能?那就要知道胆囊的功能是什么,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进食后,胆囊发生收缩,使储存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那么,一旦胆囊发生病变而切除胆囊,产生切除胆囊后会影响消化功能的忧虑虽有一定道理,但并不正确。因为胆囊并不是身体中不可缺少的器官,有不少高等哺乳动物,比如马、象、鹿、鲸等等,它们天生就没有胆囊,它们的生活与一些有胆囊的动物并没有区别。再说有少数人,由于先天的胆囊胚胎发育异常,生下就没了胆囊,但他们与正常人一样,健康的生活。胆囊切除术在全世界已经开展了一百多年,大多数行了胆囊切除术的病人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切除了病变胆囊,病人原来的症状随即消失,虽然失去了胆囊,没了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但对病人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并无大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病人胆囊切除后的消化吸收功能与正常人差别不大。胆囊结石大多是胆固醇结石,胆固醇结石的病人在胆囊切除后,胆汁中胆汁酸的含量会逐渐增多,这样就能使术前过饱和的胆汁逐步变成正常胆汁,过饱合的胆汁容易形成结石。因此,在切除胆囊时若能将胆管结石完全取出,一般胆固醇结石就不会再复发,所以,胆囊切除后,对身体健康和消化吸收不会带来不利影响,没有必要担心。 另外胆囊切除后,由于没了胆囊,胆管会代偿性的扩大,胆管壁会代偿性的增厚,胆管的粘液腺会增多,胆汁经常排入十二指肠,以代偿胆囊的储存胆汁功能,同时不至于影响脂肪的消化和吸收,所以,手术后不必忌食油荤,如果人摄入脂肪过少,会对健康不利。当然,手术后身体的恢复及代偿功能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动物性脂肪和鸡蛋的摄入不宜太多,食物中脂肪含量也应慢慢地增加,使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https://cbgc.scol.com.cn/news/10368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乳腺癌患者为什么要做BRCA1/2基因检测?1、BRCA1/2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是否有家族遗传性突变,以及相关亲属的患病风险和罹患第二原发乳腺癌/卵巢癌的风险,有助于制定进一步随访或预防治疗的策略; 2、BRCA1/2基因检测结果可以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BRCA基因突变的患者对于铂类化疗和PARP抑制剂靶向治疗更加敏感。2018年1月,FDA批准阿斯利康新药奥拉帕利(英文名Olaparib)作为治疗胚系BRCA突变且HER2阴性的转移性乳腺癌的靶向药物; 3、 BRCA1/2基因检测可以给医生提供更好地参考,评估复发的可能性和随访的时间间隔。 划重点:什么样的乳腺癌患者特别需要关注BRCA基因检测? 根据NCCN的指南,推荐以下的乳腺癌患者进行BRCA基因检测: 家族中已经明确有BRCA1/2有害突变 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早的患者(确诊年龄≤45周岁) 确诊年龄≤60周岁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确诊年龄≤50周岁的乳腺癌患者,且原发灶≥2个,或者≥1位血缘关系近亲在任何年龄被诊断为乳腺癌 任何年龄的乳腺癌患者,且① ≥1位血缘关系近亲且满足:乳腺癌确诊年龄≤50岁,或卵巢癌,或男性乳腺癌,或高级别(Gleasonscor≥7)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或胰腺癌;②患者或血缘关系近亲另有≥2次任何年龄确诊的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患者 HER-2阴性且可以使用单药治疗的复发或晚期乳腺癌患者 多个国际权威指南提出,对于具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进行BRCA1/2基因的筛查。对于确定存在BRCA1/2突变的人群,该如何处理? NCCN指南推荐: 从18岁开始进行乳房自检,25岁开始定期(6-12个月)乳腺检查 可以考虑预防性乳房切除术降低患癌风险 可考虑针对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降低风险的药物,例如他莫西芬 对35-40岁完成哺乳的女性建议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RRSO)降低患癌风险。对于BRCA2突变女性可以将预防性手术延迟至40-45岁 目前研究数据并不支持进行定期卵巢检查,但可以根据医生的判断从30-35岁开始进行阴超和CA125检查 Tips 1 什么是BRCA1/2基因? BRCA1和BRCA2基因分别于1990年和1994年被发现,最初发现与遗传性乳腺癌相关,所以被命名为乳腺癌1号(BreastCancer 1,BRCA1)基因和乳腺癌2号(Breast Cancer 2,BRCA2)基因。BRCA1、BRCA2分别位于人体细胞核内的第17号和第13号染色体上面。 BRCA1和BRCA2是恶性肿瘤抑制基因,具有阻止肿瘤发生的作用。它们参与DNA同源重组和损伤修复,能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让细胞正常生长。而一旦BRCA1或BRCA2基因发生突变,受损的DNA将无法修复,当这种基因组的不稳定不断积累,就容易诱发肿瘤。BRCA1/2的胚系突变,还有遗传给子代的风险。 1 乳腺癌与BRCA基因 乳腺癌是发达国家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英国,每12位妇女中就有一位可能患乳腺癌。中国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高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并以3%以上的速度逐年递增。 研究显示,携带BRCA突变者,罹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升高。携带BRCA1突变的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预期风险为50-80%,患卵巢癌的预期风险为24-40%;携带BRCA2突变的女性,一生中患乳腺癌的预期风险为40-70%,患卵巢癌的预期风险为11-18%。不论男性还是女性,BRCA2突变也可能增加患其他癌症的风险,包括胰腺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胃癌、食管癌和胆管癌。
