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ial heartdisease,CHD)简称先心病,是由于心脏、血管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形成障碍,或出生后本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自然闭合而导致的心脏形态、结果和功能异常。先心病目前国内总体发病率为8.2‰,活产儿中占6.8‰,是我国围产儿和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1]。 我国现存先心病患儿约150万,每年大约有20多万各种各样的先心病患儿出生。许多先心病已经可以通过外科手术、介入等方法得到根治,效果良好,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单纯主动脉瓣下右室双出口等。部分新生儿期危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果得到及时地诊断和处理,在条件较完善的心脏中心也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比如全型大动脉转位、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等。但仍有部分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心脏发育严重障碍,如单心室、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三尖瓣闭锁、肺动脉闭锁等,常合并多种心脏畸形及肺动脉发育不良,治疗需要多次手术且效果较差,多数只能进行姑息性手术改善症状,且部分复杂性先心病常合并心外畸形及染色体异常[2],有相当一部分无法治疗或者效果不佳,总体预后较差。因此,防止复杂先心病及预后不良先心病合并染色体异常胎儿的出生,对防治先心病及提高我国人口出生质量,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及社会医疗负担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先心病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已知是遗传及环境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家族有先心病病史,孕前接触放射性物质、孕早期室内装修、服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均可增加胎儿先心病发生的危险。因此,孕早期胎儿先心病的筛查,是防治复杂先心病患儿出生的关键。 人类心脏的发育在孕早期(怀孕前3月)就已完成。Yagel等对692例高危孕妇在妊娠13-16周、20-22周和出生后进行了一系列胎儿及新生儿心脏检查,发现13-16周可见诊断出64%的心脏畸形,在20-22周可以检出80%的心脏畸形。2004年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Fetal Medicine Foundation,FMF)推荐胎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最佳的时间范围为18-22周之间。近年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和超声仪器分辨率的不断提高,胎儿先心病的超声诊断时间进一步提前,早孕晚期即可检出60%以上的复杂心脏畸形[3]。但不可否认的是,早孕期胎儿心脏的胚胎发育刚刚完成,胎儿心脏超声在孕早期仍然难以直接清晰的观察到胎儿心脏的细微结构。然而,随着早孕期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ual translucency, NT)增厚与胎儿先心病发生有密切相关性的发现[4],利用早孕期胎儿NT增厚筛查早孕期胎儿先心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是指胎儿正中矢状切面颈椎水平皮肤与皮下软组织间的最大厚度。 FMF于2004年推荐的标准,对孕龄为11-13+6孕周的孕妇(顶臀长 45-84mm)进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测量胎儿NT厚度。NT值增厚的判断标准为NT厚度大于3.0mm。 由于妊娠早期胎儿很多结构尚无法判断。 因此, 目前,胎儿NT增厚已被国内外研究证实为最有效且敏感的孕早期筛查胎儿异常的一项超声指标[5]。相关研究显示,NT 增厚可能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心血管系异常、骨骼系统发育不良、代谢及血液系统异常等有关[6]。 NT增厚越明显,胎儿异常机会就越高,异常程度也越严重。应用NT及其相关的一系列参数来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这一早孕筛查的方式,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在其后不断的临床实践中有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发现,染色体正常胎儿中发生先心病的概率与NT的增厚密切相关。而且NT越厚,胎儿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概率越大。NT值正常,亦不能说明胎儿心脏完全没有问题,部分单纯先心病或者简单先心病患者,孕早期NT值也可表现正常。普通人群中,孕早期NT值增高(≥3 mm)的发病率为5%,NT≥3.5 mm的发病率为1%。对于NT≥3.5 mm的这部分人群来说,妊娠结局半数以上为自然或人为流产。对于NT值介于3 mm及3.5 mm之间的的胎儿,妊娠多能维持到18周以后,这其中一部分胎儿经介入性染色体检查后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最终选择引产。有数据显示,NT的厚度由3 mm升高至5 mm时,先心病的发生概率可以由3/1000升至125/1000。也就是说,当染色体正常时NT增厚,胎儿合并先天性心脏缺陷的概率会明显增高。当NT>2.5 MoM(比值单位,称中位数倍数,代表某项检查的结果值与正常人群结果的常数值的比值)时,胎儿发生先心病的似然比为22.5;若NT>3 MoM时,胎儿严重先心病的发生率高达49%。