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是70岁,体重达180斤的婆婆,腰痛伴左下肢疼痛半年,且合并糖尿病等内科疾病。 经完善相关检查,诊断为:L4椎体不稳,L4/5;L5s1平面椎管狭窄,L4/5椎间盘突出,压迫左侧神经根并L4/5左侧侧隐窝狭窄。 在考虑治疗方案时,一是主张传统减压融合内固定,但是患者肥胖,合并较多内科疾病,估计不能耐受手术。其次考虑局部麻醉下椎间孔镜靶点减压,但患者存在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可能术后症状缓解不理想。在和家属充分沟通后,家属还是决定采用椎间孔镜进行治疗。 手术行L4/5左侧椎板部分切除,磨转打开左侧侧隐窝,术中松解左侧神经根,术后腰部支具限制腰椎活动,一周后下地行走,病人腰腿疼痛较术前缓解80%,非常满意!高兴的说我半年时间没有好好的在家待过了,都在医院里边,我得回家好好打扫下卫生。
一般于术后3~4周开始。化疗副反应因人而异,并不如想像中那么可怕,主要是消化道反应、过敏反应和乏力纳差等全身反应,经过对症治疗一般能很快缓解,不必过份担心。一般因化疗方案的不同每3~4周一次,共4次,总共差不多需4~6个月。每次化疗前应验血查白细胞和肝肾功能,若血常规或肝肾功能异常,则应暂时终止化疗。如果残端阳性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则需要接受放疗,每日坚持放疗,一般采取照射5天,休息2天。
[摘要]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6月经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12例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反复咳嗽、咳痰6例,其中4例伴咯血或痰中带血,4例胸痛;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2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例3例,其中后基底段9例,内基底段3例,术前诊断或拟诊为肺隔离症6例(50%),余6例术前误诊(误诊为肺囊肿2例,肺脓肿1例,肺癌1例,肺良性肿瘤1例,脓胸1例),均经手术和术后病理检查明确诊断,无手术死亡,1例术后并发肺不张。结论: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方法主要为影像学检查,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案。[关键词] 肺隔离症;诊断;手术 肺隔离症(Pulmonarysequestration)是一种临床少见的肺先天性畸形,发病率约为1.1%~1.8%[1],是以血管异常为基础的胚胎发育缺陷,多见于肺下叶后基底段,尤以左侧多见。由于其临床症状、体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样,故极易误诊。我院2000年1月~2010年6月共收治肺隔离症12例,其中6例术前误诊,现结合临床及文献资料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24~62岁,平均43岁。1.2 临床表现 反复咳嗽、咳痰6例,其中伴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4例,胸痛4例,无症状于体检时发现2例。病变位于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3例,其中后基底段9例,内基底段3例。胸部CT检查示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实质性肿块6例,其中7例病变与胸主动脉、脊柱旁或下肺静脉有条索状相连,表现为尖部指向脊柱旁的楔状影,6例增强CT扫描见条索内有异常血管影;病变位于下肺叶近纵隔面或近横膈面处,表现为囊性及蜂窝状多囊6例;6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见新生物,3例见主支气管内脓性分泌物。术前明确诊断或拟诊肺隔离症6例;误诊6例,误诊为肺囊肿2例,肺脓肿1例,肺癌1例,肺良性肿瘤1例,脓胸1例。1.3 手术方法 本组均行手术切除治疗,采取双腔管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叶内型10例全部行肺叶切除,叶外型2例行肺隔离病变切除术。术中发现异常供血动脉来自胸主动脉10例,来源于膈肌动脉1例;来源于腹主动脉1例。