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中国硬化网,硬化治疗专家组支持单位: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微创硬化治疗技术》临床推广项目委员会一、囊肿硬化治疗技术单纯性囊肿为肿瘤样病变,非真性肿瘤。囊肿硬化治疗源于肿瘤的消融术(Tumorablation),由硬化剂(蛋白质凝固诱导剂)介导的消融术,又称化学消融(Chemoablation)。该技术主要由超声、X射线引导下,完成经皮囊肿穿刺,直接抽吸或置管引流囊液,联合硬化剂的囊内释放,消融囊壁内衬细胞,灭活分泌囊液功能,使得囊肿逐渐缩小~闭塞,达到相应的症状改善。消融术中有硬化剂冲洗和囊内保留两种方法,欧美则以后者治疗方法为主。巨大囊肿,常用经皮囊肿造口、置管外引流术,有利排空囊液和反复囊内硬化剂消融,确保疗效。囊肿硬化治疗技术特点为微创、可重复性好。二、囊肿的硬化治疗机制在抽吸囊液较彻底的囊肿腔内,释放硬化剂,将实时产生的化学消融作用,通过囊壁内衬上皮细胞生物膜的脂质蛋白质溶解、破坏,引起内衬细胞脱水、变性,凝固性坏死,分泌功能丧失。化学性消融的同时使囊壁获得无菌性炎症,因纤维蛋白渗出、沉着,囊壁纤维化进而囊腔粘连、缩小直至闭合消失。三、适应证与禁忌证(一)适应证1、肝肾囊肿的直径≥5cm或有症状的囊肿;2、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3、多囊肾、多囊肝,消除大囊腔压迫预防破裂;4、可疑囊肿恶变,抽液已明确细胞学诊断;5、能够耐受治疗,有经皮穿刺路径者。(二)禁忌证1、严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治疗;2、凝血障碍,有出血倾向者;3、肝、肾囊肿与胆管、肾窦交通,滑膜囊肿与关节腔交通;4、酒精过敏者;5、囊肿定性诊断不明确;6、囊性肿瘤及囊性转移瘤;7、无安全穿刺路径。四、治疗前准备(一)术前检查1、常规体格、实验室检查:包括体温、心、肺检查、血常规、凝血象、肝、肾功能检查;2、术前谈话,填写知情同意书;3、禁食5~6h;(二)器械与设备1、穿刺针,18~20GPTC或软管EV针等;2、引流管,5~6F猪尾或多功能管引流管,配备相应导丝、扩张管等;3、超声设备:实时灰阶的显示功能,高分辨率、有穿刺引导功能,配备3.5~4MHz凸阵探头,体表的6~7MHz线阵探头,有相应穿刺支架,具备彩色多普勒、超声造影软件;4、CT机具备穿刺引导功能;5、超声造影剂或X线造影剂6、硬化剂(聚桂醇注射液);五、治疗操作(一)肝肾囊肿及盆腔囊肿1、患者多取仰卧或侧卧位,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至肝、肾的被膜,US、CT扫描、定位后由穿刺通道穿刺,选择路径短,避开大血管、神经和重要器官的部位进针,穿刺成功,造影后应尽量抽空囊液,肝、肾囊肿应行囊肿造影,排除囊肿与肝内胆管、肾窦相通;2、直径>8cm巨大囊肿可以选择,经皮造口技术,放置外引流管行负压引流,有利囊液排空及硬化剂的囊内灌注,1w内可以用硬化剂重复治疗2-3次,硬化剂释放后闭管30min;3、常规行硬化剂囊内保留法,治疗完毕以后嘱患者仰、俯卧位,左、右侧卧位,转到体位;有利硬化剂与囊壁内衬细胞的接触、消融;4、硬化剂囊内保留的用量囊肿的囊液与硬化剂的置换比例,囊液:硬化剂,4~5:I的疗效优,即囊液抽取50ml者,取10ml聚桂醇囊内保留,硬化剂原液用量应<60ml/次。囊液抽吸>300ml者,可以应用泡沫硬化剂来控制给药剂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和保证疗效,置换比例则不变。泡沫硬化剂的制作:硬化剂:空气,1:3,泡沫剂型可以扩大硬化剂的容积、抗稀释,将巨大囊肿的用药量控制在安全范围以内。5、直径>10cm囊肿需要重复治疗提高疗效,抽吸囊液后可因囊壁的萎陷、折叠屏蔽了部分内衬细胞,重复治疗间隔5~7天/次,可以重复治疗2~3次,3~6个月后复查,症状未完全缓解,囊肿缩小<50%者可酌情考虑再次治疗。(二)腱鞘、滑膜囊肿1、根据二维声学像,用7G头皮针沿囊肿长轴,对应双针穿刺,腱鞘囊肿没内衬细胞,囊液为胶原组织粘液样变性成分,抽吸囊液时,可以先取注射用水3~5ml做囊内的囊液稀释、冲洗,注水端的对侧端则负压回抽,然后交换注水、抽吸端完成抽吸,直至抽空囊液,硬化剂囊内注射,注射量以抽空的囊肿表面张力还原到术前张力即可。2、关节周围的滑膜囊肿,应排除与关节腔相通,再做硬化术。应用双针技术冲洗、抽吸囊液,可以应用泡沫硬化剂,一端吸引、一端团注,泡沫制剂在超声监视下有理想的示踪作用,有利了解硬化剂在囊内弥散和分布的信息。3、术后取弹力绷带做局部包扎3天,缓解局部症状。(三)囊肿术后反应的处置1,疼痛:硬化剂沿着穿刺针道溢出,流入脏器包膜下或腹腔内而引起,通常1~3天自行缓解,如疼痛时间延长、加剧者应排除出血和感染,及时予以镇痛和对症处置。2,发热:术后一周内可以出现低热,体温常在38℃左右,常为坏死组织的吸收所致的发热,对于低热无需处理,体温达39℃以上可以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处置。