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只为她,妇科肿瘤复发后再次手术“三八妇女节”刚过,许多“她”都得到祝福,也有“她”被病痛折磨着。我们妇产科连续收治了三位肿瘤复发后寻求治疗的晚期癌症患者。治疗复发性肿瘤,一直是妇科肿瘤领域的难点。可选择性的再次手术治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及提高生存质量一直是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热点。我院妇产科在陈友国教授的带领下,通过不断外出学习取经,院内多学科合作,逐步掌握了复发性肿瘤盆腔廓清手术的技巧和难点处置。盆腔廓清术对于晚期盆腔恶性肿瘤患者不仅是以姑息治疗为目的,也可是以根治性为目的治疗手段。所以,来自盐城的宫颈癌复发患者王女士及另两位宫颈癌复发患者,不约而同,慕名来苏求医,就是期待我们彻底的手术切除病灶,期待达到治愈的目的。然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非同一般。通常这些患者接受过手术和放射治疗,盆腔有炎症,解剖结构已被扰乱,再次手术的难度极大。另一方面,复发的肿瘤侵袭盆腔器官,姑息性放化疗效果甚微。宫颈癌患者在治疗后出现未控或复发,是宫颈癌致死的主要原因。对于既往接受过根治性放疗的患者,基本上失去了再次放疗的机会。而复发肿瘤侵犯直肠、膀胱引发的疼痛、尿瘘、粪瘘、阴道持续排液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这次集中收治的三位复发患者,求生欲望十分强烈,也积极配合我们完善各种检查,如PET-CT检查排除远处转移,盆腔磁共振成像明确肿瘤侵犯范围,可疑膀胱受侵者完善膀胱镜检查明确膀胱受侵情况,可疑直肠受侵者完善肠镜检查。术前均进行多学科讨论,包括妇瘤科、胃肠外科、泌尿外科、放疗科、影像科、肿瘤内科、病理科等,对手术适应证进行评估对于之前接受过放疗,侵犯膀胱、直肠、输尿管,无远处转移的复发宫颈或子宫恶性肿瘤才有更佳的术后预后。天无绝人之路,取得家属信任和多学科支持后,评估患者的复发病灶尚未扩散,局限在盆腔内,有望通过“盆腔脏器廓清”的手术方式进行彻底切除。这意味着,复发患者可得到治愈的机会。但这是项被称为妇科极难手术,没有之一,陈友国主任亲自与患者家属沟通,认真评估,在有一定把握的情况下,主持手术实施方案制定和预案准备。一流的医疗团队应该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探索前行,推动临床治疗不断进步。也目睹王女士身受病痛的折磨和对生的无限渴望,我们还是毅然决定接受挑战。3月16日,医院多学科专家医护团队在手术室集结,一台宫颈癌中心性复发患者由妇科沈芳荣主任主刀,一台直肠癌术后宫颈转移患者由周金华主任主刀,一台残留宫颈的宫颈癌由王娟主任主刀,均有陈友国主任指导,多学科联动,成功攻克这台手术。多学科专家团队轮番上台进行了直肠部分切除,肠肠吻合,双侧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手术均漫长费时,耗时都超过六小时余,但手术都拿下来了。术后转重症监护室监护一晚后转回普通病房。妇产科陈友国主任说:“手术时间越短,对患者的康复越有利,多学科专家密切配合,让手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现在,患者转病房后,保留的器官功能已有所恢复,各项指标都很好。这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妇科全体人员以生命至上、患者至上的救治理念,也离不开医院多科室的精湛技术和高度凝聚力,才能让医院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力量去攻克这台手术。只要患者有坚定的决心和意愿,无论手术有多么艰险、难度多高,苏大附一院都将不畏艰难,以高超技术为保障,为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保驾护航。”来自盐城的王女士,就在55岁这年经历了这场人生中的至暗时刻。幸好,在苏大附一院多学科的团队协作下,顺利完成了妇科界最难手术之一 ——盆腔廓清术,让她重获生的希望。
