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以及肺炎的病人快速增加,门诊量大增,这和天气变化有关,也与呼吸道疾病的家庭内或局部环境内传播有关。今年的一个重要现象是局部传播得病的病人明显增多,如来看病的病人都能够说出家庭内某一成员有相似病变,甚至一家几口人循环得病迁延不愈,如一个年轻的父亲着凉,咳嗽不止,很快孩子又发病,随后妈妈也发病,看病时一家三口,一个差不多好的病人,一个正在加重的病人和一个新发的病人,症状差不多。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家三口,父亲是化脓性扁桃体炎,持续发热、咳嗽,结果孩子很快也发病,同样是发热咳嗽,后来年轻的妈妈也同样发病,但一家三口都是勤快的人,爸爸妈妈带病回公司上班,结果单位的同事也咳嗽发热,孩子回学校上学,班里的同学也同样发病。这样的例子年年都有,但今年特别多和密集。社会上也常说流行性感冒导致等。但从这些病例的观察和治疗情况看,不一定是流行性感冒,而是一直都存在的鼻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的非典型病原体的病例为主,还有部分是细菌引起的,这些呼吸道病原体在呼吸道形成感染病变,同时也在呼吸道内繁殖,普通的接触或在开放的环境不会导致传播,但在密切接触的人或在封闭的环境里可导致传播,这种情况最多是发生在家人之间,同事之间,导致短期内大量的病人出现,这是一个要重视的现象。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好呢?第一,当发现家庭里出现第一个病人,马上要服药治疗,治好病是防止传播的有效方法。第二,家庭内相对隔离,不近距离接触其他家人。第三,可以用佩戴口罩的方式防止传播。第四,不要带病工作和上学,这对人对己都是有好处的,有病在家休息有利于康复和治疗,也不会导致更多的传播。但这种情况也不必惊恐,这种传播都在年轻人之间和孩子之间传播,老人发生的不多,还有就是病情不重,短期治好没有问题,还有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不大。导致病情加重的情况并不多。故大可不必太惊恐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青年患者到门诊来,告诉医生说呼吸困难,很难受,到处看病找不到原因,希望医生救救他或她。了解一下病史,发现这个呼吸困难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更不影响食欲睡眠,但独处或在人群多的时候都感觉有呼吸困难而且越来越重,反复检查都没有发现病症,全部正常,但呼吸困难持续存在。问一下病人的私人问题,总觉得患者总有一些负面的情绪和生活工作的压力存在。经常有医生认为这是“焦虑症”并作相关治疗。这种做法不一定恰当。因为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叫“高通气综合征”,是一种情绪的改变,有一种持续的精神压力存在,导致的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不能等同,只要解除心结转换一下环境,旅游一下甚至适当的开解就可以治愈。但目前这种情况越来越多,和社会节奏快,生活压力大密切相关。这种状态甚至是一种常态,出现这种情况,首先找医生做有关的检查,确认没有明显病征,可以安下心来,找一下个人的原因,主动的多和友人接触,外出休假,转换环境,或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等,可以治愈,如果还不能解决,需要心理科医生的协助。一句话,检查结果是可信的,相信医生。 本文系陈正贤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有一位男性患者,一直觉得咽喉不舒服,有痰在咽喉处,需要通过咳嗽把痰咳出来,这在医学术语叫“清喉”动作,结果他老咳嗽,目的是清喉,开始轻咳,没有效果,加用力咳嗽,也没效,加大力咳嗽到全力咳嗽,感觉咽喉部不舒服更严重,还咳出鲜红色血痰,一害怕就到医院找我看病,说咳嗽严重,看了很多医生,换了多家医院,吃药完全没效,我检查后发现咽喉充血严重,明显水肿,还还有出血点,但检查其他没什么大问题。我告诉这位患者,这是你自己主动的咳嗽,不是什么大病,是咽喉部的轻的炎症,有点不舒服,异物感,你的“清喉”动作不会有效,越来越严重是因为你用全力咳嗽,高速气流擦伤咽喉,导致越来越不舒服,不咳嗽会很快好,拼命咳嗽会越来越严重。我给你一些镇咳药,休息好几天就没事。这种病人在临床上很常见,一般人感觉咽喉不适,咳嗽一下,很正常,咽喉炎的症状持续一到两天或更长,病人感觉老这样不舒服,更有一种恐惧是咽喉的东西存在会影响呼吸甚至窒息,故自然希望用力咳出喉部的异物,越来越用力,会导致咽喉的损伤,症状更严重。这种咳嗽是自主的咳嗽,一般没有痰咳出,到医院看病,医生会觉得是支气管炎,反复吃药完全没效并越来越严重。有时医生告知病人说不要用力咳嗽,病人往往认为不舒服就要咳。那这种病人主动咳嗽的情况,什么药都治不好。同时相当一部分病人是觉得喉部不舒服有一种恐惧感,怕影响呼吸和导致窒息,有一定的焦虑情绪在其中,故越咳越重,越难治疗。医生必须告知病人,这个没什么大不了,放松心情,减少对不适的关注,还有就是减少咳嗽,会在短期内缓解症状。经过这些简单的谈话,辅以小量对症用药,会很快缓解这种烦人的症状。但作为患者,不舒服首先找医生,确认没有大问题,主要是咽喉炎症,那不是什么大问题,短时会缓解。有这样情况的患者,体会一下吧。
