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睑黄色瘤是个什么东东?眼睑黄色瘤,为两侧眼睑内侧对称性分布的桔黄色米粒大小或蚕豆大小丘疹,边缘清晰,质地柔软,并有逐渐增长和互相融合的趋势。无自觉症状,一般不能自行消退,也不引起功能障碍。多发于中年妇女,尤其是更年期前后。 2.为啥会得这个病?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体内脂质代谢障碍的体表表现,为组织内脂肪沉积和出现的泡沫细胞所引起的局部形态改变。它的出现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提示体内胆固醇和脂肪过剩,特别是年轻的患者,更应当引起警惕。可能是血脂中有一种叫低密度脂蛋白的胆固醇含量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可以携带胆固醇进入人体动脉壁细胞,过量的胆固醇在血管壁堆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它将沉积于心脑等部位血管的动脉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阻塞相应的血管,甚至是冠心病的发生,是猝死的危险因素。此外,高血脂症也是促进高血压、糖耐量异常、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症还可导致脂肪肝、肝硬化、胆石症、胰腺炎、周围血管疾病、跛行等;眼部可导致眼睑黄色瘤、视网膜脂血症及眼底出血、失明等。 3.黄色瘤患者饮食上注意什么?1)建议降低饱和脂肪摄入量,说白了就是少吃动物性的肥腻食物和煎炸食物,增加海鱼类的食物,富含高密度脂蛋白(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是一对作用拮抗的胆固醇。 多吃海鱼,一项针对Ω-3不饱和脂肪酸(存在于金枪鱼、鳗鱼、鲳鱼和沙丁鱼等鱼类中)对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当吃鱼的次数达到每周1次甚至每天1次时,能有效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量。油脂类食物包括猪油、牛油、羊油等。富含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食物包括动物的大脑、内脏、蛋黄、鱼虾蟹的卵子和蟹黄等含量特别高。 通常,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低于100毫克的食物称为低胆固醇食物,如鳗鱼、鲳鱼、鲤鱼、猪瘦肉、牛瘦肉、羊瘦肉、鸭肉等;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100~200毫克的食物称为中度胆固醇食物,如草鱼、鲫鱼、鲢鱼、黄鳝、河鳗、甲鱼、蟹肉、猪排、鸡肉等;而将每100克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为200~300毫克的食物称高胆固醇食物,如猪肾、猪肝、猪肚、蚌肉、蛀肉、蛋黄、蟹黄等。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应尽量少吃或不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2)除了食物种类的选择外,还要限制每日三餐的食量,不要吃得过饱,不仅指脂肪,也包括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因为后两者的过剩也可转变为脂肪类物质在体内积蓄。 3)关于吃蛋的问题,上面说过蛋黄含有胆固醇,同时含有较多卵磷脂,卵磷脂能使血液中脂肪和胆固醇颗粒变小,保持浮游状态,不易发生沉积。可见绝对不吃蛋也不好,也不能吃太多,一般每天吃一个就够了。 4)用植物油代替动物油,植物油在常温下是液体的,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植物性食品不但不含胆固醇,而且含有一种化学结构和胆固醇相似的甾固醇,能和胆固醇竞争,阻碍胆固醇的肠内吸收。 4.眼睑黄色瘤的药物治疗眼睑黄色瘤经用饮食疗法,常可在1年内消退。若不消退者可服用烟酸每天3 g,宜于进食时服,且应避免同时饮酒和热饮料,以使面部潮红减到最小程度。如患者对烟酸反应大,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3 g,将中药山楂、玉米须熬水喝,亦有一定疗效,可坚持服用。如果严重高血脂的话,看若是胆固醇高的话,可以吃辛伐他丁,若是甘油三酯高的话,可以吃吉非罗齐胶囊等。 5.眼睑黄色瘤的外科治疗对于血脂正常的眼睑黄色瘤患者,可采用激光治疗、冷冻法治疗和手术切除治疗。接触冷冻法,是用棉签蘸液氮与病变处接触,待局部变白后又恢复至原来黄色为一个冻融周期。根据黄色瘤的厚薄可施用6~12个冻融周期。冷冻后局部勿沾水,一周左右黄色瘤即可脱落,对于残留部分或复发患者可以再进行冷冻。手术切除要彻底,手术时注意美容整形修复,根据上睑皮肤松弛的程度,合理设计整形皮瓣或上睑成形术。手术疗法对于此病不作为首选,首选是饮食疗法。进行手术前应和患者讲明,此病有复发的可能性。
急性喉炎好发于冬春季节,尤其是幼儿群体高发,由于急性喉炎的早期症状和感冒相似,很容易混淆,导致延误病情;小儿急性喉炎的严重程度,年轻的父母可能不太了解,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一下,急性喉炎严重会导致喉梗阻,就像一个果冻卡在气管中一样,危及生命,所以一旦出现急性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等情况,请立即、马上就医。 【病因】 1.感染 为其主要病因,多发于伤风感冒后,在病毒感染的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常见感染的细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莫拉菌、流感杆菌等。 2.有害气体 吸入有害气体(如氯气、氨、硫酸、硝酸、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及过多的生产性粉尘,可引起喉部粘膜的急性炎症。 3.职业因素 如使用嗓音较多的教师、演员、售货员等,发声不当或用嗓过度时,发病率常较高。 4.喉创伤 如异物或器械损伤喉部粘膜。 5.烟酒过多、受凉、疲劳致机体抵抗力降低易诱发急性喉炎。空气湿度突然变化,室内干热也为诱因。 