发热持续不退者可以再次行囊肿穿刺抽吸囊液+甲硝唑冲洗。3,醉酒反应:患者可出现皮肤潮红、头晕、多语和心率加快等,通常硬化剂治疗30min左右血液中的吸收浓度达到峰值,2~3h后随着药物的代谢反应逐渐消失,聚桂醇的T50<9min。4,囊肿出血:出血多发生在术中囊液抽吸将尽时,因穿刺针先端划伤囊壁或抽吸过程的负压吸引过大引起囊壁的撕裂,硬化剂有局部止血作用,治疗是应注意调整针头的囊内位置、减慢抽吸频率,调整患者呼吸幅度等操作,避免因出血过多而中断治疗。5,感染:囊肿合并感染暂时不属硬化治疗适应证,可先行囊肿抽吸、引流后+抗生素冲洗,感染控制以后再给予硬化治疗。术中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创面、器械的污染以降低感染的发生。六、疗效随访囊肿硬化治疗后1~2个月内通常缩小不明显,治疗后数周内甚至有增大改变,多与囊壁无菌性炎症的渗出增加有关,治疗后超声囊肿疗效观察,通常在硬化术后3~6个月时间段缩小、吸收最为明显,6个月以后回缩速度将下降,囊肿越大所需吸收的时间越长,所以疗效应在术后的3~6个月后做出评估较为客观。2015年3月
现在的患者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对某些疾病现象也会有一定的了解。但有时候,某个与肿瘤相关的征象会被一部分患者直接联想或者100%对号入座,让人啼笑皆非。“钙化”就是这么个玩意儿!随着超声检查的广泛普及以及研究的深入,超声对于乳腺及甲状腺肿瘤的诊断水平逐渐提高。其中是否存在“钙化”以及“钙化”的大小、形状、数量等都是是鉴别肿瘤良恶性的重要指征。其实所谓的“钙化”,是指人体除了骨头和牙齿(富含钙质)等以外的组织内出现了钙质,它预示着全身或身体局部的疾病。比如肺结核治愈后留下的肺部钙化;乳腺或甲状腺肿瘤或炎症可引起局部的钙化:前列腺钙化多与炎症相关;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造成全身多处钙质的沉积(肾结石、血管钙化等)。钙化在超声下表现为非常明亮的块状或点状物(图1),形状各异,甚至更为神奇是在肿瘤周围均匀形成钙化,表现为鸡蛋壳样的改变(图2),由此惊叹于命运之神的造化。图1图2钙化在乳腺或甲状腺病变良恶性鉴别中存在重要作用。针对肿瘤而言,众多研究认为,钙化颗粒越粗大,则预示癌组织分化越好,恶性程度越低。其实,甲状腺或乳腺恶性肿瘤中出现的钙化有以下可能的原因:1)癌细胞生长迅速,癌灶局部供血不足,导致坏死,形成钙化灶;2)特别是乳腺癌,癌细胞可以分泌大量的钙质,造成钙质沉积。这类钙化多为微小钙化,多小于2毫米,超声下表现为针尖样、颗粒样、点状、砂粒样亮点(图3,图4)。微小钙化是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重要指标,其诊断正确率约为83%~95%。图3图4甲状腺或乳腺良性疾病中的钙化亦有以下可能的原因:1)炎症、血肿吸收机化后形成壁或分隔的钙化;2)良性肿瘤(如腺瘤)病变由于纤维组织致密,常发生胶原变性及玻璃样变,或导致钙化或骨化。这类钙化多变现为粗大钙化,大于2毫米,超声表现为团块状、片状、弧形或其他不规则形态的明亮物(图5)。图5因此,超声提示钙化,患者则需先了解清楚是粗大还是微小钙化,否则吓死自己得不偿失。当然对于因微小钙化而疑似甲状腺癌者,因癌症本身进展比较缓慢,可以淡定的选择时间手术或者进行穿刺活检进行进一步的明确诊断;而一旦怀疑乳腺恶性肿瘤,只要适合手术,则立马动刀,这样可以及时切除肿瘤。当然,超声没有发现钙化不代表没有,对于乳腺检查而言,钼靶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因为它对钙化更加敏感,但是它利用的是X线原理,产生辐射伤害,不能常做。
某日,叫号器顺呼老刘。老刘年约60岁,让人惊讶的是,他进诊室后的第一要事不是躺在床上宽衣解带准备接受超声检查,而是从随身的手提包中艰难翻出一个白色尼龙袋来。于是我好奇的问:“您这是干啥?”老刘有条不紊的回答:“胆囊结石,打算做保胆手术,医生要求做什么荷包蛋试验;这不,一大清早跑路边小摊上煎了两个荷包蛋,一直捂在包里,你看看现在还热着呢!医生,现在可以吃了吗?”听着老刘的叙述,我的大脑同时在高速运转回忆。十几年前在大学教科书上见过这个试验的介绍,如今只知其名,却不知如何操作了。还好本人睿智,脑海中灵光一闪,于是起身,告诉老刘:“先别吃,等我上趟厕所!”老刘实诚,准奏!其实我真的没上厕所,而是躲在科室的某一个暗角,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4G网络,查起了度娘。不得不惊叹于这网络发达的时代,不到半分钟,度娘帮我找回了大学所学医学知识的片段记忆。自“厕所”回来,我容光焕发,自信满满。“老刘,胆囊超声检查需要检查前一天晚上晚餐后禁食,第二天早上空腹,您是否已经做到?”“是的,我是遵守医嘱的模范。”“那就好,先躺下,在吃下您的荷包蛋之前,先让我给您的胆囊做个初步的了解,记录胆囊的形态、大小(长径、横径、宽径)及胆囊壁光滑程度、胆囊内结石大小、数量等。”老刘身强力壮,做一个躺下左侧身的姿势轻松自如,在我获得以上胆囊及胆囊结石的信息并记录到报告书写系统中之后,老刘终于获得了享受美食的特权。