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确诊为白内障,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如果您年龄大于65岁,每年常规进行眼科检查;如果您较年轻,可每两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追踪白内障的进展情况;2)夏天或阳光强烈的天气下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或者遮阳帽;3)进行阅读时可尝试使用放大镜或增加光亮;4)戒烟,吸烟是白内障发生的一个很关键的危险因素;5)当出现眩光、光晕时,尽量避免夜间驾驶;6)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例如糖尿病;7)当日常生活因视力原因受影响时,可考虑预约行白内障手术治疗。
尽管很多危险因素会导致白内障的发生,但年龄仍然是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正常晶状体蛋白会出现分解,从而导致晶状体逐渐变混浊。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其他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眼外伤、眼部手术、紫外线损伤等。
如果您发生了白内障,那么眼内的晶状体便会由透亮变得混浊,就好比我们通过雾朦朦或者满是灰尘的车窗玻璃看东西一样,你看到的图像便会模糊不清、甚至出现色彩变化。由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展相对缓慢,所以白内障初期您可能不会注意到视力的明显改变。但是随着白内障严重程度的不断变化,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以下视觉症状:视物模糊、眩光、单眼复视、强光下视力明显下降、夜间视物不清、色觉敏感度下降等。
晶状体就是相机的镜头,把光线投射到视网膜上,使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眼部及全身情况的异常都有可能导致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白内障会导致视力下降、对比敏感度下降、炫光、单眼复视或多视等症状,常见于中老年人及外伤患者,美国眼科协会估计,75 岁以上老年人中70% 有白内障。汉普顿教授在 Medscape 分享了 16 种晶状体的异常供大家学习
在等候汽车的站台上,在行驶的地铁里,在学校、办公室、家里,几乎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老老少少,学生、白领、蓝领、股民们这群“电脑族”全身心融入荧光屏里的身影。长时间盯着荧光屏很容易造成眼睛疲劳或视力损害。专家表示,电脑屏幕的辐射对眼睛的伤害很大,也是白内障的诱因之一。一些年轻人还喜欢拿着手机看电子小说、发短信,不管在公共汽车上还是睡前躺着看,都对眼睛不利。电脑、电视、上网本本这些科技产品在城市已经达到人手至少一件的程度,整天对着电脑,眼睛容易疲劳,有的人因为工作原因,即使感觉视疲劳了,但是还是不能离开电脑,只是会选择眼药水来缓解。这些都是导致白内障高发的病因!在都市人群中,临床正不断涌现中青年患者,四五十岁就患上白内障者比比皆是。对此,专家指出,大家并不需要“谈白色变”。“白内障其实就是透明的晶状体变浑浊了,它就如同白发一样,都属于衰老的‘副产品’”。只是有人生得早,有人生得晚。专家提醒,得了白内障,首先会视力下降。近视眼度数快速升高;远视眼却会发现,度数降低了,不戴远视眼镜也能阅读,这种现象称为第二视力,都是屈光改变,白内障的早期症状。很多白内障患者在明亮的光线下视力更差,这是由于明亮光照射,瞳孔缩小,眼睛的光通道变窄的原因。物体会出现重影、虚影,这是由于晶状体肿胀,视物变形,出现单眼复视或多视造成,也是白内障的早期症状。还有的白内障患者还可能出现眼痛的症状。只要寿命够长,迟早会患上白内障,但是不必害怕,因为它属于完全可以治愈的眼疾。那么日常生活如何抵御白内障早早来袭?【温馨提示】:补充维C、维E和B族维生素等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预防白内障的作用,此外,应避免过于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多喝水少食盐、限制过度热量的摄入。要预防电脑对眼睛的伤害,主要还是要减少上网时间,特别是不要长时间盯着电脑玩游戏,用眼一个小时就要休息一下,同时注意增加环境湿度,必要时还可通过人工泪液为眼睛补充水分。除此之外,预防白内障,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外出应戴太阳镜太阳光中紫外线是形成老年性白内障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夏天或海边等地方收紫外线的伤害会更大。戴上太阳镜后,就可减少紫外线对眼睛造成的伤害。2、多饮水体内长期缺水时,体液代谢紊乱,会产生一些有害化学物质损害眼睛的晶状体而产生白内障。若已患白内障者,缺水更会使病情加重。