【病理】 初起为喉粘膜急性弥漫性充血,有多形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组织内渗出液积聚形成水肿。炎症继续发展,渗出液可变成脓性分泌物或成假膜附着。上皮若有损伤和脱落,也可形成溃疡。炎症若未得到及时控制,则有圆形细胞浸润,逐渐形成纤维变性。有时病变范围深入,甚至可达喉内肌层,也可向气管蔓延。 【临床表现】 1. 声嘶 是急性喉炎的主要症状,多突然发病,轻者发声时音质失去圆润和清亮,音调变低、变粗。重者发声嘶哑,甚至仅能耳语或完全失声。 2.喉痛 病人喉部及气管前有轻微疼痛,发声时喉痛加重,感喉部不适、干燥、异物感。 3.喉分泌物增多 常有咳嗽,起初干咳无痰,呈痉挛性,咳嗽时喉痛,常在夜间咳嗽加剧。稍晚则有黏脓性分泌物,因较稠厚,常不易咳出,黏附于声带表面而加重声嘶。 4.全身症状 一般成人全身症状较轻,小儿较重。重者可有畏寒、发热、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 5.鼻部、咽部的炎性症状 因急性喉炎多为急性鼻炎或急性咽炎的下行感染,故常有鼻部、咽部的相应症状。 喉镜检查可见喉粘膜的表现随炎症发展于不同时期而异,其特点为双侧对称,呈弥漫性。粘膜红肿常首先出现在会厌及声带,逐渐发展至室带及声门下腔,但以声带及杓会厌襞显著。早期声带表面呈淡红色,有充血的毛细血管,逐渐变成暗红色,边缘圆钝成梭形,声门下粘膜明显红肿时,托衬于声带之下,可呈双重声带样。发声时声门闭合不全,偶见喉粘膜有散在浅表性小溃疡,粘膜下瘀斑。喉粘膜早期干燥,稍晚有黏液或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于声带表面时声嘶较重,分泌物咳出后声嘶减轻。鼻、咽部也常有急性炎症的相应表现。 下面重点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小儿急性喉炎的相关知识: 分享一:“急性喉炎”≠“喉咙发炎” 有些家长误认为“急性喉炎”就是普通的“喉咙发炎”,没什么要紧。实际上,我们理解的“喉咙”常指的是口鼻腔后边那一大块范围,而医学解剖上所指的“喉部”则位置要更深一些,是指整个呼吸道最狭窄的部位。 当发生“喉炎”时,喉头局部充血水肿,导致本身就狭窄的部位变得更狭窄,水肿明显的会堵住呼吸道,造成窒息,严重时会有生命危险。 分享二:小儿比成人凶险得多 有的家长说,“我也得过喉炎,没有这么严重啊?”是的,对于成人而言,“喉炎”可能只是让声音变得沙哑而已,而对于儿童来说,因其喉部比成人狭窄,粘膜也更为娇嫩,一旦发炎水肿,病情往往迅速加重,十分危急。 急性喉炎好发于6个月到3岁之间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抵抗力较低,而且吞咽功能不完善,加之呼吸困难时不知道怎么表现出来,部分家长会误以为只是一般性感冒引起的发炎症状,导致送医不及时,延误治疗。 分享三:“喉炎”发病快,病症重,耽误不得 夜间急诊,突然听到大厅传来呼喊“救命”的声音,只见一名1岁左右的孩子脸色呈灰紫色,呼吸非常费力,喉间发出嘶哑的声音,因为透不过气而极度烦躁不安,并时不时伴发有“空、空”样咳嗽。这是典型的急性喉炎发作表现,而且这个孩子很可能已经引起了严重的喉梗阻! 情况十分危急,医生一边组织抢救,一边进行体格检查、询问病史。孩子爸爸表示,孩子白天出现发热,声音有些嘶哑,曾于当地医院就诊,当时已经考虑“急性喉炎”,建议静脉输液治疗。而家里人感觉孩子没有那么严重,就给拒绝了。结果,当天晚上孩子入睡后突然就开始剧烈咳嗽,哭闹不安,打开灯一看孩子脸都紫了,慌忙中赶紧送来医院,路上还闯了好几个红灯。 医学上根据气道梗阻的严重程度将喉炎分为四级,I度喉梗阻最轻,IV度喉梗阻最重。当患儿病情发展到最严重的IV度喉梗阻时,基本就处于一只脚跨入鬼门关的濒死状态了。这个孩子的表现说明已经达到III度喉梗阻,如不及时治疗,将很快发展成IV度,那时病情将更加凶险。 经过吸氧、减轻水肿、抗感染等治疗,这个孩子的病情还是没有好转。当天夜里紧急气管插管,经过三天的连续治疗,病情终于平稳,我们这才松了一口气。 事后,向家长解释“急性喉炎”的严重性时,家长也很后怕。 分享四:学会早期辨别,及时送医是关键 急性喉炎是小儿时期较严重、特别需要注意的急症,起病较急,病情进展快,家长要学会早期辨别,及时送医。 急性喉炎多伴有发热、声嘶、咳嗽等,初起声音嘶哑大多不严重,哭闹时有喘声,继而炎症侵及声门下区,则成“空、空”样咳嗽声。白天症状较轻,夜间加重。 年龄小的孩子,如果有异常咳嗽,家长要格外留意。如果发现孩子声音嘶哑,“空、空”样咳嗽,甚至夜间突然呼吸困难,家长应引起足够重视,一定要及时就诊,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在送医过程中要尽量安抚孩子,避免加重孩子的紧张和烦躁现象,不要穿过多的衣物,同时可让孩子侧卧位,尽量保持呼吸道畅通。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现在的家长们也经常在网上寻找关于腺样体肥大的信息,对于腺样体肥大这个名字已经相当熟悉了,但是,家长们对宝宝有了这个病,到底要怎样治疗,下面就一些常见问题和家长们谈谈,希望能给你们一些帮助,当然这些仅仅是我个人的意见,也会有医生有不同的看法,我的这些意见仅给您们提供参考。 1.孩子腺样体肥大到底要不要手术? 这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一般我是根据孩子的症状、病程、拍片或鼻内镜检查结果、有没有其他并发症来决定的。鼻内镜或拍片检查一般3种情况,轻度、中度 和重度,轻度一般不建议手术,重度一般建议尽早手术,中度要根据孩子的症状和病程及年龄来判断。如果孩子晚上睡眠很差,有憋气,而且时间已经很久了,或已 经反复出现这样情况,鼻内镜检查或拍片提示腺样体肥大很明显,建议尽早手术;但如果孩子仅因为最近感冒以后出现这样情况,以前没有发生过,或仅有鼾声,无 明显憋气,建议先观察,不建议马上手术,也有些孩子家长说晚上症状很明显,但检查结果显示阻塞不是很重,建议做个睡眠监测再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如果孩子虽 然憋气症状不是很明显,但伴有鼻-鼻窦炎,经一段时间药物治疗无明显好转,也建议手术;如果孩子平时症状虽然不是特别重,但特别容易感冒,每次感冒后症状 很重,也建议手术。孩子如果经常发作中耳炎,经药物治疗不好,同时伴有听力下降,虽然腺样体肥大不是很重,也建议尽早手术。 2.孩子几岁可以手术? 这也是家长们很关心的问题,一般我不建议2岁以下孩子手术,因为相对来说,2岁以下孩子术后比较容易复发,但如果孩子症状很重,严重影响孩子的睡眠和生 长发育,建议还是早点手术。对我们来说,手术方法和难度是一样的,没有因为孩子年龄小,手术难度和麻醉风险就加大了。