有1支异常供血动脉9例,2支异常供血动脉3例,异常供血动脉直径2~12mm,12例静脉血均回流至肺静脉,叶内型隔离肺与周围肺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其中2例与胸腔、膈面粘连致密。结果 11例术后均顺利恢复,1例术后并发肺不张,经治疗后顺利恢复;术后病理:隔离肺均为囊性病变,囊腔内有黄色透明状黏液,囊壁内层由纤毛柱状上皮覆盖,外层是结缔组织,可有弹力纤维、平滑肌纤维、黏液腺、软骨等,囊壁组织中没有炭末色素沉着。2 讨论2.1 发病原因及机制 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异常,为一部分肺发育不全,无呼吸功能,与其相邻的正常肺分离,其血液供应来自体循环动脉。病理学上,肺隔离症的病变组织为未发育的支气管肺组织,除了少数肺内型的肺隔离症外,多数情况下异常肺组织支气管往往是一盲端,不与正常支气管腔相通。异常肺组织没有肺功能,没有炭末或只有少量炭末沉着。内有大小不等的单个或多个囊肿,囊壁由柱状纤毛上皮及结缔组织构成。发病原因尚无定论,多支持Pryce牵引学说,即在胚胎初期,在原肠及肺芽周围有许多内脏毛细血管与脊柱动脉相连,当肺组织发生分离时,这些相连的血管即逐渐衰退吸收,由于某些原因,血管残存成为主动脉的异常分支动脉,牵引一部分胚胎肺组织形成隔离肺。在胚胎早期肺组织与原肠发生分离时受到牵引,副肺芽位于胸膜内则形成叶内型肺隔离症;在分离后受到牵引的异常肺胚芽出现在胸膜已形成之后,则形成叶外型肺隔离症[2],叶外型肺隔离症呈典型的锥体形,通常位于胸腔下方胸主动脉附近,患者通常没有症状,40%合并其他发育异常,最常见的是膈疝[3]。临床上所见多为叶内型,多伴有反复感染及咯血,它从正常肺分离出来,与正常肺有共同的胸膜。其好发部位为左肺下叶后基底段、脊柱旁部位,亦可位于纵隔内;其次为右肺下叶基底段;上叶较少发生。肺隔离症的病理特征为病变肺组织接受体循环动脉系统供血,异常动脉可以来自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多数经下肺韧带进入隔离肺内,通常是一支,也有少数两支或多支的情况。由于与体循环交通,主动脉压力较肺动脉高6倍,隔离肺受压迫使病肺组织产生囊性及纤维性变,再加上隔离肺与支气管多不相通,故病肺内分泌物无法排出而易形成囊肿,并易继发感染[4]。2.2 临床特点 肺隔离症多在20岁以后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左侧多于右侧。叶外型及与支气管不相通的叶内型肺隔离症,一般都没有症状。与支气管相通的叶内型,临床上常反复出现肺部感染,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咳脓痰甚至脓血痰,与肺脓肿症状很相似。还有一部分表现为下叶肺组织反复发生肺炎,抗炎治疗可暂时缓解,但常常反复,迁延不愈。97.75%叶内型位于下肺,且绝大多数位于内基底段、后基底段;叶外型的发病率为叶内型的1/3~1/6,77.4%的病变位于下叶与膈肌间[5]。本组病变的分布情况与文献报道相符。该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肺内囊腔大小、是否合并感染有关,少数病例反复发作。本病误诊率较高,易与肺囊肿、肺脓肿、肺良性肿瘤、肺癌等一些呼吸道常见病相混淆。本组术前确诊或拟诊6例,误诊率达50%,与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不够有关。叶外型肺隔离症的肺组织与正常肺叶支气管不相通,这类病人可无任何症状,常在健康体检时发现。本文1例叶外型肺隔离症于体检时发现,1例误诊为肺良性肿瘤;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肺组织多数与正常肺叶支气管相通或开始不通而后又沟通,此类患者易继发感染,经抗生素治疗症状能暂时缓解,但反复发作,表现为同一部位反复发生炎症。因而,当反复发生肺的下叶炎症时,应考虑到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可能。2.3影像学特点 X线胸片检查是诊断肺隔离症最基本的方法,常表现为下叶的肿块或浸润征,多位于后基底段或内基底段,X线特点为阴影大小可随病情演变而改变,但不会完全消失[7]。肺隔离症的胸部X线表现并无特异性,合并感染时尤其如此。CT检查最具有诊断意义的征象是病变有条索状柄与胸主动脉、脊柱或下肺静脉相连,病变的整体形态表现为尖部指向脊柱旁的楔形影[8],CT现已成为该病主要的诊断手段,但对异常血管的检出率并不高。本组12例均行CT检查,只有6例因行螺旋CT增强扫描显示异常血管。