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目前交通事故等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复杂四肢长骨骨折日益增多,手术内固定的应用日益广泛,长骨骨折骨不连的发生率达5%~10%,骨不连的治疗仍然是骨科医师所面临的难题之一。一般从临床来说,骨折在3个月左右就能愈合,超过3个月为延迟愈合,超过6个月骨折不愈合即为骨不连。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oodandDrugAdministration,FDA)对骨不连的规定为“损伤和骨折后至少6个月,并且在接下来的3个月内没有进一步愈合倾向”。因此,确定骨不连,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X线片改变,视其愈合发展而定,时间仅作为参考。【病因与发生机制】骨不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且极为复杂,但总的来说有3个方面——生物学因素、局部因素及技术因素。1.直接原因骨折愈合所需要的最基本要素包括机械性稳定,充足的血供和骨折断端之间的紧密接触。这三个因素缺少任意一个,都会导致骨不连的发生。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影明骨折愈合的进程,包括感染、年龄、骨质疏松、营养不良、吸烟、酗酒、糖尿病、动脉常样硬化、神经性病损、多发创伤、放射治疗、药物(如激素、抗凝药、细胞毒药物)、代谢性骨病(如成管不良),以及由于骨转移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等因素,都会影响骨折愈合。总之,导致骨折骨不连发生的原因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全身因素包括病人的代谢和营养状况、一般健康状况和活动情况等。全身因素对骨不连的形成不占主导地位,局部因素是造成骨不连发生的主要原因。影响骨折愈合的最根本因素在于骨折断端之间的机械性稳定性,充足的血供和骨折断端之间的紧密接触,一切影响上述3个根本因素的因素都会造成骨折愈合速度减慢,严重时导致骨不连的发生。【诊断】骨折愈合时间超过6个月,在连续3个月的随访复查中,无任何骨折愈合进展的迹象者,可诊断为骨不连。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区分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对骨不连的诊断要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骨组织活检等联合进行。1.病史对于怀疑骨不连的病人,病史采集中首先是针对骨折及治疗过程,包括受伤机制,骨折的严重程度,软组织损伤的程度,肢体神经、血管损伤情况,有无感染,治疗方式及持续时间,功能锻炼情况及随访情况等,还要包括病人的一般情况,如病人的营养状态,有无系统性疾病,病人的体重变化等。2.查体体格检查主要集中在骨折部位疼痛,骨折断端异常活动,功能受限情况,有无感染体征等。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数及电解质,来评价病人营养状态。骨折术后数月,病人血沉水平都可能会保持在较高水平。4.X线检查评估长骨骨折不愈合,需要行正、侧、双斜位,此外,为评估骨折断端的微动,还需要进行应力内、外翻位影像检查,有时需要用骨髓血管造影评估骨折断端血供重建情况。造影剂注入血液后,观察骨间静脉显影情况,如果骨间静脉不通过骨折线,就可能发生骨折延迟愈合或者不愈合。5.CT检查对于特殊的病例,比如斜形或螺旋形骨折,CT检查可以发现普通X线不能显示的骨折线。同时,还可以显示充满大量骨痴的肥大性骨不连中持续存在的督折线。6.骨扫描检查对于非感染性的骨不连,骨扫描亚甲基二磷酸母成像可用来检测滑属性假关节的存在,敏感性高,典型的表现是在两个较高的代谢摄入区之间,出现一个冷的间隙。骨扫描可以区分有生物活性还是无反应的骨不连。7.常活检穿刺活检或者切开活检等方法可用来进行鉴别感染或非感染性骨不连,肿瘤,系统疾病等。