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身上有颗会痛的石头油腻饮食后开始痛永远都不会懂 什么叫放手还想吃 却调头离开心疼你有颗会痛的石头想要品尝 你却混乱沉默倔强的表情里 闪过了失落你的泪 让我痛改编自萧敬腾《会痛的石头》科普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市民都受到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困扰。有文献报道,我国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患病率为16. 09%,占所有良性胆囊疾病的74. 68%。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发病高峰在 50 岁左右。胆囊结石是慢性胆囊炎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所有慢性胆囊炎的 90% ~95%。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则不常见。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常见的症状有:1.腹痛:发作性绞痛,多位于右上腹,或出现钝痛,可放射至背部,持续数小时后缓解;2.消化不良:表现为嗳气、饱胀、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3.部分病人表现为无症状性胆囊结石。主要的辅助检查有:1.超声检查:是慢性胆囊炎最有价值,最常用的检查。2.CT:能够显示胆囊壁的增厚以及可能存在的结石,且有助于评估胆囊壁的钙化,和其他疾病相鉴别。3.MRI+MRCP:用于鉴别急性和慢性胆囊炎,MRCP有助于发现CT和超声不易发现的结石。治疗篇无症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治疗:主要为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对症治疗和继续观察。利胆对症药物主要有1.熊去氧胆酸(优思弗);2.阿嗪米特和胰酶(泌特)3.茴三硫片等。有症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的治疗:1.解痉止痛:如6542、双氯芬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等。但是本身无治疗作用,可能会掩盖病情。2.抗感染治疗:根据2014年中国慢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推荐半合成青霉素/三代头孢+酶抑制剂(如哌拉西林三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抗厌氧菌治疗(如甲硝唑)。手术篇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或出现并发症,如急性腹膜炎、 急性胆囊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时,应及时请外科医师会诊和处理。如暂时不适合手术治疗或有手术禁忌证时,可考虑行超声或 CT 引导下胆囊穿刺引流术或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无症状胆囊炎需要预防性切除胆囊指征:1.胆囊癌高危人群;2.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3.体质量快速下降的患者;4.“瓷化” 胆囊导致胆囊癌风险增加者。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如在内科治疗或者随访的情况下出现以下情况需要手术治疗:1. 疼痛无缓解或反复发作,影响生活和工作; 2. 胆囊壁逐渐增厚达4 mm 及以上; 3. 胆囊结石逐年增多、 增大,合并胆囊功能减退或障碍; 4. 胆囊壁呈陶瓷样改变。饮食篇胆囊是浓缩和贮存胆汁的器官,当含蛋白质和脂肪的分解产物到达十二指肠时,胆囊收缩,排出胆汁,帮助脂肪消化,并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总的原则是:建议规律、 低脂、 低热量膳食,并提倡定量、 定时的规律饮食方式。§热能:供给正常或低于正常量热能,维持理想体重。§低脂肪:高脂肪可促进缩胆素的分泌,使胆囊收缩,发生疼痛。故需严格限制脂肪摄入量,每日<40g,缓解期可<50克,且应严格限制动物性脂肪,烹调用植物油脂,忌肥肉、煎炸食品或油腻的糕点。§低胆固醇:每日摄入量<300毫克为宜,免用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鱼子、蟹黄、蛋黄等食物。§适量蛋白质:摄入过少不利于受损胆管组织的修复,摄入过多会增加胆汁分泌。故宜适量给予1克/公斤体重,可选用鸡肉、牛肉、鱼、豆制品等。§适量碳水化合物:应供给含多糖的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谷类食物,适当限制简单糖,如砂糖、葡萄糖的摄入,不吃过甜的食品,对合并高脂血症、冠心并、肥胖者更应予以限制。