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哪些痣不用切?因为亚洲人种相对于西方人种肢端恶性黑素瘤的发病率更高及肢端恶性黑素瘤的高致死率,借助于各个科普平台、媒体渠道,目前对“手掌、脚底的痣要当心”这一观点的宣传已经十分到位了,大家的警惕性高了,这绝对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事情,但也有部分人群发现自己或孩子脚底有痣后变得十分焦虑了,那么问题来了,那么多手足部位的痣,都需要进行切除或预防性切除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们边看图边说话,先来看两项有趣的研究。左边的红点是黑素瘤在手掌上的分布,右边是色素痣的分布,可以发现,黑素瘤都出现在指腹、手掌的远端这些容易产生老茧的地方,提示摩擦可能是致病因素。再看这张来自医学顶级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图片,左边是不同深度黑素瘤在足底不同部位的的分布,我们重点看右边,是不同足底不同部位出现黑素瘤的密度,可以看见,黑素瘤主要出现在足跟、足弓外侧部、前跖这些受压及摩擦部位,而在足弓这一相对不受力处很稀疏。且从发病率上来讲,手掌部位的黑素瘤发生率远低于脚底部位的,这些都提示了摩擦可能是致病因素。反过来说,如果您的痣是发生在手掌、足弓这些非受力部位的,那么您先可以放下一大截心。再接下来看看怎么继续放心。这是皮肤镜,很多研究已经证实了,皮肤镜检查可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性,有助于在早期发现黑素瘤,并正确识别普通痣,从而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活检。我们使用皮肤镜检查时可以放大痣的表面及浅部特征,目前对肢端痣的皮肤镜特征已有一些公认的模式,比如:平行沟模式网格样模式当皮肤镜检查时,您的痣是这二种模式时,那么是安全的,不需要去切除活检的规则纤维模式如果是这种规则纤维模式,出现在足底时,不需要去活检,手部需要。平行嵴模式(文献图)如果是这种平行嵴模式,建议手术活检。均质模式非典型模式除了以上提及的三种模式外,其他模式出现时,当直径在7mm(包含)以内时,只需随访,超过7mm者才建议手术。所以,一万个担心不过来做一个皮肤镜。警惕是好事,焦虑没必要。
虽然理论上婴儿可以对任何食物过敏,但最最常见的还是这九种食物(如图),占到了食物过敏的90%:花生,鸡蛋,牛奶,小麦,大豆,坚果,芝麻,贝类和猕猴桃。大致介绍一下:1、鸡蛋一般而言,蛋白才引起过敏反应,蛋黄为脂质不引起过敏反应。鸡蛋黄作为最早被小婴儿们添加的辅食,含铁量高,还是很有营养的,一般不需要进行忌口。蛋的隐藏来源也很多,比如布丁、蛋糕、饼干、冰淇淋、鸡蛋面条、泡芙等等。家长要注意看食品的成分标识,如果标识含以下物质,说明可能是含有蛋的成分的:蛋、鸡蛋蛋白、蛋白、蛋黄、白蛋白、球蛋白、卵黄球蛋白、卵白蛋白、卵黏蛋白、蛋粉等等。另外,由于不少疫苗在生产的过程中含有鸡蛋白的成分,所以对鸡蛋过敏的宝宝,在使用这一类的疫苗时有特殊的注意事项哦!包括了: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联合疫苗、流感疫苗、黄热病疫苗、狂犬病疫苗。1)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或麻疹-腮腺炎-风疹-水痘联合疫苗:对鸡蛋过敏的患者可以正常接种该疫苗。2)流感疫苗(包括灭活的和减毒活疫苗):对于有鸡蛋严重过敏史(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哮喘或对鸡蛋有全身过敏反应)的患者不推荐接种该疫苗,轻微的过敏反应或仅有局部过敏反应并非该疫苗的禁忌。减毒活疫苗有过敏性哮喘的患者应避免接种。3)黄热病疫苗:对鸡蛋有过敏史(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哮喘或全身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避免接种,除非在接种前对该疫苗过敏进行评估和测试。4)狂犬病疫苗:对鸡蛋有过敏史(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过敏性哮喘或全身过敏反应)的患者应避免接种,除非在接种前对该疫苗过敏进行过评估和测试。有需要者可以选择不在鸡胚中培养的特殊疫苗制剂。2、牛奶在1岁以内的儿童,80%都是对牛奶、鸡蛋的过敏,我们一般把IgE的阳性定义为数值>0.35,即大于这个值,考虑存在过敏,但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有的学者认为,这一数值,应定义为>0.1。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小宝宝来说,若疑似有牛奶蛋白过敏,可以这么做:1)鼓励继续母乳喂养,母亲饮食回避牛奶及奶制品。2)若出现速发反应,母亲回避牛奶时间为3-6天;若迟发反应,回避时间应长达14天。