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遇上2型糖尿病,如何施救才能帮患者一次性解决多个问题?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在近几年多项医疗技术创新基础上,为琅先生(化名)成功实施了创新术式——无缺血肝脏移植联合胰岛移植手术。该技术是在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上的再次突破,在国际上首次应用。术后当天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并停用胰岛素,术后至今肝功能和血糖控制良好。琅先生长期患有乙肝肝硬化,8个月前住院体检又发现罹患肝癌,进行消融治疗后效果不佳,肝移植成为了治疗琅先生肝硬化和清除肝癌病灶的首选策略。但与此同时,琅先生患2型糖尿病5年,每日胰岛素用量达42U仍无法控制血糖,血糖高低波动大,血糖情况对全身代谢影响严重,后续对心脑血管、眼睛和肾脏等器官并发症也具有较大风险,另外糖尿病也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短期和长期预后的高危因素。因此,如果同时施行肝脏移植和胰岛移植,在移植手术中同时解决肝病和糖尿病问题,能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那么,能否一次性施行肝移植和胰岛移植两种手术呢?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专家团队开创性地提出了无缺血肝移植联合胰岛移植的手术方案,即在无缺血获取及体外灌注肝脏的条件下,将分离纯化好的胰岛细胞移植入体外灌注的供肝内。据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介绍,此时灌注系统无白细胞和血小板,胰岛细胞可以很好地在供体肝脏内生存下来(白细胞和血小板是胰岛进入血液内首要的损伤原因),然后继续检测待供肝各项灌注指标稳定、胰岛定植在肝内后,随即进行肝脏胰岛移植。何晓顺教授表示,胰岛移植是器官移植中心近五年来新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是将供体胰腺分离制备胰岛后,再将胰岛细胞悬液经注射移植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该手术属于极微创手术,可在规避胰腺移植手术风险情况下,使患者恢复胰岛功能以及正常血糖动态生理水平,避免血糖控制不佳带来的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还可使患者减少或者停用注射胰岛素,大大提高生活质量。今年9月,琅先生成功匹配到合适的肝脏及胰腺供体,迎来换肝新希望。经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专家团队详细评估,受者已具备实施无缺血肝移植联合胰岛移植手术的指征。专家团队对手术的计划安排、实施细节、应急预案等进行了详细的筹划,以确保手术万无一失。在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和朱晓峰教授指导下,赵强教授和唐云华医生首先带领团队进行无缺血器官获取,将肝脏接入无缺血器官灌注系统进行持续灌注,胡安斌教授带领团队获取供体胰腺并分离制备胰岛,经检测胰岛数量、纯度和活力均达标后,随即注入体外灌注的供肝内,待供肝灌注指标合格后,王东平教授、郭志勇教授及赵强教授为患者施行了无缺血肝脏胰岛移植术。整个无缺血肝脏胰岛移植手术历时7.5小时。在医护团队的密切监测、及时调整、促进康复下,琅先生的肝脏功能恢复顺利,术后血糖控制平稳,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顺利出院。何晓顺教授表示,无缺血肝脏移植联合胰岛移植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让危在旦夕的患者重获新生。一是此项术式能够一次解决患者肝脏及糖尿病的问题,避免患者遭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二是术中移植胰岛后,医生团队能在体外监测肝脏情况,可精确评估供体移植胰岛后的肝脏功能,进一步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三是胰岛细胞能在体外灌注的供肝中提前定植于肝窦内,而后进行移植,减轻了常规术式中胰岛经门脉移植直接暴露于患者血液中产生的强烈炎症反应,减少了胰岛细胞因炎症反应导致的破坏,改善了胰岛移植疗效;四是器官移植中心自主研发的多器官维护系统可以在体外很好地保存肝脏,从而为体外胰岛细胞长时间分离纯化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减少了器官排斥反应,该项技术创新尚属国际首次报道。