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指南|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原创 2016-10-18 专家工作组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 哺乳期是母体用乳汁哺育新生子代,使其获得最佳生长发育,并奠定一生健康基础的特殊生理阶段。哺乳期妇女(乳母)既要分泌乳汁、哺育婴儿,还需要逐步补偿妊娠、分娩时的营养素损耗并促进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因此比非哺乳妇女需要更多的营养。乳母的膳食仍是由多样化食物组成的营养均衡的膳食,除保证哺乳期的营养需要外,还通过乳汁的口感和气味,潜移默化地影响较大婴儿对辅食的接受和后续多样化膳食结构的建立。 基于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子代诸多的益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婴儿6个月内应纯母乳喂养,并在添加辅食的基础上持续母乳喂养到2岁甚至更长时间[1]。乳母的营养状况是泌乳的基础,如果哺乳期营养不足,将会减少乳汁分泌量,降低乳汁质量,并影响母体健康。此外,产后情绪、心理、睡眠等也会影响乳汁分泌。有鉴于此,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2]基础上增加以下5条内容:(1)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2)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3)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4)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5)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一、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及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和海产品,选用碘盐 (一)提要 乳母的营养是泌乳的基础,尤其蛋白质营养状况对泌乳有明显影响。动物性食物如鱼、禽、蛋、瘦肉等可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一些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乳母每天应比孕前增加约80~100 g的鱼、禽、蛋、瘦肉。如条件限制,可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及其制品替代。为保证乳汁中碘、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如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维生素A的含量,乳母应选用碘盐烹调食物,适当摄入海带、紫菜、鱼、贝类等富含碘或DHA的海产品,适量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的摄入。奶类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乳母每天应增饮200 ml的牛奶,使总奶量达到400~500 ml,以满足其对钙的需要。 (二)关键推荐 1. 每天比孕前增加约80~100 g的鱼、禽、蛋、瘦肉(每天总量为220 g),必要时可部分用大豆及其制品替代。 2. 每天比孕前增饮200 ml的牛奶,使饮奶总量达到每日400~500 ml。 3. 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总量达85 g猪肝,或总量40 g鸡肝)。 4. 至少每周摄入1次海鱼、海带、紫菜、贝类等海产品。 5. 采用加碘盐烹调食物。 (三)实践应用 1. 获得25 g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组合举例:乳母膳食蛋白质在一般成年女性基础上每天应增加25 g。鱼、禽、肉、蛋、奶及大豆类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哺乳期应增加摄入。表1列举了可提供25 g优质蛋白质的食物组合,可供参考。最好每天选用3种以上,数量适当,合理搭配,以获得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 2. 如何获得600 μg视黄醇活性当量(retinol activity equivalent,RAE)的维生素A:乳母的维生素A推荐量比一般成年女性增加600 μgRAE,而动物肝脏富含维生素A,若每周增选1~2次猪肝(总量85 g)或鸡肝(总量40 g),则平均每天可增加摄入维生素A 600 μgRAE。 3. 获得1 000 mg钙的膳食举例:为使钙摄入量达到1 000 mg/d,乳母膳食钙推荐摄入量比一般女性增加200 mg/d。奶类含钙高且易于吸收利用,是钙的最好食物来源。若乳母每天比孕前多喝200 ml牛奶,每天饮奶总量达500 ml,则可获得约540 mg的钙,加上所选用深绿色蔬菜、豆制品、虾皮、小鱼等含钙较丰富的食物,则可达到推荐摄入量。为增加钙的吸收和利用,乳母还应补充维生素D或多做户外活动。可提供约1 000 mg钙的食物组合举例见表2。 (四)科学依据 1. 优质蛋白质可增进乳汁的质与量:乳母膳食蛋白质的质和量对泌乳有明显影响。当蛋白质与能量摄入降低时,泌乳量可减少到正常的40%~50%。如果乳母的膳食蛋白质质量差,摄入量又不足,还会影响乳汁中蛋白质的含量和组成。我国乳母分泌的乳汁中蛋白质含量平均为11.6 g/L,泌乳量平均为750 ml/d,故从乳汁中排出的蛋白质约为8.7 g/d[3],考虑到膳食蛋白质的转换效率及生理价值等因素,乳母每天应在原基础上增加摄入蛋白质25 g,达到每天80 g,并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给。鱼、禽、蛋、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最好来源,也同时提供多种重要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乳母每天应比孕前增加约80~100 g的鱼、禽、蛋、瘦肉。如条件限制,可部分采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大豆及其制品替代。 2. 增饮奶类有利于乳母骨健康:人乳钙含量比较稳定,约为24 mg/100 ml,乳母每天通过乳汁分泌的钙约200 mg。若乳母膳食钙摄入量不能满足需要,母体将动员自身骨骼中的钙来维持母乳中钙的相对稳定,而乳母可因缺钙引起骨质软化症。为保证母体的钙平衡和骨骼健康,乳母应增加钙摄入量。乳母膳食钙推荐摄入量比孕前增加200 mg,总量为每天1 000 mg[4]。因此,乳母膳食应增加奶类等含钙丰富的食物。若乳母每天增饮200 ml牛奶,使饮奶总量达到500 ml,可获得约540 mg钙,加上膳食中其他食物来源的钙,则较容易达到推荐摄入量。 3. 增加富含维生素A的动物性食物有利于提高乳汁中维生素A的水平:乳汁中维生素A的含量与乳母膳食密切相关,增加乳母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量,乳汁中维生素A的含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成熟乳中维生素A含量平均约为40 μg/100 ml,乳母分泌乳汁大约额外需要维生素A 300 μgRAE/d。乳母对维生素A吸收、储存和乳汁分泌的效率约为70%,再增加20%安全范围,则乳母维生素A推荐摄入量应在孕前基础上增加600 μg RAE/d,达到1 300 μgRAE/d[4]。为提高母乳维生素A含量,满足婴儿对维生素A的需要,乳母需要多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富含视黄醇的动物肝脏、蛋黄、奶类,富含维生素A原的深绿色和红黄色蔬菜水果。因为动物性食物中的维生素A是视黄醇,可直接吸收利用,尤应注意选用。 4. 选用碘盐和增加海产品摄入可保证乳母对碘的需要并增加乳汁中碘和DHA含量:乳母对碘的需要较孕前增加1倍,达到240 μg/d[4],仅依靠碘盐或海产食物均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乳母除摄入碘盐外,还需要增加富含碘的海产品摄入,如海带、紫菜和鱼虾。此外,海产鱼虾也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乳母若增加海产品摄入可使乳汁中DHA、碘等的含量增加,从而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特别是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故哺乳期应注意适当增加海鱼、贝类、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入,并选用碘盐烹调食物。 二、 产褥期食物多样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期营养 (一)提要 乳母的膳食营养状况是影响乳汁质与量的重要因素,保证哺乳期营养充足均衡非常必要。产褥期“坐月子”是中国的传统习俗,其间饮食常被过分地重视,往往过量摄入动物性食物,以致能量和宏量营养素摄入过剩;或习惯诸多的忌口,不吃或少吃蔬菜和水果,以致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或缺乏。“满月”之后即刻恢复一般饮食,也会影响到母乳喂养的持续。应纠正这种饮食误区,做到产褥期食物多样但不过量,重视整个哺乳阶段的营养,以保证乳汁的质与量,为持续进行母乳喂养提供保障。 (二)关键推荐 1. 产褥期膳食应是由多样化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无特殊食物禁忌。 2. 产褥期每天应吃肉、禽、鱼、蛋、奶等动物性食品,但不应过量。吃各种各样蔬菜水果,保证每天摄入蔬菜500 g。 3. 保证整个哺乳期的营养充足和均衡以持续进行母乳喂养。 (三)实践应用 1. 如何合理安排产褥期膳食:有些产妇在分娩后的最初1~2 d感到疲劳无力或肠胃功能较差,可选择较清淡、稀软、易消化的食物,如面片、挂面、馄饨、粥、蒸或煮的鸡蛋及煮烂的肉菜,之后就可过渡到正常膳食。对于剖宫产妇女,由于剖宫手术一般采用区域麻醉,对胃肠道的影响比较轻,术后一般给予流食,但忌用牛奶、豆浆、含大量蔗糖等胀气的食物;肛门排气后可恢复正常饮食。对于采用全身麻醉或手术情况较为复杂的剖宫产术后妇女,其饮食需遵医嘱。 产褥期可比平时多吃些鸡蛋、禽肉类、鱼类、动物肝脏、动物血等以保证供给充足的优质蛋白质,并促进乳汁分泌,但不应过量。还必须重视蔬菜水果的摄入。产褥期一天膳食搭配举例如下:早餐:菜肉包子、小米红枣稀饭、拌海带丝;上午加餐:牛奶;午餐:豆腐鲫鱼汤、炒黄瓜、米饭;下午加餐:苹果;晚餐:炖鸡汤、虾皮炒小白菜、米饭;晚上加餐:牛奶、煮鸡蛋。 2. 乳母一天食物建议量:谷类250~300 g,薯类75 g,全谷物和杂豆不少于1/3;蔬菜类500 g,其中绿叶蔬菜和红黄色等有色蔬菜占2/3以上;水果类200~400 g;鱼、禽、蛋、肉类(含动物内脏)每天总量为220 g;牛奶400~500 ml;大豆类25 g,坚果10 g;烹调油25 g,食盐不超过6 g。为保证维生素A的供给,建议每周吃1~2次动物肝脏,总量达85 g猪肝,或总量40 g鸡肝。 3. 