若症状没有改善,说明不是牛奶蛋白过敏,应进一步寻找原因。对于很多家长来说,分不清什么反应,则不需要分清,按两周来回避。3)若症状改善,母亲只能接受不含牛奶及奶制品的食物,直至激发试验阴性为止。此间,母亲每天必须保证足够的钙摄入,并定期接受营养咨询。那么对于本身就是吃奶粉的宝宝该怎么办呢?如果确定是对牛奶蛋白过敏了,可以选用特殊配方奶粉,我们常常提到的有:1)部分水解配方:包含分子量较大的牛奶蛋白制剂,并不适合治疗牛奶过敏,但可能对于6个月内的高过敏风险的患儿有一定的预防作用。2)深度水解配方:分子量较小,可以用于治疗牛奶过敏者,约90%已经确诊牛奶蛋白过敏的患者使用该配方可以避免过敏反应。3)氨基酸配方:合成的游离氨基酸成分,不能耐受深度水解配方的患者可选用氨基酸配方。氨基酸配方能提供宝宝生长发育的热量、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只是蛋白质全部由游离氨基酸替代,故而氨基酸配方完全足够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有的家长反应吃了氨基酸配方奶粉后,孩子上火、便秘了,几天不拉大便,其实呀,并不是因为奶粉把宝宝吃上火、吃便秘了,而是因为氨基酸配方奶更容易被宝宝吸收,营养全部吸收掉了,哪里还来的了屎粑粑呢。另外,还有4)豆奶配方:大多数牛奶蛋白过敏的患者可以耐受豆奶,约10%-14%的患者对豆奶有过敏反应,六个月内的婴儿比例更高。而豆奶配方因为存在营养劣势,缺少矿物质及微量元素,不应该用于6个月之内的婴儿,欧洲胃肠肝脏营养学会和美国儿童营养协会更推荐婴儿牛奶蛋白特殊配方。5)不推荐羊奶:羊奶与牛奶蛋白有高度交叉过敏性。在回避期间的食物应是深度水解配方,对出现过严重过敏或危及生命的患者,应首选氨基酸配方。对6个月以上婴儿,确实不能接受深度水解配方的苦味或不能承受深度水解配方的费用,可选豆奶配方。若2周内症状没有改善,说明婴儿对深度水解配方、豆奶配方也过敏或对多种食物过敏,只能选择氨基酸配方。牛奶包括牛奶制品类,比如:鲜奶、奶粉、乳清蛋白、乳糖、奶酪、牛油、酸奶(养乐多、优酸乳)、炼乳、乳浆等。其中,酸奶是由乳酸菌发酵而来的,其内含有的酪蛋白已被分解为较小的氨基酸,相对比较容易吸收不引起过敏。此外还有一些牛奶的隐藏来源,比如:布丁、蛋糕、奶昔、冰淇淋、饼干、调味料、酱汁等,食用时应注意配料成分表的标注。但有些制品因牛奶中主要容易引起过敏的乳清蛋白、乳白蛋白、乳酪蛋白等已经被去除或分解了,所以有些牛奶过敏的人吃这些东西不表现出过敏反应,比如去除了白蛋白的硬乳酪、被乳酸杆菌分解过的酸奶等。家长们也不用过度担心,牛奶蛋白过敏的孩子绝大部分今后还是可以慢慢耐受牛奶的,比如在1岁时,>50%的患者可耐受,3岁时,>75%的患者可耐受,而在6岁时,>90%的患者可耐受。3、花生花生是国外报道的最常见的过敏食物之一,其过敏反应可能出现的很突然,严重的甚至可以致命,比如过敏性休克,需要立即处理。所以我们这里也略提一下。近年来,对儿童花生过敏的认识有所提高,所报告的花生过敏病例数也有所增加。关于花生过敏有几种误解:花生是一种豆类(与大豆,豌豆和扁豆属于同一家族),而不是坚果;虽然以前认为花生过敏是终生的,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研究表明,大约20%的花生过敏患者最终会缓解。若是对花生过敏,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花生类的食品,如:花生奶油、花生酱、花生油、花生糖、酥皮花生等。其次,应留意食品的成分标签,混合果仁、早餐麦片、谷物棒、面包、蛋糕、曲奇、蛋卷等都有可能含有花生成分。再次,还应注意那些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添加剂,如氢化植物蛋白等。家长们还应该在送宝宝去幼儿园和学校的时候,也告知老师这一情况。4、甲壳类和贝类甲壳类是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它也是最危险的一种,因食用甲壳类食物过敏而去医院急诊室的最多。甲壳类过敏不同于对鱼的过敏。那些对贝类过敏的人不一定要避免吃鱼,反之亦然。在甲壳类家族中,甲壳类动物群(虾,龙虾和螃蟹)最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许多甲壳类过敏的人可以耐受软体动物(扇贝,牡蛎,蛤和贻贝)。但是,任何有某种贝类过敏症状的人都应该非常谨慎的去尝试其他类型的贝类。尽管贝类之间真正的交叉反应很少见,但因为各种类型的贝类经常一起储存在餐馆和市场中,会造成交叉污染从而导致看似存在交叉反应一样。贝类过敏最常发生在成年期。对贝类的过敏反应会影响皮肤,呼吸道,胃肠道和/或心血管系统。虽然贝类过敏最常见于成年期,但也可能出现在任何年龄。另外,对此类过敏的人有时候也需要注意其实是添加了虾、蟹的高汤,或者含有用来调味的虾酱之类的食品等。5、鱼与通常首次在婴儿和幼儿中观察到的其他食物过敏不同,对鱼的过敏可能直到成年才变得明显;在一项研究中,多达40%报告对鱼过敏的人在成年之前对鱼没有任何过敏反应。对鳍鱼(如金枪鱼,大比目鱼或鲑鱼)过敏并不意味着您也对虾,蟹和龙虾之类的过敏。