据悉,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是中山一院何晓顺教授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创的器官移植新技术,该技术颠覆了传统的器官移植方式,即在手术全过程中通过体外灌注设备模拟人体内环境,保持肝脏一直处于有血供的状态,避免了肝脏的缺血损伤,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显著改善移植预后。基于该技术平台,未来可对肝脏进行体外治疗,如基因修饰、干细胞治疗、药物干预等,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转载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众号来源:中山一院校审:赵 强初审:章智琦审核:梁嘉韵终审:彭福祥
本文转载于南方都市报采写:南都记者王道斌通讯员彭福祥梁嘉韵编辑:王道斌今年3岁,来自珠三角周边城市的小姑娘乐乐,意外脑死亡了,经过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获取组织(OPO)工作人员陈璐的宣教,悲痛的家人们决定让她瘦小的身躯如鲸落般滋养万物。孩子的一肝、两肾、一对角膜留在了人间,植入大哥哥、大姐姐们的体内,彻底改变了三个终末期器官衰竭儿童和家庭的生活轨迹,让两名角膜病变患者重回光亮的世界。“特别感念于这个年轻的生命,伟大的家庭,如果不是他们的器官捐献,我们的生活会彻底崩溃。真的,谢谢他们。”苏晶女士是肝脏受体12岁孩子彬彬的妈妈,诚如她说描述的那样,当乐乐的生命沉沦后,彬彬和其他两位终末期器官衰竭的孩子得以滋养、重生,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当意外来临时这个家庭做了个爱心决定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3岁的乐乐居住在珠三角周边城市,圆脸、爱笑,一看就是个漂亮活泼的孩子。不幸来临的猝不及防,一次意外,乐乐的脑部严重受伤,当地医院的重症ICU团队拼尽了全力,仍然无法阻止她伤情的进展,脑出血、脑疝、脑死亡……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在临床实践中是有着明确脑死亡的诊断标准,并严格按照这一标准来实施的。乐乐实际上已经脑死亡了,也就是说脑部已经坏死处于不可逆状态了,虽然还有心跳,但只要将维生系统全部撤离,失去大脑中枢指挥的各个脏器、系统将很快终止工作,直至心跳停止,真正进入心脏死亡。作为器官获取组织的OPO工作人员,陈璐对乐乐的家属进行器官捐献的宣传。其他家庭成员先后认可了这种大爱行为,唯独乐乐的妈妈非常排斥。女儿是妈妈身上掉下的肉,脑死亡的结果这位年轻妈妈够不能接受,更何况还要将宝贝的器官取出、捐献出去……最后打动乐乐妈妈的,是陈璐所说的“念想”,如果把乐乐的健康器官捐献给那些终末期孩子。那些孩子会得救,那些孩子存活,也代表着乐乐的一部分还活着,还有个念想。“小马”成功拉起了“大车”三个哥哥、姐姐彻底改变了人生轨迹就在乐乐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几乎同时,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一区的病房里12岁少年彬彬同样在和疾病做着最后的搏斗。因为罹患先天性罕见病肝豆状核变性,孩子正在和严重的肝硬化、肝腹水、肝脏失代偿做着最后的抗争。孩子罹患的是一种发病率约为1/30000的罕见遗传病。“因为特有的基因缺失导致孩子一出生就缺乏一种关键的酶,不能代谢铜,进而出现铜累积重度-肝硬化、肝腹水、肝脏衰竭等症状逐一出现”,器官移植专家、中山一院器官移植科教授朱晓峰告诉南都记者,此时进行器官移植是拯救孩子生命的唯一手段。因为罹患遗传性罕见病,彬彬的生活质量一直比较差,也因为疾病,孩子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器官移植不会改变供体器官的基因,并通过器官移植带入了健康的肝脏基因,移植手术同时还一并解决了孩子的先天性遗传病问题,移植成功后,供肝将能实现对铜元素的正常代谢。”器官移植科胡安斌教授表示道。彬彬从确诊后就开始在包括中山一院在内的省内多家器官移植中心进行移植器官等候排队。