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门诊遇到几例胚胎停育的患者,情绪都比较激动,不太能接受胎停的现实,从网络上总结了一胎停育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胚胎停育:是指胚胎发育到一个阶段发生了死亡而停止继续发育的现象。每个准妈妈都害怕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会引起胚胎停育呢?又是否能预防呢?如果能预防,备孕妈妈应该怎么做呢?前面我已经向大家解释了专业上的胚胎停育。好多准妈妈都会问:“为什么会胚胎停育?什么原因引起的?”其实大部分的胚胎停育都是大自然的优胜劣汰所导致的,根本原因就是胚胎异常,染色体异常,或者基因突变,打个比方就是这个卵子是颗坏种子,所以再好的土地它也不能发芽。再有的原因就是子宫和生殖内分泌方面(包括黄体功能不足,多囊卵巢综合征等),打个比方就是种庄稼的土地不行,营养不够充分,不足以维持种子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再有就有救生生殖免疫方面,这个比较虚无缥缈,通俗的说就是我手上扎了个木屑,它不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我的防御系统就要排斥它,让它离开我的身体,但是正常怀孕,这个防御系统针对胎儿是关闭,如果某一方面出错,防御系统关闭不良,就会引起胚胎停育,这个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是有一些方面大咖们比较推崇。再来就是可以预防吗,准妈妈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这种事情发生呢? 其实胚胎停育是不能预防的,就像我们种庄稼,总会有坏种子不发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一些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提高我们的精子和卵子的质量。下面我就给大家提供一些预防胚胎停育的注意事项(大部分是转自专业网络):一、胎停前的信号:有少量流血(褐色偏多),极个别的也会无任何症状,腹痛,基础体温几天内持续下降(孕早期三个月内一般是37度上下),早孕反应呕吐、尿频等突然消失或减弱。有以上症状出现要注意啦!B超是诊断胎停最好的方法。二、胎停育后再孕前3个月请注意:1、尽量在家里吃饭,多食新鲜蔬菜,适量应季水果,外面的饭菜.......,你懂得.....;2、喝白开水,尽量不要饮用饮料和食品冷饮;3、尽量少泡温泉,有的专家认为过热的水泡澡不利于卵子,精子的发育。三、一次胎停多数是偶然,(如果你的年龄不足30岁),那么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继续试孕;如果2次或者2次以上的胎停育,那就要做全面检查,抗体检查放在最后,重点放在黄体功能、TORCH和肾脾功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要把检查的重心放在精子和卵子上面,通常空囊是由于精子质量不好,受精卵受到强辐射造成的。四、胎停育清宫来一次月经后即可去检查。如果两次流产在同一周出现,应到三甲医院进行免疫治疗。五、有过2次及以上胎停经历的准妈妈保胎措施,最好要做到上次流产日期以后。排卵期推迟的,最好保胎到三个月半后,在医师的指导下方可停止服用保胎药物。六、建议服用含叶酸的复合维生素,比如爱乐维,金斯利安等,更利于吸收。七、早孕阶段,由于孕激素的作用,能够使你的体温保持在高温状态达16周之久。即使阴道见红,出现了先兆流产的迹象,但是只要你体温不降,就说明孕激素还保持在较高水平,保胎就极有希望。体温下降了,危险程度就增加许多!先兆流产的治疗原则当然是保胎,最主要的方法是卧床休息;避免刺激,禁止性生活。八、心情最愉悦的时候受孕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高。九、夫妻双方均要有良好的生活方式,禁烟禁酒,适量活动,超重或者过瘦都会影响卵子,精子质量,进而出现胚胎异常。十、孕期注意预防感冒,尤其病毒引起的疾病,也会直接引起胚胎异常,进而导致胚胎停育。
这是一篇专家相对比较科普的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文章,围绝经期女性可以好好阅读一下,或许对您的中年生活会有不小的改变,目前激素替代治疗围绝经期症状在大中型城市比较普遍,可以很好地改善这一时期女性的围绝经期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女性一生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落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这个时期的绝经相关症状困扰着大多数女性,影响生活质量。其实,我们是有好办法的,既然是雌激素不足引起的,那么相应的补充一点激素不就欧了。今天我们就好好聊一聊,绝经激素治疗正当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哪些人应该用激素?