当胎儿NT增厚同时合并胎儿静脉导管血流异常或三尖瓣反流时,先心病的发病率会再一次提高至68%。由此可见,NT增厚是先天性心脏病中最高危的一个因素。另外,当超声发现有心外畸形时,应详细进行胎儿早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因为有文献报道,心脏畸形合并心外畸形的概率达到50%。当然,在临床重视NT 增厚与胎儿异常相关的同时, 需要注意的是,NT 增厚并不等于胎儿最终一定异常。除外染色体异常,80 %NT 增厚的胎儿最终为健康新生儿[7]。因此,在临床咨询中, 需要与发现胎儿NT 增厚的孕妇进行客观恰当的沟通和交流,对于此类患者所进行的早期胎儿心动图检查并不能作为最终判断,除外染色体的异常后,还需在后面的孕周进行胎儿心脏的动态观察[8]。 超声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在早孕晚期(孕11~13+6周)发现胎儿心脏结构严重畸形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孕早期胎儿心脏极小,且因为胎儿期卵圆孔和动脉导管特殊通道的存在,使胎儿心脏与出生后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有所不同。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孕早期对部分心脏异常结构的诊断是有困难的,如瓣膜狭窄、肺静脉异位引流、左心或右心发育不良等,及孕中晚期才出现的部分心脏肿瘤等,孕早期用心脏超声检查是无法诊断的,唯有到妊娠中晚期才能确诊。因此,对于NT增厚的胎儿,即使早期心脏检查未发现明显的严重心脏结构异常,也应该在其后的检查中针对心脏进行续贯的专项超声检查,唯有后期进行序贯的有针对性的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才能最终明确诊断。
抗磷脂综合征(anti_phospholipid syndrome,APS)是一组与抗磷脂抗体(APA)相关的,与反复动静脉血栓形成、病态妊娠(妊娠早期流产和中晚期死胎)和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些结缔组织病,约70%的APS患者是女性,好发于育龄期。APA是引起流产和不孕的最主要自身抗体,目前已发现的APA有20余种 ,以抗心磷脂抗体(ACA)、抗β2-GPⅠ抗体和狼疮抗凝物(LA)最有代表性和临床相关性。 一、2006年悉尼第12届APS国际研讨会的诊断标准 1. 临床指标:(1)任何器官组织发生≥1次动脉、静脉或小血管栓塞;(2)病理妊娠:发生≥3次妊娠10周之前不明原因的自然流产,发生≥1次妊娠10周以上不明原因的形态学正常的死胎,发生≥1次妊娠34周之前因严重的子痫或先兆子痫或严重的胎盘功能不全所致的形态正常的新生儿早产。 2. 实验室标准:间隔12周至少2次检测到APA中的任何一项抗体阳性。APS诊断:必需至少一项临床标准和一项实验室标准。 二、非典型产科APS概念 1. 实验室指标APA阳性,但临床表现不典型(如2次妊娠10周之前的原因不明自然流产;≥3次非连续原因不明自然流产等); 2. 有典型APS临床表现,但APA间歇性阳性者; 3. 实验室指标APA不能达到中高滴度阳性,仅有低滴度阳性。 妊娠期间为减少胎盘剥离时的母体血液丢失,机体处于生理性高凝状态,如合并APS,则血栓形成风险更大,在易蜕膜、胎盘血管形成血栓,可引起胚胎缺血缺氧,导致发育不良及流产,也会增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死宫内、早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风险。 APS如不治疗,再次妊娠的活产率约为10%,单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活产率约为50%,联合治疗,活产率约为70%,主要治疗包括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甲泼尼龙、羟氯喹、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等。 三、APS的综合管理 1. 典型的APS患者 小剂量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联合治疗对于预防胎儿丢失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而且,最新的研究结果也肯定了该联合治疗对预防早发型子痫的复发是有效的 。有1项含有334例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妊娠合并APS时,单用阿司匹林的活产率约40%,而联合LMWH 者,活产率提高到约70%,表明联合阿司匹林和LMWH治疗妊娠合并APS可增加活产率。然而仍有20%患者妊娠结局不良,这些患者可以尝试改变抗凝药物剂量或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糖皮质激素、羟氯喹、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等来改善疗效 。 2. 不典型APS患者 即病史不符合诊断标准或无症状的APA携带者。针对这类患者的治疗目前缺乏统一的方案。以个体化治疗为基础,选择给予阿司匹林和(或)LMWH治疗。 3. 典型的APS伴有血栓史患者 治疗的目的是降低或避免母亲血栓复发的风险,改善妊娠结局。若患者在孕前已使用阿司匹林,那么孕期要联合阿司匹林和LMWH(预防剂量或足量)治疗;但是若孕前使用华法林者,一旦发现妊娠,即改为LMWH治疗;若患者在孕前未接受任何治疗,那么孕期至少使用预防剂量LMWH持续整个孕期 。 4. 血栓事件的初级预防 对于仅是产科APS的妇女和无症状携带者应该防止发生血栓。由于妊娠期本身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尤其是产褥期是血栓形成的高风险期,因此,建议预防剂量的抗凝剂应用到产后6-12周。同时,应该对患者进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筛查,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等因素。 总之,妊娠合并APS若不给予正确管理,将严重影响母儿的生命。