非感染性肥大性骨不连病理显示外骨面中含有丰富的血管丛,在骨折间隙中充填纤维或纤维软骨组织,缺乏毛细血管,对非感染性类缩性骨不连,骨折间的纤维组织是紊乱无序的,有的区域可见纤维软骨组织。感染性骨不连显示由于坏死导致的骨小梁吸收和炎症征象,如果怀疑感染,要多点取样,但通常明确骨不连是否有感染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微生物学检查是阴性或者不确定,对取自骨不连部位标本的组织学分析如果发现大量炎性组织,通常有特别的意义。【分类】对骨不连的分类要考虑诸多因素,这包括骨不连的部位发生在管干还是干骺端,是不是伴随有短缩、成角或旋转畸形,骨不连的骨折端是稳定性还是不稳定的,是不是存在感染,骨不连部位的骨痴生成和血供状况如何等。非感染性骨不连对于非感染性骨不连,分类方法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表现,根据骨折断端骨痛生成和血供状况首先将骨不连分为有活力的骨不连和无活力的骨不连。A“象足”型骨不连:骨折端有肥大而丰富的骨痂,骨折端具有活力,骨不连主要由骨折复位后固定不牢,制动不充分或负重过早引起;B“马蹄”型骨不连:骨折断端轻度肥大,骨痴较少,主要由于钢板和螺丝钉固定不够牢靠,形成的骨痂不足以连接骨折断端,并且可能有少量硬化;C营养不良性骨不连:骨折端为非肥大型,缺乏骨痂,主要发生在明显移位、分离或内固定时未准确对位。感染性骨不连感染性骨不连根据感染的范围和骨的稳定情况,进一步进行分类。(1)Cierny分类:Cierny等根据越染的程度将骨髓炎分为4种解剖类型(图26-1-6),即【型为侵犯骨髓型,Ⅱ型为表浅型,Ⅲ型为局部型,Ⅳ型为广泛感染型。根据病人生理功能状况,它们中的每种病变类型又可分为以下3个亚型:A型为生理功能正常;B型有局部或系统性病变,抑制伤口和骨折愈合;C型有严重的系统性病变,如果进行手术治疗,风险较高。骨髓炎的四种解剖分类I、髓型Ⅱ、浅表型Ⅲ、局限型IV、弥漫型(2)Umiarov分类方法:根据骨折断端的活力,肢体短缩,骨与软组织缺损状况将感染性骨不连分为以下4型,即I型为骨不连部位外形正常,肢体无短第:Ⅱ型为骨不连部位肥大,肢体短缩;Ⅲ型:骨不连部位萎缩,肢体短缩;IⅣ型:骨不连部位萎缩,伴有骨、软组织缺损,通常是开放性骨折,伴有广泛软组织损害的病人。【治疗】骨不连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骨折愈合,但不是唯一的目的,如果病人关节粘连、软组织挛缩、骨折对位对线不良未纠正,即使骨不连处获得骨性愈合,也无任何实际意义,该肢体同样是无功能的。因此骨不连治疗的最终目标是尽可能地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病人生活质量,而不是单纯为了获得骨性愈合。治疗原则是:①对肥大型骨不连,关键问题是解决制动不足的问题。通过改善骨折端的稳定性,骨性桥接可很快就会完成。增生的象足样、马蹄样骨编是血供较好,但经常发生异常活动的骨不连的特征,骨折端间往往填充大量纤维软骨组织。即使有明确的对线不良也不需要清除这些组织或进行植骨。一旦固定确实,消除了异常运动,骨折会很快愈合。于术时切除肥大的骨质能够加速愈合。②对萎缩型骨不连,关键问题是重建骨折端的成骨能力,如切除骨折端的纤维组织,应用自体、异体骨移植。萎缩型骨不连主要继发于粉碎性的开放骨折或合并有严重的软组织创伤的骨折,但肱骨比较特殊,血供较好且初次手术的肱骨闭合骨折可能会出现萎缩型骨不连。萎缩型骨不连骨组织再血管化非常缓慢,甚至根本处于无血供状态,如果对线尚可且骨折端无分离,加压固定并植骨可以加快骨折愈合进程。如果存在对线不良或分离移位,首先要切除瘢痕组织,然后再进行复位植骨和固定,可采用手术治疗和闭合治疗,手术治疗是骨不连治疗的主要方法,包括切开内固定、游离骨块植骨、带血管蒂骨移植、骨延长术等。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金标准,但手术治疗创伤大,可能破坏软组织及骨的血供,引起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供骨区的疼痛、畸形等。闭合治疗克服了开放治疗的这些缺点,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组织工程学研究的进展,骨不连的治疗观念有了很大改变,在闭合治疗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如经皮骨髓移植、经皮注入骨生长因子、低强度超声刺激、体外震波治疗、机械刺激、电磁场刺激、微动刺激等方法,但闭合治疗的方法都不能立刻改变骨折问隙的力学状态,短期内不能提供新的稳定性,因此辅助固定和谨慎的廉复指导尤为重要。