许阿姨怎么也没想到,纠缠她多年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在她即将绝经时再次带来大麻烦。 20年前,许阿姨还年轻,因为患有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切除了右侧的输卵管和卵巢,剥除了左侧的卵巢囊肿。 手术后10年,许阿姨在检查中又发现左侧也有卵巢囊肿,当时的直径只有3厘米大小。 许阿姨知道,子宫内膜异位症会侵袭、粘附周围组织,有转移的可能,所以也被称为“良性癌”。虽然叫做“癌”,目前总归还是良性的,许阿姨保持每年复查的习惯。 但是囊肿在逐渐变大。两年前,许阿姨感觉到强烈的腹痛,检查B超发现,左卵巢囊肿直径已经达到了8厘米!囊肿中除了稠厚液体,还含有实性成分,卵巢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均升高。 这下,许阿姨不得不开刀治疗了。 在卵巢癌根治术的术后病理诊断中,发现许阿姨是“左卵巢透明细胞癌合并子宫内膜囊肿”——这说明,纠缠许阿姨多年的“良性囊肿”,已经变成了“沉默的危险”。 经过后续6个疗程的化疗,许阿姨现在仍在定期随访——但因为诊断报告上“癌”字的影响,许阿姨全家都陷入了阴影之中。 子宫内膜异位症跟癌症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个被称作“良性癌”的疾病,要如何防止它真的癌变? 不少患有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女性,知道内异症会引起痛经、不孕、慢性盆腔痛等症状,但不会觉得和癌症有太大的关系,甚至掉以轻心,导致更严重的后果。 “子宫内膜内异症(EMs)恶变率大约为1%” 也就是说,还是有癌变的可能性。而且,这种恶变的主要部位在卵巢,所以被叫做“内异症相关的卵巢恶性肿瘤(EAOC)”,其他部位的恶变较少。 目前的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引起的卵巢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组织病理类型就是许阿姨的“透明细胞癌”,其次是”卵巢子宫内膜样癌”,还有少量的“低分化浆液性卵巢癌”。 恶变会有征兆吗? 大部分的患者,来就诊的主诉大多是“盆腔包块”——囊实性混合性盆腔包块,而且迅速增大。 下腹不适。主要表现是下腹胀痛,坠痛,痛经。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常见症状,不过在EAOC中并不典型。 月经量增多,阴道不规则流血或排液。这个症状也不典型。 是不是“癌”,怎么判断? 病理学是诊断标准,也会用超声、磁共振、实验室检查等辅助检查。 (这部分太太太专业了,所以就直接交给医生来做吧~) 内异症相关的卵巢恶性肿瘤(EAOC)怎么治疗? 和普通卵巢癌相同,初次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再辅以化疗、放疗、生物治疗、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 EAOC的预后情况好吗? EAOC患者患病年龄往往比较年轻,临床以I期、II期为主,且细胞分化较好,预后通常比非EAOC的卵巢癌患者好。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内异症是否为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还没有统一意见。 EAOC可以预防吗? EAOC的病因还不清楚,所以重视内异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防止恶变的最好策略。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就要特别警惕内异症的恶变: ①绝经后内异症患者,疼痛节律改变。 ②卵巢囊肿过大,直径大于10厘米。 ③影像学检查发现囊肿内部实性或乳头状结构,彩超提示病灶血流丰富,阻力低。 ④血清CA125水平过高>200kU/L(除外感染或子宫腺肌病)。 ⑤内异症发病过早或病史过长,特别是在30-40岁诊断为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病史为10-15年。
