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作为放疗设备的一种,质子治疗有着严格的适应症,有些患者并不适合: A、同一部位肿瘤已接受过2次及以上放射治疗的患者;因为剂量已到极限,质子也无法再进行照射。 B、晚期肿瘤患者如多发转移、肿瘤终末期患者等,病灶较多的患者不适合质子治疗,因为质子只是局部治疗手段。 C、胃及肠道肿瘤:因为不规则蠕动,无法使用质子放疗。 D、血液系统肿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E、已进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患者 F、无法较长时间保持俯卧或仰卧等体位的患者
质子治疗,不是神器,也不是神话,作为一种放疗技术,质子治疗也有自己的短板,对于某些病情,光子治疗的效果可能更好,比如: 治疗乳腺癌,质子治疗对皮肤的损伤高于光子放疗; 周围型肺癌:质子相对射波刀没有优势; 中央型肺癌:质子并不优于调强放疗; 再比如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痛等,射波刀的优势更加明显。 所以,昂贵不一定是好的,便宜不一定是坏的;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对于质子治疗最简练的总结是安全、副反应小、疗效肯定。但是也不能盲目地认为质子治疗是癌症的克星,癌症治疗仍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选择权威的专家、医院,制定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好的治疗效果。
Lynch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肿瘤综合征,由错配修复基因(MMR)种系突变引起,可引起结直肠及其他部位(包括子宫内膜、卵巢、胃、小肠、肝胆、上尿道、脑和皮肤等)患肿瘤,其风险高于正常人群。Lynch综合征约占所有结直肠癌患者的2%~4%,是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 Lynch综合征与肿瘤发病风险 对于男性和女性Lynch个体,结直肠癌的平均诊断年龄分别是42岁和47岁,累积风险分别为66.08%和42.7%,具有MLH1突变的男性个体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最高。 子宫内膜癌的平均诊断年龄为47.5岁,累积风险为39.39%。女性Lynch个体结直肠癌或子宫内膜癌的累积风险为73.42%,在同时患有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的Lynch女性个体中,约有50%是子宫内膜癌首先发病。 Lynch个体中胃癌的平均诊断年龄是56岁,病理类型中小肠型腺癌最常见,女性Lynch个体中卵巢癌的平均诊断年龄为42.5岁,其中约有30%在40岁以前发病。 Lynch综合征的特点 Lynch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多表现为:(1)发病年龄较早(中位年龄约为44岁);(2)肿瘤多位于近端结肠;(3)多原发大肠癌明显增多;(4)肠外恶性肿瘤如胃癌、子宫内膜癌和胰腺癌等发病率高;(5)低分化腺癌和黏液腺癌常见,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样细胞聚集;(6)肿瘤多呈膨胀性生长,而非浸润性生长;(7)预后好于散发性大肠癌。 从病理学上分析,约2/3的Lynch综合征肿瘤位于右半结肠,肿块往往较大,界限清楚,呈息肉状、斑块状或溃疡型;组织学常为黏液腺癌或低分化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存在MMR蛋白表达缺失。
哪些菌菇类食物抗癌 转自 肺抚治言 肺抚治言 2021年9月12日 菌菇类食物 多是指食用菌 菌菇类包括的种类多,范围广 菌菇疗法也称菌物平衡疗法 近年来菌菇类食物的食疗价值不断被挖掘,菌菇类食物也变得越来越炙手可热,菌物疗法抗癌在国内也悄然兴起。 菌物疗法,简单地讲,是通过菌物配方为主的个性化方案,改变患者细胞内环境,降低毒素水平,炎症水平、调节代谢平衡、营养平衡、免疫平衡等。 近40多年以来,菌物已成为欧美国家医疗前沿的研究热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发展出了菌物疗法体系,经过大量实验和临床验证,个性化的菌物方案能够帮助肿瘤等特病人群减轻治疗痛苦、提升免疫能力、促进体质恢复。 菌物疗法抗肿瘤的原理其实并深奥,核心就是让肿瘤失去生存环境,无法快速发展,再把身体的抵抗力提上来,此消彼长,通过人体自身就能打败癌细胞,巩固健康防线。 京都大学教授直井幸雄说“药用真菌就像个傻瓜相机,你其实不需要知道病理、药理,只要按下快门它就会顺应人的体质,作出最适当的调整。” 