两个外科医生 一个用刀补心 一个用心防癌今年的8月19日,将迎来首届“中国医师节”。关于医生的故事,在这个时候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市三医院两个外科医生的故事。一个是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罗勇,他的冠脉搭桥手术量稳居全省第一,精湛的手术技艺让一个个被判死刑的患者起死回生;一个是乳腺甲状腺外科博士王浩斌,他是科研高手,正在进行的肿瘤液体活检这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有望让胰腺癌和乳腺癌患者得到更好治疗。 这两名外科专家的故事,充分显现出“大医”二字的分量。 罗勇 为全省多家医院心内科作后盾 前不久,一个冠心病患者在某县级医院做了支架手术后,乳头肌突然发生断裂,出现咯血、心衰等情况,若不马上实施冠脉搭桥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将性命不保。救护车拉着病人向市三医院呼啸而来。提前接到抢救电话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著名专家罗勇开辟绿色通道,病人直接被送进手术室,经过近5个小时的紧急手术,病人转危为安。 这仅仅是罗勇每年抢救的若干名被判“死刑”的患者之一。如今,高血压的普发导致冠心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需要安装支架的患者越来越多,心脏介入手术发展也因此得到推动,很多县级医院也能做心脏介入手术了。尽管是微创介入手术,但其中仍可能有风险发生的可能,例如血管破裂、动脉夹层等等。如果一所医院没有强大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作后盾,一旦遇到这些意外情况,患者将面临生存考验。如果一家医院的心外科和心内科不能同样强劲,在出现突发状况时多数只能上转至条件更好的医院。市三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由此成为全省众多医院的后盾,成为他们的“编外科室”——因为罗勇和他的团队常常能够救命于水火。 两年前,一名台湾游客在九寨沟旅游时发生心梗,当地救护车紧急送往市三医院。由于血管阻塞严重,心脏介入安装支架已无法解决问题,患者转入心脏大血管外科。但家属对成都市的医疗水平不放心,专门打电话给台湾的家庭医生,这名医生在听了罗勇的手术方案后表示:“放心让他们做吧,这方案是最优化的。”该患者由此得救,也对成都市的医疗水准刮目相看。 去年,双流县一名47岁的女性患者出现主动脉夹层,导致左心室破裂,当地医院迅速将其转送到市三医院。像这种心脏破裂能救活的案例非常少见,但在罗勇手下却成功了,为此该患者成为了罗勇永远的粉丝。 罗勇操刀的冠脉搭桥手术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就是在心脏跳动下手术)手术量,达到西南地区的前列。“我们依托的是医院的整体综合实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底气为省内的医院作后盾。”罗勇说。 王浩斌 用科研为癌症患者护航 同样作为市三医院的外科医生,罗勇用的是手术刀为患者提供安全保护,而乳腺甲状腺外科的“80后”年轻博士王浩斌不仅仅有一把手术刀,还有一个利器,就是科研。 王浩斌是市三医院外科序列中首个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人。几年前,他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就跟随导师对肿瘤液体活检进行探索,到市三医院工作后,他没有中断这项研究,而且成功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 肿瘤液体活检研究主要针对胰腺癌和乳腺癌患者,“癌症需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而早期诊断以及预测复发转移等都得依靠活检,有没有更简单方便、让患者痛苦更小的方式呢?”王浩斌说,该项研究就是取病人的外周血,通过监测血液的指标来实现肿瘤的早期发现以及术后复发的可能等。“我的研究目标就是想对相关癌症实现预判,包括是否复发、是否转移等,进而实现提前干预。”王浩斌很忙,几乎没有休息日,白天上门诊、手术,晚上学习、做科研,周末还要参加学术会,就连实验都是见缝插针般抽时间。对此,他甘之如饴,“提升技术和学术,出发点都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痛苦,我愿意为此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市三医院致力于‘办一所有温度的医院’。想让病人从‘温度’中感受到温暖,对医生来说既有压力,也是动力。”市三医院院长徐俊波表示,技术与研究的同步走,才能让病人在治疗中着实体会到“温度”,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唯一的路径就是不断奋斗、攀升、突破!廖光华 李诗敏 本报记者 邓晓洪 文/图