在我的病例中,最小年龄为6个月,因为孩子晚上几乎没法睡觉,家长抱着孩子到处寻医,所以我决定给孩子手术,手术后孩子的睡眠明显改善。在我们医院,近几年已经做了不少2岁以下的孩子,在我的病例中也已经有术后1年左右复发,又再次手术的病例。 3.腺样体会不会自己萎缩? 这也是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之一,一般腺样体在6~7岁后会自己萎缩,但现在发现有不少的孩子没有萎缩而且逐渐增大,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学习,在我的病人中 这样的情况不少见,暑假的时候大部分是这些孩子来手术,10多岁的孩子并不少见,最大年龄为17岁。所以是否会萎缩因人而异,如果孩子腺样体很大,症状也 很重,期待6岁以后会逐渐萎缩,不愿意手术,我个人并不是很建议,是否需要手术还是以症状和检查结果来决定,否则会导致其他的并发症出现。 4.手术方法和麻醉 孩子手术是在全麻下进 行的,现代的麻醉技术应该来说对这样的一个手术是安全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医院的儿科麻醉是完全可以信赖的。手术我们是在鼻内镜下经口行腺样体切除的,采 用的是进口吸割器和低温等离子刀相结合,手术是微创的,术中出血很少,术后反应很轻的,一般术后很少有发高热、出血。低温等离子做腺样体手术是否比进口吸 割器手术好这个问题家长们也会经常关注,我在使用低温等离子做腺样体手术中发现出血少是它的优势,但如果腺样体肥大很明显,单纯采用等离子刀手术不能完全 切除干净,这是因为等离子刀头比较短,到不了手术部位,当然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经验。 5.关于扁桃体问题 家长们也非常关心扁桃体到底要不要手术切除。 扁桃体如果肥大,也会影响呼吸导致睡眠障碍的,所以也是需要处理的,特别是扁桃体3度肥大,更要处理。一般如果孩子年龄8岁以上,或扁桃体经常发炎,建议 全部切除。但如果孩子年龄较小,扁桃体也不经常化脓,可以采用低温等离子行扁桃体部分消融,主要是改善呼吸问题,但也有可能术后扁桃体再度肥大增生,扁桃 体经常发炎,需要再次手术可能,虽然不常见,但我们已经碰到过这样的病例,这和患者的个体差异有关。扁桃体采用低温等离子部分消融,具有手术创伤小,术中 几乎无出血,术后疼痛小等优点,因此受到家长们欢迎。 6.怎样明确诊断 我们医院一般采用鼻内镜检查确诊,鼻内镜检查除可以明确腺样体肥大的程度,同时可以了解孩子是否伴有其他鼻炎或鼻窦炎疾病,但如果孩子太小或不能配合,可 行鼻咽侧位片检查,一般不建议拍CT确诊。如果已经在外院有片子或鼻内镜检查,而且比较清楚和明确,可以不用再进一步检查。 7.关于鼓膜置管的问题 如果腺样体肥大导致分泌性中耳炎,手术中需要同时处理的,一般如果中耳炎不是很重,病程不是很长,术中显微镜检查发现液体不多,不粘稠,孩子的听力也没有 影响,可以在术中行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抽出液体就可以了。但如果孩子的听力有下降,术中检查发现液体很多或很粘稠,建议还是需要置管的。置管后一般耳朵 不能进水,不能游泳,半年后大部分鼓膜通气管会逐渐脱落,如果不脱落,再随访半年,根据情况取管。取管后大部分鼓膜1个月内会愈合,但少数会残留小穿孔, 再随访半年,大部分会愈合的,只有少数不能长好,遗留穿孔。分泌性中耳炎置管后是否会复发?答案是肯定的,很多孩子置管并取管后一段时间又发现听力下降, 这大部分和孩子感冒和鼻炎有关,所以术后还是需要当心感冒和鼻炎的发生。 8.关于术后的一些问题 如果单做腺样体手术,术后6小时就可以吃半流质,第二天,如果孩子没有明显咽疼,可以进食普通食物,不需要在饮食上特别注意,如果同时做扁桃体手术,一般 要有3天左右的流质,然后根据孩子的情况,再决定是否能吃半流质,扁桃体行等离子射频消融的孩子一般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复正常饮食,如果行扁桃体全切手术, 可能术后饮食恢复正常要10天~2周左右,主要是看孩子的恢复情况。术后一般2周随访。如果是外地孩子,单纯行腺样体手术,可以不用来随访。如果因分泌性 中耳炎同时行鼓膜置手术,术后每3个月最好随访一次。手术后有些孩子晚上还是打鼾、憋气,甚至比术前更重,家长们非常担心,术后1~2周出现这样的情况是 正常的,因为术后会有术腔的水肿,口咽部的肿胀,鼻腔的肿胀等,这些情况随着孩子的逐渐恢复,会慢慢好的。但也有少数孩子因为鼻甲的肥大,或鼻炎-鼻窦 炎,或过敏性鼻炎,术后会有一些鼾声,这是没有关系的,用点滴鼻液或治疗鼻-鼻窦炎的药物会有改善的,但也有极少数孩子因为舌体肥厚,舌根后坠或小颌或孩 子特别肥胖等原因,术后仍有打鼾,这样的患者我已经碰到过几例,但如果没有明显的憋气,一般也不需要特别处理。
天气冷了,很多妈妈发现宝宝患过一次感冒后,发烧头疼等症状消失了,但鼻涕咳嗽却总也断不了根。鼻涕好像总也擤不干净一样,流个不停。还有的宝宝咳嗽断断续续一直不好。 看着宝宝鼻子上总是挂一串鼻涕,一会掉下来,一会呼噜一声又被吸进去,或者宝宝的鼻孔周围全是各种各样的鼻痂,又疼又难受,宝宝再时不时咳几声,嗓子呼哧呼哧有痰音,妈妈就会揪心又心烦。 很多宝宝鼻涕咳嗽要持续好几周,有的宝宝鼻涕咳嗽则会持续更长时间,反反复复几个月也不好。尤其天冷之后,有的宝宝感冒过一次之后,鼻涕就一直不好,要持续一整个冬季;原因是:鼻子又暴露在外,天冷了,空气变得冷冷的,这些空气会直接刺激鼻腔。鼻涕分泌就会迅速增多,鼻涕潴留在鼻腔中,宝宝就会鼻涕流个不停。 这些鼻涕如果一直潴留在体内,得不到消除,就会慢慢变成鼻炎,鼻涕一直流个不停。我曾经见过小朋友,每次鼻炎一患,鼻涕多得可以用完一整包抽纸。还有很多宝宝,鼻涕不多,但因为鼻腔一直有少量鼻涕,所以很多鼻痂。 这些鼻涕如果一直潴留,还会倒流进气管,引起咳嗽。很多宝宝睡着后偶尔咳几声,或者早上起床,从躺卧的姿势变化成坐起来的姿势后,鼻涕都可能返流进气管,引起咳嗽。有些宝宝跑步或运动时,突然呛咳,也是这个原因导致的。 所以感冒后期,要彻底消除宝宝的鼻涕与咳嗽,就要双管齐下,一边专门处理鼻涕和咳嗽,要把潴留在鼻腔的鼻涕消除,只有鼻涕被治愈,鼻腔恢复到正常的秩序,鼻涕和咳嗽才会被彻底止住。同时,用补脾的手法把正气补足,让身体有能力把潜伏在鼻腔、咽喉等身体远端的病邪赶走。 处理鼻涕,首先要把潴留在鼻腔中的鼻涕想办法排出来。 如果宝宝鼻孔里有大量干的鼻痂,则需要把海盐水或生理盐水滴到灭菌棉棒上,然后小心地塞进宝宝的鼻孔,浸润鼻腔,待分泌物软化后用棉棒卷出来,或用几丝棉花,刺激鼻孔,引起打喷嚏将分泌物喷出。因为宝宝会动来动去,做这个动作时,大家一定要注意动作轻柔,不要塞得太深。 我更推荐直接把海盐水或生理盐水滴到宝宝鼻孔里,用来帮助宝宝保持鼻孔滋润和清洁鼻腔,帮助他们通气。 如果宝宝鼻涕流个不停,你还可以用海盐水直接冲洗鼻腔,这个方法处理鼻涕效果超级好。 在此基础上,用推拿的方法帮助宝宝把鼻子的温度升高。有两个超级好用的推拿手法: 上下擦鼻翼:从上到下擦鼻翼两侧,做这个手法时,手上要先蘸一些按摩油或润肤露。小宝宝用一只手扶住宝宝的头,另一只手用食指和中指指腹,在鼻翼两侧上下来回擦,大一点的宝宝用双手的食指指腹在鼻翼上来回擦拭。宝宝鼻涕多的话,就要擦拭时间长一些,可以擦500次。