3、适量服用维生素维生素C有抗氧化的作用,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约比血液中高出30倍。随着年龄的增大,营养的吸收功能和代谢功能下降,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形成白内障。为了预防白内障,可每天服用100~200mg维生素C,也可多吃些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菠菜、四季豆、白菜、空心菜等绿叶蔬菜和苹果、橙、柑橘、柚子等水果。另外还可适当补充谷胱甘肽、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和其他微量元素(如硒)等,以及多吃些含以上物质多的蔬菜、水果、鱼、动物肝脏、蛋类等。4、饮食清淡心血管疾病、高血压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故应少吃盐和油腻的食物。5、适量服用阿司匹林多项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减缓白内障的发展,对于没有胃肠道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的朋友可以每日少量服用。但因该药对胃粘膜刺激大,应饭后服用。6、不吸吸烟、少饮酒调查表明饮酒过多和吸烟者发生白内障的概率较高。7、怀孕期早期注意防病在怀孕期,特别是妊娠期前3个月,发生宫内病毒感染、母亲患有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不足等代谢性疾病、孕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磺胺类药物或暴露于X线,都可导致胎儿先天性白内障的产生。8、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稳定很容易导致眼病,如白内障、眼底出血和青光眼等。9、适当补钙血清钙过低,可影响晶状体代谢,形成白内障。可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钙剂,纠正低血钙,有利于控制白内障发展。10、及时治疗眼病青光眼、高度近视、葡萄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脱离等眼部疾病可导致白内障。应及时治疗原发眼病,预防和控制白内障发展。11、避免接触毒性药物或化学物长期接触,容易引起晶状体混浊的有糖皮质激素、氯丙嗪、缩瞳剂等药物,三硝基甲苯、二硝基酚、萘和汞等化学物。
白内障作为眼科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伴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正常情况下,我们眼内有一个透明的组织,叫做晶状体,它的存在就好比是照相机的镜头,可以折射进入眼内的光线,将光线焦点聚焦于视网膜(好比照相机的底片)上,从而帮助我们看清楚东西(图1)。图1:眼睛与照相机结构的一一对应关系。Lens即晶状体,与照相机的镜头相对应;Retina即视网膜,与照相机的底片相对应。备注:插图引用自:https://vspblog.com/camera-vs-the-human-eye/白内障引起的视觉问题有哪些?如果你发生了白内障,那么眼内的晶状体便会由透亮变得混浊,就好比我们通过雾朦朦或者满是灰尘的车窗玻璃看东西一样,你看到的图像便会模糊不清、甚至出现色彩变化(图2)。图2:正常透明晶状体(clear lens)与白内障混浊晶状体(cataractous lens)图示。备注:插图引用自:https://michaelduplessie-lasik.com/cataract-graphic-clear-vs-yellow-cataract-lens/由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进展相对缓慢,所以白内障初期您可能不会注意到视力的明显改变。但是随着白内障严重程度的不断变化,会不同程度的出现以下视觉症状:视物模糊、眩光、单眼复视、强光下视力明显下降、夜间视物不清、色觉敏感度下降等(图3)。图3:白内障患者出现的视物模糊(A)、色觉改变(B)、眩光(C)、单眼复视(D)视觉症状图示。备注:插图引用自:https://www.onhealth.com/content/1/cataracts_vision_surgery白内障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尽管很多危险因素会导致白内障的发生,但年龄仍然是其发生的最常见原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正常晶状体蛋白会出现分解,从而导致晶状体逐渐变混浊。除了年龄因素之外,其他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吸烟、糖尿病等全身系统性疾病、眼外伤、眼部手术、紫外线损伤等。