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婴儿配方奶粉以母乳为标准,追求对母乳的无限接近。随着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种类五花八门,虽没有一种可以胜过母乳,但配方奶粉是在母乳缺乏或不足的情况下最能满足婴儿营养需要的食品。 与普通奶粉相比,配方奶粉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加入了植物油,从而增加了不饱和脂肪酸;配方奶粉中还加 入了乳糖,含糖量接近人乳;降低了矿物质含量,以减轻婴幼儿肾脏负担;另外还添加了微量元素、维生素、某些氨基酸或其他成分,使之更接近人乳。 现在婴儿配方奶粉的基本原则:‘’适合的就是好的‘’! 其实,奶粉没有最好,只有适合宝宝的奶粉才是好奶粉。奶粉的价格再高,包装再精美,牌子再硬,都比不上宝宝吃得健康好。 适合宝宝的奶粉,首先是食后无便秘、无腹泻,体重和身高等指标正常增长,宝宝睡得香,食欲也正常。再就是宝宝无口气,眼屎少,无皮疹。 越接近母乳成分的越好 目前市场上配方奶粉大都接近于母乳成分,只是在个别成分和数量上有所不同。母乳中的蛋白质有27%是α-乳清蛋白,而牛奶中的α-乳清蛋白仅占 全部蛋白质的4%。α-乳清蛋白能提供最接近母乳的氨基酸组合,提高蛋白质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蛋质总量,从而有效减轻肾脏负担。同时,α-乳清蛋白还含有调节睡眠的神经递质,有助于婴儿睡眠,促进大脑发育。所以要首选α乳清蛋白含量较接近母乳的配方奶粉。 根据宝宝年龄选择 奶粉说明书上都有适合的月龄或年龄,可按需选择。 按宝宝的健康需要选择 早产儿消化系统的发育较顺产儿差,可选早产儿奶粉,待体重发育至正常(大于2500公克)才可更换成婴儿配方奶粉;对缺乏乳糖酶的宝宝、患有慢 性腹泻导致肠黏膜表层乳糖酶流失的宝宝、有哮喘和皮肤疾病的宝宝,可选择脱敏奶粉,又称为黄豆配方奶粉;急性或长期慢性腹泻或短肠症的宝宝,由于肠道黏膜 受损,多种消化酶缺乏,可用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缺铁的孩子,可补充高铁奶粉。这些选择,最好应在临床营养医生指导下进行。 知成分助选择 配方奶粉有很多组成成分,了解这些成分的作用,对妈妈的理性选择非常有帮助。 DHA 是主要针对宝宝脑部发育所添加的一种成分。早上胎儿时期,宝宝的大脑就开始了发育,出生后到6个月,脑的容量还在逐渐扩充,而这种扩充是通过脑 细胞作用完成的。DHA主要附着在细胞膜上,它能增值、繁衍出很多脑细胞,脑细胞越多,宝宝的大脑发育就越好,所以大家都称DHA为“脑黄金”。 DHA一般情况下储存在蛋黄、深海鱼类、海草等海产产品中。0-6个月的小宝宝主要从母乳和奶粉中摄取。 铁和锌 铁和锌能够促进神经末梢之间的传递,增强宝宝的记忆力、学习能力。需在注意哦,如果儿时缺铁,宝宝长大后可能会有情感冷漠的表现。 硫磺酸 硫磺酸对视力、脑部的发育非常有益,它能促进视觉神经的信息传递到脑部。 低聚寡糖 6个月的宝宝早已开始接触辅食,由于饮食结构的变化,孩子的肠胃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发生腹泻等疾病症状。胃肠道里寄生着两种细菌,一种是有害 菌,会导致腹泻等不适;另一种是有益菌,专门吞噬害菌。而低聚寡糖被称为“益菌增殖因子”,能繁衍出大量的双岐杆菌,帮助消灭宝宝肠内的有害菌。再加上宝 宝六个月后,来自妈妈体内的免疫能力逐渐减弱,宝宝的抵抗力急剧下降,低聚寡糖也会起到增加抵抗力的作用。所以6-12个月的宝宝应该喝添加低聚寡糖的配 方奶粉。 看配制助选择 配方奶粉中最重要的就是其中的组成成分,什么阶段添加什么成份,应该添加多少,成份之间量的比例是多少等等,都需要专家严格按照规定配制。所以选择奶粉的时候,最好选择专门配制婴儿奶粉的厂家。 由于配方奶粉的基础粉末是从牛奶中提取的,奶源的好坏就非常重要了。奶牛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奶源的质量,建议妈妈选择奶粉的时候,最好了解一下奶源的出处。如果来自大草原,在良好环境中生长的奶牛就是最佳奶源了。 观察包装 产品说明 无论是罐装奶粉或者是袋装奶粉,包装上都会就其配方、性能、适用对象、使用方法作必要的文字说明,妈妈通过浏览说明,可与判断该产品是否符合自己的购买要求。 制造日期和保质期 一般罐装奶粉的制造日期和保存期限分别标示在罐体或者罐体上,袋装奶粉的制造日期和保存期限分别标示在包装袋的侧面或者封口的地方。消费者荣国查对制造日期和保存期限可以判断该产品是否在安全使用期内,从而避免购进过期变质的产品。 有无漏气 无论是罐装那份或者是袋装奶粉,生产厂家为了延长奶粉保质期,通常都会在包装物内填充一定量的氮气。由于包装材料的差别,罐装奶粉密封性能比较 好,氮气不容易外泄,能有效地遏止各种细菌的生长。选购袋装奶粉的时候,双手挤压一下,如果漏气,漏粉或袋内根本没有气体,说明该袋奶粉已经潜伏质量问 题。 有无块状物体 一般可以通过摇动罐体判断,奶粉中若有结块,有撞击声则证明奶粉已经变质,不能食用。袋装奶粉的前别方法则是用手去捏,如手感松软平滑内容物有流动感,则为合格产品。如手感凹凸不平,并有不规则大小块状物则该产品为变质产品。 难道贵的就是好的吗? 中国妈妈在选择奶粉时容易进入误区,认为贵的、进口的就是好的。这种观念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合理的,但冷静下来理性地分析一下,就不是如此。 第一:有的厂家会借用妈妈的消费心态,故意炒作价格。 第二:从奶粉的配方角度来讲,其中的营养成分无非就是那些成分,同类产品的价格不会相差很多。 第三:一般情况,进口奶粉都比较贵。主要贵在进口的关税和运输费。妈妈千万不要以为花了高价就会买到好产品。
女的一生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其内分泌状态呈现:出生后稳定-青春期紊乱-生育期稳定-过渡期紊乱-绝经后稳定的特征,其生物-社会-心理-身体也都处在变化之中。在此过程中,性激素的变化与紊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尤其是作为女性之本的雌激素的异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症状与疾病,由于雌激素受体分布于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因此雌激素的异常会对患者的生命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需要进行雌激素的补充、调整。 一、雌激素的分类和特点 使用雌激素,应对正常妇女内源性雌激素的变化、特征有深入的了解,并且还需要了解外源性雌激素的分类和特点。正常女性内源性雌激素的水平有两个特征:一是随年龄而发生变化;二是在排卵周期内的每月周期性变化。 