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息肉是慢性宫颈炎表现的一种,在已婚妇女中比较多见。来源于宫颈粘膜的息肉,表面有一层柱状上皮覆盖有丰富的微血管,因而颜色鲜红、柔软脆弱。轻轻触动就会出血,以至于经常发生感染而形成溃疡另有一种来自宫颈阴道部分的息肉,表面由复层鳞形上皮所覆盖,由于间质内主要为纤维结缔组织所以颜色浅红,质较韧,基底较宽病位表浅。 宫颈息肉患者吃什么食物对身体好 1、应多吃黄豆与其制品。如豆腐、豆浆、豆干,蔬菜类的芹菜、花椰菜、毛豆、甜豆等食物。因这些食物可补足植物性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内含的异黄酮素、木质素都被科学家认为有抗氧化的作用。 2、补充维生素C的摄入。由病毒引起的宫颈息肉的例子已越来越多。而维生素C可以抑制病毒所造成的伤害,这一点非常重要。近来科学家已发现维生素C有十几种增强免疫的作用。另外,维生素C也与宫颈息肉发病率有关,有关资料调查表明,维生素C摄入量增加时,宫颈息肉危险降低。 3、补充微量元素锌和硒。锌和硒对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发挥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表明,体内锌和硒的水平过低会引起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含微量元素锌和硒多的动物性食物是:牡蛎、鱼、瘦肉、动物内脏、蛋、牛肾、猪肾、虾等,蛋类中含锌最高。 4、在息肉摘除后,应给予补脾益气、养血生血的药物治疗,以促进机体快速复原。常用的药物:有人参或党参、黄芪、山药、白术、大枣、龙眼肉、当归、阿胶、熟地、白芍等药,辨证治疗,如果单食上述某种,要注意询问医生或是注意用量,过犹不及。 宫颈息肉患者吃什么对身体不好 不能够吃辛辣的食物,不能够吃辣椒、生姜、羊肉、狗肉、甲鱼用饲料养殖的、酒、胡椒、生葱、生蒜、鸡肉、鸡蛋、黄鳝、螃蟹、虾、带鱼、无鳞鱼、活血化瘀类药物及补血药、腌菜及腌制食品、动物内脏、烧烤食品及油炸食品。 宫颈息肉手术后怎么护理 1、注意清洁卫生。女性朋友应该注意清洁卫生,在保证自己个人卫生的同时也要及时的注意夫妻生活之间的卫生,以免造成感染使病情再次复发。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外阴部卫生。 2、刚治疗宫颈息肉过后是不宜进行同房的,一个月后应该去医院复查恢复情况。 3、在饮食方面。平时尽量避免食用生冷、辛辣、腥膻等刺激性食物。 4、宫颈息肉术后还应定期到医院复查,第一次检查应在术后3个月左右,以后则半年至1年复查一次。 5、术后出血处理;宫颈息肉手术后7~14天为脱痂出血期,出血量会多一些,如果仅有少量阴道出血则不必处理,4~6天可自行停止。如果出血慢慢减少,且血色正常,无伴随不适,就不用太过担心,属于正常现象。 6、个别患者出血量大且持续,颜色变黑,或伴有腹痛等不适时可能是宫颈或子宫损伤,感染等引起,建议尽早就医,不要延误病情。 若宫颈息肉不及时的进行治疗,息肉有可能会患有癌变的可能,尤其是超过45的妇女,因此一定要及时治疗。建议术后一个月内禁止同房。
对于宫颈那些事儿,其实我们女人了解得并不多。宫颈位于子宫下部,近似圆锥体,长2.5~3.0cm,上端与子宫体相连,下端深入阴道。宫颈是阻止病原微生物进入子宫、输卵管以及卵巢的一道重要防线,这个防线也特别容易受到各种致病菌的侵袭。 妇科专家表示,宫颈原位癌的五年生存率为100%。关键是要早期发现、早期确诊,而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一、防性乱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主要通过性传播(不排除其他传播),所以,女性应拒绝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过性生活、反复的人流手术等行为,要记住性乱总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二、要查看 宫颈炎不等同于HPV感染,更不等同于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但患宫颈炎的妇女,其宫颈癌的发病率比没有宫颈炎的妇女高出约十倍。因此,当医生告诉你有宫颈糜烂时,最好进行宫颈癌的筛查,做个宫颈细胞涂片检查或者TCT。 三、早发现 女性平时发现自己有以下几种情况时要警惕:(1)有接触性出血(房事后出血);(2)阴道出现脓性分泌物;(3)有不规则阴道出血;(4)妊娠期间阴道出血;(5)年轻妇女出现阴道血性分泌物,都应该去正规医院做检查。
小儿肠套叠可以说是儿科门急诊常见疾病,需要内外科医师随时关注的。书上说的常见高发年龄是4月至10月,但在临床过程中经常能遇到小儿或大龄儿肠套发生,且有时出乎我们医生的意料,所以对于怀疑的尽早B超是安全必需的。尤其是那些曾经肠套过的,更要当心复套的问题,且再次复套的症状没有书上说的那么典型,尤其是大小孩,腹痛的症状和查体均不重,但一查说不定就是肠套。且每个孩子复套的规律不一定,有间隔数天数月数年套的,有的甚至一个小时就再套的。也有的孩子一辈子也不套,或者就套一次。有套20几次的,从小套到大。一般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肠套的发生率逐渐下降,当然继发性肠套除外,如果大小孩反复肠套,就需要往这方面考虑了。 对于小儿原发型肠套,都是功能性的,是由于肠道蠕动的节律发生紊乱造成的,原因不明,可能是病毒感染、腹泻、药物刺激等等,说不清楚,但肯定是没有器质性的损害,原则上尽早诊断和空气灌肠,避免长时间套叠引起肠缺血缺氧性坏死,延误空灌时机,在空灌成功后适当短时间的禁食和应用解痉剂(654-2)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再次肠套的发生,但也不一定,有的人就是反复套,且频率特别高,我曾见过一小孩是1天套3次的,所以家属要心里有数,一旦套了就有复套多次套的可能。
