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时间:2020年10月23日20:00主讲人:陈坛辀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直播时间:2020年10月03日19:58主讲人:陈坛辀主任医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2017-04-11温州之声949本期嘉宾你知道幽门螺杆菌吗?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它和胃癌有什么关系?如何治疗和预防呢?今天的【温州医官】请到消化内科专家:陈坛辀为大家说一说。《温州医官》是2017年温州市医学会与FM949温州之声联合制作重磅推出的一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线上音视频同步直播,线下公益活动配合的医疗健康服务类型创新节目。
一医青年专家说科普丨消化内科陈坛辀主任医师: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会变癌吗?一文理清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7月6日席卷而来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作息和饮食,让慢性胃炎的患者不断增多,许多患者在做完检查后,对于胃镜及病理报告单上一些名词似懂非懂,自行百度后,又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慌。萎缩性胃炎会癌变嘛?萎缩性胃炎、肠化、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到底严不严重?接下来医生为您详细解答!董女士,75岁,在体检时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随后的病理报告提示:胃窦小弯萎缩(++)肠化(++),胃窦大弯重度异性增生(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看到报告后,董女士整日忧心忡忡。后经人介绍,来到温医大附一院门诊就诊。 1什么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导致固有腺体的减少,伴或不伴肠腺化生和(或)假幽门腺化生的一种慢性胃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通常包括内镜诊断和病理诊断(也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切片结果)。内镜下的诊断与医生的经验有关,准确率不高。随着放大加染色内镜的应用,内镜下诊断的准确率提高了不少,但确诊还是要以病理诊断为主,通常用+---+++表示萎缩的严重程度。董女士的内镜报告和病理均已提示萎缩。2慢性萎缩性胃炎该怎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最主要的就是去除病因,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随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认为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率,所以对这些患者需定期随访。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中至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3病理诊断中的肠化是什么意思?肠化就是肠上皮化生,指胃粘膜上皮细胞及隐窝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肠化生范围和亚型对预测胃癌发生的危险性有一定价值,范围越广,胃癌风险越高。不完全型/大肠型化生与胃癌发生更相关。4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指什么?异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其实是同义词,后者是WHO国际癌症研究协会推荐的术语。现在国际上将轻中度异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大家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最重要的癌前病变。据国内资料报道,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变率为0.45-14.3% 。因此,我国指南建议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要再次内镜下精细评估(放大+染色内镜)。如果有高危因素,或复查后还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那建议做内镜下干预治疗。如果复查后未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那么需要在一年后复查胃镜。可董女士胃镜报告提示已经是重度异型增生,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了,那该怎么处理呢?重度异型增生,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其实已经属于早期胃癌的范畴了。目前对于无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早期胃癌首选方式就是内镜下切除。目前最新的技术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但在准备ESD前一定要做详细而规范的评估。