根据乳母一天各类食物摄入量的建议值,乳母一天食谱举例见表3。 (四) 科学依据 乳母的膳食营养状况是影响乳汁质与量的重要因素。乳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宏量营养素的含量一般相对稳定,而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浓度比较容易受乳母膳食的影响。最易受影响的营养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碘及脂肪酸组成等。因此必须注重哺乳期的营养充足均衡,以保证乳汁的质和量。 产妇自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到生殖器官恢复至非妊娠状态一般需要6~8周,这段时间在医学上称为产褥期[5],民间俗称“月子”。按我国的传统,很重视“坐月子”期间的食补,产妇要吃很多的肉、禽、鱼、蛋等动物性食物,但同时又流传着一些食物禁忌,如不吃蔬菜水果等[6-8]。摄入过多的动物性食物,会使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过量,加重消化系统和肾脏负担,还会造成能量过剩导致肥胖;蔬菜水果等摄入不足则使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减少,影响乳汁分泌量以及乳汁中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并增加乳母便秘、痔疮等疾病的发病率。因此,产褥期要重视蔬菜水果的摄入,做到食物均衡、多样、充足,但不过量,以保证乳母健康和乳汁质量。有调查显示,产妇“坐月子”过后动物性食物明显减少,很快恢复到孕前饮食,使得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素往往达不到乳母的推荐摄入量。因此,要同样重视产褥期过后的哺乳阶段的营养,将肉、禽、鱼、蛋等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在哺乳期的整个阶段均衡分配,这样才有利于乳母健康及持续母乳喂养。 三、愉悦心情,充足睡眠,促进乳汁分泌 (一)提要 乳汁分泌包括泌乳和排乳2个环节,分别受催乳素和催产素调控。乳母的情绪、心理及精神状态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来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从而影响乳汁分泌。因此,应关注产妇心理变化,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帮助乳母树立信心,保持愉悦心情,以确保母乳喂养的成功。此外,食物宜采用煮或煨的烹调方法,鼓励乳母多饮汤水,以增加乳汁分泌量。 (二)关键推荐 1.家人应充分关心乳母,帮助其调整心态,舒缓压力,树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 2.乳母应生活规律,每日保证8 h以上睡眠时间。 3. 乳母每日需水量应比一般人增加500~1 000 ml,每餐应保证有带汤水的食物。 (三)实践应用 1.如何增加泌乳量:(1)愉悦心情,树立信心。家人应充分关心乳母,经常与乳母沟通,帮助其调整心态,舒缓压力,愉悦心情,树立母乳喂养的自信心。(2)尽早开奶,频繁吸吮。分娩后开奶越早越好;坚持频繁吸吮(24 h内至少10次);吸吮时将乳头和乳晕的大部分同时含入婴儿口中,让婴儿吸吮时能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既能使乳汁排出,又能有效刺激乳头上的感觉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反射,使乳汁越吸越多。(3)合理营养,多喝汤水。营养是泌乳的基础,而食物多样化是充足营养的基础。除营养素外,乳母每天摄水量与乳汁分泌量也密切相关,所以乳母每天应多喝水,还要多吃流质的食物如鸡汤、鲜鱼汤、猪蹄汤、排骨汤、菜汤、豆腐汤等,每餐都应保证有带汤水的食物。有调查显示大豆、花生以及各种肉类,如猪腿、猪排骨或猪尾煮汤、鲫鱼汤、黄花菜鸡汤、醋与猪蹄或鸡蛋煮汤等,均能促进乳汁分泌。(4)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尽量做到生活有规律,每天保证8 h以上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 2. 哺乳期如何科学饮汤:乳母每天摄入的水量与乳汁分泌量密切相关,因此产妇宜多喝汤水。但汤水的营养密度不高,过量喝汤会影响其他食物如主食和肉类等的摄取,造成贫血和营养不足等营养问题,因此喝汤也应讲究科学。 首先,餐前不宜喝太多汤。餐前多喝汤可减少食量达到减肥的效果,但对于需要补充营养的乳母而言,应该增加而不是减少食量,所以餐前不宜喝太多汤。可在餐前喝半碗至一碗汤,待到八九成饱后再喝一碗汤。 第二,喝汤的同时要吃肉。肉汤的营养成分大约只有肉的1/10,为了满足产妇和宝宝的营养,应该连肉带汤一起吃。 第三,不宜喝多油浓汤。太浓、脂肪太多的汤不仅会影响产妇的食欲,还会引起婴儿脂肪消化不良性腹泻。煲汤的材料宜选择一些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如鱼类、瘦肉、去皮的禽类、瘦排骨等,也可喝蛋花汤、豆腐汤、蔬菜汤、面汤及米汤等。 第四,根据传统说法,也可加入对“补血”有帮助的煲汤材料,如红枣、红糖、猪肝等,还可加入对催乳有帮助的食材,如子鸡、黄豆、猪蹄、花生等。 (四)科学依据 乳汁分泌包括泌乳和排乳2个环节,泌乳受催乳素调控,排乳受催产素调控。乳母的情绪、心理及精神状态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来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也可通过神经-内分泌影响调控。乳母心理状态良好、自信心强、积极乐观可促使催产素分泌,增加乳汁排出,相反则会降低乳汁的合成量。目前,我国不同地区报道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5.7%~27.3%[9-10]。研究显示产后抑郁及焦虑既可延长泌乳始动时间,又可降低泌乳量。因此,应重视产后乳母心理变化,及时消除不良情绪,帮助乳母树立信心。此外,若产后睡眠不足,不但不利于产妇恢复,也影响乳汁分泌。因此应合理安排产妇作息,保证每天睡眠8 h以上,提高其睡眠质量,以促进乳汁分泌及产妇健康。 乳母每天摄入的水量也与乳汁分泌量密切相关。饮水量不足时,可使乳汁分泌量减少,故乳母每天应多喝汤水。此外,由于产妇的基础代谢率较高,出汗多,再加上乳汁分泌,需水量高于一般人,因此产妇多喝一些汤汁是有益的。鱼汤、鸡汤、肉汤的营养丰富,含有可溶性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不仅味道鲜美,还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帮助消化,促进乳汁的分泌。 四、坚持哺乳,适度运动,逐步恢复适宜体重 (一)提要 孕期体重过度增加及产后体重滞留,是女性肥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乳母除注意合理膳食外,还应适当运动和做产后健身操,这样可促使产妇机体复原,逐步恢复适宜体重,且有利于预防远期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二)关键推荐 1. 产后2 d开始做产褥期保健操。 2. 产后6周开始规律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 3.有氧运动从每天15 min逐渐增加至每天45 min,每周坚持4~5次。 (三)实践应用 产褥期的运动方式可采用产褥期保健操。产褥期保健操应根据产妇的分娩情况和身体状况循序渐进地进行。自然分娩产妇一般在产后第2天就可以开始,每1~2天增加1节,每节做8~16次(图1)。6周后可选择新的锻炼方式。 产后6周可以开始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等。一般从每天15 min逐渐增加至每天45 min,每周坚持4~5次,形成规律。对于剖宫产的产妇,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如贫血和伤口恢复情况,缓慢增加有氧运动及力量训练。 (四)科学依据 女性在围产期要经历一系列体重变化,大多数妇女生育后,体重都会较孕前有不同程度增加。美国一项21年的追踪调查研究证明,孕期和哺乳期体重变化和女性远期肥胖的发生密切相关,产后体重滞留是导致女性远期肥胖的主要因素[12]。而肥胖是许多慢性病的重要诱因,这些疾病会影响女性终生健康。因此,保持适宜的孕期体重增长,同时在分娩后适当减重以避免体重滞留非常重要。产后体重滞留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哺乳(包括哺乳时间、频次等)、体力活动、睡眠时间、营养膳食因素等与其密切相关[13]。乳汁分泌可消耗在孕期储存的脂肪,有利于乳母体重的尽快复原。来自丹麦的全国出生队列研究也显示,哺乳时间越久,产后体重降低幅度越大[14]。另有研究显示,随着体力活动增加,体重滞留会逐渐降低[15]。坚持哺乳和体力活动是减轻体重,预防产后肥胖的2个最重要的措施。 有研究报道产后6~8周每周进行4~5次有氧运动不会影响乳汁分泌,并且可促进乳母心血管健康[16]。合理膳食的同时结合适量的运动可促进乳母心肺功能,同时防止脂肪沉积。国外有学者推荐除适当限制能量摄入外,哺乳期女性应进行每周5次、每次45 min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争取每周减重0.5 kg[17]。因此,乳母除注意合理膳食外,还应尽早开始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做产后健身操,并坚持母乳喂养,这样可促使机体复原,保持健康体重,同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五、忌烟酒,避免浓茶和咖啡 (一)提要 乳母吸烟、饮酒会影响乳汁分泌,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也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影响婴儿睡眠及精神运动发育。此外,茶和咖啡中的咖啡因有可能造成婴儿兴奋,乳母应避免饮用浓茶和大量咖啡。 (二)关键推荐 1. 乳母忌吸烟饮酒,并防止母亲及婴儿吸入二手烟。 2. 乳母应避免饮用浓茶和大量咖啡,以免摄入过多咖啡因。 (三)科学证据 烟草中的尼古丁可进入乳汁,且吸烟可通过抑制催产素和催乳素进而减少乳汁的分泌[18]。尽管乳腺不存储酒精,但乳汁中的酒精含量与母亲血液酒精含量呈正相关。研究证明,母亲饮酒后3~4 h,其泌乳量可减少约20%[19]。除了降低泌乳量外,饮酒还可改变乳汁的气味,进而减少婴儿对乳汁的摄取。母亲饮酒对婴儿睡眠亦有影响,国外有报道,母亲饮酒后3.5 h,婴儿睡眠时间显著减少[20]。在一项前瞻性的队列研究中,研究者发现母亲饮酒可对婴儿粗大运动发育产生不利影响[21]。浓茶和咖啡中含有较多的咖啡因,研究显示乳母摄入咖啡因可引起婴儿烦躁及影响婴儿睡眠质量,长期摄入可影响婴儿神经系统发育[22]。因此,哺乳期间,母亲应忌烟酒,避免饮用浓茶和咖啡。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妇幼人群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成员:杨月欣(中国营养学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苏宜香(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汪之顼(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赖建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健康所)、毛丽梅(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杨年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孙要武(齐齐哈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曾果(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崔玉涛(北京和睦家医院)、盛晓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童保健科)、徐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
