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收到3位产妇的咨询,妈妈感冒发热了,怎样照顾宝宝,母乳是否可以继续吃?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妈妈的感冒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妈妈有发热;一种是妈妈有咳嗽。当妈妈发热时,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时,均不可给宝宝喂奶。发热的时候,会出现病毒血症或菌血症,如果被宝宝吃下去,可引起宝宝感染。我们就有一例因为妈妈有乳腺炎发热,舍不得丢弃奶,持续给宝宝喂母乳,最终造成宝宝细菌感染,住院治疗。当妈妈不发热,但有流涕或咳嗽时,医学上叫做卡他症状期,妈妈可以给宝宝喂奶,但要做好防护,包括配戴口罩、勤洗手,否则病毒很容易传染给新生宝宝,更不可以亲吻。如家人有类似以上感冒症状时,也需同产妇一样处理方案。因为新生宝宝抵抗力弱,一当继发感染,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同时在产妇感冒期出现新生儿宝宝发热(体温37.8摄氏度以上,排除包裹太多引起)、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接受新生儿专科医生的诊治。周建大夫线上工作室本文系周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刚出生的宝宝常因胃肠功能发育未成熟、喂养不当,出现呕吐,但是不是所有的呕吐都不要处理?呕吐时又要怎么处理呢?下面让我来告诉大家怎么处理。第一、呕吐时怎么处理?发生呕吐时要防止窒息,在任何情况下,发现宝宝呕吐,立即把宝宝平放,头侧向一边,用纸清理鼻部及口周呕吐物。同时注意宝宝的面色,如有面色青紫,需用手清里口腔内呕吐物,必要时心肺复苏,并及时就医。第二、如何鉴别呕吐和溢奶?溢奶是由于新生儿自身的特点造成的,表现为吃奶后,奶从口角溢出,不影响生长发育,精神好,没有哭闹,体重增长正常。第三、如何减少溢奶?1、注意合适的喂奶体位,宝宝约与妈妈呈45度角;2、减少宝宝空吸奶的情况,避免过多空气吸入胃里;3、吃完奶直竖宝宝拍背,胃里空气能排出。第四、哪些呕吐,宝宝需要到医院看医生?1、如宝宝呕吐黄色液、黑色液、红色液,必须立即看医生;2、宝宝呕吐伴有哭闹、发热、腹胀、精神软、胃口不奶、体重增长不理想,其中任何一个症状,需及时就诊。本文系周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及时应答是早期建立良好进食习惯的关键。新生儿饥饿时可以出现觅食反射、吸吮动作或双手舞动;婴儿会出现把手放入嘴里吸吮、鬼脸、烦躁,大声哭吵是饥饿的最后信号。婴儿饥饿不同阶段的表情及动作详见图。抚养人应该注意观察婴儿饥饿的早期信号,避免其哭闹后再喂哺,这会增加喂哺的困难,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哭吵会影响含吸母亲乳头。婴儿停止吸吮、张嘴、头转开等往往代表饱腹感,不要再强迫进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周建大夫”好大夫工作室。
虽然母乳充足,但有些情况下乳母无法确保在婴儿饥饿时直接喂哺婴儿,如危重早产儿、乳母上班期间等,此时只能采用间接哺喂方式。需要间接哺乳时,建议乳母用吸奶泵定时将母乳吸出并储存于冰箱或冰盒内,一定时间内再用奶瓶喂给婴儿。吸出母乳的保存条件和允许保存时间见下表:想要学习更多育儿知识,请扫一扫下面二维码。
发热作为儿科常见症状也是小儿就诊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病因有上呼吸道感染(俗话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发热是正常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界病菌时产生,他对疾病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杀死有害细菌,同时也是疾病的最初的信号,告诉家长小孩有病了;只有免疫力差的病人或刚出生婴儿在感染时可不发热,但往往疾病比较重,甚至延误治疗。 面对高热家长往往很紧张,认为体温越高毛病越重,事实上体温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普通感冒可以达到40度以上,脑炎有时只有低热,但发热持续时间与疾病的复杂性有关,发热较长时间时病情可能比较复杂,应该积极就诊。还有些家长怕高热把小孩脑子烧坏,10%的小孩在一生中有一次惊厥,其中高热是最常见的原因,俗称“热惊”;热惊好发于5岁以下小孩,跟神经发育尚未成熟有关,发作时在体温的急速上升期,这时家长还未注意到发热,但此前小儿的手脚可以表现为冰凉,全身发抖,身体却有点烫。对于五岁以下小孩及以前又惊厥病史的小孩,家长及时的识别体温上升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口服退热药及物理降温来降低最高温度及体温上升速度,可避免惊厥发生。 很多家长认为输液的效果比口服用药好,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予输液处理,按药理学及医师临床经验对于轻中度感染,口服与输液效果相当,并且口服用药的副作用低;当然家长也不能凭自己的经验随便服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有适应症,不同情况用药不同;医生会根据患儿一般表现及血常规结果作出最初的判断,血常规作为常规检查对于发热病人是必不可少的,即可以排除一些危重情况,也可以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有条件的医院应常规检查。 在碰到小孩发热时家长该怎么处理呢?这是大部分家长就诊时最大的疑惑。一旦小孩发热无其他症状时,如果在腋下温度38.5摄氏度以上,家长可先予口服退热处理,后积极到医院就诊,在排除了一些危重情况下,并予应用了有效抗感染治疗后,患儿体温仍反复,家长可以间隔4-6小时再次予应用退热药,目前较安全的用药方法为交替应用布洛芬(美林)和对乙酰胺基酚(泰诺林或小儿退热栓),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应用退热后体温下降不明显,可进行物理降温,方法为头部用冷毛巾敷,手足及身体可以用热毛巾擦拭,也可进行洗温水浴。如果患儿精神差及出现有新的症状或体温2天未退应再次就诊,或一步行胸片及血液学检查。 发热作为小儿常见症状,每年学龄前儿童都会经历数次;做到既重视又不紧张,既淡定又不马虎,使小孩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想要获得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周建大夫网上工作室”。