1.戒烟吸烟是导致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去除病因,单凭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阻止COPD发生和进展的关键措施是戒烟。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对于从事接触职业粉尘的人群如:煤矿、金属矿、棉纺织业、化工行业及某些机械加工等工作人员应做好劳动保护。2.减少室内空气污染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被动吸烟等。3.防治呼吸道感染积极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秋冬季节注射流感疫苗;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4.加强锻炼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爬楼梯、爬山、打太极拳、跳舞、双手举几斤重的东西,在上举时呼气等。5.呼吸功能锻炼COPD患者治疗中一个重要的目标是保持良好的肺功能,只有保持良好的肺功能才能使患者有较好的活动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质量。因此呼吸功能锻炼非常重要。患者可通过做呼吸瑜珈、呼吸操、深慢腹式阻力呼吸功能锻炼、唱歌、吹口哨、吹笛子等进行肺功能锻炼。6.耐寒能力锻炼耐寒能力的降低可以导致COPD患者出现反复的上呼吸道感染,因此耐寒能力对于COPD患者显得同样很重要。患者可采取从夏天开始用冷水洗脸;每天坚持户外活动等方式锻炼耐寒能力。
我院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陈正贤教授为1例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在全麻下实施了全肺灌洗术。术后患者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阴影明显吸收好转。来自广东化州患者陈先生,今年40岁,因“呼吸困难3月”, 经当地专家推荐,来到我院呼吸内科治疗。近3月来,患者稍活动就会出现呼吸困难,劳动能力几乎丧失,曾因弥漫性肺浸润病灶在外院就诊,不能明确病因。入院后,陈正贤教授依据患者症状及影像学变化考虑是一种少见的肺泡蛋白沉积症。 目前该病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全肺灌洗术是唯一能够改善症状的治疗手段。陈正贤教授认真分析了患者病情,最后在麻醉科、手术室、ICU等科室的配合下,带领呼吸内科医生,经过近8小时的反复灌洗,成功对患者施行了右肺灌洗术。“现在呼吸顺畅多了!”,患者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自由的呼吸和生活了。肺泡蛋白沉积症于1958年由Rosen等首先报道,是一种少见疾病,以肺泡腔和细支气管腔沉积PAS染色阳性的不可溶性富磷脂蛋白质物质为特征,临床表现主要为进行性气促、低氧血症,通过胸部高分辨率CT表现初步诊断,支气管肺泡灌洗液PAS染色可以确诊。国内1965年首例报告肺泡蛋白沉积症,该病例为我院第二例。本例患者病情重,全麻下单肺纯氧通气血氧饱和度仅81%,有一定的危险性。但科室团队经过认真讨论,制定比较合理的灌洗方案,在在麻醉科专家的协助下,采取每灌洗500ml全肺通气一次的方式,成功渡过难关。也代表了呼吸内科通过学习并临床实践,首次完成并掌握大容量全肺灌洗技术,又一次创造了自己的历史。大容量全肺灌洗由于技术难度高,广州及全国极少单位开展,本方法主要用于治疗肺泡蛋白沉着症,但对于尘肺及污染物导致颗粒肺泡沉着也有良效。该技术的成功实施,是我院呼吸内科又一次医学技术突破,为广大的患者带来福音。
我院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陈正贤教授为1例巨大肺大疱患者成功进行了支气管镜下单向活瓣置入肺减容手术。患者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今年58岁的黄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就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近期,黄先生由于病情加重,日常生活中稍微活动一下就感觉到胸闷、呼吸困难,生活质量极差,去医院做了CT检查发现右侧巨大肺大疱,几乎占据了整个右侧胸腔。经当地专家推荐,毅然选择了中山六院呼吸内科。陈正贤教授对患者进行了精心的评价,并经过专家会诊后,认为黄先生气道阻塞严重,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伴有Ⅱ型呼吸衰竭,全身麻醉和外科肺大疱切除术风险极大。最后决定对其进行创伤较少的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置入肺减容术。通过对患者进行肺部CT的评价,以及对患者肺脏的通气和灌注扫描进行了分区分析,决定予该患者在右下叶背段支气管、内基底段支气管、前外后支气管开口处分别置入支气管内单向活瓣。患者术后一周,复查肺功能改善了60%以上,CT显示肺大疱明显缩小,达到了肺减容的预期效果。“现在呼吸顺畅多了!”,黄先生终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自由呼吸、享受生活了。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 BLVR),是一种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新技术。放置在支气管内的活瓣,允许分泌物和气体从活瓣远端肺组织排出,但阻止气体进入活瓣远端肺组织,从而使靶肺组织逐渐萎陷、不张,达到减容的目的。目前BLVR治疗非均质性肺气肿的疗效经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和我院呼吸内科大量病例的治疗获得明显疗效,但该项技术还被用于巨大肺大疱、难治性复发性气胸以及其他疾病的治疗还在探索过程中。但经过我院呼吸内科多例的实践证实在仔细选择病例并进行有效评估后,证实是一个有效的治疗手段。相对于外科肺减容手术,该项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近两年,我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陈正贤教授领导团队开始应用该项技术开展治疗,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例重症肺气肿、肺大疱患者的单向活瓣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发现,病变的肺叶体积减小,有功能的肺叶体积增加,改善了双侧肺通气,活动耐力得到改善。