别让月子病的“病根”种在你心里,它只是个传说! 2017-10-01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很多月子病跟月子真的没有什么关系,跟人却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跟新妈妈的认知、情绪和心态有关。 作者 | 嘟妈 来源 | 嘟嘟医生 笔者闺蜜月初刚生了娃,目前正在坐月子,周末偷偷给我吐槽:“这坐月子真像坐牢呀!感觉在家都要长霉了,还有十多天才能洗澡,我都臭了,你说月子病真的这么神马?我洗个澡吹个风都能得?” 笔者肯定是不会相信不按传统坐月子就会得月子病的说法了,因为笔者生孩子的时候,就没有“守规矩”,第三天就洗头洗澡,除喂娃哄娃之外,还时不时在家里走几圈,因为是夏天,我还吹了空调。这不孩子都快4岁了,我头不疼、腰不酸、也没得风湿。 为了帮助可怜的闺蜜尽快洗上澡,笔者决定今天好好说一说“月子病”。 1 “月子病”是什么病?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呀。度娘上一搜“月子病”,竟然有680万个结果。 笔者研究了一下度娘百科的解释: “月子病,亦称之为“产后风、月痨、月家痨、月奸病、月中伤、干耳病”等,是妇女在分娩时期,因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侵入而引起的一种病症。” 读起来有点绕(其实是没看懂),笔者又认真研读了百科中的病情概况,简单来说就是月子应该好好调理,若调理不当就可能会产生月子病,如遇冷、情绪抑郁或者在月子期间同房,可能导致怕冷、怕风、关节疼痛等风湿症状。 似乎是有那么点道理,好好调理是应该!而网上关于月子病五花八门的帖子基本就是瞎扯了。以下是笔者翻各种月子病的帖子和文章总结的: 坐月子第三天忍不住洗头了,头疼!——月子病 坐月子吹风了,关节痛腰痛!——月子病 月子期间刷牙了,牙齿松动牙酸!——月子病 坐月子碰凉水,得了风湿!——月子病 …… 凡是能和月子扯上关系的疾病、症状都是月子病。看来这月子病根本就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统称,集合了所有人们认为是由于月子期间照顾不周而引起的问题! 而且笔者还发现了,这些月子病大都不是医生诊断出来的,而是网友把这个情况自动归结到月子病范畴的。 那到底有没有月子病呢? 笔者一向是倡导科学、循证的,查找了很多资料,中医认为这只是一种民间的说法,而现代医学中根本连“月子”的概念都没有,更别说“月子病”了,能与之对应的只有产褥期和产褥期并发症了。 从胎盘娩出到产妇全身各器官除乳腺外恢复至正常未孕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称为产褥期,通常需要6~8周。产褥期的时间不是绝对的,如果新妈妈的恢复情况不好,产褥期会延长,但至少需要6周的时间。 可见真正的坐月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30天,而是42天。另外,由于孕期妈妈为了适应胎儿的发育以及为分娩做准备,全身及生殖器官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血容量增加,雌激素、孕激素等内分泌变化,内脏器官被胎儿挤压;分娩时,胎儿又对盆底、阴道进行了“破坏”。 一张图看懂怀孕对你身体做了些什么 以至于宝宝出生后,新妈妈身体各器官需要时间来调整: 各脏器回归原位——大约需要6周 子宫恢复至未孕状态——大约需要6周 阴道紧张度——大约需要3个月 循环系统及血液系统恢复——大约需要2~3周 消化系统——大约需要1~2周 内分泌系统——产后1周将至未孕水平 盆底组织——可能在产褥期恢复至未孕状态 腹壁紧张度——大约需要6~8周 泌尿系统——需要2~8周 …… 从而导致了身体上的一些变化,但这些真不是月子病呀! 2 这些“月子病”不是“病”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体,孩子出生后,身体不再需要那么高负荷的运转了,它就会自动调整机体功能,尽快恢复到以前的状态。这些都是恢复期的必经阶段。 1 掉头发 人体的头发是有一定的生长周期,每个毛囊工作的时间大约是3~6年,在这期间可以称作生长期,随后与1到2周的退行期,毛囊开始萎缩,然后有5~6周的休止期,头发掉落。等毛囊休息结束后,又继续进入生长,依次循环。 正常人处于生长期和休止期的头发会保持平衡,每天都会掉落约100根头发。孕期由于雌激素水平升高,让较多的头发处于生长期,脱落较少,你能明显感觉头发变多了。 可是产后随着宝宝的出生,雌激素水平骤然下降,那些因怀孕本来应该变为休止期却仍然停留在生长期的头发,开始进入退行期,再到休止期,大量头发开始脱落。所以新妈妈会感觉产后头发成缕成缕的掉。但不要担心,这种情况通会在半年左右恢复正常。为了适应这个尴尬期,新妈妈可以把头发扎起来,或者干脆剪一头干练的短发。 2 多尿盗汗 怀孕的时候,准妈妈体内的水分差不多增加了1.4kg。但是产后这些水分没用了,就要通过肾脏和汗腺排出体位,以至于上厕所的次数和尿量增加,而且出汗也较多。这种现象一般在产后1周左右好转,有的可能需要2~8周的时间调整。 3 尿失禁 确实,对于一个正值青年的女性,尿失禁确实很尴尬,但对于一个刚生完孩子的新妈妈来说,尿失禁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这是一种张力性尿失禁,是因为盆底肌肉、韧带和筋膜在孕期激素的作用下变得松弛了,再加上分娩时过度伸展,导致人体控尿的能力下降。 随着产褥期盆底组织的恢复,这种情况会逐渐好转,1/3的产妇会在产后1周内有所好转,大部分产妇在产褥期结束时尿失禁就会完全消失。新妈妈们还可以通过多练习凯格尔运动,来促使盆底肌张力的恢复。 3 不是“月子病”的“病” 有些被认为是月子病的病,其实跟坐月子没啥关系,关键还是跟人有关,比如牙齿松动、关节炎、腰酸背痛等。 1 月子里刷牙会掉牙 有人说月子里不能刷牙,否则牙齿松动,甚至掉牙。这完全是在颠倒黑白,月子里不刷牙才容易引起牙齿松动呢!我们知道孕期由于激素的原因,牙龈变得很敏感,较非孕期人群更容易发炎、出血;产后的一段时间,在内分泌系统还未恢复非孕状态前,这种情况会持续,孕妇要注重口腔健康,新妈妈当然也应该注意口腔健康。 正常人在饭后几分钟内,口腔内的细菌就会繁殖,留在口腔中的食物残渣会发酵、腐败,与细菌混合,易造成口腔感染,如牙龈炎、牙周炎等,这就会导致牙齿松动、咀嚼无力和牙齿脱落。 因此,如果新妈妈出现牙齿松动,首先应该反思口腔清洁工作是否做到位了,而不是怪刷牙。若松动严重,则要考虑牙龈炎或牙周疾病,需要去口腔科检查或治疗。 另外,为了预防这种情况,产后应该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 坚持刷牙漱口。产后第一天可用漱口水或温水进行漱口,第二天开始用软毛牙刷、温水刷牙。刷牙时,要沿牙缝上下刷,不要左右刷,以保护牙周不受损伤、出血。 2 月子里受风会头痛 头疼是月子病里提到比较多的一种,大都是在说月子期吹了风、受了凉会导致的头疼,并且难以治愈,以后一吹风就会头疼。 头痛确实是孕期和产后女性比较常见的问题。产后头疼最常见的病因是紧张性头痛,这多是由于激素和其他生理变化、睡眠不足、不规律的饮食、心理压力过大、疲劳所致,其占产后头疼的比例约为39%。不过,这种头痛通常通过调整心情和生活习惯、放松、休息、按摩等方法就能得到缓解。 还有一部分是偏头痛,这部分女性大多在孕前就有偏头痛史,在孕期由于雌激素的波动,60~70%的偏头痛会得到改善,但在产后却很容易复发。研究表明母乳喂养的新妈妈偏头痛复发率比奶瓶喂养的低很多。 可见,这两种产后头痛都不是因为受凉、吹风引起的。当然产后还有一部分严重的头痛可能是疾病引起的,比如先兆子痫、垂体出血、脑静脉血栓等。如果新妈妈遇见这一类头痛,不要犹豫,立马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排查病因,对症治疗。 3 月子没坐好,下雨天就关节痛 有很多帖子在说月子没坐好,得了关节痛,并落下了顽疾,变天下雨就痛! 实际上,腰痛、背痛等关节痛也是一种孕期产后常见的症状,这种疼痛在孕晚期就开始显现,并持续到产褥期,这是因为: 首先,产后体内孕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整个身体激素要经历一个重新平衡的过程。而激素调控骨关节的代谢,使得肌肉、肌腱的力量、弹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关节囊以及关节附近的韧带松弛和功能减弱,导致出现关节疼痛。 其次,怀孕时子宫增大,身体重心发生明显的变化,这些变化使得孕妇的脊椎和下肢,各个关节的受力点发生了变化,但孩子出生后,身体负担减小,身体重心需要再次调整,关节的受力点也需要重新调整,也是导致关节疼痛的原因。 最后, 新妈妈在给孩子喂奶或抱宝宝时姿势不当,也容易导致关键疼痛。比如喂奶时长时间低头看宝宝,对颈部压力过大;直接弯腰下去捡东西导致腰部受损等。 所以在产后恢复阶段,新妈妈也应该像孕期一样注重姿势、保护颈椎、腰椎,避免因动作不当造成伤害。 而手臂疼痛,大多数是因为臂力不够,又需要长时间的抱宝宝,特别是宝宝的体重还会一天天增加,抱得时间长肯定会疼的。这不仅新妈妈有,相信很多新爸爸也有这个问题。 4 月子坐不好,要得风湿病 我们来看看一个北京301医院风湿科梁东风医生的病例分享: 病例简介:女性,27岁,产后怕风,遇凉后关节、肢体痛半年。患者产后1个月出现遇凉或吹风时关节肢体疼痛,同时感觉有凉风向关节里钻。同时,间断出现肢体麻木感、膝关节周围烧灼感、胸骨周围疼痛,间断头痛、头晕,并常伴有失眠、心悸、胸闷、阵法出汗。然而,多项风湿化验均为正常。 据患者介绍,其产后由婆婆照顾,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患者对婆婆很多方面都不满意,然而,又不好多说,只能憋在心里。时间长了,心里很是郁闷,常常独自哭泣、整夜不眠。 出现这些风湿症状后,一直认为是坐月子期间碰凉水导致的。由于担心病情恶化,一直比较焦虑、烦躁。 来诊后,考虑其诸多症状为抑郁/焦虑的躯体表现,经医学心理科会诊,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用药后症状逐渐好转,1个月后,症状完全消失。 是不是很神奇?月子病竟然用抗抑郁药物治疗好了!据梁医生分享,临床所见“产后风湿”病例几乎都伴有抑郁/焦虑的饮食,用抗抑郁治疗效果明显。 可见,很多月子病跟月子真的没有什么关系,跟人却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跟新妈妈的认知、情绪和心态有关。 4 真正需要警惕哪些产后并发症 相比上面介绍的那些问题,产褥感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这是一种发病率6%、且可能导致产妇死亡的产褥期疾病。产褥感染是分娩或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其主要症状是发热、疼痛、异常恶露。 体质较弱、营养不良、孕期贫血的新妈妈需要更加注意,若在产褥期出现2~3日低热,然后转变为高热,要考虑感染的可能,产褥期切记不可自行使用退热药,需要尽快去医院检查,找出发热的原因。 另外,产后抑郁也是应该引起新妈妈关注的问题,因为生完孩子后,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大多数新妈妈都会发生剧烈的情绪波动,加上要照顾新生儿、睡眠不好、身体的变化、两口之家变成三代同堂等等因素,烦躁、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很容易占据新妈妈的心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就能触发她们敏感的神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崩溃。如果这时还用坐月子的条条框框去禁锢她,很容易发生产后抑郁。