年龄因素加上病情危重程度,其排名异常靠前,最终等到了最为关键的捐献器官。12月27日,在转送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又经历了一轮严格的脑死亡评估,并且确认无误后。乐乐和彬彬几乎同时被推进了手术室。一边是器官获取组的医生,庄严肃穆的短暂默哀致敬后开始获取女孩捐献器官,一边则是朱晓峰教授、胡安斌教授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彬彬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逐一拔除乐乐的身上的维生管道时,医护们没有观察到最后的奇迹出现,3岁女孩确定已经死亡。获取手术进展得快速而精准。经过中国人体器官组织获取和分配系统的匹配,接受肝脏的彬彬已经明确,他接到分配确认书。肾脏则分配给了两名8岁的尿毒症孩子,一男一女。倍受终末期肾病的煎熬,两个孩子接受血液透析已经一年多时间。年仅3岁的器官捐献者奉献出来的肝脏、肾脏,如何小马拉大车版支撑起三个哥哥姐姐的生命,则是考验朱晓峰等移植专家的问题。精密计算加手术三台同步进行的移植手术都很成功器官移植技术这一外科领域最顶级的手术开展多年,现代医学造就摸索出了不同体型、身高、体重供体和受体之间的最合适比例。乐乐的肝脏重量为500克,质量与超过12岁少年体重之比超过1.5%,体积则超过了彬彬标准肝脏体积的40%,供肝与受体的重量、体积比都符合手术的要求。只是3岁孩子的血管太细了,下腔静脉和门静脉稍都很细,要比彬彬的整整小了一号,朱晓峰教授将病肝切除后,又对纤细的腔静脉和门静脉进行了仔细的吻合。接下来是更困难的一步,供体肝动脉纤细如发仅1毫米左右,加上受体动脉又存在内外膜分离情况,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朱晓峰、胡安斌教授决定从供肝的血管分叉处开展这次生命的接驳。一根纤细的肝动脉只有1毫米,分叉处可自然扩张将近一倍,大大减少小管道与大管道之间的差异,经过巧妙的设计和细致吻合,胡安斌教授成功将二者动脉吻合接驳。肝脏的动静脉吻合成功后,胡安斌教授紧接着将供体纤细的胆道口和少年自身胆道断端也成功实现了对接。考虑到供体孩子的血管纤细且非常薄,专家们放弃了以往成人手术时的连续缝合方式,选取了可吸收的缝合线和最小号的缝合针来进行间断性的生命接驳。“大号的缝合针可能导致缝合处渗血,用不可吸收缝合线缝纫机般连续缝合则可带来限制儿童血管生长和血管狭窄等问题。因此这样的操作,会更加利于12岁孩子未来的生长发育需求。”胡安斌告诉南都记者专家们的一切考虑思量和操作,都是为了提升手术的成功率,让捐献者的大爱发挥出更大效用,让器官受者能更少并发症的长期生活。朱晓峰、胡安斌两位专家率领的手术团队,一共用了五个多小时来完成这次手术。3岁的肝脏,成功的植入到12岁少年的腹腔内,这场生命与生命的传递、桥接顺利完成。另外两台8岁孩子的肾移植手术也在专家团队的精细操作下成功完成。其中一个孩子甚至因为康复得快,不足15天就健康得出院了。彬彬经过了半个多月的康复,也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好转。下肢浮肿、腹水等情况已然消退。在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呵护下,彬彬在社会面较大规模新冠感染的大背景下,快速康复着。三岁捐献者的细小器官,真的承载起了三个大哥哥、姐姐们的生命。不断提高的移植成功率和等待系统中数十个孩子朱晓峰教授告诉南都记者,从事器官移植工作数十年,他参与的儿童、青少年肝移植手术已经超过一百例。随着外科技术和抗排斥药物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近十多年来开展的类似手术的成功率、长期存活率越来越高。“以彬彬为例,这12岁少年未来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和正常人将不会有明显差异。”早些年经朱晓峰、胡安斌教授手术移植的患者,现在结婚生子的都不在少数。其中一名少女时代接受肝移植的患者,后来幸福的恋爱结婚,婚后还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宝宝。“女性肝移植患者结婚生子,在全球范围内都比较罕见。”与手术成功率、患者生存期大幅提升相对应的是,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下,因为各种疾病进入终末期肝病、肝衰竭的儿童患者也不少。“仅仅我们中山一院一个中心,在等待的孩子就有数十个。”等待的原因多种多样,有匹配不到合适供体的,也有无力承担器官移植所需庞大医疗费用的。“孩子得了这种疾病,要花费一大笔钱治疗,而孩子的父母往往年轻,正在事业的打拼期,本身经济实力就较为拮据。”朱晓峰、胡安斌教授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能够成立一家专门的基金来帮助这些在等待器官移植的孩子们。(按照国家和国际器官移植通行的双盲惯例,文中除医务人员姓名外,其余姓名均为化名)