§供给丰富维生素§食物纤维:膳食纤维能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可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形成胆石的机会。同时膳食纤维具有防止胆囊炎发作。可选食物纤维高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粗粮及木耳、香菇等同时具有降低胆固醇作用的食物。§少量多餐:以利于刺激胆汁的分泌,并建议多饮水以稀释胆汁利于排出。§饮食禁忌:免用刺激性的食物和强烈调味品,油煎炸及产气食物,忌烟酒。问答篇1为什么我得胆囊结石,别人不得?答:胆固醇结石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女性、妊娠、大量服用雌激素、年龄增长、肥胖、高甘油三酯水平、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体重骤降、高能量饮食、精制碳水化合物饮食、缺乏运动等相关。另外,相关疾病如肝硬化、胃切除术后迷走神经损伤等容易得结石。还有种族和遗传也是危险因素,就是说你天生比别人容易得结石。2我老是上腹部不舒服,和胆囊结石有关么?答:可疑有上腹不适和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来说,很难确认症状是否和胆结石有关。文献表明只有55% 的消化不良患者切除胆囊后症状缓解,提示大部分患者出现的疑似上腹痛和消化不良症状可能与胆囊结石无关。因此仍需要排除胃肠道等其他疾病。(平时体检很重要啊)3胆囊炎正在发作,尽快手术还是等炎症稳定?答:最佳手术时间目前仍然存在争议。传统观点认为最好让炎症稳定至少 6 周以后再行胆囊切除术。但也有研究表明,早期LC 能平均减少4天的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需转开腹手术的发生率。当然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发生急性腹膜炎、 急性胆囊穿孔、脓肿等急腹症时,若病人能够耐受,推荐尽快行手术治疗。4胆源性胰腺炎什么时候行手术治疗?答:推荐你这次住院期间行手术治疗。5有人说开大刀比腹腔镜做的干净是真的吗?答:别相信隔壁村的大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国际上的金标准已经几十年了,对于切除胆囊的过程,微创和开放手术是一样的。而且其具有住院时间短、痛苦小、康复早、疤痕小等优点。当然如果腹腔镜进行困难,仍然需要开腹手术。6我听说有保胆手术,我想保留胆囊可以么?答:目前在医学上行保胆手术还没有统一的共识,术后结石的残留和结石的复发是最大的问题。当然,如果你不在意再次疼痛,不介意二次手术的风险----也不建议你去做。7胆囊切除对我生活有影响么?答:一般来说影响不大,胆囊主要是浓缩、储存、排空胆汁,术后短期影响主要是对脂肪的耐受性变差,但是2-3 月后胆管会代偿性扩张起到部分胆囊的作用,那时大部分人可基本正常生活。参考文献本文主要参考2014年4月BMJ杂志《胆囊结石综述》、《中国慢性胆囊炎、 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年,上海)》
转自“练磊医生”微信公众号(ibduccd)肠道息肉就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息肉一般都较小,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肠息肉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高危人群包括: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年龄大于50岁。此外,坐的时间越长,患肠息肉的风险也越高。建议这几类人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在结直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从50岁开始,就推荐所有人每年对自然排出的粪便做隐血检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及早发现。息肉会发生癌变?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一般而言,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1、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2、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常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肠道疾病。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息肉恶变成为癌需要多久?