2014-10-20 妇产科 杨欣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王女士,今年56岁,她在下楼时突觉胸腰部疼痛,不能活动,家人将她送入医院诊断为腰椎压缩性骨折,并诊断她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王女士46岁绝经,绝经后有较轻的更年期反应,未治疗过。她自认为身体一向很健康,喜爱运动,也很注意补钙,她对自己患有骨质疏松症很不理解。 什么是骨质疏松呢? 骨质疏松是以低骨量、骨结构失常(骨组织微结构损伤)为特征并导致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看似结实静止的骨骼,实际上一直处于骨合成和骨吸收的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时期,骨骼合成大于吸收,所以骨骼持续增加到30岁达到最高值,医学上叫骨峰值,骨形成和骨吸收不断进行并通常处于平衡状态。骨峰值越高就如同“银行”储备的越充足,以备老年后骨丢失所用,峰值骨量的形成和遗传及后天因素有关,而后天因素主要包括营养、体育活动和生活方式等。达到骨量峰值后,男女两性均每年大约丢失0.4%的骨量。绝经后5-8年的妇女,每年大约丢失2%的皮质骨和5%的松质骨。约40岁起骨骼开始吸收大于合成,骨量开始丢失。到绝经的5-10年内有一个骨的快速丢失。随着绝经和增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间原本协调的“平衡”被打破,导致过量的骨吸收,以及骨密度的损失和结构的破坏。 骨质疏松的骨头是什么样的?会造成什么样的危险? 骨包括皮质骨和松质骨。皮质骨形成全部骨骼的外表面,占总体骨量的75%。松质骨是海绵状的,相互交织的网状结构,构成皮质骨内部的支持结构。松质骨占总体骨量的25%,主要集中位于椎体、骨盆和长骨末端。正常松质骨是由完整的骨小梁组成的,但如果破骨细胞把骨小梁吃掉了,它就变薄、变细甚至断了,形成空洞,最终形成了骨质疏松骨(如图)。骨质疏松症最大的危害是发生脆性骨折,即在轻微碰撞或外力下就可发生骨折。 80岁的女性骨头中一半骨量已丢失了。男性到80岁的时候,骨量丢失1/4,这种状态随时可能发生骨折,以椎骨、前臂远端(腕部)及髋部多见。北欧及北美妇女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性达20%,加上椎骨及其他部位骨折,危险性可达40%,我国目前还没有确切数据。前臂远端的骨折对整体健康没有太大的影响,腰椎的骨折会引起疼痛,多个椎体骨折可造成患者驼背,影响呼吸及心脏功能。髋部骨折最为严重,大多需要手术处理。如内固定或者全髋假体置换术。住院时间平均为1-2月,加上术后及出院后康复护理,医疗费用相当可观。髋部骨折患者常合并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慢性呼吸道阻塞疾病及糖尿病等,伤后一年内死亡率可达20%。能存活1年以上者25%丧失活动能力,21%需要借助拐杖方可行走。经过治疗,即使获得痊愈,也只有少数患者可恢复到伤前活动状态,而约30%患者在日常生活上仍不能完全自立,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在世界范围内,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发病率增加最为显著。香港是亚洲髋部骨折发生率最高的地区,过去20年的发生率增加一倍。骨质疏松症与糖尿病、老年性痴呆一起,被列为世界范围内三大老年性疾病。其危险性仅次于心血管病,威胁大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等常见疾病。 骨质疏松有症状吗? 骨质疏松症在早期可以没有症状,所以被称为无声无息的流行病,,故很多患者并不知道自己已患有此病,直至骨头脆弱至严重程度,出现第一个‘病征’骨折后才知道。当骨质疏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出现驼背变矮,疼痛骨折等症状。骨质疏松的疼痛是一种不固定位置的疼痛,而且常出现在活动后加重。人老了以后都要变矮5-20公分不等,因为脊柱被压缩了,当多个脊柱出现压缩性骨折后就出现了驼背。 骨质疏松的筛查 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很多原因相关,目前认为体内激素的调控、营养状态、物理因素、免疫功能、遗传基因等均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关。以下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身材瘦小,峰值骨量偏低,缺钙、腿脚经常抽筋者,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患有腰疼、全身不明疼痛者,经常骨折的病人,长期卧床的病人,卵巢过早切除者或卵巢早衰者,有慢性胃肠道疾病患者或长期低蛋白、低钙饮食,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不爱活动和长期坐办公室缺乏日光照射,抽烟、喝酒、大量摄取咖啡、浓茶和碳酸饮料,家族中父母有老年性骨折史,类风湿性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患者。 对于骨质疏松风险增高测定骨密度是有益的。如果没有别的风险因素,筛查频率不应高于每两年一次。老年女性、基线骨密度低的妇女及有多个风险因素的妇女更应进行重复筛查。检测绝径早期妇女的骨密度有助于她们决定是否开始预防性治疗。 双能X线吸收仪是检测骨密度的标准技术,并用于临床研究和评价治疗药物的效果。由于双能X线吸收仪可以测量骨质疏松性骨折最易发部位(尤其是髋部)的骨密度,以及其价廉、高精度、高准确度和中度辐射,因而颇受青睐。 外周骨密度仪包括定量超声、单能X-线吸收仪、外周骨DXA和外周骨定量计算机断层扫描。这些仪器具有价廉、便携、高精度和低辐射的优点,目前被用作为评价骨丢失的筛查工具,但是还不能替代DXA预测髋骨骨折或诊断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 生活方式与骨骼 运动 活动少与骨量减少有关,同时缺乏体育运动,如长期卧床、长时间的太空旅行和偏瘫都可以导致快速而显著的骨丢失。锻炼对骨量的作用是由于其对成骨细胞活性的刺激作用。负重锻炼(如,有氧运动和强度训炼)可以刺激成骨细胞以形成新骨,并刺激肌肉量的增加,这二者均可以促进骨量的增加。锻炼的益处可以体现在九十岁的老人身上,但前提是要坚持锻炼。体育锻炼的益处包括维持骨量、增强肌肉强度及协调能力。尽管负重锻炼可以对骨骼产生正性作用这一点已达成共识,但在绝径早期,单是负重锻炼已不足以阻止骨丢失;不过,负重锻炼可以减缓骨丢失的速度。锻炼似乎还可以减少摔倒的风险。 摔倒 摔倒的风险随着增龄而增加,应该重视并治疗可能导致摔倒的疾病和感官损害(如摔倒、晕厥或意识丧失的经历,肌力薄弱、眩晕或平衡障碍,肌肉协调障碍,以及视力受损)。尽可能避免使用会减弱肌肉强度和平衡能力的药物(如,镇静药、麻醉性止痛药、抗胆碱能药物和抗高血压药)。大多数导致髋骨骨折的摔倒发生在室内,所以应该检查居住环境以降低摔倒的风险,包括检查居室和工作间有没有安全隐患,如松懈的地毯、障碍物(尤其是楼梯)以及照明不足。高危个体还应该考虑在室内外安装扶手。 吸烟与饮酒 停止吸烟和减少饮酒有利于降低骨折风险,已经表明严重酗酒(定义为每周7盎司或以上)可以增加摔倒和髋骨骨折的风险,过量饮酒也会对骨密度产生破坏作用,但是,65岁或以上的妇女适量饮酒可以使骨密度增加、并降低髋骨骨折的风险。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清楚,但已有人提出一些酒精饮料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并可以对心血管系统产生影响。 骨质疏松的营养疗法 影响骨量的因素包括遗传与环境因素。人种、性别、年龄、体型等是不易改变的,而环境中许多因素是可以控制的。先天或后天的营养素缺乏,都可造成骨代谢的障碍,使骨的结构、功能发生变化,因此,骨质疏松症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男性和老年女性(绝经超过十年)中,营养对骨丢失的速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骨折的预防对策包括运动疗法、食物疗法、药物疗法、理学疗法等,其中,食物疗法的重要性占了约30%的地位。 一、钙营养与骨质疏松的防治 骨密度低不完全是一种钙缺乏病,钙摄入只是许多影响骨密度的因素之一,其他因素包括内分泌状况、年龄、体重、体力活动及钙吸收率等。但提高钙和维生素D干预措施简便易行,花费不大,而且对大部分人群是安全可靠的。 在青少年时期不仅长骨骼,而且要增加骨密度,因此钙的需要量大,在35岁左右达到骨量的峰值。40岁以后钙的吸收率和骨骼保留钙的能力均下降。日常摄入量越高其峰值越高,骨峰值越高则老年时骨质疏松症发生概率越低。因此,少年发育时期良好的钙营养对预防骨质疏松有重要意义。 钙的吸收率随年岁增长而下降,婴儿为60%,11-16岁为35-40%,成年人为20-30%,老年人的钙吸收率最低
临床上,经常会有病人搞不清楚人工授精是个啥状况,下面是经常被问的相关问题总结了一下。Q1 什么是人工授精?人工授精是指采用非性交的方式将精子递送到女性生殖道中以达到使女方受孕目的的一种辅助生殖技术。按照其精子的来源,分为来自丈夫精子的夫精人工授精和来自第三方精子的供精人工授精。按照授精部位分为阴道内人工授精、宫颈内人工授精和宫腔内人工授精等,一般采用宫腔内人工授精。Q2人工授精成功率是多少?据目前各辅助生殖机构统计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成功率在12~20%左右。Q3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适用于那些人群?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一般适用于:1. 宫颈因素造成的不孕;2.男方患有轻度少弱精症,精液液化不良;3. 因为心理因素或生殖道畸形等导致同房困难;4.免疫性不孕;5.不明原因不孕或轻中度子宫内膜异位症,促排卵联合人工助孕治疗。Q4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手术过程,有没有痛苦?女方自然周期或者促排卵周期监测卵泡,在排卵前后,将丈夫的精液经洗涤处理,去除精浆及精液中的死精子、白细胞、抗体等成分,选出质量好的精子通过导管注入宫腔内。导管是很细的软管,不会有痛苦的,整个过程也就三四分钟。Q5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的费用是多少?每个周期人工授精的费用在3000元左右。Q6 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呢?如果女方使用了促排卵治疗,会有卵巢过度刺激和多胎妊娠的风险,但几率很小。如果女方出现3个以上的成熟卵泡,我们会建议取消周期。人工授精治疗妊娠后,同自然妊娠一样,也可能发生流产、异常妊娠、胎儿畸形等其他妊娠或分娩并发症,几率同自然妊娠一样,并不会因人工授精而增加。Q7 夫精宫腔人工授精必须提供的证件有哪些?1.双方结婚证;2.双方身份证Q8 人工授精治疗后,医院会给我们保密吗?尤其不想让别人知道孩子是人工授精怀孕的保护患者的隐私,对患者的有关检查及治疗信息保密,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患者也要配合我们做好随访工作。