螺旋CT增强扫描后的血管成像,可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全貌,对异常供血动脉的起源、走行和分支及回流静脉的显示能提供更准确、更直观的信息。MRI能较好地显示隔离肺体循环供血动脉,并有不需造影剂的优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除了吸取分泌物培养外意义不大,本组6例病人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均未见新生物,3例见主支气管内脓性分泌物。2.4 治疗方法 肺隔离症一旦确诊,即使患者无任何临床症状,也应积极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切除感染病灶,消除隔离肺中的左向右分流,预防病变部位的远期感染或偶发癌变[9]。通常情况下,叶内型病变行肺叶切除,叶外型病变行肺段或隔离肺病变切除[10]。术前有肺部感染者应待症状控制后再手术,术前尽量明确供血动脉来源及数目,防止术中误伤大血管,造成出血[6]。异位血管来源:有文献报道异常供血动脉来自胸主动脉者占73%,腹主动脉上段者占21%,其余依次为肋间动脉、锁骨下动脉、胸廓内动脉、心包膈动脉、脾动脉、肾动脉等[4]。有的患者常因反复感染而发生胸腔粘连,部分病例粘连严重,术中需仔细分离、寻找异常血管并切断、结扎,避免血管破裂回缩或滑脱致大出血;在处理下肺韧带时应常规用手指触摸了解有无异常动脉搏动。由于肺隔离症误诊率较高,有相当一部分病例是在术中才发现,因此,对于下肺近膈面及纵隔的病变,特别是肺表面呈粉红色充血状者,术中要警惕本病存在的可能,注意探查有否畸形血管,以防发生意外[11]。
椎间孔镜简介 椎间孔镜与脊柱内窥镜类似,是一个配备有灯光的管子,它从病人身体侧方或者侧后方(可以平可以斜的方式)进入椎间孔,在安全工作三角区实施手术。在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做手术,在内窥镜直视下可以清楚的看到突出的髓核、神经根、硬膜囊和增生的骨组织。然后使用各类抓钳摘除突出组织、镜下去除骨质、射频电极修复破损纤维环。手术创伤小:皮肤切口仅7mm,如同一个黄豆粒大小,出血不到20ml,术后仅缝1针。是同类手术中对病人创伤最小、效果最好的椎间盘突出微创疗法。 治疗原理 椎间孔镜通过在椎间孔安全三角区、椎间盘纤维环之外,彻底清除突出或脱垂的髓核和增生的骨质来解除对神经根的压力,消除由于对神经压迫造成的疼痛,其手术方法是通过特殊设计的椎间孔镜和相应的配套脊柱微创手术器械、成像和图像处理系统等共同组成的一个脊柱微创手术系统。在彻底切除突出或脱垂髓核的同时,清除骨质增生 、治疗椎管狭窄、可以使用射频技术修补破损的纤维环等。 椎间孔镜临床优势: 在局麻下经腰椎侧路途径,完成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即刻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术后症状缓解如常人,三天内即可下地出院。
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高危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有益于发现早期肺癌,提高治愈率。低剂量CT发现早期肺癌的敏感度是常规胸片的4-10倍,可以早期检出周围型肺癌。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数据显示,低剂量CT年度筛查能发现85%的I期周围型肺癌,术后10年预期生存率达92%。 临床表现:肺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常出现以下症状:1、刺激性干咳;2、痰中带血或血痰;3、胸痛;4、发热;5、气促。当呼吸道症状超过2周,经对症治疗不能缓解,尤其是痰中带血、刺激性干咳,或原有的呼吸道症状加重,要高度警惕肺癌存在的可能性。 当肺癌侵及周围组织或转移时可出现如下症状:1、侵犯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2、侵犯上腔静脉出现面颈部水肿;3、侵犯胸膜引起胸腔积液,往往为血性;大量积液可引起气促;4、侵犯胸膜及胸壁,可引起持续剧烈的胸痛;5、上叶尖部肺癌可致剧烈胸痛,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表现;6、近期出现头痛、恶心、眩晕或视物不清应考虑脑转移可能;7、持续固定部位的骨痛、血浆碱性磷酸酶或血钙升高应考虑骨转移可能;8、右上腹痛、肝脏肿大、胆红素或酶学升高应考虑肝转移可能;9、皮下转移时可在皮下触及结节;10、血行转移到其他器官可出现转移器官的相应症状。 