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1976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另外腺瘤息肉癌变与其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广基腺瘤的癌变率较有蒂腺瘤高;腺瘤越大,癌变的可能性越大;腺瘤结构中绒毛状成分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大。从腺瘤向癌转变的具体机制尚不清, 但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大肠粘膜细胞中癌基因(如APC基因、K-ras基因等)与抑癌基因多种突变的累积形成了病理改变的生物学基础。还有些特殊类型的腺瘤性息肉:扁平息肉和侧向发育型息肉。扁平息肉 指平坦或轻微隆起于大肠黏膜表面的腺瘤,其腺瘤成分的厚度不超过周围正常黏膜的两倍。据研究报道,扁平腺瘤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超过一般的隆起性息肉。故一般认为,扁平腺瘤是易癌变的腺瘤类型。p53和p21在扁平腺瘤中的异常表达情况,提示大肠小扁平腺瘤的生物学行为与大肠息肉样腺瘤有较大区别。大肠息肉样腺瘤体积越大,其恶性趋势越明显。但扁平腺瘤有可能在早期即可恶变成为平坦型早期大肠癌。结肠侧向发育型息肉(LST) 指源于结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极少侵犯肠壁深层,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 亦称匍行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生长初期因其与周围黏膜无明显差别,黏膜表面只可见稍充血、粗糙或小颗粒状隆起,故内镜下常易漏诊。但用靛胭脂或美蓝黏膜染色后可有助提高诊断率。有动态研究表明,其良性病变可在3年内发展为进展期大肠癌,故早期诊断并治疗LST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生风险。在临床工作中,一般会根据肠道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腹膜返折以下的经肛门局部切除,腹膜返折以上的应开腹切除或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病理检查若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属于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腺瘤恶变若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较好、切缘无残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术,但应密切观察。※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增生性息肉症状不明显,无须特殊治疗。肠道息肉不是大病,但也是不可忽略的。对于肠镜报告中的息肉,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对于反反复复的息肉生长,一定要注意遗传疾病的可能性,也要注意是否伴有其他疾病。对发现有肠道息肉但暂时不需要特殊治疗的患者,须注意日常饮食,并定期做肠镜检查。
直播时间:2024年11月28日19:30主讲人:孙云云副主任医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直播时间:2024年10月21日20:38主讲人:王梅主任医师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问题及答案:问题:经常腹痛腹泻,吃凉的症状加重,热敷腹部症状缓解。该怎么检查治疗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可以看到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问题:牛奶蛋白过敏没有血丝便了能不能纯母乳喂养视频解答:点击这里查看详情>>>
--老张,喝!--不能,刚吃完头孢!--有什么关系,喝酒和吃药有什么关系?喝酒和吃头孢有关系么?--有!许多人在服用头孢药物后会出现面部潮红、视物模糊、剧烈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急性心梗、惊厥,休克,严重者甚至死亡,这是什么原因呢?--双硫仑样反应。什么是双硫仑样反应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要知道什么是双硫仑。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物后即使服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中乙醛脱氢酶活性,导致体内乙醇和乙醛浓度升高,乙醛在体内聚积。乙醛的蓄积可以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增多,增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等的释放,可能诱发多种心血管急症,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可能出现猝死。