BK病毒(BKV)是目前已知的能引起人类感染的三种多瘤病毒(Polyomaviruses)的一种,另外两种是 JC病毒(JCV)和猿空泡形成病毒-40(simian vaculating virus-40,SV40)。BKV是1971年以发现第一例感染该病毒患者的首字母命名,该患者在肾移植后四个月出现了输尿管狭窄,从该患者的尿液中发现了BKV。原发性BKV感染发生在4~5岁时,BKV血清阳性率在5~9岁时达91%,抗体滴度每10年以8.7%的速率直线下降。成人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46﹪~94﹪。原发性感染后,BKV在肾脏、外周血细胞和脑中潜伏感染,有50%左右的正常人自体肾有BKV潜伏,中国健康个体成人外周血白细胞(PBLs)BKV检出率分别是42.1%。由于BKV的初次感染发生在孩提时期,将永久存在于肾脏、泌尿道和淋巴组织中、免疫正常人群无症状,当免疫力受到抑制时如器官或骨髓移植、肿瘤、HIV感染时病毒可激活致病。虽然在肾移植受者中证实BKV感染已经有30多年历史,但近5~6年来,人们才逐渐认识到肾移植术后持续性BKV感染是引起同种移植肾失功或丢失的重要诱发因素。BKV肾损害,临床表现为血肌酐升高、间质性肾炎、输尿管狭窄和出血性膀胱炎等。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VAN)在肾移植受者人群中发病率约5%,有的中心甚至报道达8﹪,在这些发病人群中约有50﹪~70%发生移植物功能丢失。小管间质性肾炎是移植肾受者最常见的BKVN,临床表现为血尿、囊状淋巴瘤和梗阻性尿路病变。伴有血清肌酐水平升高时常被误诊为排斥和药物毒性。因此,常在抗排斥治疗失败、移植物功能不断减退时回顾性诊断才发现是BKV肾炎。目前BKV感染时,根据感染的时间和病毒活动状态不同,临床上所能检测到的指标包括:血清学抗体阳性、尿路decoy细胞,尿中BKV-DNA、血浆中BKV-DNA、尿中VP1蛋白转录RNA、移植肾穿刺活检病理报告等。以上检查依次进行用于BKVAN的诊断。人们已认识到BKVAN已成为影响肾移植患者远期疗效和移植肾远期功能的重要因素。一旦BKVAN得到确诊,目前移植界比较公认的处理方案是:谨慎切换免疫抑制方案、降低免疫抑制程度或者停用免疫抑制方案(与抗排斥反应的治疗相反)。并同时监测排斥反应发生和血浆中BKV-DNA负荷量,以评估治疗效果。目前来说,BKVAN治疗的成败除了取决于临床移植医生权衡好免疫抑制与降低免疫抑制外,另一个关键性的因素就是BKVAN的早期诊断。较早期的干预BKVAN能明显提高其治疗成功率。我中心通过同时检测尿、血中有关病毒指标,及必要时行移植肾穿刺以确定BKVAN的存在。所收集的尿液最好是晨起第一次小便,收集量偏多(50-100ml)以提高阳性率。其它尚需了解的信息包括:患者电话、手术时间、用药情况、本次血肌酐、前次血肌酐等。若有疑问请咨询黄刚医生:13711562714(电话及微信号)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移植科
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患者男,70岁,现在身体状况良好.此次病情;1肝右后叶结节,考虑为原发性小肝癌可能性大.2肝右前叶上段密度小结节,考虑为小囊肿. 无 针对目前的方案你能否给一些治疗建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胡安斌:当然是首选手术治疗或者射频消融或者微波消融,即通过物理的方法切除或者烧灼破坏肿瘤,然后再选择药物治疗。如果仅仅选择药物治疗包括介入化疗等,都没有什么效果,不要让一些所谓的药物治疗耽误病情,70岁一般可以耐受上述三种物理方法的治疗患者:胡大夫,谢谢,我爸现在在南昌大学二附医院住院,准备手术开刀,但我还担心他年龄大,开刀后通过化疗身体受不了,你对这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惑良方.谢谢您患者:胡大夫,谢谢,我爸现在在南昌大学二附医院住院,准备手术开刀,但我还担心他年龄大,开刀后通过化疗身体受不了,你对这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惑良方.