60多岁的胡奶奶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上的“好朋友”开始陆续找上门来。孙子出生,她每天精气神十足,满心欢喜,可是还没带刚出生的孙子俩月,她开始不由自主出现漏尿,而且小腹部和腰骶部也经常酸胀,不仅如此,她还频繁的往厕所跑,但几乎每次还没到厕所就已经尿裤子上了,更让她难以忍受的是,下体总感觉有东西要掉出来似的。胡奶奶开始没有了带孩子的喜悦,反而每天郁郁寡欢。于是,闺女陪同她去医院的盆底康复中心就诊,万万没想到,医生为给她做了一个疗程的盆底康复后,症状有明显改善,并建议她回家后多做Kegel运动。 然而,胡女士并没有完全按照医生的建议,盆底治疗期间,不仅一次家庭盆底肌训练都没有做过,还经常抱娃。结果,一段时间盆底治疗后,漏尿、尿频、尿急、憋不住尿、下腹坠胀的情况不仅没有减轻,反而更加严重了,有时候走几步路就会漏尿,下体也好像有东西掉出来,只不过胡奶奶总是趁人不注意的时候,把掉出来的东西又给塞回去。胡女士无奈之余,只得再次去了盆底康复中心。 医生这次给她查体发现,阴道前、后壁有脱垂的情况,尿垫试验阳性,其他各项检查均正常,且无家族遗传史、手术史、慢性病史等,但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估提示,前、后静息肌张力高,快、慢肌肌力不足,肌肉稳定性差,肌肉放松时间延长,提示盆底功能下降。 临床诊断为,中度混合性尿失禁,阴道前、后壁膨出。 医生为胡奶奶制定了磁刺激和电刺激联合的治疗方案,磁刺激(频率10Hz,on 5s,off 5s 20分钟,频率50Hz,on 5s,off 5s 20分钟)+神经肌肉电刺激10分钟+腹式呼吸放松训练10分钟,每周3次,一共20次一疗程,并指导患者做家庭盆底康复——Kegel运动。医生每天给她打电话督促其进行Kegel运动。 10次治疗后,胡奶奶打喷嚏、咳嗽漏尿的情况已基本改善,尿频、尿急的现象明显减轻了很多;一疗程结束后,所有症状完全消失,从Glazer评估结果上来看,前、后静息的肌张力已无异常升高,肌力基本恢复至参考值,肌肉稳定性也较之前有明显提升,盆底功能已完全恢复。 3个月后随访,症状没有再次复发。 咳嗽、打喷嚏漏尿,尿频、尿急、憋不住尿,小腹坠胀、下体有异物感这些是盆底疾病的常见症状,它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此带来的生活、心理上的影响。因此,保护好盆底功能很重要! 保护盆底功能,你需要坚持家庭盆底康复 有研究表明,在盆底康复中加入阴道哑铃,对轻度盆底功能障碍的治愈总有效率达94.44%,中度患者总有效率达75%;盆底肌群训练可促进行改良式广泛全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宫颈癌手术后采用 Kegel 运动配合穴位治疗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有明显改善作用。 由此可见,盆腔术后或盆底功能下降的患者将家庭盆底肌锻炼Kegel运动或阴道哑铃纳入盆底康复的方案中,能帮助盆底功能的恢复,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磁电联合,让盆底康复更有效 磁刺激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同时结合家庭Kegel运动或使用阴道哑铃,能帮助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恢复盆底功能。此外,磁电联合还能让患者盆底治疗体验感更加,提高盆底康复中的依从性。 排尿、排便和性生活离不开盆底功能的正常发挥,如果已经出现了各种盆底功能障碍的情况请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家庭盆底康复。盆底功能的恢复离不开家庭盆底肌锻炼,家庭盆底康复,你需要坚持做!
青春期多囊PCOS的诊断 目前国际上尚无公认的青春期PCOS的诊断标准。 一、青春期PCOS主要临床特征 1.月经改变:青春期PCOS的月经模式主要表现为月经稀发、月经不规律和继发性闭经。约85%女孩在初潮第1年的月经都是无排卵的,但绝大部分在初潮后2年出现规律排卵,持续无排卵少女可能是发生青春期PCOS的高危人群。初潮2年后仍出现月经稀发或闭经者应高度警惕PCOS的发生。青春期月经稀发同时伴有高雄激素临床和生化表现可能是PCOS的特点之一。 2.高雄:患有PCOS的青少年常有多毛症和(或)开始于初潮前或在初潮前后发生的痤疮。国内研究显示,初潮后2~3年的青春期PCOS患者Ferriman-Gallwey评分(F-G评分)、睾酮(T)、游离睾酮(FT)和游离雄激素指数(free androgen index,FAI)都明显有别于同龄青春期对照组患者。青春期PCOS高雄激素诊断主要依赖多毛和血雄激素的测定[5]。对于青春期少女,痤疮非常普遍,并且可能只是一过性现象,而青春期脂溢性皮炎的研究较少,因此不推荐用痤疮和脂溢性皮炎作为青春期PCOS高雄激素的诊断。多毛与高雄激素血症的关系较密切,但目前中国大陆缺乏对青春期女性的体毛评价的研究。 