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存在。它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不是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引起的炎症,而是机体产生抗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并升高,有时导致甲状腺功能异常,并可以引起甲状腺肿大、B超显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甲功化验可以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桥本甲状腺炎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饮食调节:保持饮食中恰当的碘摄入。过量摄入碘可能会促进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桥本甲状腺炎发展为甲状腺功能异常。建议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适当限碘,特别是沿海地区患者,膳食当中碘含量较高,建议适当限制海带、紫菜、海苔等富碘食物,尽量使用无碘盐。2.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了甲状腺功能减退,通常需要使用甲状腺片或左甲状腺素钠片进行替代治疗,并且应该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根据甲状腺功能结果及时调整药物的剂量。如果合并甲亢需要检查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进一步判断是否合并Greves甲亢。3.手术治疗:通常桥本甲状腺炎不需要手术治疗,但对于经过药物治疗后甲状腺肿大仍较明显,产生了压迫症状,影响美观或怀疑合并甲状腺癌患者,需考虑手术治疗。总之,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治疗需要根据病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大家好!我是上海六院糖尿病蒋伏松医生,作为全国排名前三的内分泌科室,我们常年接待大量的糖尿病患者,接触过数以万计的糖尿病病例,有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没有定期检查而产生并发症,我们感到非常遗憾和痛心。很多并发症是可以通过定期检查来及时预防的,因此特写此文科普,希望大家能定时体检,把糖尿病控制好,一样可以过得健康舒心。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定期检查可能讳疾忌医的心理吧,许多糖尿病患者经常埋头吃药,却很少去医院检查,血糖控制如何自己不知道,甚至出现了并发症也浑然不觉。糖尿病不仅仅是一个单纯高血糖的问题,如果病情控制不好,可以损伤心、脑、肾、眼、足、神经、皮肤等全身多个靶器官,导致各种各样的急、慢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等等,而这些并发症在早期阶段患者往往感觉不到,只有通过全面检查及才能被发现。那糖尿病患者究竟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多久查一次?有什么注意事项呢?今天我们为大家详细讲解清楚。01-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是:空腹血糖在4.4~7.0mmol/L之间,餐后血糖<10.0mmol/L。检测频率:1-2周至少查一次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不稳定患者建议每周测两次:三餐前后、三餐后2小时、睡前血糖。血糖极不稳定的患者,可进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02-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情况比较常见。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与进展风险。一般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降压目标应<130/80mmHg;老年或伴严重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标可放宽至<140/90mmHg。至少每周监测一次,已经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可每年做一次动态血压的监测。03-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客观反映患者近2~3个月的总体血糖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一般要求控制在7%以下。治疗之初建议每3个月检查一次,达标后可每6个月检查一次。检测时不需要空腹;不同人群的控制目标有所不同,例如,老年患者可以适当放宽,年轻患者最好控制在6.5%以下。