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连收到3位产妇的咨询,妈妈感冒发热了,怎样照顾宝宝,母乳是否可以继续吃?下面给大家介绍介绍。妈妈的感冒分成两种情况,一是妈妈有发热;一种是妈妈有咳嗽。当妈妈发热时,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时,均不可给宝宝喂奶。发热的时候,会出现病毒血症或菌血症,如果被宝宝吃下去,可引起宝宝感染。我们就有一例因为妈妈有乳腺炎发热,舍不得丢弃奶,持续给宝宝喂母乳,最终造成宝宝细菌感染,住院治疗。当妈妈不发热,但有流涕或咳嗽时,医学上叫做卡他症状期,妈妈可以给宝宝喂奶,但要做好防护,包括配戴口罩、勤洗手,否则病毒很容易传染给新生宝宝,更不可以亲吻。如家人有类似以上感冒症状时,也需同产妇一样处理方案。因为新生宝宝抵抗力弱,一当继发感染,治疗起来就非常困难。同时在产妇感冒期出现新生儿宝宝发热(体温37.8摄氏度以上,排除包裹太多引起)、咳嗽等症状,需及时到医院接受新生儿专科医生的诊治。周建大夫线上工作室本文系周建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及时应答是早期建立良好进食习惯的关键。新生儿饥饿时可以出现觅食反射、吸吮动作或双手舞动;婴儿会出现把手放入嘴里吸吮、鬼脸、烦躁,大声哭吵是饥饿的最后信号。婴儿饥饿不同阶段的表情及动作详见图。抚养人应该注意观察婴儿饥饿的早期信号,避免其哭闹后再喂哺,这会增加喂哺的困难,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儿,哭吵会影响含吸母亲乳头。婴儿停止吸吮、张嘴、头转开等往往代表饱腹感,不要再强迫进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周建大夫”好大夫工作室。
虽然母乳充足,但有些情况下乳母无法确保在婴儿饥饿时直接喂哺婴儿,如危重早产儿、乳母上班期间等,此时只能采用间接哺喂方式。需要间接哺乳时,建议乳母用吸奶泵定时将母乳吸出并储存于冰箱或冰盒内,一定时间内再用奶瓶喂给婴儿。吸出母乳的保存条件和允许保存时间见下表:想要学习更多育儿知识,请扫一扫下面二维码。
发热作为儿科常见症状也是小儿就诊的主要原因,常见的病因有上呼吸道感染(俗话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发热是正常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外界病菌时产生,他对疾病的恢复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杀死有害细菌,同时也是疾病的最初的信号,告诉家长小孩有病了;只有免疫力差的病人或刚出生婴儿在感染时可不发热,但往往疾病比较重,甚至延误治疗。 面对高热家长往往很紧张,认为体温越高毛病越重,事实上体温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没有直接关系,普通感冒可以达到40度以上,脑炎有时只有低热,但发热持续时间与疾病的复杂性有关,发热较长时间时病情可能比较复杂,应该积极就诊。还有些家长怕高热把小孩脑子烧坏,10%的小孩在一生中有一次惊厥,其中高热是最常见的原因,俗称“热惊”;热惊好发于5岁以下小孩,跟神经发育尚未成熟有关,发作时在体温的急速上升期,这时家长还未注意到发热,但此前小儿的手脚可以表现为冰凉,全身发抖,身体却有点烫。对于五岁以下小孩及以前又惊厥病史的小孩,家长及时的识别体温上升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口服退热药及物理降温来降低最高温度及体温上升速度,可避免惊厥发生。 很多家长认为输液的效果比口服用药好,一到医院就要求医生予输液处理,按药理学及医师临床经验对于轻中度感染,口服与输液效果相当,并且口服用药的副作用低;当然家长也不能凭自己的经验随便服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有适应症,不同情况用药不同;医生会根据患儿一般表现及血常规结果作出最初的判断,血常规作为常规检查对于发热病人是必不可少的,即可以排除一些危重情况,也可以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有条件的医院应常规检查。 在碰到小孩发热时家长该怎么处理呢?这是大部分家长就诊时最大的疑惑。一旦小孩发热无其他症状时,如果在腋下温度38.5摄氏度以上,家长可先予口服退热处理,后积极到医院就诊,在排除了一些危重情况下,并予应用了有效抗感染治疗后,患儿体温仍反复,家长可以间隔4-6小时再次予应用退热药,目前较安全的用药方法为交替应用布洛芬(美林)和对乙酰胺基酚(泰诺林或小儿退热栓),以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在应用退热后体温下降不明显,可进行物理降温,方法为头部用冷毛巾敷,手足及身体可以用热毛巾擦拭,也可进行洗温水浴。如果患儿精神差及出现有新的症状或体温2天未退应再次就诊,或一步行胸片及血液学检查。 发热作为小儿常见症状,每年学龄前儿童都会经历数次;做到既重视又不紧张,既淡定又不马虎,使小孩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想要获得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周建大夫网上工作室”。