3.超声下卵巢的形态特征:正常青春期的多卵泡卵巢与多囊卵巢(PCO)区别在于:前者卵泡数量6~10个,直径4~10 mm,卵巢基质回声正常,总体积较小;青春期PCOS患者超声下可见卵巢多个卵泡,间质回声增强及体积增大(>10 cm3)。经阴道(有性生活史者)或经直肠超声检测卵巢对于青春期PCOS具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二、青春期PCOS的诊断标准 综合ESHRE-ASRM共识、AES发布的PCOS诊疗指南、2006年SultanC & Paris F青春期PCOS的诊断标准和国内现有的研究数据,专家组推荐: 对于青春期PCOS的诊断必须同时符合2003年鹿特丹诊断标准中的全部3个指标,包括高雄表现、初潮后月经稀发持续至少2年或闭经、并应包括超声下卵巢体积的增大(>10 cm3);同时应排除其他导致雄激素水平升高的病因(包括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ushing综合征、分泌雄激素的肿瘤等)、其他引起排卵障碍的疾病(如高催乳素血症、卵巢早衰或下丘脑-垂体闭经,以及甲状腺功能异常)。 对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PCOS的诊断标准是不同的。应注意高风险人群(例如肥胖、多毛症、月经不调),但是医生也应防止青春期PCOS的过度诊断;即使暂时不符合青春期PCOS诊断,但对相关的临床表现如肥胖(参照WHO提出的亚太地区标准,体重指数BMI ≥25 kg/m2)、多毛症和月经不调也应予以治疗。 值得提出的是,针对青春期PCOS的起病特点,初潮2~3年后青春期月经不规律的青少年如有以下高危因素,应进行PCOS的相关筛查: ①家族史:PCOS、男性秃顶、糖尿病、高血压、肥胖; ②青春期前肥胖; ③胎儿时生长受限、出生后快速生长或过高出生体质量; ④肾上腺皮质机能早现或阴毛提早出现; ⑤月经初潮提早; ⑥超重或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 ⑦持续无排卵; ⑧高雄激素血症; ⑨代谢综合征(MS); ⑩不同疾病情况下的高胰岛素血症,包括胰岛素受体的基因缺陷、先天性脂质营养失调的基因缺陷、因患糖原积累性疾病而接受高剂量口服葡萄糖治疗和患1型糖尿病者。 筛查内容包括: ①是否有血睾酮水平升高及雄激素过多临床表现(中重度多毛;持续存在的痤疮); ②是否有排卵障碍(初潮后2年及以上,月经周期持续短于21 d或超过45 d;③15岁或乳房发育后2~3年是否仍无月经来潮。 青春期PCOS的治疗 主要根据患者的主诉、需求及代谢变化采取规范化和个体化的对症治疗,并积极预防远期风险。治疗时需考虑其年龄、生理特征以及青春期少女的社会心理因素,但不常规促排卵治疗。 一、调整生活方式 此为一线治疗方法,尤其对于超重(BMI 23~24.9 kg/m2)和肥胖(BMI≥25 kg/m2)的青春期PCOS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运动、行为训练和减重。 雄激素过多导致腹部脂肪沉积,从而加剧胰岛素抵抗,过多的胰岛素分泌进一步增加卵巢雄激素分泌,形成了PCOS病理生理的恶性循环。因此,改善腹型肥胖和减少多余体量可能会控制这种恶性循环,改善PCOS的代谢并发症,同时也能减少雄激素的过多分泌。 但减轻体重不宜过快,应循序渐进,以不影响青春期正常生长发育为原则。 二、调整月经周期 月经稀发在青春期PCOS患者中最常见,需要长期治疗以调整月经周期并预防子宫内膜病变。 1.周期性使用孕激素:青春期PCOS患者体内常由于不排卵或排卵不好导致孕激素缺乏或不足,子宫内膜受单一雌激素作用而发生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应周期性使用孕激素对抗雌激素作用。该治疗方案的优点在于对代谢影响小、不抑制或轻度抑制下丘脑-垂体,但不能降低血雄激素水平、无治疗多毛及痤疮的作用。 此方法适用于无高雄激素血症、多毛、痤疮症状及无胰岛素抵抗者。用药时间一般为每周期10~14 d。具体药物有地屈孕酮(10~20 mg/d,10~14 d/月)、微粒化黄体酮(100~200 mg/d,10~14 d/月)、醋酸甲羟孕酮(10 mg/d,10~14 d/月)、肌注黄体酮(20 mg/d,3~5d/月)。推荐首选口服制剂。 2.短效口服避孕药(combined oral contraceptives,COC):适用于有多毛、痤疮、月经量过多或经期延长及有高雄激素血症的PCOS患者。常用药物为达英-35,从月经第3~5天开始服用,每日一片,连续应用21 d为一周期。