04-血脂2型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血脂代谢异常是引起糖尿病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血脂对于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非常重要。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首要目标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建议每年至少检查一次血脂。如已合并血脂异常,建议增加监测频率,每3个月到半年检查一次为宜。05-尿常规尿常规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是否存在泌尿系感染等情况。1-3月检查一次。06-肝肾功能可以掌握肝脏及肾脏的情况,还能给选择用药提供依据,因为在肝肾功能问题较大时,有些口服降糖药是不宜使用的。每3~6个月检查一次。07-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的平方(kg/㎡)BMI是反映肥胖的指标,≥24.0属于超重,≥28.0为肥胖。控制体重是肥胖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重要任务。监测频率建议:建议至少每个月测量1次体重和腰围。08-眼底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病程早期往往没有症状,通过眼底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改善患者预后。初次筛查:成人1型糖尿病患者在患病5年内、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时,应进行眼底检查复查:每1~2年进行1次眼底检查;对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09-心血管检查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心电图、心脏彩超、冠状动脉CT造影,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问题。3-6个月检查一次心电图。10-足部检查糖尿病足病是糖尿病严重和治疗费用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重者可以导致截肢和死亡。糖尿病足病治疗困难,需要及时预防。检查足部皮肤有无皲裂、有无红肿及水疱、有无感染及溃破;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预防糖足发生。有足部水疱、溃疡、老茧的糖友,不要自行处理,需找专业医生治疗。每天自查,每6~12个月请专科医生检查一次。11-下肢动脉检查47.5%的糖尿病足患者存在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而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LEAD)是糖尿病足溃疡(DFU)发生的重要病因之一。通过下肢动脉超声可及时确诊,并进行积极干预和治疗。每6~12个月检查一次。12-口腔疾病检查糖尿病可导致牙周病、牙齿松动或脱落、口腔溃疡、口腔霉菌感染、龋齿等多种口腔疾病,因此,患者一定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6~12个月检查一次。13-周围神经病变通过针刺痛觉、温度觉、压力觉、震动觉和踝反射等相关体格检查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每6~12个月检查一次。14-肺部检查胸部X线片检查可以判断糖尿病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肺结核或肺部占位性病变。每年拍1次胸片检查。15-骨密度检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患上骨质疏松。通过骨密度检查,有助于骨质疏松的早发现早治疗。每1-2年检查一次。16-腹部B超检查通过腹部B超检查,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同时合并脂肪肝?是否有胆囊炎症、结石或胰腺占位性病变。每年做一次腹部B超。了解更多糖尿病知识,可联系医生助理,获取以下资料:Dr_Jiangfs领取:《61份糖尿病专业食谱》《100个常见食物GI值》《糖尿病饮食控制》《糖尿病运动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防控糖尿病,获得长久健康。