老刘的胃口实在好,一眨眼功夫,两个荷包蛋已下肚中,老人家很满意的打了一个嗝。我顺势吩咐:“老刘,荷包蛋已吃下,可以先出去溜达溜达,踩踩马路,半个小时及一个小时后都要到我这里报道一次,我要重新检查您的胆囊,并记录相关信息。”老刘很满意的出了诊室,乘呼叫下一患者的时间空挡,我掏出手机,打开计算器,运用容积公式V=π/6(长径×宽径×横径)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计算出服用荷包蛋之前胆囊的容积。智能手机真的是现代人身边的“哆啦A梦”。老刘是个守时的人,半小时及一小时两个时间点,如约出现在诊室内,按之前的检查方法记录下有关胆囊的相关信息,并做了前后对照。拿着最终结果,我忐忑不安的和老刘做了一次细致交流。“老刘,您吃下荷包蛋前后胆囊大小并没有发生改变,很遗憾的告诉您,您的保胆计划估计要泡汤了!”“为什么?”老刘一脸的愕然。“待我慢慢向您解释!”“荷包蛋试验,因其蛋白油脂含量高,在医学上又称作“脂餐试验”。先空腹时通过超声检查胆囊充盈情况:如果充盈良好,证明胆汁分泌正常,然后吩咐患者吃下油煎荷包蛋,让胆囊反应性收缩,使胆汁排出。如果胆汁正常排出,则胆囊会缩小,证明胆囊功能良好;如胆汁不能正常排出,则胆囊不会缩小甚至增大,证明胆囊功能异常。我们会通过超声检查计算获得脂餐前后胆囊的容积,计算胆囊收缩率[(脂餐前胆囊容积一脂餐后胆囊容积)/脂餐前胆囊容积x 100%]来评估胆囊收缩功能。如胆囊收缩率<30%,或进食脂餐后胆囊容积没有缩小甚至增加的,则提示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而保胆手术的的适应证之一就是要求脂餐试验胆囊收缩率>30%。”老刘若有所思,不过很快回过神来:“那只能听天由命了,只好切除胆囊了。”我目送老刘出了诊室,心里默默祝福:祝手术顺利,早日康复。回想整个诊断及与老刘的交流过程,我心惶恐愧疚,在于对“荷包蛋试验”知识点的遗忘;但同时又觉庆幸,在于超级强大的网络、度娘瞬间化解了我记忆遗忘的尴尬。是的,“荷包蛋试验”如同一粒微小的尘埃,被我尘封在记忆的角落,这不怪我,而是胆囊切除术治疗的盛行一百多年,让保胆手术暗淡,直接使得该试验失去了市场。使用少了,便也靠边,只有被遗忘的份。其实“荷包蛋试验”的原理非常简单。胆囊收缩运动是通过人体内的一种重要激素进行调节的,它就是胆囊收缩素。当人体进食后,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物、脂肪等可刺激小肠释放胆囊收缩素,从而促进正常胆囊收缩,一般40至60分钟可使胆囊达到最大收缩,可以缩小到原来的1/3~1/2。但是个别人群对脂餐(荷包蛋)反应不敏感,可以适当延长观察时间,在脂餐后2小时重复测量胆囊收缩率再下判断。超声检查因具有简便、实时、无刨、费用低廉、准确性高等优点,被用于“荷包蛋试验”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实“荷包蛋试验”的重出江湖与近年来各种保胆手术的回潮有关。随着影像医学及内镜学的快速发展,以及所谓的科研创新挂帅,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留胆囊切除息肉或取出结石等手术方法受到临床医生的喜欢及患者的接受。但是,一直以来,胆囊切除术是大家公认的治疗胆囊结石的首选及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被奉为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的“金标准”。因此也就重新出现了“切胆派”与“保胆派”共存且斗争的局面。保胆派认为胆囊不仅具有储存胆汁、浓缩胆汁、促进消化的作用,它还具有免疫功能、调节胆管压力等功能,胆囊一旦切除,胆囊的所有生理功能将完全丧失(那是当然,因为没有胆囊了)。同时他们认为切除胆囊会对人体产生诸多影响,如术后腹泻、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胆管损伤、胆总管结石及结肠癌、胰腺癌、肝细胞癌、食管腺癌的发生率较正常人增高等,其机理可能与胆囊切除后次级胆酸增高、免疫功能被破坏有关。微创保胆取石术(切除息肉)相对于胆囊切除术而言,最大的优点是去除疾病的同时保留了胆囊的功能,而且保持了人体器官的完整性,更符合微创的理念。保胆派认为对于有良好胆囊功能的病例,保胆手术还是可行的。他们总结出胆囊结石保胆手术的适应症如下:(1)胆囊壁光滑,无明显增厚,胆囊功能良好,“荷包蛋试验”胆囊收缩率>30%;(2)胆总管、胆囊管通畅;(3)患者无右上腹疼痛症状或症状轻微,炎性反应轻;(4)患者有明确的保胆要求;(5)结石单发或多发不超过3个。切胆派认为保胆手术需要直接面对的就是术后结石复发问题,国外报道经1~19年随访,总复发率为34.6%,国内报道也与这个数据接近,这个复发率还是不可小觑的。正因为胆囊取石术后的结石高复发率,客观上促进了胆囊切除术的普及。胆囊切除术始于1882年,距今已有130余年,治疗效果已通过时间证明。另外单纯针对胆囊结石而言,胆囊内的结石与胆囊自身炎症是互为因果的,结石促使胆囊炎症加重,胆囊炎症反过来促进结石的形成,因此有结石的胆囊本身就是一个病变的胆囊,切除有病变的胆囊则是治本之举,也解决了胆囊炎症反复发作、继发胆总管结石、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癌变等诸多严重问题,收益大于风险。