在女性胚胎10周时已出现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与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激素(LH),至孕中期已建立负反馈功能,以后停留在抑制状态直至分娩。当胎盘娩出后,胎盘来源的激素,主要是雌激素全部消失而解除了抑制。 出生后5天,促性腺激素开始上升,3个月内雌激素出现暂时增多,此后促性腺激素下降,维持在低水平至4岁左右。在儿童期下丘脑-垂体维持在下调节状态,至青春期发育前GnRH再次开始在夜间出现脉冲,而先后有FSH与LH反应,进而出现雌激素水平的上升。 青春期是女性从无排卵月经周期向有排卵月经周期过渡,雌激素水平变化差异较大,从较低雌二醇水平到雌二醇水平升高的排卵周期。生育期雌激素的主要特征是有排卵的每月周期性变化,包括雌激素水平变化的二个波峰。 到达绝经过渡期后,雌激素呈现波动的、逐渐下降的趋势。绝经后,雌激素呈现较稳定的低水平。只有认识和牢记这些特征,才能更好地对患者进行调节和治疗,只有充分掌握雌激素的这些变化规律,才能明确是否需要、何时需要、如何使用雌激素来调节月经周期。 妇科内分泌的治疗通常以一个周期作为单位进行治疗和观察,药物治疗也是随正常月经周期而有所改变,治疗的最终目的是能恢复妇女的正常生理周期性。 生育年龄妇女体内的内源性雌激素主要来自卵巢内发育的卵泡与排卵后的黄体,极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分泌。人体内源性雌激素有4种:雌二醇(E2)、雌酮(E1)、雌三醇(E3)和雌四醇(E4),最常见的是前3种。 其中以E2的生物活性最强,E1则相当于E2活性的30%,但E2和E1可以在体内自由转换,故当E1转换成E2,则其活性增高。E3是由E2不可逆的代谢产物,E3的活性只相当于E2的10%,对子宫内膜的作用很小,而主要作用于宫颈和阴道。E3在妊娠期显著增高,是监测胎儿、胎盘功能的指标。E4是一种由胎儿肝脏产生的类固醇激素,有弱的雌激素作用,E4的作用能力约为炔雌醇的1/10~1/20。 外源性雌激素包括非甾体类合成雌激素(乙烯雌酚)、甾体类合成雌激素(炔雌醇、尼尔雌醇)、天然雌激素(结合雌激素,戊酸雌二醇)、选择性作用于靶组织的激素(替勃龙)、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枸橼酸他莫昔芬、雷洛昔酚)及植物雌激素。 二、雌激素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了解雌激素异常的原因和机制,以明确是否需要使用雌激素。雌激素异常包括量的异常与分泌时机的异常。量的异常以雌激素绝对或相对下降为主,但是否真的下降,需了解雌激素的正常变化。 在一个正常排卵的妇女,其雌激素水平呈周期性改变,血循环中E2在增殖早期为147 pmol/L,到排卵前达到其峰值水平,约为1100~1470 pmol/L,月经周期中期增加至920pmol/L,分泌中期为730~1100 pmol/L,相差很大。 医生应了解雌激素水平波动的规律,评价雌激素水平是否正常时,要了解是在月经周期的什么时期检测的雌激素,并且应结合疾病的表现(如闭经、月经量减少、第二性征不发育或萎缩、潮热、出汗、睡眠障碍、阴道干涩等)和疾病的诊断(性腺发育不全、下丘脑垂体性闭经、卵巢早衰等),必要时进行雌激素的重复测定。 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体内都有一定的雌激素水平,多数是因为不排卵或排卵不好所致,故不需补充雌激素,可根据需要定期用孕激素撤退或促排卵治疗。大多数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也不缺乏雌激素,临床上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医生随意使用雌激素加孕激素人工周期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 雌激素分泌时机的异常包括不该分泌的时候分泌(如性早熟、绝经后)、应该分泌的时候没有分泌(如青春发育延迟、卵巢早衰等)。所以评价雌激素是否异常、是否需要加用雌激素,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所处的生理时期、疾病的状态等决定。 三、雌激素在临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 在临床应用雌激素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治疗目的,选择不同种类和剂量的雌激素 2) 生理调控 为维持和促进女性的生殖功能、性征发育和全身相关器官组织的正常功能,最好能采用天然雌激素模拟正常的生理性变化。如对下丘脑-垂体性闭经和性腺发育异常,开始时可单独采用小剂量天然雌激素,待有阴道流血时,再加上天然孕激素,既不增加子宫内膜增生的风险,又可取得较好的效果,减少孕激素的不良反应。 研究显示,小剂量雌激素可诱导下丘脑-垂体功能,而大剂量雌激素会抑制下丘脑-垂体的功能,所以对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低下导致闭经的患者,可采用小剂量雌激素诱导治疗,达到恢复月经和排卵的目的;调控身高增长,则应模仿正常生长发育的特点,早期使用小剂量雌激素,避免骨骺的过早愈合,以后随年龄增加逐渐增加雌激素剂量。而为了抑制身高过度增长,应短期内使用大剂量雌激素,促进骨骺的加速愈合。 长期使用雌激素进行补充治疗,应选用最低有效剂量的天然雌激素。因为任何药物都是有不良反应的,而药物的不良反应又是和剂量成正比的,并且剂量与经济花费多亦呈正相关。因此长期使用激素,能用小剂量解决问题则无需用大剂量。 2 ) 治疗控制 为达到特殊的治疗目的,需采用不同的雌激素和不同剂量的雌激素。对需要避孕的妇女,需要含较大剂量的雌孕激素避孕药来达到抑制下丘脑-垂体功能,从而抑制排卵。避孕药中使用的雌激素,现多使用合成的、高效的、生物利用度高的雌激素炔雌醇,量小(20~35μg)而作用强。 而在功能性子宫出血出现严重贫血(Hb