董女士住院后,消化内一科陈坛辀主任医师先给予其内镜下精查,即放大+染色内镜检查。内镜下判定董女士为早期胃癌,浸润深度不超过黏膜肌层,可内镜下完全切除。接下来就是内镜下剥离了,剥离下来的早癌胃黏膜标本,大小约3.5*3.5cm。整个过程耗时约40分钟,术中几乎没有一点出血。术后第二天,董女士就开始进流体,术后5天顺利出院。术后病理提示腺上皮重度异型增生伴小灶区癌变,切缘及基底均为阴性。可能大家要问了,所有的早期胃癌都可以ESD吗?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胃镜活检已确诊为低分化型癌、印戒细胞癌或病变深度超过黏膜下层上1/3的早癌,不宜行胃镜下治疗,宜首先胃癌的外科根除性手术。所以术前评估非常重要。ESD治疗早期胃癌的效果怎么样,能达到外科手术切除的效果吗?早期胃癌ESD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别为96.2%~97.1%和100%。其5年生存率与外科手术是一样的,但手术风险比外科明显减少;ESD术后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外科手术。半年后董女士来我院复查胃镜,提示创面完全愈合,恢复非常好。至此,董女士早期胃癌完全治愈,接下来只要每年定期复查胃镜即可。萎缩,肠化,上皮内瘤变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定期随访!专家介绍陈坛辀,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弗吉尼亚联邦大学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浙江省消化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心身专家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温州市消化病分会秘书,浙江省消化中心温州分中心委员兼秘书,浙江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早癌学组委员。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消化道肿瘤(胃癌、肠癌、食管癌、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各种内镜下微创手术如胃肠息肉治疗术,早期胃肠间质细胞瘤、胃癌、肠癌的内镜下微创治疗,胆道结石及肿瘤介入微创治疗,食管肿瘤狭窄支架植入术,贲门失驰缓症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内镜下治疗等等。每年门诊量约12000人次/年,胃肠镜检查约2000例/年,内镜微创手术共约1000例/年,其中ERCP、ESD、STER、POEM、EVL、EIS等内镜下IV类(最高难度)手术约500例/年。
许多患者或家属拿到胃镜活检病理报告单后一脸茫然。对病理报告单上一些名词似懂非懂,自行百度后又会有不必要的恐惧。所以陈医生就活检病理报告中的一些常见病理检查结果作一简单解释。当然了,最后还是要找医生看哦,以免不必要的担心和延误病情。萎缩性胃炎它是指除了粘膜有炎性细胞浸润,还可见胃腺体部分或完全消失。胃粘膜腺体不同程度萎缩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只剩下胃小凹残存。依其减少程度分为轻、中、重。胃腺体萎缩的同时,胃小凹深部的上皮增生形成腺体并可发生肠化生,或形成息肉,甚至癌变。由于萎缩好发于胃的幽门部(胃窦),而胃体、胃底粘膜较少累及,保留着分泌功能,所以临床上有些萎缩性胃炎病人仍会有泛酸和烧心的症状可以得到合理解释。肠化生胃粘膜表面上皮及隐窝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胃粘膜轻度肠化生比较常见,提示胃粘膜损伤。完全性肠化生——胃粘膜上皮变成了正常的肠上皮。不完全性肠化生——形态仍与胃粘膜上皮相同,但粘液细胞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又分为不完全性小肠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肠化生。不完全性肠化生需要特殊染色才能区别。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就是细胞增生的性质出现异常,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排列异常,粘液分泌减少,细胞核细胞浆比例减少,细胞核极向丧失,假多层,细胞核分裂象增多,非典型核分裂象等。分为轻中重三级。现在国际学界将不典型增生改称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据有资料报道,轻度异型增生者癌变率为 2.35% ,中度者为 4-5% ,重度者为 10-84% 。但要明白的是轻度不典型增生经过陈医生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以完全恢复。所以病友看到轻度不典型增生(低级别上皮样瘤变)的报告结果,切莫惊慌。需要医生综合性的分析判断、适当的治疗与复查。至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已经相当于原位癌,涉及手术。我们已开展内镜下微创手术(ESD)治疗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可以提前干预。相比传统外科手术治疗, ESD技术可以完整、大块剥离病灶,并对标本进行有效的病理评估,不改变病变部位生理解剖结构,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较低、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在内镜下直接切除,彻底根治,免除开刀手术之痛苦。