白内障的诊断与治疗白内障的诊断依赖于散瞳后详细的眼部检查:1)裂隙灯检查:医生会利用裂隙灯对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眼前节结构进行检查,发现是否存在其他眼部异常情况(图4);图4:眼科医生利用裂隙灯(A)对患者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眼前节结构(B)进行检查。备注:插图引用自:https://www.aviva.co.uk/health-insurance/home-of-health/medical-centre/medical-encyclopedia/entry/test-slit-lamp-examination/ http://www.docvadis.es/dr.blanquer-oftalmologo/member/y5GIRr_f28TjxEwfJUndGw.html2)视网膜检查:散瞳后,医生可以通过前置镜裂隙灯对视网膜的情况进行检查,通常会对黄斑区及视盘进行检查,排除青光眼及其他可能影响视力的眼底疾病存在的可能。随着科技的进步,眼科的很多非接触检查可以提供快速的视网膜信息,所以医生也会利用眼底造像、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设备排除某些视网膜疾病(图5)。图5:眼科医生利用前置镜裂隙灯对患者部分眼底结构进行检查(A),医生也会借助眼底照相设备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非接触检查为患者进行眼底全面检查。B为利用眼底照相拍摄的正常眼底图像;C为OCT检查的正常黄斑区结构图像。备注:插图引用自:http://www.oneclearvision.org/all-about-eye-floaters/diagnosing-dvs/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Fundus_photograph_of_normal_left_eye.jpg http://www.octmd.org/advanced-oct-diagnosis/hidden-effects-scan-acquisition/ 3)裸眼及矫正视力、眼压的检查:医生常规会在以上检查之前进行眼部裸眼视力(不戴镜)及验光矫正视力(戴镜矫正)的检查,从而对眼部视力状态进行基本了解,以便排除单纯由于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引起的视力下降。同时会进行双眼眼压测量,为散瞳检查做准备。诊断为白内障之后我该怎么办?一旦确诊为白内障,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如果您年龄大于65岁,每年常规进行眼科检查;如果您较年轻,可每两年进行一次眼部检查,追踪白内障的进展情况;2)夏天或阳光强烈的天气下佩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或者遮阳帽;3)进行阅读时可尝试使用放大镜或增加光亮;4)戒烟,吸烟是白内障发生的一个很关键的危险因素;5)当出现眩光、光晕时,尽量避免夜间驾驶;6)治疗全身系统性疾病,例如糖尿病;7)当日常生活因视力原因受影响时,可考虑预约行白内障手术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如果白内障引起的视觉症状对您影响不大,您可以考虑通过佩戴眼镜改善视觉质量。一旦白内障严重程度已经影响您的日常生活,可考虑预约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注意:除手术外,目前没有任何一种国际公认的眼药水或其他治疗方法可以缓解或治疗白内障,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白内障的手段。白内障手术怎么做?常规白内障手术过程中,手术医生会将眼内混浊的晶状体移除,之后将人工晶状体(IOL)放入眼内,以便达到眼部的正常屈光状态(图6)。图6:白内障手术过程简介。A为透明角膜切口制作;B为超声乳化混浊的晶状体;C为人工晶状体植入;D为植入后人工晶状体稳定,切口闭合好。备注:插图引用自:http://www.supereyecare.com/Resources.html1)术前:保持全身情况稳定(血糖、血压稳定且在手术安全范围内),常规抗生素及抗炎眼水点眼预防感染并减轻术中及术后水肿,专业检查设备测量眼内应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度数2)术中:局部点眼或球周注射麻醉术眼;术中全程清醒(儿童全麻患者除外),根据医生的指令积极配合手术;术中感觉不舒服(头晕、胸憋、气短、呼吸困难),及时告知手术医生及护士,以便及时处理;手术医生会通过角膜切口(2.2mm、3.0mm)将手术器械伸入眼内将混浊的晶状体去除后将人工晶状体植入;常规手术切口为自闭式,无需缝合;手术结束后眼罩遮盖术眼起保护作用;3)术后:日间患者观察室观察15-30分钟,无特殊情况可回家,次日复查眼部情况;住院患者安返病房,次日检查术后情况;4)用药及复查:术后常规按照医生医嘱行抗菌及抗炎眼水局部点眼;防止肥皂水等不卫生液体进入眼内引发感染;切忌揉眼、按压眼球;术后短期不建议进行剧烈运动;白内障手术之后还会发生白内障吗?