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糖尿病控制五架马车之一的血糖监测包括三个层面:首先是“点”血糖,包括餐前餐后血糖,代表的是测试当时的血糖情况;其次是“面”血糖,也就是平时说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代表一段时间的平均血糖,是看血糖控制好坏的主要标准;最后是血糖控制的全貌,就是今天要讲的内容“动态血糖监测”。 什么是动态血糖监测呢?在心内科,有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神经科有动态脑电图,呼吸科有动态睡眠监测。动态血糖监测,可以显示三天到两周的连续血糖波动曲线。医生可以根据血糖波动曲线来制定更适合病人的个体化降糖方案,达到更好地控制血糖和延缓并发症发生发展的目标。 动态血糖有两种。一种是回顾试的,就是患者在佩戴血糖监测仪的时候看不到血糖数值,等三天的监测结束,下载数据才能看到血糖波动曲线。优势是可以客观反映患者的血糖情况,为调整降糖方案提供依据。另一种是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佩戴同时在显示屏上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血糖数值。出现超过设定范围的高低血糖,或者血糖变化太快时也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但有些比较紧张焦虑的患者就不大适合用。 动态血糖监测的方法很简单。在患者的腹部或者上臂的皮下,植入一枚很小的葡萄糖探头,这个探头能检测到不同血糖浓度下的电流信号,并通过信号发射器和接收器来转化为血糖数值。操作的创口非常小,就像静脉抽血一样的疼痛感,一般也不会出血,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我们之前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做了一些研究,发现住院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使用后可以使血糖更快达标,并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使用后可以减少低血糖发生和缩短低血糖持续时间。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中,通过动态血糖监测发现有28%的患者存在低血糖,通常出现在凌晨和中餐前,如果合用二甲双胍或者阿卡波糖则可以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动态血糖监测是一个有力的武器,可以使我们更全面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检测出未警觉的低血糖和夜间低血糖,对于糖尿病的教育也非常有帮助。当然,目前的价格要比普通的指血监测贵一些。以往通常是需要住院使用的,目前来说门诊使用也是比较普遍了。 本文系陶晓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大家都知道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很大。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脑梗脑出血,下肢动脉狭窄闭塞导致糖尿病足;微血管并发症: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损伤造成蛋白尿和肾衰;周围神经病变引起手足麻木,袜套样感觉和踩棉花感,自主神经病变会有胃轻瘫、神经源性膀胱等。控制血糖可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但是单单控制好血糖就可以了吗? 去年有个40岁出头的糖尿病患者,参加我们的临床研究,用的是很好的糖尿病药物(药物本身可以减少并发症),他的血糖控制非常好,空腹5~6mmol/L,餐后7mmol/L以内,糖化血红蛋白5.3%,并且没有低血糖。但是他非常不注意生活方式,通宵打麻将,抽烟,不运动。后来在研究期间出现了脑梗塞。这个病例告诉我们,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有其他很多的因素需要注意,这样才能更好的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第一需要注意的是血脂。糖尿病患者一般都合并有血脂异常,会有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降低。所以糖尿病也叫做“糖脂病”。血脂控制不佳的话,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就会增加,危害性不亚于血糖。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血脂,如果不达标就需要积极治疗。 第二个是血压。也是和糖尿病关系很密切的疾病。国内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如果糖尿病患者合并有高血压或者高血脂的话,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就会成倍升高。血压最好控制到130/80mmHg左右,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25/75mmHg。但是和血糖控制一样,血压也不能太低。 第三是吸烟。吸烟导致肺部疾病已经是共识了,但是吸烟的坏处很多,其中就包括了直接引起心脑血管问题。另外吸烟的人血糖、血脂和血压控制就会比较差(我们科黄医生研究成果)。 其他因素,包括合适的体重,愉快稳定的情绪,充足的睡眠,合理的饮食和运动,包括一些治疗药物,都会对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进行综合全面的管理,眼光不能仅仅盯在血糖的数值上。 本文系陶晓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我们控制血糖是为了减少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但还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血糖应该控制到多少才算好。 上周门诊就碰到两个非常典型的病人。一个是60岁的男性,刚刚退休。平时对自己的健康不太重视,糖尿病时间不长但是空腹有8~9mmol/L,餐后11~12mmol/L,糖化是7.5%,还有高血压高血脂、吸烟饮酒。