这就是药用菌菇拥有一种的“适应原”物质在起作用。它们拥有了“天然智能”,按着人体自己的需求,自动调节身体机能来实现平衡。菌物疗法正是得益于这些物质多效协同(多酚类、萜烯类、多糖类等生物成分)的特性,针对人体生病的“病根”,能发挥药物无法做到的综合调理,克服顽疾,造福人类。 下面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常用实用菌菇的具体功效 灰树花(舞茸) 灰树花又叫莲花菌、贝叶多孔菌,也叫舞茸,是一种名贵的药食两用菌。药理试验表明:灰树花有提高机体产生干扰素、抑制病毒生长、提高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等疗效。其灰树花多糖是一种理想的生物反应调节剂,促进产生更多T淋巴细胞,促进B细胞的有丝分裂,提高NK细胞活性,增加巨噬细胞的C3补体的释放量,从而显著地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抗癌、抑制感冒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各类肝炎病毒的复制和繁殖,并有抗高血压、降血糖和血脂的作用。 松茸(松口蘑) 松茸又称为松口蘑,是醇香味物质,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除食用外,还有药用价值。科学研究发现松茸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强身、益肠胃、止痛、理气化痰、驱虫等医药功效;还可治疗手足麻木、腰酸腿痛、尿浊不禁等症。改善更年期内分泌紊乱、性功能失调等作用。所以有松茸赛鹿茸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还有治疗糖尿病,抗癌的效果。 滑菇 滑菇又叫光帽鳞伞、珍珠菇,属于鳞伞属。滑菇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滑菇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附着在滑菇菌伞表面的粘性物质是一种核酸,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对保持人体的精力和脑力大有很大益处。 毛头鬼伞(鸡腿蘑) 鸡腿菇是一种传统食用菌,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不但民间常用以治疗糖尿病、降血压,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它有提高免疫力及抗肿瘤的明显功效,对肺癌和腹水癌细胞的抑制率很高。另外,它还有改善心律,提高心血输出量的作用。常食用,口渴、多尿、目眩、腰酸症状也能得到改善。 金针菇 金针菇含有丰富的多糖,核甘酸类、火菇素、多糖蛋白等成分,所以对人体有良好的保健、药效价值。能促进儿童正常成长发育,提高记忆力,抗疲劳,抗肿瘤,提高机体抗逆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和降血脂等功效。 香菇 香菇是一种著名的药食两用菌。医药研究发现,香菇有调节T淋巴细胞数量、促进抗体形成、活化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抗病毒、抗肿瘤、治肝炎、降血压、降血脂,预防黏膜炎、皮肤炎、肝硬化、血管硬化等疗效。 云芝 云芝又叫彩云革盖菌。云芝具有保肝利胆的功能,并具有人体免疫调节作用、止痛、抗氧化、抑制肿瘤生长,修复人体受损细胞,并具有清热消炎、治疗慢性气管炎的功能。 灵芝 灵芝是一种著名的药食两用菌。医药研究证实,灵芝具有多方面的治疗作用,能提高人体生命力、提高心血管功能、提高免疫功能,在治疗神经衰弱、冠心病、糖尿病、哮喘、肝炎、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疾病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平菇(侧耳) 平菇对人体有多种保健作用,如抗氧化、提高免疫力、抗肿瘤、降血脂、降血凝、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抗血栓形成,促进单核细胞分裂繁殖,提高免疫器官胸腺、脾脏重量,促进溶血素形成等。 茯苓 茯苓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菌。具有治疗胸肋逆气、扰患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口焦舌干、小便不利的作用。茯苓多糖可除病驱邪、润肌肤、抗肿瘤、延年益寿。 猴头菇 猴头菇是一种珍贵的药食两用菌。具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能,对慢性肾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多种消化道疾病均有较好疗效。猴头菇多糖对老年痴呆症和肿瘤也有一定的效果。 其实,菌菇其实就是植物的肿瘤!这又再次证明了世界循环往复,相生相克,自然之道就是这么奇妙!