耳鸣的病因: 耳鸣是一种常见疾病,据估计,我国至少有1亿耳鸣患者。很多人对耳鸣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认为耳鸣和感冒一样会自我痊愈,这种态度不可取。让我们来找出躲在耳鸣的病因。 病因一:鼻咽癌 很多人会认为,鼻咽癌总归是长在鼻咽部,和耳朵有什么关系?其实,它们的关系可密切了。人的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有左右两根相通的管道叫咽鼓管,鼻咽癌往往发生在咽鼓管开口的附近。患者经常会伴有耳鸣,同时耳部有闷胀感和堵塞感,听力也减退,但是听自己说话反而觉得响亮。在鼻咽癌就诊人数中,大约有半数的病人有耳鸣现象,这种耳鸣常常是低频的嗡嗡声。所以,一旦出现以上症状者,尤其是经常吸烟的男性,要高度警惕鼻咽癌的可能。 病因二: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也称突发性听力损失,是一种自发、突然而且往往出现在单侧耳朵的神经性听力急速下降,往往同时伴有耳鸣,且以高音调为主。该病病因不明,可能和机体受冷、受热、疲劳过度、过敏或流感、腮腺炎、带状疱疹等病毒感染等有关,内耳的血液循环和物质代谢发生障碍,供血不足而导致听力下降。 此外,血栓的形成会加重内耳血液循环障碍,所以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一旦伴有耳鸣,一定要警惕并及时去医院做全面检查,防患于未然。 病因三: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听神经的鞘膜细胞发生病变而产生的肿瘤,占颅内肿瘤的7%—12%,是颅内神经瘤最多见的一种。在它的早期由于肿瘤压迫到听神经,往往会有单侧耳鸣出现,而且是高音调的蝉鸣声或汽笛声。开始是阵发性的,继而发展为持续性的,出现进行性的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由于在内耳道内听神经伴随着颜面神经和前庭神经等,所以肿瘤很有可能也压迫到它们而伴随出现面部麻木、面瘫和眩晕等症状。听神经瘤绝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大多采用手术切除法治疗。 病因:心血管病 耳鸣可能是冠心病的先兆。有的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伴随有双侧性、高音调的耳鸣。这是因为耳蜗对血量和含氧量比较敏感,在心血管病早期时,流向脑部的血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会降低,这就使得耳蜗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最终导致耳鸣。 据统计,在有耳鸣的心脏病患者中,86.7%的患者耳鸣比心绞痛先出现,8.6%的患者心绞痛和耳鸣同时出现。因此,凡是心血管病人,尤其是中老年患者,一旦出现持久的耳鸣,应到医院进行心血管系统检查。 病因五:药物中毒 服用药物不当会引起药物中毒,中毒症状之一便有可能是耳鸣。这是因为有的药物损伤了内耳神经所致。如服用大剂量奎宁、奎尼丁、氯喹等药物,可引起剧烈耳鸣,但停药后会逐渐好转,大多不会影响听力。 而大剂量的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有非常大的损害,若不及时停药,会迅速发展成耳聋,并难以恢复。 病因六:压力与情绪紧张 工作压力大与情绪紧张是耳鸣的一个重要原因,更年期、白领阶层的紧张工作、学生的紧张学习、中老年晚上打麻将睡眠过晚都会引起耳鸣,这种耳鸣通过用药和调节情绪和改变生活习惯可以改善或消失。 此外老年性内耳细胞功能退化也是耳鸣的常见原因。 耳鸣的治疗是以病因为主,有病治病,无病以习服为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1)注意作息时间和休息、保证睡眠;积极治疗紧张、焦虑、抑郁和失眠。必要时请神经内科和心理科医生协助改善。 (2)积极治疗引起耳鸣的耳部和脑部疾病。即要积极治疗耳部原发疾病。 (3)改善全身情况,耳鸣是全身情况的警报器,常常提示有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贫血及营养不良等,及时纠正或缓解。 (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药物导致的耳聋如果是因为使用耳毒性药物而出现耳鸣,及时停药和采取有力的医疗措施。 (5)避免强噪声暴露 (6)掩蔽疗法。根据耳鸣的强度和频率,可以用相应的声音掩蔽住耳鸣声,如音乐等 (7)其他物理疗法, (8)习服疗法。如果各种检查排除了器质性病变的话,可以试着慢慢适应耳鸣声,习惯后耳鸣对生活的干扰就会慢慢变小。如住在铁路边的人,才住的时候火车声对其干扰很大,时间长了,慢慢适应后,就不觉得火车声对睡眠有什么干扰了! (9)适当用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对于缺血或微循环障碍因为的耳鸣会有些帮助!
关于先天性耳前瘘管的那些事儿: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一个与遗传因素相关的疾病,在继发感染后,往往需要外敷药物,口服药物来控制感染,有的时候还需要切开排脓,坚持每天换药,感染控制后还需要手术治疗。下面就将耳前瘘管相关那些事儿给大家做一个科普,希望广大患者能更加了解这个疾病然后与医生一起配合,能早日恢复。 1.孩子出生后耳朵前面就有一个“苍眼”,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先天性耳前瘘管是胚胎发育过程中,第1第2腮弓融合不全而导致的一个开口于耳轮脚周围的狭窄的盲管,长短、深浅不一,可呈分枝状。是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往往有家族史。 2.所有耳前瘘管都需要手术吗? 大多数的耳前瘘管是没有症状的。对于没有症状的患者,采取观察等待策略,临床上常有终生不发作的患者,本病对身体不构成任何伤害,所以不用手术切除。 