哪些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会导致性早熟 2016-05-09 zyek 浙一儿科 为什么现在性早熟的女孩子越来越多?雌激素和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难咎其责!雌激素是哪里来的?哪些东西属于EDC?它们是怎样影响生殖系统的?我们该如何应对? 首先,我们要了解引起女孩乳房发育的主要激素--雌激素的分类。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的、植物来源的、动物来源的和人工合成的四大类。 1、天然雌激素:天然雌激素指动物和人体内天然存在的雌激素。体内雌激素主要来源于卵巢,经过合成、分泌与相应靶细胞胞浆受体结合发挥效应,主要促进子宫与卵巢发育,促进卵泡发育成熟。 2、植物性雌激素:植物性雌激素是一组在植物中天然存在、本身或其代谢产物具有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诱导产生弱雌激素作用的非甾体结构为主的植物化学物。较为常见的植物性雌激素包括植物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等五大类。 3、动物性雌激素:通过生物界内食物链蓄积效应,大量的多种雌激素存在于动物体内,人类摄食后, 在体内产生类似天然雌激素效应的物质。被动物饲料添加剂喂养的动物,体内含有较高浓度的雌二醇,并且在肉品加工过程对这些已存动物体内的雌二醇激素的结构浓度方面的影响很小。所以,儿童在长时间食用过多这类肉品后易诱发性早熟。 4、人工合成雌激素:这类物质常被作为药物使用,如己烯雌化学物、己烷雌酚、炔雌醇、炔雌醚等口服避孕药和一些用于促进家畜生长的同化激素,也会发生生物界内食物链蓄积效应,性质同上。 EDC引发性早熟的作用也不容小觑。迄今,研究已发现有80余种EDC,大多数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常见的EDC: 1、洗涤剂:壬基酚、辛基酚等; 2、有机氯农药:DDT、甲氧DDT、六六六等; 3、有机磷农药:乐果、马拉硫磷、乙酰甲胺磷等; 4、拟除虫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等; 5、除草剂:利谷隆、除草醚、莠去净等; 6、塑料增塑剂:邻苯二甲酸脂类等; 7、塑料制品焚烧产物:四氯联苯、二恶英等; 8、合成树脂原料:双酚A、双酚F等; 9、绝缘材料:阻燃剂、多氯联苯、多溴联苯等。 美国环境保护组织内分泌干扰物筛选测试委员会将一些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能通过干扰激素功能、引起个体或人群可逆性或不可逆性生物学效应的环境化合物称为EDC。EDC对人体内分泌系统存在有害作用。目前报道对性发育有明显影响的物质包括:环境雌激素、农药污染物及化学污染物。 EDC包括了自然界天然存在的以及由人工合成的化合物,这些外源性的物质能与受体结合或通过其他途径改变内分泌器官及其靶器官的功能,在暴露个体的器官水平甚至下一代产生不良后果。EDC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包括了影响性器官发育、分化,青春期发育(早熟、延迟),成年期生育问题以及增加激素敏感性器官肿瘤风险等。 不同的EDC产生的影响不一。天然性激素是常见的EDC,它呈性激素拟似物或拮抗剂作用。如植物性激素的异黄酮、木黄酮、人参等。它们在高浓度时呈雌激素作用,但长期较大量摄入豆类(如食素者)的孕妇,其男婴尿道下裂发生率增加。化工产品是一大类EDC,例如含氯的杀虫剂(DDT等)、塑料原料中多芳香基烃类的多氯联苯(PCB)能引起女孩青春期肥胖,男孩发育延迟、睾丸小;双酚A(BPA)在宫内和生命早期接触,可导致女孩早熟、卵巢组织学/功能异常,男孩生殖道异常等;邻苯甲酸主要影响男性生殖健康,导致雄性动物发育延迟/外生殖道雌性化;二噁英经多重途径干扰内分泌、免疫系统,增加对致癌物质的敏感性。 建议: 1、饮食均衡,多吃高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因为这类饮食可以加速排泄体内垃圾。尽管大豆类食物含有植物雌激素,但它属于较弱的雌激素,远不如体内卵巢产生的雌激素作用强,而且代谢后可迅速排出体外,所以可以食用。 2、吃蔬菜水果前,应先用清水浸泡,并仔细清洗。因为在蔬菜、水果表面沾染的杀虫剂DDT是一种异雌激素,也称环境雌激素。它们进入人体后可影响雌激素水平。 3、多用高纯度橄榄油作为烹调油。因为它所含的饱和性脂肪酸最少。 4、维持正常体重,尽量不要超重。据文献报告,30kg体重以上的女孩更易启动性发育。 5、多参加体育运动。这样既可健身、有可减少脂肪,减轻体重,促进睡眠。 研究证明,多运动比少运动的孩子身材更高,体格更健康。 6、少吃罐装食物。因为其中所含有的某些防腐剂及染色剂已被鉴定出含有环境雌激素。
原创 2016-05-04 D小编 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5月8日是母亲节,从今天起我们将邀请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的知名专家针对女性从青春期到更年期的常见妇产科疾病分享诊疗经验。首先来看看困扰青春期女性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吧,希望能为您的临床工作提供一些实用“弹药”。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雄激素过多症及长期排卵功能障碍的生殖内分泌紊乱疾病。由于患者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其功能紊乱已远超出生殖轴,是代谢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特征:关注“同”与“不同” 研究发现大多数育龄期PCOS起于青春期,是青春期PCOS的延续。 1、青春期PCOS与育龄期PCOS的基本特征一致 ● 长期排卵抑制; ● 雄激素过多症; ● 卵巢多囊改变; ● 存在胰岛素抵抗。 2、青春期PCOS与正常青春期的区别 青春期PCOS 正常青春期 持续无排卵或稀发排卵 初潮后一段时间内无排卵 高雄激素血症 生理性雄激素增多 病理性胰岛素抵抗 生理性胰岛素抵抗 多囊卵巢/卵巢体积增大 卵巢多囊样改变 诊断:多项指标须兼顾 建议对于青春期PCOS,诊断应基于临床和/或生化高雄激素表现及持续性稀发月经,并除外其他原因导致的疾病。 青春期排卵功能障碍的诊断:青春期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呈持续性,可延续至成年。目前不同学者对于排卵障碍的持续时间提出不同标准:Caemina等提出初潮2年后,仍未建立规律月经周期应视为病理性排卵障碍。另有学者认为,初潮后2年仍无规律周期应考虑异常。现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推荐:1.在初潮后2年未建立规律月经(周期20~45天)应被视为病理性排卵功能障碍(Level B);2.无论初潮后多长时间,月经稀发(月经超过90天)应考虑排卵功能障碍的诊断(Level B);3.超过15岁月经未初潮或乳房萌发后2~3年未来潮,应考虑排卵功能障碍的诊断(Level B)。 青春期雄激素过多的诊断:痤疮在青少年患者中较多见,故不单独作为高雄激素临床表现的诊断依据。多毛在PCOS患者中高达65%~75%,并且在合并腹型肥胖患者中更为突出。雄激素脱发暂不能作为青春期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依据。血清总睾酮值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反映体内血清雄激素水平的指标。目前对高雄激素血症的诊断界定值缺乏统一标准。Caemina采取萃取法测定总睾酮,>55 ng/dl为高雄激素血症,Gambineri等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取42 ng/dl作为高雄的诊断界定值。 青春期卵巢多囊样形态:2014年美国内分泌学会建议不将卵巢多囊样改变作为诊断青春期PCOS的依据。目前青春期卵巢多囊样改变的诊断仍有较大争议。 肥胖、胰岛素抵抗:目前没有任何研究文献将肥胖或胰岛素抵抗纳入青春或育龄期PCOS的诊断标准(Level B)。但是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于PCOS患者,并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所以诊断时应该予以评估,常用的方法有: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释放试验、HOMA-IR值。 治疗:对症是关键 针对月经失调、肥胖、雄激素过多症、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临床问题进行对症治疗很重要。 ⑴ 控制体重,饮食、生活方式调整 肥胖常使PCOS患者病情加重,使得雄激素过多症及胰岛素抵抗向纵深发展。研究发现体重减轻5%~7%可以使总睾酮水平降低,从而恢复自主性月经及排卵。 ⑵ 控制月经周期 PCOS患者长期无排卵或者稀发排卵,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长期作用下发生内膜增生,甚至发生子宫内膜癌。对于无排卵的青春期患者,应定期通过孕激素周期疗法来控制月经周期,有利于排卵功能恢复。 口服避孕药:雌孕激素联合制剂,疗程一般为3-6个月,可重复使用(禁忌证:高血压,病程超过20年的糖尿病,有神经病变、视网膜病变或肾脏病变、血液高凝高危因素等)。口服避孕药是2013年美国内分泌学会指南推荐青少年PCOS治疗的首选药物。 孕激素后半周期疗法:可用醋酸甲羟孕酮10 mg/d,8~10 d,或地屈孕酮1 0mg/d,14 d。 ⑶ 降雄疗法 该疗法可以改善高雄体征,降低循环中雄激素水平,并有利于排卵的恢复。 ● 复方口服避孕药(COC):首选,根据病情决定疗程。 注意事项:应采用低剂量的口服避孕药(雌激素含量6个月)者,应该监测空腹胰岛素、血糖、血脂;中-重度胰岛素抵抗患者应慎用OC,对必须采用OC疗法者,应该与胰岛素增敏剂联合使用;有OC禁忌证,如有不明原因的血栓静脉炎等。 ● 其他制剂:螺内酯、氟他胺。 ⑷ 胰岛素抵抗的治疗 胰岛素抵抗是PCOS患者各种内分泌代谢紊乱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改善胰岛素抵抗可以延缓甚至逆转PCOS代谢紊乱进展为代谢综合征。 ● 二甲双胍:临床研究已表明青春期二甲双胍的应用可促进患者排卵功能的建立。 ●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目前临床使用的主要有吡格列酮等。在青春期PCOS患者的应用受到限制。 (注:本文整理自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林金芳教授在第十届全国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进展学习班的学术报告,感谢林教授的精彩分享!)