体格检查:多数早期肺癌患者无明显相关阳性体征;部分患者出现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肺外征象,如杵状指、非游走性关节疼痛、男性乳腺增生、皮肤黝黑或皮肌炎、共济失调和静脉炎等。 胸部CT检查:能够显示许多在X线胸片上难以发现的影像信息,可以有效地检出早期周围型肺癌,进一步验证病变所在的部位和累及范围,也可鉴别其良、恶性,是目前肺癌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及治疗后随诊中最重要和最常见的影像手段。 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国际推荐常用的原发性肺癌标志物有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片段19(CYFRA21-1),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FP),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以上肿瘤标志物联合使用,可提高临床应用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提高确诊率、进行疗效预后评估和监视复发。 随访观察:建议患者在治疗开始后1-3年内,每3个月检测1次肿瘤标志物;3-5年内每半年1次;5年以后每年1次;随访中若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超过25%),应在1个月内复测1次,如果仍然升高,则提示可能复发或存在转移。 治疗原则:应当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与个体化治疗相结合的原则,即根据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和分子分型、侵及范围和发展趋向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分子靶向治疗等手段,以期达到最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控制肿瘤进展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外科手术:肺切除术是早期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临床治愈肺癌的重要方法,尽可能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进行精确的病理TMN分期,力争分子病理分型,指导术后综合治疗。食管癌 食管是连接咽-胃之间的消化道,食管癌是指发生于食管黏膜上皮的一类恶性肿瘤。食管癌是全世界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危害严重。与欧美国家患者食管腺癌不同,我国国民90%以上患食管癌类型为食管鳞癌,因此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恶性肿瘤病种。中国食管癌无论发病还是死亡人数均占全世界一半以上。 食管癌的发病在我国呈现明显的地区差异,一定区域内的绝对高发与周边地区的相对低发形成鲜明对照,构成我国食管癌最典型的流行病学特征。食管癌的发病因素很多,饮酒、吸烟、遗传因素、食用酸菜、喜食烫食及对食管造成损伤的各类慢性刺激及环境因素是我国食管鳞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早期食管癌的症状往往不明显,易被患者忽略,主要有:胸骨后不适、吞咽时轻度哽噎感、异物感、闷胀感、烧灼感、食管腔内轻度疼痛或进食后食物停滞感等。上述症状可间断或反复出现,也可持续长达数年。进展期食管癌因肿瘤生长浸润造成管腔狭窄而出现食管癌的典型症状,可表现为:1、进行性吞咽困难;2、胸骨后疼痛;3、呕吐;4、贫血、体重下降。晚期食管癌症状可有刺激性咳嗽、呼吸困难、进食呛咳、发热、脓臭痰、声音嘶哑、大呕血、恶病质等。 影像辅助检查:1、食管造影:食管胃钡餐造影X线透视是诊断食管癌最常用的方法,病变部位的黏膜改变是观察的重点,可以确定癌灶的部位和长度。2、CT检查:颈胸腹增强CT应作为食管癌术前的常规检查,主要用于临床分期、可切除性评估、手术径路的选择和术后随访。在评价肿瘤局部生长情况、显示肿瘤外侵范围及其邻近结构关系和纵隔或腹腔淋巴结转移上具有优越性。 细胞、组织病理学检查:1、食管拉网细胞学检查:可作为高发区大面积普查监测的首选方法;2、纤维食管胃镜检查:是食管癌诊断中常规且必不可少的,现已逐渐成为具有吞咽困难症状患者的首选检查手段,其于CT结合是诊断食管癌较为理想的方法。