白内障术后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你的视力很可能再次变模糊,这种现象并不是不多见。此种疾病的医学专业术语名称为:后囊膜混浊或后发性白内障。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你很可能需要激光辅助行晶状体后囊膜切开术,此种手术方式可不同程度改善由于后发性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图7)。图7:白内障术后出现的后囊膜混浊(A),此种情况下可通过激光行后囊膜切开术(B)改善因后发性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下降。备注:插图引用自:http://www.allaboutvision.com/conditions/cataract-complications.htm 本文系王晓刚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医患之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作为一名眼科医生,无论是在门诊还是在病房,只要与患者接触的地方,总是能够感觉到一种来自远方的疑虑。例如选择人工晶状体的种类时、解释患者的病情进行术前交代的过程中、解答患者的疑虑的过程中总是会由一个旧问题产生一个新问题,所以在整个沟通过程中尽量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白话,最好使得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正确理解医生所要传达的意思,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作为一名白内障科医生,手术干预是解决白内障的唯一较为有效的方式,但是白内障手术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角膜病变、眼底病变,均可能导致术后视力不提高或者不理想的状态,这是需要与患者术前详细沟通的方面,宁愿术前花费1小时或更长时间去解释清楚现在存在可能对术后视力干预的问题,也不希望这种问题留在术后,形成隐患。 与患者的接触中也发现,不同患者不同性格,最终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结局。大大咧咧、平常心态的患者往往术后效果相对满意度高,而纠结各种问题、担心方面较多的患者往往术后效果不及预期,所以个人总是建议患者保持平常心态,积极配合手术,手术安全是根本,只有手术安全才可能谈到视力的预后和恢复。 工作久了才真正体会到医学界的那句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的确,自己虽然是一名医生,但是也做过患者的角色,能够体会到医学的局限性,也知道手术不是万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总归是希望结果是好的,所以整个医疗救助的过程应该是双方面的,是医生和患者共同站在同一战线去抗争疾病,并最终希望可以取得胜利,所以医患之间应该是战友情,这是很多医务工作者的期许。 感谢我所接触的患者对我的信任,将您的问题交给我去解决,我也将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忙解决问题,也希望我们的战线一直是统一的、一致的,这样才能够让医务工作者安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携手共进才是王道。
白内障的诊断依赖于散瞳后详细的眼部检查:1.裂隙灯检查医生会利用裂隙灯对结膜、角膜、虹膜、晶状体等眼前节结构进行检查,发现是否存在其他眼部异常情况。2.视网膜检查散瞳后,医生可以通过前置镜裂隙灯对视网膜的情况进行检查,通常会对黄斑区及视盘进行检查,排除青光眼及其他可能影响视力的眼底疾病存在的可能。随着科技的进步,眼科的很多非接触检查可以提供快速的视网膜信息,所以医生也会利用眼底造像、眼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等设备排除某些视网膜疾病。3.裸眼及矫正视力、眼压的检查医生常规会在以上检查之前进行眼部裸眼视力(不戴镜)及验光矫正视力(戴镜矫正)的检查,从而对眼部视力状态进行基本了解,以便排除单纯由于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散光)引起的视力下降。同时会进行双眼眼压测量,为散瞳检查做准备。
