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肺混合性鳞状细胞和腺性乳头状瘤(mixedsquamouscellandglandularpapilloma,MSCGP)是肺乳头状瘤的一种亚型,依据生长部位分为中央型和外周型,以中央型较为多见,其临床表现主要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外科手术切除是肺MSCGP的主要治疗方式。气管内MSCGP接受气管镜下介入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病中心收治的气管镜下介入治疗1例弥漫性气管MSCGP病例,以期了解其临床特征,为该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临床参考。
【摘要】肺肉瘤样癌(pulmonarysarcomatoidcarcinoma,PSC)是一类罕见的、恶性程度较高的肺部肿瘤,分为多形性癌、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癌肉瘤和肺母细胞瘤5种病理类型。PSC发病隐匿,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与肿瘤生长和侵袭部位密切相关,可表现为刺激性咳嗽、痰中带血丝、呼吸困难或胸痛等。PSC易早期出现转移,多数患者就诊时已是局部进展期或晚期,中位生存时间为9个月。我呼吸病中心诊治1例致中央气道狭窄90%的原发性PSC患者;通过血管介入和气管镜下介入联合治疗的方法拯救了患者生命,延长了生存时间,术后随访19个月,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借鉴。
【摘要】背景与目的气管镜介入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及可重复性的优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肺部恶性肿瘤和良性疾病手术后发生的支气管胸膜瘘(bronchopleuralfistula,BPF)的临床特征和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为BPF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方法收集2020年6月至2023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呼吸病中心诊治的BPF患者64例,总结BPF发生部位及瘘口特点,并采用气管镜介入治疗。对瘘口较小者(≤5mm)进行黏膜下注射聚桂醇及氰基丙烯酸异丁酯、医用生物蛋白胶或硅胶假体封堵相结合治疗;对瘘口较大者(>5mm)分别置入不同类型的气道金属覆膜支架和心脏封堵器;观察术前、术后的卡氏体能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气促评分(shortbreathscale,SS)、体温、胸腔引流液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64例患者实施全肺、肺叶或肺段切除96个,发生瘘的部位65处,瘘口74个;右肺瘘口数量(63.5%)明显多于左侧(36.5%),且右下叶支气管瘘最为常见(40.5%)。术后患者的KPS评分明显升高,而SS评分、体温、胸腔引流液量和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电话或住院随访1-3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1个月。完全缓解33例(51.6%),临床完全缓解7例(10.9%),部分缓解18例(28.1%),无效6例(9.4%),总有效率为90.6%。结论肺部手术后发生的BPF临床症状较严重,常危及生命,气管镜下介入治疗BPF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
患者年轻男性;活动后感胸闷,心悸,胸部CT提示:心包囊肿(7*8*6厘米);胸腔镜下行心包囊肿切除术,术后上述症状缓解。
患者右侧自发性气胸(曾多次发作),导致皮下积气;急诊行胸腔镜下肺大泡切除术。图一:右上肺肺大泡;图二:肺大泡;图三:切除肺大泡;
胸腔镜下切除早期胸腺瘤的临床报道
白塞氏病导致胸主动脉瘤破裂的腔内治疗
图一-图三:术前;图四、图五:术后
图一:术前;图二:术前胸部CT;图三:术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