虽然一些过敏专家建议患有鱼类过敏的人避免食用所有鱼类,但对某种类型的鱼类过敏的人可能吃其他类型的鱼类是安全的。6、腰果对于儿童来说,很多过敏的食物可能随着孩子的长大,都能逐步耐受了,但是坚果类的很可能不是,坚果类的可能一过敏就是很大可能要一辈子都过敏了,没有耐受的那一天哦。如果你表现为腰果过敏,那么可能最好杏仁、核桃之类的其他坚果也尽量少尝试,可能存在交叉过敏的反应。另外花生和坚果之间经常被混淆。花生是豆类,而不是坚果;研究表明,对花生过敏的人中有25%至40%的人可能对坚果有过敏反应。对坚果过敏的人还常常想知道他们是否还必须避免食用椰子。椰子不是植物坚果,它被归类为水果,但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可椰子是一种坚果。虽然也有对椰子过敏反应的记录,但大多数对树坚果过敏的人可以安全地吃椰子。7、小麦面粉小麦属于禾本科的植物,可以制成面粉、面筋等。虽然小麦过敏的症状通常是轻微的,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可能是严重而致命的。在西方国家,小麦过敏在儿童中最常见;大约三分之二的儿童在长大后可以耐受。虽然许多小麦过敏患者可以吃其他谷物,但并非每个人都这样。一般来说,如果你来自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或湿疹)的家庭,你就会存在对包括小麦在内的任何食物过敏的风险。如果父母都有过敏症状,则比只有一个父母有过敏的人更容易发生食物过敏。小麦过敏通常不出现在成年期,大约65%的小麦过敏儿童在12岁时会耐受。麸质是一种在谷物中发现的蛋白质,如小麦,大麦和黑麦。有些人对小麦过敏,但这与麸质过敏不同。麸质过敏是一种误导性术语,通常与小麦过敏,乳糜泻混淆。没有真正的麸质过敏,但有一种称为乳糜泻的疾病。乳糜泻是一种消化系统的疾病,如果不进行诊断或治疗,可能会变得很严重。乳糜泻的症状包括:吃了含有谷蛋白的产品后出现严重腹泻,皮疹,严重的体重减轻或体重增加不足以及腹痛。在儿童中,您可能只会看到体重不增加,没有疼痛或其他症状。乳糜泻的诊断只能经由消化科医生进行。麸质不耐受不是过敏,目前没有准确诊断的测试。有某些症状的人可能需要接受乳糜泻检测,但很少有麸质不耐受的人患有乳糜泻。8、大豆作为豆科植物的一员,在幼儿中,大豆是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之一。通常,过敏反应首先出现在婴儿和3岁以下的儿童中,并且大多数过敏反应在10岁时耐受。与其他食物过敏一样,控制大豆过敏的最佳方法是避免食用含有大豆的产品。大豆或大豆衍生物存在于一些婴儿配方食品,罐装肉汤,汤,金枪鱼罐头,加工肉类和热狗,烘焙食品和许多其他加工食品中。大豆也是亚洲美食中的常见成分,有时包含在鸡块,低脂花生酱,替代坚果黄油甚至伏特加中。大豆过敏的人不应该食用豆浆,大豆酸奶或冰淇淋,毛豆,味噌,豆豉和豆腐。大多数对大豆过敏的人可以安全地食用高度精制的大豆油。另外,在吃任何类型油炸的食物时要小心,因为存在交叉接触的风险:比如这些油中先炸过含大豆的东西,那油会吸收某些大豆蛋白,后面其他的食物虽然不含大豆但在相同的油中煎炸,仍能沾染到这些大豆蛋白引发过敏反应。有大豆过敏的人有时会怀疑他们是否也应该避免食用花生?答案是“不一定”。它们是各不相干的食物,它们的过敏原触发因素是无关的。大豆也与杏仁,核桃和腰果等坚果无关。对大豆过敏的人同时对坚果或花生过敏的可能性不大。9、尘螨尘螨是一种很小很小的节肢动物,属于粉亚目,尘螨科,是造成呼吸道过敏的主要元凶。我们最常见的屋尘螨及粉尘螨,大小约0.2mm,有8只脚,脚底有吸盘,容易吸附在棉、毛质衣服、被褥及地毯上。它们的排泄物非常微小,仅1μm,容易飞扬在空气中,被人吸入造成过敏反应。除了排泄物外,其皮屑和尸体也会造成过敏。屋尘螨是最常见的尘螨种类之一,肉眼不可见,其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湿度是75%,以人体或动物的皮屑为食,它的鳞片与排泄物为强烈的致敏原,常与过敏性鼻炎、哮喘、复发性咳嗽等相关。生存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比如地毯、沙发、被褥、床垫等,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粉尘螨也是最常见的尘螨种类之一,肉眼不可见,生长条件与致病性与屋尘螨类似。分布在家禽饲料、仓库尘屑、粮仓、地毯、家具中,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那么尘螨过敏的宝宝家里如何防止尘螨呢?爸爸妈妈可以尝试通过以下步骤来减少尘螨:1)降低室内湿度:用除湿机或冷气机降低并保持室内湿度在50%以下是降低尘螨及其致敏物最重要的方法。2)减少地毯、厚重的窗帘、坐垫、弹簧床、毛绒玩具的数量。比如地毯可以直接移走不用或改用PE材质的地垫,沙发坐垫可以改为皮质的或木质的,可以睡木板床或乳胶垫,也可以用防螨套包覆。3)寝具的洗涤:每周用60℃以上的热水清洗寝具10分钟,再以清水洗涤干净,或者先用烘干机预先烘干下寝具再进行清洗,因为高温只可以杀死尘螨,但无法减少其致敏物质,比如它的鳞片及排泄物。