另外一个是78岁的女性,糖尿病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血管神经并发症都有。平时很注意饮食和运动,空腹是6~7mmol/L,餐后10mmol/L左右,糖化7.2%,偶尔有低血糖。 两个人的糖化血红蛋白都差不多,是不是说明都没有达标?还是说控制的都可以?显然答案没有这么简单。 大量的研究表明,糖尿病的并发症与糖化血红蛋白有关,糖化越高并发症风险越大。国内指南推荐的控制目标是糖化血红蛋白7.0%。但是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年纪越轻,病程越短,就需要更严格的控制达到6.0~6.5%。相反的,高龄,病程长并发症多,容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就需要相对放宽控制的目标。 回到刚才说到的两个病人。第一个患者就需要相对严格的血糖控制,在没有低血糖的前提下把糖化降低到6.5%左右,同时控制血压血脂,戒烟限酒。对于第二个患者,就需要先找到发生低血糖的原因,目前7.2%的糖化对于接近80岁,病程又长的患者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所以说,血糖控制的目标是有个体差异的。我们在确定糖化7.0%这样一个比较普遍标准的基础上,会根据不同的情况有上下1%左右的浮动。 本文系陶晓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目前,胰岛素仍是一种需要注射的药物。如果注射技术掌握有欠缺的话,对于治疗效果的影响是很大的,甚至还不如有些口服降糖药物的联合应用。下面我给给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胰岛素注射问题。 1.注射疼痛。现在我们使用的胰岛素针头都是非常细的,长度一般在4mm~5mm,通常来说注射没有明显的疼痛。但是如果针头反复使用,就会出现毛糙甚至卷曲,这样就会有疼痛的感觉。曾经碰到过一个月换一次针头的患者,针头断裂在皮下,在皮下脂肪组织里游走,想了很多办法还是找不出来。 2.针头弯曲。这个也和反复使用有关。另外是用力过猛。小时候注射肌肉针是很多人不可磨灭的记忆,所以一说到打针,手势就是那样远远地对准部位猛地扎下去,有些人还用力往里顶。这样就很容易造成针头弯曲。其实我们的胰岛素注射只要轻轻一扎就可以了。一般我们会跟病人讲,就像扎豆腐一样,不用花很大的力气。 3.皮肤硬结。反复在一个部位注射胰岛素,就容易产生皮肤硬结。有病人说,我不是在一个部位打啊,我在两个部位打,结果拉起衣服一看,肚脐两边对称性的两个乳头大小的硬结,已经发黑感染了。所以,注射胰岛素必须要每天轮换部位,离开肚脐两指以外的大片区域都是可以注射的。现在有专门的胰岛素注射部位纸片,适合老年人使用。平时自查,就诊时请医生看一下注射区域。 4.漏液或打不出胰岛素。皮肤上的漏液大多数是注射完太早拔出针头引起的,特别是胰岛素剂量比较大的病人,建议打完停至少6秒钟。曾经也碰到过注射时用力压迫导致漏液。打不出胰岛素,可以先检查或更换一下针头,打几个单位,如果推送还是轻松的,就有可能活塞没有顶紧胰岛素小瓶子的底部,这样再打一些单位就可以了;如果推不动,那就有可能是注射笔出问题,需要检修了。 5.没有混匀。在使用预混胰岛素(包括诺和灵30R和50R,门冬30和50,优泌林70/30,优泌乐25和50,重和林M30,甘舒霖30R等)时,注射前需要充分混匀,这样的剂量才会准确。不然的话,打进去的短效和中效比例就会不对。一般的推荐是至少上下充分颠倒二十下。 6.胰岛素保存不当。没有开封的胰岛素需要冷藏;但是开封了已经装好笔以后就可以常温保存了,除非室内温度超过30度。大概热天去医院配胰岛素的时候,需要准备好冰袋或者保温杯。 7.个别问题。曾经碰见过几个极端的例子,比如针头的小帽子不拿掉就打,胰岛素根本就没打进去;有人调好数字扎好以后,不是推的而是又把剂量拧回去了;还有人因为看不清数字,是根据滴答滴答的声音来判断剂量的。所以我们教病人注射的时候,最好是要让病人自己操作一遍。在血糖控制不佳时要注意检查患者的注射方法是否准确,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问题。 本文系陶晓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手指血糖测定是简便易行的一种血糖监测手段,能随时了解不同情况下的血糖数值,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有帮助。 但也有一些患者没有掌握好测定的方法。曾经碰到过患者家里有三、四个血糖仪,但是不会测;有人反映测血糖非常痛;有人说扎了针,血挤不出来或者血太多;还有人说血糖仪结果不准,和静脉血差别太大。作为一名内分泌专科医生,从做实习生开始已经算不清测过几万个血糖(我们华东医院是医生测血糖,为了掌握第一手的血糖资料,及时对病人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可以说见证了血糖仪的变迁,也见识过无数各式各样的手指。下面我就跟大家讲解一下测血糖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测手指血糖需要准备的东西: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酒精棉。大多数的血糖仪都不需要开机,血糖试纸插入后就会自动开机(有些老型号机器会显示或者输入试纸编号,目前已经比较少了),等待显示屏上出现滴血的标记就说明工作正常。血糖试纸平时保存在小罐子里防止受潮,拿一张用一张,并且需要注意在有效期内使用。采血针有两种,一种是笔试的,需要每次装卸针头,操作相对繁琐,但是可以调节扎针的深浅;另一种是一次性采血针,目前在医院里使用较多,操作简单,不会有意外扎伤,但是没法调节深浅。如果使用的是酒精棉球消毒,就需要先挤掉大部分的酒精再使用;独立包装的酒精棉片相对会更方便一些。 测血糖的注意事项。第一是手指的选择。我们一般用食指、中指或者无名指,就是中间的三个手指,大多数患者反映这三个手指相对不痛。第二是手指上的部位,建议用指腹的侧面,血供比较丰富。第三是用大拇指绷紧扎针区域的皮肤,这样也不容易痛。第四,需要等酒精干了以后再扎针。第五,扎针后最好是一次挤出一整滴血,反复挤的话就会对结果有影响。 好了,完整的一滴血,加上之前血糖仪上出现的滴血标记,就可以用血糖试纸来吸取(或者有些老血糖仪是将血滴上试纸)指末血,等待几秒钟后血糖数值就会显示在屏幕上啦。等一下,为啥我的数值是一百两百啊?不对劲啊?原来这是由于血糖仪的单位不一样,国外会使用mg/dl作为血糖数值的单位,而国内用的是mmol/L,大约是相差18倍,在血糖仪设置里面是可以调单位的。 最后再提醒大家一下,使用过的血糖试纸、采血针头,最好是分类处理,针头需要放入专门的锐器盒。 本文系陶晓明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