本文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髋关节在活动中出现弹响,这种情况称为弹响髋。本文主要讲髋关节周围的原因:①髋关节屈曲,外展外旋位,再伸直时,出现弹响,在髋前系髂腰肌腱膜在耻骨上支上滑移所致。当屈髋外展、外旋时,髂腰肌向外移动,于此位伸髋并内收时,髂腰肌由外向内沿耻骨上支内移而可出现滑动响声,主要是由髂腰肌肌腱引起。②常见者为阔筋膜张肌紧张所致之弹响髋,这正是本节所要介绍的。③髋关节内关节游离体。【发病机制】弹响部位在大粗隆处,正常走步时,阔筋膜张肌的腱膜向下为髂胫束,其在大粗隆前后方来回滑动,由于该肌紧张,滑动过程中出现响声及弹动,即为弹响髋。【临床表现】弹响髋出现在走步中,每走一步该髋即弹响一下,伴有酸痛,或走数步出现一次弹响,并伴酸痛,致不能快走。如检查者将手置于大粗隆处,令病人正常走步,可触及阔筋膜张肌在该处弹跳并响。【体格检查】Ober征,病人侧卧,病髋在上,检查以右手握住病人小腿近膝部,先屈髋,而后外展并稍后伸,再将该肢放下,即使内收,此时间阔筋膜张肌紧张,而不能内收,为Ober征阳性。再做健侧腿Ober征阴性。(可以上网查,具体怎么操作)【治疗原则】先行非手术治疗局部理疗、热疗等,无效才再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通常采用半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侧卧位,患肢在上,患肢整个消毒包扎,以便术中做Ober试验,进行松解。图片来自网络,以上内容参考《实用骨科学》。本文章仅作为科普,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如有不适及时去医院就诊!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膝关节晚期病变的有效手段。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聚复对于患者的术后功能非常重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旨在恢复膝关节的生物力学,恢复软组织平衡,恢复关节功能和缓解终痛。为纠正术前和术后所有的功能障碍,尽可能恢复功能,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功能康复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康复过程中,两者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 一、术前宣教和术前锻炼 术前宣教应充分了解和调整患者术后的预期情况,功能锻炼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思者的术后功能。术前功能锻炼的内容包括肌肉力量的锻炼和活动度的锻炼。术前进行肌肉力量锻炼尤其是股四头肌的锻炼可能加快患者的术后康复速度。 二、术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内容 摩关节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改善膝关节活动度,提高患者肌肉力量、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三、术后康复的时间、目标及注意事项 (一)术后康复第一阶段 (术后第1天至2周,特别是第1~4d) 1.康复的目标 (1)膝关节完全伸直。 (2)膝关节届曲达到90度。 (3)锻炼肌肉的力量,可轻松完成直属抬高运动。 (4)工具辅助下窦现日常生活自理—工具辅助下行走100米、独立珠椅转移、独立出人卫生间、工具辅助下穿脱裤林鞋、工具输助下上下一级台阶、上下小汽车。 2.原复的注意事项 (1)避免长时间站立、坐位或行走,以免出现肢体肿胀。 (2)应用适当的止痛方案避免锻炼时出现严重疼痛。 (二)术后康复第二阶段 (术后第2~8周) 1.