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是新兴的临床学科,主要研究需手术治疗的小儿疾病。一般分为新生儿外科、小儿普外、小儿胸心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小儿头颈外科、小儿骨科等专业科室。 诊疗范围: 1)新生儿外科:食道闭锁、食道裂孔疝、先天性膈疝、腹裂、脐膨出、十二指肠闭锁、环状胰腺、幽门肥厚、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道闭锁、胆道闭锁、先天性巨结肠、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肛等。 2)小儿普外科:甲状腺肿块、梨状窝瘘等颈前各种肿块及瘘管;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胰腺囊肿等各种肝、胆、胰、脾疾病;先天性巨结肠、肠重复畸形等胃肠道先天性畸形;腹股沟斜疝等各种疝;各种复杂肛瘘;急性肠套叠、嵌顿疝、急性阑尾炎、急性肠梗阻、急性消化道出血、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等各种小儿外科急腹症。 3)小儿肿瘤外科: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各部位的良、恶性畸胎瘤、骶尾部肿瘤、肝脏肿瘤、横纹肌肉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的诊断及手术。 4)小儿泌尿外科:泌尿系畸形的矫治和重建,如肾畸形、肾积水、输尿管积水和囊肿、膀胱输尿管返流、尿道下裂、尿道上裂、两性畸形、泌尿系肿瘤如肾母细胞瘤、膀胱横纹肌肉瘤等的治疗。 5)小儿胸心外科:开展新生儿婴幼儿等低年龄儿在内的临床多种单纯和复杂先心病的手术治疗。如: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法乐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根治术、以及功能性单心室姑息术等。 6)小儿神经外科:脑半球肿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三脑室肿瘤、松果体肿瘤、颅咽管瘤、颅底肿瘤,以及髓内肿瘤、各种椎管内和脊柱肿瘤;包括先天性脑积水、脊髓和脊膜膨出、脊柱栓系综合症、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颅缝早闭、各种先天性颅颌面畸形。 7)小儿头颈外科:开展小儿鼾症监测及手术治疗、嗓音障碍、喉气管狭窄、鼻内窥镜手术、头颈部肿瘤以及头面部先天性畸形等。
新生儿胃穿孔为小儿外科罕见的急腹症,据国内文献报道,占新生儿外科急诊的2%~3%,多发生于生后头几天的早产儿,多由于先天性发育缺陷导致胃壁肌层薄弱或缺损,也可继发于其他原发病或围产期因素如感染、营养不良等。病死率高,近年来因随着外科及麻醉技术的发展,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支持疗法,病死率已有显著下降。 英文名称 neonatal gastric perforation 新生儿科多发群体早产儿 常见病因 胃壁肌层缺损,胃壁局部缺血,胃酸度过度增高,过早开奶等所致 1.胃壁肌层缺损 胚胎发育过程中胃壁环形肌、斜行肌和纵形肌发生发育障碍、停顿,即可形成胃壁肌层缺损。这是发生胃穿孔的最主要原因。 2.诱发因素 出生前后窒息致胃壁局部缺血,血运障碍,使黏膜肌层缺损;生长抑素及胃泌素增高,胃动素下降,影响胃蠕动,使胃扩张、胃酸度过度增高,过早开奶等,均会继发胃内压升高导致破裂。 临床表现 1.生后一般情况好,无明显前驱症状,常在生后2~5天发病,也有早至第2天或晚至第8天发病者。 2.起病急,突然出现急腹症表现。最初表现为拒食、呕吐、哭声小、精神萎靡等,随之出现进行性腹胀、呼吸困难、发绀、呕吐加重带血或咖啡样物、便血。 3.腹部呈球形膨隆,腹壁静脉怒张、皮肤发红发亮、压痛,肝浊音界消失,继续加重出现肠鸣音消失、脱水、电解质紊乱和休克等。 1.腹部X线检查 立位平片可见到两侧膈肌上升,膈下大量游离气体。低出生体重儿自发性胃肠道穿孔早期无明显的临床表现或X线征象,应定时反复摄片。 2.