阿法替尼靶向治疗,现将用药期间注意事项告知 如下∶ 早餐后3小时午餐前1小时服用1粒药物(腹泻的副作用小于说明书中的空腹服用) 用药的最初1个月可联合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减少炎症反应引起的副作用增加 常见的副作用及处理方法: 1.腹泻 通常在治疗的最初一周内出现,一般 80%的患者为轻中度腹泻(每日腹泻次数增加不超过4次),不需要停药,应立即服用止泻药物蒙脱石散,直到腹泻停止12 小时。 京常乐(地衣芽孢杆菌活菌胶囊) 治疗腹泻疗效明显 大于4次少于7次,立即服用易蒙停,起始两片,每 4h 服用一片,每日不超过8片;多食用淀粉类食物。有 10%的患者可能发生重度腹泻(每日腹泻次数增加大于8次),应停药,有可能会入院治疗,腹泻停止后下调药物剂量至 30mg. 2皮疹,痤疮 通常发生于最初的2周内,大多数患者为轻中度,且好发于面部和头部,日常注意防晒,温水沐浴,全身涂抹润肤霜凡士林或者芦荟保湿霜等,轻度可外涂硫酸新霉素软膏,伴瘙痒可服用扑尔敏,中重度服用米诺环素(100mgbid) 3.□腔炎 通常发生于最初的 4周内,多数表现为喉咙肿痛,口腔溃疡,不需要停药。应避免食用过烫食物,每日饭后温盐水漱口,补充多种维生素或 B族维生素. 若已非常严重,请尽早与主管医师联系,进行全身和局部相结合的治疗。 方案1:维生素B+康复新液+西瓜霜喷剂 方案2:拜耳SM33凝胶 方案3:日本大正牌口腔溃疡贴 方案4:白介素11 (1.5mg),配比生理盐水100ml,每天4次餐前含漱。 方案5.初步建议:康复新液;严重建议:金英肽 客户偏方:地塞米松有针剂,5毫升一安瓿,半只兑250毫升5%的碳酸氢钠,大口漱口,每次吃完东西漱口 4.甲沟炎 发生于最初的4周内,表现为甲裂,水肿,或者红斑,每日用白醋1∶1 水浸泡,可以使用地金牛酊,外涂百多邦或者马应龙痔疮膏,或青光眼眼药水外涂创口,中重度口服米诺环素(100mgbid);一定要尽早处理。严重者,阿法替尼需要减量至 30mg或者停药。
肿瘤专科临床上,医生查房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主诉盖被子、吃饭的力气都没有,还有些患者甚至主诉眼睛都睁不动,可能你觉得这“很夸张”,这其实就是医学上的癌因性疲乏(CRF),也叫癌症相关性疲乏,是恶性肿瘤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NCCN指南将CRF描述为“一种由肿瘤或抗肿瘤治疗引起的令人不安的、持续的身体、情感和/或认知方面的主观的疲劳感觉及精力衰竭感,并干扰日常生活及功能”。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ICD 10)描述CRF的症状为非特异性的无力、虚弱、全身衰退、嗜睡、疲劳。其具有持续性以及非普遍性的特点,如虚弱、活动无耐力、注意力不集中、动力或兴趣减少等。广泛意义上,CRF是患者个体在生理、心理、功能性和社会性方面的一种多维度主观体验。 有研究发现,在接受抗肿瘤治疗患者中,CRF发生率约为62-85%,中重度CRF发生率约为9-45%,与正常人疲乏相比,CRF具有发生快、程度重、能量消耗大、不能通过睡眠及休息来缓解、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可导致焦虑症、抑郁症发生率增加,降低抗肿瘤治疗耐受性、依从性,从而影响抗肿瘤治疗疗效。对于CRF的治疗,NCCN指南推出筛查、评估、干预及再评估四个阶段,临床上,我们可通过相关干预措施,降低CRF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CRF中不可控因素包括肿瘤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及教育程度等,很难通过实施干预而改变。CRF是由于恶性肿瘤及相关治疗导致患者长期紧张和痛苦而产生的一系列主观感受,是一种对疲乏的主观感觉,通常是以体力、精力降低为主要特征。临床医生尤其需要关注患者的主观感受,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表现:①躯体疲乏:虚弱、异常疲乏,不能完成原来胜任的工作;②情感疲乏:缺乏激情、情绪低落,精力不足;③认知疲乏:注意力不能集中,缺乏清晰思维。与一般的疲乏不同,CRF具有程度重、与活动或能量输出不成比例、不能通过睡眠及休息来缓解、持续时间长等特征。在临床上可出现无精力、虚弱、懒散、冷漠、思想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沮丧等多种表现形式。故CRF可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心理状况和家庭、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质量。