康复的目标 )膝关节可辅助下主动伸直到0度, (2)膝关节可辅助下主动屈曲到120度(3)正常步态行走。 (4)日常生活自理, (5)可辅助下逆续上下1级台阶至1层楼。 2.康复的记意事项 (1)如果步态不稳定,不要尝试脱离助行然。 (2)不要久坐和长时间行走,避免肿照。 (3)适当应用止痛药物,避免功能锻炼时出现客痛。 (4)在患肢力量完全恢复前,避免两腿交替连续上下台阶。 (三)术后康复第三阶段 (第8~14周) 1.康复的目标 (1)原高推助工具以正常步态行走。 (2)可连续上下台阶, (3)锻炼平衡性回归社会。 (4)恢复特殊的功能性活动。 2康复的注意事项 (1)如果还存在疼痛或步态不协调,不宜双腿轮换上下台阶。 (2)不要进行跳跃等剧烈运动,直到得到医生的允许。 ()最终的关节活动度范围要遵从手术医生的建议, 四、功能锻炼的方法 (一)膝关节伸直锻炼 重力法:平卧后,保持患肢足尖朝天,脚下垫高,腰关节自然悬空。 大部分重者可利用重力使膝关节伸直。 手压法为:如果通过重力膝关节不能自然伸直,就需要助手用手缓慢下压膝前方,使膝关节被动伸直。注意助手不可用力过猛,以不产生器疼痛疼为宜,同时手下压时应保持空心,跨过膝关节前方切口区域,避免直接压迫伤口产生终痛。 物压法为:如果膝关节不能维持伸直,则应该保持距小腿关节垫高,在膝盖前方垫软毛巾,利用重物持续下压,协助保持膝关节伸直。重物以5kg为宜,可选用5kg包装大米。下压应持20min-lh。如果有膝前不适,应放松压迫,避免造成压疮。 (二)膝关节屈曲锻炼 重力法为:平卧位,患肢直腿抬高,使大腿与床面垂直,患者自己抱住大腿中远段,然后缓慢放松大属前方股四头肌,使膝关节逐步自然弯曲。对于较肥胖或者较虚弱的患者,可由助手帮助患者维持大腿位置,并鼓励患者放松股四头肌。如果自己抱住大腿困难,也没有助手,患者可以用宽大舒适的吊带代替双手辅助牵引大腿。 手压法为:如果重力作用下患者不能继续弯曲膝关节,可由助手手法辅助被动屈曲膝关节。助手应抱住患者小腿,双手握住爆关节下方,将想患肢脚踝持在腋下,缓慢轻柔的帮助患者进一步屈曲膝关节,直到膝关节屈曲达到90°,维持该屈曲角度并慢慢放下大腿,使膝关节屈围位放置于床上,维持膝关节屈曲屈曲位5~10min。助手切忌用力过猛,以防引发患者剧烈疼痛。 腿压法为:端坐位,让膝关节自然屈曲下垂。另一条小遇可以输助患侧膝关节做屈曲锻炼。 四、肌肉力量锻炼的方法 五、单侧全膝关节行走方法 三点步态法:站立位两侧拐杖同时跨出一小步,患肢跟进与拐齐平,健肢前进跟上并可超越一小步;熟练后可以两侧拐杖与患肢同时前进,再将健侧肢体跟进并超越一小步。如此循环。 以上内容来自
可以参加的体育运动包括:散步,高尔夫,游泳,快步走,保龄球,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徒步旅行,攀爬锻炼,椭圆机,室内或公路自行车,自行车以及双人网球。不赞成参加的运动包括:越野滑雪,滑冰,单排轮滑,举重,跳舞和高山滑雪高强度的运动可能缩短骸关节的使用寿命或导致早期失败。这些活动包括:快跑身体接触性运动,棒球,垒球,高强度有氧运动,回力网球,以及壁球。
一个朋友发来一句“在吗?”,说膝关节疼痛,别的什么都不说,就让看看什么病,问我怎么治。问他:患者多大年龄?什么原因引起的?多长时间了?膝关节哪里不舒服?内侧?外侧?还是正前方?最近有什么不舒服吗?回答:一概不知,朋友的朋友,吃饭时随便转来的!你这骨科大夫随便看一下,总能有个建议吧!看到之后感觉好难,这真是太难了。首先你要有膝关节的外观照,看周围有无红肿热痛,有无外观畸形,疼痛原因、部位、性质、什么条件下疼痛加重、减轻?你不能来一句,我膝关节疼痛,怎么治疗?医生是人,不是神。不能仅凭一句话随便猜一种,怎么就能准确?是轻微的软组织损伤、韧带损伤、滑膜炎、半月板、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还是骨病?不同的病,治疗是不一样的!这时就需要你详细的说出你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等(参考问诊模板),及一些辅助检查如X线、CT、MRI和抽血检查、最好再配合一些体格检查才可能诊断清楚。详细的问诊,需要病人的配合,我也会对您的隐私进行保护。您觉的一些东西无关紧要,而这些无关紧要的话或许就是疾病诊断的关键。
