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的最重要的致病因素当属血脂代谢异常。而英国有研究指出控制体重甚至可以治疗某些二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说“”糖脂不分家”,指的是糖尿病患者90%合并血脂代谢异常。美国心脏病协会亦有报告控制高血压最重要的因素不是运动和合理的饮食,而是控制体重。曾有研究指出一个人体重降低5%,收缩压(高压)可以降低8%。这对很多高血压患者或者临界高血压患者,除了规律服药,减肥似乎是一种可取的最好的方式。在西方发达国家,70%的人口死亡是慢性疾病所致。慢性疾病指的是冠心病、脑血管疾病、肿瘤、高血压等疾病。而随着人的预期寿命的逐步增加,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带病生存。因此对慢性疾病的管理应该在未来临床医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慢性疾病的管理除了临床医生和医疗机构,病人自身应当承接更多的责任当担。毕竟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在心脏疾病的管理中,三个因素似乎是心血管疾病的核心因素:1 控制体重 2 血压 3 血脂。就这三个核心因素的相互影响和逻辑关系,控制体重应该是最重要的。而我们表示一个人体重是否合理最简单常用的指标就是BMI指数。 BMI指数(即身体质量指数,简称体质指数又称体重,英文为Body Mass Index,简称BMI),是用体重公斤数除以身高米数平方得出的数字,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个标准。主要用于统计用途,当我们需要比较及分析一个人的体重对于不同高度的人所带来的健康影响时,BMI值是一个中立而可靠的指标。 BMI值計算公式: BMI = 体重(公斤) / 身高?(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下的标准,亚洲人的BMI(体重指标BodyMassIndex)若高于22.9便属于过重。亚洲人和欧美人属于不同人种,WHO的标准不是非常适合中国人的情况,为此制定了中国参考标准: WHO标准[1] 亚洲标准 中国标准[2] 相关疾病发病危险性 偏瘦 25即为肥胖,超过28即定义为肥胖,美国有一个研究指出:中年人即便体重仅增加5%,其心脏就会受到损伤。具体来说,左心室会变厚增大,心脏泵血能力也会减弱。 肥胖除增加心脏疾病风险之外,也会增加病人患肿瘤和脑血管疾病风险。 目前中国人成年人超重比例超过30%,肥胖发生率12.9%。 因此,为了您个人以及家人的健康。“ 护心”请从控制体重开始!
目前成人心外科大部分手术病人采用的切口为传统的正中开胸,纵劈胸骨。关胸使用钢丝固定胸骨,对于高龄患者、骨质疏松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大体重患者,还会加用钢板固定胸骨。缝合一般分为三层。分别为:肌层缝合、皮下缝合、绣皮。在病人胸骨和伤口愈合过程中常出现的疼痛分别为胸骨、胸骨两侧以及肩胛骨处疼痛。有的病人出现双臂疼痛,双臂无法抬高或者出现小臂内侧三个手指麻木等不适。这些疼痛需要鉴别心脏因素,之外多是由于手术中牵拉、胸骨撑开或者摇床体位变化导致躯体受力引发的。这些疼痛一般术后三个月到半年会慢慢恢复。一般不太建议病人服用太多的止痛药,因为含咖啡因的止痛药容易成瘾,而向像芬必得这种水杨酸类的止痛药与阿司匹林同时使用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在病人术后伤口愈合的过程中,监测以及控制血糖也很重要。同时病人术后一般短期会出现负蛋平衡,这些因素会增加病人伤口或者胸骨愈合不良的风险,因此术后病人鼓励摄入包括足够的热量以及蛋白质等营养元素特别重要。再者适量的活动,有助于心脏病人术后胃肠道的通畅,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经过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的血液供应得到很好的改善。术后最重要的治疗是参加心脏康复计划、定期复查、控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学习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维持冠脉通畅,改善和提高心脏功能,减少冠脉再狭窄的复发。术后饮食是一个可以纠正的危险因素,因此,冠脉搭桥术后的患者在饮食方面要引起重视。(1) 注意优质蛋白质的补充。每天保证鸡蛋1个,瘦肉50g,鱼肉50g和适量豆制品。(2)低脂饮食。膳食中应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烹调时,多采用植物油,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降脂食品首选豆制品。黑木耳有抗血小板凝聚、降低血脂和阻止血胆固醇沉积的作用。荠麦、燕麦、大麦是降血脂的佳品,能降低血胆固醇、逆转脂肪肝。高血脂造成病人血液黏稠,形成动脉斑块,引起动脉硬化,所以要严格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尽量不要选用肥肉、动物油、巧克力等食物,选用植物油。多食鱼肉,内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另外,甲鱼、大蒜、海带、鲜牛奶、红辣椒都能降低胆固醇,而动物内脏、脑、蛋黄、鱼籽等要少食用,其胆固醇含量较高。(3) 维生素和纤维素。水果和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钾、镁,这些物质可维持心肌的营养和脂类代谢,维生素可减少胆固醇在肠内的吸收,有利于预防冠心病,还可以防治便秘。