糖尿病人最怕的就是吃完东西后血糖飙升,或昨天吃完血糖是正常的,为什么今天这顿饭吃完后餐后2小时血糖一下子升高好多。每次吃饭血糖反应都有差异,时高时低,搞的不知道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其实餐后血糖飙升,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饮食:到底吃了什么,怎么搭配的。讲到这里,必须提到一个专业术语:GI(升糖指数)数值。GI(升糖指数),是指含50g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在一定时间(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的百分比值。对于糖友来说,最好对一些常见食物的GI值有个大概的认识,吃饭时尽量选择低GI(低升糖指数)的食物,这样血糖升的缓慢些,对咱们的身体健康很有帮助。GI值的标准高GIGI>70消化速度快,吸收完全,对餐后血糖影响大,血糖高时不吃或少吃。中GI55≤GI≤70对餐后血糖影响中等,适量少吃。低GIGI小于55消化缓慢,释放缓慢,对餐后血糖影响小。适量吃。注意事项一、低GI≠放开吃对于糖友来说,控制饮食最重要的是控制总热量,即食物的总量。不能因为是低GI食物,所以就吃很多超过所需总热量,放开吃会给身体带来很大负担。二、不同做法影响GI值以玉米为例,玉米的GI值是55,但是玉米碾成玉米面,玉米面的GI值是68。米糊的GI值要高于米饭。原始食材和加工过的食材的GI值是不一样的,加工的越精细,GI值越高。以水果为例,水果变成果汁后,很多营养成分都被破坏了,果汁里大部分都是果糖蔗糖。因此对于食材,能整个吃就整个吃,不要榨汁,搅碎、打糊,食物也不要煮的太软太烂。三、学会搭配吃饭时,要学会搭配,如果非常想吃高GI食物,可以搭配低GI食物一起吃。要学会加料,降低食物的GI数值。比如煮饺子,可以加蔬菜。吃主食,可以加上粗粮,糙米、荞麦、藜麦等。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控制血糖,我们为大家整理了约100个常见食物的GI数值表,方便大家了解和熟悉,并学会运用,赶快收藏起来吧!了解更多糖尿病知识,联系医学助理:Dr_Jiangfs领取:《61份糖尿病专业食谱》《100个常见食物GI值》《糖尿病饮食控制》《糖尿病运动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防控糖尿病,获得长久健康。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饮食应该如何控制?食物种类应该如何选择,每一种类吃多少?如何均衡搭配?怎么吃才能让血糖波动小,是一件很细碎甚至有点头痛的事情,如果能有食谱照着吃是最好的了。今天为大家整理了21样食谱,每天换着吃不重样,满足你多样性的选择。大家赶快收藏起来吧!首先我们要了解下膳食原则:糖尿病的膳食原则是“总量控制、营养均衡”,在限制总热量的前提下,尽量使“食物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均衡,除了含糖食品需要严格限制以外,大多数食物糖尿病患者均可享用。1、必须吃早餐经过一个晚上,人体内储存的糖原已被消耗,应及时补充,以免出现血糖过低的情况。尤其是注射胰岛素的糖友,并保证营养充足。注:为了控制油脂的摄入量,糖友宜吃水煮鸡蛋或鸡蛋羹,尽量不吃煎鸡蛋或鸡蛋饼。如果乳糖不耐受,可以用低乳糖奶及奶制品代替,如酸奶、奶酪、低乳糖奶等。2、合理搭配三餐应包括谷类、动物性食物(肉、蛋)、奶及奶制品、蔬菜和水果等4类食物。3、适当适时加餐午餐和晚餐间隔时间相对较长,容易感到饥饿,可能会出现低血糖,可以在晚餐前进行加餐,但同时应减少正餐时的主食量半两,保持全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变。4、晚餐不宜过饱、不宜油腻或高能量一般情况下,人们在晚上活动量较少,能量消耗低,坚持每顿少吃一两口,对预防能量摄入过多进而引起的超重和肥胖有重要作用。晚餐避免过于丰盛、油腻,以脂肪少、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何选择食谱一般来说:体型正常的女糖尿病患者,参考A套餐:能量在1200千卡左右的一周食谱。体型正常的男糖尿病患者,参考B套餐:能量在1500千卡左右的一周食谱。身高较高、活动量大的糖尿病患者,不论男女,都可以参考C套餐:能量在1800千卡左右的食谱。了解更多糖尿病知识,联系医学助理:Dr_Jiangfs领取:《61份糖尿病专业食谱》《100个常见食物GI值》《糖尿病饮食控制》《糖尿病运动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防控糖尿病,获得长久健康。
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需要经常监测血糖。为什么要监测血糖呢?一是方便医生掌握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便于药物的调整;二是了解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方便医生指导患者予以纠正。虽然血糖仪的操作十分简单,对于技术要求相对比较低,但如果大家使用不当的话测量的结果会有误差。那血糖监测有哪些注意事项呢?关注公众号:蒋医生的讲糖获取更多关于糖尿病的科普视频和应对方法,帮助你更好的控制血糖,获得长久健康。1.定期校准血糖仪需要定期校准,新的血糖仪在出厂时一般已经经过校准。使用过一段时间的血糖仪,可以在血糖仪的背后找热线电话,找到服务点提供校准液。建议患者每半年或者一年校准一次血糖仪。2.采血要规范测血糖的时候要在静息状态下进行,情绪激动、刚运动结束等情况下,血糖的测量值会偏高。