咳嗽咳痰大多数是从感冒开始的,在初期绝大多数是病毒性的,没有特效药,不用太在意,即使恢复很顺利,彻底痊愈至少也要7天以上。 咳嗽主要观察频率和程度,频率比较好理解,程度比较难解释:一般来说,连声咳(每次咳嗽都是连续几声)比单声咳严重,另外家长要仔细体会咳嗽的声音主要从哪个部位发出,比较轻的咳嗽大多都是咽部附近发出的咳嗽,随着病情的加重,可以感觉到咳嗽声发出的部位会向下,感觉从气管或者更深的地方发出,声音会比较发闷,这时往往表明病变已经到气管了。 咳痰主要观察痰液的粘稠程度,幼儿不会吐痰,咳到口腔的痰液都吞咽到胃里了,家长看不到痰液,需要观察孩子每次咳嗽时是否带有痰液的声音,以及痰液是否容易咳出来,就是说,如果咳嗽1-2声,痰的声音就没有了,或者不咳了,说明痰液不是很粘稠,容易咳出。相反,如果咳嗽5-6声感觉痰液还在气管里,那么表明痰液比较粘稠。 上面说的需要家长自己慢慢体会其中的差别,在病情不是很重的时候,医生的体检查不出什么的,最多听到呼吸音有点粗,厉害一点听到一点痰鸣音,但是如果家长能说出比较详细的情况,可以给医生的处理做参考。至少我很注重家长的叙述。 幼儿的咳嗽咳痰普遍恢复比较缓慢,过敏体质的孩子更是如此,所以家长不要太着急,注重观察病情的变化最关键,疾病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慢慢好起来,就是慢慢加重。 治疗咳嗽咳痰的药物大同小异,咳嗽糖浆,儿童专用咳嗽糖浆的配方和成人是有比较大的差别的,里面止咳的成分极少,主要的化痰消炎的,肺力咳合剂就是比较安全的中成药。 使用化痰药主要在痰液比较粘稠的阶段,目的是使痰液稀释容易咳出来,一般用5天左右,会明显感觉咳嗽时痰液“松”了(参照前面的表述),又少数还会同时感到痰液多了,如果感到痰液多了,化痰药应该停用了,到了这个阶段主要要促使痰液排出,或者使痰液量减少。 婴幼儿咳嗽能力差,痰液不易排除,可以用拍背,促进痰液流动,具体方法:将手指并拢,手掌轻微弯拢,形成掌心部分略凹陷,轻轻拍背这样有共振的效果,需要不同的体位都拍,直立,平卧,侧卧,每次5-10分钟。 有过敏体质得孩子,咳嗽咳痰容易迁延不愈,主要原因是气道容易有过敏性炎症(抗菌素无效),加上幼儿的气道口径小,气道周围软骨发育不全,容易导致气道痉挛,产生黏液。加用点抗过敏药和支气管扩张药很有必要。 抗菌素的使用:如果到了气管炎,支气管炎,抗菌素还是要用的,临床上经常看到处理不及时发展程肺炎的。 抗菌素要用就要足量,包括疗程,剂量太小,不能完全杀死细菌,反而容易产生耐药菌,现在常用的口服头孢类,说明书上的建议用量普遍偏小,建议按照说明书上的用量上限使用。
1. 急性发热: 儿童绝大多数急性发热是由呼吸道问题引起的,其中以病毒性感冒最常见,理论上病毒性感冒不需要用抗生素,但是,由于国内空气质量和发达国家相差太多,在感冒后期,容易合并细菌感染,尤其是5岁以内儿童,这时需要用抗生素。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还要注意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果同时有鼻涕,打喷嚏,眼结膜充血等,那么一般来说就是感冒,如果伴有咳嗽,在早期大多也是感冒的症状,儿童感冒发热的时间绝大多数在3-5天,少数特殊病毒感染,发热可以到5-7天(如疱疹性咽峡炎等),极端的可以到10天,感冒发热的头3天,不用太在意,注意控制高热就可以了,个人经验不需要用抗生素,发热超过5天,应该进一步诊断检查,以排除其他问题。 很多儿科疾病在发热早期是诊断不出来的,病情的过程本身就是很重要的诊断依据(如川崎病),所以在疾病早期着急也没有用。感冒后期如果出现咳嗽加重,应该加用抗生素。 发热初次就诊时,医生一般都会开抗生素,但其实绝大多数不需要马上用,可以根据医生对病情的诊断自己作出判断。 现在很多医生在体检后会告诉家长,孩子喉咙有点红,或者肺里呼吸音有点粗,实际上这些描述往往表明医生的体检没有发现有价值的问题(上海的孩子,咽部多少都有点充血,没什么问题。呼吸音粗没有具体标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只是医生为了给自己留点后路的说法。 如果单单只有这些描述,可以不用抗生素,注意观察病情。常见呼吸道疾病中,有2个病一定要用抗生素: (1) 急性扁桃体炎,尤其是化脓性扁桃体炎一定要静脉给药,2岁以内的孩子,由于扁桃体还没有怎么发育,化脓性扁桃体炎极少极少,4岁以后明显增多; (2) 中耳炎,一定要用抗生素。 2. 急性发热的处理: 婴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波动大,很多时候,高热不和病情平行,就是说高热不能表示病情严重,很多孩子体温很高,但精神不错。因此,对于高热不用太着急,而且发热本身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 儿童的基础体温比成人高,所以发热的标准也比成人高,具体的标准各家还不一样,最科学的是和孩子平时的体温比较,但很难做到。一般来说腋表高于37.4度,肛表高于37.8度,可以认为发热,另外,由于人体早晨的体温低,傍晚的体温高,也要具体分析。对于39度(肛表)以下发热,可以不予处理(有的书上的标准可能更高),注意观察其他症状,多喝水。 对于有惊厥病史的孩子,退热药需用的早,同时还要用抗惊厥药,防止高热惊厥。 发热的处理主要有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家庭的退热药目前主要有口服和肛栓,口服的以“对乙酰氨基芬”和“布洛芬”为主,商品名有很多,后者的持续时间比较长, 有的医生会说体温不是很高用对乙酰氨基芬,很高的话用“布洛芬”,这样的说法不对,体温不是很高就不要用退热药。 但是如果要用,量一定要足,这2个药的安全范围很大的,超过正常用量的10倍也没有看到明显副作用。 “对乙酰氨基芬”的用量至少10 mg/kg,临床上经常看到家长担心副作用,就尽量给孩子少吃一点,有时量差一点点,效果就没有,但是剂量用足,降温效果就来了。 “布洛芬”的剂量位8-10 mg/kg。有很多复方的制剂或者糖浆,需要家长细心研究一下具体的含量和浓度,换算一下,按体重算,不要按年龄算。如果孩子对退热药一直不敏感的,还可以再增加1/4剂量。退热药用过会大量出汗,一定要多补充水分,退热药也是比较容易引起药物过敏的(另外2类是抗菌素和抗癫痫药),如果身上出现皮疹要十分警惕小心,严重的药物反应会非常严重,甚至威胁生命。 物理降温:可以用老的热水袋(灌上冷水,一半多一点),冰箱里冻一下,别结冰,上铺薄毛巾,放在脖子底下(不要放在头底下),让热水袋弯过来包住脖子两侧,由于颈部血管在两侧,这样效果好。腹股沟,肘窝和膝关节后面也可以用冰水袋覆盖,就是一定要在血管经过的体表冷敷才有效果。 