食物纤维主要来源有粗粮、芹菜、豆芽、草莓、菠萝、米糠等。(4)低钠饮食。低钠饮食应少吃加盐或熏制的食品;罐制食品都以少吃为宜。 (5)其他饮食上要少量多餐、避免过饱、不饮浓茶、含咖啡的饮料。忌食胀气的食物如生萝卜、干豆类,以免肠胃胀气影响心脏活动。在饮酒方面,少量饮酒可适当增加血液循环,有利于桥血管的通畅,术前不饮酒者可不必饮酒。(6)忌食用兴奋神经系统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等。吸烟对心脏的危害极大,因为①香烟中含有焦油、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这三种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②血中一氧化碳血红蛋白浓度过高时,可使血氧浓度下降,组织供氧不足,动脉内壁水肿,内皮损伤,脂质渗入血管壁,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③冠心病患者,吸烟可加速其病情进展和引起心脏病发作。大量吸烟可诱发室颤等严重心律失常,成为猝死的原因之一。 感谢阅览,望您合理饮食,健康相伴!
连续几天大风降温,来我院就诊的由于寒冷导致的心绞痛、心律异常、心肌梗塞、心肌猝死的心脏病患者增多。从一年四季的心脏内(外)科门诊来看,寒冷的冬季,是冠心病的高发期,并且死亡率高于夏季,是一年中死亡率最高的季节。1.为什么冬季为高血压的高发季节?冬季温度低,血管遇冷收缩,收缩后血液循环阻力增加,心脏负荷加重,会引起血压升高,血压升高可引起,心绞痛加重.心肌梗塞.脑梗塞等心脑血管并发症.2.为什么冬季为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冠心病患者受寒冷的刺激,会使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心脏耗氧量增高,然而有病变的冠状动脉不能及时相应增加对心脏的血液供应;另外口和鼻吸入的冷空气还可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收缩,对心脏供血减少。以上两方面均能促使心肌缺血加重,诱发心绞痛。如果心肌缺血很严重或持续时间很长,则发生心肌坏死,即为急性心肌梗塞。此外,寒冷还可能影响血小板的机能,使其粘滞度增高,易形成动脉血栓。3.冠心病病人冬季注意那些?因此冠心病人在寒流突降,大风聚起时,要做好预防,以免病情恶化。具体措施是:1、注意保暖,出门时最好戴口罩,以防冷空气刺激:2、避免迎风疾走;3、避免疲劳、紧张、激动;4、避免引起冠心病发作的其他诱因,如吸烟、饱餐等;5、坚持规范药物治疗。 4.气温变化对冠心病病人有那些影响? 1.冠心病之所以在冬季高发是因为心血管对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冬天随着气温的降低,寒冷刺激血管收缩,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量减少,耗氧量增加,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2.一些冠心病患者还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在气温变化较大的情况下血压会发生波动,血压一升高就增加了心肌的耗氧量,容易导致心绞痛症状; 3.另外,冬天天气寒冷,运动量减少了,出汗也少了,使得人体血脂的摄入和代谢比例失调,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内凝血倾向增高,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 4.再有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等,这些疾病都会使冠心病患者加重病情。 5.冠心病患者在入冬要做好那些准备? 从多方面预防: 1.首先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做必要的检查,并且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服用药物; 2.冠心病患者在寒冷的冬季,一定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脸和四肢的保暖。在温度低的时候应该避免外出,以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但是为了增强机体抵抗力,天气好的时候应该适当进行一些室外活动。在锻炼时应注意不要太早.因为早晨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占优势,儿茶酚分泌增加,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梗塞的发生。 3.无论是家还是工作环境都应该注意房内空气的流通,如果房内长时间不通风,会导致房间里缺氧,极易诱发冠心病,这样也不利于感冒和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4.在饮食上要注意多吃纤维素,这样可以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及肠蠕动,有助于胆固醇排出,可防便秘并降低心绞痛和心肌梗塞的发作率;冬天体内极易缺乏水,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心肌梗死。 5.另外,还提醒老年冠心病患者和家人应注意如果患者出现无明显诱因的突发性心前区或肩背部疼痛,或突然出现憋气,嘴唇发绀,剧烈咳嗽、咯出粉红色痰、不能平卧等症状时要警惕急性心梗的发生,应立即送到医院抢救。感谢阅览,祝您拥有一颗健康的心脏!