(1)采血前准备用温水或中性肥皂洗净双手,反复揉搓准备采血的手指,直至血运丰富,或在采血前将手臂下垂10~15秒,使指尖充血。打开血糖仪开关,用吸血的血糖仪,就取一条试纸插入机内;用滴血的血糖仪,就取一条试纸拿在手上。(2)采血取出试纸后随手将盖筒盖紧,用采血笔紧挨指腹,按动弹簧开关,针刺指腹。若出血量不够,可在扎针后,轻轻推压手指两侧血管至指前端1/3处,让血慢慢溢出即可。(3)其他注意如果是吸血的血糖仪,就将血吸到试纸专用区域后等待结果;如果是滴血的血糖仪,就将一滴饱满的血滴或抹到试纸测试区域,将试纸插入机内等待结果。不要追加滴血,否则会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确。平日注意保持血糖仪的清洁干净:对测试区的清洁一定要注意,擦拭时不要使用酒精或其他有机溶剂,以免损伤其光学部分。3.正确的使用消毒剂如果应用含有碘元素的消毒剂进行消毒,碘在接触到试纸后会出现化学反应,不会单纯监测到血液的情况,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尽量选择酒精消毒,消毒半径为1-2厘米,需要等酒精完全挥发后再采血。4.避免干扰因素的影响测血糖时要将第二滴血放到试纸条上进行检测,第一滴血弃掉,因为第一滴血可能掺杂着一些消毒的酒精或组织液。还要注意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服用大剂量的维生素C会使血糖结果假性偏低等。5.测血糖用哪个手指头左右手或五根手指测得的血糖值并没有明显区别,在手指选择时,尽量选择活动少,感染率低、疼痛请、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手指,如无名指、中指和小指。内侧和外侧都可以,如果手指皮肤本身有破损或炎症,要尽量避免选择此处采血。6.测血糖时使劲挤压手指是否会有影响呢?选择合适的采血针,保证采血针刺入皮肤的力度和深度都比较合适。如果只是轻轻采一下,可能血量不够,这时不要反复用力地挤压手指,很有可能挤出一些组织液,影响测试结果。7.糖尿病患者平时自测血糖,还需要定期去医院检查吗?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随诊,监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白蛋白,确保近期的血糖控制稳定。8.多长时间测一次血糖如果病情不稳定,血糖控制不好,最好每天都监测血糖,每天4次,即空腹及三餐后两小时,病情稳定后可隔日检测。病情长期稳定的病人可每个月监测4次,可以采取第一天测空腹,第二天测早餐后,第三天测午餐后,第四天测晚餐后的方法;也可以每两周选择一天测4次。如合并急性疾病、怀疑低血糖、体重变化明显、调整治疗方案时等,这些情况下就不要拘泥于每天监测几次血糖了,应该按需要而测定血糖。9.早晨空腹血糖要在用药前测测空腹血糖最好在清晨6点~8点取血,采血前不要使用降糖药、不吃早餐、不做运动。血糖检测根据时间的不同,可分为空腹血糖(是指隔夜空腹8小时以上)、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随机血糖等。10.什么情况下不用能家用血糖仪?当血糖超过33.3mol/L或低于1.1mol/L时,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时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进行治疗。11.详细记录每次测定完血糖后一定要用专用的血糖记录本按时间顺序记好,就医时出示血糖监测记录。监测血糖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也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糖尿病人在平时监测血糖时建议注意以上细节,以保证血糖监测的准确性,更好地保持血糖的稳定,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主要预约方式: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微信公共号)2.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微官网(微信公共号)3.微信支付和支付宝里面有个医疗健康版块也可以预约4.好大夫等互联网医疗平台也可直接预约5.实在约不到可在这个平台试一下能不能抢到号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https://yuyue.shdc.org.cn/,在右上角输入我的姓名【蒋伏松】电话预约:临港院区(环湖西三路222号):021-38297159,38297125周三上午(特需226元,检验检查免预约),周四上午(专家)徐汇院区(宜山路600号):64757781、64757782周五下午(专家),周六上午(特需326元)国际医学中心(浦东新区康新公路4358号,特需1200元):60236000可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蒋医生的讲糖获取我原创的科普视频、控糖食谱,帮助你们更好的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更好的应对和治疗,早日康复,获得长久健康!