指南回顾: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二) 2016-01-15 妇产科空间 本文发表于《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年第3期161~169页 微信公众号“妇产科空间”独家发布 八、药物治疗 (一)治疗的目的 抑制卵巢功能,阻止内异症的发展,减少内异症病灶的活性,减少粘连的形成。 (二)选择原则 1. 应用于基本确诊的病例,不主张长期“试验性治疗”。 2. 尚无标准化方案。 3. 各种方案疗效基本相同,但副作用不同,所以,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意愿及经济能力。 (三)可供选择的药物 主要分为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口服避孕药、高效孕激素、雄激素衍生物以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五大类。 (四)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作用机制及副作用 1. NSAID:用法:根据需要应用,间隔不少于6 h。 作用机制:(1)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2)抑制淋巴细胞活性和活化的T淋巴细胞的分化,减少对传入神经末梢的刺激;(3)直接作用于伤害性感受器,阻止致痛物质的形成和释放。 副作用: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偶有肝肾功能异常。长期应用要警惕胃溃疡的可能。 2. 口服避孕药: 用法:连续或周期用药,持续6个月及以上,可较长时间用药。 作用机制:抑制排卵。 副作用:较少,偶有消化道症状或肝功能异常。40岁以上或有高危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血栓史及吸烟)的患者,要警惕血栓的风险。 3. 高效孕激素: 用法:连用6个月。 作用机制:合成的高效孕激素可引起子宫内膜蜕膜样改变,最终导致子宫内膜萎缩,同时,可负反馈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副作用:主要是突破性出血、乳房胀痛、体质量增加、消化道症状及肝功能异常。 4. 孕三烯酮: 用法:2.5 mg,2~3 次/周,共6 个月。 作用机制:孕三烯酮是雄激素衍生物,是合成的19-去甲睾酮衍生物,是1种抗孕激素的甾体激素。主要作用机制是减少ER、PR水平、降低血中雌激素水平、降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 副作用:雄激素样作用如毛发增多、情绪改变、声音变粗。此外,还可能影响脂蛋白代谢,可能有肝功能损害及体质量增加等。 5. GnRH-a: 用法:依不同的制剂有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每28天1次,共用3~6个月或更长时间。 作用机制:下调垂体功能,造成暂时性药物去势及体内低雌激素状态。也可在外周与GnRH-a受体结合抑制在位和异位内膜细胞的活性。 副作用:主要是低雌激素血症引起的围绝经期症状,如潮热、阴道干燥、性欲下降、失眠及抑郁等。长期应用则有骨质丢失的可能。 6. GnRH-a+反向添加方案: 理论基础:“雌激素窗口剂量理论”学说,不同组织对雌激素的敏感性不一样,将体内雌激素的水平维持在不刺激异位内膜生长而又不引起围绝经期症状及骨质丢失的范围[雌二醇水平在146~183 pmol/L(即40~50 pg/ml)之间],则既不影响治疗效果,又可减轻副作用。 反向添加(add-back)方案: (1)雌孕激素方案:雌孕激素连续联合用药。戊酸雌二醇0.5~1.5 mg/d,或结合雌激素0.3~0.45 mg/d,或每日释放25~50 μg的雌二醇贴片,或雌二醇凝胶1.25 g/d经皮涂抹;孕激素多采用地屈孕酮5 mg/d或醋酸甲羟孕酮2~4 mg/d。也可采用复方制剂雌二醇屈螺酮片,每日1片。 (2)单用孕激素方案:每日醋酸炔诺酮1.25~2.5 mg。 (3)连续应用替勃龙,推荐1.25~2.5 mg/d。 反向添加的注意事项:(1)何时开始反向添加尚无定论。(2)应用反向添加可以延长GnRH-a使用时间。治疗剂量应个体化,有条件者应监测雌激素水平。 7. 联合调节: 3个月内的GnRH-a短期应用,只为缓解症状的需要,也可以采用植物药,如黑升麻异丙醇萃取物、升麻乙醇萃取物,每日2 次,每次1片。 (五)有前景的药物 包括芳香酶抑制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及选择性PR 调节剂(selective progesteronereceptor modulator,SPRM)都是值得进一步进行研究的内异症治疗新药。 九、痛经的治疗 1. 治疗原则: (1)合并不孕或附件包块者,首选手术治疗; (2)未合并不孕及无附件包块者,首选药物治疗; (3)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治疗。 内异症相关疼痛的诊治流程见图1。 2. 经验性药物治疗: 对无明显盆腔包块及不孕的痛经患者,可选择经验性药物治疗。一线药物包括:NSAID、口服避孕药及高效孕激素(如醋酸甲羟孕酮等)。二线药物包括GnRH-a、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一线药物治疗无效改二线药物,如依然无效,应考虑手术治疗。 所有的药物治疗都存在停药后疼痛的高复发率。痛经也可考虑中药治疗。 3. 手术治疗: 指征:(1)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直径≥4 cm;(2)合并不孕;(3)痛经药物治疗无效。手术以腹腔镜为首选。应有仔细的术前评估和准备,良好的手术设备,合理的手术方式,熟练的手术技术,以及合适的术后处理方案。手术切除内异症病灶特别是DIE可有效缓解症状。手术后症状复发率较高,年复发率高达10%。故手术后应辅助药物治疗并长期管理。 术前药物治疗:不建议。但对病变较重、估计手术困难者,术前可短暂应用GnRH-a 3个月,可减少盆腔充血并减小病灶大小,从而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难度,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对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者,应首选囊肿剔除术。目前的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与囊肿穿刺术及囊内壁电凝术比较,囊肿剔除术术后复发率更低,妊娠率更高。 对于DIE,病灶切除不彻底者疼痛复发率高,但完全切净病灶可能增加手术的风险如肠道及输尿管的损伤。侵犯至结直肠的DIE手术方式包括病灶削切术(shaving)、碟形切除(disc excision)及肠段切除加吻合术。 4. 术后药物治疗: 可根据病情选择一线或二线药物治疗。术后药物治疗及长期管理可有效减少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疼痛的复发。值得注意的是,药物治疗仅在治疗期间有效,停药后症状会很快再出现。 十、不孕的治疗 1. 治疗原则: (1)对于内异症合并不孕患者首先按照不孕的诊疗路径进行全面的不孕症检查,排除其他不孕因素。 (2)单纯药物治疗对自然妊娠无效。 (3)腹腔镜是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手术需要评估内异症的类型、分期及EFI评分,可评估内异症病变的严重程度并评估不孕的预后,根据EFI评分给予患者生育指导。 (4)年轻、轻中度内异症、EFI评分高者,术后可期待自然妊娠6 个月,并给予生育指导;EFI评分低、有高危因素者(年龄在35岁以上、不孕年限超过3 年,尤其是原发性不孕者;重度内异症、盆腔粘连、病灶切除不彻底者;输卵管不通者),应积极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助孕前应使用GnRH-a预处理,通常应用3~6 个月。 (5)复发型内异症或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者,建议首选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内异症合并不孕的诊治流程见图2。 2. 治疗方法对妊娠的影响以及考虑的因素: (1)目前的研究显示,对于ASRM分期Ⅰ~Ⅱ期,手术能增加术后妊娠率;尚无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手术对Ⅲ~Ⅳ期内异症患者术后生育的影响。 (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手术,不可避免地造成卵巢组织的丢失,内异症本身对卵巢功能的破坏以及手术后卵巢创面的炎症反应等,都会造成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降低。故不孕患者腹腔镜手术前,应全面评估考虑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对于复发性囊肿,不建议反复手术;研究显示,再次手术后妊娠率仅为初治的1/2,故建议首选囊肿穿刺术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如果疼痛症状严重、囊肿逐渐增大、穿刺无效或无法穿刺或者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反复失败者,应行手术治疗,但手术不能明显改善术后妊娠率。 (3)DIE手术对妊娠率无明显影响,故对疼痛症状不明显的DIE 合并不孕患者,首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手术作为IVF-ET失败的二线治疗方法。 (4)术中可同时进行输卵管通液术,了解输卵管的通畅情况;也可同时行宫腔镜检查,了解宫腔情况。 (5)子宫腺肌病是影响术后妊娠的独立因素。对于弥漫性子宫腺肌病,应首选药物治疗,以缩小子宫体积后自然妊娠或行辅助生殖技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行子宫楔形切除术。对局限性的子宫腺肌瘤,可行手术切除。子宫腺肌病楔形切除术、子宫腺肌瘤切除术,不能完全切净病灶,术后复发率高,手术后妊娠有子宫破裂的风险。 3. 辅助生殖技术治疗: 包括超促排卵(COH)-宫腔内人工授精(IUI)、IVF-ET,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1)COH-IUI:指征:轻度或中度内异症;轻度的男性因素不孕(轻度少弱精症等);子宫颈因素及原因不明不孕,输卵管通畅。单周期妊娠率约为15%;3~4个周期不成功,应调整辅助生殖技术治疗方式。 (2)IVF-ET:重度内异症、高龄不孕患者及输卵管不通者,首选IVF-ET。其他方法失败者(包括自然妊娠、诱导排卵、人工授精、手术治疗后)应考虑IVF-ET。IVF-ET前应使用GnRH-a预处理3~6个月,有助于提高妊娠成功率(妊娠率可提高4倍)。用药时间长短依据患者内异症的严重程度、卵巢储备功能进行调整。 十一、DIE的治疗 1. 主要特点: (1)典型的临床症状如痛经、性交痛、排便痛和CPP;侵犯结肠、直肠、输尿管及膀胱等,引起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相关症状。(2)体征:阴道后穹隆或子宫后方触痛结节;(3)病灶分布:大部分DIE病灶位于后盆腔,累及宫骶韧带、子宫直肠陷凹和阴道直肠隔。 2. 诊断: 根据DIE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可以作出初步诊断,组织病理学结果是确诊的依据。