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的症状 我们说心力衰竭他是大的概念,如果从解剖学上的话,他可以分为左心衰和右心衰。一般左心衰来说,他会出现肺部的淤血,肺部淤血也就意味着氧的交换会下降,氧的交换下降的话,就会出现临床的气喘呼吸困难。而依据心衰的严重的程度的不同,他呼吸困难的严重程度也不一样,表现在劳力性呼吸困难。但有可能开始的时候,安静的情况下,他还可以代偿,没有呼吸困难。但是,一旦行走或者上楼梯的时候,他就代偿不了,就会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 还有一种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他躺到半夜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呼吸困难,要坐起来就呼吸,然后喘了几口气之后再躺回去,这叫夜间的阵发性呼吸困难。 另外一种就是最严重的,就是端坐呼吸,直接就坐在那里不动了,他自己也动不了不断的喘,这种就是呼吸困难。那当然肺淤血的情况下的容易诱发肺部感染,肺部感染就会咳嗽咳痰,咳粉红色的泡沫痰会比较常见。所以,诱发肺部感染的时候,他症状就会更加多。 那另外的右心衰的情况下,他会容易表现在是下肢浮肿,开始的时候下肢浮肿会比较常见。如果任由他发展的话,就会出现全身的浮肿,包括腹部的浮肿,他都会有的,还有食欲的下降,还有全身的乏力,这些都是心衰的临床表现。 治疗 [治疗方针] 对症给予利尿、强心等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肌注利尿剂、强心剂静脉使用。病情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慢性心衰可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另外需检测以下药物反应:利尿剂、地高辛、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等。 [其他治疗] 急性心衰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甚至心源性休克者,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机械通气支持、血液净化、心室机械辅助装置。慢性心衰应病因治疗、改善症状。 [预后情况] 治疗后BNP水平仍高居不下者,提示预后差,治疗后其水平降低且降幅>30%,预后好。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心力衰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其中绝大多数的心力衰竭都是以左心衰竭开始的,即首先表现为肺循环淤血。 别称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心脏衰弱,心收缩不全 英文名称 heart failure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常见症状 呼吸困难,乏力,液体潴留 病因 1.基本病因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均可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和(或)充盈功能低下。 2.诱发因素 在基础性心脏病的基础上,一些因素可诱发心力衰竭的发生。常见的心力衰竭诱因如下: (1)感染 如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等。 (2)严重心律失常 特别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3)心脏负荷加大 妊娠、分娩、过多过快的输液、过多摄入钠盐等导致心脏负荷增加。 (4)药物作用 如洋地黄中毒或不恰当的停用洋地黄。 (5)不当活动及情绪 过度的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 (6)其他疾病 如肺栓塞、贫血、乳头肌功能不全等。 分类 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缓急,临床可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根据心力衰竭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还有收缩性或舒张性心力衰竭之分。 1.急性心力衰竭 是指因急性的心肌损害或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有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急性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也可以在心功能正常或处于代偿期的心脏上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炎、广泛性心肌梗死、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主干或大分支梗塞等。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2.慢性心力衰竭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病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点是呼吸困难、水肿、乏力,但上述表现并非同时出现。一般均有代偿性心脏扩大或肥厚及其他代偿机制参与,常伴有静脉压增高导致的器官充血性病理改变,可有心房、心室附壁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成人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是冠心病、高血压、瓣膜病和扩张型心肌病。 临床表现 1.急性心力衰竭 (1)早期表现 左心功能降低的早期征兆为心功能正常者出现疲乏、运动耐力明显减低、心率增加15~20次/分,继而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高枕睡眠等;检查可见左心室增大、舒张早期或中期奔马律、两肺底部有湿啰音、干啰音和哮鸣音。 (2)急性肺水肿 起病急,病情可迅速发展至危重状态。突发的严重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喘息不止、烦躁不安并有恐惧感,呼吸频率可达30~50次/分;频繁咳嗽并咯出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心率快,心尖部常可闻及奔马律;两肺满布湿啰音和哮鸣音。 (3)心源性休克 1)低血压 持续30分钟以上,收缩压降至90mmHg以下,或原有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降低≥60mmHg。2)组织低灌注状态 ①皮肤湿冷、苍白和发绀伴紫色条纹;②心动过速>110次/分;③尿量明显减少(40%~50%),心室松弛性和顺应性减低使心室充盈量减少和充盈压升高,导致肺循环和体循环淤血。初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运动耐力下降、气促、肺水肿。 检查 1.心电图 常可提示原发疾病。 2.X线检查 可显示肺淤血和肺水肿。 3.