谢谢您患者:胡大夫,谢谢,我爸现在在南昌大学二附医院住院,准备手术开刀,但我还担心他年龄大,开刀后通过化疗身体受不了,你对这方面有什么好的方法惑良方.谢谢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胡安斌:肝癌化疗基本无效,并且如果肿瘤小于5cm,就更加不用化疗,可以在术后随访关注AFP值及彩超影响学检查。目前对于肝癌没有特效药物,所有的化疗药物(除索拉菲尼外)全部没有证据证明有效,后者在40%患者中可有效但最后效果亦不确定,因此你父亲经过单纯手术治疗即可,术后一般不需化疗,因此也不用担心化疗耐受的问题。患者:谢谢,胡大夫,我爸已动手术,很成功,标本切除了5.5公分,化验报告单要在星期四出来,医生还在四周用电烙烧死癌细胞,现还在医院,我爸的血检AFP值很正常,没有一项超标,以后我该怎办.谢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科胡安斌:如果病理确诊为肝细胞癌,而AFP术前又是阴性,那么这种肿瘤一般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但如果是肝内的胆管细胞肿瘤或其他恶性肿瘤则另当别论。这种情况下,术后注意复查观察即可,不必化疗,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化疗对肝癌的生存率有提高,但对人体免疫系统等的打击确实肯定的,另外,索拉菲尼也先不用服用
新华社客户端广州10月21日电(记者徐弘毅)当原发性肝癌、肝硬化遇上2型糖尿病,如何施救才能帮患者一次性解决多个问题?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成功实施一例无缺血肝脏移植联合胰岛移植手术,术后当天患者肝功能恢复良好,并停用胰岛素,至今肝功能和血糖控制良好。患者琅先生(化名)长期患有乙肝肝硬化,8个月前住院体检又发现罹患肝癌,进行消融治疗后效果不佳,肝移植成为治疗肝硬化和清除肝癌病灶的首选策略。同时,琅先生患2型糖尿病5年,每日使用胰岛素仍无法控制血糖,严重影响全身代谢。糖尿病也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短期和长期预后的高危因素。如果同时施行肝脏移植和胰岛移植,在移植手术中同时解决肝病和糖尿病问题,将为患者带来最大获益。能否一次性施行肝移植和胰岛移植两种手术?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专家团队开创性地提出肝移植联合胰岛移植的手术方案,即在“无缺血”获取及体外灌注肝脏的条件下,将分离纯化好的胰岛细胞移植入体外灌注的供肝内。“无缺血”器官移植技术是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团队首创的器官移植新技术,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器官移植方式,在手术全过程中通过体外灌注设备模拟人体内环境,保持肝脏一直处于有血供的状态,避免了肝脏的缺血损伤,大大降低手术风险,显著改善移植预后。胰岛移植是中山一院器官移植中心近五年来新开展的医疗技术项目,是将供体胰腺分离制备胰岛后,再将胰岛细胞悬液经注射移植给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式。何晓顺教授介绍,白细胞和血小板是胰岛进入血液内首要的损伤原因,此时灌注系统无白细胞和血小板,胰岛细胞可以很好地在供体肝脏内生存下来,然后继续检测待供肝各项灌注指标稳定、胰岛定植在肝内后,随即进行肝脏胰岛移植。今年9月,琅先生成功匹配到合适的肝脏及胰腺供体,迎来换肝新希望。专家团队随即对手术的计划安排、实施细节、应急预案等进行了详细筹划。在器官移植中心主任何晓顺教授和朱晓峰教授指导下,赵强教授和唐云华医生首先带领团队进行无缺血器官获取,将肝脏接入无缺血器官灌注系统进行持续灌注,胡安斌教授带领团队获取供体胰腺并分离制备胰岛,经检测胰岛数量、纯度和活力均达标后,随即注入体外灌注的供肝内,待供肝灌注指标合格后,王东平教授、郭志勇教授及赵强教授为患者施行了无缺血肝脏胰岛移植术。整个无缺血肝脏胰岛移植手术历时7.5小时。在医护团队的密切监测、及时调整、促进康复下,琅先生的肝脏功能恢复顺利,术后血糖控制平稳,可以完全停用胰岛素,顺利出院。何晓顺教授表示,无缺血肝脏移植联合胰岛移植有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可以让危在旦夕的患者重获新生。一是此项术式能够一次解决患者肝脏及糖尿病的问题,避免患者遭受二次手术的痛苦;二是术中移植胰岛后,医生团队能在体外监测肝脏情况,可精确评估供体移植胰岛后的肝脏功能,进一步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三是胰岛细胞能在体外灌注的供肝中提前定植于肝窦内,而后进行移植,减轻了常规术式中胰岛经门脉移植直接暴露于患者血液中产生的强烈炎症反应,减少了胰岛细胞因炎症反应导致的破坏,改善了胰岛移植疗效;四是器官移植中心自主研发的多器官维护系统可以在体外很好地保存肝脏,从而为体外胰岛细胞长时间分离纯化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减少了器官排斥反应。转载于新华社报道