MRI检查对DIE的诊断价值较高,经直肠超声检查诊断直肠DIE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 治疗: DIE手术指征:(1)疼痛症状,药物治疗无效;(2)合并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或)不孕;(3)侵犯肠道、输尿管等器官致梗阻或功能障碍。对年轻需要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以保守性病灶切除术为主,保留子宫和双侧附件。对年龄大、无生育要求,或者病情重特别是复发的患者,可以采取子宫切除或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 4. DIE手术要点: (1)对可疑肠道DIE,术前可进行乙状结肠镜或直肠镜检查,主要目的是排除肠道肿瘤的可能。对提示盆腔粘连的患者,应进行双肾超声检查除外肾盂输尿管积水,必要时进行静脉肾盂造影(IVP)。 (2)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如有盆腔粘连和卵巢囊肿,应首先分离盆腔粘连,剔除囊肿,以恢复解剖。 (3)手术应尽量切净病灶。肠道DIE目前的手术主要有肠壁病灶削切术、碟形切除及肠段切除加吻合术。无肠狭窄,手术以病灶减灭为宜,尽量保证肠壁完整性和功能。肠道DIE最佳的手术方案目前仍有争议。手术决策时,要权衡手术安全性与手术效果。 5. 特殊类型的DIE: 1 输尿管DIE:较为少见,指与内异症相关的输尿管扩张或肾积水。临床特点:①发病隐匿,临床表现不特异;②症状与病变程度不平行,早期诊断很困难。 诊断:①诊断根据内异症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并除外其他原因造成的输尿管梗阻。②影像学检查主要用于评价输尿管肾盂积水程度和狭窄部位。泌尿系统超声检查是影像学诊断的首选工具。IVP、CT、泌尿系统CT重建(CTU)、MRI、泌尿系统MRI造影(MRU)等,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影像学图像,梗阻部位更加明确。③术前肾血流图可以分别评价两侧肾功能。 治疗:①输尿管内异症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前、术后可辅助药物治疗。②手术以切除病灶、恢复解剖、尽量保留和改善肾功能为主要目的,尽量切除盆腔其他部位内异症病灶以减少复发。③保守性手术后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减少复发。 2 膀胱DIE:指异位内膜累及膀胱逼尿肌,较少见。多位于膀胱后壁和顶部。 ①典型的临床症状为膀胱刺激症状,血尿罕见,可合并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②诊断依赖超声、MRI及膀胱镜检查。术前膀胱镜检查主要是除外膀胱肿瘤,以及确定病灶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③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病灶切除术是目前膀胱DIE 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关键是尽量切净病灶,手术难易程度与病灶的大小、部位,特别是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密切相关。术中需特别注意病灶与输尿管开口的关系。④术后尿管通畅是保证膀胱创口愈合的关键。 主张用较粗的尿管,保持持续开放,术后留置10~14 d。如果合并其他盆腔内异症,术后建议药物治疗。 (本文编辑:沈
“卵泡”长大了为什么不排卵? 2016-01-12 高芹 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 这里给大家说一说一个貌似排卵正常的疾病----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 在使用“试孕”“备孕”等名词准备怀孕的女性中,有很大一部分女性正在与排卵在作斗争。有人在斗争中胜利,有人在斗争中败下阵来,并且敗的糊里糊涂。 医生,我用排卵试纸检测,每月都有排卵,为什么不怀孕? 医生,我每月B超检测排卵,都长成囊肿了,为什么不排? 医生,我测基础体温,有双相曲线,是不是说明我排卵正常? 医生,是不是黄体期抽血查孕酮判断有无排卵最准? 医生,我月经正常,是不是排卵就正常? 怀孕与否,还真不是一个排卵就能决定了的。但卵巢有规律的排卵确实是生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女性不孕中,排卵障碍约占20%--30%。在诸多的影响排卵的因素中,不能不提一下一个貌似排卵正常的疾病----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 “这是一种什么病?”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是一种卵泡能发育成熟,不破裂,卵细胞未排出的排卵障碍性疾病。在正常女性中,未破裂卵泡黄素化可出现于10%的自然月经周期中,也可以出现在促排卵周期中。在不孕女性中,这一比例明显增高。也可以说,这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 可能有的女性说,我月经周期正常啊。这一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就酷似正常的有排卵周期的月经,但它是一种无排卵性月经的特殊类型。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貌似排卵正常的疾病?” 将LUFS的临床表现列队检验一下,你就会发现它与“正常情况”有多么相似! 1.具有规律的月经周期 2.基础体温可以呈典型双相 3.月经规律,黄体期血孕酮水平升高 4.宫颈黏液或子宫内膜活检,有正常的分泌期变化,与正常排卵周期相似。 看到这些表现你是不是对文章开头的哪些疑问就释然了。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LUF的发病机制不明确,一般认为与以下情况有关: 1.与中枢性及卵巢局部的分泌紊乱有关; 2.与盆腔的炎症,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简单来说,就是上述因素造成的卵巢周围的粘连、结蹄组织增生包绕卵巢,就像是给卵巢穿上一件铁布衫,阻碍卵泡破裂与卵子排出。 3.与心理因素有关。不孕妇女的紧张焦虑往往影响内分泌功能,使排卵发生障碍,导致LUFS。经常听到病人说,刚开始测排卵,都正常,越測越不排卵了。 4.另外,某些促排卵药物,也可导致卵泡长大不排卵的情况。这与药物的某些作用机理有关。 “怎样知道我是不是得了这病?” 这事还真不那么简单容易。就像证明“我妈就是我妈”一样需费些周折。 目前主要通过B超动态观察卵泡发育,结合人尿液中黄体生成素(LH)的检查给与诊断。也就是说,当体内出现LH峰后2d或注射外源性hCG(绒毛膜促性腺激素)36-48h后,B超检查卵泡未排出、并仍继续生长即可诊断。这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LH峰”不容易找到,第二B超能检测卵泡破裂,却不能肯定卵细胞一定排除。因此在诊断上做不到100%准确。 当然还有其他方法,如在预测排卵日后4-7天,在腹腔镜下检查卵巢表面,如未发现排卵孔,同时检查腹腔液中的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即可诊断。但仍做不到100%,且有一定的创伤性。 如此看来,要证明“我妈就是我妈”(我长得就是这个病)有多艰难。 疾病的诊断不像法官断案,非得水落石出(大部分疾病的诊断也做不到这一点)。好在,本病在作出疑似诊断后并不影响治疗。 “怎样避免发生这种情况” LUFS的发病机制不明确,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的致病因素,我给有这种情况的女性朋友提出以下建议 1.处在“试孕”或“备孕”中的女性朋友,应避免过于紧张。是否需要监测排卵,促排卵最好进行一下咨询,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最忌讳的是上月刚刚不避孕,这月立马就要怀孕;一旦没有怀孕,下月立马做B超,看排卵。然后拿着B超单子夫妻研究。究竟哪天该同房?!如此折腾,月经都有可能出现异常,还会正常排卵吗? 2.如果患者多年不孕,不要单纯纠结是否排卵,首先应排除其他因素导致的不孕,如输卵管功能异常。 3.对于B超声引导下行卵泡穿刺术及腹腔镜手术,也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但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4.如经过针对性治疗仍不孕,建议考虑试管婴儿。试管婴儿因为需要经阴道穿刺将卵子取出,在体外受精培养,是对有卵排不出的LFUS的有效治疗方法。
每周一课】女性性早熟的诊治策略 2015-12-10 中国妇产科网 女性性早熟的诊治策略 本期主讲: 吴洁 教授 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擅长各种妇科内分泌疾病(闭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早熟等)、不孕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课程视频: 友情提示:视频208M,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课程摘要: 性早熟对于儿童发育有很大危害,首先因为受到体内性激素影响,儿童体格增长过早加速,骨骺提前融合,致使最终成人的身高低于按正常青春期发育的同龄正常儿童身高,另外,性早熟儿童虽然性征发育提前,但心理、智力发育水平仍为实际年龄水平,过早的性征出现和生殖器官发育也会导致未成熟孩子心理障碍。这使得妇产科医生在临床上需对可疑性早熟患者引起重视,今天由吴洁教授带领大家学习女性性早熟的诊治策略。 一、概述 1.定义 女性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发育或10岁前月经初潮。第二性征指乳房发育,阴毛、腋毛出现,身高、体重迅速增长,外生殖器发育。性早熟的发生率约为1/5000,其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2.正常青春期发育特点 女性发育顺序为先有乳房出现,随后阴毛、外生殖器发育,最后月经来潮;男性发育顺序为先有睾丸增大,随后外生殖器发育、变声,最终呈现成年男性体征。共同特点为,第二性征出现时,儿童身高体重增长加速。 3.Tanner分级 4.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组成及调节 二、女性性早熟的分类及病因 1.性早熟的分类 根据是否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动,分为中枢性性早熟和外周性性早熟。 1)中枢性性早熟(CPP,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真性性早熟):与正常青春发育类似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发动、成熟的程序性过程,直至生殖系统成熟。 2)外周性性早熟(PPP,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假性性早熟):源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故只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不具有完整的性发育程序性过程。