所以在高温杀虫后还应该再进行洗涤。4)家中经常使用吸尘器,每周至少1次,且吸尘器袋子须有两层,以防致敏物在吸尘过程中汽化。5)勤清理空调系统及滤网。6)尽量减少有毛宠物的饲养,因为猫、狗的皮屑也是尘螨的食物。10、霉菌真菌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地方,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但在一些地方会特别多,比如浴室、厨房、水槽等。真菌不完全等同于霉菌的概念,但对于大众来说,可以将他们等同理解。常见的有:青霉可以产生分生孢子,属于半知菌中的一种,孢子呈青绿色,串状排列,生长在土壤、温带森林、草地、土壤中,也经常生长在面包、皮革、果皮、衣服上,我们经常说的东西上霉了,很多就是这种霉。烟曲霉是一种能产生孢子的腐生菌,孢子初为白色,成熟后为蓝绿色,适合在37~43℃环境中生长。广泛分布于土壤、动植物尸体、粪便、禽类体表及消化道中,枕头中也常见。白色念珠菌这是人体常见的一种酵母菌,菌落呈白色黏液状,会不停的发芽,长出长型菌丝。寄生于正常人体表皮肤、肠道、生殖器、鼻咽口腔内,在表皮黏膜受伤或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造成感染及过敏症状。如何减少环境中的真菌呢?可以试试以下几点:1)保持室内清洁、通风,不要堆放过多杂物;2)被褥要多晒;3)不使用地毯;4)常使用吸尘器去除真菌孢子;可以使用抽湿机使湿度保持在40%以下可以有效的抑制真菌生长。但是也要注意到过度干燥的环境本身对湿疹也是不利的。11、花粉、树粉对花粉、树花粉过敏的病人,更多的是表现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之类的症状。当花粉数量处于最高峰时,通常在上午和傍晚(这可能根据不同植物花粉而变化),尽可能多地呆在室内,关闭门窗。在户外时戴上眼镜或太阳镜,以尽量减少进入眼睛的花粉量。不要将衣服挂在户外晾干,花粉可能会附着在毛巾和床单上。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本文系陈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痘痘”太熟悉啦,这是小名,大名叫“痤疮”,别称又叫“青春痘”,名字起的多好呀,一听就知道,这是年轻人才有的事,更确切点,是青春发育期的问题。还有外号呢,“白头”、“黑头”、“暗疮”……都是一回事吗?往下看。首先我们看一个发病机制示意图。注:本篇科普在临床部分的主要截图均来自达特茅斯Geisel医学院Thomas P. Habif第6版的临床皮肤病学诊断和治疗图谱(CLINICAL DERMATOLOGY ——A Color Guide to Diagnosis and Therapy),为了便于理解,部分截图我选取了此书第4版中译版的中文配图。用通俗的话解释一下大致就是,先是毛囊口周围有点阻塞(黏着性角化过度),青春期开始在雄激素的刺激下,皮脂腺产生更多的皮脂,堵在毛囊口里面形成白头粉刺,要是这个毛囊口有点扩张开了,这些物质经氧化发黑形成黑头粉刺,皮肤上本来有种正常的寄生菌,叫痤疮丙酸杆菌,它现在在这个充满了皮脂的毛囊里面又吃又拉又生孩子(繁殖),引起了局部的炎症,形成了红色的痘痘(炎性丘疹)或脓疱(脓头),有些痘痘非常深,就是囊肿型痤疮(暗疮,隐在下面的)。来具体看一看各类痘痘:学会了看痘痘,下面再来看下如何分级,为什么要关注分级呢,因为分级决定了您的治疗方案呀:如何治疗呢,有程序的呀:概括起来大致就是:轻的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也可短期加用抗生素,中度的也是先外用或加用口服,重度是口服外用一起上。外用的部分这篇科普里不涉及,这些应该由您的医生来为您建议,而不是由您自己掌握吃点啥药,这也不是我们这篇科普的目的,这篇科普的核心目的其实是让您大致的知道下痘痘是怎么一回事,关键的是需要科普如何正确的使用痘痘的外用药物!千万别小看这个问题,用错了药,痘痘没治好,还搞一脸皮炎出来,还把衣服给褪色了,太不上算了。接下来是压轴内容,痘痘的外用治疗药物有哪些?什么作用机制?怎么用?前面我们简要的知道了为什么长痘痘,治疗的时候就是针对着这些原因在一项一项的 解除因素。比如:注:以下治疗部分的内容同时参考了美国斯坦福医学院(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Joyce M.C. Teng主编的Therapy in Pediatric Dermatology一书,此书2017年出版,内容比较新,治疗学部分的内容紧跟前沿,且给出的治疗方案分别列出了证据等级,详实可靠。1、调节角化药:因为毛囊开口处被堵住了,导致下面的皮脂等排不出来等,那么就要使用一些疏通毛囊口的药物,像维A酸软膏(tretinoin)、阿达帕林凝胶(adapalene)、他扎罗丁(tazarotene)等,这些都属于维A酸类药物。外用的维A酸类药物应作为治疗痤疮的一线用药,疏通呀!如何正确的使用是一个关键问题,在门诊中发现很多患者的用法都不太正确。标蓝的部分已经高亮提示了,维A酸类外用药物需要在痤疮易发部位整片使用以助于预防痤疮的再发。