保胆手术仅将结石取出,却保留了一个有病变的胆囊。切胆派认为“荷包蛋试验”仅仅是评价胆囊的收缩功能,并不能评价胆囊对胆汁的浓缩功能及胆囊免疫功能,因此该试验作用有限,如单纯通过评价胆囊的收缩功能就决定切胆还是保胆,过于草率。同时保胆手术是否影响胆囊的浓缩功能、免疫功能也没有有效的手段进行评价。保胆派所说的保留胆囊功能,也只是所谓的胆囊收缩功能。其实胆囊功能非常有限,并非心脏、肝脏一样对人体不可或缺。回顾历史,保胆与切胆之争一直贯穿其中,延绵近百余年至今,超声检测下的“荷包蛋试验”只是保胆派可利用的工具及砝码。保胆派将遗忘的“荷包蛋试验”从沉睡中呼唤出来,重出江湖,超声医生们快接着。2015-10-31 叶瑞忠 书于杭州
https://www.365yg.com/i6579361194996400648#mid=1576483787873293杭州电视台《名医面对面》栏目采访了浙江省人民医院彭成忠主任,就甲状腺消融的原理、适应证、操作方法、围手术期管理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
尊敬的患者同志我们已为您行(左侧,右侧,双侧)肾囊肿硬化治疗,手术过程顺利,术后需了解及注意以下事项:一、卧床4~5小时;观察小便颜色,如尿色深红,需及时联系主管医生,术前术后,我们一般会进行尿液常规检查;手术区域如出现疼痛并进行性加剧或剧烈疼痛,需及时联系主管医生。二、双肾囊肿同时进行硬化治疗,我们会安排术前及术后常规进行肾功能检查,以评估囊肿硬化治疗可能造成肾功能的损伤。三、部分患者术后会出现酒精中毒症状,表现为:脸红、醉意、酒气熏人、头晕、头痛、行走不稳,甚至昏睡不醒或昏迷,术后建议多饮水;部分患者会出现酒精过敏反应,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因此术后,我们会常规进行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四、出院后一周内严禁负重劳动或活动,保持大便通畅;手术区域如出现疼痛并进行性加剧或剧烈疼痛,需及时至正规医院急诊科就诊。五、部分患者术后短期内会出现发热情况,往往出现在较大囊肿治疗后,多为吸收热。通常体温不超过38.5℃,不需特殊处理,可多饮水。少数患者体温可超过39℃,可采用物理降温或退热药物对症治疗,多饮水,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3天。如发热超过3天不缓解,需及时至正规医院就诊。六、各种囊肿性疾病,经过硬化治疗,往往会有一个变化过程:Ⅰ期(吸收前期):往往发生于术后1周至3月内,治疗后囊肿直径可能增大,甚至会大于术手术前(“复原”现象),主要是由于无菌性炎症反应渗出引起。Ⅱ期(吸收期):术后3个月至6个月左右开始,囊肿直径才出现不同程度缩小,囊内透声变差。Ⅲ期(闭合前期):往往术后6个月开始囊肿直径明显缩小,囊内透声差,囊肿轮廓边界模糊。Ⅳ期(闭合期):往往术后1年囊肿消失,原病灶处已无或仅留有模糊稍强回声。但是,并非所有囊肿都经过以上四期变化,1年以上囊肿,囊肿缩小50%以上证明有效、囊肿消失认为治愈;如囊肿缩小50%以下或无明显缩小、甚至增大,可重复进行硬化治疗或外科手术腹腔镜去顶手术。七、我们建议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共月各复查一次。八、囊肿硬化术前及术后1周内禁用头孢类抗生素,以免产生双硫仑样反应。1、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该药即使与少量的酒同时服用,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其作用机制:乙醇进入体后,先在肝脏内转化为乙醛,再经乙醛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酸,再进一步的分解及排泄;双硫仑则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而某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及硝咪唑类药物等具有特殊的化学结构,通过影响乙醛脱氢酶的作用,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临床表现为:用药后饮酒即出现软弱、眩晕、嗜睡、幻觉、全身潮红、头痛、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反应,重者可能危及生命。2、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有哪些?1)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最多、最敏感。2)硝咪唑类药物: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等。