另外,也可以引起呼吸抑制、呼吸急促、意识丧失、惊厥等。但是某些药物化学结构中含有与双硫仑结构相似的“甲硫四氮唑侧链”,同样可抑制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而引起乙醛的蓄积,因此这些药物伴酒精摄入后出现的不适,被统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哪些药物会产生双硫仑样反应呢?头孢菌素类、硝基咪唑类、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多种降糖药、华法林、水合氯醛等都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头孢菌素: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唑啉(先锋V号)、头孢拉啶(先锋VI号)、头孢美唑、头孢米诺、头孢克洛、头孢氨苄(先锋IV号)、头孢孟多等。其中头孢哌酮双硫仑样反应报道的病例最多也最为敏感。理论上头孢曲松、头孢他定、头孢噻肟、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侧链,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但在临床实践中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定等也有相关案例报道,因此归为引起双硫仑样反应药物。硝基咪唑类: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其他: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另外,我们也要避免摄入其他含有酒精的食物(如酒心巧克力、人参蜂王浆)和药物制剂(如藿香正气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浆、血塞通注射剂等)。当然由于个(jiu)体(liang)差(bu)异(xing)存在,每个人酒精消除时间不同,不是每个人都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也不是每个人发生的严重程度都一样。有研究表明用药前饮酒的患者中大约有70%左右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由于乙醛脱氢酶需要4-5天才能恢复活力,故双硫仑样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前后3天内有饮酒史的患者。但是也有患者饮酒后7天也发生反应,故安全起见,停药后禁酒时间不少于7天。双硫仑样反应症状通常在饮酒后几分钟内就可以出现,一般在用药于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也可能延迟发病。对于双硫仑样反应症状轻微的患者无需处理,几小时后可自行缓解。如果必要,可以给抗组胺类药物(苯海拉明、异丙嗪等)、地塞米松、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以及对症处理。对于嗜睡和意识不清的患者,可给予纳洛酮促醒。病情严重的患者属于临床急症,需要立即抢救。最后,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喝酒后不要随便吃药!喝酒后不要随便吃药!喝酒后不要随便吃药! 总结zongjie一、使用头孢菌素类、呋喃唑酮等上述药物时,用药期间及用药1周内避免饮酒,避免使用含有酒精的食物药物。 二、轻症反应一般可自行消退,不需特殊处理,停用酒精后症状即减轻或消失。 三、出现严重戒酒硫样反应时,要立刻积极质量。
消化道是人体中从口腔到肛门的空腔肠道,主要包括食道、胃、小肠、大肠。胃肠镜的发明应用使食道、胃、大肠病变能有效地显现在临床医师眼前。而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游离于腹膜内,长度达5-7m,是胃肠道最难检测的部分,使小肠疾病长期蒙着神秘的面纱。小肠疾病以往依靠X线和小肠镜检查,前者检查特异性及敏感性均低,后者检查过程痛苦,两者均受到了一定的限制。自以色列GIVEN影像有限公司在2000年5月发明了无线胶囊内镜,可在无痛苦的情况下获得整个小肠的影像学资料,为胃肠道尤其是小肠的疾病诊断提供了新的诊断途径。我院引进的胶囊内镜设备是以色列进口GIVEN产品,是世界公认最成熟、最先进的系统,可不断升级,且已被列入扬州市医保检查范围。胶囊内镜前端为透明的球状,里面是一个微型数码摄像机和6盏闪光灯,可以在漆黑的消化道内拍出清晰的照片。病人服下该“智能胶囊”后,胶囊因胃肠动力自行在体内穿行,并摄下胃和小肠、大肠的图像,图像通过传感器以数字的形式传输到病人随身携带的一个比香烟盒子略大的记录装置上。本检查仅需吞服胶囊式内镜,勿须使用镇痛剂完全无痛苦,全程观察小肠情况,不会对人体产生损伤。整个过程大概需要8至10小时,期间病人可离开医院正常工作、生活。时间到了以后,病人只需送回数据记录仪,医生根据记录仪内的近8万张照片,查看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病变情况,最后,智能胶囊将自动排出体外。