通常是每天使用一次,其中维A酸软膏需要避光(真的打算睡觉了,关灯后使用),它们的主要副作用是干燥和局部刺激作用,所以,刚开始用的时候也可以每2~3天使用一次,逐步适应后增加到每日一次。这类药物有控油及调节角化的作用。为了便于理解,我通常门诊的时候是这么简要交代的:“这个药呢,有控油的作用,您整个出油多的地方全部要抹,如果一直抹着这个药,今后这些地方不出油了也就不会再长痘了。但是相对的,它让你不出油了,您的脸是会觉得干燥的,甚至干到起皮,干到裂的疼,所以每日早晚洗完脸后要做好保湿工作,使用面霜,当然,您的脸真的很干的时候,您可以把它暂停暂停,修复后再继续使用。” 当然,根据这本治疗学所言,也可在使用这类药物后,立即再擦一遍保湿霜。另外,维A酸软膏还容易被班赛(过氧化苯甲酰凝胶,后面提)所氧化,应避免同时使用。在治疗最初的1~4周内,可能会出现皮肤发红、烧灼感、脱皮的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时,应将药物减量使用(改为每2~3天一次,而不是最初的每天一次),大部分病人会在4周内逐渐适应。治疗的3~6周内,因为粉刺在排出的过程中的刺激反应,可能会出现新的红痘痘和脓痘痘,不要停药!继续使用,在5~6周时会明显的好转。治疗6周以后,大多数患者的皮损在第9~12周得到改善,且此后会有持续性的好转。如果已经6~8周了患者还不能适应它的副作用,或者还没有改善,这时应该换用其他替代疗法了。2、局部抗微生物药:(1)班赛(过氧化苯甲酰凝胶),此药尚没有耐药的报道,它的主要作用是抗菌,前面在发病机制中讲过了,痤疮丙酸杆菌在痤疮的发生中起着作用,导致一开始的白头粉刺、黑头粉刺发炎变成红痘痘和脓痘痘,所以可以使用抗菌药来治疗这一环节。它是针对炎症性痤疮的,如红痘痘、脓头、囊肿型痘痘,另外,还有较弱的消除微粉刺作用。在使用4周时即可见到非常明显的疗效。但是,它有点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局部轻度蜕皮或皲裂,所以它在使用的时候不是整片涂过去的,最好点涂!涂在每个发炎的红痘痘、脓痘痘、囊肿痘痘上。另外,它有漂白作用,使用时尽量不要弄到您的衣物上了,会使衣物掉色的。(2)立思丁(夫西地酸乳膏),在我国,维A酸类外用药物联合立思丁软膏的治疗方案也应用的很多,立思丁是一种外用的抗生素,抗菌谱包括痤疮丙酸杆菌,且具备无明显不良反应(不会脱屑、干燥),所以我国很多医生也喜欢在使用了维A酸类外用药物调节角化控油的基础上(已有干燥、脱屑的副作用)联合使用立思丁软膏消炎。3、复合制剂:如过氧化苯甲酰/抗生素复合制剂,维A酸类药物/抗生素复合制剂等;壬二酸类外用药物,具有抗角化、抗菌、抗炎作用。这些外用药物也可以,但我暂时没有相关的使用经验,暂时不在这里做介绍,以避免照本宣科、盲人摸象。另外,家长们还关注的一类问题是,孩子出现了痘痘,是不是早发育了呀?要不要去看内分泌科呀?那我们按年龄再来分一下:新生儿痤疮Neonatal acne约出生后2周左右出现,3~6个月龄内消退,极少数持续时间更长点,我通常是这么给妈妈们解释的:“别担心,这是由于当时母体内通过胎盘过给宝宝的激素宝宝还没代谢掉引起的”,其实还和宝宝的肾上腺产生过多的DHEA、睾丸合成睾酮等相关。特别容易被当成是“湿疹”、“奶癣”,这可真不是,我通常是介绍区别的:“这种呢是一粒一粒的,湿疹是一小片、一小片的。” 通常不需要治疗,做好清洁工作(洗脸)就可以了,炎症厉害的也可以给予外用抗生素软膏或抗真菌软膏或弱效激素软膏。婴儿痤疮 Infantile acne3~12月龄内出现的痤疮,如果出现了比较深的结节性损害,是有可能留疤的,所以还是要来看看的啊。医生同时还要评估宝宝是否同时还有其他高雄激素的表现,比如腋下异味、阴蒂增大、长腋毛阴毛、乳房发育、肌肉增多等,需要血清性激素检查、骨龄检查等。童年痤疮Mid-childhood Acne指1~7岁的儿童发生痤疮,这通常恐怕是有问题的,因为在此年龄段内雄激素的水平是比较低的,不应该发生痤疮。此时出现痤疮提示可能存在高雄状态,比如先天性的肾上腺增生、中枢性性早熟、多囊卵巢综合征、性腺或肾上腺肿瘤等。一定要来看医生呀,需要做详细的体检、血检。青春期前痤疮Preadolescent acne指7~12岁的儿童出现痤疮。需要当心性早熟,但不一定都存在性早熟,同时需要注意是否有乳房发育、月经来潮等情况,可以进一步去内分泌科做一下评估。再以后的痤疮就没什么特殊的了,12岁后进入青春期,正是可以发作痤疮的时候,有时持续至40岁,但对于年纪较大还在发痤疮的人,仍然需要警惕存在异常高雄状态,怀疑的时候应做相关激素水平筛查。另外,还有一些大家关心的问题,比如:1、“我当年不怎么长痘痘的呀,怎么我孩子长这么多痘痘?”痤疮是一种遗传性的疾病,但对于个人而言,其痤疮的严重程度并不必须与其家长当年发痘痘的严重程度相关。2、得了痘痘饮食上要注意什么呢?“Two non-Westernized populations—the Kitavan Islanders of Papua, New Guinea, and the Aché hunter-gatherers of Paraguay—do not have acne. They eat fruit, fish, game, and tubers but no cereals or refined sugars.”