胃镜可在直视下观察腔内肿瘤大小、解剖定位并获取必要的病理诊断,而且,术中需要替代食管的重要脏器——胃的可用性也需要胃镜评估。3、食管内镜超声:是评价食管癌临床分期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可切除食管癌的手术治疗原则:目前我国食管癌外科治疗趋势是手术扩大化、微创化、机械化、普及化、个体化和综合化。适应症的扩大表现为高龄、高难、复杂食管癌手术增多和越来越多的伴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但由于麻醉、手术技巧和器械及围手术期监护技术的进步,手术并发症率和死亡率正逐步下降。食管癌的治疗模式已逐步个体化,依据术前分期情况,给予最佳治疗手段以达到预后最佳化。 宜宾市中医医院胸心外科
肛肠科术后换药 首先,还是讲一讲换药的重要性,患者出院的快慢不仅和手术的方式方法,而且和换药的好坏息息相关。特别是像肛肠科结核性肛瘘及复杂性肛瘘的术后换药,换药的好坏对患者能多长时间出院,是否复发有着很重要的关系!!!!!所以,手术的钻研重要,同样换药的基本功亦不能忽视。 为防止术后出血,患者一般在术后24~48小时后方可解大便,便后坐浴,再行换药。一定要注意引流通畅!!!!对于早期伤口一般换药可选用京万红,湿润烧伤膏等其作用是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还有可以根据伤口的情况决定是否加云南白药,磺胺类药物,其作用是清热解毒,止痛,生肌的作用,保护创面,止痛迅速,抗菌力强等特点。对于后期的换药可以根据伤口情况决定几天换一次药。在肉芽组织已经长的差不多时就开始换药了,如换痔疮膏等。换药不宜太勤,极容易因揭开纱布时的撕拉、牵扯而损伤创面上新生出的娇嫩的肉芽组织,不利于创面上新的肉芽组织的生成,反而会影响和延缓伤口的愈合。所以只要伤口没有发热、肿胀、剧烈的疼痛等异常感觉,患者就应当遵医嘱,按时换药。 第二,肛肠科结核性肛瘘及复杂性肛瘘的术后换药,其换药方法与手术方式有一定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方法,其换药亦不同,比如说复杂性肛瘘,有的医院放置了引流条的,而有的没有,而是用凡士林黄色纱布条引流。所以换药方式也不同。但,必须要确保引流通畅,生长的方向是由底部向外长,而不是桥形愈合。结核性肛瘘不仅有必要全身用药,而且局部用药如利福平,这样伤口愈合就合很快!当然要注意一下几点: 1尽量一次切开感染的肛窦。 2脓肿术后注意主灶先愈合。 3对口引流要每日递减撤出引流条以使支管逐渐愈合。 4有糖尿病和结核病要结合全身治疗。 有条件的医院当然蓝光照射也能促进伤口的愈合了! 抗生素在肛肠外科的局部换药的感受: 1)糜蛋白在换药中的应用: A)对于肛周小的脓肿 手术切开排脓后,用庆大或链霉素加糜蛋白5毫克湿敷于创口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原理是该药能促进液化脓液及坏死组织,具有净化创面,有利于新生肉芽的生长,并促进伤口的愈合的作用。 B)肛周的初期血栓 可以在局麻药中加糜蛋白5毫克,在血栓 初起部位消毒后进行注射,可使血栓吸收,免去手术之苦。 C)嵌顿痔 也可在局麻药中加糜蛋白5毫克,然后还纳痔核。对于不宜手术特别是年老体弱者适合。适应症是12小时之内无血栓形成或只有少量形成,全身症状无发热,局部无颜色改变疼痛无需用止痛针者。 D)对于硬化剂坏死剂引起的坏死,溃疡,粘连,可用用庆大或链霉素加糜蛋白5毫克,可以使溃疡愈合,炎症吸收消退,狭窄缓解。 E)对于直肠黏膜下脓肿或放射性直肠炎便血者 前者可用卡那霉素加糜蛋白,使其愈合快。后者可用庆大加塞霉胺,止血止痛。 2)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肛周脓肿 用庆大浸润药条 效果好 3)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结核性肛瘘 局部应用利福平效果好,注意找到原发灶,可以使伤口早日愈合。 4)糖尿病伴有肛肠疾病的也应结合全身治疗。术后注意控制血糖。 下面谈谈糜蛋白加布比卡因在治疗肛裂的应用: 方法:患者取侧卧位,常规消毒,将2-3毫升布比卡因溶解糜蛋白4000u,在距肛缘约1厘米处,在肛裂下内括约肌和肛裂创面下分别注射糜蛋白。如有两处以上裂口,糜蛋白用量可以达到8000u。4-6天后再次注射即可!疗效确切。 1)原理:糜蛋白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妙用,是因为糜蛋白是从牛胰脏提取的蛋白水解酶,可以迅速分解蛋白质,具有溶解脓液和坏死组织,促进创面和手术后创面的愈合。