题外话:婴幼儿的静脉穿刺比较困难,很多家长很担心输液的时候会被打好多针,会盯着打针护士,其实这样的效果适得其反,任何人都是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比较好地发挥自己的某项水平,当面对压力时,一般水平都会打折扣。 外科医生一般不愿意给家人开刀就是这个道理,内科医生有风险的操作也不会给自己家人做。家长盯着护士,无疑会给护士压力,反而容易打不进,打静脉针很多时候是凭感觉的,一紧张就容易出错,尤其是经验不足的护士。 所以建议各位在孩子打针的时候不要盯着护士,最好让护士抱着孩子在另外地方打,如果要家长配合,也不要去看打针。医生自己孩子打针也不会去看护士打针的。 说件真事:一个男同事自己2岁的儿子生病住院,需要颈静脉抽血,几个护士在病房里抓住哭天喊地的孩子操作,这个医生在病房外面心疼得留眼泪,但是他不会进去看儿子,因为护士一紧张,操作失败的话,吃苦的还是孩子。 3. 关于验血和拍片: 儿童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中,只有中耳炎和化脓性扁桃体炎会有明显的细菌感染的血象变化,其他疾病很少能看到明显的血象变化。 在儿童,即使是气管炎,支气管炎,明显血象变化的也很少,就是支气管肺炎,绝大多数也没有白细胞明显升高。因此,初次就诊,验血的意义不是很大,但医生一般都会要求(包括排片),主要还是为了保护医生自己,如果经验丰富的医生没有要求验血,自己没有必要要求。 排胸片很多医院的报告都会写:“肺纹理增粗”,其实绝大多数也没有太大问题,主要也是为了给医生的治疗留有余地,如果给其他的儿科医生看,很多是没有问题的,所以不用太担心。 但是,有极少数很重的肺炎,有时只有高热一个症状,其他什么也没有,体检也听不到湿罗音,胸片可以明确诊断。 因此,如果孩子只有高热,而且体检也没有发现,拍片还是很必要的。辅助检查只能作为医生看病的参考,找一个只得信任的医生是关键。
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可以说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主要病因,因此HPV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必要手段很有针对性。但HPV阳性不等于宫颈癌,也不等于宫颈CIN,所以HPV阳性患者只是有发展成宫颈癌的风险,但不等于是病人。由于70-80%宫颈癌患者都存在HPV16/18型阳性,因此对于HPV阳性,尤其是高危型HPV16/18型阳性患者,更多的观点认为可以马上转诊阴道镜检查。但我的观点是当一个患者检查出HPV阳性,不必急着用药治疗,HPV16/18型阳性,可转诊阴道镜检查,其他型HPV阳性,要看细胞学结果。如细胞学阴性或可疑,可以随访观察;如细胞学阳性,转诊阴道镜检查。当所有的检查排除了宫颈病变,仅仅是HPV阳性才考虑是否用药的问题。对于HPV感染的药物治疗,从某种意义来讲有一种安慰剂的作用,用药后转阴到底是药物的作用还是自身的免疫清除,是无法说清楚的。因此,我的观点是发现HPV阳性后一步一步诊断,排除宫颈病变后才考虑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时要告诉病人还是要定期复查,药物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 阴道镜的技术越来越成熟,但其临床应用是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部分病人在阴道镜下取病理可能是CIN I,但实际锥切后的病理显示是CIN II,对于这类病人如果不做锥切有可能会被遗漏,对此您建议的治疗方案是什么呢?也请您谈谈阴道镜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弊端。的确,阴道镜的使用在各级医院已经很广泛,如阴道镜下活检为CIN I,这是临床医生最为困惑的问题。CIN II-III不用思考一定做宫颈锥切术,从原则来讲,CIN I不能确定为前病变,因为也许是HPV高危型与低危型混合感染引起,不进行任何干预,逆转率可达40-60%,做锥切有些过度。但是活检CIN I,我们还要了解活检前细胞学检查情况,如果活检前细胞学检查是高度病变,证明细胞学与活检有矛盾。由于活检是宫颈表面的,细胞学检查的刷子可以伸到宫颈管,细胞学很少有假阳性,在这种情况下也许病变藏在宫颈管深部,就应该做诊断性锥切。如细胞学检查只是不典型细胞或是低度病变,这时要看活检前阴道镜评估,如果是I型转化区,宫颈鳞柱状交界都在表面,病变的范围不是很大,尤其有些报告单只是局灶CIN I,这时活检已经去除了病灶,可以定期随访。假如阴道镜是不满意阴道镜,转化区不在宫颈表面,活检CIN I有点盲目性,这时也许病变还在深部,应该再次阴道镜评估,搞清楚病变范围,要更加关注宫颈管有无病变,如宫颈管有可疑病变,可以做诊断性的LEEP。如果CIN I持续2-3年,也是做诊断性LEEP的指征。因此CIN I的处理要考虑方方面面。 宫颈腺上皮病变在临床相对较少见,如何和其他疾病鉴别常常成为年轻医生临床工作中的难点,请您结合您的临床经验,谈谈宫颈腺上皮病变阴道镜诊断要点和难点,以及对于这样相对较少见的宫颈病变,阴道镜的应用价值。 钱德英教授: 其实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宫颈腺上皮病变发病率不高,临床上很少见,往往做宫颈筛查活检时发现,活检前根本没考虑到。我个人的观点是假如细胞学结果是不典型腺上皮细胞,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因为腺上皮细胞来源于宫颈管,往往宫颈管存在腺上皮病变。或者病人主诉白带特别多,稀薄,或者细胞学检查有时阴性,有时可疑,HPV又持续阳性,宫颈表面光滑,看不出什么问题,这时就要关注宫颈管的问题,腺上皮的病变,需要特别的留意才能发现。另外,腺上皮病变阴道镜下无特殊的表现,因为我们所用的阴道镜术语如醋白上皮、点状区、镶嵌等都是按照鳞状上皮病变的表现总结出来的,对阴道镜下腺上皮病变总结的术语不多,因此要尤其仔细才能发现。