绝经激素治疗是一种医疗措施,不是路边卖保健品的干活儿。既然是医疗措施,就不能乱用,必须有需要的人才能用。中国的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12版)》明确指出:出现三大类症状的人群,建议使用激素补充治疗。科学家们已经做了很多研究,即便是再苛刻的研究,都认可激素补充治疗能够有效缓解这三类症状。她们包括:潮热、盗汗等血管舒缩症状;阴道干燥、性交疼痛等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低骨量及骨质疏松。哪些人不能用?有适应症,对应地必然有禁忌症,简单地说,如果雌激素或者孕激素会加重病情,或者引发一些严重后果的情况,就不能用的。对于绝经激素治疗,中国的指南也明确规定了这些人不能用:已知或可疑妊娠;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已知或可疑患有乳腺癌;已知或可疑患有性激素依赖性恶性肿瘤;患有活动性静脉或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最近6个月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血卟啉症、耳硬化症;已知患有脑膜瘤(禁用孕激素)。有中国特色的慎用情况中国的指南还专门列出慎用情况,她们不是不能用激素,而是要慎重对待。专科医生仔细评估之后,利大于弊的可以考虑使用,使用过程要严密监测,根据病情变化情况,选择继续或者终止治疗。这些慎用情况包括了:子宫肌瘤、内异症、子宫内膜增生史、尚未控制的糖尿病及严重的高血压、有血栓形成倾向、胆囊疾病、癫痫、偏头痛、哮喘、高催乳素血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乳腺良性疾病、乳腺癌家族史。听说激素会生癌,好可怕? 绝经激素治疗的历史可以说是一波三折,而这些都和癌症有着密切联系。以至于很多医生同行也对此忌讳颇深。1.子宫内膜癌:上个世纪5、60年代,大家都认为雌激素可以永葆青春,因此,很多人都在用。然而紧跟着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后来证实和雌激素有关,一下子,没人敢用了,毕竟再青春美丽,如果小命没了也白搭。后来科学家发现,使用雌激素的同时,添加孕激素保护内膜,就可以避免出现子宫内膜癌。所以,这个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目前很明确,雌激素用来缓解绝经相关症状,孕激素是用来保护子宫内膜,如果子宫已经切除了,可以不用添加孕激素。2.乳腺癌:之后,使用激素治疗的人群慢慢开始恢复,直到2002年的夏天,美国一项很著名的研究“WHI”,发出强烈的信号。其中有一组试验人群使用雌激素和孕激素,结果发现她们的乳腺癌发生率增加了,比起安慰剂,每年每1万人要多出8个乳腺癌。因此,这组试验被提前终止了。这下好了,激素治疗又经历一次大的波折,很多人又不敢用了。会增加乳腺癌啊!不过,后来分析发现,单用雌激素是不会增加乳腺癌风险的。这组乳腺癌增加的罪魁祸首是孕激素,而且是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如果改用天然或者接近天然的孕激素就不会出现这类问题了。我们也发现,如果使用期限小于5年,几乎不额外增加乳腺癌风险,即使超过5年,增加的风险也远远小于那些缺乏锻炼、肥胖的人。3.宫颈癌:绝经激素治疗不会增加宫颈鳞状细胞癌(绝大多数宫颈癌是这个类型)的风险,但对宫颈腺癌的风险还不明确。4.卵巢癌:有人分析指出绝经激素治疗超过5年,可能会少量增加卵巢癌的风险。然而,没有真实的人群试验来证实这一点。不过,至少5年之内还是安全的。5.结肠、直肠癌:虽然WHI的结果对乳腺癌来说是不利的,但是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喜,绝经激素治疗可以减少结肠、直肠癌的风险。这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于是乎,有一批专门研究此类肿瘤的科学家开始研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要么不用,要用请尽早用这个话题主要针对的是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我们知道,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性作用。当雌激素开始减少时,就补上,可以让这个保护作用一直持续存在。如果绝经很长时间,雌激素的保护作用已经消失了,血管内的粥样斑块开始形成,才开始使用雌激素,那么反而容易使得斑块脱落,形成血栓,增加冠心病、脑中风和血管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因此,指南推荐,要在绝经10年之内或者60岁以下的“窗口期”就开始使用激素治疗。简单地说,要么不用,要用请尽早,晚了再用,风险更大。激素,会变胖?这个就有点门外汉的感觉。