很多病友反映糖甲大院李医生的门诊号很难预约,每次打开预约界面都是已约满!那么到底如何预约糖甲大院李医生的门诊呢?为方便糖甲大院的朋友们预约李医生的门诊号,现将李医生所有的门诊预约方法告知广大病友!另外,万一预约不到糖甲大院李医生的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还可以线上咨询!一.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预约方法:1.电话预约:电话预约可以预约6周以内的专家号和特需号,由于预约很多,建议提前6周预约专家门诊及特需门诊。周二上午专家门诊预约电话:021-64757781、021-64757782周四下午特需门诊预约电话:021-54972001、021-240586132.网上预约:网上预约可以预约4周以内的专家号和特需号,由于预约很多,建议提前4周预约专家门诊及特需门诊。1)上海医联预约平台(https://yuyue.shdc.org.cn)预约专家或特需门诊。2)"上海健康云"公众号或"健康云Pro"小程序预约专家或特需门诊。3)微信公众号"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预约专家或特需门诊。3.现场预约:现场预约可以预约6周以内的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由于预约很多,建议提前6周预约专家门诊及特需门诊。专家门诊预约地点:1楼门诊大厅预约中心。特需门诊预约地点:门诊13楼特需门诊挂号处。二.上海百汇医院门诊预约方法:糖甲大院李医生每月有两个周六上午在上海百汇医院出诊,具体出诊日期及预约可关注下面的公众号,或电话4008196622。扫码或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预约糖甲大院李医生门诊END
近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增长迅速,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已经达到11.2%。虽然糖尿病已广为人知,但其中只有一半的人被确诊,这主要是因为中国人群在糖尿病早期更多地表现为餐后血糖增高,空腹血糖往往正常,而国人在体检、就诊时往往只检测空腹血糖,却忽略餐后血糖的检测。中国人饮食结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在体内吸收较快,而亚洲人的胰岛细胞功能低于白种人,餐后胰岛素早时相分泌能力差。因此,和空腹血糖相比,中国人餐后高血糖的发生率更高。毋容置疑,空腹和餐后高血糖都是有害的,其危害主要来自于高血糖导致的糖尿病急性和各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还会发生神经病变及足病,严重时可造成心肌梗死、脑卒中、肾功能衰竭、失明、截肢。目前多项大型临床研究发现,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2小时血糖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和死亡,因此和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与大血管病变更加密切。其次,餐后高血糖与微血管病变之间也具有相关性。已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较明显的餐后高血糖且持续时间长。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监测数据显示,餐后2小时血糖增高而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加了3倍。日本前瞻性观察研究发现,餐后高血糖较糖化血红蛋白能更好地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另外有研究指出,2型糖尿病空腹和餐后高血糖均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发病率升高有关,两小时糖耐量试验对于痛性神经病变的检出更为灵敏。餐后高血糖状态对人体微血管和大血管作用时间较空腹高血糖更长,血糖浓度更高,可造成更为持续的氧化应激,对血管内皮损害更明显,同时造成血管收缩舒张功能失调,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狭窄甚至梗阻。餐后高血糖还可直接损害胰岛β细胞,加重胰岛素分泌缺陷,加速糖尿病的进展及并发症的产生。餐后高血糖受饮食影响很大,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糖高脂饮食普遍存在,体型也趋于肥胖,餐后高血糖多合并高血脂,可共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同时餐后高血糖对血糖波动的影响也比空腹血糖明显,而血糖的波动更加重了并发症的出现。餐后高血糖危害巨大,那么怎样才能准确测定餐后高血糖呢?糖耐量试验可以作为标准的诊断试验。另外,二两馒头餐替代葡萄糖分别检测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也可用于糖尿病的诊断。在已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中,一定要注意餐后血糖的监测,需要吃饭及服药后再查,以了解平时餐后血糖的情况,并及时做出用药调整。对于年龄超过45岁、体型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的人群,应该注意尽早进行餐后血糖的检查,以免漏诊糖尿病。对于餐后高血糖的控制尤其要注意餐后的适当运动,避免过多碳水化合物和精细食物的摄入,并选用针对餐后高血糖的降糖药物,以及早发现和干预餐后高血糖,进而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