直播时间:2025年04月23日19:01主讲人:周建主任医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问题及答案:问题:四个月最近有点厌奶期,3-7天拉一次正常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几个月补铁和DHA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骨测了密度z-3.2,四个月吃母乳不用补钙是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查过心脏彩超,说动脉导管未闭合2毫米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你好,我们宝宝卤门出生1cm四个月现在0.5,头围现在正常,宝宝缺钙要不要补钙,对卤门闭合有影响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您好,5岁宝宝说呼吸时后背疼,半年疼过3次,每次持续2小时左右,需要做哪方面的检查?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你好,学习好坏,脑子智商高低是不是与妈妈聪明生的男孩更聪明真不真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您好主任13岁女孩有大片头皮屑不痒这是病么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大的那个小孩二岁,脸上一直挠,软膏擦了很多种都没有效果,是怎么回事啊?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奶粉喂养,这一次血量比较大,检查了血可以帮我看一下报告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小孩二个月,大便带粘液,有时还带血,是怎么回事啊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虽然知道要少食多餐,但是宝宝每次吃不够160ml就哭,也尝试过120ml的,但是哭的很厉害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86天的宝宝,14斤,每天5顿每次160ml水,这个量会少或者会多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奶量不足是添加辅食,还是加奶粉了?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6个月以后,来过月经,还能母乳喂养么?需要改成奶粉么?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没有眼泪,就是眼屎特别多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60多天宝宝,右眼睛眼屎很多,粘性拉丝黄青色,滴了托百士,按摩也不见好,现在80多天没好转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4周岁,老是断断续续的咳嗽,玩的时候是好的,躺着准备睡觉的时候更容易咳嗽。去医院挂什么科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9周岁8个月胸痛肝功能异常转氨酶高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7周岁,一年级,经常大便干燥,有时候像粪蛋,请问可以用点什么药物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您好,婴儿维生素AD和D3需要吃到什么时候?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您好,60天宝宝纯奶粉喂养,180ml的水每次,每天5次,这样会过度喂养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直播时间:2025年04月21日19:55主讲人:周建主任医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问题及答案:问题:便秘您一般用哪一种益生菌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你好,问一下有没有儿科神经科直播的医生啊,想咨询热性惊厥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周医生好,女宝八岁,说私处有些痒,内裤发黄,怎么办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麻烦您问下,孩子咳嗽快一个月了,吃了好多药,还是不好,查了有鼻炎,有点痰,我们该怎么办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儿童用什么化痰药和止咳药效果好。