话说,人体内的激素好几十种,大家认为会发胖的激素,的确存在,那是强的松或者甲强龙之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我们一般推荐使用天然或者接近天然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而且使用的剂量很低,基本不会有这方面的问题。绝经本身会引起代谢问题,导致发胖。有没有非激素的药或者保健品?实在对激素有顾虑,劝说不了的,或者本身存在激素禁忌症的女性,可以考虑选择其他非激素的药物,比如植物药、中草药等等。这些替代的药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绝经相关症状,但是效果都不如激素。至于保健品,不要去碰!如果保健品有用,那么里面多数是添加了雌激素的成分,如果没有添加,基本无用。所以,与其去用不可控的保健品,不如明明白白地使用激素。我想用了,该怎么用?如果你想通了,那么说明我们这个聊健康还是有价值的。来吧,到付款门诊来找医生。一般会先做个评估,没有问题了,那么用药。子宫在的,会使用雌激素配伍孕激素;子宫已经切除的,单用雌激素;仅有泌尿生殖道症状的,仅仅使用雌激素软膏局部涂抹就够了……想来月经的,有来月经的用法;不想来的,也有不来的用法。用药选择要个体化,剂量也要个体化。用药之后,需要定期来复查,做评估。严密监测下,让那些可能的副作用无处藏身。有时候,还会因为认真检查,意外发现其他的一些健康问题,早发现、早治疗,效果绝对杠杠的。激素治疗不是全部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女性的综合管理,不只有激素这一内容。还需要合理膳食,补充钙剂;适量运动,晒晒太阳;戒烟限酒,心情舒缓。
最近很多朋友和病人都向我咨询,准备怀孕,有些医生说要查优生四项、优生八项,但是具体什么时候查,怎么查,有什么意义,好多医生说不清楚。我找到了一篇产科业内大咖“段涛”老师关于“TORCH”的文章分享给大家,希望给准妈妈们一些帮助。什么是“TORCH”感染?“TORCH”一词最早由AndreNahmias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指的是一组在孕期感染会导致胎儿畸形和功能障碍的病原微生物。“T”指的是弓形虫(Toxoplasmosis),“O”指的是其他病原微生物(Others),“R”指风疹病毒(Rubella),“C”指的是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指的是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TORCH”感染意味着什么?“TORCH”感染的共同特点是母亲感染后会发生母婴垂直传播,可能会引起宫内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死胎、胎儿畸形和新生儿感染,孕妇通常无症状或症状很轻。对于母亲来讲:由于TORCH感染的影响并不严重,因此得不到重视;由于TORCH感染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因此不容易诊断。对于胎儿和新生儿来讲:TORCH感染的后果可以很轻也可以很严重,因此解读很混乱。对于孕妇“TORCH”感染,我们需要记住的原则是:母亲感染并不一定发生胎儿宫内感染,胎儿感染不一定发生严重的后果。TORCH筛查应该包括的指标间接指标:主要是IgG和IgM抗体,这是病原体感染后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指标,与个体的免疫功能有关,主要用于感染的筛查和免疫状态的评估。IgG抗体:说明既往感染,如果IgG抗体(+),说明有免疫力。IgM抗体:如果是IgM抗体(+),一般情况下说明是近期感染,但是在某些情况下,IgM抗体会持续长久存在,所以IgM抗体(+)并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近期感染。IgG 亲和力:IgG 亲和力可以帮助我们确认病原体感染时间,一般情况下IgG 亲和力高说明是远期感染,亲和力低说明是近期感染。抗体定量检查:简单的抗体定性检查无法很好帮助我们判断究竟是近期感染还是远期感染,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段的抗体定量检查来根据滴定度水平的变化来帮助判断。直接指标:主要是利用分子诊断的方法(例如PCR)来对病原体本身进行检查,用于TORCH感染的确诊诊断。TORCH检查的目的TORCH检查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段进行,在怀孕前检查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免疫力,发现哪些是怀孕后容易出问题的高危人群;怀孕后检查可以判断感染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产前诊断;对新生儿的检查可以提供产后先天感染的诊断。TORCH筛查在中国的现状重筛查,轻诊断:TORCH筛查在中国普遍开展,即使是很小的很基层的医院也在以“优生”的名义在开展。