腹腔穿刺术 了解腹腔是否有游离气体。 1.病史 新生儿尤其早产儿,生后3~5天突然出现持续进行性腹胀,伴呕吐、呼吸困难、发绀,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消失,即应高度考虑本病。 2.腹部立位X线 出现膈下游离气体。 3.腹腔穿刺 抽出大量气体。 1.已经诊断为胃穿孔时,应在短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包括禁食、插胃管排气减压、纠正脱水、控制休克、抗感染、腹腔穿刺等。 2.手术应尽量简捷,在全麻下进行,修补穿孔,清理坏死组织。 3.术后应加强监护,禁食、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积极防治腹膜炎,给予血浆、白蛋白、抗生素、抗休克等支持治疗,必要时行胃造瘘,病情稳定后可加胃肠外营养。 本病少见,但病死率达50%~80%,故需尽早诊断尽快手术治疗。远期并发症为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脂肪泻等。
在胚胎发育时期,包皮会伴随着阴茎的成长而和龟头紧密相连,将龟头包住,具有保护生殖器的作用。因此,刚出生的小男婴都会有包皮过长的现象,但它可以保护细嫩的龟头,尤其在婴幼儿容易长尿布疹的时期。如果勉强用力将包皮拉到龟头后面,常会造成受伤甚至疤痕,孩子会感到疼痛。这种生理性包茎在男童3岁前会逐渐消失,若3岁后包皮仍包住龟头,但可以后拉包皮露出龟头则为包皮过长;而一旦过了3岁包皮仍无法回缩露出龟头时,就是“包茎”了。 一.包皮过长和包茎的非手术治疗 小男孩的包皮过长、包茎会影响生殖器的发育甚至将来结婚生育。但单纯包皮过长的小儿一般不需手术治疗,应在成年后视各人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治疗。包茎的治疗应在3岁后开始,首先应进行翻包皮训练:儿童尽量背部靠墙壁直立,拇指和食指握住阴茎体的3点和9点钟方向,中指握住阴茎体的6点钟方向,三个指头协同用力,将包皮向耻骨方向推送,待包皮完全绷紧后维持半分钟。训练完成后需及时让包皮复位。一定不能使用暴力,否则易造成包皮的裂伤出血;还需获得小朋友的同意和合作,避免因恐惧和疼痛而留下心理阴影。每个儿童对包皮上翻训练的成效存在个体差异性,起效快的,1个月;慢的,需要1年甚至更长时间。只要每天坚持按正确的方法处理包皮,一定会逐渐看到成效。 二.进行包皮手术的最佳时机 大多数包皮过长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及按时清洁包皮垢,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有包茎或其他因素需行包皮手术者,一般而言包皮手术应在全麻3岁左右,局麻约7岁进行。这段时间患者可以配合医生,不需要全身麻醉的情形下进行手术。但如有以下情况,需及时手术处理: 1.包皮口狭小形成包茎导致排尿受阻,排尿时尿时包皮腔鼓一小泡。 2.包皮腔内有包皮垢存在,且经常引起包皮红肿等炎症表现。 3. 包皮与龟头粘连,常引起局部痒等不适表现,可在包皮无炎症时暂行包皮口扩张、包皮粘连分离、包皮垢清除等治疗,若无效再行包皮环切治疗。 在进行包皮手术时,若患儿配合,局部麻醉(阴茎背神经阻滞麻醉)下即可手术,对于欠合作患儿,可考虑全麻。尽量争取患儿配合,避免全麻。手术前应注意局部清洁,避免局部皮肤感染和泌尿道感染等,注意安抚患儿。选择局部麻醉的儿童术前不需要禁食禁饮,全麻的儿童需按麻醉医师的禁食禁饮(禁食8小时、禁奶6小时、禁水2小时)。术后应该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适量多饮水、勤排尿,3天后可以淋浴。应两周后回院复查。如遇病情变化、出血、排尿困难、发热等,及时到医院急诊。