大家对狗皮膏药的认识,源于小说和影视剧里的江湖郎中在治疗疾病的时候,经常拿一贴狗皮膏药出来,治疗百病,造成狗皮膏药是江湖郎中和膏药的代名词,通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老百姓通常说的膏药是将中药、铅粉等在香油锅里进行熬制而成的膏药。主要用来治疗骨折、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等疾病。贴前准备:1、将膏药加热,使其温度合适(太热易烫伤皮肤,温度过低粘附性不佳)2、清洗不舒服局部皮肤(使其贴附性更佳)3、以不舒服的地方为中心,贴膏药贴中注意事项:1、皮肤有破损的地方不要贴2、使用中发现皮肤发痒、起红疹等不适现象时,请立刻揭掉。3、按照使用,不可长时间贴,以免局部皮肤破损。去除膏药残渍小技巧:1、使用松节油擦拭膏药残留处,再用干净的布一抹即掉。2、清洗膏药也可以用家中炒菜用的植物油。3、用揭下的膏药油面(比如少林活络膏黄色的一层保护膜)或透明胶带反复粘贴遗留在皮肤上的膏药痕迹。4、使用硬一些的纸把皮肤上多余的膏药粘下来,然后,把留在皮肤上的膏药贴用药棉蘸正红花油擦拭。5、在家的话也可以用风油精酒精涂抹膏药残留处。
“医生,我腰部不舒服,经过医生体格检查以后,让患者拍一个平片。根据X平片结合患者的主诉、现病史,进行诊治,若片子与患者病情相符合,可以进行诊断,通常会给予治疗方案。若病情不一致,或需要进一步检查时,则需CT及MRI检查好多病人就会问,医生,我刚做完X线片,为什么还要做CT?”“医生,我刚做完CT,为什么又要做MRI?”“医生,我......”门诊上患者多,给患者说每种拍片看的结构不一样,到底怎么不一样里?其实,每种检查都有它最擅长的区域,也就是说每一种检查能看到的东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是贵的就一定更清楚。X片(X线平片)拍扁了再看俗称「拍片子」,宛若给检查部位拍了一张平面照片,以萝卜为例简单的说就是萝卜的大体观,通常分为正位、侧位、斜位及一些特殊体位。以右膝关节X线片为例,可以判断有无骨折、退变、骨病等。CT片CT检查宛如切萝卜一样一层一层切,分为横切(水平切)、垂直切(上下切)、冠状切(左右切),可以有一定的角度,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观察检查部位以便更清楚的了解检查部位的形态。CT检查则能够避免检查部位前后重叠造成的影响,还能提供比X线更清楚的图像,同时CT对于一些细微骨折或者伴有出血的骨折的诊断具有优势。MRI(核磁共插)摇一摇再看MRI可以做任意角度的切层,它利用一个强大的磁场,让身体里的氢原子先排好队再解散,接收这段时间里的电磁波信号,可以像CT那样多角度观看。什么情况下需要拍MRI?假如一个被对方撞伤腰部的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通过查体无法确认这位患者哪个椎体出了问题,首先就会让他拍一个腰椎的正侧位片子,初步了解一下受损椎体位置以及情况。当发现哪个椎体有骨折了,如果通过观察平片无法确诊该椎体的骨折情况或者很大可能存在其他细微的骨折时,就需要做这个椎体的CT检查了,但要诊断是否与这次撞伤有关就需要进行腰部MRI检查。从上面案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X光检查能够起到迅速定位,了解大概情况的作用,但如果X线平片不能提供完整的的影像信息时,就需要做CT检查了,CT不能明确就需要MRI检查。MRI检查则能够清楚地检查软组织、韧带损伤,肌腱的损伤。同时MRI对于一些陈旧性骨折及新鲜性骨折诊断具有优势。疾病的诊断要以病人的主诉、病史、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不能单一以影响或报告单来诊断疾病。