1 首先说说“外阴白斑”的真名实性 “外阴白斑”是我们老百姓为它起的小名,它的大名是: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外阴硬化性苔藓,统称外阴白色病变。 2 “外阴白斑—”难忍的痒,难熬的岁月为什么要这样说? 其一:因为它们病因不清,不能针对病因治疗。 其二:因为它们是慢性病,需要长期治疗,不好治愈,病情反反复复,有时治疗后又复发。要长期和疾病做斗争。 其三:烦人的症状,就是坐卧难安的外阴瘙痒,尤其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奇痒的痛苦影响到睡眠,彻夜难安,严重影响身心健康。而外阴硬化性苔藓导致的外阴挛缩、阴道口狭窄会影响到夫妻性生活。 其四:长期的病史,漫漫的就医路,担心恶性变。 3 那外阴瘙痒、外阴发白一定是“外阴白斑”吗?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就来个外阴瘙痒相关疾病大盘点: 之一:非特异性的外阴炎—是由于物理、化学因素引起,如经血、阴道分泌物、尿液、化纤衣物刺激等引起外阴瘙痒不适。 之二:特异性的阴道炎—常见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滴虫性阴道炎可引起外阴瘙痒不适和皮肤粘膜发白,但治疗炎症后可治愈。 之三:糖尿病性外阴炎—血糖刺激外阴皮肤严重瘙痒、增厚,治疗糖尿病可缓解和治愈。 之四: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外阴硬化性苔藓—前者外阴奇痒、皮肤增厚、变白失去弹性似苔藓和皮革样;后者皮肤粘膜萎缩、变薄、瘙痒、烧灼感及有色素减退发白,可以有阴道口挛缩狭窄而影响性生活。 之五:外阴上皮内瘤变和外阴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往往有久治不愈的外阴瘙痒、溃疡,如果有这样情况,用常规治疗方法不能缓解,一定要尽早活检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综上所述,要由医生根据病情一一鉴别,常常是需要活检做出诊断的。 4 “外阴白斑”怎样诊断?会癌变吗? (1)怎样诊断?答案是:需要取活检送病理检查,才能做出诊断,不是肉眼看看就可诊断的。 最后强调一点,如果您患有久治不愈的反复发作的外阴瘙痒、外阴色素改变、外阴溃疡、外阴结节、外阴赘生物等建议尽早看医生,以防漏诊外阴不典型增生或外阴癌延误治疗! (2)会癌变吗?答案是:会癌变,所以要重视!要及时就诊、治疗和随诊,医生会酌情处理,以及早发现病变!并能早日治疗!但也不必太恐慌,癌变率很低,外阴鳞状上皮增生癌变率是2~5%;外阴硬化性苔藓几乎极少发生癌变;而往往20%的情况是两种病变同时合并存在发生,那往往合并癌前病变,更要重视病理检查! 5 长期的治疗,可选择的多种治疗方式治疗方式选择:首先明确的是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是首选,必要时选择手术治疗,下面一一列出: 之一:鳞状上皮增生的药物治疗—可控制局部症状,常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药物0.025%氟轻松软膏,0.01%曲安奈德软膏或1~2%氢化可的松软膏,每日3~4次,涂抹局部连用6周,必要时根据病情停用或再用。 之二:外阴硬化性苔藓的药物治疗—2%的丙酸睾丸酮或与1%氢化可的松软膏混合,0.3%黄体酮油膏涂抹局部;或曲安奈德混悬液皮下注射,或瘙痒严重者可用丙酸倍他米松。幼女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或0.3%黄体酮软膏。可口服多种维生素等治疗也有效。 之三:物理治疗—常用方法有聚焦超声HIFU消融治疗、冷冻、激光、波姆光等,可缓解症状,改善病变。 之四:手术治疗——因很少恶性变,且治疗后50%会复发,不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除非局部病变出现不典型增生或癌变,或药物物理治疗无效者。 之五:一般治疗——保持外阴皮肤 清洁、干燥,忌食过敏、辛辣食物、少饮酒,不用碱性等清洗外阴,忌穿不透气化纤内裤等。 总之,以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案,有些治疗药物是激素类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不要在药店随便购药应用,并需要长期的治疗和随访。 6 阳光心态,快乐生活! 因为是烦人的外阴疾病,大家不要羞于启齿,要及时看医生,医生会为您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只要坚持治疗,保持阳光心态,遇到任何事情要容得下、放来开,快乐生活!那么“外阴白斑”将不再是难言的痛!我们一起来面对这难熬的岁月—为了您,我愿意!
一般情况下,早期流产发生率在15~20%。也就意味着每5~6次怀孕中就会有一次早期流产的发生,胚胎停育曾是多少人心中隐隐的痛。 那么什么是胚胎停育呢? 胚胎停育,是指妊娠早期胚胎因某种原因所致发育停止。受精卵就像一颗种子,在最初的发育阶段,如果受到影响,那么它很可能就会停止健康生长,这种发生在孕早期的胚胎发育异常现象称为“胚胎停育”。 胚胎停育不同于孕中期和孕晚期的流产,它是在胚胎尚未形成的时候就停止了发育。 偶然发生胎停流产的问题,在人群中极其常见,但是却给人们造成极大的困扰。生殖繁衍是个择优录取的过程,人类作为高等动物这个过程更加是优中选优。但是报名是没有门槛的,这就导致了大批质量不过关的精子、卵子、甚至胚胎会被淘汰出局。不要以为众多精子中,领先的那一枚就很牛逼,在争夺卵子的战争中,它的确是获得了冠军,但是在生殖繁衍的战争中,它只不过才通过了海选。人类妊娠的胎停流产发生率高达15%,而还有更多的妊娠,是在受精卵着床之前就被PASS了,要是把这些都算上,那这个数字是很惊人的。 发生胎停育了怎么办? 一旦确诊胎停育,要积极配合医生尽快终止妊娠。 一部分遭遇胎停育的准妈妈,自身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表现,没有腹痛也没有阴道出血,只是在进行常规产检时发现胎儿停止发育了,被诊断胎停育。当医生建议终止妊娠时,准妈妈往往不能接受,不愿意面对现实,本能地想要再等等看。 实际上,胎儿一旦停止发育,胎心消失,就没有再保胎的必要了。而且胎停育后,胚胎会释放出一些物质,导致母体的凝血功能异常。对于胚胎没能自然排出的准妈妈,如果不及时将妊娠组织从宫腔内清除,可能造成大出血或不完全流产等严重后果。长期未排出的胚胎一旦肌化,想要清除干净,对子宫内膜的创伤也会非常巨大,会直接影响到未来的再次怀孕。 为什么会发生胎停育呢? 绝大多数的情况下,胎停育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过程,70%以上的胚胎是因为胚胎本身不好,发育到一定程度了以后,胚胎无法再发育下去了,那么就会表现为胚胎死亡,然后被排出。 事实上的情况就是绝大多数的早期流产是不能找到原因。其他引起胎停的原因: 1.生殖内分泌方面,如黄体功能不足、甲状腺功能异常。 2.子宫问题,先天或后天的子宫异常,如子宫纵膈、子宫肌瘤、宫腔粘连等,都存在导致胎停育的风险。好在很大一部分的子宫异常问题,都可以通过B超等妇科检查及时发现,在怀孕前治疗和改善。因为子宫异常导致过胎停育的准妈妈,一定要首先治疗好子宫的相关疾病后,再准备下一次的怀孕。 3.