3)其他抗菌药: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苯乙双胍等。浙江省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叶瑞忠2018.9.20备注:1、叶瑞忠医生的门诊及时间:每周三或周五,肝肾介入门诊;地点:门诊楼(2号楼)3楼333诊室2、以下是叶瑞忠的好大夫网站二维码,微信扫描后注册相关信息后可以进行咨询(老患者免费咨询)。本文系叶瑞忠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什么是甲状腺超声“火海征”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甲状腺激素(T3、T4)的作用。T3、T4具有促进甲状腺血管增生、扩张、充血的作用,各种原因导致人体内T3、T4合成、分泌过多,可引起甲状腺(正常或残留功能)血流量明显增加,彩色超声可表现为甲状腺腺体内血流非常丰富,呈密集粗大的树枝状、网络状,鲜艳明亮似火苗状,亦称“火海征”。在逐步揭开谜底之前,我们需要弄清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的概念。目前医学上认为甲亢是一种临床综合征,而不是一种特殊的疾病。从广义上讲,凡能使病人血循环中T3、T4水平增高,同时临床上有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等表现者均可称之为甲亢。由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占甲亢病人的绝大多数,因此很多超声医生或者患者容易将两者进行等同,这是我们需要正视的误区。其实能够引起体内T3、T4水平增高进而导致甲亢的疾病还有很多,如甲状腺炎症、自主性高功能腺瘤等。很长一段时间里,“火海征”是超声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依据,部分超声医生由于知识面或知识更新不及时的原因,将甲亢等同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或者将甲状腺“火海征”等同为甲亢,导致部分患者甲状腺疾病的误诊或者漏诊,从而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或伤害。部分甲减患者也会出现所谓的甲状腺血流丰富的“火海征”,当然其机理是不一样的。以下从三种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来分析“火海征”的奥秘,以期拨开迷雾。一、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病):占甲亢病人的绝大多数。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甲状腺自身功能增强,导致T3、T4合成、分泌过多,促进甲状腺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并导致血流速度加快(多大于1m /s),因此甲状腺血流量明显增加,超声屏幕上出现耀眼的“火海”。当然如果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低热、腹泻、手抖、心动过速、心房纤颤、肌无力、月经紊乱、闭经等临床变现可有助于诊断。二、桥本氏甲状腺炎(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也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亦可出现甲状腺血流丰富的“火海征”,其机制为炎症导致甲状腺结构(滤泡)破坏,T3、T4释放增加,使得血管扩张、血流加速(通常不超过65cm/s)。与Graves’病相似,“火海征”的出现与甲状腺腺体自身病变导致T3、T4过量释放有关。随着甲状腺腺体因炎症逐步破坏殆尽,后续甲状腺会出现功能正常、减低的阶段,最终导致甲减。80%~90%的桥本甲状腺炎患者自身抗体明显升高,其TGAb和TPOAb表现为强阳性,这也是诊断该病的特征性依据之一,也是第二则故事中意欲阐明的。三、甲状腺功能减低(甲减):“火海征”并不是Graves’病和甲状腺炎症的专利,在甲减的患者中也非常常见。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人体内一种非常神奇的内分泌调节机制: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节环路(见图示)。下丘脑是人脑内一个重要的器官,它虽然个子小,却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活动的中枢。正常情况下,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下,它能合成及释放相关激素来调节腺垂体的功能。腺垂体位于丘脑下方,是体内最重要的内分泌腺。