新生儿黄疸您应该知道的几件事: 爸爸妈妈们对宝宝出现新生儿黄疸很紧张和困惑,同时对新生儿黄疸的理解也有很多误区,我们把这些常见误区和疑问总结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希望消除爸爸妈妈们的疑惑,从而不再无谓担心紧张。 1、每个宝宝多少都会有黄疸,不需要治疗。(错误) 虽然不同种族、不同肤色的人都会发生黄疸,但我们东亚人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于其他种族。我国新生儿出现黄疸的比例在足月儿大概50%,早产儿大概80%,并是所有宝宝都会出现黄疸。 轻微黄疸对大部分宝宝没有什么伤害,这是一个正常的成长过程,不需要治疗。但严重的和一些高危因素存在的黄疸就可能对宝宝产生危害,最可怕的就是胆红素入脑造成的神经损伤。正因为如此,为了预防黄疸对宝宝大脑的损伤,有一部分宝宝需要住院接受医学治疗。 宝宝黄疸是否需要住院治疗?这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儿科医生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来做判断,普通家长还是应该接受医生的建议,切勿自行判断。 2.作为家长我好恐惧宝宝去医院住院,担心宝宝没人抱,没人抚摸和安慰,不能喝母乳。(非常理解妈妈的心情) 作为医生我们并不希望宝宝离开妈妈的怀抱,但宝宝生病了确实需要专业的帮助,所以建议 新生宝宝住院真是万不得已的事。 医生通常都会尽力治疗,争取让他们快些好起来,早点回到父母身边。宝宝住院期间,有护理员、护士和医生共同照顾:饿了有奶吃,尿布脏了有得换,每天洗澡干干净净......虽然不比妈妈爸爸温柔的呵护,但绝对不会孤独和无依无靠。 其实我们也期待医院能提供更人性化的处理,比如:允许家长入病房探望和孩子接触,接受妈妈挤出的母乳来喂宝宝等等。相比起黄疸引起胆红素脑病造成智力障碍、运动障碍、听力损害等可怕的后果,权衡利弊,宝宝离开妈妈的怀抱去住院接受治疗带来的影响还可以接受。 3、我的宝宝当时也很黄,没有治疗后来也很正常。(很幸运您的宝宝没有因为黄疸伤害到脑子,但有些宝宝就没那么幸运了) 黄疸仅仅在新生儿期是短暂而过渡的表现,宝宝长大后黄疸就自然消退了。但如果黄疸很严重,就可能对大脑产生一些难以逆转的损伤,即使以后黄疸消退了,损伤也无法挽回。虽然黄疸造成大脑损耗发生比例并不是100%,有些宝宝没有治疗也没有受到影响,但是一旦出现神经损害,后果就相当严重,而且难以逆转;而且蓝光治疗的副作用相当小,所以培儿屋建议如果黄疸严重或是有明确的高危因素,还是应该听从医生的建议住院治疗。 4、出现黄疸时应该停喂母乳,防止黄疸加重。(错误) 有些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会比人工喂养的新生儿黄疸明显。但是这多数是喂养不当造成,而并非母乳本身。这时应该首先检查喂养方法是否恰当,而不是武断地停母乳。良好的喂养方式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促进胆红素从大便中排出,来减轻黄疸程度。因此这时更应该坚持母乳喂养,增加母乳喂养的次数,8-12次/天(即2-3小时1次),每次尽量达到30-60ml奶量。 5、蓝光治疗对眼睛不好。(您白担心了) 所有宝宝接受蓝光治疗时都会戴上眼罩来保护眼睛,不用担心。新生儿黄疸治疗所用蓝光为波长425~475nm的蓝色可见光,太阳光中同样含有这些波长的光线。 光疗的常见副作用有:发热、腹泻和皮疹,但多不严重,停止光疗后很快能恢复,不留后遗症。现在还有新型的冷光源蓝光发明了出来,这种蓝光的副作用更小。 6、宝宝没有先天畸形,所以肯定不是病理性黄疸。(错误) 先天畸形与新生儿黄疸没有直接关系。 由于胆红素对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不同时龄的新生儿影响各不相同,危害的风险也各有差异,生理性范围也有高风险,病理性范围也有低风险。所以我们认为抠字眼说黄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没太大意义。 高危因素中有一个与遗传相关的疾病是“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俗称“蚕豆病”,我国南方和长江流域比较常见。如果有此病的家族史,宝宝出生就要提高警惕,密切监测皮肤黄疸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 另外还有一些罕见的先天性疾病与新生儿黄疸相关,例如Gilbert综合征、Crigler-Najjar综合征等。 7、多喂水和葡萄糖水、多排尿可以退黄。(最常见的误区) 胆红素在体内主要是通过大便排出,通过小便排出非常少。所谓多排尿可以退黄并不正确。对于肚量有限的小宝宝来说喝白开水和葡萄糖水会胀肚子,导致吃奶量减少,使胆红素通过大便排出减少,反而不利于黄疸消退。 8、晒晒太阳就能退黄。(不完全正确哟) 太阳光直接照射能够帮助退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日光中蓝色波长光量有限,而且在家中很难做到裸露大面积皮肤接受日光,就算能做到也容易造成紫外线灼伤和受凉感冒。所以我们不建议依靠晒太阳来退黄。 9、益生菌和茵栀黄帮助退黄效果好。(有待商榷,持保留意见) 益生菌对胆红素体内代谢的影响目前的研究数量有限,因此它对退黄的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而且益生菌制剂的副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也都还处在探索阶段,暂时还没有权威指南性的文献推荐用益生菌帮助退黄,所以培儿屋目前不建议使用益生菌制剂帮助退黄。 茵栀黄是中成药制剂,我们从西医角度不便分析。 这两种药物的口味都偏甜,容易减少宝宝饥饿感,可能会影响奶量,反而造成黄疸消退缓慢,所以我们对使用这两种药物帮助退黄持保留意见。 10、为什么新生儿容易发生黄疸?过多的胆红素是怎么产生和代谢掉的?(涉及内容相对专业,希望能让大家明白) 黄疸是我们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皮肤、巩膜、粘膜变黄。 原因是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 胆红素是人体内的一种化学产物,主要存在于红细胞中。 新生儿出生后,开始自主呼吸,肺循环建立,有充分的氧气供应后,体内过多的红细胞开始被破坏,血红蛋白被分解后产生大量未结合胆红素,因新生儿的肝酶尚未成熟,未结合胆红素不能经肝脏代谢而排出体外,在体内越积越多,从而使皮肤、黏膜等组织黄染。随着红细胞破坏的减少和肝酶的成熟,未结合胆红素逐渐被代谢并通过肠道和泌尿道排出体外,黄疸也逐渐减轻并消失。