——CLINICAL DERMATOLOGY ——A Color Guide to Diagnosis and Therapy.6th edith. Thomas P. Habif. Page 226在巴布几内亚的Kitavan岛岛民、新几内亚以及巴拉圭的Aché狩猎/采集者中没有痤疮患者。他们吃什么呢,吃水果、鱼、猎物、薯类食物,不吃谷类和精制的糖。提示高糖食物(面包、甜甜圈、糖果、蛋糕、汽水等)会影响激素变化。而如水果、蔬菜这类低糖饮食会更有利于痤疮程度的减轻。牛奶喝太多也加重痤疮,特别是脱脂牛奶。而多吃鱼则有利于痤疮改善。若还想了解更多痤疮患者饮食的注意事项,也可访问以下英文网站:www.acnemilk.com www.thepaleodiet.com www.godairyfree.org www.glycemicindex.com www.hs-foundation.org3、长痘痘了还能不能使用化妆品呢?可以使用不太油腻的保湿产品,但不鼓励化妆。本文系陈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天冷之后,前来就诊的湿疹宝宝明显增多了,且湿疹的严重程度也增加了,家长们很焦急,每天痒痒痒,晚上睡不着觉,不仅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也严重影响了家长的睡眠和生活质量。其它治疗先不提,有哪些是我们家长可以在家里先为宝宝做到的呢?我们来看看湿疹宝宝的基础家庭护理是如何进行的。首先,不管哪一级的湿疹,其必备的基础治疗都是:洗澡&屏障修复+避免刺激物&过敏物。这里我们重点谈谈如何给湿疹孩子洗澡、做屏障修复,以及怎么去避免刺激物及过敏物。洗澡一个常见的误区就是很多人觉得湿疹病人要少洗澡,我们好像也确实可以观察这种现象:洗澡越多皮肤越干,皮肤越干越容易发湿疹。但这是有前提的,即:洗澡时间过长,水分增发过多且洗澡后不立即进行保湿。其实湿疹孩子反而鼓励每日进行沐浴。首先,沐浴可以使皮肤湿润,沐浴擦干后立即使用润肤剂,则可以使皮肤“喝足”的水分被保留在皮肤内,显著提高皮肤水合度,“立即”一般是指擦干后的三分钟内。其次,沐浴对宝宝来说也是很有趣的一项活动,特别是小小孩,小孩子们天生都爱玩水,沐浴的过程也有利于增强亲子关系,并清除皮肤表面附着的细菌和脱落的鳞屑。但应该限制洗澡的时间在10分钟左右,不宜过长,否则因水分增发过多皮肤反而会干燥。洗澡时水温也不要太烫,建议使用32~37℃的温水进行沐浴,使用温和的肥皂或沐浴液,且只用在确实需要的地方,如腋下、腹股沟、脐周、会阴部、肛周。屏障修复/使用润肤剂秋冬季节,皮肤容易干燥,这不是大量喝水就能解决的,关键是要使用合适的润肤剂。通常,润肤剂越厚、越油,保湿作用会越好。但有的时候太厚的保湿霜会用起来觉得很腻,此时,可以选择含有神经酰胺成分的保湿霜,可有很好的保湿作用。有时候有些家长会觉得用油很滋润,关于各类外用油也有一些研究结论:葵花籽油可改善湿疹的皮肤屏障,而橄榄油和芥菜籽油对皮肤屏障恢复有害,并可引起红斑。可以先用油滋润皮肤,再用保湿霜来帮助锁住水分。多多使用保湿霜,“论斤用”,使皮肤始终处于很滋润的状态下,皮肤的屏障功能会较好,可以有效减轻湿疹的程度并对预防湿疹复发有积极的作用。其实在皮肤科真的非常强调护肤,保湿霜使用也有大学问,详细的指导可访问我们科的另外一篇科普:冬天来了,润肤剂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点击科普栏目)避免刺激物虽然出汗过多时会出现瘙痒加重的现象,但仍应鼓励儿童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运动后可以及时冲淋或擦洗并重新保湿。再比如,游泳对于湿疹儿童来说就是一项很好的运动,但在游泳前应全身涂上比较厚的润肤剂(如凡士林软膏)来隔绝游泳池内的化学物质等不良刺激。在游泳后立即冲淋并使用舒适的润肤剂。应避免给孩子穿的过热,有时候又给孩子带的过热,又使用了过厚的润肤霜,反而会导致出现痱子,出现痱子后瘙痒加重,家长会误以为是湿疹加重了,更加努力的给孩子进行保湿,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当您有任何不确定时,可以来找医生面诊咨询。冬季空气干燥,另外由于家里开了空调、地暖后室内湿度进一步降低,也会加重皮肤的干燥症状,这个时候可以在房间里开一个加湿器,使空气湿度在50%以上。当然空调、加湿器等设备需要经常清洗,否则可能会增加霉菌过敏原的暴露。唾液也是湿疹患儿的主要刺激物,总是流口水的孩子在两个颊部会出现“口水疹”,可以在饭前或午睡时使用厚厚的保湿润肤剂涂在面部以减轻这种情况的发生。着装也很重要,建议穿着柔软的棉质衣物。对于经常抱在手上的小宝宝,家长的着装也应该注意,可以在经常接触宝宝面部皮肤的地方垫一块纱布巾。湿疹儿童也应该注意避免二手烟,因为香烟可导致局部皮肤刺激和瘙痒的增加,并且还可能增加发生哮喘的趋势,事实上,在所有儿童在场的场合内都不应该有吸烟者。避免过敏物对于年龄小于5岁且中重度湿疹及持续性湿疹的儿童,建议重点对牛奶,鸡蛋,花生,小麦和大豆做过敏原检查,其中食物抗原特异性IgE(sIgE)水平与皮肤点刺试验这两种办法得到的结果较可靠。