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素(TRH),促使腺垂体细胞内储存的促甲状腺激素(TSH)释放,TSH则作用于甲状腺,促进T3、T4的合成与释放,血中T3、T4含量增高。但是,这个调节环路的神奇之处在于:1)当血液中T3、T4浓度增高后,其会产生反向作用(即负反馈),反过来会抑制腺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合成和释放,使TSH分泌减少,从而使T3、T4分泌下降,降低血中T3、T4浓度,来维持体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对恒定;2)当血中T3、T4浓度降低时,对腺垂体负反馈作用减弱,促进TSH分泌增加,促使T3、T4分泌增加。临床上,导致甲状腺功能减低的原因较多,不同病因或者疾病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超声表现。由于甲状腺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酶缺陷等原因导致甲状腺自身病变萎缩,失去了产生、分泌T3、T4的功能,或者下丘脑或垂体疾病引起TSH分泌减少,导致T3、T4合成、分泌减少,因此彩超多表现为甲状腺萎缩、血流并不丰富。而一部分放射性131碘过度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中晚期、手术部分切除或缺碘的甲减患者,由于T3、T4分泌不足,引起血中浓度降低,启动“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节环路”,对腺垂体的反馈性抑制减弱,从而促甲状腺素(TSH)分泌增多,在它的刺激下,残余具有正常结构或功能的甲状腺组织腺体增生活跃,导致腺体肿大、血管增多、扩张充血,致血流量增多,其目的是促使甲状腺能从血液中摄取足够的碘,保证T3、T4的合成释放,因而亦可在超声下表现为血流丰富,呈现“火海征”。 因此,超声下表现为“火海征”的患者需具备以下两个条件:1)甲状腺具有合成、分泌T3、T4的结构或功能基础;2)各种原因促使甲状腺血管增生、扩张、充血。彩色超声下的“火海征”给了超声医生诊断的方向,但是不同疾病存在相同的征象经常发生,如何在混杂的诊断信息中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结合其他的检查工具和手段(甲状腺相关的化验检查、细针穿刺活检等)也非常重要。拨开甲状腺超声“火海征”的迷雾,患者朋友们不需担心,但需当心,及时的咨询专科医生并积极配合治疗才是正道。
如何预防治疗髂胫束综合征(ITBS)呢?主要方法有三:1. 臀中肌练习、2. 髂胫束牵拉、3. 消炎针。第三点在目前国内的环境下只有少数专业队的运动员会用到,大部分业余跑友主要需要关注前两点。正如在《髂胫束综合征(ITBS)介绍篇》 提到的,预防ITBS的关键,在于臀中肌的练习。 髂胫束综合征分级—— Ⅰ级:可以正常运动,但结束后后感觉不适。 Ⅱ级:运动过程中感到疼痛,但不影响运动表现或训练量。 Ⅲ级:运动过程中感到疼痛,且疼痛影响你的表现,让你得减速或缩短运动时间。 Ⅳ级:你无法正常运动,且日常生活中也常感到疼痛。 急性期—— 1.妥善休息,适当制动膝关节。 2.禁止进行导致疼痛的运动如跑步。 3.在膝关节外侧冰敷,控制水肿及炎症反应。 4.肿胀疼痛较重者,可行局部封闭疗法。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超音波:软化肌肉、促进循环与组织愈合。 经皮神经电刺激:帮助紧绷的肌肉放松。 徒手治疗:在摩擦受伤处,治疗师可以深层横向按摩打破粘连,促进组织愈合与排列,接着放松过于紧绷的肌肉群以及肌筋膜。 亚急性期和慢性期—— 髋外展肌肉和髂胫束的功能锻炼起到预防摩擦综合症的重要作用。进行臀中肌的练习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开始。下面就按初、中、高三个级别的动作进行介绍。 初级1:这个练习的要点是一定要保证髋关节和躯干在同一水平面,不能屈曲髋关节,否则会适得其反,适当的伸髋是可以的。一天3次,一次15个,注意慢放。 初级2:这个东西叫弹力带 或是 Thera-band ,网购很方便。颜色不同弹力不同,如果大家要买建议买蓝色的即可。这个动作叫shell 因为做起来像贝壳打开一样。一天3次,一次15个,注意慢放。 初级3:这动作是背桥的进阶版。要点是你的肩胛骨,臀部从侧面看要成平面,腹部和大腿也要成平面,不要出现挺肚子的现象。一天3次,一次12秒左右。 中级1:这动作是腹桥的进阶版。要点也是你身体的背侧和腹侧要成平面,不要出现肩胛骨突出,臀部翘起,背向下塌的现象。一天3次,一次12秒左右。 中级2:这动作有点类似于锻炼股四头肌的蹲。区别是躯干要前倾。一天多次,一次30秒左右 高级1:不要小看这个动作,做好了效果极好,要点就是躯干一定要直不要前倾摇摆,大腿和地面平行,最最重要的是膝盖不要超过脚尖。每天每条腿多次,一次30秒左右。可交替进行。 高级2:要点还是躯干要平直,膝盖不超过脚尖。每天每条腿多次,一次30秒左右。可交替进行。 牵拉(即拉伸)髂胫束有两大类方法,自我牵拉和器械辅助牵拉。 自我牵拉1:从左到右幅度渐增,比较推崇最右的方法。注意,被牵拉的腿放在后面。跑后每条腿牵3次,一次20秒。 自我牵拉2:对于很多髂胫束紧张的人来说,其实这个动作就已经可以牵到了。被牵拉的腿放在上面,伸髋。跑后每条腿牵3次,一次20秒。 自我牵拉3:被牵拉腿在后。跑后每条腿牵3次,一次20秒。 自我牵拉4:泡沫轴是放松身体大面积软组织很好用的工具,如上图是放松髂胫束的标准姿势,被牵拉的腿在下,一侧手支撑一侧肘支撑,利用自身体重提供压力,着重滚动的位置在靠近膝关节外侧和髋关节外侧的部位。此方法反应非常明显,根据自身承受能力适当调整频率。 感谢来自北体大运动康复系运动损伤与恢复专业的伊濛整理