鞘膜积液 简介 婴幼儿睾丸鞘膜积液是由于腹鞘膜突在出生前后未能闭合而形成的一个鞘膜腔,它导致液体的积聚、扩张而形成梨形的腔囊。部分先天性鞘膜积液患者因鞘膜腔与腹膜腔有相通的管道而形成交通型的鞘膜积液,表现为液体能随体位的改变从鞘膜腔来回流动,临床常出现阴囊时大时小的变化。 长期的慢性鞘膜积液因张力大而对睾丸的血供和温度调节产生不利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引起睾丸萎缩,如果积液严重,影响双侧睾丸,很可能影响孩子将来的生育能力。对于小儿鞘膜积液,应该早一点采用保守(非手术)疗法,进行彻底的治疗。 因此,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安全有效的方法治疗,是避免后遗症发生的关键。 影响生育 正常睾丸鞘膜囊内有少量浆液存在,性质与腹腔内浆液相似,有滑润作用,能使睾丸在其中自由滑动。在正常情况下鞘膜囊壁有分泌和吸收浆液的功能,并使其容量保持稳定。若鞘膜本身及周围器官或组织发生病变,使鞘膜的分泌、吸收功能失衡时,则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本症经治疗后一般预后良好。临床的重要性在于鞘膜内长期积液,内压增高,而使睾丸缺血,睾丸生精功能不良,导致不育。同时成人巨大鞘膜积液影响正常性生活,也可导致不育。 当睾丸鞘膜或者周边组织发生异常和病变,就会使囊壁的分泌和吸收功能产生变化异常,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鞘膜积液。 类型 鞘膜积液表现为阴囊或精索部位囊性肿物,一般无不适感,大小可有很大差异,多数为卵圆形。先天性鞘膜积液在平卧时,挤压积液可以使之逐渐缩小甚至完全消失,鞘膜积液多数为单侧性。原发性睾丸鞘膜积液的阴囊皮肤正常,张力较大,可透光。如鞘膜张力不大,比较柔软,应想到可能为继发性鞘膜积液,应警惕睾丸、附睾存在病变,如结核、梅毒、炎性病变、肿瘤及丝虫病等。 诊断方法 小儿鞘膜积液一般无全身症状,多由家人发现一侧腹股沟或阴囊肿块,或两侧的局部肿块,生长较慢,不引起疼痛。当肿块较大者时,可有坠胀感。由于鞘突管比较细小,流注未闭鞘膜腔内的液体不容易倒流回腹腔,因此肿块没有明显大小变化。如未闭鞘突管口较粗时,一夜平卧后,晨起可见肿块缩小。 通过临床检查在侧腹股沟或阴囊有边界清楚的囊性包块,无明显蒂柄与腹腔相连,透光试验阳性即可诊断。根据部位的不同又分为精索和睾丸两种鞘膜积液。 1.精索鞘膜积液肿块局限于精索部位,其体积一般较小,呈卵圆形,于肿块之下方可清楚扪及睾丸,牵拉睾丸,肿块可随之移动。 2.睾丸鞘膜积液肿块悬垂于阴囊底部,呈椭圆形或圆形。如肿块张力较大,一般触不到睾丸。透光试验阳性。 危害 睾丸鞘膜积液对男性生育和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1,睾丸周围的鞘膜积液压迫睾丸,影响血液循环,影响生精功能。 2,睾丸鞘膜积液过大,阴茎被阴囊皮肤包绕,不利于正常性交。 3,可引发睾丸炎、结核、梅毒、肿瘤及丝虫病等。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一)临床表现:小儿鞘膜积液是小儿外科疾患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可在任何年龄,以学龄前儿童常见。一般无全身症状,多由家人发现一侧腹股沟或阴囊肿块,或两侧的局部肿块,生长较慢,不引起疼痛。当肿块较大者时,可有坠胀感。由于鞘突管比较细小,流注未闭鞘膜腔内的液体不容易倒流回腹腔,因此肿块没有明显大小变化。如未闭鞘突管口较粗时,一夜平卧后,晨起可见肿块缩小。 (二)诊断:通过临床检查在侧腹股沟或阴囊有边界清楚的囊性包块,无明显蒂柄与腹腔相连,透光试验阳性即可诊断。根据部位的不同又分为精索和睾丸两种鞘膜积液。 1.精索鞘膜积液 肿块局限于精索部位,其体积一般较小,呈卵圆形,于肿块之下方可清楚扪及睾丸,牵拉睾丸,肿块可随之移动。 2.睾丸鞘膜积液 肿块悬垂于阴囊底部,呈椭圆形或圆形。如肿块张力较大,一般触不到睾丸。透光试验阳性。 二、适应证及禁忌证 (一)适应证:1岁以上的任何年龄病儿。 (二)禁忌证:1.1岁以内婴儿有自行消退的机会。2.严重心肺功能不全。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三、术前准备:1.临床检查 包括血尿常规及出凝血功能检验等。2.胸透 了解心肺情况,排除肺部感染。 3.备皮。4.禁食水 术前8h禁食、4h禁水。5.术前用药 常规应用苯巴比妥、东莨菪碱或阿托品,达到镇静、减少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的目的。 四、手术步骤 (一)麻醉及体位:1.麻醉 为氯胺酮复合麻醉。2.体位 为头低脚高l50平卧位。 (二)手术操作 1.切口及人工气腹 脐皱上切开0.4cm小口,插入气腹针充气后,戳孔置人微型腹腔镜。另在左脐旁3cm切开0.3cm小口,戳孔置人操作钳。 2.探查 镜下所见鞘膜积液内环口有3种形态。 (1)57%内环口¢0.3~0.7cm(相当于小斜疝的内环口):挤压阴囊及精索肿块,可见积液全部由内环口返流回腹腔。阴囊及精索肿块可全部消失。(2)38%内环口¢0.2~0.4cm 呈鱼嘴形状,挤压阴囊及精索肿块,可见积液由鱼嘴处呈滴水状返流回腹腔,阴囊及精索肿块可全部或部分消失。(3)4%内环口呈一小凹陷:挤压阴囊及精索肿块,可见一囊状物突出至凹陷处,但不见积液流回腹腔,阴囊及精索肿块不缩小、不消失。 小儿为何鞘膜积液难以自愈 新生儿经常会发生鞘膜积液,然而这种症状通常会在婴儿6个月前就自然痊愈。而年龄较大的孩子突然出现水囊肿,则可能是因为外伤造成的。鞘膜积液可能与腹股沟疝气有关,而且可能需要进行手术。年龄较大的孩子突然出现鞘膜积液也应由该医生进行诊断。鞘膜积液或许可以在不用治疗的情况下就自然好转。不过还是得接受包括超声波扫描在内的检查,以排除睾丸受伤的可能性。 鞘膜积液的诊断与检查∶在比较暗的地方,以手电筒照在肿大的阴囊上,如果是清的会透光,表示是阴囊积水的,如果不透光,可能是疝气或睾丸肿瘤,需进一步诊断。超音波检查能帮助诊断鉴别是肿瘤还是水肿。 大部分小孩的鞘膜积液在一岁以前会自行吸收愈合,如果小朋友超过一岁以上,则自愈的机会十分渺茫。此时就应该接受治疗。治疗方式分外科手术及抽取积水两种方式。 外科手术∶利用手术从鼠蹊部进入,找到通往阴囊的鞘状突然后加以结扎,并将积水抽光,再将鞘状组织行远端切除即可。成人若只是单纯阴囊积水,可从阴囊切开,做阴囊积水切除术。 