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感染症状,而且一旦感染,均为反复感染不易控制,所以一旦发现感染情况,应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尽快手术切除达到治愈目的。 3.怎样尽量避免耳前瘘管继发感染? 耳前瘘管继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特异性体质,局部软组织细菌直接感染;全身感染波及耳前瘘管周围组织;饮食刺激等。所以应该注意清淡饮食,避免大量进食发性食物,多吃菜多喝水,注意瘘管周围皮肤清洁,积极治疗全身的感染性病变,当瘘管局部出现瘙痒、有分泌物症状时避免用力挤压瘘管,只需用双氧水轻柔清洁即可。 上述措施都不能保证有确切的效果,只能尽量预防。从临床表现上看,不少患者并没有发生上述危险因素也出现了耳前瘘管感染的情况,这都归结于患者自身的特异性体质,没有具体预防措施。 4.耳前瘘管感染后都得需要切开吗? 耳前瘘管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引起的疖肿临床经过相似。所以,在感染初期尽快采取抗感染治疗(包括局部和全身),是有可能避免化脓的,如果不形成脓肿就不需要切开了。所以,一旦发现感染迹象(主要是疼痛、肿胀),应尽快采取抗感染治疗。 5.耳前瘘管切开后大约要换多长时间药呢? 耳前瘘管感染化脓后,需要在脓肿成熟以后切开排脓。切开后需要放置引流条,每日换药,大致需要2-4周时间。在没有脓性分泌物后逐渐减少引流条放置的深度,使伤口生长肉芽组织,填满脓腔,伤口最终愈合。 6.为什么耳前瘘管换药期间有的会出现病情反复? 耳前瘘管感染切开排脓后换药期间伤口情况会有所反复,主要考虑和一下因素相关:患者抵抗力差病情容易反复;患儿发生了全身的感染;饮食刺激;在家没有严格注意伤口卫生等。 一旦病情反复,应加强换药,调整药物,力争短时间内重新控制病情。 7.耳前瘘管手术大约需要多少钱?住院多长时间? 耳前瘘管手术需要住院、全麻或局麻下做。费用在5000元左右。需要住院5-7天。 8.耳前瘘管手术后为什么还有复发可能? 耳前瘘管切除术一般是在感染后才做的,所以感染伤口术中解剖结构往往互相粘连,不易分离,理论上只要残留一个上皮细胞就有可能复发;还有一个可能的机制是,瘘管本来就是分支状的,只有继发感染膨大的一支能肉眼所见,其余分支多数都自己萎缩了,但有一部分患者体质决定的当粗大的瘘管切除后,一些细小分支开始膨大生长再次继发感染,就又发生了复发。对于复发的患者还可以再次手术切除。 9.耳前瘘管感染后都需要用哪些药物来控制? 在耳前瘘管感染的初期,主要是应用百多邦等抗生素软膏外敷,口服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有全身症状时酌情静脉输液抗感染)。在感染中后期,抗感染同时应给予清热去火的中成药,比如金莲清热泡腾片、蒲地蓝消炎口服液、黄栀花口服液等。 10.耳前瘘管刮肉芽是怎么回事? 在耳前瘘管切开排脓,换药过程中,增生的肉芽组织有可能是不健康的肉芽组织,这种不健康的肉芽组织本身会反复感染阻止疾病控制的进程。所以,当临床上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会将不健康肉芽组织彻底刮掉,刺激伤口生长健康的肉芽组织,重启恢复过程。
儿童急性中耳炎临床常见,有以下特点及问题: 1、儿童急性中耳炎表现:常常表现为耳痛、抓耳、发热等表现。临床观察,耳痛最常见。 2.得了急性中耳炎会怎样?首次耳痛;其次听力下降(小孩子表达有限制,往往不会描述);第三耳流脓,反复发作;其他:精神不济,恶心呕吐、眩晕等。前三项多见。 3、儿童急性中耳炎原因是什么?最常见的原因是“感冒”“鼻窦炎”;其次是耳进水。 4、儿童急性中耳炎怎么治疗?抗感染、止痛,恢复听力。常用的:抗生素如“头孢类”;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止痛剂如“美林”“泰诺林”等。 5、儿童急性中耳炎治疗需要多久?大约需要一周。需要注意的是:耳痛缓解不代表病好了。正规治疗后耳痛一般一两天就会缓解,但治疗仍需继续。 6、儿童急性中耳炎流脓了怎么办?儿童急性中耳炎可加重变成化脓性中耳炎,这样治疗时间需要相对延长。但是目前家长都比较重视治疗及时,出现化脓的相对少。 7、土办法靠谱吗?常用的有耳内吹抗生素药粉、云南白药粉、菜籽油等,这些都不靠谱,不要因此而耽误治疗。 正常鼓膜 急性中耳炎鼓膜 大泡性中耳炎鼓膜 分泌性中耳炎鼓膜
感冒实在是再常见不过了,可又是最不好治的疾病,有的人是表现为拉肚子,有的是嗓子疼,还有的是头晕,还有胸闷气短的,如何分辨是病毒性还是细菌性感冒是大多数人想了解的。以下是两者之间的区别: 1、发病群体不同: 流行性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具有明显的群体发病特点,短期内有多数人发病,或一家中有数人发病;而细菌性呼吸道感染则以散发性多见,患者身旁少有或没有同时上感、发热患儿。 2、特殊部位症状不同: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鼻腔流涕症状比咽部症状明显,咽、扁桃体一般不大或者不红,主要症状是鼻部不适;而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则是扁桃体或咽部红肿及疼痛比较明显。单纯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无脓性分泌物,而脓痰是细菌性感染的重要证据。若伴有腹泻或眼结膜充血,则倾向是病毒感染。 3、体温表现与全身症状不同: 现在大部分儿童发热是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患病毒性感冒时,起病急,患者发热时间较长、体温较高,但感染中毒症状却不重,全身并不难受,多为自限性的;而细菌感染起病可急可缓,中毒症状相对较重,全身难受。 4、病程时间不同: 一般感冒初起时多为病毒性感冒,感冒三天后,因免疫力下降,会继发性引发细菌性感冒,此时应服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有发热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者,用退热药物如阿司匹林或安乃近、复方氨基比林等治疗,病毒性感染能取得暂时而明显的退热效果,全身症状亦有所改善;但细菌性感染服用同样剂量的退热药,退热效果较差,全身症状亦无明显改善。 5、孩子精神状态不同: 那么该如何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呢?