①手术前期直腿怡高训练深呼吸训练②住院期术后当天以休息为主少量屈伸运动踝泵训练术后第1天他人帮助下在床上变换完全伸直腿练习弯腿试用助步器走三五米术后第2天到出院在床上变换体位,坐、站,逐渐只需他人稍稍帮忙助步器走20-30步还可以练习上下两三级台阶③回家适应期术后第1-3周逐渐少量增加行走距离和爬台阶数逐渐不用助步器练习膝关节活动度练习肌肉力量逐渐适应④成果巩固期术后第4~6周少量行走和爬台阶,不需帮助继续康复训练可以做少量家务可以上班做少量工作可以开车⑤目标达成期术后第7-12周逐渐增加行走距离继续练习关书活动度,弯腿到120左右继续训练肌肉力量,练习上下台阶可以骑车、游泳,等动作要点:平躺,腿伸直,勾脚,抬起一条腿。大腿和床呈30°-40°(即脚后跟离床约两只脚的高度)腿酸了就慢慢放下来(不要放得太快,慢慢放下去的过程练习肌肉力量)两腿交替练习。每天练5~6次,每次练5分钟左右,中途累了可以休息半分。康复训练并不是从手术后才开始,术前就要开始进行训临,术后快优康。手术后在床上平卧时,把双腿垫高,这样有利于下肢静费,从而缓解下肢肿胀。踝泵训练勾脚5秒,再绷脚5秒,反复进行。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就做一两分钟。麻醉清醒后就开始做。伸腿训练尽量用脚后跟往前蹬,去够床尾。坚持10秒左右,然后放松,然后再做。每次做2分钟左右,每小时做2-3次。贴床训练尽量用膝盖窝去贴床面。坚持10秒左右,然后放松,然后再做。每次做2分钟左右,每小时做2-3次。巩固训练踝泵训练、伸腿训练、贴床训练都继续做,方法和颠率同前。直腿抬高腿伸直,勾脚,抬起一条腿。尽量让大腿和床呈30~40左右。感到酸胀后再尽量坚持两三秒,再慢慢放下来。两腿交替练习。每小时累计练3分钟左右。即使一开始做不到标准动作也要不断尝试练习。用腿压遇用枕头垫在脚后跟下面。另一条腿搭在手术的膝关书上面。每小时累计压5分钟左右。来回伸腿在床上来回慢慢滑动。尽量让膝关节弯到最大角度,然后保持3-5秒。每小时累计做3分钟左右。抱腿弯曲.弯腿,然后双手抱住大腿。放松,让小腿自然下垂。如果感到疼痛,边弯边进行深呼裂。尽量弯腿,在回弯最大处保持3-5秒。每小时累计练3分钟左右。枕头弯腿枕头垫高,弯腿搭在上面。每小时练5分钟左右。特别提醒单侧人工膝关节手术,一般在术后第一天就可以下地,双例一般在术后第二天前后下地,具体何时下地听从您的主治医生的医嘱,初期下地后不宜多走,否则会腿肿,反而会影响康复训练。初期应以床上的康复训练为主。要知道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的。床边吃饭在床边吃饭,这样一来吃饭时也在自然地练习弯腿。巩固训练以上训练都继续做,方法和频率同前。巩固训练以上训练都继续做,方法和频率同前。巩固训练以上训练都继续做,方法和频率同前。巩固训练以上训练都继续做,方法和频率同前。床边弯腿坐在床边,另一条腿放在手术腿前方。向后施力,帮助手术腿回弯。每天练3-4次,每次练3~5分钟。特别注意练习伸直腿和弯腿对恢复膝关节功能至关重要,伸直和弯曲的练习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据:如果伸直差一点,就多练练伸直:如果回弯差一点,就多练练回弯。对于疼痛敏感者,也可以用CPM机器辅助练习。术后第4天起至出院,都按第3天的方法进行圳练,全身和局部情况良好,功能训练进展顺利。就可以出院了、手术后的三个月内,是康复训练的的黄金期,一定要多加训练,在这段时间内,记住“三多一少”的口读:多拍腿,多压腿。多弯腿,少走路。手术后3到5天是软组织水肿的高峰期,有的患者康复训练的成果可能会有所退步,但不要紧,坚持训练,度过这一时期后又会继续进步。对于有条件的患者或功能训练不满意的患者,可以转到康复医院进行巩固性的康复训练。哪方面欠缺,就增加哪方面的针对性训临。如理短期内切口周围的发肤有轻度的红肿或疼痛,可以接一些药膏。不要莫在切口上,抹在其周围的皮肤上。多抬腿勾脚,抬住不放。腿酸了再慢慢放下来。两腿交替进行。每天临5次左右,每次练3-5分钟。多压腿如果腿伸直还不够,用10-15斤重的米袋或沙袋压腿。每天压5次左右,每次10-20分钟。也可以躺在床上让别人用手帮忙压腿。多弯腿身体坐直,向后弯罐。练到脚尖和椅子前腿的连线相平,就合格了。每天练5次左右,每次练3-5分钟。坐要辅助弯腿当腿弯得不够时,可以让别人帮忙。握住脚面或脚脖子,一下一下始来回推拉。不要一上来就用力过猛,逐渐增大弯曲的度数。每天练习3-5次,每次练3-5分钟。用毛巾辅助弯腿当手抱不住腿时,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练弯腿。弯到最大时保持5-10秒。重复几次,累了就休息一会儿。俯卧弯腿可以用这种方法来练弯腿。弯到最大时保持5~10秒。重复几次,累了就休息一会儿。步态训临—勾脚绷腿走路迈步时身体稍前倾,脚勾住,腿端直。先脚后跟着地,然后脚掌着地。迈下一步时,脚后跟先离地,脚前掌最后离地。两腿都这样锻炼。每天练5次左右,每次走3-5分钟。少量多次,逐渐增加行走距离。专家有话说“勾脚绷腿步态”是为了在走路时练习伸直腿,“高抬腿步态”是为了在走路时炼习弯腿,所以两者要结合来炼习。步态训练还有助于练习平衡能力,平时用正常的步态走即可。术后三个月内内建议端行步态训练。初期上下楼时,借助楼梯扶手和拐杖。第一次上下台阶时,要有人在旁保护。上楼时,先迈非手术腿,再迈手术腿。下楼时,先迈手术腿,再迈非手术腿(出腿的顺序和上楼时相反)。双膝同期手术的不受上述顺序的限制。以上内容参考