感染,通常在孕前检查或是孕早期产检时,医生都会建议准妈妈进行优生四项(英文缩写TORCH)的检查。通过对病毒抗体的检查,来判断准妈妈的身体是否处在某种病毒的急性感染期。如果准妈妈处在风疹、巨细胞或是弓形体等病毒的急性感染期,的确可能导致胚胎的畸形或死亡。建议准妈妈度过急性感染期,IgM抗体转阴后,再受孕比较妥当。 4.染色体的问题,染色体里记录了胎儿发育必需的基本信息,它一旦出问题就容易造成流产。 染色体有问题的情况并不少见,据统计约 20%~55% 的早期流产是由于胚胎染色体异常。 染色体问题是导致很多女性流产和胚停的明确原因,所以在生殖中心就诊时往往要查染色体。 5.研究发现,准爸爸的精子异常,可能导致空泡卵的出现,也就是妊娠囊已经发育到很大了,却没有胎芽出现的情况。因此,准爸爸在准备怀孕阶段,要尽量规律作息、戒烟戒酒,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对提升精子质量是有很大帮助的。 6.高龄:随着准妈妈年龄的增长,导致胎停育的几率也会逐渐增加。最新资料显示,准妈妈年龄处于20~30岁之间,发生胎停育的几率只有9%~17%;如果到35岁,比例就上升到20%;40岁比例上升到40%;到45岁时,比例就高达80%了。 7.叶酸水平低:如果准妈妈体内叶酸浓度过低,会增加6~12周胎停育的风险。因此,建议准备怀孕的未准妈妈从孕前3个月开始补充小剂量叶酸。 下次备孕要注意些什么? 虽然说一次胎停是随机事件,太多情况我们控制不了,但是其实还是有很多对怀孕有益的事可以做。保持好的心态, 坚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勤洗手,勤通风,不去人多拥挤的地方; 不吃生鱼生肉,避免寄生虫感染等。 心态好了,身体才会好,小宝宝会选健康的你做妈妈的。 一般而言,没有必要做什么特殊的检查,避孕3个月以后可以尝试再次的妊娠,一般大部分的怀孕都会是正常,再次发生流产的几率仍然是在15~20%之间,连续两次发生流产的情况当然也会存在,人群中的1~3%左右。对于2次以上的复发性流产的患者,有必要寻求医生的帮助。
对早孕来检查的孕妇,无论是首次怀孕或是复发性流产孕妇,我们首先是检查激素和阴超,通过各项检查了解孕妇的情况。医生应对每一例孕妇的检查结果给予相对准确的解读,通过检验结果和阴道超声结果的比较,即所谓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力争做到精准诊断,方能为下一步的精准保胎奠定良好的基础。 对于各种孕期检查,激素3项即HCG、孕酮、雌二醇每周检查一次即可,没有必要多次隔日检查;HCG并不是每天或隔日匀速生长,隔日检查会看到结果有时生长慢有时生长快些,导致医生或孕妇心情焦虑、忐忑不安;孕酮、雌二醇重要性亚于HCG,早期每周检查1次,2-3次后如果各种检验指标正常,仅仅做HCG和阴超检查即可。早孕时除非HCG生长特别慢、与阴超结果大相径庭时,可以适当查的密些。
大部分女性在45-50岁左右卵巢功能衰退,血雌激素水平降低,使正常的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平衡失调,影响了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器官的功能,从而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失调的症状。另外,随着激素水平,主要是雌激素的进一步下降,会引起生殖器官、心血管系统、骨质及其他内分泌代谢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产生许多不适的症状。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大多数女性会有更年期综合征的表现,但是程度不一,有个体差异,受社会环境及个体人格特征、神经类型、职业以及文化水平等因素影响。绝大多数妇女通过自身调节以及适宜的保健服务都能适应,顺利度过,但是也有少部分妇女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需要专业医生予以特殊治疗。 更年期的常见症状有以下表现: 1 月经变化 主要表现为无排卵月经和生育力下降。可以表现为以下几种月经模式:(1)稀发过渡:月经周期超过35天,经期缩短,月经量减少,以后逐渐停止。(2)月经紊乱:月经周期不规律,有的是月经频发,即周期短于21天,或者月经稀发。严重者可出现无排卵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甚至出现贫血。(3)瞬间过渡:月经突然停止,以后不再来潮。第三种情况比较少见。 2 血管舒缩症状 即出现潮红、潮热、出汗等血管舒缩功能失调的症状,是更年期的特征性和最常见的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典型表现为突然感到自胸部向颈面部扩散的阵阵热浪,同时出现上述部位皮肤弥散性或者片状发红,伴有出汗,有的女性出汗后出现畏寒。许多女性此症状可持续一年以上甚至5年左右,发作的频率、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很大,发作多在凌晨乍醒时、黄昏或者夜间,活动、进食、穿衣、盖被过多等热量增加的情况下或者情绪激动时容易发作,有的偶尔发作、时间短促;有的每天数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严重者频繁发作,每天发作30-50次,持续时间较长,影响情绪和生活质量,甚至造成痛苦。随着绝经时间进展,发作的频率及强度渐渐减退,最后自然消失。 3 心血管症状 出现血压波动、心悸、心律不齐、假性心绞痛,心电图可以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随着绝经年限的增长,血压日益升高,冠心病的发生率显著增加。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雌激素变化有关。45岁之前的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这是这个年龄阶段女性心血管会受到正常水平雌激素保护的结果。随着绝经后雌激素分泌的减少,女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渐增高。 4 神经精神症状 更年期的神经内分泌改变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功能与精神活动状况的稳定性减弱,从而导致对环境的适应力下降,对各种精神因素和躯体疾患都比较敏感,以致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忧虑、易激动、失眠、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头痛、乏力、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容易诱发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更年期精神疾病。 