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工作中,经常会使用滴耳液来治疗疾病,比如耳屎,又称为“耵聍”过多,堵塞外耳道的时候,又或者宝宝患有中耳炎的时候。不正确的使用滴耳药水往往起不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那么该如何正确地滴耳朵药水呢? 滴耳时,头歪向一侧,生病的耳朵朝上,向耳朵洞里面滴3-5滴药水,如果天气冷,可以用手焐热后再滴,防止低温引起的眩晕。注意滴耳时,滴药管口不要碰到耳朵,以免污染药水。然后牵拉耳廓,或者揉压耳屏,让药水充分均匀作用在耳朵里,保持这个姿势10分钟左右后,患耳朝下,倒出药水即可,耳朵外面可以用纸巾擦干净,但不要伸进耳朵洞里面。整个滴耳过程就完成了,以上过程又称为“耳浴”。
1.接受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术后三天,包括手术当天,严格冷流质(如牛奶,果汁,豆浆,水,饮料,汤汤水水等物),术后第四天开始可进食半流质2周(例如粥,烂面,蒸蛋,柔软的面包,蛋糕泡水后等),严禁大块状固体的,热的食物。以后的饮食根据复诊时伤口愈合的情况由医师决定。仅接受腺样体手术的患儿,手术当日冷流质,术后第一天开始就可进食半流质2周,以后的饮食根据复诊时医师的医嘱决定。2.术后1周内可出现发热,此为正常手术热,无需特殊处理,体温超过38.5度可服用退热药物,大量饮水,数日后可自行恢复正常范围。如出现持续高热,服用退热药物无效,伴有较严重的咳嗽,请及时到本中心耳鼻喉科门诊就诊。3.术后2周内会一直有鼻塞,打鼾现象,此为术后粘膜肿胀,鼻咽部白膜覆盖导致的,需一直用局部滴鼻药水,一般2周后症状会逐步消失缓解。4.术后患儿可能因咽痛明显,进食少,家长应鼓励患儿多进食,否则容易出现术后高热,伤口愈合,白膜厚,退膜时容易出血。5.手术以后的第五天开始,到3周左右,为咽部白膜脱落期,即随着吞咽动作,可有白膜脱下,有时会导致出血,大部分出血为少量的,可口含冰水,出血会自行停止。如有大量出血,需立即到医院就诊止血。6.如果手术前诊断有鼻炎的患儿需在手术结束以后继续治疗鼻炎,一般是局部用滴鼻药水,口服抗过敏药物2个月。7.如果有鼓膜置管的患儿,置管后1年不能游泳,双侧耳道内不能进水,定期随访复诊,检查置管情况。8.个别患儿会在术后出现颈部疼痛,此为术后正常反应,给予患儿局部热敷,减少颈部活动,配合药物使用,大多一周左右可恢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白天好好的活泼的宝宝,半夜突然哭吵,说耳朵痛,有的宝宝会伴有发热,有的没有,这个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呢?那么,医生要告诉你的是,你的宝宝最大得可能性的原因是得中耳炎了。这时,如果你仔细回顾一下近几天宝宝得日常情况,有可能有鼻塞,流鼻涕,或者是有些咳嗽。 什么是中耳炎呢?中耳炎有急性和慢性得区分,大部分的宝宝突然耳朵痛,往往是急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是儿童常见病,据研究报道80%儿童至少有过一次急性中耳炎的发作。常常和感冒同时出现,有时也可以在感冒后出现。婴幼儿由于他特殊的耳朵和鼻子的结构特点,在感冒后,细菌,病毒容易顺着咽鼓管感染到中耳,相对于成人更容易得中耳炎。 如何宝宝出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医生会检查孩子鼓膜情况,疼痛是因为鼓膜的炎症刺激以及可能中耳里充满脓性分泌物导致的。同时宝宝需要做一个血液常规加CRP的检查,必要时可能会需要做个声导抗的测试。如果有大量的脓性液体从耳道里流出,我们还需要做个脓液的检查。如果出现明显的细菌感染,那么要考虑口服抗生素,严重时静滴抗生素,比如出现头痛、高热反应时,可能还要考虑鼓膜切开排脓。在用抗生素的同时,需要滴耳液滴耳,一定不要忘记鼻腔也要用药。 中耳炎的疼痛可能一会重,一会轻,在疼痛缓解时,宝宝活动正常,在疼痛加重时,又会出现精神不振,哭闹等情况。通过治疗后,孩子鼓膜充血会消失,痛就不明显了,但这并不表示急性中耳炎好了。因为在急性期之后,中耳腔内的黏膜充血引起黏液渗出,渗出的黏液积聚在中耳腔里;那么这种黏液要通过咽鼓管缓慢的排出,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 一般至少2周;长则3个月。 大部分孩子通过积极的治疗,都可以恢复正常,听力不受任何损伤。但是,部分孩子如果家长不重视,不随访治疗的话,由于黏液持续积聚在中耳腔内,会变得越来黏稠,形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再不治疗,最后导致鼓膜变性,萎缩或是钙化,鼓室内的听骨链粘连,鼓室硬化,出现永久性的听力损失。所以家长千万不要大意了,一定要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