所采用的检验方法和试剂繁多,很多只是在用ELISA做定性试验,导致假阳性率高,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开展筛查的医院很多,但是开展确诊检查的医院很少。为了进一步确诊是否有近期的宫内感染和胎儿异常,就需要做IgG 亲和力检查,需要做羊膜腔穿刺对病原体进行PCR检查,以及做详细的胎儿超声结构的检查。这些技术要么是太复杂,要么是没有中国“FDA”的许可证,要么是没有收费标准,开展起来既复杂又风险高,还不能收费,所以就导致了大家抢着做筛查,没人做诊断的乱象。不做确诊检查,根据这些假阳性率很高的筛查结果就让孕妇做人工流产或是引产是十分不负责任的做法。缺少多学科的合作:TORCH感染的筛查与诊断不仅仅是产科医生的事,还需要超声医生,实验室,新生儿科医生,以及儿科医生的多学科合作和随访配合。而国内的现状是各学科之间很少沟通,对高危新生儿缺乏系统的检查与随访。所以TORCH检查在中国开展了这么多年,我们依然无法得出一个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国的可靠临床结论,并对患者进行负责任的临床咨询,我们所使用的数据还是国外的数据,这显然不合适。TORCH筛查与诊断的乱象混乱一:假阳性率高如前所述,不少医院所采用的是简单的定性试验,导致假阳性率偏高,部分医生过度解读,在不做确诊试验的前提下就建议终止妊娠。混乱二:做的时间不对出生缺陷的管理原则是三级预防,最好是一级预防,也就是在孕前进行TORCH筛查,来确定女性的免疫状态,发现高危人群。其次是二级预防,也就是在怀孕后进行TORCH筛查和必要的产前诊断。然后是三级预防,就是对新生儿进行TORCH检查,早发现早干预。现在大家普遍是在怀孕后才做TORCH筛查,而且是在进入孕中期以后才做,让医生无法准确判断感染的时间段,这就让结果的解读很困难。混乱三:无法做确诊试验或检查在TORCH筛查普遍开展的中国,不少用来帮助进行TORCH感染确诊试验的试剂和方法居然至今还没有得到中国FDA的批准或者是没有收费标准。这简直是个天大的笑话,也是为什么即使是专家也无能为力的根本原因。另外,TORCH感染导致的异常的表型也很难在宫内得到诊断,例如耳聋和智力的影响,这些异常用超声检查是无法发现的,这也是临床医生的无奈之一。混乱四:解读离谱多数的临床医生对TORCH感染的后果、筛查和诊断缺乏系统科学的了解。在教科书和文献中对TORCH感染的后果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夸大,把病原体大流行时期的资料和结果应用到非大流行时期。例如风疹病毒发生变异,毒力明显增强时会导致风疹病毒感染的大流行,这时候就会导致比较高的胎儿出生缺陷发生率。而在非大流行时期感染风疹病毒,就不一定导致这么严重的伤害,把病毒大流行时期的资料应用到非大流行时期,显然不合适。关于TORCH筛查与诊断的建议:1.不常规推荐每个人都做,推荐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和诊断。2.推荐在孕前检查,在合适的孕周检查(按照相应的指南执行)。3.在能够进一步做诊断的机构做筛查(No Diagnosis, No Screening),如果开展筛查的机构没有进一步的诊断能力,必须和能够做诊断的机构建立合理的转诊机制。4.推荐采用定量的检测方法,推荐测定IgG抗体的亲和力。5.诊断中心应该具备以下能力:可以进行羊膜腔穿刺并运用分子诊断技术对病原微生物进行确认,可以有能力对胎儿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详细的超声检查,可以提供多学科会诊,有能力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系统的长时间随访。给大家分享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对于优生检查有一个基本了解,目前的医学不是万能的,有很多方面医生也不能解释清楚,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产科医生的无奈!
经历了HCG阳性时的举家欢喜,但这欢喜没持续多久,接踪而至的是长达数月的早孕呕吐,好不容易熬到NT之后,接下来又要面对的是各种纠结。纠结在哪家医院产检,纠结找专家还是普通医生。但是最让孕妈们纠结的莫过于---唐筛、无创、羊水穿刺,我该如何选择?问我这些的患者很多,今天我借花献佛给大家介绍一下几种检查方法:首先是各种检查的优缺点唐氏筛查优缺点①优点:经济实惠(两三百块钱)、无创(只需抽取静脉血)②缺点:检出率及准确性低(就算最全面的早中期联合筛查也只能检出80-90%的患儿),假阳性率高(唐氏筛查高危的,经确诊最后很大一部分不是)。无创NDA优缺点①优点:无创(只需抽取静脉血)、检出率准确率高(能检出99%的患儿),假阳性率低(无创高危的,经确诊最后极个别不是)。②缺点:费用高(全国各地2000多---3000不等)、检测面窄(目前针对21、18、13三体准确性高,性染色体准确性稍低,其他染色体准确性有限(其他染色体异常往往也表现成唐筛高风险)。但无创的检测范围已覆盖了常见的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羊水穿刺优缺点①优点:能一次检测46条染色体,不但数目异常,>10M的结构异常也能检出。