下面就是一例不典型增生内镜下微创治疗的照片,大家可以看到手术仅仅剥离病变部位而保留整个胃,所以预后非常好。最后,陈医生提醒大家,看到不典型增生,大家千万别担心,陈医生会根据你不典型增生的程度,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轻度的可以先药物治疗,重度的可以内镜下微创治疗,效果都很好。但是,一定记得要定期复诊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胃镜检查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经过胃镜检查发现了胃粘膜下隆起,有的报告单也称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很多患者起初感到茫然,网上百度后,发现可能是肿瘤,而感到十分紧张。那么胃粘膜下隆起是什么病,肯定是肿瘤吗,需要手术治疗吗?陈医生每年都要开展近千例内镜下的微创治疗,每次门诊都要接受患者多次询问,陈医生在此给大家科普下胃粘膜下隆起是什么,如何治疗。胃粘膜下隆起是一种形态改变,泛指起源于胃粘膜下组织的肿瘤及胃壁外的脏器和/或肿瘤压迫所致的隆起性病变。据报道粘膜下肿瘤在胃隆起性病变中位居第一。胃粘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绝大多数是间质瘤,少数为平滑肌瘤,脂肪瘤,异位胰腺等。癌症或转移瘤是极为少数的。所以看到结果后不用担心,因为绝大多数都是良性病变随访观察即可。但是如果有增大的趋势或恶性的趋势还是要尽早治疗。目前对消化道粘膜下肿瘤(SMTs)的手术,可选择:开放性外科手术、腔镜外科手术、内镜手术(如ESD等)其中外科切除的方式,无论是开放性还是经腔镜,一般均采用局部切除,无需进行区域淋巴结的清扫,因为绝大多数SMTs较少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但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当然,如果肿瘤过大,或怀疑有恶变了,手术切除是最佳选择。ESD即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能完整切除肿瘤,并能迅速恢复消化道的完整性,可避免术后出现消化道漏和胸腹腔的继发感染,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以达到术后完全无体表疤痕,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但是对部分不能内镜下ESD治疗的黏膜下肿瘤仍需手术治疗。下面就是陈医生最近为一例胃粘膜下隆起患者做的内镜下微创治疗(ESD)。下图是手术时看到的肿瘤大小,大小约1.0*1.0cm开始切黏膜了,(话说陈医生拍照技术实在一般)粘膜下的肿瘤,乳白色的,还挺好看的,基本挖出来了(象挖土豆一样)。左下方黑色的,就是陈医生手术用的“刀”。挖出来的肿瘤挖出肿瘤后的胃,有一个洞,然后用夹子把胃的洞封闭,至此整个手术完成了,耗时约1小时,非常顺利,几乎没有一点出血,。患者休息3天左右就可出院了。最后就是完整的术后报告单最后陈医生提醒大家:胃镜发现胃粘膜下肿瘤千万不要担心,陈医生会为你们仔细检查诊断后,给出一个合理的诊治方案。部分患者仅需随访观察,定期复诊。绝大部分患者都可以内镜下微创治疗,仅仅很一小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胃镜检查普遍开展,越来越多的人们经过胃镜检查发现了胃粘膜下隆起,有的报告单也称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经过超声内镜进一步检查后诊断为胃间质瘤。很多患者起初感到茫然,网上百度后,发现可能是肿瘤,而感到十分紧张。那么胃间质瘤是什么病,需要手术治疗吗?陈医生每年都要开展近千例内镜下的微创治疗,每次门诊都要接受患者多次询问,陈医生在此给大家科普下胃间质瘤是什么,如何治疗。胃间质瘤是一种什么疾病?胃间质瘤是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软组织肿瘤,是恶性肿瘤的一种。胃肠道间质瘤是本世纪初才正式命名和普遍使用的医学新名词,以前常常被称为“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现在已摒弃这种说法。肿瘤向黏膜侧生长可形成内生性息肉样肿块,多继发有黏膜溃疡;向浆膜侧生长可形成哑铃状肿块。肿瘤边缘呈膨胀性或浸润性或外生性,距原发部位较远。间质瘤的发生与胃肠道一种间质细胞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受到特定基因突变的“连累”,此基因突变能活化人体内的一种酶,从而导致间质瘤细胞不断增殖生长。是恶性肿瘤但有特效药对于可切除的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胃肠道间质瘤即使经彻底手术切除复发率仍高达40%~80%。庆幸的是由于其来源与一般的胃癌不同,胃肠道间质瘤现在有特效药:伊马替尼,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可很好的控制病情。分子靶向药物的问世,使得间质瘤的治疗获得突破性进展。口服靶向药物可使50%以上的恶性转移或手术不能切除的间质瘤病人取得明显的疗效,而且其毒副作用也远不如传统化疗药物剧烈,绝大部分病人都可以耐受。关于治疗手术切除仍是胃肠道间质肿瘤治疗的首选方法,新型口服抗肿瘤药物的发明应用显著的改善了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胃肠道间质肿瘤预后。2cm以上胃间质瘤需要手术治疗,2cm-5cm的胃间质瘤,可以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方式是切除部分胃。再大的间质瘤可以先化疗待肿瘤缩小后手术。对于2cm以内的胃间质瘤,因为一般恶性程度低,有可能长期不变化,在是否需要尽早切除的问题上,还有一定的分歧。