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作用。 2)糜蛋白加布比卡因在治疗肛裂的原理 布比卡因能止痛,缓解肛门内括约肌的痉挛,从而降低肛管内压力,减轻了症状,并促进了肛裂的愈合。能和糜蛋白一起应用,即能达到无痛的目的,又能降低肛管内压力,减轻了症状,促进创面和手术后创面的愈合。 同理: 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在肛肠科的术后镇痛的应用,也是由于布比卡因有如上作用!! 浅谈:肛肠科术后换药______基础篇 首先,肛肠科的疾病一般是二类切口,二级愈合。伤口的恢复分为三个阶段,1)炎性期,2)纤维增生期,3)上皮覆盖期,全程11-30天,这也就是肛肠科的患者一般换药要坚持近一个月的原因!! 1)早期 此期为术后第3-5天,伤口以炎性渗出为主,所以说此期换药的原则是清洁伤口,去除异物和脓液,使伤口引流通畅,减少细菌的繁殖和分泌物的刺激,防止并发感染。换药的原则上以水剂为主用水纱条覆盖创面为主,比如用双氧水冲洗后用呋喃西林水纱条湿敷等,以起到清洁,渗透,消炎,吸附等作用。促进炎症吸收。所以说,病程记录上也要说明伤口有无渗液,是否出血等。 2)中期 术后5-20天,此期伤口分泌物极少,以肉芽组织增生为主。由于肉芽组织对外界理化刺激抵抗力弱,易受损伤,所以本期要保护肉芽组织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换药应以油膏类药物覆盖,也可以加一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药物,这样可以保护新生的肉芽,免受外界的刺激。此期尽量少使用消毒剂,这样会影响肉芽组织的生长!!!并且还要注意观察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是否升长良好,如果生长过度还要剪去高出皮肤的部分!!!所以说病程记录上就要写肉芽组织的生长情况!如果还说伤口无红肿及渗液而不写肉芽组织组织的情况就知道你的病历书写不够认真了。 3)后期 为术后第8-25天,伤口创面这时已经基本被肉芽组织填平,创缘上皮细胞向创面中心靠拢,最后覆盖创面,使创口愈合。换药的原则减少创面刺激,保护上皮组织的生长,并防止肉芽组织的生长。保护上皮组织表面的有促进上皮生长的纤维膜,行间断换药为宜。 具体换药的操作要点: 1)引导患者,解除心理包袱。换过药的都知道换药还是需要患者好好配合的,所以一定要引导患者,特别是开始的换药。不要增加患者的顾虑,恐惧,甚至是对你的怀疑! 2)伤口的清洗 一般情况不需清洗,可是对于肛周脓肿等创口,分泌物及坏死组织多者应该清洗。方法是一般用生理盐水就够了(还可以用呋喃西林,双氧水等),自上而下,先里后外的清洗伤口,起到清洗脓性分泌物,减少伤口表面的细菌及药物的持续消炎作用。 3)伤口的观察和处理 换药时注意观察伤口的变化,适时采取措施解除防碍伤口生长的因素。保证创面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里。 A)应清除腐败组织,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加速创面的愈合! B)对深大创口,每天注意要换药通畅,引流条要引流至底部,防止假性愈合及桥形愈合! C)对水肿的肉芽可以一是用高渗盐水湿敷二是可以用抗菌药物水纱条湿敷。 D)对肉芽颜色不好者,可以用京万红等药物 E)对伤口生长有难度的,可以参照我的医生中的另一个换药帖子应用,比如说糜蛋白的应用。 换药的禁忌 1)引导患者,解除心理包袱。换过药的都知道换药还是需要患者好好配合的,所以一定要引导患者,特别是开始的换药。不要增加患者的顾虑,恐惧,甚至是对你的怀疑!杜绝“三猛”。“三猛”是指猛擦,猛捅,猛塞!这样会加重伤势甚至使伤口经久不愈。增加患者的不适感。这样的情况当然多见于实习和进修,但还是有必要指出来,我就经常看到有的医生,患者未沟通好,肛门紧紧的,结果,换药动作又粗暴,让患者苦不堪言!1)换药要充分暴露创面,不能看都没看清就朝肛内乱搽捅,要顺应肛门舒缩规律的探入,动作轻柔,使药物到达创面。对肛裂,肛瘘者,要沿创底由切口平行探入。遇到阻力时,先避开切口由肛门探入,再将探针探入创底,由内向外抽出即可。与之想对应的是——猛捅。2)填充物到达创底应该自然填入,不松不紧为宜,不能“猛塞”,这样甚至会造成人为的损伤。3)清洁创口动作轻柔,不能猛檫,这样会损伤新生的组织,且增加患者的恐惧。大刺激还使肉芽组织水肿。 特殊伤口的处理 1)高位复杂性肛瘘的处理 高位复杂性肛瘘首先手术很关键,同样换药对于其治愈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高位复杂性肛瘘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要及时清除引流出来的分泌物及切割出来的组织残渣,并防止创面基底过早愈合而形成假愈合,。因此,换药尽量暴露创面的同时,使分泌物及切割出来的组织残渣及时排出。对感染严重,分泌物较多者,用生理盐水自上而下,先里后外的清洗伤口。 2)对于复杂性肛瘘的旷置段管道的处理 主要是通过主管道原发灶的清除后,支管粘连,坏死组织吸收而达到愈合的目的。在术后2天就可以拉出旷置条,对旷置段管道稍加压即可。不能对旷置段管道做过多刺激,这样会刺激腔道影响粘连。