直播时间:2025年01月25日19:00主讲人:周建主任医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促甲状腺素(TSH)升高通常提示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常见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处理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干预,以避免对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影响。处理步骤:复查确诊:首次筛查TSH高的婴儿需尽快复查血液,检测TSH和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病因评估:结合甲状腺B超、核素扫描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甲状腺发育异常或激素合成障碍。药物治疗:确诊后,尽早使用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剂量需由儿科内分泌医生根据病情调整。随访监测:定期复查TSH和FT4,确保激素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注意: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因此家长需高度重视,及时就诊。
儿童流感疫苗的接种最佳时间为每年的秋季,通常是10月至11月,在流感高发季节(冬春季节)到来前完成接种,可充分发挥保护作用。疫苗接种后大约需要两周时间产生免疫力,因此越早接种越好,尤其适合6个月以上的儿童接种。若错过最佳时间,也可在流感季节期间补种。
春节将至,流感的高发季节也悄然来临。对于家长来说,如何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保护孩子免受流感侵袭,成为了许多家庭关注的焦点。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将从专业的角度,结合最新的流感防治知识,为家长们提供一些科学、实用的预防建议,帮助孩子们平安健康地度过春节。1.接种流感疫苗: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感染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大大降低孩子感染流感的风险,并且能够有效减少流感引发的重症和并发症的发生。在流感季节之前接种疫苗,能帮助孩子产生足够的免疫力,通常接种后2-4周内,孩子体内会生成抗体,从而提供保护。如果您的孩子还未接种流感疫苗,建议尽早前往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接种。对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疫苗无法直接接种,这时家长和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能够为婴儿提供间接保护。2.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是防止流感传播的基础。流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因此,教孩子养成以下卫生习惯尤为重要:勤洗手:尤其是外出回家后、用餐前、打喷嚏或咳嗽后,孩子应当洗手。避免触摸面部:让孩子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子或嘴巴,因为手上可能带有病毒。咳嗽或打喷嚏时遮挡口鼻:如果孩子不慎咳嗽或打喷嚏,应教导其用纸巾、上臂或肘部遮挡,避免病毒传播。3.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健康的体质是对抗流感病毒的重要屏障。春节期间,由于寒冷的气候和节日中的聚会,孩子的身体负担可能加重,因此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加强锻炼: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户外运动,增强体力和免疫力。合理饮食:保持清淡且均衡的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帮助增强免疫系统。充足的睡眠:确保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良好的休息有助于提高免疫力。4.环境管理:保持空气流通与清洁在流感高发期间,家庭的环境管理同样非常重要。一个干净、通风的家庭环境能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定期开窗通风:室内空气应保持流通,特别是在儿童活动的区域,确保病毒不易滞留。使用空气净化设备:如条件允许,可以使用空气净化器或加湿器,保持适宜的室内湿度,避免干燥空气影响呼吸道健康。家庭清洁:定期消毒家庭常用物品,特别是玩具、门把手和遥控器等容易接触的物品。5.避免拥挤场所与佩戴口罩春节期间,家长可能会带孩子外出参加聚会或探亲访友。尽管外出活动是节日的一部分,但人群密集的地方是流感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尽量避免人群密集的场所,特别是商场、医院等公共区域。佩戴口罩:出门时,给孩子佩戴合适的口罩,特别是在封闭或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可以有效减少飞沫传播。6.及时就医与隔离如果孩子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症状,应尽早就医。流感的症状通常开始较为突然,并伴有高热和全身不适。及时就医能够帮助医生确认病情并进行适当治疗,避免病情加重。在孩子感染流感时,应避免让其继续外出,最好在家休息,直到症状完全缓解。并且在此期间,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在春节这一特殊时段,家长应采取多方位的措施来防止流感的侵扰。接种流感疫苗、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增强孩子的体质、管理好家庭环境、避免人群聚集以及及时就医,这些都是有效预防流感的重要策略。希望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孩子们能够健康愉快地度过这个春节。
没有其他症状的颈部僵硬可能是由于不良的睡觉姿势或长时间低头看电话造成的轻微肌肉拉伤。 如果你的孩子脖子僵硬,伴随着发烧和头痛,情况可能会更加严重。例如,脑膜炎是一种罕见的大脑和脊髓的感染,可导致颈部僵硬、头痛和发热。 家长该怎么做? 如果您的孩子有颈部僵硬或疼痛,但没有发烧或其他症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如果有疼痛,可在脖子上放一块温暖潮湿的布 可服用扑热息痛或者布洛芬止痛 如果症状持续超过几天不改善,要看医生 如果你的孩子脖子僵硬,伴有以下情况,请就医: 最近受过伤 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被虱子咬过 患有发烧(或婴儿体温低于正常水平) 看起来很疲倦或者昏昏欲睡 非常暴躁(或者是一个婴儿,无法安慰) 持续性头痛 伴有呕吐 伴有皮疹 有流感样症状 如果婴儿,有吸吮减弱,高音调的哭声,或者前囟凸起 如何预防 按时进行常规免疫接种,尤其是脑膜炎双球菌疫苗,它可以预防细菌性脑膜炎。 帮助孩子避免被蜱虫、蚊子叮咬: 使用防蚊液(避蚊胺浓度不超过10% 至30%)。 经常检查孩子和宠物身上是否有虱子。 确保孩子在高危户外地区穿长裤和长袖衬衫。 让孩子避免有可能导致颈部受伤的活动和器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