一个名字陌生而疾病离你我很近的疾病你是否有以下症状—— 1.膝关节外侧股骨外侧髁部疼痛,以刺痛为主。 2.上下楼梯或其他膝关节弯曲的动作疼痛明显。 3.大腿外侧紧绷。 4.髋关节外展时力量降低。 5.滑囊炎症严重时,疼痛甚至会放射至大腿及小腿的外侧和发生弹响。 当你有以上症状时候,恭喜你这个陌生名字的疾病找上门了。 髂胫束(iliotibial tract)是包绕大腿的深筋膜——阔筋膜的外侧增厚部分。起自髂嵴前份的外侧缘,其上分为两层,包裹阔筋膜张肌,并与之紧密结合不宜分离。下部的纵行纤维明显增厚呈扁带状,后缘于臀大肌肌腱相延续。髂胫束下端附着于胫骨外侧髁、腓骨头和膝关节囊。 髂胫束综合征(ITBS),可以说是跑者常见伤痛中杀伤力比较大的一种。症状来袭时,膝盖外侧的疼痛让人完全迈不开步子,更别提跑步了。这种伤痛是由什么引发?又应该如何预防和应对呢? 身体结构是经过数千年演化而来,在这期间进行着不断的优化,所以存在即合理,人体任何结构都有其存在的意义。髂胫束存在的意义在于减轻身体重量对于膝关节的压力,简单的来说,如果没有髂胫束在大腿外侧拉扯着,那么骨盆以上身体的重量都会毫无保留的通过股骨(大腿)直接向下传递,有了髂胫束,就好像有了一根皮筋在大腿和小腿外侧连接着, 分散了压力,尽最大可能为膝关节减轻负担。 什么是髂胫束综合征(ITBS)? 大部分的跑友在认识髂胫束综合征时对其初始印象便是膝关节外侧疼痛。现在运动医学界对于此现象有大致三种解释。 第一种也是比较经典的解释认为,紧张的髂胫束在膝关节做伸膝屈膝的动作中不断的摩擦股骨外上髁,将髂胫束综合症的疼痛原因解释为过度摩擦,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也经常将髂胫束综合征称为髂胫束摩擦综合症的原因。提出此观点的学者指出,膝关节在屈曲30度时有一个impingement zone(影响区),大约就是在整个步态周期的初始时候,也就是说膝关节在屈曲30度左右时,髂胫束刚好摩擦过股骨外上髁,是整个步态过程中最疼的一个点。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部分髂胫束综合征患者通常在刚迈步时疼痛最明显,也可以解释那些跑上坡路、下坡路和减慢速度的跑友会感到疼痛更明显,因为坡道会迫使人减速且缩小步伐,让膝关节更长时间处在impingement zone中。 有学者认为,髂胫束自身的张力决定了其不可能在股骨外侧髁处发生摩擦,于是有了第二种解释,:髂胫束综合征更倾向于一种压迫综合征而不是摩擦综合症。有的案例中髂胫束和股骨外侧髁之间的结构进行的检查表现出的高度充血化的脂肪组织可以支持此观点。 第三种解释是有学者认为是髂胫束与股骨外侧髁之间的滑囊发炎从而产生疼痛,在髂胫束综合征患者的MRI结果中,此处的滑囊经常处于“高危”状态。有髂胫束综合症患者在做过滑囊摘除术之后疼痛明显减轻,该说法的支持者也经常将此现象当做有力佐证。 ITBS问题的关键不在膝盖而在臀部? 虽然现在关于髂胫束综合征的病因没有明确的定论,但是加重病情的因素已然有了大体的共识,分为训练因素和结构因素。训练因素包括:在下坡道、弧形跑道跑步,突然增加速度或距离;结构因素包括:膝内翻(o型腿)、胫骨过度内旋、足过度内翻和髋外展肌群肌力不足。 训练因素是人为可控的因素: 不科学的训练方式—— 突然间增加跑步距离或骑行距离会加重对髂胫束的刺激;过度训练,肌肉在尚未休息复原完全的状态下继续工作,肌力、肌耐力、柔软度的状态都不佳,当然容易受伤,常见于长跑运动员和自行车运动员。 不合适的鞋子—— 因为文明的演进,人类行走奔跑的路面不再是泥土或沙地,柏油路、水泥地对人体的冲击大部分由鞋子吸收。当一双跑鞋超过500公里,其吸收冲击的能力会下降一半以上。鞋子的避震越差,下肢的关节特别是膝关节承受的冲击越大。 结构因素中的前三条都是先天结构决定。唯独髋外展肌群(臀部侧面)肌力不足可人为干预。 那么,为什么是髋外展肌群呢?为什么髋关节肌肉的强弱会影响到膝关节的疼痛呢?在人体科学中,切勿将其拆分看问题,人作为一个整体,某个的健康与否都可能影响到其他部位,比如颈椎病可由腰肌劳损引起,踝关节习惯性扭伤可由髌骨劳损引起等等,所以将人看做整体分析便不难理解臀中肌的重要性 首先,骨盆位置和髋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性对于整个人的运动至关重要,骨盆处在人体正中,骨盆不稳定,往上可影响到肩胛骨,往下可影响到踝关节稳定性。跑步的基础姿势是不停交换的单脚着地的动作,其运动链的核心就是骨盆的正确位置。试想如果骨盆错位,在长跑过程中相当于不停的重复这个错误的姿势,疼痛的产生也就理所应当了。