混合痔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它的发生、发展有其规律性,只要预防得当,可以减慢减少,或者减少混合痔的发生或减轻症状。 混合痔的预防方法 1、荤素搭配,粗细得当: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荤素均不可过度,粗、细粮调济合适,这样才能使大便不至于稀溏、干燥。 2、定时排便,忌忍忌努: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不强忍排便意识,不努便,减轻肛门直肠部的充血症状。 3、忌辛辣刺激食物:忌过食生葱、姜、蒜,以及胡椒,特别是辣椒等食物。 4、劳逸结合:工作和生活中,要劳逸结合,过度劳累、负重或下蹲久行、久坐等都可使肛门直肠部静脉淤积或活动过少,静脉曲张。 5、提肛运动当提倡:无论劳作负重、久行下蹲,还是久坐,最终都能引起肛门直肠部位静脉淤积、曲张,因此,加强局部的运动对减少局部静脉淤积,以及静脉曲张都有很大的益处。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些知识,了解了混合痔的预防方法,接下来就要请大家引起注意了,在日常的生活中去预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混合痔疾病的发生,保持身体健康。
直肠指诊,仅仅是摸一下这么简单么? 在我们做体检的时候查到肛肠科,总会有一个医生让你趴在床上,戴上手套,从肛门伸进去,周围,上下摸一圈。很多朋友在进行直肠指诊的时候会因为难受或者害羞而拒绝。那么医生究竟在肛门里摸些什么?直肠指诊为什么每次体检都要查? 直肠指诊怎么做? 相比泌尿科的其他检查来说,直肠指诊是发现多种疾病最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一般情况下,医生会让您侧卧在诊断台上,双膝上弯并紧贴着胸部,医生带上手套,并涂抹润滑油后插入到肛门内,向上直达直肠,按压直肠紧挨的前列腺壁,判断前列腺的大小和软硬。 前列腺癌和直肠指诊 前列腺癌在生长时常常出现在前列腺的边缘部位,早期往往没有排尿的相关症状,不过正因为前列腺边缘区域和直肠挨的非常近,如果医生在进行直肠指诊的时候发现前列腺质地较硬或有肿块,则提示患者可能为前列腺癌。如果前列腺增大,则有可能是良性的前列腺增生。在我国2015版《中国前列腺癌早期诊断专家共识》中指出,前列腺癌指诊是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因此,70岁年龄以下的男性在接受体检时,都会常规进行直肠指诊。 小检查,诊断大麻烦 其实直肠指诊不仅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很重要,对于一些肛肠疾病也可以起到很好的筛查和诊断: 1. 肛周脓肿:触诊时出现疼痛,并伴有波动感。 2. 肛瘘:触及由外口通向肛门的皮下索状物,有时可在齿状线附近摸到小凹陷或硬结。 3. 直肠损伤:由于间接外伤或骨折等会造成直肠破损和穿孔,直肠指诊时可以触及直肠破口,可以帮助确诊和进行定位。 4. 直肠息肉:可在直肠处触及柔软、光滑而又弹性的包块。 5. 直肠癌:可在直肠处触及坚硬,凹凸不平的包块。 其实除了以上这些外,直肠指诊对于女性而言还可以对宫颈、输卵管、子宫等等生殖附件进行相关疾病的诊断和筛查,并且对于阑尾炎、髂窝脓肿等也有很重大的诊断意义。 直肠指诊的注意事项 虽然直肠指诊是一个无创的检查,检查起来也非常简单,但是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提醒大家: 1. 有肛裂的患者需要提前和医生告知,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指诊,以免检查时疼痛加剧。 2. 在检查时若出现疼痛或不适需及时告知检查医生,方便对疾病进行判别 3. 直肠指诊并不会对您造成任何伤害,所以在进行诊断时最好放松心情,不要过度紧张。 4. 在进行直肠指检后不可以立即进行PSA的检测,因为直肠指检时会对前列腺进行按压,影响PSA的检测结果,最好在指检一周后再进行PSA的检测。 对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来说,PSA检查和直肠指检是发现前列腺癌最基本的检查,但都不能对前列腺癌做出确诊的诊断,只能对前列腺癌诊断起到提示的作用。如果两项检查都是阴性,发现前列腺癌的机率相对较低,医生也不会让您再进行接下来的诊断,当这两项检查有一项是或都为阳性时,医生才会让您进行下一步的检查。