胶囊内镜检查技术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实用性,国内外的临床资料显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总体阳性诊断率达50%-80%,对小肠疾患的诊断率达60%,对健康体检的发现疾病阳性率亦达40%。我院消化科目前已成功开展百余例胶囊内镜检查。检查流程及注意事项适应症1.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主要为小肠出血);2.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腹胀,包括克罗恩病、小肠肿瘤、原发性吸收不良综合征等;3.健康体检;4.十岁以上的儿童亦可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禁忌症1.胃肠道梗阻、狭窄或瘘管;2.患者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植入有其它电子医学仪器;3.孕产妇;4.吞咽困难;5.患者身体条件无法承受或不愿进行手术治疗者;6.其它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病症。检查流程1.检查前一天中餐起患者流食,勿食乳制品等有色饮品,如 有长期便秘者需要提前清肠;2.检查前一晚餐后1-1.5小时(19:30-20:30)口服泻药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包溶解于水2000 ml),1-2小时 内饮完,至解清水样大便;3.检查当天早上(7:00-07:30)再服用1000 ml复方聚 乙二醇电解质散;4.检查当天早上8:30完成胶囊吞服,可在检查前15分钟, 服用莫沙必利或多潘立酮,视患者情况,检查前10分钟, 服用二甲基硅油;5.装感应器列阵和记录仪,吞服胶囊;6.检查期间允许病人自由走动,勿接近核磁共振等场所。7.吞服胶囊后2小时患者可喝水,4小时后可吃饭。8.检查过程约八小时,检查结束后,取下患者身上的传感器和 记录仪.医师从记录你医师从记录仪中下载图像数据至工作 站进行处理,做出最后诊断。注意事项1.胶囊内镜滞留于肠道狭窄近端或大的憩室内等,但本并发症的发生也提示肠道器质性疾病的存在,并可为外科手术提供一些定位信息;2.极少数人可因胶囊通过缓慢而未能检查全部小肠或长时间存留于食管、胃内,必要时可借由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内;3.由于病变性质、内镜观察角度、行进速度、肠道存留物等因素,客观存在未能发现病变的可能。
2016-07-04 来源:医脉通分享大多数人不太关注他们的胆囊,直到它开始引起问题。然而,当胆囊出现问题时,可能是相当痛苦的,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本文内容关于胆囊作用,胆囊问题的症状,治疗方案,和长期展望。根据MNT上一篇相关内容,医脉通整理如下:胆囊胆囊是一个4英寸长的梨形器官,可在腹部的右上象限肝下发现。它储存肝脏产生的消化脂肪的胆汁。肝脏通过肝管把胆汁发送到胆囊。进食后,肠道细胞产生一种激素叫胆囊收缩素。这种激素会导致胆囊收缩,释放胆汁进入胆总管。在健康胆囊中,这个过程是没有痛苦的。然而,当胆囊停止工作或胆管被阻塞时,会引起很多的痛苦和不适。常见胆囊疾病胆囊结石胆结石是大小不等的胆固醇和色素固体团块。胆结石的发生是因为过量的脂肪和胆汁导致晶体形成。这些晶体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聚集并形成结石。结石可以像一粒沙子一样小,也可以像高尔夫球一样大。他们可能会或可能不会引起症状。胆囊炎急性或突发性胆囊炎发生时胆汁不能离开胆囊。这通常发生在胆囊结石阻碍胆汁以进入和初入胆管。当这个管道被堵塞时,胆汁积聚起来。多余的胆汁刺激胆囊,导致肿胀和感染。胆囊功能失调或慢性胆囊疾病反复的胆石症发作或胆囊炎可能会永久性损伤胆囊。这可能导致出现一个僵硬的,伤痕累累的胆囊。在这种情况下,症状较少出现但往往很难查明。包括腹胀,消化不良和腹泻。胆囊问题的症状◆中腹部或右上腹疼痛。大多数时候,胆囊疼痛的性质是绞痛,这意味着它反反复复。然而,胆囊问题疼痛的范围从轻微和不规则疼痛到严重、频繁疼痛。胆囊疼痛常引起胸痛和背部疼痛。◆恶心或呕吐。任何胆囊问题都可能引起恶心或呕吐。长期的胆囊疾病和障碍可能会导致长期的消化问题,引起经常性恶心。◆发烧。发烧或寒颤是体内感染的信号。除了其他症状,发烧和寒颤可能指向胆囊问题或感染。◆肠道活动的变化。胆囊问题常引起排便习惯的改变。频繁,不明原因的腹泻可能是长期胆囊疾病的信号。浅色或白陶土色大便可能与胆管问题有关。◆尿液变化。患有胆囊问题的患者可能会注意到尿液比正常尿液黄赤。尿液黄赤可提示胆管梗阻。◆黄疸。当胆汁不能进入肠道,引起皮肤黄染。这通常是由于肝脏问题或由胆结石堵塞胆管引起。何时就医任何有胆囊症状的人都应就医。轻度,间歇性,自行消失的疼痛不需要立即处理。这种类型疼痛的患者应与他们的医生预约进一步检查。如果出现以下或更严重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右上象限疼痛5小时未消失。◆发热,恶心或呕吐。◆肠道活动和尿液颜色改变。