什么是胰岛移植?胰岛是胰腺内的微小功能器官,包含α、β细胞等,α细胞可升高血糖;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而且是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移植指的是医生经过消化分离等步骤将胰岛从胰腺组织中提取出来,再经过输注的微创方式移植到患者体内。为什么胰岛移植能治疗糖尿病?对糖尿病晚期的患者而言,往往通过外源性胰岛素无法有效地调控血糖,患者多数伴随α细胞(胰高血糖素)功能衰竭,血糖会呈现脆性的状态,即血糖容易出现高低的剧烈波动,导致靶器官受损,甚至会出现心脑血管、肾脏、眼部等多器官的并发症,严重可危及生命。这时候如果进行胰岛移植替代患者胰岛功能,就可以达到血糖的生理性调节,完全恢复患者的血糖动态平衡,让患者血糖保持稳定,控制甚至逆转眼部、肾脏、血管等并发症。哪些糖尿病患者适合接受胰岛移植?胰岛移植适合以下情况的患者进行:1、合并严重并发症的1型糖尿病患者。2、胰岛素依赖的合并严重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3、胰腺移植手术失败的患者。4、因为胰腺切除、胰腺炎或外伤导致胰岛功能丧失的患者(3型糖尿病患者)。经过临床的探索和实践,我院的胰腺移植还有以下的应用:1、糖尿病合并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当进行单纯肾移植后,加行胰岛移植可以根治糖尿病,并保护移植肾脏避免其糖尿病损害。2、进行胰腺移植后胰腺功能丧失的患者,进行胰岛移植可以避免再次胰腺移植的手术的风险。3、糖尿病晚期并发症严重、低血糖频发的患者,为了避免肾功能衰竭、失明等严重并发症的出现,也可以先行胰岛移植。胰岛移植有什么优点?胰岛移植是微创的手术,其过程是在超声的引导下,经皮穿刺到肝脏的门静脉,通过穿刺的细管将已经处理好的胰岛悬液注射到肝门静脉,最后让胰岛在患者的肝窦停留。整个手术带来的创伤是极微小的,只会留下注射针孔样的小创口,患者第二天即可正常下床活动。而且它可以多次进行,最多可以给一名患者进行三次胰岛移植。另一方面,胰岛移植对稳定患者血糖的作用也是显著的,大部分患者在术后一周血糖会趋于稳定。在胰岛恢复情况方面,在术后1-2周会慢慢稳定,并逐步恢复到正常水平。最后是胰岛素撇除情况,建议患者术后1-2周应用胰岛素控制,2-4周患者可考虑减少胰岛素注射剂量,甚至完全撇除胰岛素。截止2016年底,跟踪1500余例同种异体胰岛移植病例,目前胰岛移植后5年无需使用胰岛素患者比例达60%左右。可以说,胰岛移植可以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病情,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手段。胡安斌科室:器官移植科职称: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医疗特长:肝脏移植,胰岛移植,胰腺移植以及肝胆胰脾外科工作。施行肝脏移植超过一千例,施行胰腺移植超过100例,另外主持开展新技术胰岛移植已施行50例,效果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为国内仅有开展胰岛移植的少数医院之一。文字转载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公众号
【胡安斌教授门诊挂号方法】门诊时间:每周一上午中山一院5楼外科门诊15诊室面诊需要带上手头的全部资料,包括不限于:出院小结、住院病历、门诊病历、影像检查及报告单等。【好大夫预约加号方法】点击我的好大夫首页——点击“预约挂号”或者“加班门诊”!注意说明:此方法仅作为加号,预约加号通过后,直接到我的诊室(中山一院5楼外科门诊15诊室)找胡安斌教授本人,出示给医生看好大夫加号的凭据,拿到医生本人手写加号条后,才到护士导诊台挂号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