换瓣术后的抗凝治疗常规1.抗凝药及其使用:(1) 目前抗凝药主要有华法林。华法林口服抗凝,60kg体重患者,一般需要每日1次3mg左右的华法林(国产每片为2.5mg,进口每片为3mg)。但不同的患者对抗凝药的灵敏度不一样,故需要定期抽血化验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注:进口华法林易于患者及家属自行分割)。(2) 华法林经胃肠道吸收,90%以上与血浆蛋白结合,经肝脏代谢,服药后12小时开始发挥作用,48小时达到高峰作用,血浆半衰期为44小时。每天服用1次抗凝药经5-7天方可达到稳态,所以应每隔5-7天再改变维持剂量。停药后5-6天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严重出血时,可使用维生素K对抗华法林作用。口服维生素K后经12-24小时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静脉注射维生素K后只需3-5小时凝血酶原时间恢复正常。(3) 华法林首次使用应于术后24-48小时拔除心包、纵隔引流管后,一般首次剂量为1片(3mg),以后根据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的动态变化调整剂量。(4) 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值为12-14秒,活动度在80%以上。瓣膜置换术后,应维持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值的1.5-2.0倍(一般在18-24秒)或活动度为35%-45%。现在WHO(世界卫生组织)提倡口服抗凝剂检测的国际化标准,即国际标准比值比(INR)。瓣膜置换术后应控制机械二尖瓣INR 1.8~2.5(正常人数值0.8-1.2), Pt值 18~24秒(正常值11-14秒);机械主动脉瓣INR 1.5~2.0(正常人数值0.8-1, Pt值 14~18秒(正常值11-14秒))。(5) 如凝血酶原时间超过正常的2倍或活动度低于30%,可减少用量的1/4或1/8;如活动度低于25%或凝血酶原时间高于30秒,可停用1次,第二天化验后再调整。每次调整剂量后4-5天要测凝血酶原时间或活动度。(6) 如服药剂量过大,要注意密切观察。如出现鼻阻、牙眼出血、血尿、黑便、腹内出血表现(腹痛)、颅内出血表现(昏迷)等出血征象,要立即到医院化验,减量或停服华法林,必要时可注射维生素K对抗,或输血、血浆、血小板等。(7) 如出现瓣膜音质变钝,出现心功能衰竭、偏瘫、失语、肢体动脉栓塞疼痛等症,要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如确诊有血栓形成,要增加抗凝药剂量。(8) 一般华法林维持剂量在3mg左右,但个体差异很大,如使用6mg华法林后还不能达到满意的抗凝效果表明患者对华法林不敏感,可到我院行华法林抗体检查,指导用药。(9) 心脏瓣膜病患者在住院期间,可根据需要由医生决定测定凝血酶原的时间或活动度,经一段时间摸索找到适宜的维持量,可改为3-5日测1次;如再经3-4次测定仍稳定,可改为每周1次;如3-4次测定很稳定,可延长为半月1次。依次类推改为1月、3月或半年。即使条件差,也应每半年测1次,防止出现血栓栓塞或出血现象。如调整剂量后,应在4-5天内再测1次,至稳定后,再适当延长测定的间隔时间。2.食物、药物及其他疾病对抗凝效果的影响:(1)食物的影响: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能降低抗凝药的效果。以下为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每100g干燥食物中维生素k的含量为,菠菜4.4mg、白菜3.2mg、菜花3.0mg、豌豆2.8mg、胡萝卜0.8mg、番茄0.6mg、马铃薯0.16mg、猪肝0.8mg、蛋0.8mg。虽然以上食物富含维生素K,只要平衡饮食,定期有规律地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动度,是可以调整好抗凝药剂量的,不必特意地偏食或禁食某种食物。(2)药物的影响: 增强抗凝药物作用的药物有:①广谱抗生素,可减少肠道产生的维生素K,②阿司匹林、安妥明、磺胶药、丙磺舒等可以与华法林竞争血浆蛋白结合点,使后者的游离血药浓度增加;③液体石蜡可以减少维生素K的吸收;④氯霉素、甲硝唑、甲氢米呱、乙醇等可抑制降解华法林的酶类,使华法林浓度相对增加;⑤苯妥英钠、甲苯、磺丁脲具有相同的代谢途径;⑥阿司匹林和醋氨酚具有抗凝协同作用;⑦水杨酸类、保泰松、氯丙嗪、苯海拉明等具有干扰血小板功能作用;③奎尼丁、甲状腺素、苯乙双胍、安妥明具有加强抗凝药作用。降低抗凝作用的药物:①消胆胺在肠道可与抗凝药结合;②催眠药、利福平、灰黄素具有提高肝内酶类活性,加快华法林代谢的作用;③雌激素和口服避孕药可使血中凝血因子含量增加。(3)其他疾病的影响: 腹泻、呕吐可影响药物吸收,心功能衰竭或原发性肝脏疾病均可减少维生素K合成,同时降低华法林的代谢率,华法林的用量应减少。 患者及家属应多观察,按时检查.最后祝您健康!
308 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临床效果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grafting,CABG) 即冠状动脉搭桥术,近年来已成为西方国家较为常见的心脏手术之一,同时我国CABG 手术量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该方法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内科药物与介入治疗[1]。然而,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有效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已成为冠心病外科的研究热点。