CRF中可控因素的干预措施一般性干预措施 主要包括节约体能法和分散注意力法。前者包括对日常活动进行优先排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后者包括玩游戏、听音乐、阅读、社交活动等。另外,建议进行患者健康教育,为患者提供关于疾病和CRF的初步认识,得到关于可能面临情况的有效信息及应对方式,有助于树立正确的预期。非药物干预措施1.运动疗法 轻中度疲乏者,一般建议每周进行至少3-5h中等强度的运动,运动形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可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况,对于重度疲乏患者,运动应以患者耐受能力为度,长期住院患者,建议每天进行3-5次户外运动,每次约30min,包括散步、打太极、慢跑、瑜伽等等,对于存在骨转移、血小板减少、贫血、发热或急性感染期、存在跌倒风险患者慎用此疗法。2.心理社会干预疲乏是情绪模式的一部分,减轻患者压力和增加社会心理支持能够改善疲乏,有研究显示,减轻紧张情绪和提高社会支持干预措施可降低肿瘤患者疲乏程度,良好的心身状态,可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肿瘤治疗疗效。3.物理治疗通过中医疗法如针灸、按压、按摩疗法改善疲乏。4.睡眠管理对于睡眠障碍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辅助疗法、心理教育、运动疗法等。药物性干预措施对于存在贫血、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抗肿瘤治疗所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疼痛所致疲乏,通过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增加营养支持、补充甲状腺激素、止痛等措施,可不同程度改善患者的疲乏症状。以上情况如果得到纠正,患者仍有疲乏症状,可有以下药物可选择:1.中枢兴奋积剂仅对重度疲乏患者有效,药物有哌醋甲酯及莫达非尼,因不良反应,临床上很少应用。2.抗焦虑、抑郁药物临床上,抑郁、焦虑肿瘤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引起的癌因性疲乏,可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及助眠药物改善患者睡眠,从而缓解患者疲乏。3.中药治疗有研究显示,参附、参麦、参芪扶正、康艾、复方苦参等一些中药注射剂、正元胶囊、养正消积等中成药口服制剂以及中药汤剂,功效以扶正固本为主,可改善部分患者疲乏症状。另外,临床上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晚期肿瘤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皮质醇分泌激素减少,导致激素水平低下,可短期内应用中短效糖皮质激素改善患者疲乏症状,而感染及糖尿病患者要慎用。 如果您出现上述症状,一定及时告知您的主管医师。尽早的干预,可以使不适的症状尽快的,可以对原发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于癌症,总是在传播各种混淆视听观点,甚至谣言在一些患者群广泛传播,有些看上去似乎是有道理的,但事实上在科学上却是错误的 ,十分容易误导患者。 1.“纯天然”的东西一定就好? 咱们容易觉得人工的东西不好,天然的东西就好。但其实你仔细想一想,我们古代的毒药都是天然的。 举一个例子,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马兜铃酸是什么东西,它是一种化合物。它最开始是怎么被发现的呢?是因为比利时突然有一群女性莫名其妙就出现了急性肾衰竭,后来一研究发现她们都在吃一种中草药减肥,吃得太多了。 那个中草药后来被发现含有马兜铃酸。那如果吃低剂量的马兜铃酸会不会有问题?也有问题,因为它能够直接刺激基因突变。事实上马兜铃酸是现在世界上已知的化合物里面引起突变最多的物质之一,甚至超过了吸烟。 马兜铃酸造成的突变现在能够通过基因检测发现,也就是说你给我一个癌症患者,我就能告诉你他是不是吃了含马兜铃酸的药物。中国是肝癌的高发区,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肝癌患者都在中国。这里面有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就是咱们的乙肝病毒携带者特别地多。但是很不幸的,很多人为了保肝就去吃了一些中草药,结果这个中草药正好含有马兜铃酸,对他造成了双重刺激。最近的一些研究发现,中国的肝癌患者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携带这样的马兜铃酸突变。 2.患癌去医院死得会更快? 