而且至今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疗效和安全性都较为可靠。我们相信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现在,作为一间综合性大医院。中山六院以崭新的精神风貌,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开拓创新,以更高超的医术、优质的服务,竭诚为患者提供温馨、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我院呼吸内科自建院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强大综合临床实力,具备均衡全面学科布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呼吸病诊治基地,尤其在呼吸内镜和介入呼吸病学技术、呼吸危重症、肺部肿瘤诊治等诸多方面成绩斐然,如大容量肺泡灌洗、气道高频电消融、气道支架、气道内超声、肺减容、支气管热成形术,已处于国内一流水平。我们将继续秉承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精神,恪行“守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为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造福人民做出贡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以下简称慢阻肺)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达1.8%,是全球范围导致死亡的第四大原因。肺气肿是慢阻肺的特征之一,可引起肺过度充气,膈肌活动度减低,肺顺应性下降,气体交换障碍。慢阻肺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内科药物治疗,然而重度肺气肿患者对药物反应差,疗效不佳。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陈正贤教授表示,对重度肺气肿患者的治疗可采用一种新方法——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王老,今年70岁,是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50余年吸烟史。十年来,王老一直与咳喘为伴,尤其是在冬天或天气变化剧烈时。每次发病,他都要去医院打点滴。治疗之后,病情有所缓解,但好景不长,过不了多久又会复发,陷于“发作—打点滴—缓解—再次发作”的循环。5年前开始,王老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连吃饭、刷牙、洗脸等日常活动都让他不堪重负,走上100米就会喘得几乎要窒息,夜里睡觉根本无法平卧。饱受肺病折磨的王老,多年来辗转于全国多家医院,以往“一用就灵”的点滴,如今似乎失去了作用,病情始终没多大起色。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王老肺功能每况愈下。近日,我院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陈正贤教授为王老成功进行了支气管镜下单向活瓣置入肺减容手术。为解除病痛,王老做了全方位的检查。检查发现王老气道阻塞严重,为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通过肺部高分辨CT,以及肺部的通气和灌注扫描进行分区分析发现,王老的肺气肿分布严重不均,主要的病变部位在右肺下叶,且已经丧失了气体交换的功能。对于王老这样的慢阻肺终末期病人,药物治疗已经无能为力,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过度充盈肿胀、丧失气体交换功能的肺段切除。然而这传统外科肺减容术,伤口大,并发症多;对于王老孱弱的身体来说,风险极大,手术死亡率比较高。药物无效、手术又无法耐受,遭受严重喘息折磨的王老,在绝望中选择了中山六院呼吸内科。最终,陈正贤教授决定对王老进行创伤较小的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为王老的右肺下叶置入了两个EBV单向减容活瓣。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右肺呼吸音明显增强,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二天王老就可下床走动了,经过术后三天的呼吸锻炼,病情大为缓解。“5年来,从未这样顺畅地呼吸过”,王老倾诉内心的真实感受。原来走不了100米,就气喘吁吁的王老,现在可以自如地行走了。日常起居能够自理了,生活质量瞬间得到了提升。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BLVR)是在支气管镜直视下通过多种微创非切除技术,使肺气肿组织萎陷,减少肺气肿严重的肺叶、肺段容积的一种方法,比传统外科肺减容术死亡率和致残率更低。支气管内活瓣置入是 BLVR 的一种。通过支气管镜将单向支气管内活瓣置于靶肺叶段支气管开口处,吸气时活瓣关闭,呼气时活瓣打开,随着不断呼吸,潴留在靶肺叶内的残气逐渐排出,过度膨大的肺组织逐渐萎缩,形成肺不张,达到减容的目的。目前BLVR治疗非均质性肺气肿的疗效,经多项临床试验和我院呼吸内科大量病例的治疗获得明显疗效证实。但该项技术被用于巨大肺大疱、难治性复发性气胸以及其他疾病的治疗还在探索过程中。相对于传统外科肺减容手术,该项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近三年,我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陈正贤教授领导团队开始应用该项技术开展治疗,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例重度肺气肿、巨大肺大疱患者的单向活瓣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发现,病变的肺叶体积减小,有功能的肺叶体积增加,改善了双侧肺通气,生活质量得到提高;而且至今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疗效和安全性都较为可靠;为慢阻肺合并重度肺气肿患者带来了福音。