当家长带孩子来到验光配镜中心验光检查时,眼科医生检查后要求孩子散瞳验光。许多家长都会有些担心,散瞳会不会对眼睛有伤害?散瞳后孩子出现怕光、看近困难是不是有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医生为什么要让孩子散瞳验光?儿童少年由于处在生长发育的阶段,眼的调节力很强。散瞳的实质是使睫状肌完全松弛,放松调节,以得到眼睛真正的屈光状态。我们的眼睛就像一架“自动变焦”的照相机,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舒张及晶状体的弹性实现既能看近又能看远。儿童少年由于近距离用眼过多,有时在短时间内调节无法放松,验光时如果不麻痹睫状肌,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不能把调节性近视(即所谓假性近视)成分除去,原本是轻度远视或远视散光,却表现为轻度近视或近视散光,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而瞳孔散大是麻痹睫状肌带来的反应。另外,对于有调节性内斜视的患儿,只有通过充分的散瞳验光,才能得出准确的结果,便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散瞳验光会带来一些正常和异常的反应。其中,正常反应有:(1)瞳孔散大:瞳孔散大后,由于进入眼睛的光线相对增多,患者会出现畏光。应避免强光刺激,尤其避免强的太阳光直射眼睛,户外活动时应戴遮沿帽或太阳镜。(2)视近困难:由于药物的麻痹作用,散瞳后眼睛会失去看近处时所必需的调节功能。散瞳期间不要近距离用眼,如看书、写字及使用电脑等。由于视近模糊,对小儿要注意看护,以免碰伤。上述正常反应,可于停止点药(阿托品2~3周;托品酰胺6~8小时)后逐渐消失。异常反应:(1)过敏反应(偶见):由于体质因素,少数患者用药后出现眼部红肿,瘙痒等接触性皮炎表现,需停药或换用其它散瞳药。(2)毒性反应(少见):由于用药量过多,被吸收后患者出现口干,脸部、颈部皮肤潮红等表现,适当控制药量(一侧眼一次用量:水剂1滴,膏剂如米粒大小即可),点药时远离内眼角,点药后要压迫内眼角5~10分钟,可避免药经鼻泪管至鼻粘膜吸收而引起上述反应。出现上述反应者,大多可自行缓解,必要时适量饮水有助于缓解。极个别反应较重者,须停药并咨询眼科医生。(3)眼部胀痛(极少见):青光眼体质者,用药后由于眼压升高所致,需立即停药,并求助于眼科医生。鉴于在应用散瞳剂的过程中有发生上述异常反应的可能性,用药前须经眼科医生检查,使用时须严格遵从医嘱,初次使用阿托品者宜从早晨开始,发现问题时能方便及时处理。
白内障发病率与日照时间长短有关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易患有白内障,而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到了80岁以上几乎人人都有白内障。吴明星教授表示,这是由于白内障的发病原因是长期综合因素导致的人眼晶状体老化引起的病变。流行病学调查与阳光照射时间有正相关性,特别是阳光中的紫外光波有关。接触日照时间越长的地区或者职业人群,它的发病率越高,发病时间也越早。在我国,西藏、青海等地区海拔高,阳光强烈,海南广东等地区日照时间长,这些地方的白内障发生率高,发病年龄也相对低。而在世界上,非洲印度等日照时间长的地区,也是白内障发病重灾区。在印度甚至有病人在30岁左右就患白内障。白内障发病率与日照时间长短有关何时接受白内障手术较为合适呢?民间曾流传着一种说法,白内障要等完全长熟,也就是人的眼睛啥也看不到的时候再做手术。许多网友受到此旧观念的影响,往往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白内障过熟,恶化为难治的青光眼。吴明星教授表示,现代白内障治疗技术非常先进,切勿等到白内障成熟了再前往医院就医。一般如果白内障导致的视力低于0.5,或者患者认为白内障已经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学习,就应该做手术。具体手术的标准与时机也因人而异,患者可尽早到眼科就医,由专科医生做出专业评估。治疗白内障药物作用很有限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不少白内障患者不愿意手术,希望通过药物治愈白内障,一些厂家摸清了患者“在眼睛上动刀子”的畏惧心理,通过夸大宣传的方式,向人们灌输某某眼贴、某某口服药物能彻底治疗白内障的信息。“白内障一定要手术吗?”这是眼科医生坐门诊时,经常被患者问到的问题。有些患者大量购买和临床治疗关系不大的药物或保健品,当患者真正醒悟时,再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已经花了很多钱,病也耽误了。药物治疗白内障的效果不确切,目前唯一有效的白内障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专家释疑:白内障手术技术先进风险很低不少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认为,眼睛上动刀子很危险,手术能不做就不做。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也是没有必要的。随着医学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非常成熟,风险很低。现在做的白内障手术技术很成熟,过程简单,手术时,不需要全麻,也不需要注射麻醉剂,只在眼睛上滴几滴麻醉眼药水即可,手术切口在眼的上方,切口只有几毫米,将混浊的晶状体粉碎抽出并放入人工晶状体,整个过程非常短。因为手术切口非常小,术后不需要缝合,盖上一层纱布即可。白内障手术是立竿见影的手术,第二天即可把纱布拿掉,患者就可看到清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