超声心动图 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瓣膜状况、是否存在心包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室壁运动失调、左室射血分数。 4.动脉血气分析 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如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白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 6.心衰标示物 诊断心衰的公认的客观指标为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增高。 7.心肌坏死标示物 检测心肌受损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高的标示物是心肌肌钙蛋白T或I(CTnT或CTnI)。 诊断 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肢水肿的临床症状,有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肺部啰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脏肿大的体征,有心腔扩大、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超声心动图异常、利钠肽(BNP/NT-proBNP)水平升高等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有收缩性心力衰竭或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可作出诊断。 治疗 1.急性心力衰竭 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 (1)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袢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2)病情仍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3)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好。 (5)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 2.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1)病因治疗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消除心力衰竭诱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 (2)改善症状 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 ①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
一旦被确诊为心衰,除了遵医嘱规律服药,定期复查外,细致的自我管理对于心脏功能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住院尤为重要。 1.体重管理:心衰患者应每日晨起排空小便后测量空腹体重,每日进行对比,如果出现体重短期内增长较快,提示体内水分增长过多,应及时就诊,通过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避免水肿加重,及时纠正体内液体潴留,延缓心衰加重。 2.液体摄入量管理:心衰患者应计量每日液体摄入量,除了每日饮水外,牛奶、饮料、饮食等都需要计量总量,保证每日可测量的液体摄入总量不超过1500ml是相对安全的,原则上喝水不能豪饮,每次少量分次喝,睡前尽量少喝水。 3.计量每日小便量:通常心衰稳定的患者尿量应该与入量平衡,心衰患者应准备大的量杯或尿壶,记录每日小便量,并与摄入水量进行比较,保持出入量平衡。 4.监测血压心率:心衰患者常常服用一些改善心衰的药物对患者血压、心率都有影响,患者应每日早晚定时使用电子血压计测量血压及心率并做好记录,在门诊复查时,这些记录则是医生帮助您调整用药的依据。 5.尽量避免各种感染,如感冒、腹泻等,在感冒流行的季节减少外出,少去人群密集处,如遇感冒、发热或腹泻及早就诊。 6.戒烟限酒,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心衰应从以下六个方面注意: 第一,合理休息。心衰患者除午休外下午应增加数小时卧床休息,急性期和重症心衰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当心功能好转后,方可下床适当活动。当脉搏大于110次每分或感到有心慌、气急应停止活动并休息。 第二,减少诱因。劳累、感染是诱发心衰的常见原因,对心衰病人来讲无论遇到何种感染均应早期应用足量抗生素,体弱患者有感染时体温不一定升高,可能只表现为倦怠、嗜睡、食欲不振,应注意观察。 第三,心理护理。心衰病人应保持平和心态,不要自寻烦恼,生活上不过分依赖别人,但也不要自己逞强。 第四,调整饮食。其原则为低钠、低热量、清淡易消化饮食,注意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足量维生素,无机盐,适量脂肪。应戒烟、戒酒,最好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而诱发心衰。 第五,坚持治疗。要严格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自行停药或者换药。 第六,要定期复查,包括心电图、心功能测定、体重和水肿情况等,还要注意定期抽血复查,地高辛和血、钾、钠、镁浓度以及肝肾功能等,若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由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低下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是呼吸困难、疲乏和液体潴留。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病中最多见、对患者身体健康影响最大的疾病。护理在心力衰竭患者的医治、复原过程当中占有主导位置。 别称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心收缩不全 英文名称 Heart failure nursing 就诊科室 心内科 常见发病部位 心脏 常见病因 几乎所有的心血管疾病最终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 主要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 2.营养失调。 3.气体交换受损。 4.心排血量减少,体液过多。 5.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护理措施 1.心理护理 因为长时间的住院严重影响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容易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躁、孤单等消极情绪,护理人员应辅导患者学会自我放松。 2.