抽取积水∶也有人在抽水之后打剂硬化剂栈治疗,但效果不彰,容易复发、发炎,应慎重选择。尤其在小朋友更不合适,因腹股沟的鞘状突未完全闭合,会引起腹膜炎。 阴囊鞘膜积液为何需要手术 睾丸鞘膜内积聚少量液体,可起润滑剂的作用,供睾丸活动。如果先天性鞘膜囊内液量异常增多或鞘状突闭合反常,造成囊内液体积聚,就形成积液。尽管阴囊鞘膜积液系一种良性疾病,但也不要小看这种病变,应该尽早手术,要不也会给人体带来不少危害,那么为什么要手术呢? 其一,鞘膜积液时所积聚的液体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因此容易招惹细菌光顾,细菌在舒适的环境中过着安逸的生活,并不断继续繁殖,此时,如果单纯采用抗生素治疗,药物能够进入鞘膜囊内的数量是微乎其微的。相反,采用手术方法切开睾丸鞘膜囊,引流感染的积液,病变才会痊愈。 其二,巨大的阴囊积液,会给人们带来不少麻烦,诸如难受不堪的下身不适,阴囊睾丸的沉重下坠感,行走或劳动不便,防碍性生活在,甚至造成男子不生育等。 鞘膜积液概述 正常睾丸鞘膜囊内有少量液体(2~3ml),供滑润、保护睾丸用,如果液体过多即为鞘膜积水。而鞘膜积液的概念应包括鞘膜积水、鞘膜积血、鞘膜积脓和鞘膜乳糜肿。它的病因较多,炎症、外伤、肿瘤等阴囊和睾丸病变均可引起鞘膜积液。鞘膜积液中以睾丸鞘膜积液最为常见,各个年龄组均可发病。鞘膜积液的手术疗法效果良好。近年来也有单纯行鞘膜囊肿穿刺抽液后注药治疗,不用手术,但术后并发症问题尚有争论。 少量积液可无症状。若积液巨大,则有阴囊下坠不适,或排尿及性功能障碍,阴囊部可见梨形或椭圆形肿块,囊性,如为交通性鞘膜积液,则肿块大小可随体位的改变而改变。 婴幼儿鞘膜积液多能在发育过程中自行吸收,故除非积液巨大一般不予治疗。手术治疗适用于较大的鞘膜积液,一般需行睾丸鞘膜翻转术,精索鞘膜积液行囊肿剥除术,交通性鞘膜积液则于鞘突处高位结扎术加鞘膜翻转术。小的鞘膜积液可行囊肿穿刺抽液注药术。 鞘膜积液诊断较易,不需特殊检查。但如需要排除睾丸肿瘤,则可进行前列腺、精囊腺、阴囊和阴茎的超声检查 鞘膜积液在热带地区发病率高,与血丝虫感染有关系,故平时防蚊措施是重要的。在农村中,由于各种原因,鞘膜积液的治疗重视不够,往往因严重的鞘膜积液而损害双侧睾丸功能。故应呼吁早期求医治疗。婴幼儿的鞘膜积液是先天性的,随着年龄生长发育,淋巴系统功能健全,多可自行吸收,不需急于治疗,可动态观察、定期复诊。 鞘膜积液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睾丸由腹膜后下降至阴囊时腹膜随之下降,成为睾丸鞘膜。包绕睾丸副睾的鞘膜为鞘膜脏层其外尚有一层为鞘膜壁层。两层之间仅有很少量液体。随睾丸下降的鞘突则在出生后完全闭合成为条索状物。若鞘突完全未闭合,腹腔内液体(腹水)可沿其未闭合的管腔流至睾丸周围或停留于精索某一段上形成鞘膜积液称为先天性或交通性鞘膜积液。睾丸固有鞘膜两层间积有过多液体,则为睾丸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 各类鞘膜积液做透光试验时均为阳性(透光)有一种睾丸鞘膜积液因时间较长,鞘膜壁层特厚。透光试验可以为阴性(不透光)对鞘膜积液不能肯定诊断,只要时间较久,鞘膜壁层特厚透光试验可以为阴性(不透光)。对鞘膜积液不能肯定诊断,只要能排除疝的可能时可进行试验性穿刺。鞘膜积液抽出的液体为淡黄色透明液体。 鞘膜积液应该做哪些检查? 鞘膜积液诊断较易,不需特殊检查。但如需要排除睾丸肿瘤结核者则需做相应的前列腺、精囊腺、阴囊和阴茎的B超检查但如果阴囊肿块为实质性,则不宜行穿刺检查。 鞘膜积液应该如何预防? 鞘膜积液在热带地区发病率高与血丝虫感染有关系,故平时防蚊措施是重要的。 鞘膜积液应该如何治疗? (1)初生婴儿在睾丸鞘膜积液常在两岁前自行消失 故不急于进行治疗 若两岁后尚不消失 则行穿刺抽液 多数经抽吸后 不再复发 此法不适用于成年人 成年人抽液后均在短期又长大如初 (2)注射治疗:在抽液后向鞘膜腔内注射具有刺激性药物如硅宁 鱼肝油酸钠等 使发生炎性粘连 以消灭鞘膜腔 此法反应较大 粘连不完全 形成多房性鞘膜积液 给手术治疗带来更多的困难 目前使用较少 (3)手术治疗:行天性鞘膜积液不能用上两法治疗 以手术治疗为主 手术的目的是在内环处将疝颈做高位结扎 阻断腹水下流 以下的疝囊可不处理 精索鞘膜积液可将积液的包囊完整剥除 如剥除困难 亦可剪开囊壁 做翻转缝合术 睾丸鞘膜积液的有效手术方法是鞘膜切除翻转缝合术 术后复发问题:鞘膜积液经手术治疗很少有得发的 我们分析了睾丸鞘膜积液术后复发的病例 认为复发的原因主要是把先天鞘膜积液误诊为单纯的睾丸鞘膜积液 而做了睾丸鞘膜翻转手术 未做高位结扎 腹腔内液体不断外流 促使上皮细胞再生而有复发 其它或由于多房性睾丸鞘膜积液未能切除干净而复发者属于少数。
宝宝的小乳牙长出来了,怎样吃才能让牙齿长得好,长得整齐漂亮呢?那当然是吃对食物! 少吃不利牙齿的食物 在宝宝出牙期间,应当避免或少摄取对牙齿发育不利的食物,以下的食物可要小心。 食物太软不利于牙齿的萌出、牙不齐 许多父母怕宝宝喉咙太细,咽不下固体食物或容易被卡住,就喜欢将切得细细的食物喂给宝宝,或者对于1岁的宝宝也一直购买肉泥、胡萝卜泥等泥状食物喂养宝宝。因为饮食过于细软,宝宝的牙龈缺乏刺激,不仅导致牙齿发育迟缓,还容易造成牙齿排列不齐。因此,妈妈要根据宝宝牙齿萌出情况,调整食物的粗细。 碳酸饮料“吃”掉牙 各类品牌碳酸饮料的酸性成份pH值一般在2.2乣4.9之间,pH值为7代表中性。而牙齿在酸性成份达到5.5时,就会“脱矿”,即矿物质晶体被酸溶解。长期大量被酸性物质侵蚀,牙齿前切面就会被腐蚀变薄,牙釉质丧失,牙本质露出,牙齿容易发生病变。如果宝宝喝了碳酸饮料,要及时喝几口白开水。 甜食伤害牙 宝宝的牙齿要从小就保护好,不能没有规律滥用甜食和点心,这些东西除了使宝宝的食欲不振外,还为细菌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环境。甜的东西还有脱钙的作用,使牙质疏松。在食物中脱钙作用较强的有:奶制糖果、炸面包、巧克力、蛋糕等。宝宝吃过这些食物后,要及时漱口,清洁口腔。 长牙期补充多种营养 补充1:富含矿物质的食物 宝宝牙齿的生长,需要矿物质来参与。人体牙齿、牙槽骨及颌骨的主要成分都是钙和磷,足够的钙磷是形成牙齿的基础。食物中钙的最佳来源是乳类及乳制品,配方奶、酸奶、奶酪等食物中不但钙含量丰富,而且吸收率高,是宝宝最理想的补钙食品。在粗粮、黄豆、海带、黑木耳等食物中也含有较多的钙、磷、铁和氟,有助于宝宝牙齿的钙化。