中山六院呼吸科日前成功抢救一例大咯血致右肺不张、呼吸衰竭患者。仅用3小时,就完成了对该患者的病因诊断、清除肺部积血、气道内球囊导管置入术止血等诊治过程,创造了救治大咯血“六院速度”。患者是一名85岁女性,断断续续咯血20余天,近一周病情加重,咯血量共约650ml,胸部高分辨CT提示右中叶支气管扩张。患者在充分氧疗情况下,血氧饱和度仅勉强维持在80%左右,病情十分危急。“大咯血在呼吸科属于危急症,处理不及时易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窒息等,常常会危及生命”。我院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陈正贤教授立即组织科内讨论,制定了完善的救治方案,并与患者家属积极沟通。“经纤支镜检查,我们发现患者右侧支气管被血块完全阻塞,用冰生理盐水及肾上腺素稀释液反复冲洗吸引,并吸出大量血块及血性分泌物后,右侧各支气管终于通畅。此时,我们在右中叶发现粘膜有异常病变,并有新鲜出血,再次用灌洗液检查。经纤支镜清除肺部积血,氧合明显改善,血氧饱和度升至98%”。考虑患者肺部仍有活动性出血,陈正贤教授决定应用气道内球囊导管置入术止血。于右中叶开口处放置球囊。确认球囊位置后,注入2.5ml生理盐水使球囊膨胀至出血停止。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尽气道残血,证实无再出血后退出纤维支气管镜。术后每6-8 h放空球囊内液体,静置15~30 min,避免局部黏膜压迫坏死。球囊置入期间常规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等药物治疗。患者精神状态即由焦虑转为安静,活动出血立即停止,当天即转为痰中带血,其血色逐渐转为暗红、紫黑。复查纤支镜提示出血部位粘膜完整、正常。患者2天后成功拔管,并于拔管4天后出院。陈正贤教授指出气道内双腔球囊导管置入术是90年代发展起来的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新技术,本技术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可靠,患者易于耐受,用于治疗凶险的呼吸道大咯血有其特殊疗效。该球囊导管的一个特殊优点是可于纤支镜直视下放置,以达到准确压迫、填塞出血部位、立即止血、防止窒息的目的。另外,患者术前由于咯血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精神极度紧张,咯血情况加剧;而在球囊导管置入后由于出血立即停止,极大减轻了精神压力,由焦虑状态改为放松状态,对治疗充满信心。,从心理治疗角度来看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同时球囊导管放置后,有利于监测出血情况,一旦有较多出血可立即向导管内注入凝血酶等药物,从而免除了必须多次经纤支镜注入止血药物的痛苦。我们认为,气道内置入球囊导管对于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其方法简便,疗效快,为患者带来福音
对于终末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过去只有外科开胸肺减容,但手术创伤大,且多数患者年龄大,身体情况欠佳,内科合并症多,风险极高。近年来,国际上许多学者在不断探索新的、创伤小的肺减容方法。现在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给病人带来了新的希望。张老,今年72岁,是一位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有40余年重度吸烟史。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就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且伴有自发性气胸5次,多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张老长年喘憋、呼吸困难,反复肺部感染,近20年基本上与医院为伴,长期住院治疗,日渐衰竭。日前,张老再次呼吸困难,检查时发现左肺破裂,大面积气胸,就诊医院先后进行了3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缓解了症状。经该院胸外科专家推荐,转入我院呼吸内科。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发现,张老存在Ⅱ型呼吸衰竭,肺功能为严重的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残气量是正常人的三倍以上,属于极其严重的肺气肿。我院国内著名呼吸病学专家陈正贤教授对患者进行了精心的评价,通过对患者肺部CT检查,以及对患者肺脏的通气和灌注扫描进行分区分析发现,张老的肺气肿分布严重不均,以右肺下叶肺气肿最为严重,并合并肺大疱,占据了胸腔的大部,几乎没有功能。陈正贤教授认为张老进行肺减容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经过专家会诊,认为张老气道阻塞严重,为极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且伴有Ⅱ型呼吸衰竭,过去常规进行的全身麻醉和胸外科肺减容手术的风险极大,手术死亡率比较高。最后决定对其进行创伤较小的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7月23日,呼吸内科陈正贤教授成功为张老的右下肺叶置入了两个EBV单向减容活瓣。