3~6个周期后可停药观察,症状复发后可再用药。 青春期PCOS患者常常存在肥胖、糖脂代谢紊乱,应用COC之前需对糖脂代谢进行评估。有重度肥胖和糖耐量受损的患者长期服用COC可加重糖耐量受损程度,应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同时注意COC的禁忌证。 3.雌/孕激素序贯治疗:适用于雌激素水平偏低的患者。少数PCOS患者雄激素水平较高、胰岛素抵抗严重,使子宫内膜对单一孕激素无撤药出血反应。该类患者常需要采取雌/孕激素序贯治疗。可口服雌二醇2 mg/d,21~28 d/月,后10~14d加用孕激素。 三、高雄激素血症及多毛、痤疮的治疗 抗雄激素治疗一般需要3~6月,治疗多毛症至少在6个月以上有效。 1.短效口服避孕药:低剂量COC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雄激素水平、减轻多毛症。首先,COC通过负反馈调节,抑制内源性促性腺激素分泌;其次,COC还可直接抑制卵巢内雄激素生成;第三,COC增加血浆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ex hormone-binding globulin,SHBG) 水平,因而降低血中游离雄激素水平;最后,COC可抑制双氢睾酮与雄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降低雄激素活性。 建议COC作为青春期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及多毛症、痤疮的首选治疗。对于有高雄激素临床和生化表现的初潮前女孩,若青春期发育已进入晚期(如乳房发育≥Tanner IV 级),亦可选用COC治疗。具体药物用法请参照相关内容。 2.螺内酯:为一种最常用的雄激素受体拮抗剂,主要抑制5α-还原酶而抑制双氢睾酮的合成,在皮肤毛囊竞争结合雄激素受体而阻断雄激素的外周作用。适用于COC治疗无效、有COC禁忌或不能耐受COC的患者。每日剂量50~200 mg,推荐剂量为100 mg/d,至少使用6月见效。 螺内酯是一种安全的抗雄激素药物,但在大剂量使用时,会发生乳房胀痛、月经紊乱、头痛或多尿症等,也可导致高钾血症,需定期复查血钾。 3.氟他胺和非那雄胺:氟他胺和非那雄胺系非类固醇类抗雄激素类药物,为 5α-还原酶竞争性抑制剂。非那雄胺5 mg/d能安全有效治疗多毛症,但目前尚未被广泛使用。氟他胺因具有肝脏毒性,用药有效性和安全性仍存在质疑。 4.地塞米松:主要用于治疗高雄激素来源于肾上腺的PCOS患者。根据高雄水平,每日口服0.375~0.75 mg(半片~1片),建议定期复查雄激素,及时减量与停药。 5.物理治疗:青春期女性多毛症状主要造成患者巨大的心理负担,加之毛发本身生长周期的特性及药物治疗周期较长的特点(一般需要6个月以上),患者往往更愿意采用物理治疗方法快速解决问题。 主要方法有刮除、蜡除、拔除及脱毛剂,均可有效改善外观,且并不会加重多毛症状。此外,激光及电凝除毛也能有效治疗多毛症。 四、高胰岛素血症的治疗 二甲双胍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胰岛素增敏剂,对于肥胖的青春期PCOS及糖耐量减退患者可明显改善糖耐量,同时降低较高的雄激素水平。常规用法为500mg,2~3次/d,治疗时每3~6个月复诊1次。主要不良反应有腹胀、恶心、呕吐及腹泻等胃肠道症状,该类症状为剂量依赖性,可通过逐渐增加剂量或餐中服用而减轻。 噻唑烷二酮类为POCS患者中应用的另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包括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及吡格列酮,但在青春期PCOS的应用较少,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五、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整 青春期女性具有特殊的社会心理特点,多毛症、痤疮及肥胖对青春期PCOS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一些患者会出现焦虑和抑郁,应关注青春期PCOS的心理健康,必要时给予积极治疗及专科处理。