另外还能进行基因芯片及单基因疾病检测。准确性高(染色体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是目前检测范围最广,准确性最高的产前诊断技术之一。②缺点:有一定风险(流产率0.5-1‰),极个别的会细胞培养失败,须改做其他检查或重新穿刺。我究竟该如何选择?经济实惠型组合唐氏筛查→无创DNA→羊水穿刺先做唐氏筛查:高风险或伴发其他危险因素再行无创或者羊水穿刺,此组合费用低,安全,因为无创的加入,羊水穿刺的孕妈数量会大幅减少。但此组合会漏掉约10%的唐氏患儿。适合无高危因素普通孕妈,勤俭持家型。奢华型组合无创DNA→羊水穿刺不做唐氏筛查直接做无创DNA,无创高风险或伴发其他危险因素再行羊水穿刺,因为无创的直接应用,此组合费用高,检出率高,能检出99%唐氏患儿。此组合的瑕疵是会漏掉极少数的染色体结构异常患儿。适合无高危因素普通孕妈,奢华小资型。精确型组合高危因素→羊水穿刺此组合检出率最高,能检测出所有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如加做SNP基因芯片能检出染色体微缺失、微重复、杂合性缺失及单亲二倍体。特别适合那些有过异常生育史、家族史及伴发其他高危因素的孕妈。
提到备孕先看牙科,许多女性朋友都会感觉有些奇怪。这备孕和牙科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备孕期之所以要看牙科,是因为孕期有50%的准妈妈会发生妊娠性牙龈炎。 什么原因导致准妈妈易患牙龈炎? 准妈妈怀孕后,因为内分泌改变,很容易患上妊娠性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一刷牙就出血,如果孕前做足口腔工作,妊娠期牙龈炎的症状会较轻,但如果妊娠前已患牙龈炎却没有治疗,则可使症状加剧。此外,有些准妈妈甚至会患上牙龈瘤,牙龈红肿高大,嘴巴张不开,使准妈妈不仅无法吃东西,疼痛还会影响到睡眠质量。偏偏准妈妈为了胎宝宝安全不能随便用药,难受程度可想而知。 口腔病对胎宝宝的影响 1、研究发现,准妈妈牙周病越严重,发生早产和新生儿低体重的几率越大。 2、母亲有蛀牙,宝宝未来患蛀牙的可能性也较大。 备孕期口腔问题应及早处理 对于积极备孕的女性朋友而言,备孕期应请牙科医生会对你的牙齿、牙龈和口腔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从而针对现有问题加以治疗。有些备孕的女性朋友会质疑智齿是否需要拔出,其实,如果智齿不会经常发炎,不需要拔除,但智齿若经常发炎,需要吃抗菌素,则应尽早拔除,以免孕期发炎无法用药。 特别提示: 1、多年没有洗牙的朋友,牙石会黏附于牙齿表面,很容易对牙龈软组织产生刺激,引起牙龈发炎、红肿,所以对于积极备孕的女性朋友来说应咨询牙医洗洗牙,清除牙石。 2、对于那些疏忽口腔护理的女性朋友,孕期如果出现牙患,怀孕4-6个月时是口腔治疗相对安全的时期,可在此时间内请医生医治。
最近阅读了“上海第一妇婴医院 放射科 张海霞专家”的关于备孕及孕期接触X射线的文章,觉得会对大家有帮助,分享给大家。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不一定每个人都会遇到。作为放射科医生,经常会被问到X射线与怀孕的选择,甚至有朋友不远千里打来长途电话专门询问,内容无非是:前段时间拍了片子,现在发现怀孕了怎么办啊? 的确,不管是精心备孕还是意外收获,每个妈妈都希望在对的时间遇见对的宝宝,对的时间无非是胚胎种下的时候无污染无危害无药物无射线等等。话说回来,即便是无污染无危害无药物无射线,宝宝也不一定是对的,不一定是你想要的那种完美无缺的天使。我的表弟,在当时的农村没有进行任何产前检查,出生后同时合并脊膜膨出和马蹄内翻足两种先天畸形,后来6个月和6岁的时候分别作了两次校正手术,如今地地道道的长成了180cm大小伙子,娶了漂亮的太太,生了可爱的女儿。我一直在想,如果是现在,没准会被引产丢弃,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和无奈,人类为什么不能接受生命中的不完美呢? 通常情况下,若是怀孕之前不久拍了X线片子,然后你去咨询医生,哪怕是顶尖级的教授专家也不会告诉你到底“留”还是“流”,这是一个全或无的概率问题。如果还是纠结这个宝宝是不是被X射线害了会导致畸形的话,那么我来给你洗洗脑吧!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手机、电脑、电视以及出行乘坐的飞机都是有辐射的,你总不至于因为怀孕就与这些东西完全隔绝吧?我曾遇见一位医生,路过医院的放射科门口时恨不得绕着走,你叫我们这些整天呆在放射科的情何以堪啊!所以千万不要悔恨也许微乎其微的一次拍片,更不要无知而盲目地去主动流产,千万千万! X射线分为无害剂量、治疗剂量、损害剂量和致死剂量。根据美国放射学会、美国妇产学院、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的临床指导,绝大多数诊断性的X线检查通常是不会造成胎儿伤害的,比如一次四肢或胸部X线摄片,一次非腹盆腔部位的CT检查。一般来讲,胎儿接受X射线的最大极限剂量是5000 毫rad,而孕妇单次胸部X线摄片胎儿接受的辐射剂量为0.02-0.07毫rad,单次腹部和盆腔X线摄片胎儿接受的辐射剂量约100毫rad,孕妇一次乳腺钼靶摄片胎儿接受的辐射剂量为7-20毫rad。