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肥胖、缺乏体力活动、精神压力大、不健康饮食和大量饮酒等。其中,除了年龄、性别和遗传因素属于不可控的危险因素外,其余都是可以控制的危险因素,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冠心病危险因素是可以通过生活方式或药物干预而控制。
经常有咨询冠状动脉CTA有斑块,是什么?严重吗?需要支架吗?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脑梗死、外周血管病的主要原因。脂质代谢障碍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基础,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病变从内膜开始,一般先有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及血栓形成,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逐渐蜕变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病变常累及大中肌性动脉,一旦发展到足以阻塞动脉腔,则该动脉所供应的组织或器官将缺血或坏死。由于在动脉内膜积聚的脂质外观呈黄色粥样,因此称为动脉粥样硬化。 非钙化斑块是软斑块,容易破裂与脱落,此类斑块可导致远端血管堵塞。CTA与动脉造影如果证实有非钙化斑块,那么提示目前情况相对危险。需要规范用药,临床上常用他汀类药物来调节血脂,稳定斑块,防治斑块破裂,全面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当然,除他汀以外,还需要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等,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钙化斑块同样是血管病变的表现,但是相对稳定,不易破裂和脱落。钙沉积越多,病变的范围越广,钙化越明显,病变越严重。稳定性斑块多为钙化性的,而不稳定性斑块,多为非钙化性的。 目前,粥样斑块与钙化的发生关系尚不明确,钙化对粥样斑块的具体作用一直存在争议,因此钙化与非钙化哪个风险更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那么我们知道了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表现, 无论钙化和非钙化斑块都应该加以注意,如果病变稳定的,冠状动脉血管管腔没有严重狭窄,不要过度担心。如果病变是不稳定的,一定及时与您的医生联系,进一步评价病情,必要时手术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原发性原因和继发性原因会影响血同型半胱氨酸代谢导致血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堆积升高。即高血同型半胱氨酸,简称高血同。会大幅增加冠心病、外周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血同型半胱氨酸是一项重要的人体健康指标。 预防及治疗主要是平时多注意饮食健康和适当运动,多摄入绿色蔬菜适当肉类即可。药物可以服用叶酸及B族维生素。
心血管事件和死亡13种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腹型肥胖,小学教育水平或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家庭(烹饪用固体燃料)和环境空气污染,握力低,低体力活动,不良饮食习惯,抑郁,酒精过量,钠摄入量超过每天6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