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很重要。如果高热时孩子略显萎靡,而当热退时孩子精神反应如常,多为没有感染性中毒症状。此时多是病毒感染所致,只要多喝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吃些抗病毒的中药,高热时适当使用些退热药即可。但若孩子精神萎靡、嗜睡、动作减少无微笑、少动懒言,则是疾病严重的预警标志,说明孩子病情可能较重,需及时就诊获得适当的治疗。若家长无法判断,可在孩子发烧时做一个血常规检查和CRP检查,若是病毒性感染,完全可以不用抗菌药物;若是细菌感染,则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必要时就要输液了。 6、血常规检查不同: 人们的感冒,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但是到感冒的中后期,又会继续感染上细菌,也就是继发性的细菌感染。因为人体感染了不同的东西,会做出不同的反应:病毒感染,淋巴细胞会升高;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会升高;慢性炎证,单核细胞会升高;而寄生虫感染时,嗜酸性粒细胞会升高。医生就是通过这个结果来判断是什么感染为主的,然后再根据病原来选择药物。
医生不会细说的小秘密,甲状腺知识大揭底! 身边患甲状腺结节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检查器械技术的不断提高,当彩超分辨率达到1mm,60-70%中国人都能检查到甲状腺结节。也就是说3个中国人中就有2个有结节。这样显得甲状腺结节都不像是病了。 我们经常听说,谁谁去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还是多发的。谁谁平时好好的,单位体检查出甲状腺有结节,还要开刀。是的,甲状腺结节,就是这么不痛不痒,起病隐匿。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甲状腺结节,到底要不要紧呢? 甲状腺结节中,85-95%是良性结节。在甲状腺恶性结节中,90%以上又都是低度恶性的。 1、查甲状腺,彩超好还是CT、磁共振好? 甲状腺的影像学检查中,就是彩超最准。CT、磁共振(MRI)都比不上。除非要看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可以再做磁共振。 2、甲状腺彩超结果怎么看? 彩超看3点:按照权重依次为:边界—钙化—血流。 下面来说说报告上常见的几种描述: 1)“边界欠清”: 良性结节一般边界清楚,恶性的因为有对周围组织有侵袭。边界可以不清晰。但是,炎性的病灶,不是恶性的,因为它可以以有渗出,边界也是不清楚的。 2)“点状强回声”: 可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胶质,这是良性的标志。一种是钙化,恶性一般都有钙化,并且多为微小钙化;但,有钙化不一定都是恶性的。 2)“内部血流紊乱”: 血流分为内部血流、外部血流。恶性的多有内部血流紊乱。 ①边界不清。 ②微小钙化。 ③内部血流紊乱。 以上这3点,如果一点没有,不用当心,良性可能性很大。有1-2点的,不放心就做个穿刺。3点都有,恶性可能性大。 鉴别良恶性结节,除了上面三点之外,还可以看:是否与周围组织有粘连,有无淋巴结转移,短期内是否迅速增大,生长方式(纵向生长的恶性结节可能性偏大),结节大小(结节>50px的也建议手术)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彩超检查医生的经验以及机器的分辨率可能对彩超结果的判断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彩超结果对判断结节性质又是特别重要的参考,所以建议需要明确鉴别结节性质的可以去大型医院找有经验的彩超医生做检查。 3、良性结节怎么办? TSH高会使甲状腺结节长大,所以有结节的人要求TSH低,在0.5-1.0之间。 TSH与T3、T4有反馈关系,TSH高,可以促进T3、T4水平升高;而T3、T4的升高,又会反馈使得TSH水平降低。 有结节的人应该适当降低TSH水平。有什么方法呢?首选食疗。 哪些食物会长结节呢? 十字花科食物:卷心菜、白萝卜等,因为可以使T3、T4合成受阻,从而升高TSH,所以是长结节的,少吃,但也不是禁忌,毕竟一天你也吃不了太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甲状腺结节患者,只要TpoAb、TgAb、TRAb这些抗体是阴性,无需忌碘;若TpoAb、TgAb、TRAb阳性,则要少吃海带、紫菜类高碘食物。 良性结节可以定期复查B超。由于每次B超探头切面的不同,结果报告上描述的结节大小有几毫米的偏差是正常的。尽管良性结节可以通过食疗,但目前还没有可以明显缩小结节的措施。也没必要苛求,良性结节只要不明显增大,不痛不痒,不影响甲状腺功能,根本无需太在意。
幽门螺杆菌是致病菌,会导致多种疾病: 专家一致认为生长在胃窦部黏膜内的幽门螺杆菌,符合鉴定传染病病原的Koch法则,是一种传染病菌,可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现已明确与下列多种疾病的发病有关。 (1)非萎缩胃炎,萎缩性胃炎,淋巴细胞性胃炎等; (2)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3)胃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4)胃少见病: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 (5)胃外疾病: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B12缺乏症等。 所有人都要检查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检查吗? 既然幽门螺杆菌是传染的致病菌,似乎所有感染者都应该进行检查和治疗。我国近半数以上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人口基数庞大;各地医疗医疗条件参差不齐,治疗需要巨额的资金;治疗获益在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并非人人有效;随着细菌耐药率上升,根除已很不容易。 