前段时间有件事在网上讨论得很激烈,有一个90后的非常年轻的演员得了淋巴瘤,其实淋巴瘤通过正规治疗效果还是相对不错的。但是她很怕,所以听信了周围的人说,我们不要去医院了,去找山东烟台某个农村里面的一个老神医。她去了后,那个老神医就用拔火罐和针灸的办法来治疗她的癌症,这又是一种纯天然的疗法,但是很不幸地,她很快就去世了。 后来她被送到医院抢救的时候,其实已经没有什么办法了。最遗憾的是什么,她最后其实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拔火罐和针灸的时候造成的严重感染。 因为她得淋巴癌以后,她体内的免疫系统已经很弱了,这时候拔火罐造成毛细血管破裂,极容易被感染。她最后到医院时拍的照片,手都是黑的,非常痛苦。后来她妹妹发了一个微博,我觉得非常有说服力,她说,三姐终于开始接受西医的化疗了,但是被骗子骗到现在才开始接受化疗。 3.酸性体质会致癌? 多少人听过这个东西?多少人觉得自己非常酸?酸性体质致癌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它告诉你三点。 第一,正常的血液PH值都是7.35到7.45。这个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所有的伪科学第一句话都是科学的。 第二个是我们的PH值如果小于7就会死。这句话也没有问题。但如果做过体检的话,你仔细去看你的血液检查表,里面有PH值这一项吗?没有,因为测也白测,都是7.35到7.45这么高。 但是他就跟你说,如果你的身体不行了,你从健康到亚健康就是酸了,到疾病到死亡就是酸+、酸++,越酸就死得越快,然后有人就问,怎么判断自己酸了没有呢?他说有两个办法,不要着急。这是伪科学的一贯办法,非常强 第一个是自我感觉,如果你感觉不好,“长期体力不支、容易疲劳、形容憔悴”,你就酸了。 第二个很有欺骗性,就说你要是不信,我就免费寄一个PH值试纸给你,连续三天早上起来测自己的唾液,如果低于7的话,你就是酸性体质。 这有没有什么问题呢?这里面偷换了一个概念,血液变成了唾液。唾液正常的PH值是多少呢?是6.8到7.1,所以你只要敢测,你就一定是酸性体质。很多人测完以后吓死了,说这么酸还没死真的是万幸,要赶快到淘宝上去买点什么东西才可以。酸性体质是个很奇葩的理论,因为咱们中医没有这个理论,西医也没有这个理论,那为什么它会出现呢?所有的网络平台上,你可以去搜索下排酸产品,感受一下。为什么我们这些辟谣的人总是辟不过那些传播谣言的人呢?因为我们是兼职在辟谣,别人是全职在传播伪科学,别人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就在想怎么能把这个伪科学传播出去,我们怎么搞得过他们? 4.癌细胞可以被饿死? 它的理论是说癌细胞生长很快,特别爱吃糖,所以咱们就不要吃东西,饿死它。 这个东西想起来好像是靠谱的,但有个问题,癌细胞喜欢吃糖,但很多细胞也爱吃糖,比如说我们的脑神经细胞,我们的免疫细胞,所以通常来说在饿死癌细胞之前,你已经把人饿死了。 这就像大家说我们每个月工资太少,税收得太多了,你觉得你应该采用的办法是多发钱,还是少发工资呢?你还不如多发点钱大家都过得好一点就行了。 在中国20%到30%的患者最后是被饿死的,真的,不开玩笑。在美国现在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治疗中的一个整体的环节,中国这方面现在还非常地落后。但是很有幸地,有些专家已经开始呼吁,我们会在这方面做得更多一些。希望大家以后也不要盲目地相信饿死癌细胞这件事情,癌症病人真的更要吃好吃饱。 5. 死于癌症治疗的人比直接死于癌症的人还多? 小编在很小的时候就听过这个说法了,在一些医学相对落后环境相对闭塞的地区该说法尤为盛行。其实是可以理解这些地区人们的这种想法的,毕竟对于他们而言倾家荡产最后人财两空的前车之鉴太过可怕,杯弓蛇影也是无奈至极。但是,能理解不代表是对的。网上流传的化疗“只有3%能起效”的说法存在很大的误解,而且信息来源是过时的。越来越多的案例证明了抗癌药物对癌症的治疗效果。 例如,因为抗癌药物顺铂的应用,睾丸癌治愈率从20世纪70年代的不到70%提高到现在的96%;而化疗将患癌症儿童的治愈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大约25%提高到现在的75%。 当然,我们必须知道,无论是传统的手术、化疗、放疗还是如今新兴的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细胞治疗等,不可能对身体完全没有损伤,是药还三分毒呢。尤其是传统的放疗、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正常细胞造成了较大损伤,因此不良反应、副作用较为严重。 另外,癌症晚期患者的治愈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尽管癌症治疗可以减轻症状、延长患者寿命,但是它不太可能“治愈”晚期癌症。如果发现得早,手术依然是治疗癌症最有效的手段。而放疗救治的人则要多于抗癌药物。