孕妇单次头、胸、四肢等CT检查胎儿接受的辐射剂量一般小于1 rad,腹部盆腔及腰骶椎CT检查胎儿接受的辐射剂量约3.5 rad。 在怀孕早期(8-25周),远远超出诊断范围高于5000毫rad剂量的X射线会造成不良妊娠,引起流产或导致胎儿生长发育障碍、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甚至恶性肿瘤。老实说,即便没有接受X射线,胎儿也会发生一定概率的畸形。当孕妈妈由于疾病需要进行接触X线时,比如常规的口腔拍片、头胸部四肢及乳腺的X线摄片,以及非腹盆腔部位的CT检查,诊断性的X射线剂量还是安全的,完全不必担心肚子里的宝宝是不是受到损伤。某些情况下如果孕妇必须进行腹部和盆腔的X线或CT检查,可以和医生进行沟通,权衡利弊,当然没有电离辐射的磁共振检查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毕竟孕妇的健康和生命是首要的。 在妇产专科医院,不孕不育的女性患者就医时常常被要求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检查,即通过扩张阴道,经宫颈口注入碘对比剂,在X线透视下摄片,以显示子宫有无畸形以及输卵管是否通畅等。由于HSG检查时间一般选择在月经结束排卵期之前,所以检查当月的卵子是经受了X射线的考验的,因此医生不建议当月同房。以前曾经遇见HSG之后饥不可待的夫妇,当月同房后真的怀孕了,后来超声证实是没有胚芽和胎心的胚胎,于是不得不做了人流清宫手术……但是在HSG次月,完全可以放开胆子去造人的,怀孕了别忘了跟我报个喜! 我们老一代的放射科医生,在旧社会环境很差的防护条件下,接受的放射线剂量远远比现在要多得多,然而寿命并不比常人短,不信你看:李果珍(100岁,健在),朱大成(98岁,健在),郭庆林(96岁)……所以,X射线是被冤枉的,每一个天使都有出生的权利!上帝放开手,让天使来到你的身边,请你给他/她一次这一生与你相伴的缘分! 这篇文章很不错,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妊娠期用药美国药物和食品管理局(FDA)颁布的对妊娠的危险性等级标准为: A类:对照研究显示无害。已证实此类药物对人胎儿无不良影响,是最安全的。 B类:对人类无危害证据。动物实验对胎畜有害,但在人类未证实对胎儿有害,或动物实验对胎畜无害,但在人类尚无充分研究。 C类:不能除外危害性。动物实验可能对胎畜有害或缺乏研究,在人类尚缺乏有关研究,但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 D类:对胎儿有危害。市场调查或研究证实对胎儿有害,但对孕妇的益处超过对胎儿的危害。 X类:妊娠期禁用。在人类或动物研究,或市场调查均显示对胎儿危害程度超过了对孕妇的益处,属妊娠期禁用药。 常用药物的等级标准 一、抗组胺药:扑尔敏(B)、西米替丁(B)、苯海拉明(B)、异丙嗪(C) 二、抗感染药 1.驱肠虫药:龙胆紫(C) 2.抗疟药:氯喹(D) 3.抗滴虫药:甲硝唑(B) 4.抗生素:丁胺卡那霉素(C)、庆大霉素(C)、卡那霉素(D)、新霉素(D)、头孢菌素类(B)、链霉素(D)、青霉素类(B)、四环素(D)、土霉素(D)、金霉素(D)、杆菌肽(C)、氯霉素(C)、红霉素(B)、林可霉素(B)、多粘菌素B(B)、万古霉素(C) 5.其他抗生素:复方新诺明(B/C)、甲氧苄胺嘧啶(C)、呋喃唑酮(C)、呋喃妥因(B) 6.抗结核病药:乙胺丁醇(B)、异烟肼(C)、利福平(C)、对氨水杨酸(C) 7.抗真菌药:克霉唑(C)、咪康唑(C)、制霉菌素(B) 8.抗病毒药:金刚烷胺(C)、阿糖腺苷(C)、病毒唑(X)、叠氮胸苷(C)、无环乌苷(C) 三、抗肿瘤药 博来霉素(D)、环磷酰胺(D)、瘤可宁(D)、顺铂(D)、阿糖胞苷(D)、更生霉素(D)、噻替哌(D)、柔红霉素(D)、阿霉素(D)、氟尿嘧啶(D)、氮芥(D)、马法兰(D)、氨甲蝶呤(D)、长春新碱(D) 四、植物神经系统药 1.拟胆碱药:乙酰胆碱(C)、新斯的明(C) 2.抗胆碱药:阿托品(C)、颠茄(C)、普鲁苯辛(C) 3.拟肾上腺素药:肾上腺素(C)、去甲肾上腺素(D)、麻黄碱(C)、异丙肾上腺素(C)、间羟胺(D)、多巴胺(C)、多巴酚丁胺(C)、间羟舒喘宁(B)、羟卞羟麻黄碱(B) 五、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中枢兴奋药:咖啡因(B) 2.解热镇痛药:乙酰水杨酸(C/D)、非那西丁(B)、水杨酸钠(C/D) 3.非甾体抗炎药:吲哚美辛(B/D) 4.镇痛药:可待因(B/D)、吗啡(B/D)、阿片(B/D)、哌替啶(B/D)、纳洛酮(C) 5.镇静,催眠药:异戊巴比妥(C)、戊巴比妥(C)、苯巴比妥(B)、水合氯醛(C)、乙醇(D/X)、安定(D)、硝基安定(C) 6.安定药:氟哌啶(C)、氯丙嗪类(C) 7.抗抑郁药:多虑平(C) 六、心血管系统药物 1.强心甙:洋地黄(B)、地高辛(B)、洋地黄毒甙(B)、奎尼丁(C) 2.降压药:可乐宁(C)、甲基多巴(C)、肼苯达嗪(B)、硝普钠(D)、哌唑嗪(C) 3.血管扩张药:亚硝酸异戊酯(C)、潘生丁(C)、二硝酸异山梨醇(C)、硝酸甘油(C) 七、利尿药 双氢克尿噻(D)、利尿酸(D)、速尿(C)、甘露醇(C)、氨苯蝶啶(D) 八、消化系统药 复方樟脑酊(B/D) 九、激素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的松(D)、倍他米松(C)、地塞米松(C)、氢化泼尼松(B) 2.雌激素:已烯雌酚(X)、雌二醇(D)、口服避孕药(D) 3.孕激素:孕激素类(D) 4.降糖药:胰岛素(B)、氯磺丙脲(D)、甲磺丁脲(D) 5.抗甲状腺药物:丙基硫氧嘧啶(D)、他巴唑(D)