而固定骨盆最重要的肌肉便是臀中肌。臀中肌的重要性也是近些年才被运动科学界提上日程的,在以前有髌股疼痛综合征的运动员总被认为是股四头肌不够强壮才导致髌骨移位力线不正确,但是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臀中肌的薄弱对于膝关节甚至踝关节的影响比股四头肌薄弱的影响严重的多。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臀中肌的功能是稳定骨盆,并使髋关节做除了内收以外所有方向的运动,当稳定髋关节的肌肉薄弱,稳定骨盆的任务就需要膝关节和股骨外侧的肌群来承担,也就是说,当你的臀中肌弱就去跑步,臀中肌所不能承受的力向 下传导便由膝关节承受,自然而然的膝关节就会出现各种毛病。 感谢来自北体大运动康复系运动损伤与恢复专业伊濛整理编辑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下 80+ 老爷爷 发现左肾巨大囊肿 70mm*80mm 比一般的苹果大多了 囊肿,咱们老百姓通俗的话就是“水泡”,没错,就是成分不同的水,大部分是先天性,囊壁有分泌细胞,随着年龄增长,分泌的液体越来越多,囊肿的体积也就越来越大,重要部位如肾盂、肾门处可能很早就出现症状,高血压、肾功能受损等等, 超声介入处理,微创治疗,看到囊肿内的红色箭头就是穿刺针针尖。 抽吸囊液,对于一部分患者来说,这个过程可是体力活,反复置换的过程,哪怕是小伙子做抽吸也可能会满头大汗,真的不轻松,为了帮助老爷爷彻底消灭这个巨大囊肿,我们介入组非常耐心的置换了三次,直到… 整个过程顺利,对答如流,我问老人家感觉如何?感觉腰部热呼呼的,自己有点儿喝酒的感觉,八十多岁的老人清晰的回答。没有全身麻醉,只有局部麻醉,整个过程人都清醒,临走老人握着我的手,几乎没有感觉,谢谢王医生。看着他开心我也非常开心。目送他由护工和家属的陪伴返回病房。 介入硬化帮老人解决问题,真是件开心的事儿?!!
肾囊肿穿刺治疗的开展已经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第一例超声实时引导下肾囊肿穿刺治疗于1979年开展。在超声实时引导下,我们不仅可以清晰的看到囊肿与邻近脏器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实时观察针尖位置和囊腔缩小的全过程。超声引导下完成囊肿穿刺、抽液、注射硬化剂,可完美实现微创目的,达到与外科手术相媲美的治疗效果。目前临床上对于单纯性肾囊肿与多囊肾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硬化治疗最为成熟,他们分别适合治疗的情况(适应证)如下:1、 单纯性肾囊肿:①出现腰痛、腰胀、血尿、腰部包块等症状、体征;②囊肿压迫引起肾积水、血尿或肾功能降低者;③囊肿过大,超过4cm者;④患者强烈要求穿刺者。2、 多囊肾:主要目的是减轻肾压力,延缓肾功能衰退。对超过3cm的大囊肿适宜作穿刺硬化治疗。当然也存在不适宜做肾囊肿硬化治疗的情况(禁忌证) :1. 不能排除下列疾病的时候:①重复肾合并上方肾盂积水;②肾盂源性囊肿;③肾肿瘤。2. 总体肾功能不全。 3. 出、凝血机制异常。 目前,治疗肾囊肿的硬化剂,主要有①无水酒精;②聚桂醇。其中以无水酒精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不过随着聚桂醇的广泛应用,实践证明其疗效也比较确切。聚桂醇主要通过炎症和机化作用破坏囊壁具有分泌功能的上皮细胞,可有效硬化囊腔实现治疗的目的,同时还具有局部麻醉、镇痛效果。囊肿硬化治疗后,最初1~2周囊肿可能重新出现或增大,主要是由于无菌性炎症反应渗出引起。一般3~6个月后,炎性渗出液完全被吸收后才会消失。因此,我们一般建议患者在硬化治疗后的第3个月、6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进行复查。一般情况下,在治疗1年以后,以囊肿直径缩小1/2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注意事项:1、注入硬化剂前囊液需抽尽,否则会稀释硬化剂,影响疗效。 2、 抽吸囊液时产生负压,因采取措施避免空气被吸入囊腔,影响硬化剂与囊壁的接触,从而影响疗效。3、 囊液常规作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者为肾囊肿囊液,阴性者为尿液。 4、对肾前部肾囊肿,需经过肾盂或肾盏路径时,应使用细针且不保留酒精,嘱患者穿刺当天禁止仰卧。5、如囊腔疑有感染时,用0.5%甲硝唑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再行硬化治疗。6、 出血性肾囊肿,需排除肿瘤后,通过稀释并将血性液体抽净,方可行硬化治疗。7、没有大囊肿的多囊肾,不适宜作硬化治疗。8、对多囊肾作硬化治疗后,应把硬化剂全部抽净,不作保留,以免损害周边肾组织。9、 需注意以下情况:对于多发囊肿且邻近者,在远期随访复查时,容易把邻近的未经治疗的小囊肿与已经硬化治疗的残存囊腔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