不过化疗和其他抗癌药物在癌症治疗中的作用依然很重要,有时是治疗癌症本身,有时则是帮助延长寿命上。众人必须了解的一点是,对于癌症末期的患者,治疗的目的是减缓症状、尽量延长生命,即常说的“缓和医疗”,而非“治愈”这些病人。接受治疗,患者可以有延长生命、减轻痛苦、等待救命希望的机会,不接受治疗,患者不仅仅是等死,还会让生命的最后阶段无望痛苦。至于究竟哪种选择的生命质量更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生命长度和质量之间的平衡把握,是每个癌症患者及其家属必须做的艰难抉择。 6.癌细胞对甜食“情有独钟”吗? 某日低血糖小编往嘴里扔糖的时候,有位好心大妈劝小编:“丫头不要吃那么多糖啊,会得癌症的。”小编表示无奈,小编一不是癌症患者二说不上肥胖硬生生被念到把糖吐出来也是很心累。后来数据告诉小编“糖能滋养癌细胞”的谣言传播之广令人咋舌,有许多人深信不疑并且积极践行“癌症患者杜绝糖类”的“真知”,小编再次很心累。 “糖类”是一个统称,它是一系列分子,其中包括植物中天然存在的单糖(葡萄糖、果糖)。我们平时做饭调味用的是蔗糖,是由葡萄糖和果糖通过化学键结合构成的。糖类又叫做碳水化合物,因为其分子都由碳、氢和氧构成。 碳水化合物在人体消化系统中会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然后被吸收进血液,再进入细胞作为呼吸作用的原料为我们提供能量。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不论是不是癌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由于癌细胞和正常细胞相比往往生长更为迅速,所以癌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量更大。此外有证据显示,癌细胞分解葡萄糖产能的代谢途径也和正常细胞不同。研究者们正在进行癌细胞糖代谢途径的相关研究,并希望借此找到更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和其他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不同,甜食中的糖会专供癌细胞“享用”。我们的身体不会决定具体哪个细胞应该得到哪种营养成分。我们吃进去的绝大多数碳水化合物都会转化成葡萄糖、果糖或者其他小分子糖,以供给那些需要能量的组织。为了维持饮食健康以及防止长胖,我们当然应该限制含糖食物的摄入,但是这和“含糖食物会专为癌细胞提供营养”是完全不相干的。 7.抗氧化剂是抗癌能手? 维生素C大概是最有名的抗氧化剂了。你或许听说过它能抗感冒、抗癌,这种说法的提出者是诺贝尔化学奖及和平奖双料得主鲍林。然而,美国著名的梅奥诊所随后的临床试验否定了维生素C可以治疗癌症的说法。近年来还有研究指出,维生素C可能干扰一些化疗药物的药效。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也指出,尚无科学证据或重要研究可以证明维生素具有防治感冒的作用。 除了维生素C,另一些抗氧化剂的潜在危害也随着研究的深入渐渐清晰。《新英格兰医学期刊》上的研究表明,维生素E和β-胡萝卜素不仅不能降低吸烟者肺癌的发生率,反而大幅增加了肺癌发生率。另一个美国的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得到了类似的结果:摄入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 A 会增加肺癌发生率及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近年来,《柳叶刀》等一些权威医学期刊陆续发表了不少研究,表明有些抗氧化剂对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癌症不仅没有一丁点防护作用,反而有各种意想不到的危害后果,增加患病风险和死亡率 。 人体生命活动是复杂又相对稳定的。抗氧化剂听起来很美,但是多种抗氧化剂之间也要维持某种平衡才能发挥功效,况且在实验室中有效不能完全等同于在人体内也有效。关于自由基和抗氧化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目前的发现也只是冰山一角,还有许多复杂的生命活动参与其中,擅自打破机体维持的平衡可能并不明智。 关于维生素C功能的口水战中鲍林的自负让各种保健品厂商笑得合不拢嘴,直至今日各种具有抗氧化作用的维生素、微量元素补剂仍被大众视为「保健品」,而来自医学界表明他们有害无益的呼声,却少有人听到。在此小编还是必须强调医学领域的建议:在没有因缺乏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导致营养不良或各种慢性病的情况下,完全不用额外补充。即使真的需要,与其冒着风险花冤枉钱买保健品,不如遵医嘱买作为药品的维生素,毕竟,这种维生素的纯度、活性和安全标准比所谓保健品高多了 8.面对癌症谣言,我们该怎么办? 除了这些,还有许多令人目瞪口呆的癌症谣言,更可怕的是相信的人不少。其实很多癌症谣言是有共性的,就是缺乏足够的医学依据。所谓的医学依据不是广告里“专家”们的白头发,不是“我有一个学医的朋友说”,不是“以前也有和得你一样病的人这么治最后好了”,而是真实有效的实验数据、临床实验结果、专业的科学调研分析。这些资料,专业的网站、书籍、人士可以提供,广告可不能。所以,对社会上流行的一些癌症说法,大家还是多查查资料再考虑信不信吧。