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有时也可以识别出一些潜在的过敏原。食物不仅是过敏作用,也可能有接触性刺激作用,比如柑橘类食物的汁水流在口周也可以引起局部湿疹,所以建议小口进食,若弄到口周了,及时擦去、进食完毕后清洁面部并重新使用保湿霜。怀孕时母亲吃的东西可以穿过胎盘(母体膳食抗原可穿过胎盘),但没有证据表明孕期母亲限制饮食会对今后宝宝的湿疹有好处或孩子不容易产生食物过敏。但已有研究表明,怀孕期间吃花生、牛奶和小麦与儿童发生过敏和哮喘的概率减少有关。不需要推迟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仍应在4.5至6个月龄时开始添加辅食。饮食限制不应过度,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可能会导致体重减轻、缺钙、维生素缺乏症和营养不良。大部分食物过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耐受,不再过敏。与此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和青少年湿疹患者对呼吸道(空气里的)过敏原的反应性增加。最常见的空气过敏原是屋尘螨、草花粉、动物皮屑和霉菌。婴儿期接触猫可增加发生湿疹的风险,且已经被证实的一个观点就是湿疹患儿接触猫增加其患哮喘的风险总结最后,我们总结一下,湿疹患儿的家庭护理主要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鼓励每日沐浴,限制洗澡时间在10分钟左右,水温在32~37℃,可以在头皮、颈、腋下、会阴肛周、脐部使用温和的肥皂或沐浴液,一擦干后立即使用保湿霜进行保湿。选择合适的保湿霜,具体参见:冬天来了,润肤剂你们准备好了没有?(可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皮肤科,点击科普栏目)鼓励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避免给孩子穿戴的过热,穿着柔软的棉质衣物。不要随意限制孩子的饮食,不要推迟宝宝添加辅食的时间,有食物过敏疑虑的家长请咨询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饮食限制。关于其他更多过敏的介绍可以参见我另一篇置顶科普:常见过敏原及注意事项。国际湿疹联合会也有一个湿疹患者宣教的网站:www.nationaleczema.org 有条件的家长,也可以直接去上面学习一些科普的知识。本文内容均参考自:Amy S. Paller .Hurwitz Clinical Pediatric Dermatology A Textbook of Skin Disord 5th Edition.
一位妈妈带着他读初中的孩子来就诊,因为她孩子的屁股上有个剧痒的大包,以至于白天上不好课,晚上睡不好觉,也不是没去看,在外面看了几次,还给看大了,痒在屁股上,上课根本坐不住,更别提什么听课效率了,这个剧痒的大包包是怎么回事儿?病例分享:患者,男,13岁。主诉:左股皮疹2.5月,痒剧。现病史:起初为痒痛性损害,发疹一周后就诊于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提示为23827mm回声增强区,疑诊“脂膜炎”,嘱热敷治疗,热敷3天后皮疹环状外扩,中央消退,遂停止热敷再次就诊于外院,给予派瑞松外用治疗,治疗3天后瘙痒消退,遂停药,2周后再次发生明显瘙痒,面积环状扩大。专科查体:左股屈侧约108cm环状浸润性粉红斑块,环宽约1.5cm,无鳞屑。病理检查:真皮网状层至脂肪浅层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未见火焰征。诊断:嗜酸性环形红斑嗜酸性环形红斑(Eosinophilicannularerythema,EAE)病因不明,可能和慢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糖尿病)与特殊感染(慢性疏螺旋体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胸腺瘤等相关。临床上可单发或多发,好发于躯干四肢,病程易反复与迁延,通常血常规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不高。临床有二种模式:类似离心性环状红斑/离心型模式、类似环状肉芽肿或多形性红斑的荨麻疹/环状型模式。其病理特点主要有三点:致密的浅表和深部血管周围淋巴组织细胞浸润,伴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无火焰征;可有黏蛋白沉积(少见)。2017年JEADV上有一篇研究,总结了10例EAE的特点后指出其临床上中央常有色素沉着是其特点,对应着病理上常伴黑素增生(黑素细胞不多),提出EAE在病理生理学中可能存在一些激活黑素细胞黑素合成的因素。黑素细胞以低水平表达IL-5,IL-5驱化真皮内Eo的同时也作用于黑素细胞。另一方面,由Eo产生的IL-4也可以抑制正常人黑素细胞的黑素生成。