得了肛周脓肿怎么办? 肛周脓肿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以20-40岁青壮年多见。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形成肛瘘。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炎症的急性期表现,而肛瘘则为其慢性期表现。可以认为:肛周脓肿和肛瘘是同一个疾病在不同阶段的表现形式。 病因 绝大部分肛周脓肿由肛腺感染引起。正常的肛腺大部分位于内括约肌之间,平时分泌黏液润滑肛管,有助于粪便的排出。细菌从肛腺导管开口部逆行侵入,引起肛腺炎,肛腺炎首先易发生括约肌间感染。直肠肛管周围间隙为疏松的脂肪结缔组织,感染极易蔓延、扩散,形成肛周脓肿。如果脓肿未能得到及时引流,感染可沿着各个组织间隙扩散,形成复杂肛周脓肿,因此,出现肛周脓肿应及时就医,切开排脓。肛周脓肿可沿组织间隙向各个方向蔓延扩散 临床表现 病人先感到肛门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剧烈疼痛,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安,夜不能眠,可伴有全身体温升高,排尿不畅。深部脓肿还会引起会阴及骶尾部胀痛,出现发热、寒颤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1周左右即可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或直肠内指诊时可以摸到波动、柔软的脓腔,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汁。经切开排脓,或自溃流脓后,疼痛就会缓解或消失、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但流脓的伤口却不愈合,或暂时愈合后又反复发作流脓,经久不愈,就成了肛瘘。 得了肛周脓肿怎么办? 一、肛周脓肿的早期或无手术条件时采用非手术治疗: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但达不到根治目的。肛周脓肿的非手术治疗包括: 抗生素治疗;温水坐浴;局部理疗;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以减轻排便时疼痛。非手术治疗并没有处理内口,其所称的治愈也仅仅是局部脓肿的红肿暂时消退及临床症状的暂时好转,从长远来看,绝大多数一定会复发或发展成为肛瘘。因此,非手术治疗不宜单独使用, 应当结合手术疗法。对于是否需要使用抗生素目前存在争议,有专家指出:抗生素的使用在肛周脓肿的治疗中是没有意义的,除非患者病人合并有糖尿病或免疫力低下。 二、简单切开排脓:在脓肿波动最明显切开脓肿,有时脓肿可以自然破溃。在急诊情况下,为缓解症状,可以简单切开排脓,并在切开处留置引流条或者纱条,每日更换。等待局部脓肿的红肿消退及临床症状好转后,可以根据情况再行根治手术。 三、根治手术:前文已经提到,肛周脓肿是最初来自肛门里面的肛腺感染蔓延突破皮肤,因此,可以想象,肛周脓肿像管道一样,在肛门里面有所谓的“内口”,外面切开或者破溃的“外口”,外口与内口之间就是脓肿消退后形成的肛瘘的“瘘管”。因为肛周脓肿可能沿着组织间隙向各个方向蔓延,因此瘘管有可能分支。手术如果遗漏分支瘘管必然导致复发。因此,在根治手术之前,必须要清楚了解肛周脓肿的范围(肛瘘的走形),这就要求在手术之前做核磁共振或者肛周超声检查,这样手术才能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才可以最大程度减少肛周脓肿术后复发。
吃辣、吃肉,今天,你的菊花颤抖了没?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对于痔疮与职业的相关性都有研究。而职业司机的发病率可高65%-71%,经常占据着第一名的位置。而办公室文员、会计、编辑、交警、教师、售货员这些长期保持站姿或坐姿的职业也常常榜上有名。估计很多人看到这里马上会被吓得躺下来睡一觉压压惊吧。人类是一种很上进的生物,仅仅站立是不够的。他们想要生活而不单单是生存,为了一饱口福,人类创造了绚烂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