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的肿瘤性病变。发病率:婴幼儿血管瘤在新生儿为1.1%--2.6%。1岁时为增加到12%。 70%--90%出生后4周内出现。体表血管瘤根据部位分三型:浅表血管瘤:发生于皮肤。深部血管瘤:发生于皮下。混合型血管瘤:皮肤皮下并存。特殊类型血管瘤1.先天性血管瘤(新生儿) 2.大型血管瘤:直径≥8CM 3.少见型血管瘤: Kaposi型 4.特殊部位血管瘤:面部、乳房、生殖器、口腔及鼻腔等 5.内脏器官或体腔内血管瘤:肝脏、纵隔、椎管等 6.多发性血管瘤(病) 7.伴有并发症血管瘤:血小板减少、感染等 关于血管瘤的自行消退:半数以上都能在5-10岁自行消退,但应考虑:1.不能预测血管瘤增长期最终的大小。2.能否退化完全。3.是否会造成不可逆的容貌损害及社会心理创伤。血管瘤治疗一、药物治疗。全身用药及局部局部涂擦。不会加重皮肤损伤,最大限度不留疤痕。二、瘤体内注射介入治疗:局部瘤体内给药,对皮肤的损小。三 血管栓塞介入治疗:阻断瘤体供血动脉,疗效好,不损伤皮肤。 先天性血管(内皮)瘤。出生即存在,以后不再生长的血管瘤。 无增生期。 分快速退化型和非退化型。(上图)丛状血管瘤,常伴KM。在真皮层中部毛细血管呈结节或丛状分布,可相互融合; 与Kaposi型血管内皮瘤有一些相似的组织学特点。(上图)Kaposi型血管内皮瘤(常伴K-M):为局部侵袭血管肿瘤 交界恶性,无远处转移。可由非退化型先天性血管(内皮)瘤转变而来。与丛状血管瘤是同一病理过程的变异,并不是两种不同的肿瘤。(上图) 肉芽肿型血管瘤(化脓性肉芽肿)。发生于皮肤和粘膜表面的一种外生性息肉样血管瘤;各年龄均可发病。病因不明,多认为与外伤、感染及激素水平有关。紫红色,质脆,触碰易出血,可形成溃疡,与正常组织呈“衣领样”改变。(上图)典型病例病例1 女 27天 左面部巨大血管肿瘤合并卡梅现象 治疗前后病例2 女,5月。左眼眶血管瘤
8月大女婴肝脏9成被肿瘤占住 实施介入手术成功2013年05月27日10:26腾讯大楚网[微博]儿童医院 郭林我要评论(0) 图片说明:斜线左边为肝脏,其中虚线所示范围是肿瘤。八个月大的女婴肝母细胞瘤占住了肝脏十分之九的位置(图),在武汉市儿童医院放射影像科成功完成了介入手术。湖北天门的小薇才八个月大,四个月前开始接连出现呕吐现象,食欲不振,腹泻和咳嗽等。父母顿觉莫名其妙,平时对宝宝的看护很周全细心啊,怎么会突然这样呢?于是到武汉来求医。在武汉市儿童医院住院检查,很快就发现其肝脏长着大大的瘤子;肝脏几乎十分之九已经被肿瘤占住。最后医学诊断小薇所患为“肝脏恶性肿瘤”。此病起源于肝脏胚胎原基细胞,属上皮来源的肝脏恶性肿瘤。面对检查结果报告、看着墙上挂着的CT照片,家属、医生都感到吃惊。由于病情非常严重,孩子年龄这么小,肿瘤又如此之大,外科手术切除是不行的了。化疗呢,副作用和损伤对于还是婴儿的小薇也是经受不了的。医院组织多科会诊和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取介入手术方案。近日,放射影像科黄穗主任带领手术小组成功为小薇完成了介入手术。黄主任介绍,这是小薇的第一次手术。医生经股动脉将导管穿插到肝脏的血管,从导管向肿瘤部位注入抗癌的药物杀死癌细胞。之后再进行栓塞阻断肿瘤的供血,用“饥饿”来对付癌细胞,这样逐步的杀死癌细胞。小薇的手术非常成功,尽管她年龄很小,肿瘤很大,但有望在未来的几个月其肿瘤会慢慢缩小,然后进行后期手术。据了解该院以往的同类病例手术后有非常好的结果。目前这样的手术方式应用在婴幼儿属国内首创。http://hb.qq.com/a/20130527/009739.htm