为了促进钙的吸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多抱宝宝去户外晒太阳,因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经太阳紫外线的照射可转变为维生素D3,是人体所需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补充2: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蛋白质对牙齿的形成、发育、钙化、萌出有着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的来源极为丰富,有动物性蛋白质如蛋类、乳类、鱼类、肉类,也有植物性蛋白质如谷类、豆类、干果类。经常摄入这两类蛋白质,可促进牙齿的正常发育。如果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牙齿萌出时间延迟及牙周组织病变等现象,而且容易导致龋齿的发生。 补充3: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维生素的作用不可小看。钙的沉淀及吸收需要维生素D,骨胶和牙釉质的形成需要维生素C、维生素B,牙龈组织的健康需要维生素A、维生素C。可见,充足的维生素对于牙齿的发育也极为重要。维生素A、维生素D来源于乳类、动物肝脏及鱼肝油制剂,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而且其中的纤维还有按摩牙龈和清洁牙齿的作用。如果摄入矿物质过少或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的摄入比例失调,都会造成宝宝牙齿发育不全和钙化不良。 长牙期饮食过度 小宝宝长齐乳牙,需要近两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妈妈要根据宝宝的月龄及出牙情况,给予适当的食物,以促进牙齿的萌出。 预备期 4~6个月大的宝宝,虽然此时看不到一点牙齿的影子,但宝宝的牙齿已如土地中的种子,正要发芽。一切都在酝酿之中。 此时要及时给宝宝添加泥糊状的食物,首要的选择是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强化的营养米粉,此外马铃薯泥、蛋黄泥、苹果泥等等,都可以让宝宝去尝试。不但可以达到营养的目的,同时也刺激了宝宝的味觉、视觉和嗅觉。 破“土”期 6~7个月是宝宝出牙的准备时期,这时宝宝牙龈摸上去硬硬的,口水也变得多起来。 宝宝口腔内唾液中的淀粉酶的功能已趋于完善,可以给宝宝更多淀粉类食物,如手指饼干、面包干、烤馒头片、磨牙饼或棒等食品,让宝宝自己拿着吃。刚开始宝宝是用唾液把食物泡软后再咽下去,几天后,宝宝就会用牙龈磨碎食物,尝试咀嚼。此阶段宝宝的牙龈会发痒,他会很喜欢咬一些硬的东西,这有利于乳牙的萌出。 2颗牙期 宝宝一般在7~8个月之时,下颌的一对乳中切齿悄悄萌出,小白牙从此开始发挥巨大作用。这个时期的宝宝很喜欢将任何拿得到的物品放到口中“尝尝”。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试着给予宝宝一些半固态的食物,比如菜泥粥、烂面条、蛋羹等等。这些辅食不但有利于牙齿的生长,也提供了宝宝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蛋白质和必需的营养素。 4颗牙期 大概8~12个月之时,宝宝的上颌又会长出两颗牙齿,多了这两颗利齿,宝宝比以往更喜欢咀嚼了。 在这个时期妈妈应该给予宝宝更多的选择,比如碎菜包、馄饨、豆腐、苹果片、西红柿等等,宝宝摄入食物中的营养越来越丰富,这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是必要的。 6~8颗牙期 在9~13个月时,宝宝上颌的侧门牙萌出,10~16个之月时下颌的侧门牙也将萌出。宝宝开始慢慢地适应固体的食物,肠胃的消化机能也渐趋成熟。 妈妈在这个时期可以给予宝宝固体的食物,比如米饭、面条、切得细些的蔬菜等食物。 8~12颗牙期 大概在13~19个月的时候,宝宝会萌生第一颗乳磨牙。有了乳磨牙之后,宝宝的咀嚼能力大大提升。在这个时期,宝宝会很有热情地自己用勺子把食物送到嘴里。 这个时期可以吃的食物更多,饺子、馒头、花卷等都可以吃了,而各种蔬菜只需切得小些宝宝就能自己吃了。 12~20颗牙期 大概16~20个月期间,宝宝的20颗乳牙逐渐长齐,完成了乳牙系列的全部萌出过程。 妈妈可以给予普通稍偏软的食物,如米饭、面条、蔬菜、肉食等等。 妈妈经验: 喝完碳酸饮料白开水漱口 有时候,参加朋友聚会或家人聚会,免不了有碳酸饮料,硬拦着不让2岁的宝宝喝,似乎不太合适。这时我会少倒一点,让宝宝用吸管喝,这样能减少碳酸饮料对牙齿的伤害。喝完饮料后,还要马上喝白开水漱口。 磨牙棒,其实很硬 有些妈妈给宝宝买来磨牙棒后,自己也尝一根,可是她们都说太硬了,宝宝怎么能吃得了。其实,我了解的情况是,硬质的磨牙棒是真正好的磨牙棒,宝宝出牙期特别爱流口水,宝宝的口水把饼干一点点浸湿,用牙龈磨下来一层,而不会是一块饼干,这样更安全,不会造成宝宝被噎住。所以妈妈在给刚要出牙的宝宝买磨牙棒,硬的才好。 口腔清洁最重要 宝宝的牙齿快萌出时要特别注意口腔清洁。方法很简单,即在喂奶或食用其他辅食后喝几口白开水,用以冲洗口腔内残留的食物残渣。妈妈们还要注意,不要让宝宝含着盛有奶液或其他食物的奶瓶入睡,以免造成奶瓶龋。 出牙期需要锻炼 快出牙的宝宝会出现经常性流口水、牙龈痒痒或不适、抓什么咬什么的现象。这时,可以使用由硅胶制成的牙胶或牙齿训练器,让宝宝放在口中咬,以缓解宝宝因出牙而造成的不适,同时还可锻炼宝宝的颌骨和牙床,使牙齿萌出后排列整齐。也可以买磨牙饼,用以促进牙齿萌出。 不要把龋齿传给宝宝 龋齿也会传染,因为龋齿是细菌感染。所以如果妈妈有龋齿,千万不要用嘴直接接触宝宝的食物,或用自己的餐具你一口我一口地喂宝宝。