较多国家的临床诊治指南推荐定期胃镜复查,如果超声胃镜检查发现有一些危险因素,比如超声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等,可以早切除,否则不必预防性切除,特别是在老年病例。需要注意的是,生长在胃以外的胃肠间质瘤,一旦发现,是建议切除的。胃间质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最基本的治疗。由于胃间质瘤一般不发生淋巴转移,所以不需要清扫淋巴结,只需要局部切除就可以了。但间质瘤极易种植转移,因此要求肿瘤的完整切除,肿瘤的破损即是预后不良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胃间质瘤的手术治疗方式为肿块完整切除,避免肿瘤破损,尽量保留胃的功能。胃间质瘤的内镜下微创治疗(ESD治疗)前面说了,胃间质瘤的治疗,以往全部是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是随着内镜水平的发展,在三厘米以内的胃间质瘤,完全可以在内镜下微创治疗即ESD治疗。详细的治疗方法,请参照陈医生写的胃粘膜下隆起(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怎么办?因为胃间质瘤也是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中的一种,完全可以微创治疗。ESD即内镜下粘膜剥离术,能完整切除肿瘤,并能迅速恢复消化道的完整性,可避免术后出现消化道漏和胸腹腔的继发感染,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以达到术后完全无体表疤痕,而且保留完整的胃,充分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越性。但是如果内镜下无法切除,还是需要手术治疗,最后陈医生提醒大家:个体化治疗方案是胃肠间质瘤治疗的趋势。如果是3cm以下的胃间质瘤,完全可以在内镜下微创治疗即ESD治疗,而>3cm的间质瘤可以采用腹腔镜下手术,手术方式是切除部分胃。再大的间质瘤可以先化疗待肿瘤缩小后手术。绝大部分病人可能通过正规治疗,获得令人满意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陈医生长期致力于幽门螺杆菌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治,每年门诊患者约10000例,其中很多是外省或偏远地区慕名而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非常担心自己的病情,因而有很多的问题要问。比如,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癌变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根治吗?萎缩和肠化一样吗?萎缩性胃炎要注意什么事情?会传染吗?要长期吃药吗?为此陈医生曾经写了很多的科普文章介绍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大家自己可以在专家文章列表里查看一下。在这里,陈医生总结了患者们关心最多的问题,在此一一回答。1.慢性萎缩性胃炎就是胃变小了吗?答案是否定的。萎缩性胃炎是胃粘膜腺体不同程度萎缩减少甚至完全消失,只剩下胃小凹残存。因此绝不是我们字面上的胃变小了。胃的大小是没有变化的,只是里边的腺体减少了。2.慢性萎缩性胃炎一定会癌变吗?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病变,但并不等于每一个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都一定会癌变。所以,大家也不要太过于担心,不要以为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就肯定会癌变。3.慢性萎缩性胃炎能够根治吗,或者能逆转吗?目前绝大多数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能上不能够根治,萎缩,肠化了以后基本上不能逆转,所做的只能够延缓病情的进展,预防向癌变的转变。但这也不一定,因为根据陈医生十余年的临床经验,部分年纪比较轻的萎缩性胃炎或者是肠化的患者,经过陈医生细心的治疗以后还是能够逆转的,当然这只是个体的,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4.萎缩和肠化一样吗?答案是否定的,肠化是胃粘膜表面上皮及隐窝上皮的形态和组织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变得相似于小肠或大肠的上皮。是萎缩的进一步发展。因此萎缩不一定肠化,但肠化了一定有萎缩。5.慢性萎缩性胃炎会传染吗?答案是否定的,萎缩性胃炎本身不会传染,但引起萎缩性胃炎的一个很重要的病因,幽门螺杆菌,是会传染的。因此一个家庭很多人一起得萎缩性胃炎,并不是萎缩性胃炎在传染,而是幽门螺杆菌互相传染以后引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6.萎缩性胃炎了饮食上要注意什么事情?这个陈医生写过很多的科普文章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一下陈医生写的《慢性胃病(胃炎,胃溃疡)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的健康教育》。这里特别要指出一点的是,萎缩性胃炎患者最好不要吃腌制品,比如咸菜咸蛋,这些食物会加重萎缩,容易导致癌变。7.既然萎缩性胃炎不能够根治,是慢性的,我要长期吃药吗?目前还没有针对萎缩性胃炎的特效药。所有的药物那只是用来减轻或者缓解症状,保护胃的。或者是针对萎缩性的胃炎的病因来治疗。因此不需要长期吃药。在陈医生这里,一般会根据你的情况服用1到2个疗程的药物,然后停药。8.萎缩性胃炎有什么特别的症状吗?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我就要怀疑自己是萎缩性胃炎呢?