儿童中风并不罕见1岁2个月女婴感冒后突发中风与成人不同,儿童中风救治不强求“黄金6小时”在大众印象中,中风肯定是老年病,年轻病人都很少见,更别提儿童了。但昨从武汉市儿童医院获悉,该院神经内科和放射科一项为期5年的调查显示,中风在儿童中并不罕见,该院5年接诊中风患儿竟达42例,三大发病原因分别是感染、贫血和烟雾病。1岁女宝宝感冒后突然偏瘫1岁零2个月的瑶瑶家住汉阳,出生后身体一直很健康。但一周前,她的妈妈突然发觉孩子的左手没有力气,玩具拿不起来,左腿也有些不对劲,本来走路还算稳当,但最近却总是摔跤,仔细观察,原来是左腿没劲,走路不稳。渐渐地,瑶瑶左手、左脚无力的状况越来越严重,最后发展到完全动弹不得,如同老人中风后的偏瘫。待抱到武汉市儿童医院检查,结果仿佛晴空霹雳,脑部右侧基底节区有梗塞灶,正是中风。医生追问病史,得知瑶瑶出现异常之前,曾得过一次重感冒,感染可能引发免疫性血管炎,继而引发中风。国外一项研究显示,患中风儿童在前三天受感染的几率要高于正常儿童的12倍。专家认为,感染引发炎症,而炎症又将促进血管阻塞,炎症的化学成分也将影响到血管内侧,让血管内侧病变和狭窄,最终可能引发中风。不过,该院专门从事儿童介入治疗的专家、放射科主任黄穗强调,这类孩子的血管大都有先天性问题,比如狭窄、中膜层发育异常导致弹性不足等,血液中一旦出现“渣滓”,很容易造成堵塞,导致中风。六成儿童中风发生在3岁前瑶瑶只是黄穗遇到的众多中风患儿中的一个。他所在的放射科,是华中地区唯一能做儿童经颅内动脉溶栓的科室,患儿相对集中。5年间,该科共为42名缺血性脑卒中(即中风)的患儿做过介入溶栓治疗,患儿最小的只有1个月,最大的也才8岁。基于此,这项《介入治疗在儿童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的研究课题统计显示,中风的发病高峰集中在年龄较小的婴幼儿,3岁前发病的有28例,占66.7%,3岁之后的有14例,只占33.3%。从发病原因上来看,“感染”居首位,占38.1%,“贫血”随后,占到16.7%,“烟雾病”排第三,占11.9%。值得一提的是,儿童中风的原因与成年人不同,成年人中风的基础病主要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血管器质性病变;儿童几乎不会有这种“生活习惯病”,但调查发现,中风患儿中有35.3%血脂异常。这从侧面说明,不良生活习惯正在侵蚀儿童健康。儿童中风治疗时间相对充裕虽然发病原因大相径庭,但目前治疗儿童中风的首选方法与成年人一样,也是介入溶栓,但在时间上的要求与成年人有很大区别。黄穗说,儿童中风的治疗时间比较充裕。医学界目前公认,成年人中风后2小时内溶栓是最佳时间,大多数学者强调不超过6小时。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医生刘伦说,一旦超过这个“黄金6小时”,溶栓再灌注后脑出血的风险大增,治疗风险超过获益,而且血栓形成时间长了“不新鲜”,很难被药物溶解,因此《中国脑卒中诊治指南》不推荐超时治疗。但儿童情况不同,他们的大脑有较好的代偿和可塑性,溶栓治疗时间可以适当放宽。黄穗进一步解释,儿童的血管不存在粥样硬化,通常柔韧有弹性,发病时间较长,也不会因溶栓药物的作用导致血管破裂大出血。儿童中风最佳治疗期为两周内调查中,从患儿偏瘫发作到动脉内溶栓时间,长短不一,最短也有1天,长则1年。但黄穗说,发病1年后再溶栓,已经没有治疗意义,目的在于明确诊断。调查统计显示,偏瘫发作两周内做溶栓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挽救那一部分“半死不活”的脑细胞,孩子的肌力、运动能力等基本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如果偏瘫病程大于3个月直至1年,溶栓治疗大多无效,患儿会留下偏瘫、甚至失语等伴随终身的后遗症。虽然儿童中风对救治时间的要求不及成年人那么高,但及早治疗仍至关重要。黄穗说,儿童中风的主要症状是肢体活动受限,其次为惊厥和意识障碍,家长如果发现婴儿的一侧肢体灵活,一侧迟钝,儿童出现偏瘫、动作不协调等异常时,切莫耽误,应尽快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