最近读了一篇采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魏玉梅博士的文章,主要内容是孕期营养的重要性和孕期体重标准与膳食原则。我从中摘抄了一些对于大家来说简单易懂的知识点,希望对于大家孕期的营养有一定的帮助。孕期营养的重要性:孕期营养过多或不足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之前有研究提到宫内早期的营养环境与成年后非传染性代谢性疾病的发生率相关。文献报道我们国家糖尿病和糖尿病前状态的发病率达到了25%左右,北大第一医院的某些研究也显示孕期妇女肥胖和超重的比例达到了20%以上,这是一个非常骇然的数字,而成年期肥胖、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的发生可能与宫内营养相关,也就是生命早期1000天的第一天阶段。宫内营养可能会引起的问题:1.营养过剩:对母体影响,会导致母体肥胖甚至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对胎儿影响,会产生巨大胎儿,远期会增高答谢性疾病的发生率。2.营养不足:对胎儿,近期可能出现,胎儿生长受限,还会表现为相应营养素缺乏的表现;成年后发生代谢性疾病的可能会比较高。如何合理调配膳食营养:孕前BMI<18.5:< span="">孕期每天摄入35-40Kcal/kg能量。孕前18.5<< span="">BMI<25< span="">:孕期每天摄入30-35Kcal/kg能量。孕前BMI>25:低能量摄入。膳食摄入原则:碳水化合物:50-60%蛋白质:15-20%脂肪:25-30%膳食纤维:25-35g保证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限制食盐量6g注:如有隐患或疾病应遵循医学营养治疗原则。1.控制总热量,避免热量过低发生酮症。2.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3.少量多餐,定时定量。4.配合一定量的体育锻炼。孕期体重管理:孕前BMI<18.5体重增加12.5-18KG孕前18.5<< span="">BMI<25< span="">体重增长11.5-16KG孕前BMI>25体重增长7-11KG孕期体重的增长也是判断孕期营养是否合理的一个有效指标,体重增长过多,妊娠晚期容易发生并发症如子痫前期等,对母儿预后存存在影响。BMI=体重(Kg)/身高2(m)
最近有几位患者向我咨询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问题,我找到了一篇学术界的论文与大家分享,希望这篇文章会给大家一些帮助,有不理解的可以随时联系我。 子宫破裂常被看作是一个灾难性事件,常常发生于经历过剖腹产的再分娩女性。之前的研究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预测子宫破裂和母婴风险上。近期,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妇产科的Riddell CA等对破裂的发生是否影响产科剖腹产和分娩管理进行研究,并发表在Obstetrics & Gynecology杂志上。为了确定在子宫破裂数月后,剖腹产后阴道分娩(VBAC)率,剖腹产后阴道试产(TOLAC)率或试产成功率降低的范围,研究人员猜测子宫破裂可能改变医生的风险认知或减少他们的风险容忍度,这会导致TOLAC和试产成功率降低。这些比率的降低会导致重复剖腹产率增高。结果表明,之前经历过剖腹产的女性试产成功率降低,尽管TOLAC率稳定,但是严重子宫破裂之后VBAC率降低。这表明医生可能会改变他们对经历过剖腹产后试产时风险的想法,随之改变子宫破裂患者的分娩方法方式。子宫破裂可能使医生增加对子宫破裂潜在风险的估计,进而使他们更倾向于使用剖腹产。然而即使应用适当方法子宫破裂也可能发生,对临床医生而言,子宫破裂本身并没有提供更多有关其他女性风险的信息。这种认知偏差叫做“已获得性偏误”。最后,医生可能关注子宫破裂的女性和其他分娩女性的共同点。假如他们因临床上相似的患者而忽视了极低的子宫破裂风险基线,错误地认为女性子宫破裂风险很高。因为临床决策直接影响患者预后,因此程序最优化和减少认知偏差十分重要。子宫破裂的发生可能导致更多的不必要的二次剖腹产。因此不应该刻板地执行临床指南。然而认知偏差是普遍的且很难避免,可能需要注意将影响降到最低。但该研究有几点局限。首先,因为由于没有产妇记录,无法确定严重子宫破裂导致的新生儿死亡率或患病率。可以说导致新生儿受伤或死亡的子宫破裂病例更加影响决策。如果这样,该研究可能低估了真实影响。研究人员使用之前的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确定分娩。