子宫内膜息肉是宫腔内最为常见的病变之一,主要表现为突出于子宫内的局限性的良性肿物,有长有短,较小的多无症状,较大者可引起子宫异常出血,也可以引起不孕症的发生。子宫内膜息肉可单发或多发,中年后、肥胖、高血压、使用他莫昔芬(其他名称:三苯氧胺)的妇女容易出现。通常可经盆腔B超检查发现,最佳检查时间为月经周期第10天之前;确诊需在宫腔镜下摘除行病理检查。 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炎症及内分泌紊乱有关,主要与体内雌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有学者研究表明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年龄有关,35岁以前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率为3%,35岁以后至绝经前为23%,绝经后发病率为31%,高峰年龄为50岁,70岁以后少见。 临床上70%~90%的子宫内膜息肉有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绝大多数的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的,少数会恶病,与发生恶变相关的因素包括息肉体积大、年龄大、绝经晚、有临床症状等。有大约27%的息肉,可以自然消退。通常1cm以下的小息肉容易发生消退,且恶变的机会不大,因此,1cm以下的子宫内膜息肉是可以选择保守观察。 子宫内膜息肉与生育之间的关系目前缺少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有研究显示子宫内膜息肉可能会影响受孕,原因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可以改变宫内的环境,降低内膜的易受性;子宫内膜息肉可以促进局部雌激素合成,影响内膜的蜕膜化,从而影响受精卵的着床、种植,另外,子宫内膜息肉的大小不同可能对受孕影响也不同,有些小于1cm的单发息肉,也可能不影响怀孕。 子宫内膜息肉的治疗包括直接刮宫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从治疗效果上比较,直接刮宫即盲刮对子宫内膜基底层的息肉难以根除,易遗漏,清除率低,容易复发。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等优点,且可以直视宫腔,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术后妊娠率明显提高。但是年龄明显影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术后自然妊娠率,年纪越轻,术后受孕率明显提高,且宫腔镜术后妊娠最佳时间为术后6个月内。 因此,有子宫内膜息肉的二孩备孕妈妈,如果息肉体积较小且无症状,通常情况下可采取期待治疗,小于1cm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25%可以发生自然消退。当然,子宫内膜息肉也可能是导致不孕的一个原因,在除外其它原因导致不孕的情况下,也需考虑手术切除。但是在不孕妇女中,特别是比较大的息肉和多发息肉,建议进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以增加自然受孕或者人工辅助受孕的概率。对于复发性自然流产无其他明显原因者,通常应考虑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术。
癌前病变一定会变成癌吗? 80%女性一生中总会感染HPV,但是绝大部分都能靠自身免疫消灭掉。可如果感染的是高危型HPV,比如16、18型,恰好自身又不能清除,形成“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有可能发展成宫颈癌的。 持续的HPV感染发展成宫颈癌前一般会经历这几个阶段: 1、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这个属于轻度病变,不需要太担心。从临床上来看,40-50%的患者在一年的随访期内可自行转归,20%~30%维持不变,有20-30%的患者会进展为癌前病变。 2、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就是薇薇正在经历的“癌前病变”,要发展成浸润癌通常需要几年到十几年的漫长时间,所以这中间还有很多方法防止癌症的发生。 小小年纪,宫颈病变却已达到高级别,我为薇薇难过,却也为她窃喜,因为,还有机会。 接下来,她还需要等待活检结果和具体的治疗方案。 