拄拐虽然是一个小问题,但好多患者不会正确拄拐。 1.选择合适的拐杖高度通常来说,拐杖腋托应距腋窝下 3个手指宽度,握柄高度为双臂自然下垂时的手腕水平。过矮的拐杖需要弯腰,使上身前倾重心变低,不能按正常步态行走。拐杖过高,患者就会通过腋窝压在拐上支撑体重,容易造成腋部神经、血管的压迫和损伤。 二、采用正确的持拐姿势具体方法是:身体直立,将拐置于小脚趾前外侧12-20cm处。将拐的腋垫贴于腋下两侧的胸壁肋骨处,肘关节适当弯曲,双手腕关节中立位(即手的位置和小臂在一条直线上,手腕既不上翻,也不压腕)握紧扶手,用手臂的力量支撑身体,完成移动。 三、双拐杖正确使用方法三点步态法:两侧拐杖同时前移→患侧足前移(于双拐之间同一平面)→健侧足前移(于双拐的前方)。适用于一侧下肢部分或完全不能支撑身体重量,而另一侧下肢肌肉力量正常者。使用者需要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足够的力量来支撑身体重量。
骨科手术后,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卧床休息,且康复期较长,限制了全身和局部的正常生理活动,所以,进行功能锻炼很重要,这是促使骨折痊愈的重要因素。在不影响固定的情况下,对病人给予一定的功能指导,以尽快地恢复患肢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等软组织的舒缩活动。 骨科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肢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功能,手术只完成了初步的治疗工作,骨折愈合后离原本正常功能还存在差距。只有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科学的,多种形式的功能锻炼,才能使病人减少并发症,顺利愈合,尽快恢复工作和生活能力,有人用“三分治疗,七分锻炼”来形容功能锻炼,可见骨科病人功能锻炼是多么重要。 1. 促进局部消肿:骨折后,局部软组织的出血,使周围血运不畅,造成了骨折处的肿胀疼痛,及早通过适当的功能锻炼,使肌肉收缩,可促进静脉和淋巴回流,促进血肿吸收。 2、防止关节粘连僵硬:骨折后很多人都觉得骨折周围的关节活动不如以前,如果在一开始就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这就完全能够避免。 3、促进骨折愈合:肌肉的反复舒缩活动,使骨折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缝隙变小,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功能锻炼还可以矫正微小的骨折错位,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4、促进血液循环:长期卧床病人,血液循环变慢,血液在受损的血管内缓慢流动时容易形成血凝块,即为“血栓”。功能锻炼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的形成。 5、减少并发症:通过功能锻炼,直接锻炼了骨折周围的肌肉,降低了肌肉的萎缩程度,并能使周围血液循环通畅,还能促进骨折处愈合。对于预防骨、关节、肌肉等并发症,如骨质疏松,骨折迟缓愈合,关节粘连,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等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康复知识和功能锻炼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应早期开始,贯穿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