因此,笔者为深入探讨和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最大限度改善和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针对2010 年1月~2012 年12 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比较了体外循环组( conventional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CABG) 和非体外循环组( 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 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研究结果详细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选取2010 年1 月~2012 年12 月期间,308 例在我科实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69 例,女性139 例,年龄均处于60 ~ 82 岁之间,平均70. 43 ±7. 29 岁。所有入选对象均与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并通过个人病史调查及其入院后的相关临床项目检查,全面排除恶性肿瘤及其它全身系统性疾病。心功能分级: 其中Ⅰ级患者68 例,Ⅱ级86 例,Ⅲ级以上154 例。排除合并瓣膜整形、置换、室间隔穿孔修补以及室壁瘤切除等心内手术的患者,以及合并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入选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 CCABG 组)32 例和非体外循环组( OPCABG 组) 276 例,其中对于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心肌梗死以及脑梗死患者倾向于非体外循环治疗,其余则无明确分组标准。CCABG 组与OPCABG 组研究对象男女之比( 20/12 比171/105)和平均年龄( 71. 07 ± 6. 97 岁比70. 01 ± 7. 59 岁)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5) ,具有可比性。1.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胸骨正中切口,常规下以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作为血管移植物,部分患者以桡动脉和右乳内动脉作为血管移植物。体外循环组患者常规剂量肝素化( 3 mg /kg) 后,升主动脉和右心房下腔静脉插管,在浅低温或中低温下建立体外循环,间断灌注4∶ 1 含血停跳液,以达到心脏阻断下完成远端吻合; 心脏复跳后,完成静脉桥与升主动脉的近端吻合。非体外循环组患者小剂量肝素化( 1. 0 ~ 1. 5 mg /kg) 后,完成静脉桥与升主动脉的近端吻合。再采用特殊胸骨牵开器与局部心肌固定器将靶血管周围心肌固定,将心脏各冠状动脉分支逐一暴露后,采用心脏固定器辅助完成搭桥。通常情况下,对患者应先行左乳内动脉与左前降支的吻合,再逐步完成对角支、钝缘支以及后降支搭桥。在后降支与钝缘支显露时,患者应采用头低足高位,能够在有助改善暴露的同时,降低搬动心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两组患者均于关胸前进行桥血流定量测定。1. 3 评价指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治疗效果,主要包括两组患者30 天内死亡率、血管搭桥数、二次开胸率、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急性肾衰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新发心房颤动率、输血量、桥血流量、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等相关指标。1. 4 统计学处理数据均采用SPSS 16.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 检验,并以P <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 1 基线资料与体外循环组患者相比,非体外循环组心肌梗死史、脑梗死史以及肾功能不全史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而糖尿病、高血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直径、左主干病变、心房纤颤以及心功能Ⅲ级以上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 P > 0. 05) 。2. 2 治疗效果与体外循环组患者相比,非体外循环组30 天内死亡率、血管搭桥数、二次开胸率、急性肾衰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新发心房颤动率、输血量、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3 讨论冠心病主要是由于脂质代谢不正常,血液中的脂质沉积在原本光滑的动脉内膜上,在动脉内膜一些类似粥样的脂类物质堆积而成白色斑块,并且随着斑块逐渐增多而造成动脉腔狭窄,使血流受阻,导致心脏缺血,最终形成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甚至猝死等[2]。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多种手术危险因素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均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包括高龄、性别( 女性) 、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脏左主干病变、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左心室功能不全、急症相关手术、二次开胸手术、脑梗死病史、心肌梗死病史以及慢性肺、肾功能不全等等。老年冠心病作为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其往往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所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供氧和心肌耗氧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功能损害[3]。