谢谢您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好的周医生谢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不是两岁是两个月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你好周医生,我家是二月龄宝宝,现在有点咳嗽并吐泡泡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您好感染了支原体用什么药治疗。治疗多长时间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主任,宝宝十个半月,身高还是67厘米,应该怎么办呢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婴儿胀气是一个常见(且有点臭)的问题。虽然打嗝和放屁是正常现象,但当胃部和肠道中的气泡积聚过多时,可能会让您的宝宝感到不适。虽然拍嗝通常是缓解胀气的首选方法,但以下五种姿势也可能有助于缓解胀气新生儿的疼痛和烦躁情绪。在清醒状态下,让宝宝趴在你的看护下进行短暂俯卧练习(即“俯卧时间”),这有许多益处。它能增强宝宝的核心肌群力量和头部控制能力,同时促进排气。趴卧时的伸展和腹部压力相当于给宝宝做了腹部按摩,有助于分解肠道内的气体。可在宝宝周围放置一两个玩具,鼓励他们伸手够取或扭动身体。让宝宝仰卧,轻轻将他们的双腿做类似“迷你动感单车”的蹬踏动作。这种蹬车式运动能帮助顽固胀气排出。过程中可暂停,双手轻轻将宝宝双膝向腹部轻推。腹部托抱法(也称前臂托抱法或橄榄球式抱法、飞机抱)可能缓解新生儿胀气。用手托住宝宝的腹部,让其面部朝下趴在你的前臂上,头部置于臂弯处。轻轻摇晃或拍抚宝宝背部,也可调整姿势让宝宝头部由你的手掌支撑。 若宝宝易胀气,可在喂奶后保持直立姿势约30分钟(身体竖直而非坐姿)。避免喂奶后立即让宝宝平躺。 将宝宝轻柔地侧抱至左侧,并抚摸其背部以助放松。若宝宝入睡,需尽快让其仰卧在婴儿床内。出于安全考虑,一岁以下婴儿应始终仰卧于平坦、坚硬的表面,周围避免放置玩具、枕头及松散寝具。不同方法对宝宝的效果可能有所差异,可交替尝试。找到最适合的排气姿势需要耐心和尝试。若宝宝持续胀气哭闹、体重不增,或伴随反流、腹泻、大便颜色异常(白、红、黑)等问题,请及时咨询儿科医生。
新生儿的肢体抖动是常见现象,尤其在睡眠中听到声响时突然出现的"惊跳反应",其实是神经系统发育的阶段性特征。这种反应在医学上称为 "听性反射" 或 "Moro反射" ,表现为双臂外展、手指张开继而屈曲环抱的连贯动作,是胎儿时期延续的原始保护机制。生理机制解析神经通路未成熟新生儿大脑皮层抑制功能尚未完善,听觉刺激通过脑干直接触发脊髓运动神经元,产生快速肌肉收缩。研究发现,胎龄28周即可观察到噪声引发的眨眼惊跳,足月儿对60分贝以上声响反应更明显。特殊睡眠阶段新生儿浅睡眠占比达50%,此阶段脑电波活跃,外界声响易引发"活动睡眠期"的肢体震颤,常伴随眼球转动、呼吸不规律,属于正常睡眠节律。辨识健康信号健康新生儿抖动具有以下特征:短暂性每次抖动持续时间<5秒对称性双侧肢体同步抽动可安抚性包裹或轻抚后立即缓解 需警惕病理性震颤:如伴随口角抽动、眼球固定、持续>10秒的节律性抽动,或清醒时频繁发生,可能提示低血糖、脑损伤等。科学应对策略适度包裹使用襁褓巾模拟子宫环境,降低惊跳幅度声音脱敏逐步引入白噪音(如吹风机声),帮助建立听觉适应发育观察90%婴儿在3月龄前该反射自然消退,若4月龄后仍持续需就医评估参考文献:美国儿科学会指南、儿童神经病学、实用新生儿护理学等。
直播时间:2025年01月25日19:00主讲人:周建主任医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新生儿促甲状腺素(TSH)升高通常提示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常见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CH)。处理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干预,以避免对生长发育和智力的影响。处理步骤:复查确诊:首次筛查TSH高的婴儿需尽快复查血液,检测TSH和游离甲状腺激素(FT4)。病因评估:结合甲状腺B超、核素扫描等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甲状腺发育异常或激素合成障碍。药物治疗:确诊后,尽早使用左旋甲状腺素(L-T4)替代治疗,剂量需由儿科内分泌医生根据病情调整。随访监测:定期复查TSH和FT4,确保激素水平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注意: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因此家长需高度重视,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