1、什么是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为一特发性内耳疾病,具有眩晕、耳聋、耳鸣及耳内闷胀感等症状的疾病。多为单耳发病,其发病原因不明,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病人多为中年女性,70岁以上老人发病罕见,近年亦有儿童病例报告。关于病因的学说甚多,尚无定论,如变态反应、内分泌障碍、维生素缺乏及精神神经因素等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因之使血管神经功能失调,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导致膜迷路积水,蜗管及球囊膨大,刺激耳蜗及前庭感受器时,引起耳鸣、耳聋、眩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此病不经过治疗,症状可缓解,亦可反复发作,发作时间间隔不定,但也有发作一次不再发作者。 2、梅尼埃病名称的由来? 1861年由法国医师Prosper Meniere首次提出,是一原因不明的、以膜迷路积水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内耳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聋,耳鸣,可有耳内胀满感。首发的梅尼埃病一般表现为低频耳鸣和听力下降,伴有患耳闷胀感或压力感。梅尼埃病眩晕持续时间一般为数十分钟至24小时。 3、梅尼埃病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在梅尼埃病的诊断中病史最为重要,辅助检查如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冷热试验、VEMP、甘油试验对梅尼埃病有诊断价值,其中以甘油试验价值最大,是梅尼埃病诊断的金标准。 4、梅尼埃病发作时有哪些典型症状? 梅尼埃病的症状各人不尽相同,发作期的主要症状为:发作突然,可在任何时间发作,甚至入睡后也可发作。最常见的症状是:病人睁眼时,感觉房子或周围物体在转动,闭眼时则自觉身体在旋转,眩晕来势猛烈时可使病人突然倒地。发作期间病人睁眼或转动头部则症状会加重,故大多数病人闭目静卧,头部和身体都不敢转动。多数病人在发作时出现单侧耳鸣及耳聋,少数是双侧的。约25%的病人在发作前已有耳鸣及耳聋出现,而在发作后加重。 其余约75%在发作后才逐渐出现耳鸣或耳聋。耳鸣/耳聋属于神经性耳鸣/耳聋,发作剧烈时耳鸣也加重,发作时病人常伴有不敢睁眼、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甚至腹泻等一系列症状。部分病人伴有头痛;患者的意识清醒。 发作期转为间歇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眩晕及伴随症状突然消失,一种是眩晕逐渐变为头昏。梅尼埃病的间歇期长短不一,从数月到数年,每次发作程度也不一样。听力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减退,最后导致耳聋。 5、梅尼埃病剧烈发作是否会危及生命? 这种情况是不会发生的,它虽然症状剧烈,但病变集中在内耳系统,发作时病人意识清楚,不会发生生命危险。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若眩晕伴较长时间剧烈呕吐,应及时就诊并适当补充液体。 ②若病人有动脉硬化或脑动脉供血不足伴发眩晕应早治疗原发病,避免病情加重,发生脑梗塞。 6、梅尼埃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急性发作者,则可见病人卧床不起,面色苍白,精神紧张,表情恐惧。检查可见: (1) 眼震 发作高潮期,可见自发性眼震。 (2) 听力学检查 包括:纯音听阈测试、声导抗测试、耳蜗电图测试。 (3) 甘油试验,要求病人口服甘油试剂并测每隔一小时检查纯音测听,连做三次,这是利用甘油脱水的特性暂时的减轻膜迷路积水,如果服药后的听力得到提高,则证实了膜迷路积水的存在。 (4) 前庭功能检查:以冷热试验为主,大部分病人检查有一侧的水平半规管功能减弱。 7、如何有效治疗梅尼埃病? 梅尼埃病可用药物或手术治疗。 ⑴一般治疗 发作时要静卧,戒急躁,进清淡低盐饮食,限制入水量,忌用烟、酒、咖啡。在间歇期要鼓励病人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注意劳逸结合。 ⑵药物治疗 发作期间治疗原则以减轻迷路积水缓解症状为主,可用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脉滴注,每日2次,近期临床效果相对明显;对于严重呕吐、眩晕、心悸者可以给予镇静、止吐治疗。 ①保持安静,静卧。 ②对症治疗,使用镇静药:如安定,利多卡因等,可配合使用非那根。 ③应用利尿药:氢氯噻嗪,氨苯蝶啶。 ④酌情选用血管扩张药:氟桂利嗪,甲磺酸倍他司汀片等。 ⑶外科治疗 手术只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且听力严重丧失的病人。局限于单侧有病的患者。据统计梅尼埃病只有5%的患者需手术治疗。手术概括为:破坏性、半破坏性、保守性3种类型。 手术治疗包括:内淋巴囊减压术,球囊造瘘术、迷路破坏术,前庭神经切断术。一般的病人多不接受破坏性、半破坏性手术。 (4)美尼特(Meniett)治疗: 美尼特低压脉冲治疗仪主要利用低压的脉冲压力波传导到内耳膜迷路,改善内淋巴的循环,减轻内耳膜迷路积水从而达到治疗效果。该治疗仪使用简单,患者可在任何时间、地点自我治疗;无创伤,无并发症,安全且效果好,治疗后不需额外的康复和药物治疗。 8、发作期的梅尼埃病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1) 饮食方面:此类患者的膜迷路多处于积水状态,内淋巴理化特性多呈钠高钾低,因此,在饮食方面应选用“两高两低”特点的饮食,即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盐饮食,如瘦肉、鲜鱼、活禽等炖汤频服,亦可多食些水果、韭菜、胡萝卜、芹菜等高维生素的蔬菜瓜果。 (2) 生活起居方面:注意在发作期应卧床休息,房间光线以稍暗为宜,避免环境嘈杂吵闹,宜安静养息。待症状缓解后宜逐渐下床活动,避免长期卧床。 (3) 对久病、频繁发作、伴神经衰弱者,要向病人多方解释病情,解除其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注意生活规律性,禁用烟、酒、咖啡等刺激品。 (4) 发作期过后,症状缓解,原从事驾驶、体操、舞蹈等方面工作者,不宜急于恢复原来的工作和训练,待经过一阶段充分治疗和休息之后,患者身心均有较好的恢复,仍可以从事原工作。但须常备安定、眩晕停等前庭抑制剂方面的药物,以防眩晕突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