常见的更年期精神神经障碍主要有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认知障碍等。 5 骨关节疾病和骨质疏松 关节疼痛是更年期女性的常见症状,常表现为肩、膝、腰骶关节和手指关节部位的疼痛,严重时引起关节僵直、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骨关节炎的病因、病理生理以及发病机制不完全清楚,病因复杂多样,与气候环境、年龄、性别、肥胖、遗传、生物力学、体质有关。有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骨关节炎患病率增加,雌激素治疗能降低其发生、发展的风险,改善其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但是发病率较高,被称为“静悄悄的流行病”,可以表现为背痛、身材矮缩、驼背、活动能力降低,以及脊椎骨、肱骨、股骨上端、桡骨远端骨折。背痛是椎骨压缩性骨折引起的主要症状。 6 泌尿生殖道症状 女性的外阴、阴道、尿道、盆底组织都受雌激素影响,更年期雌激素水平降低,随着绝经时间延长,内外生殖器都发生萎缩改变,皮肤黏膜弹性差、脆薄,容易发生炎症。常发生尿频、尿急、小便困难、尿道口疼痛等尿道炎表现。有时有白带增多、外阴瘙痒、阴道干痛、等老年性阴道炎症状。因盆底松弛,会有尿失禁、尿储留、排便困难,严重者可发生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阴道会有异物感和触及肿物。 7 其他症状 部分女性会伴有胃肠道症状、眼干、口干、吞咽困难、皮肤易过敏等躯体症状,还会有脱发、皮肤皱纹等,有乳房下垂等体型变化。 如果您发现自己身体产生了上述症状,那么您极有可能已经进入了更年期。请不要惊慌失措,王会给您科学规范的全方位健康管理,陪您一起重新绽放美丽!
HPV检测的误区 1 检测低危型HPV具有临床价值 2 HPV检测的目的在于查找有无病毒 3 HPV定量检测数值越高,病变越严重 4 不同 HPV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应当相同 5 HPV 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阴性者不会发生宫颈癌 6 90%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在 1~2年内清除 7 HPV检测适用于所有妇女 在我国,宫颈癌是女性第三大常见恶性肿瘤,居女性癌症死因第四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发生的重要原因,HPV检测有效地提高了宫颈癌筛查的敏感度,是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方法。 但是,由于 HPV检测方法众多,各种检测方法的设计、原理以及临床阳性阈值设定存在差异等因素,临床应用中容易存在误区,别说患者搞不清,一些医生可能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误区一:检测低危型HPV具有临床价值 HPV病毒并非只有一种病毒,而是对HPV病毒家族的统称,有多种亚型。 对于宫颈癌来说,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8 这 13 种基因型是高危型,26、53、66、73、82这 5种基因型是中等风险型。 临床上,会有一些患者 HPV检测报告上包括低危型,事实上,低危型 HPV一般与尖锐湿疣或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相关,但无法起到宫颈癌筛查作用。检测低危型 HPV是一种误解,误认为低危型与高危型同样具有患癌风险。 因此,对无法起到宫颈癌筛查作用的低危型HPV进行检测是一种误区。 误区二:HPV检测的目的在于查找有无病毒 HPV检测是用于查找宫颈病变的患者,而不是用于查找病毒有无! 据统计,80%的妇女一生中都可能感染HPV,其中大多数是一过性感染,能够被自身免疫系统清除,并不产生病变。也就是说,感染不等于病变。 误区三:HPV定量检测数值越高,病变越严重 HPV检测中,定量数值有没有意义呢?是不是越高病变越严重呢? 并不是这样的。目前,临床使用的所有 HPV 检测方法尚无定量 HPV检测方法。 比如采用相对光单位/临床阈值(RLU/CO)来检测高危型 HPV的二代杂交捕获HPV 检测技术。不少人误认为 RLU/CO值越高,病变越严重,RLU/CO值越低,病变越轻。 事实上,只要 HPV阳性(RLU/CO≥1.0),无论 RLU/CO 值高低,均可导致 CIN 和宫颈癌。 总之,HPV检测值高低和病变严重程度之间无绝对对应关系。 误区四:不同 HPV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应当相同 事实上,临床上 HPV检测产品众多,由于检测目的基因片段、方法及 HPV亚型不同,不同产品的检测结果可以不同。 目前,共有 4 种 HPV 检测技术通过美国 FDA 认证,用于宫颈癌初筛,即 HC2、Cervista、Cobas、Aptima。但即使都是 FDA认证的 HPV检测技术,检测的目的基因片段、方法和亚型也不尽相同,结果也可能不同。 误区五:HPV 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HPV阴性者不会发生宫颈癌 临床上发现, HPV阴性者同样可能查出宫颈癌。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特殊类型宫颈癌如宫颈微偏腺癌、内膜样癌、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等可能与 HPV感染无关,这类宫颈癌蜡块组织中 HPV检测阳性率仅为 0~27.3%。 另一方面,任何一种 HPV检测方法都存在一定假阴性率,这与检测目的基因片段、检测方法及其敏感度有关。因此,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有筛查方法尚无法达到100%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误区六:90%HPV感染是一过性的,在 1~2年内清除 这一数据的原文来源于美国癌症协会、美国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协会以及美国临床病理协会于 2012年联合推出的宫颈癌预防和早期筛查指南,依据的是以下两篇文献。 