该病症状无特异性,有些人表现为胃部疼痛、饱胀及堵塞感,常伴有嗳气、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消瘦等现象,可由饮食不当、情绪刺激、劳累和气候变化等引发。部分患者可以没任何症状只是无意中胃镜发现。9.我这几天胃不舒服加重了,是因为我的萎缩加重吗?患者症状的有无及轻重与胃黏膜萎缩严重程度没有明显的相关性。10.萎缩性胃炎最重要的措施是什么?萎缩性胃炎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定期复查胃镜,有条件的话每年复查一次。因为复查胃镜可以发现早期的癌变,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而这些病变可以用微创的方法治疗,而不用手术,效果是非常好的。治疗方法可以参考陈医生写的科普文章《萎缩性胃炎,肠化,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都是什么鬼?》。最后陈医生提醒大家,得了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千万不要慌张,陈医生会为大家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陈医生一般会先药物治疗,部分年轻的患者能够完全恢复。不能恢复的患者也不用担心,陈医生会定期为你们复诊,绝大部分患者会永远停留在这个阶段(不会癌变)。最后一小部分患者在复诊过程中,一旦发现中到重度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陈医生也会及时在内镜下为你们做微创治疗!经过陈医生正规治疗及随访,真正转变为胃癌的患者是很少很少的,因此大家千万别担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胃镜检查技术的进步,食管不典型增生的检出率不断提高。很多患者起初感到茫然,网上百度后,发现可能是癌症早期,而感到十分紧张。那么食管粘膜不典型增生是什么病,肯定是癌症吗,需要手术治疗吗?陈医生每年都要开展近千例内镜下的微创治疗,每次门诊都要接受患者多次询问,陈医生在此给大家科普下食管不典型增生是什么,如何治疗。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就是细胞增生的性质出现异常,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排列异常,粘液分泌减少,细胞核细胞浆比例减少,细胞核极向丧失,假多层,细胞核分裂象增多,非典型核分裂象等。分为轻中重三级。现在国际学界将不典型增生改称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对这一检查结果要给予高度重视,因为这可以说是一种癌前病变。但要明白的是轻度不典型增生与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还可以定期复诊,一旦有加重趋势立即治疗。至于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已经相当于原位癌,涉及手术。既往一旦发现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马上建议手术治疗或放疗。但外科手术创伤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由于要切除部分食管,术后生活质量明显下降。部分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风险。放疗治疗周期较长,可能出现黏膜水肿,放射性肺炎等副作用。如今,消化内镜的普及和临床应用为这类患者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最近我们已开展内镜下微创手术(ESD)治疗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变,可以提前干预。ESD技术可以完整、大块剥离病灶,并对标本进行有效的病理评估,不改变病变部位生理解剖结构,并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治疗费用较低、术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在内镜下直接切除,彻底根治,免除开刀手术之痛苦。但是对于浸润程度较深的则不能内镜治疗,需要外科手术或者放疗。下面就是陈医生最近为一例食管早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做的内镜下微创手术ESD治疗。这例患者是陈医生门诊胃镜时发现,有早期食管癌的可能,在普通胃镜的基础上给予加做放大胃镜+NBI染色胃镜。第一张是普通胃镜,第二张NBI染色,第三张是放大胃镜。看起来和正常食管好像都差不多,这时候就是考验内镜医生的眼力的时刻了!活检病理确认为原位癌,陈医生的判断是对的(国内早期胃癌食管癌的发现率是非常低的,<10%,所以内镜医师都以发现早期癌症为己任)。和患者经过充分沟通后,陈医生为该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首先用碘染色,确定病灶范围,碘染色后就看的很清楚了。然后就是开始内镜下手术治疗了。第一张是刚开始治疗,第二张是完全剥离病灶后,第三张是剥离下来的癌黏膜。范围还挺大有3×5cm大小。至此手术过程就完全结束了,耗时约1小时,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几乎没有出血。最后是完整的术后报告单。左边是术后病理切片也证实是重度不典型增生,剥离的非常彻底和干净。一例食管早癌就治愈了。最后,陈医生要提醒大家:内镜下微创治疗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对于浸润程度较深的则不能内镜治疗,需要外科手术或者放疗。而且手术后一定要定期随访,终生复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