EAE的治疗可以分三大类,第一类,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在治疗了原发疾病后,EAE皮疹可发生自行消退,如2016年JEADV上的一篇报道,一位72岁的女性,半年病程,仅发在手足,瘙痒不明显,体检发现胸腺瘤,肿瘤切除后2个月皮疹开始消退,4个月后全部消退。第二类为一些传统的治疗,但报道的疗效不一,停药后可复发。比如羟氯喹、美满霉素、甲氨蝶呤、氨苯砜、烟酰胺、吲哚美辛、强的松口服等;激素、他克莫司外用等;NB-UVB等。第三类为使用生物制剂治疗,如达必妥(IL-4/IL-13)、美泊利单抗(IL-5)、贝那利珠单抗(IL-5a受体单抗)等,其原理在于IL-5由Th2淋巴细胞、肥大细胞、NK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产生。将Eo由骨髓募集至局部。IL-5还与Th2细胞来源的IL-4和IL-13一起促进嗜Eo的活化和组织募集。通过与IL-5Rα结合,激活Janus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5,以及大鼠肉瘤/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途径,参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生长、存活和脱颗粒。本例患儿因皮疹单发,给予外用激素及得宝松局封治疗后皮疹消退,随访6个月尚无复发。刘业强教授提出问题:那么嗜酸性环形红斑和Well’s综合征如何鉴别呢? Well’s综合征通常表现为触痛性蜂窝织炎样斑块(有时也可出现EAE样皮损),血Eo、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IL5均升高,且其在病理上Eo的浸润更深,通常会累及到脂肪层,且可见火焰征。其中,病理上的出现火焰征及血常规中Eo计数增高是其与EAE的鉴别点。但有观点认为EAE和Well’s综合征为谱系性疾病,是否出现火焰征及血常规中Eo是否增高,取决于疾病的不同阶段。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女性对美的标准不断提高,追求更加精致和年轻的外貌成为趋势,现代女性更加注重个人形象管理,愿意投资于面部注射美容等非侵入性方法,以维持或改善自身的外貌。这本都是好事儿,但在一些情况下,注射美容可能会导致不理想的效果,甚至出现毁容的情况,尤其是在一些非正规医疗机构、场所进行的注射活动后。病例分享:患者,女,52岁。主诉:面部多发性红色结节2月余。现病史:患者3月前曾于美容院接受注射肉毒素瘦脸治疗,此后部分注射部位出现红色皮疹,逐渐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有压痛。专科查体:双侧面部多个棕红色1-2cm结节,质硬,部分表面伴有鳞屑。病理检查:表皮部分变薄,真皮间混合炎细胞弥漫浸润,以淋巴细胞、组织细胞、中性粒细胞为主,夹杂少量浆细胞,可见多核巨细胞,部分胶原坏死。PAS(-),抗酸染色(-)。病理印象:感染性肉芽肿分泌物培养及鉴定:龟分枝杆菌诊断:皮肤龟分枝杆菌感染。刘业强教授提出问题:肉芽肿的模式有很多,包括结核样的,结节病样的,坏死性的,化脓感染性的,黄色肉芽肿,间质性肉芽肿,异物性肉芽肿等。当切片中同时出现中性粒细胞(中心)+组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时需要考虑感染性肉芽肿,当显微镜下出现感染性肉芽肿模式时,还可以见于哪些情况?
先介绍一下纵向黑甲,指的是指(趾)甲上的纵向色素条带,它是大概念,可以仅是局部黑素细胞活跃、或甲母质处单个黑素细胞增生,也可以是甲母痣或甲下恶黑,对于儿童来说最常见的是甲母痣。说到色素痣,我们都知道有个ABCDE法则,分别是:A(asymmetry,不对称);B(borderirregularity,边界不规则);C(colorvariegation,颜色不均一);D(diameter>6mm,直径>6mm);E(evolving/Changing,进展/变化,扩大或结节状生长、皮损退行性改变)。那么甲母痣有吗?当然,也有一个。那么,当一个孩子的纵向黑甲达到了以上法则中的多条后,他就是黑素瘤了吗?否!成人的指征不适用儿童!用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儿童容易判断的过重!那么有儿童的指征吗?目前尚无。那该怎么办?考虑到儿童甲下恶黑的罕见性,而活检或切除手术又容易造成永久性创伤,故对于儿童甲母痣,建议进行皮肤镜下的观察随访至少4-6年。在做皮肤镜观察时,需记录以下特征:宽度、颜色、规则性、Hutchinson征/假性Hutchinson征、三角征、球/点、甲破坏、甲下出血。什么时候才是儿童需要做活检的时机呢?非典型进展时:突然的改变!总结:对于儿童甲母痣,应以皮肤镜的定期随访为主,尽量避免过度的创伤性操作。对于存在这类问题的患儿,也可至我科进行专业的评估。周四下午痣与巨痣专家门诊(陈琢)周二下午儿童甲病专病门诊(金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