美国归来的张晓春教授说:我要在青岛推动这个梦想! 2018-03-05 青岛晚报 人一旦查出恶性肿瘤,有的精神崩溃;有的病急乱投医,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肿瘤医院院长张晓春却说,放宽心,今天的科技进步,正在让恶性肿瘤逐渐变成可控的慢性病。 在美国排名第一的肿瘤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这位工作长达12年的“资深女科学家”获得各种殊荣,享有很高的知名度。看到国内肿瘤患者的情况,毅然在2013年圣诞节前选择了回国。“现在全球前沿都在研究以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疗法为主的精准医疗,我希望同胞能享受到最新的技术,用我所学服务我热爱的祖国。 ”四年多来,张晓春用紧张而高效的工作,实践着这句誓言。青岛成为全国第一个将高值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纳入医保的城市,在山东首个临床试验着全球最新研发的精准医疗新药,开启了精准医学无限的可能。 “恶性肿瘤并不可怕” “恶性肿瘤并不可怕,我想让我的患者知道,恶性肿瘤不再是绝症的代名词,而可以控制为一种慢性疾病。”张晓春告诉记者,她的患者中有脑转移后服用分子靶向药物后存活至今超过10年的案例。 “就是定期检查按时服药,就像高血压、糖尿病这类疾病一样,不要谈‘癌’色变。 ” 3月1日9时30分,张晓春带着肿瘤科的医生和学生查房,她微笑着安慰一些心事重重的患者,不用担心自己的病情,对康复出院回来复诊的患者亲切地祝愿。一名女患者高兴地对张晓春说:“有您这样的好医生,我对自己很有信心。 ” 张晓春告诉记者,相关研究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的心态对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她在治疗过程中都会努力劝慰患者,告诉他们肿瘤治疗的技术、药物一直都在进步,她想给患者更多的“底气”,而张晓春自己的“底气”则来自多年来一直走在肿瘤精准医疗的国际前沿。她的团队致力于从肿瘤基因组学分析肿瘤成因,为每名患者实施个体化靶向肿瘤治疗,开展肿瘤基因组学研究及临床肿瘤基因检测,在早期预防、个性化治疗、新药转化等多层次上开展创新研究,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肿瘤综合防治研究平台。 让老百姓用得起精准药物 “作为医生,最难过的事情就是明明知道这个药对病人有用,但是价格太高了,他用不起。”张晓春说,作为精准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基于基因突变检测的分子靶向药物非常昂贵,一月数万元的治疗费用常使许多患者望之兴叹。 为使更多患者吃得起药,不因治病致贫,张晓春在担任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药促会10多个分子靶向药物慈善项目的慈善大使同时,四处奔走、献言献策,建议将昂贵的分子靶向药物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她的建议和呼吁得到了青岛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青岛市目前有12种高值分子靶向药物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成为全国第一个将高值的肿瘤分子靶向药物纳入医保的城市。 “其他省市的同行现在特别羡慕我们,都来青岛取经学习,目前全国都在学习青岛的模式。 ”在张晓春心里,为患者谋福利是一件最具幸福感的事情。 张晓春介绍,肿瘤精准医学的核心是利用基因检测,确定患者存在的基因突变和用药靶点,选择分子靶向药物进入患者体内,“靶向”结合致癌位点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正常的细胞。 2014年,张晓春率先在国内应用新一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开展了肿瘤全外显子测序和无创循环肿瘤DNA检测的临床科研项目。 