包茎的影响: ①反复泌尿系统感染,可出现尿频、尿急等不适;严重的可发展为肾盂肾炎。 ②包皮尿道外口炎,患儿时常感觉阴茎痒、痛等不适。 ③狭小的包皮口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场所,形成包皮垢,引发感染,局部流脓。 ④包皮外口过小,形成尿路梗阻,表现为排尿时包皮鼓泡、尿线细、排尿困难、附睾炎等。 以上症状在4岁以后为发病高峰,由于反复感染,局部易形成瘢痕,反过来又加重了包茎。 包茎的危害: 部分小儿包皮龟头炎症搔痒,手抓,受到到家长老师的不当管教和同伴们的嘲笑,可能导致心理性格方面的不健康。虽然有一部分患儿在成人后包茎状况可能有所缓解,可勉强上翻,但包皮过长状态没有改变,经常有异味,搔痒等,有的致使其在婚后仍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并可将病菌传播给女方,提高了妻子妇科炎症的发生率。研究资料表明:一部分女性宫颈癌的发生与男性包皮过长、反复炎症密切相关;而男性阴茎癌患者中90%以上有包皮过长。 手术时机: 小儿包茎最佳手术年龄为3-5周岁,但若反复出现炎症,形成炎性包茎,应尽早手术。 手术方式: 包皮环切:通过手术刀在最适当的位置切除过长包皮,术后换药2次,经半月左右切口愈合,各种病症消失,功能正常,外观良好。 包皮环切(使用吻合器):通过包皮吻合器在适当位置环形结扎包皮,术后无需换药,10-21天大多数套环自行脱落,切口愈合,术后亦可达到满意外观。 本文系王金本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各位填写报到信息时请填写齐全,因为存在好多个只注册手机号没有填写资料的,这样的报到就失败了,为方便后期管理,各位认真报到一下。 已经报到的请忽略此信息谢谢合作。
今天不发医学科普,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要祝福我的患者群里数百名宝宝的父亲们节日快乐,作为一名父亲,自己能真切感觉对孩子的疼爱,同时祝福各位宝宝身体健康,快乐成长。
做了父母后,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成了家庭头等大事,孩子便秘也困扰着很多父母,要么几天不拉,要么一拉就大便出血,孩子疼得直哭,各种办法试了都不见效,真是让人头大。 其实和家长一样,儿科医生同样很关注孩子的大便,因为很多疾病都和大便有关,这种关注从孩子生后第一次排便就开始了。 90%以上的足月儿在生后24小时内会排出墨绿色的稠厚胎便,这就是正常的胎便,如果第一次胎便排出延迟,尤其是超过48小时,或者大便颜色、性状异常,比如只有一些白白的或淡黄色的黏液,那就要密切注意有没有其它合并症状,比如肚子胀,呕吐,尤其是吐黄的绿的,如果有这些症状就需要找新生儿外科医生检查一下了,看看有没有先天的肠道畸形。 外科医生对胎便排出延迟同时合并呕吐的新生儿,一般会建议做肚子的X线检查,排除肠闭锁,胎粪性肠梗阻等需要手术处理的疾病,因为这些问题拖久了会导致肠穿孔等严重的问题,而有些肠梗阻对症处理之后症状就消失了,比如胎便过于粘稠,通过洗肠、通便的处理,大便就逐渐正常了。 还有些肠梗阻对症治疗之后症状缓解了,但过段时间大便又拉不出来了,同时还会出现肚子胀、呕吐。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需要服用甲状腺素才能改善症状,当然还有巨结肠,一种肠神经异常的先天性疾病,靠近肛门的一段肠子少了神经节细胞导致肠子痉挛,大便到了病变肠管这里就很难排下去了,结果就是便秘,肚子胀,这种病一旦确诊了也是需要手术治疗。 还有一些情况是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大便挺正常的,每天都能拉,但加辅食之后就发现孩子经常便秘,几天才拉一次,而且一拉就憋得满脸通红,后来到医院检查,却发现孩子没有正常到肛门,肛门口特别狭小或者开口不在正常的位置,有的开口靠近阴囊,有的开口在阴道下方,还有些肛门外形正常但直肠狭窄。 这些孩子以前一直没有便秘的症状是因为一直吃母乳或者配方奶,大便为稀糊状,直肠肛门小也排得很通畅,而一旦加辅食后大便变硬变粗了,就排不出来了,这些情况也需要手术才能解决。更少见的还有一些长大之后才出现的顽固性便秘,同时可伴有尿失禁、大便失禁、下肢痉挛,做检查发现是脊柱畸形导致的神经损害。 上述的这些便秘主要特征是找到了明确的病因,统称为器质性便秘可能不是很合适,但主要是为了区别下面要讲的“功能性便秘”,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那种便秘。 说到便秘大家都知道大便干、大便硬,次数少,但少到什么程度才能算是便秘?大部分人并不清楚,包括很多医生。儿童功能性便秘中国还没有自己的诊断标准,我们也是参照下图中的国际通用的罗马标准。 1465983230559671.jpg 这个标准因为是国外定的,所以翻译过来有些不好表达和理解。