专家一致认为现阶段在我国主动去对所有人进行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并不现实,仍需要有适合国情的筛查指征,采取“治疗所有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的被动策略,不管是否有根除指征,如无抗衡因素,对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 哪些情况时需要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 专家认为对有下列临床特征的人群进行筛查,对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并能从中获益。 (1)胃痛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对症治疗无效; (2)糜烂、出血、萎缩性胃炎、异型增生、肠化; (3)胃十二指肠溃疡,无论有否症状或并发症; (4)胃癌家族史、或胃癌切除手术后; (5)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止痛药、低剂量阿司匹林等; (6)胃MALT淋巴瘤、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病等; (7)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 目前常用诊断幽门螺杆菌方法选哪个好? 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并不能直接看到幽门螺杆菌,需在胃镜下钳取1-2胃窦黏膜组织置入含尿素试液中,数分钟后如变为红色,证明有幽门螺杆菌,这种方法称快速尿素酶试验。 专家认为胃镜检查时应常规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查,除非不能活检。也可将活检胃黏膜送病理科切片检查,通过染色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有否幽门螺杆菌。 专家一致认为我国是胃癌高发区,尤其对35岁以上的人群为了不遗漏胃肿瘤诊断,首选胃镜确定胃的病因和幽门螺杆菌。与国外相比,我国胃镜检查收费低、普及率较高,胃镜检查是可行的。确定治疗效果,根据病员意愿不一定用胃镜复查,但胃溃疡、异型增生等病变的复查应用胃镜方法。 呼气检查: 常用C13或C14尿素呼气试验检查幽门螺杆菌,优点是无胃镜痛苦,缺点是不能明确胃病的病因。由于简单方便、无痛苦,专家推荐用于治疗后判断幽门螺杆菌是否被根除。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通过化验大便中幽门螺杆菌(单克隆粪便抗原试验)也可作为疗效判断的替代方法。 血液检查: 血液检查的是幽门螺杆菌的血清抗体,只能说有过细菌感染,不能说现在是否有幽门螺杆菌,不常规用于判断是否需要根除治疗和疗效评估。在某些特定情况如消化性溃疡出血、胃MALT淋巴瘤、严重胃黏膜萎缩和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治疗后,胃镜或呼气试验查可能会出现假阴性。 健康体检时要不要检查和治疗? 一般健康体检常常检查幽门螺杆菌抗体,一般不能根据抗体阳性给予治疗。对有糜烂、出血、萎缩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增生息肉、胃肿瘤家族史,或需要长期应用抑酸剂、阿期匹林等药物治疗时病员,体检时应该要做胃镜检查尿素酶试验或C13、C14尿素呼气试验,如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进行治疗。对如无任何症状或上述病史体检病员,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检查或不检查,如查出阳性也是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治疗或不治疗。 小儿、老人和孕产妇要不要检查和治疗? 专家一致认为无症状、14岁以下少年儿童不推荐进行检查和治疗,但少年儿童如反复有胃部不适消化不良症状、胃镜查出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时,如幽门螺杆菌阳性需要治疗。对70岁以上老年即使查出细菌并有治疗指征,应考虑药物副作用、权衡弊利再决定治疗。同样,怀孕和哺乳期间一般不查幽门螺杆菌,即使查出细菌有治疗指征,多种药物在此期间禁用也暂不予以治疗。 浅表性胃炎要不要检查和治疗? 生活中,慢性胃炎很常见。反复胃部不适症状、胃镜检查胃黏膜无异常,医生习惯会作出“浅表性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诊断。专家一致认为只要胃有幽门螺杆菌存在,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幽门螺杆菌胃炎),细菌可增加或减少胃酸分泌、胃黏膜炎症,并在浅表性胃炎的基础上发生糜烂、溃疡、萎缩、增生、出血等。 约5-10%病员会出现胃部不适症状,专家推荐对有症状“浅表性胃炎”应进行根除治疗,部分病员胃不适症状可获得长期缓解,部份胃酸分泌可恢复正常、胃黏膜炎症改善。治疗后如症状无好转或短暂好转又复发,病程3-6月以上,如无其他病因发现,可诊断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对无症状的浅表性胃炎,如幽门螺杆菌阳性可根据个人意愿和条件选择治疗。 胃十二指肠溃疡要不要检查和治疗? 幽门螺杆菌感染后约有5-20%会发展成胃十二指肠溃疡;其中90%以上十二指肠溃疡、80-90%胃溃疡,无论溃疡是否活动、是否有症状和并发症,专家强烈推荐应该检测和定期复查,一旦阳性应进行根除治疗,治疗可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和减少并发症,并可完全治愈溃疡。 某些长期用药时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和治疗 质子泵抑制剂:因胃食管反流病等酸相关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奥咪拉唑等药物治疗,专家推荐治疗前后应进行细菌检查,如发现阳性应根除细菌治疗。长期使用奥咪拉唑等药后胃酸被抑制,幽门螺杆菌会从胃窦向胃体移位生长导致胃体黏膜萎缩,可能会加大胃肿瘤发生风险,及时消除幽门螺杆菌,可避免细菌异位生长。 