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手术死亡率较一般患者高,且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并发脏器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以及肺部感染等几率较一般患者也有所提高。由于老年人受到年龄、家庭、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机体自身大都伴有多种病症,故在一定程度上也给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带来了诸多的困扰和影响[4]。因此,如何积极评估和筛选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重中之重。在传统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一种较为常见而成熟的手术,然而体外循环和停跳液停跳均为非生理性的,能够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进而损伤脏器功能。近年来,随着外科手术技术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再加之冠心病发病机制的日益显现,也使以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为代表的新型手术方式被广泛应用于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5]。与传统体外循环相比,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对患者心肌的损害程度,对肾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降低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等。同时,由于非体外循环不破坏机体的凝血系统功能,使得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及输血量均有所减少,进而大大降低了高危患者手术病死率,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重症监护的停留时间,有效避免了体外循环给患者机体造成的相关不良反应及其并发症,从而促使患者早日出院并降低医疗成本[6]。由于体外循环与心脏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存在密切的关系,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极大的克服了传统手术的一系列弊端,其往往是不用体外循环而在正常跳动的心脏上完成整个搭桥手术,最大限度减少了相关并发症,并有效促使手术风险的大幅度降低[7]。本研究针对我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冠状动脉搭桥的手术治疗,其结果显示,与体外循环组患者相比,非体外循环组患者30 天内死亡率、二次开胸率、急性肾衰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新发心房颤动率、输血量、脑梗死发生率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降低,且呼吸机使用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缩短。由此可见,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的效果,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外科治疗的首选方法而进一步推广应用。[参考文献][1] 吴若彬,郑少忆,谢斌,等. 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术在高龄冠心病人中的应用[J]. 岭南心血管杂志,2005,11( 1) : 1-3.[2]Jensen BO,Hughes P,Rasmussen LS,et al. Cognitive outcomes in elderly high-risk patients after off-pump versus convention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 randomized tira1[J]. Circulation,2006,113( 24) : 2 790-795.[3] 庾华东,陶凉,陈绪发. 老年冠心病人的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9,18 ( 3 ) :270-272.[4] 公斌,张志勇,宿学家,等. 高龄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J]. 实用医药杂志,2008,25( 12) : 1 416-419.[5] 王睿,陈鑫,石开虎,等. 高风险冠心病患者接受体外或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8,8( 7) : 577-579.[6]Hart JC. A review of 140 Octopu off-pump bypass patients over the age of seventy: procedure of choice[J]. Heart Surg Forum,2001, 4 Suppl 1: S24-29.[7] 冯刚,刘胜中,丛伟,等.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在高危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0,7( 5) :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