2015年,张晓春作为省内最早能解读患者基因的知名专家开设省内首个 “肿瘤个体化诊疗和肿瘤遗传咨询门诊”,重点开展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基因检测指导下的个体化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遗传性肿瘤早期筛查及预防,延长了大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甚至让他们像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的赞誉。 在美国十余年的科研工作经历使张晓春始终保持了肿瘤科研的国际眼光和高水平的科研水准。 “目前我们准备推广使用肿瘤免疫疗法,这个疗法跟分子靶向治疗不同,也是目前最先进的肿瘤疗法之一。 ”张晓春介绍,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并清除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细胞,但为了生存和生长,肿瘤细胞能够采用不同策略“伪装”,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的杀伤肿瘤细胞。而肿瘤免疫治疗就是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从而控制与清除肿瘤。 国际新药临床首批选青岛 “您不用担心医药费,这个新药还处于临床试用阶段,您现在可以免费试用。”查房时,张晓春对一名患者说。她告诉记者,一些用来治疗肿瘤的分子靶向药物价格昂贵,有的药物一次需要用两针,而单针的价格就在一两万元,普通家庭难以承受。出于对张晓春个人医学造诣及其在国际肿瘤学界知名度的认可,一些国际知名生物医药公司将最新研发肿瘤药物的临床实验交给她,“现在科室承担了20多项国际多中心的新药研究,很多药品和治疗手段已经和美国MD安德森中心同步,有一些患者不再前往美国治疗,留在这边。 ”张晓春略带自豪地说。“我们还要开展I期新药临床研究,这在山东省是首次。”抗肿瘤原研药I期临床研究一般是选择国家级医院的开展。新药从研发到上市要经过多期临床试用阶段,I-III期新药临床研究意味着国内患者可以第一时间免费使用新药,张晓春及其团队将山东肿瘤精准医学的科研对标国际,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准,扩大了医院在国内国际的影响力。 目前,张晓春还时刻关注着国外同行的科研进展,向他们介绍青岛乃至中国的发展,为国际高科技医疗研发项目来中国投资设企牵线搭桥。她正在努力培养团队,希望在政府的支持下帮助中国人自己的新药研发,真正将精准医疗的药物价格降下来,普惠大众,实现归国的初心。 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曹为鹏 王伟 人物素描 医术精准,医者仁心 上午查房,张晓春教授仔细与患者交流。 在采访的中间,张晓春教授插空给医院的业务部打电话,协调安排2张加床,帮助排队住不上院的患者先住进来。医院同事告诉记者,张教授的“善心”在医院是出了名的。张晓春用她的“精准”的技术,使很多患者重获新生,避免了过度治疗,更多患者慕名而来。现在张晓春的专家号即便提前两三个星期在网上挂依然是一号难求,经常从早晨一直看到下午1时,顾不上吃午饭。 “前段时间张教授的门诊从13:30看到19:30,周三上午一再加号,看完已经13:40。 ”门诊护士说。 找张晓春的患者太多,但只要把这位患者的检查资料或药单递给她,她马上就能记起患者当时的所有情况。对住院患者,张晓春更是了如指掌。每次查房,她能讲出上次查房时某位患者的检查数据,挑出学生汇报的数据错误,对每一位求诊患者,她都做一份详细的诊疗报告,对于复诊患者,有时候患者自己都忘记的治疗经历,她都能如数家珍。有患者说“张院长比我们自己都了解自己” 。而张晓春向记者描述近期最开心的事情,是黄岛的一位患者治疗一年后,将旅游的经历分享给她。 人物名片 张晓春 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肿瘤医院院长、青岛市肿瘤精准医学中心主任、青岛大学肿瘤学教研室主任、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 2015年,张晓春因其为提升全省肿瘤个体化精准诊疗做出的贡献被授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2015年12月,她被聘为青岛大学医疗集团副院长、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医院院长。在张晓春的带领下,青岛大学肿瘤精准医学被遴选为山东省建设 “双一流”临床医学学科重要方向之一,同时肿瘤学科被评选为山东省首批卫生与健康新技术培训基地。青大附院肿瘤学科在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名第40位,比2015年度上升20个名次。2017年带领团队获得国务院侨办重点华人华侨创新团队,同时张晓春荣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和中国侨办科创委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