非甾体抗炎药:因关节痛等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预防心脑血管栓塞需要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等药物,如同时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穿孔的风险会增加,专家认为事先进行筛查幽门螺杆菌,对阳性者进行根除治疗,可避免药物对胃黏膜的损伤。 萎缩性胃炎要不要检查和治疗? 如果幽门螺杆菌胃炎未给予治疗,部分可转化为萎缩性胃炎。长期的萎缩性胃炎,萎缩范围可逐渐扩大,可能会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及时治疗幽门螺杆菌可阻止或延缓或部分逆转萎缩,胃酸可恢复正常,但难以逆转肠化。有萎缩性胃炎、肠化和异型增生时,定期胃镜检查和幽门螺杆菌检查,联合测定胃蛋白酶I和II、胃泌素变化了解萎缩和范围和程度,如三项血指标均降低说明萎缩范围已扩大至全胃,发生胃癌的风险增加。 根除幽门螺杆菌能够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吗? 专家一致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预防胃癌最重要可控的危险因素,90%的非贲门部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有关。尽管仅有1%会发生胃癌,但我国人口基数很大,又是胃癌高发区,对有胃癌家族史人群,早期定期筛查和根除治疗非常有价值,成本-效益比高。胃肿瘤高发区胃萎缩、肠化生发生年龄低,30岁前已有近50%萎缩,在发生前根除治疗更能有效地降低风险,根除后每年约5%再感染,10年会有70%以上的人再感染,定期复查和治疗很重要。早期胃癌内镜手术切除后、胃癌术后也要定期检查和治疗预防复发。 某些少见疾病幽门螺杆菌的检查和治疗 强烈推荐根除幽门螺杆菌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一线治疗,80%能达到缓解,缓解后应密切随访,治疗无效或进展需要配合化疗或放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胃黏膜肥大症等也需要治疗。幽门螺杆菌与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B12缺乏症等疾病正相关,考虑病因时应检测,阳性者根除治疗会有一定的帮助! 初次治疗幽门螺杆菌用什么方案最好? 专家认为初次治疗至关重要,尽量选用高效稳定、耐药率低的抗生菌,根据近年临床经验和研究结果,目前一致推荐含铋剂的四联方案用于初次经验治疗幽门螺杆菌,联合任一种质子泵抑制剂能抑制胃酸增加抗生素稳定性、任一种铋剂能提高抗生素疗效30-40%,加用两种抗生素,推荐七种抗生素组合方案,各种组合除左氧氟沙星外,均可用于一线治疗,疗程均为10-14天,幽门螺杆菌有效根除率均90%以上。考虑到目前在我国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的耐药性已较高,本次专家不推荐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甲硝唑老三联、质子泵抑制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非铋剂四联方案! 治疗后如何确定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 治疗后常规进行检查,如幽门螺杆菌消失可确定为根除。由于尿素酶敏感性受药物影响较大,除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外,幽门螺杆菌复测前必须停用质子泵抑酸剂至少2周,停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进行幽门螺杆菌复查间隔4-6周才准确。推荐评估疗效首选方法是C13和C14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可作为备选,根据病员意愿也可选择胃镜复查快速尿素酶试验。 幽门螺杆菌未能根除的如何补救治疗? 4-6周后复查幽门螺杆菌仍然阳性,即初次治疗失败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补救方案原则上不重复原方案,选用以前未用过的药物和方案,方案的选择需根据抗生素耐药性、个人用药用、药物疗效、药物费用、不良反应和可获得性考虑。含有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补救方案,无耐药根除率可达95%,但如已形成耐药者根除率会降至50%以下,故补救治疗选择这些抗生素时,最好做组织培养药物敏感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来选择药物,但药敏试验需要条件、检查费用高、准确性等问题限制了临床的应用。同样补救治疗后应重复上述检查评估疗效或再行治疗。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还有其它治疗方法吗? 疫苗:专家认为应用幽门螺杆菌疫苗将是预防感染的最佳措施,但疫苗的研发并不容易,直至目前才初见曙光。 益生菌:以菌制菌是一个很好的策略,临床研究对幽门螺杆菌抑菌作用尚不能肯定,但对幽门螺杆菌治疗引起的胃肠道菌群失调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可以不治疗吗? 检查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现在部份临床医生和病员仍然对根除治疗有所顾虑,这是由于幽门螺杆菌导致炎症、溃疡和肿瘤发生往往多因素的,并非是唯一因素;抗生素对老年人、幼年儿童和体质较差者的胃肠道微生态存在影响;治疗后可能会增加胃食管反流病、肥胖、哮喘、炎症性肠病等疾病发生的风险。 目前国内外专家一致推荐应治疗所有检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如有前述疾病和病史的病员更应该进行根除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增加的风险,应该小于不根除幽门螺杆菌增加胃癌发生风险,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专家认为不需要有顾忌,除非有抗衡因素如小儿老人孕妇特殊人群、药物获得困难、药物副反应大、药物过敏体质、多次治疗失败等。 参考文献:中华消化杂志2017年6月第37卷第6期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