一篇是 2007 年发表于 J Infect Dis 题为《细胞学 ASC- US 或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 (LSIL)妇女 2年 HPV持续感染的前瞻性研究》的论著。 另一篇文献是 2008年发表于 JNatl Cancer Inst题为《HPV的快速清除及持续性感染临床焦点的应用》的文章。 但通过仔细阅读文献,发现HPV感染自然转阴率与年龄相关。2年 91%的清除率是限定在年龄<30岁的妇女中,≥30 岁妇女中 79%~80%是一过性感染。 而当年轻妇女无法清除 HPV时进入持续感染阶段,持续感染状态的妇女随着年龄增大比例增加,这是对年龄较大或性生活时间较长的妇女进行 HPV检测更有意义的原因所在。 误区七:HPV检测适用于所有妇女 临床上应避免对<25 岁的妇女进行 HPV 初筛,应在细胞学 ASC-US 时进行 HPV 分流。原因有两个。 一来,<25 岁年龄段的妇女 HPV感染率最高,但大部分(91%)会在 2年内自行清除病毒。 二来,宫颈癌多见于 40岁以上妇女,持续高危型 HPV感染到发生宫颈癌需要较长时间,从 CIN发展为浸润癌一般需 10~15 年,但约 25%的患者 5 年内发展为浸润癌。 而我们的观点是对年龄<30岁妇女使用细胞学初筛和 HPV分流的策略,即细胞学 ASC-US 妇女行 HPV 检测,30 岁以上妇女可进行细胞学和 HPV联合筛查。 因此,对于<30岁的妇女,尤其<25岁,不宜轻易进行 HPV检测,避免 HPV一过性感染导致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和家庭矛盾。 同时,不应短期如 3~6个月内反复检测随访人群的 HPV,以减少 HPV检测的过度使用,减轻患者负担。 1 明确临床上 HPV检测是用于查找宫颈病变 2 HPV 检测值高低不代表病变严重程度 3 不应检测低危型 HPV 4 要理解不同 HPV 检测技术对同一样本的检测结果可能不同 5 所有 HPV检测方法均存在一定假阴性率 6 宫颈癌患者 HPV检测结果可以为阴性 7 30岁以下(尤其是 25岁以下)年轻妇女一过性 HPV感染高达 91% 8 30岁以上妇女既可采用细胞学筛查,也可采用 HPV筛查,当然细胞学和HPV联合筛查效率最高。
钙和维生素D不只为骨骼而生,如何认识钙和维生素D对人体的意义? 钙和维生素D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营养素,并不只是骨骼的营养素。钙在人体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无机盐形式,分布在骨骼和牙齿里;另一种更重要的是钙离子形式,分布在血液、细胞间液及软组织中,它是人体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者,在生命各个中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日常的谈话、心脏的跳动、大脑的思维、肌肉的活动等,都和钙离子密切相关。而维生素D在人的皮肤、脏器、抗菌能力、肿瘤预防等方面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补钙和维生素D不仅仅是为了预防骨折、预防骨质疏松这么简单。钙和维生素D是任何人都需要的一种生命存活的基本要素,我们需要补充钙和维生素D来维持新陈代谢。它们是生命的健康营养素,而不是药物,这是有很大区别的。 科学补钙注意“量、次、法” 钙和维生素D对人体如此重要,我们应该如何补充?不同人群有何差异? 营养素补多少也是有规范标准的。2017年《英国骨质疏松症预防和治疗临床指南》推荐每日钙摄入700~1200mg,我们认为每天摄入钙1500mg以内都是安全的。这里面一个重要细节是中国是一个缺钙的国家,我们每天的日常饮食能提供350~420mg左右元素钙,不超过430mg。这对于人体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能维持生命的一般状态,达不到一个好的健康水平,很可能是亚健康,容易生病。 就中国人来说,一般3岁以内的孩子没必要专门补钙,我们更强调食物补充;3~13岁,可以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钙推荐在300mg每天,维生素D根据测量结果,如有不足适量补充;13~40岁,每天建议补钙500mg左右,维生素D在400~500IU;特殊人群,比如孕期、哺乳期妈妈,每天建议补钙1000~1500mg,维生素D在800IU左右;女性45岁以后,男性65岁以后,钙剂补充最少要保持在500~1000mg;绝经后女性及老年人,补钙量推荐在1000~1500mg,维生素D在 800IU左右,但遗憾的是年纪大了,即使维生素D补充量增加,也有很多是不能转化的。 除了剂量以外,补钙和维生素D还要注意些什么? 营养素的推荐不仅包括它的量,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时间和方法。补钙和维生素D,我们还要注意以下3点: 1.随餐服用。钙和维生素D如果空腹服用几乎没有什么意义,一定要随餐服用,这个餐不是高蛋白、高盐、高脂肪,而是普通饮食。因为钙要在弱酸环境下吸收,且钙的吸收不是在胃里,而是在小肠。所以补钙时吃一点面包、牛奶、稀饭,一是可以中和部分胃酸,二是可以保护胃黏膜,这样钙就能充分通过胃到达小肠或十二指肠,吸收率最好。 2.分次服用。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是有饱和度的,有条件的话建议分次服用,一般一天分两次是比较科学的。 3.长时间服用。营养素的补充最重要的是坚持,国际上认为,钙和维生素D对疾病可能存在预防和联合作用,但如果没有补充足够的时间,则很难产生健康效应。 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想要预防骨质疏松和骨折,要明确以下几点:1.适量补充钙和维生素D是基础;2.足量摄取蛋白质是维持肌肉骨骼系统正常功能的前提;3.保持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强化运动,可改善身体灵活性、力量、姿势及平衡,降低跌倒和骨折风险;4.其他生活方式,如晒太阳、戒烟限酒、减少碳酸饮料、减轻精神压力等,都是自我管理的重点;5.这需要政府、社会、媒体、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