这可能导致TOLAC率被低估,试产成功率被高估。分娩测量的偏差应该不会对结果估计产生影响。此外,通过测量分娩事件,分娩率也包括小部分进入分娩但是有再次剖腹产打算的女性。然而,这小群组规模不会影响调查结果。研究者选择在医院进行分析,而不是临床水平分析,因为不可能知道临床分娩记录是否记录了护理的全部,仅仅进行紧急剖腹产或还涉及一些其他作用。因此,有些在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或许没能被察觉。总之,最近的不良事件可能影响医疗决策,对于之前进行过剖腹产手术的产妇,医生会更为犹豫。认识到不良事件可能影响风险评估,医生便能够提高对这些认知偏差的意识,在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朝着最佳决策的方向前进。
近日,美国 Alpert 医学院妇产科的 Wenstrom KD 关注了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如何选择食用鱼的问题,并将文章发表在 Am J Obstet Gynecol 杂志上。2014 年 6 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与环境保护局共同颁发了一个最新草案,建议妊娠和哺乳期女性吃鱼。最近一项调查表明,21% 的孕妇在妊娠第一个月没有吃鱼和 75% 的孕妇仅摄入<4 盎司 / 周的鱼。他们被视为缺乏胎儿生长发育重要的营养素。据推测,许多女性因为鱼潜在的汞污染等原因,决定在孕期不吃鱼。该草案中提出一个饮食指导方针。其中提供了一个表格列出ω-3 脂肪酸的毫克量(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各种 4 盎司鱼中的汞量。这些信息似乎不认为女性在妊娠及哺乳期需要避免吃鱼,而认为女性应多吃脂肪酸水平高而汞水平低的鱼。DHA 和 EPA 对胎儿正常发育很重要。ω-3 脂肪酸是体内所有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并维持膜流动性和膜结合酶的正常功能和转运。ω-3 脂肪酸是对大脑和视网膜组织(尤其是髓鞘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的正常发育和正常的神经传递和连接的维护起重要作用。当人类胎儿发展到妊娠晚期时,DHA 作为身体脂肪层和其他脂肪酸所需的水库,同时参与脑的发育和代谢。母体摄入足够数量的鱼(许多研究定义为至少 340 克肥鱼 / 周)与更好的儿童智商, 协调的精细动作,更好的沟通和社会技能,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降低有关。脂肪酸合成各种各样的抗炎和炎症底物,也有利于改变血栓素、前列腺素,这或许可以解释较长的孕期和较高的出生体重。ω-3 脂肪酸还可改善心血管健康,预防致命性心律失常、降低甘油三酯和 C 反应蛋白水平,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监测血清 DHA 和 EPA 作为一个健康饮食指标,美国心脏协会建议ω-3 脂肪酸的高摄入量可作为一种心脏健康饮食。FDA 的建议没有指定ω-3 脂肪酸每天摄入量。美国环境保护署确定怀孕期间安全的甲基汞摄入量为每天 0.1 毫克 / 公斤,大约 6-8 毫克 / 天,42-64 毫克 / 周。FDA 建议妊娠和哺乳期女性不要吃方头鱼,鲨鱼,旗鱼,和鲭鱼,因为他们拥有最高的汞含量(100-220 毫克每 4 盎司)。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还特别建议限制消费长鳍金枪鱼 6 盎司 / 周。虽然比野生捕捞的鱼相比,养殖的鱼往往含有少量的汞,但他们含有高水平的多氯联苯(PCBs)和二恶英。来自污染湖泊(如大湖)的鱼的 PCB 可能高得令人无法接受的水平;产前 PCB 暴露会引起较低言语智商得分。在美国,海水鱼通常不含汞,因此孕期可以吃鱼,但 4 盎司鱼只含有 100 毫克的 DHA 和 EPA。虽然ω-3 脂肪酸或鱼油补充剂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不用冒着暴露于汞和其他有毒物质的风险来摄取 DHA 和 EPA。但 FDA 草案还表示,鱼提供的营养物可能对胎儿和儿童的发育总体有益。如果女性在孕期不吃鱼,采取ω-3 脂肪酸补充剂可能会错过身体需要的很多其他重要营养素。随机对照试验发现,产前ω-3 脂肪酸或鱼油补充剂没有持续改善儿童认知、语言或运动方面的能力,也不利于心血管健康。鱼的所有营养素可能是一个累积的积极作用。在 DHA 和 EPA 的膳食补充剂中,研究者没有发现相同的代谢特性的自然发生形式。浓缩鱼油稳定性特别低,容易恶化,食用抗氧化剂诱导自由基形成。FDA 建议:因为鱼含有的ω-3 脂肪酸对胎儿大脑的发育至关重要,孕期和哺乳期女性应多吃鱼。然而,他们不应吃含汞量高的鱼,谨慎吃野生鱼(如果食用者不清楚水中污染物的水平),而应选择 DHA 和 EPA 含量相对较高的鱼,但每日 DHA 和 EPA 的最佳剂量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