但对照一下这个标准很多家长还是可以给自己孩子判断一下,比如一些母乳喂养的孩子五六天才拉一次大便,但吃得好,大便也不干,也没有其它症状,就不是便秘。 跟器质性便秘不同的是,功能性便秘并不是怎么拉都拉不出来,而是多少都存在有意无意的憋大便行为,至于为什么会憋大便,为什么会便秘,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和饮食及排便习惯关系比较密切,生活学习环境的变化也会诱发便秘,遗传和精神心理也可能和便秘有关系,原因不同,治疗的重点也会有些不同。 很多家长可能也注意到,孩子在吃母乳的时候大便都很好,但一吃配方奶就开始便秘,有时候换一种奶粉又好了,还有些孩子大便一直好好的,添加固体辅食之后就开始便秘了,原因可能就是食物中一些成份影响了排便。 刚开始如厕训练的时候,有的孩子,因为适应不了新的排便方式,不肯排便,如果家长操之过急,过分强迫孩子,会让他对排便产生恐惧,反而导致便秘。 还有些孩子由于上学,外出游玩,不愿意在陌生的环境下排便,有便意的时候憋便,大便在直肠内长时间潴留,让直肠适应了粪便的张力,便意反而消失了。粪便在直肠里逐渐累积,水分进一步被吸收,变得越来越干硬,排出也就更困难,大便粗硬导致肛裂,排便疼痛,又进一步抑制排便,形成恶性循环,严重的会导致粪块堵塞于直肠内,上面的稀便从粪块周围流出,出现污便和失禁。 便秘给孩子带来很多身体上的痛苦,腹胀、腹痛,食欲差,甚至大便失禁,还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而长期便秘深圳可以影响孩子的发育,所以不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便秘都需要治疗,越早治疗越容易见效,这也是国际诊断标准的时限从原来的12周改为现在的1月和2月的原因。 那孩子便秘怎么治呢? 如果孩子平时偏食,水果蔬菜吃得少,喝水也比较少,可以让孩子多喝点水,多吃点纤维素含量高的果蔬,比如西梅、杏、李子、葡萄干、西兰花、豆类等。但目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实额外补充纤维素、多喝水、增加运动量对便秘有效,所以保持正常的纤维素、液体摄入量,保持正常的运动量即可。 治疗便秘更多的时候还是要靠药物,对有硬便嵌塞排不出来的孩子,一岁以内可以用开塞露帮助排空,一岁以上可以口服聚乙二醇类药物(每天1-1.5克/公斤体重)3-6天,或者隔日到医院里灌肠清除直肠内潴留的硬便,消除孩子排便的痛苦,然后用聚乙二醇(通常每天0.4克/公斤体重开始,需要根据找医生根据用药反应调整)维持大便软化,没有聚乙二醇时可以用乳果糖,通常建议维持用药至少2个月,要在便秘症状消失后至少一个月逐渐减量。目前也没有充足的证据证实益生菌对便秘有用,不推荐常规用益生菌来治便秘。 在借助药物、保持良好饮食习惯的同时,也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排便习惯,孩子吃完饭后,结肠短时间内的蠕动会增强,有利于排便,所以可以在饭后10分钟左右让孩子去排便,有助于训练孩子养成每天自主排便的习惯。 功能性便秘虽然不是严重疾病,但治疗并不那么容易,用了上面这些方法很多孩子也并没有效,如果孩子同时有腹胀、营养不良等情况需要及时找医生复查, 必要时需要找外科医生检查,但大部分功能性便秘的孩子预后都很良好,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孩子都能好。
各位患者家属你们好,在这里非常感谢你们的点赞投票以及感谢信,有些患者家长的留言让我非常感动。我会继续尽我的一份力量,协助你们解决小儿外科疾患,已从事小儿外科多年,有问题各位患者可以随时提问,在本人闲暇之余会尽快回复协助你们解决问题。 医生应感恩各种患者带给自己经验的积累以及技术的进一步提高,更应该用自己的理论技术经验回报患者,所以希望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帮到你们,祝各位身体健康,开心快乐。
小儿包皮过长包茎可以手术治疗,一般在3岁后手术治疗是最佳,3岁到6岁可能需要全麻,7-9岁局麻下行包皮环切,小于3岁的可以先由家长帮助上翻包皮,循序渐进,看能否完全上翻显露整个龟头;如果是炎性包茎,则不分年龄随时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