运动与休息护理 轻度心力衰竭者,可适当卧床休息,嘱患者尽量减少体力活动;重度心力衰竭者,绝对卧床休息,多取半卧位,严重者可将双腿下垂以此来缓解静脉血液回流,减少肺淤血和心脏的负担。长期卧床者,有可能出现压疮、骨质疏松、肺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下肢废用性肌萎缩、胃肠蠕动变慢等现象,因此要定时翻身,加强皮肤护理。 3.感染护理 注意预防受凉,做好口腔护理,预防感染。 4.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遵医嘱服药,避免患者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发应及注意事项。 5.密切观察 病情变化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起伏变化大,故应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纠正情况,对判断病情、修改治疗计划提供有效信息。 6.饮食护理 患者应选择一些热量低、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根据病情限制钠盐摄入,戒烟、戒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避免大量饮水。 健康宣教 1.叮嘱患者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出现气短加重、呼吸困难、心悸、头晕、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痰等情况时,应立即就诊。 其中日常应该注意 一般护理: (1)保证患者充分休息:应根据心功能情况决定活动和休息原则:心功能一级患者,可不限制活动,但应增加午休时间;轻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二级)患者,可起床稍事轻微活动,但需增加活动的间歇时间和睡眠时间;中度心力衰竭(心功能三级)患者,以卧床休息,限制活动量为宜;重度心力衰竭(心功能四级)患者,必须严格卧床休息,给予半卧位或坐位。对卧床患者应照顾其起居,方便患者的生活。病情好转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因长期卧床,而导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皮肤损伤、消化功能减退及精神变态等不良后果。 (2)饮食:患者应摄取低热量饮食。病情好转后可适当补充热量和高营养。饮食以少盐、易消化清淡饮食为宜;选择富有维生素、钾、镁和含适量纤维素的食品;避免进食产气食物,加重呼吸困难;避免刺激性食物;宜少量多餐,根据血钾水平决定食物中含钾量。 (3)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心力衰竭患者非常重要的措施。需训练床上排便习惯,饮食中增加膳食纤维,如发生便秘,应用小剂量缓泻剂和润肠剂,病情许可时扶患者坐起使用便器,并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率、反应,以防发生意外。 (4)吸氧:一般流量为2-4L/min,应观察吸氧后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深度的改变,随时评估呼吸困难改善的程度。 (5)加强皮肤口腔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应勤翻身,以防局部受压而发生皮肤破损。加强口腔护理,以防发生由于药物治疗引起菌群失调导致的口腔黏膜感染。 (6)控制静脉补液速度:一般为每分钟1-1.5m1(20-30滴)。
心衰有急、慢性心衰之分,同时还可分为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但二者往往同时存在。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衰患者的五大饮食原则,给大家介绍介绍,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心衰患者的五大饮食原则 一、饮食宜低盐。若有水肿时,则需无盐饮食和低钾饮食,如鸡蛋、鸭蛋、皮蛋、面筋、梨、西瓜等。用利尿药后,尿量增加时宜多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红枣等。各种咸食和腌制品均应禁食。 二、宜少吃多餐,忌过饱,营养力求丰富和多样化。临睡前不进或少进食物与水分。 三、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坚硬、油腻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豆类、薯类、南瓜等。 四、饮食应多摄取含丰富纤维素及维生素C的食材,如山茨菇、马蹄、茭白、百合、黄瓜、丝瓜、柠檬、豆芽等。 五、本病在用洋地黄治疗时,宜进食含钙低的食物,忌食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骨头、虾、海蜇、海带、紫菜、木耳、巧克力、橄榄等。 心衰患者的饮食宜忌有哪些 心功能不全亦称心力衰竭,合理的饮食营养对于减轻症状,缩短病期,促进康复有很好的作用。 1、低热量饮食,足够的维生素,中等量的蛋白质,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2、少量多餐,三餐加两次点心。避免餐后胃肠过度充盈,横膈抬高压迫心脏。夜间有阵发性呼吸困难者,宜将晚餐时间提前,晚饭后不再进食物或水分。 3、食物要容易消化,以流质和半流质为好,如大米粥、藕粉、蛋花汤、牛奶、酸奶、细面条、饼干、面包片等。避免吃坚硬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容易胀气的食物(如红薯、土豆、南瓜等)。 4、低盐。每天控制在3克以内。若水肿明显、尿量减少、气短、心慌、不能平卧时,应严格无盐饮食。包括咸菜、酱菜、咸肉、酱油及一切腌制品,均禁忌,另外水量也应控制。 5、禁食或少食的食物还有油条、油饼、霉豆腐、香肠、咸肉、腊肉、熏鱼、海鱼、咸蛋、酱菜、皮蛋、豆瓣酱、汽水、啤酒等。 预防心衰 从饮食开始? 专家一致认为,预防心衰要从青壮年开始。 男性病人多于女性中年男性外表强壮,其实“内心脆弱”。胸科医院以及本市瑞金、中山、长征、华山等5家医院的联合心衰门诊统计数据表明,前往就诊的男性病人明显多于女性病人。 最新医学研究也显示,男性罹患心力衰竭的风险是女性的1.24倍。胸科医院心内科教授倪幼方认为,由于男性承受的社会压力较女性大,而且,不少男性在平时生活中吸烟、饮酒过度,体重超重,所以增加了中年男性心力衰竭的几率。 医生提醒中年男子,千万不要忽略自己“心”的健康。平时就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少喝酒、减轻体重、改善饮食习惯。 而对于已确诊为心衰的病人,除应坚持药物的终身治疗外,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需要作一系列的调整和改变,比如,饮食要低盐、控制水分的摄入,进食不可过饱,多食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品,多吃蔬菜以及适当运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尤其要注意的是,心衰患者一定要戒烟,避免过量饮酒,以减轻心脏不必要的负担,避免症状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