根据发育性征与本身性别是否一致分为同性性早熟和异性性早熟。 2.中枢性性早熟病因 1)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等; 2)由外周性早熟转化而来; 3)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diopathic CPP,ICPP); 4)部分性性早熟,指患儿有第二性征的早现,但性征发育呈自限性,如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单纯性阴毛早现等。 女孩以ICPP为多,占CPP的80-90%以上,而男孩则80%以上是器质性病变,所以男孩CPP一定要做MRI检查。 3.外周性性早熟病因 1)同性性早熟(女性第二性征) A.遗传性卵巢功能异常,如McCune-Albright综合征以皮肤咖啡斑、性早熟、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为特点,具有典型三联征或两种征象者易于诊断,而大多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甚至部分患儿早期可仅出现性早熟征象,该类患儿的性早熟特点为:女孩5岁前出现乳腺发育,不规则或间歇出现阴道流血,血雌激素水平升高而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GnRH刺激试验LH反应低下,呈非GnRH依赖性性早熟; B.卵巢良性占位病变如卵巢囊肿; C.分泌雌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 D.异位分泌HCG的肿瘤; E.外源性雌激素摄入。 2)异性性早熟(男性第二性征) A.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B.分泌雄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或卵巢肿瘤; C.外源性雄激素摄入。 三、女性性早熟的诊断 女性性早熟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特征、辅助检查和病因学诊断。 1.临床表现 1)中枢性性早熟:第二性征提前出现,并按照正常发育程序进展,即乳房发育,随后阴毛发育,一般在乳房发育2年后初潮呈现;促性腺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性腺发育依据为B超检查卵巢体积≥1ml;发育过程中呈现身高增长速度突增;可有骨龄提前,但无诊断特异性。 2)外周性性早熟:第二性征提前出现,性征发育不按正常发育程序进展;促性腺激素在青春前期水平;性腺大小在青春前期水平,B超常看不到卵巢。 2.辅助检查 1)基础生殖激素测定:基础黄体生成素LH有筛查意义:LH3.0-5.0IU/L可诊断已有中枢性发动; 2)βHCG和AFP是诊断分泌HCG的生殖细胞瘤的重要线索; 3)雌激素和睾酮水平升高有辅助诊断意义。 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 A.方法:以GnRH2.5-3.0μg/kg(最大剂量100μg)皮下或静脉注射,与注射的0,30,60,90min分别测定血清LH和FSH水平; B.诊断标准(化学发光法):LH>3.3-5.0IU/L是判断真性发育界点;LH/FSH比值>0.6时可诊断为中枢性性早熟;目前认为以激发后30-60min单词的激发值,达到以上标准也可诊断;如激发峰值以FSH升高为主,LH/FSH比值低下,结合临床可能是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或中枢性性早熟早期,后者需定期随访,必要时重复检查。 5)B超检查:不建议选用经腹超声,可选择经直肠或会阴超声;单侧卵巢容积(长×宽×厚×0.5233)≥1-3ml,见多个直径≥4mm的卵泡,可认为卵巢已进入青春发育状态。 6)骨龄:骨龄超过年龄1年或1年以上;骨龄是预测成年身高的重要依据,对鉴别中枢和外周性无特异性。 3.病因学诊断 1)中枢性性早熟(CPP)需做头颅CT或MRI检查,尤其是以下情况:确诊为CPP的所有男孩;6岁以下发病的女孩;性成熟过程迅速或有其他中枢病变表现,如晕厥等。 2)外周性性早熟(PPP):内分泌生殖激素检查;按需做性腺、肾上腺等相关器官影像学检查;如有明确的外源性甾体激素摄入史者可酌情免行复杂的检查。 四、女性性早熟的治疗 1.强调病因治疗 2.GnRHa治疗 1)目的:一致或延缓性发育,阻止女性月经来潮;抑制骨骼成熟,改善成人最终身高;回复相应年龄应有的心理行为。 2)药物:曲普瑞林,亮丙瑞林。 3)以改善成年身高为目的的应用指征:骨龄大于年龄2岁或以上,但骨龄≤11.5岁;预测成年身高:女孩
1、为什么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中有苯丙酮尿症?答: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选择的原则是①该病的发病率高、后果严重;②早期治疗效果好,治疗方法简便,治疗费用不高;③早期无明显症状、确诊困难;④筛查的方法简便、安全、经济、快速。而苯丙酮尿症符合以上原则,如果做到早期筛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患儿就可以和正常儿童一样,否则就会严重智力低下。2、医生说苯丙酮尿症是遗传病,我们家族中以前没有人患该病,父母也正常,为什么孩子会得病?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我们都知道孩子身上都具有一些类似父母的特征,所有的遗传特征都是由储存在身体细胞内的信息控制的,这些信息称作遗传基因。来自父母的基因在受精卵中被复制,诞生了新的生命,因此这个新生命的个体特征受控于父母的基因。通常我们的身体只需细胞里的一个基因表现一种特征。所以当从父母一方遗传来的基因有缺陷,来自于另一方的遗传基因可以继续维持显示它的正常特征,而苯丙酮尿症是父母双方控制产生苯丙氨酸羟化酶的基因均出错,而患儿是既遗传了来自父方出错的基因,又遗传到来自母方出错的基因。因此导致孩子患病。3、如果第一个孩子是苯丙酮尿症,是不是以后再生孩子还有这个病?父母双方都各自带有一个正常的基因和一个出错的基因,每一个孩子从父母那里各遗传到一个基因,所以他们可能从父母那里遗传到正常也可能是出错的基因。你们每一胎新生儿有四分之一可能患有苯丙酮尿症,有二分之一的可能成为跟你们一样的致病基因携带者,还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完全健康的。4、为什么PKU患儿的父母没有症状?作为苯丙酮尿症儿童的父母,你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一个是出错的,而另一个是正常的,因为一个正常的基因足以维持它的特征,所以你是没有症状的,你就是苯丙酮尿症的基因携带者,而两个携带者相遇的几率非常小,差不多在1/2500。5、如何能知道下一个孩子是不是有苯丙酮尿症?父母已经生育过一个苯丙酮尿症患儿,若再次生育应做产前诊断,更要避免近亲结婚。对有本病家族史的孕妇应采用产前诊断技术对其胎儿是否患有苯丙酮尿症进行产前诊断。6、苯丙酮尿症患者可以生小孩吗?可以。不管是男性或女性患者,都可以和其他人一样生养小孩,如果配偶方不是携带者,他们的小孩就不会是患者。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将来的配偶是苯丙酮尿症基因携带者的几率是1/50,所以他们的孩子遗传到苯丙酮尿症的机率是1/100。如果配偶也来自苯丙酮尿症家庭,那么他们的孩子患病的机率就会高很多。如果配偶也是苯丙酮尿症患者,那么可以肯定他们的所有小孩都会得苯丙酮尿症。7、经典型苯丙酮尿症被确诊后该怎么办?一旦病情被确诊,你该用低苯丙氨酸配方膳食来喂养孩子,直到血液中苯丙氨酸的浓度降到正常水平,由于苯丙氨酸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必须氨基酸,所以即使是苯丙酮尿症患者,也必须每天摄入能保证生长发育的最低需要量的苯丙氨酸。因此婴儿所需的少量苯丙氨酸可以通过计算量的母乳或普通婴儿奶粉获得。8、苯丙酮尿症治疗中家长要注意什么?家长要做到:配合医生,坚持治疗,定期复查,切勿中断,这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只有规范正确的治疗,科学合理的饮食,稳定的血苯丙氨酸浓度,苯丙酮尿症患儿才可能与同龄儿童一样健康成长。9、苯丙酮尿症(PKU)食谱是根据哪些因素制定的?应根据各年龄段患儿蛋白质、热量、苯丙氨酸需要量和耐受量的不同,再根据每个患儿的年龄、体重、血Phe浓度制定和调整食谱,使血苯丙氨酸浓度控制在适当的水平。11、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接受饮食治疗后如何进行血 Phe浓度监测?饮食治疗后血Phe浓度监测第一个月应每周复查1~2次,以后每月一次。12、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血苯丙氨酸理想控制浓度是多少?表1 血苯丙氨酸理想控制水平年龄血苯丙氨酸浓度(mg/dl)0~3岁2.0~4.03~6岁3.0~6.06~12岁3.0~8.012~16岁3.0~10.0>16岁3.0~15.013、苯丙酮尿症(PKU)患儿蛋白质、热量供应充足的重要性在哪里?蛋白质、热量等供给是否充足是饮食治疗的关键,直接影响PKU患儿血苯丙氨酸浓度的控制。如果蛋白质、热量供给不足,不但会造成患儿营养缺乏,同样会使体内蛋白质分解,造成血Phe升高。14、苯丙酮尿症(PKU)患儿可以喂养母乳吗?对PKU患儿来说,母乳仍是最好的饮食,只要根据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每日苯丙氨酸(Phe)的推荐摄入量,给予计算量的母乳,对患儿的发育十分有利,切忌盲目停喂母乳。PKU孩子的断奶时间可以比一般孩子晚一些,只要有母乳,就可以继续喂奶。15、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每日苯丙氨酸(Phe)的推荐摄入量是多少?苯丙氨酸是必须氨基酸,供应不足也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严重会导致死亡。所以,苯丙氨酸既不能摄入太多,也不能摄入太少。表2 每日苯丙氨酸摄入量年龄摄入量(mg/Kg/d)1~3月70~503~6月60~406~12月50~301~2岁40~202~3岁35~20>3岁35~1516、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每日热量的推荐摄入量是多少?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每日补充充足的热量十分重要。因为机体的热量供给是要通过消耗营养素换来的。机体消耗营养素以供给人体热量的顺序是:糖类---蛋白质----脂肪。因此,当热量供应不足机体首先会分解自身肌体中的蛋白质来供应热量,就会产生患儿既营养不良血Phe值又较高的不良状况。表3 每日热量摄入年龄摄入量(Kcal/Kg/d)<1< span="">岁120~1001岁100~904岁90~807岁80~70>13岁60~5017、苯丙酮尿症(PKU)患儿每日蛋白质的推荐摄入量是多少?由于天然蛋白质中平均含有4~6%的苯丙氨酸,所以必须控制天然蛋白质的摄入,而以低或无苯丙氨酸的奶粉、蛋白粉作为PKU患儿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一般推荐患儿每日总蛋白质摄入量中80%来自人工蛋白质,20%来自天然蛋白质。表4 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年龄摄入量(g/kg/d)0~1岁2.2~1.81~3岁1.8~1.53~6岁1.5~1.2>6岁1.2~1.0本文系韩炳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