年轻女性浸润癌发病率在增加 在我不长的执医年限里,我见过最年轻的宫颈癌患者是20岁,比薇薇还要再小一点,疾病不挑人,苍天饶过谁,幸好她这一次的检查和治疗还来得及。 据流行病学报道,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浸润性宫颈腺癌及其变异型的发病率迅速增加,尤其在较年轻的女性群体中。目前大部分的观点认为,30岁以上的HPV感染往往是持续性的,而持续性的HPV病毒的感染又是宫颈癌的高危因素,因此需要格外重视。 所有肿瘤中,宫颈癌是唯一或者说最早有希望被消灭的恶性肿瘤,因为我们有二级预防(癌前病变的诊治),而且有一级预防(科普性生活健康,更重要的还有HPV疫苗)。 所以,不管多大年龄,如果有性生活,就应该定期做妇科检查,即便没有症状也要体检。因为HPV感染、癌前病变,甚至早期的宫颈癌都是没有症状的,但可以通过体检发现,进行早期的治疗干预去阻断宫颈癌的发生。如果是像薇薇这样,同房出血很明显,或者是其他的类似症状:异常阴道出血、异常分泌物,一定要马上就医。 年轻人,真的可以无所顾忌吗? 那么是不是年轻,免疫力强,病毒自行消退的概率很高,就比阿姨、姐姐们强呢? 不得不泼你一盆冷水,熬夜玩耍、加班加点、亚健康状态,虽然你的实际年纪是小,但是摸摸自己的良心,你的身体免疫力还好吗? 对于年轻人来说,我不得不提醒你们,HPV感染的高危因素离你并不远: 1.性生活开展时间较早(
在妇科病房中经常听到病友及家属之间的相互交流,前段时间我就听闻一名化疗病人,她就是涂阿姨,因为化疗周期长久,隔三差五就会来住院,我们医护人员与她及家属关系很好,但涂阿姨最近却因为低血钾又再次住院,我们很好奇,经过一番寻问,才知道原来涂阿姨,化疗周期已结束,效果也很好,她怕吃一些民间流传的“发物”而导致肿瘤复发,所以就各种忌口,什么都不敢吃,也不敢多吃,导致自己低血钾,还更加消瘦。因此,我总结了一些肿瘤患者饮食方面常见到的误区,并予纠正,分享给患者及家属。 首先介绍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危害 肿瘤患者发生营养不良时,在细胞水平上抗感染的能力大大降低了,意思就是我们正常人,比如瘦弱的人就容易得感染性疾病譬如感冒。营养不良还会影响我们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如胃肠道功能,出现吸收障碍,比如瘦弱的人吃一点东西就会感觉腹胀。 营养不良在肉眼上表现的是骨骼肌的明显改变,还有一些看不见的肌肉如心肌、呼吸肌、胃肠道肌肉,他们如果发生营养不良,四肢骨骼肌就会发生萎缩,然而心肌、呼吸肌也会随之发生萎缩,所以说严重营养不良时会影响人体的心肺功能。最后导致20%的肿瘤患者会死于营养不良,主要原因是器官功能的衰竭,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肺部感染,严重的感染无法控制就导致了死亡。 在抗肿瘤治疗上,营养不良为也随之带来相应的危害。 手术方面:术后伤口延迟愈合,感染性并发症增加。 化疗方面:恶心、呕吐、腹泻、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等副反应发生率变高,从而导致化疗周期完成率就会变低。 放疗方面:口腔溃疡、糜烂发生率高,消化道粘膜炎发生率高,放疗中断率就会变高,感染性并发症也随之增加。 可想而知,营养不良的危害不仅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降低、死亡率也会随之增加。 肿瘤患者常见的误区饮食 ㈠忌所谓的“发物” 从古至今民间流传的“发物”: ①易于生肿疖、长脓疮或引起某些病变的食品,譬如牛羊肉、雄鸡、鹅肉、蟹等。 ②能引起新病加重、旧病复发包含腥膻食品如海鱼、狗肉等。 ③辛辣食物如大葱、大蒜、韭菜、辣椒、酒等。 ④竹笋、莴苣等等也常被归为“发物”范畴。 现代医学所谓的“发物”:主要是指食物中含有激素、组胺、异体蛋白等物质,容易引起或加重胃肠、呼吸、过敏性疾病的食物。 ㈡普遍患者担忧营养太好,会喂大肿瘤 ①我们要认知肿瘤细胞的生长呈现出一种“掠夺式”,抢夺体内正常细胞养分,即便是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癌细胞却照常增长,饥饿只能让患者身体损耗的更快,免疫力下降, 加重疾病的恶变。 ②当前无文献证据呈示人体增加营养,会使癌细胞增长更快,反而有更多患者因自身的营养状况良好、无恶液质状态而长期存活。 ③如果盲目忌口、完全素食的结果:“饿”不死癌细胞,却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 事实临床上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出现的并发症增多、治疗预后却差、生存质量下降。 ㈢坚信静脉营养,不吃饭也可以 ①当肿瘤患者出现体内食物摄入不足、食欲不振时,觉得不进餐,仅仅通过静脉挂水也能满足体内的营养需要。这种理念是错误的! ②人体通过胃肠道进食,食物在肠道吸收是一种自然状态。如果长时间不由口进食,肠道黏膜会发生萎缩,就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就会破坏肠道黏膜屏障作用,从而更易引发一些疾病。 ㈣很是听信、迷恋保健品 ①中医药保健品如冬虫夏草、灵芝孢子粉等,有些补品未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的检测和批准,安全性上存在着大大的隐患。 ②中医药具有驱邪扶正固本的特性,有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但是,如果盲目大量进补, 机体不但不能有效吸收,反而会适得其反。 那么肿瘤患者应该怎么吃? ㈠ 高蛋白,总热量一定不能少 肿瘤病人体内的蛋白质分解高,而合成代谢的功能却低,营养状况处于入不敷出,所以一定要保证蛋白质的需求量。一般每天摄入蛋白质的量在1.2~1.5克/kg, 且要以优质蛋白为主, 如牛奶、鸡蛋、豆制品、肉类等。荤菜建议,以白肉为主,红肉少吃,即水产品和鸡鸭等禽肉为主,牛羊等畜肉少吃。 ㈡荤素搭配、易消化,营养要相对衡平 每天除了摄入高蛋白食物外,还要以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为主,注意补充维生素、无机盐、纤维素等。食谱能够做到:新鲜清淡、高营养、易消化、富含维生素。还要根据病人自己的消化能力,少量多餐,粗细搭配,甜咸互换等形式进餐。 ㈢肿瘤患者的禁忌 凡是可能会诱发肿瘤的食物都不要吃,如不吃酸渍食品、霉变变味的、烧烤油炸、烟熏食物以及含色素和香料,另外还须要戒烟酒。 因此,我们主张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主张常规补充保健品,患者要摄取充足维生素必须要多吃含维生素多的新鲜水果、蔬菜。西医不忌口,中医适当忌口,盲目忌口将导致营养不良。所以,让我们一起科学合理饮食。
我在苏州大学医学院,每年上课,5+3硕士生,都会讲宫颈癌,这节课,每年要有更新的!但一个意见没有变,那就是,hpv病毒感染并不可怕,防不胜防,没法防,除了打疫苗被动主动预防!生活中,也不必在意哪些是一定会感染,哪些是不会的,是有效措施!临床上,每周来看我门诊的人,都会问,都会担心,传染给配偶,给子女!我就回答一句,原本如何生活,就现在今后也一样生活,只要每年筛查一查,治病不治毒!日子还是要照常过下去,太阳依旧会升起!
最近,做了几个阴道病变的手术,主要是HPV感染引起的!在大家都十分重视宫颈癌前病变的时候,切莫忘记这个病毒去除十分困难的,在治病不治毒的原则下,分步骤分时间筛查和处理是很有必要的! 1....宫颈癌前病变,可以leep治疗,也可锥切,还可多次手术呢,但到穹窿呢?阴道呢,咋办~~ 2.....在持续病毒感染存在时,VaIN很常见了的,不要认为宫颈手术就能解决所有问题 3....在超高危病毒时,合并癌前病变时,通常要阴道穹窿活检,手术也要部分阴道穹窿切除的, 4....也可,门诊随访中,进行物理治疗的,比如激光,冷冻,甚至有放疗的说法! 在与病毒防治中,每个部位不要放松警惕哈!阴道病变,后续问题也很麻烦处理,预后很难观察,容易忽视!!
今天,周一,每周这个时候,整个人都没精神一直打哈欠,助手说我是周末太累,周一综合征,所以,中午主动休息了一小时呵!各位可能也有周一综合征吧。?言归正传,床位上,几个不确定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有的超声提示,宫内异常回声,有的确实是,没有超声说宫腔有东西,然而,病人痛苦不堪,反复出血,一直就怀疑自己有恶性肿瘤!确实,围绝经期疾病,就要首先,排除恶性毛病,可是超声,诊刮,等都没啥不等于没毛病。这个时候,选择做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下,看到毛病所在地方,就很确切了!也有医院,门诊,没有麻醉的手术,也并不可怕!总之,微创手术,接受度高,痛苦很小!推荐一个好方法,比徘徊等待好,积极排查疾病,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看过,并转发,可以门诊免费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