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即刻右上肺呼吸音显著增强,第二天右下肺呼吸音也明显增强,症状明显改善。术后第二天张老就可下床走动了,经过术后六天的呼吸锻炼,病情大为缓解,张老笑称自己由一个生活难以自理、整天与病床为伴的“残疾人”变成了行走自如的“健康人”。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 BLVR),是一种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新技术。放置在支气管内的活瓣,允许分泌物和气体从活瓣远端肺组织排出,但阻止气体进入活瓣远端肺组织,从而使靶肺组织逐渐萎陷、不张,达到减容的目的。目前BLVR治疗非均质性肺气肿的疗效经多项临床试验证实和我院呼吸内科大量病例的治疗获得明显疗效。但该项技术被用于巨大肺大疱、难治性复发性气胸以及其他疾病的治疗还在探索过程中。相对于外科肺减容手术,该项技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近两年,我院呼吸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陈正贤教授领导团队开始应用该项技术开展治疗,目前已经完成了多例重症肺气肿、巨大肺大疱患者的单向活瓣治疗。术后观察患者发现,病变的肺叶体积减小,有功能的肺叶体积增加,改善了双侧肺通气,活动耐力得到改善。而且至今未出现一例严重并发症,疗效和安全性都较为可靠。我们相信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经支气管镜单向活瓣肺减容术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更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随着哮喘发病的不断增加,重症/难治性哮喘也不断增加。哮喘患者中约5%为重症/难治性哮喘,是造成哮喘治疗费用增加和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哮喘的药物,并不能减轻哮喘继发的气道平滑肌增殖肥大,因而不能从根本上阻止此类患者病情迁延和反复发作。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呼吸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例支气管热成形术手术,首次将非药物治疗手段引入到支气管哮喘治疗领域,希望改善患者的哮喘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频率。现年55岁的罗先生,有30余年的哮喘病史。近5年来反复发作喘息,经过系统、规律的抗哮喘治疗后,病情仍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去年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了支气管热成形术的治疗。“这些年到处辗转看病,连偏方都试过了,都不管用。这回做完手术后,现在呼吸顺畅多了!”。经过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后,罗先生哮喘没有再犯,病情得到极大缓解。 据估测,我国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按照5%的占比计算,重症哮喘患者约有150万人。除了像罗先生一样“爬一层楼就气喘吁吁”,“平躺睡觉会严重憋气”的生活困扰之外,治疗的难度也让他们很难看到希望。支气管热成形术首次将非药物治疗手段引入到支气管哮喘治疗领域,近年来备受关注。该项治疗技术建立在气道平滑肌增生导致支气管平滑肌收缩和哮喘急性发作的因素之上,通过射频消融的方法削减增殖和积聚的气道平滑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以缓解和控制哮喘发作时支气管平滑肌的痉挛状态,适用于重症/难治性哮喘患者。通过该介入治疗能够更好的控制哮喘,减少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急诊就诊和住院治疗次数,改善患者生命质量。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痛苦小、安全性高、疗效确切,术后仅需短暂观察即可出院。2010年4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了用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某类重度持续哮喘患者。欧洲及亚太地区国家相继通过对其治疗哮喘的许可。我国2013年9月获得注册批准,2014年2月正式在中国上市。2014年2月28日,在加拿大McMaster大学呼吸内科Gerard Cox教授指导下,国内著名介入呼吸病学专家(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介入学组副组长)、我院呼吸内科主任陈正贤教授带领我院呼吸内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支气管热成形术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目前已完成多例支气管热成形术,制定了较成熟的围手术期管理和手术操作规范。而且至今未出现一例严重不良反应,疗效和安全性都极为可靠。我院呼吸内科作为国内首批引进该项技术的单位,在介入呼吸病学诊疗方面处于国内前沿地位。我们相信随着操作技术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支气管热成形术一定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为重症/难治性哮喘病人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