尝尽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看清了人生百态,方知生活赐予的魅力。即使不巧生病,我们也应从容面对,那么,对于患者和家属,在术后应该具备哪些常识来应对各种情况呢?跟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麻醉清醒后 一般来讲,患者术后回到病房之前,在手术室或恢复室已经麻醉清醒了。如果麻醉未清醒,须平卧;麻醉清醒后,才能枕枕头。 麻醉没有完全清醒或平卧时如果想咳嗽、咳痰,头应该侧向一边,以防止呛咳、误吸等现象的发生。 患者在术后3小时内,尽快解小便,以免引起不适感。3~4小时以后如果没有不适症状的话,可以将床头摇起15°~30°,以患者舒适为宜。 8小时后,患者如果没有恶心、呕吐等症状,就可以将床头摇起进少量水,如果没有呕吐出现,10小时后可以喝点稀粥。术后第一天开始恢复正常的饮食。如果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该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 心电监护、吸氧 全麻患者手术心电监护及吸氧于术后次日上午由护士摘除,不要随意拔除氧气管道及心电监护装置。如果有胸带,因胸带需要加压包扎伤口敷料,患者可能会感觉呼吸不顺畅。如果感觉胸带过松或者过紧,可通知医生,给予酌情处理。如果伤口敷料出现渗血或渗液,也应该告知医生。 引流管、输液 患者如果有引流管,注意引流管不要打折、扭曲,长度以在床上活动方便为宜,以防滑脱出。引流装置负压状态以半瘪为宜。引流装置内如1~2小时内流出大量血性引流液,请立即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术后护士会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输液,进行静脉补液治疗。输液过程中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寒战、发热等不适症状,应该及时通知医生及护士,进行相应处理。 术后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应该循序渐进,既不能畏首畏尾,也不可操之过急,可分为早期床上活动和早期离地活动两个部分: 1. 早期床上活动:患者麻醉清醒后,就可以在床上进行深呼吸和四肢伸屈活动,若长时间平卧不透,可以朝未行手术侧侧卧。 2. 次日,可在床上坐起、床旁坐起、床边站立各5分钟,如果没有不适感就可以下床、沿着床边或室内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及活动范围,直至正常,到户外活动如散步。 早期起床活动并不是随意、无限制的活动,而是根据病人的耐受力适当进行,以不过度劳累为宜。活动的时候,动作要缓慢,以免引起伤口的疼痛。下床要穿防滑鞋,防治跌倒。引流管固定好,可用别针别在衣服口袋处,以免管路滑脱或引流液倒流。如果发生大出血、极度衰弱,则不宜离床活动。 术后由于带有引流管、切口疼痛以及害怕伤口裂开等原因,多数患者不敢活动,甚至在床上翻身都有顾虑,其实这样做是不利于术后身体恢复的,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对于手术后的患者也应该及早开始活动,这样可以促进身体各部位机体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如经常翻身,做深呼吸运动、咳嗽、咳痰,可增加肺通气量,有利于肺、气管内的分泌物的咳出,减少肺炎、肺不张等疾病的发生。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伤口愈合,避免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后活动还能促进肠蠕动,减少腹胀,增进食欲;促进排尿,防止尿潴留。 关于术后注意事项,我们之前讲了麻醉清醒后、心电监护、引流管、术后活动等,但术后另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方面是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在血栓性疾病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发病率较高且危害较大的一种。早期症状是下肢肿痛,尤其是突发的单侧下肢肿胀疼痛,局部感到沉重或疼痛,在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的患者,这时应高度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以下几个措施要牢记: 1. 对容易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如肥胖、下肢外伤史、高龄、长期卧床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在手术前就应该把这些情况告诉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医生会在评估病情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预案,必要时及早给予活血或抗凝药物,同时加强凝功能的监测。 2. 术后病人需要卧床的,早期应该勤翻身,尽早开展床上活动和早期下床活动,深呼吸,有效咳嗽,足、趾的经常主动活动和屈伸下肢等,以减少静脉血瘀滞。高危病人应抬高下肢20~30度,以促进血液回流,必要时下肢穿医用弹力长袜。 3. 加强饮食护理,宜食用清淡、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高蛋白和高纤维素的食物,预防便秘的发生,以免因排便困难而致腹内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需要强调的是,乳腺手术后轻中度疼痛是正常的,尤其是创面、下方引流管口处。有些患者放置腋窝引流管也会出现腋窝处疼痛,这类患者有时会出现在某一体位时疼痛明显,换成另一个体位例如翻个身后,疼痛即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出现疼痛不用紧张,放松心情,多数疼痛会自行消失,不会影响术后恢复。如果疼痛严重可以告诉医生,必要时医生会查看伤口,调整引流管位置,给予相应的处理。 最后提醒广大乳腺疾病术后的患者,手术结束后所有动作都要缓慢,术后尽量上厕所也要有人陪。一旦心慌头晕及时告诉医生。谨防跌倒、碰伤等。希望大家都能安全平稳地度过术后在病房的这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