这些症状可能提示严重感染或炎症,需要立即治疗。诊断胆囊问题如果怀疑胆囊问题,可能需要遵循以下内容:◆胆囊成像试验。超声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通常用于创建胆囊图像。然后观察这些图像,以检查胆结石。◆检查胆管的试验。这些测试使用染料显示是否有胆结石引起的胆管阻塞。胆管结石的检查包括磁共振成像(MRI),肝胆的亚氨基二乙酸(HIDA)扫描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血液检查。医生可以使用血液检查揭示感染迹象,胆管炎症,胰腺炎或其它胆囊结石引起的并发症。胆囊问题的治疗医生可轻松治疗胆结石和胆囊炎。没有引起症状的胆结石不需要立即治疗,除了警惕潜在胆囊问题。然而,引起胆囊症状或感染的胆囊结石需要治疗。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胆囊、药物碎石和抗生素治疗感染。根据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UCSF)的说法,胆囊切除手术是一种最常见的手术。有两种类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放手术。预防胆囊问题虽然胆囊问题不能完全预防,患者可以采取措施,以减少发生胆结石或其他感染的风险。美国国家糖尿病、消化和肾脏疾病研究所(NIDDK)陈述,以下人群胆结石风险增加:◇女性◇年龄>40岁◇有胆囊结石家族史胆囊结石风险增加的患者。应避免以下几点:◆快速减肥◆高热量低纤维饮食◆体重增加展望胆囊的问题通常是很容易解决的。切除胆囊或治疗感染后,不太可能有长期的并发症。那些没有胆囊的人康复后可以过正常、健康的生活。医脉通编译自:Know the Signs and Symptoms of Gallbladder Problems ,MNT,Mon 27 June 2016
饮食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食物过敏是很多人每餐都会面临的一个威胁。曼彻斯特大学炎症和修复学院的研究人员对五种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的阈值进行了仔细的研究,研究结果发表在《过敏和临床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Allergy and Clinical Immunology)上。找到最敏感人群的阈值“我们想要找到只会使10%的人产生过敏反应的过敏原的水平,”这项研究的首席研究员克莱尔米尔斯(Clare Mills)说,“这些数据可以用来为食品提供标准一致的警告级别: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有些警告让所有过敏者回避某种食品,另一些警告则只适用于那些过敏程度最严重的人。”这项研究的对象是436名对常见食物过敏的欧洲人,他们对花生,榛子,芹菜,鱼,或虾中的至少一种过敏。研究人员给了他们的小剂量令他们过敏的食物,并密切监视他们的反应。最敏感的食物过敏者只能承受1.6-10.1毫克的花生、榛子和芹菜,对鱼过敏的人的耐受性较高,为27.3毫克,对虾过敏的人可以承受的最大用量为2.5克。皮肤点刺过敏原试验,是目前国际特别是欧美国家推崇的过敏原体内检测方法。当有某种变应原进入皮肤时,对某些物质有速发型过敏反应的患者,立即特异性地引起皮肤红斑,表示对该抗原过敏。图片来源:skeptoid.com没法治愈的过敏根据美国的哮喘和过敏基金会的介绍,一个人的免疫系统对外来的物质发生异常的过度反应称为过敏反应,过敏原通常是无害的物质。当过敏原被食入、通过肺吸入、注射、或仅仅是触碰时,免疫系统将其识别为一个危险因子,在试图保护身体的过程中,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使组织胺释放到血液当中。组织胺可引起过敏反应,如咳嗽、打喷嚏、眼睛发痒、流鼻涕和喉咙沙哑。在严重的情况下,组织胺还可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哮喘发作,甚至死亡。过敏是没有办法治愈的,只能预防和对症治疗。如果有人被诊断为食物过敏,他接下来的生活中,吃每顿饭的每一口可能都需要特别小心。据估计,美国有5000万人患有不同类型的过敏。那么,为什么过敏没有治愈的办法呢?过去,科学家们试图使患者脱敏,希望培养他们的免疫系统去接受其实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威胁的过敏原,然而,对有严重的反应的人逐渐引入过敏原可能是很危险的。因此,研究人员希望这个研究是发现对过敏原最敏感的10%的人群免疫系统阈值的第一步。食物过敏人群逐步增加食物过敏被发现已超过了100年,对食物和某些配料有严重过敏反应的人的数量一直在稳步的增长。近几十年来,婴儿病例数上升最多,上升了5%-7%,成人上升了1%-2%。这项研究作为“食物过敏原和食物过敏的综合管理方法”项目的一部分,其目的是更好地教育卫生工作者和公众面对过敏存在的危险。“这项研究也是在欧洲推出新的预警准则的背景之一,它与在曼彻斯特和其他地方正在开展的工作,都是一个加强消费者和行业信任的证据基础。”米尔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