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椎半脱位的治疗方法中牵引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牵引的角度一般采用水平位或背伸位,最好卧位牵引,这样便于调节牵引的角度,如果只选用牵引来改变寰枢椎半脱位,每次牵引时间不超过30分钟,牵引重量为体重7%,治疗时间需要10天---2月,牵引期间一定预防肌肉拉伤,要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下边是牵引10天寰枢关节位置基本恢复。
颈源性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鉴别1、是否与颈椎症状正相关:颈源性高血压的血压升降与颈椎疾病发作同步,形影不离。当病人颈椎病发作时往往出现颈项疼痛、僵硬、头痛、头晕等颈椎病症状,这时的血压升高;头颈部症状缓解后,血压亦随之下降。这是颈椎病性高血压的重要特点,在发病早期尤为明显,随着病程的延长,此现象逐步减低。这是因为高血压与椎体不稳或脱位程度有关,在一定程度上,骨质增生或前纵韧带骨化增强了脊柱的稳定性。减轻了机体异常增生物对于局部神经血管的影响。而原发性高血压的症状与颈椎病症状无关。2、对降压药的干预:二者对活血化瘀药、扩血管药均有效。原发性对降压药物治疗效果好,而继发的颈椎病性高血压对于降压药多不敏感。而对颈椎病的冶疗,效果显著,特别是颈椎牵引、手法等治疗效果显著。随着颈椎病情况的改善.血压基本趋于稳定。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观察中,在牵引、手法治疗颈椎病后,患者血压可下降20-30mmHg.治疗间歇期血压又会有所升高。3、症状特点及积极排除:各种形式的高血压和颈椎病在病程的发生发展中,都可能出现血压波动、头昏脑胀、头晕目眩、记忆力减退、全身无力等症状。所以对于高血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尤其是家庭中又没有高血压家族史,症状发作有类似颈椎病特点者,要考虑先照颈椎X线片或颈椎CT扫描或磁共振MRI,排除继发于颈椎病的颈椎病性高血压。4、血压特点:颈源性高血压患者多出现血压波动较大,脉压差较小,药物控制后血压降低,停药后血压升高明显,或一段时间低血压、一段时间高血压,或一段时间血压波动不稳。故凡颈椎病患者,如出现低血压或血压不稳,应想到变高血压的可能性。(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李志强)
颈椎病由于颈部日常活动频繁,因而中年以后,颈部常发生劳损,包括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变性等。当此类劳损性改变影响到颈部神经根、脊髓或颈部主要血管时,即可发生肢体麻木、疼痛、头晕、耳鸣等症状,临床上统称为颈椎病。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患者。[诊断依据]一、病史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有颈椎先天性畸形或颈椎退行性变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二、症状和体征(一)呈慢性发病,多数患者渐渐感到一侧肩、臂、手的疼痛,麻木,头痛头晕,颈部僵硬,甚至握力减弱、肌肉萎缩,也可出现下肢无力或二便失常。(二)颈肩或上肢功能活动受限,病变棘突及患侧肩胛内上角常有压痛,可扪及条索状硬结。(三)部分可有头痛头晕同时出现或交替发作颈后伸或侧弯时眩晕加重并可有恶心、耳鸣、耳聋、视物不清等症。步态不稳、甚至猝倒,猝倒后更因颈部位置改变而立即清醒。三、特殊检查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霍氏征阳性。四、辅助检查X线摄颈椎的正、侧、斜位片可以了解病理变化情况,CT、MRI可定性诊断。五、鉴别诊断(一)局部型应与落枕及肩周炎鉴别1.落枕 压痛点位于肌肉(如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压痛较明显,而颈椎病压痛点多位于棘突及关节囊部,落枕在颈背部可触及条索样肌肉隆起,压痛明显,颈椎病只有轻度肌紧张。行颈椎牵引时,落枕者疼痛不减,有的甚至加重,落枕对封闭治疗较敏感。2.肩周炎 有明显的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点位于肩关节周围,作痛点封闭有效;且X线片无颈椎病患者样生理前曲变直、增生等改变。(二)神经根型颈椎病应于颈肋综合征、颈背肌筋膜炎及肩周炎相鉴别。1.颈肋综合征 第7颈椎横突过长或有颈肋的机械压迫,前斜角肌痉挛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而产生神经血管症状。有如下特点:①有血管症状,手指发凉、发紫或苍白,高举患肢时症状减轻;②患肩下沉,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阿得森试验阳性;③X线片示第7颈椎横突过长或横突外端有游离小肋骨。2.颈背肌筋膜炎 颈部有广泛性疼痛,但无明显放射痛,无腱反射异常,X线片多未见异常,且对抗炎药物有效。3.肩周炎 多年于50岁左右年龄段,疼痛多位于肩关节部,上肢放射痛不明显,压痛点多在肱二头肌腱短头、喙突附着处、肱二头肌长头腱鞘部,颈部无明显压痛,颈椎X线片未见异常。(三)脊髓型颈椎病应与原发性侧索硬化症及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相鉴别1.原发性侧索硬化症 进行性痉挛性截瘫或四肢瘫,无感觉障碍,腰穿奎氏试验通畅。2.颈椎后纵韧带钙化症 后纵韧带钙化使椎管前后径狭窄严重时才会出现脊髓症状,X线片可明确显示患椎后方有密度增高的条索状或结节状阴影。(四)椎动脉型颈椎病应与美尼尔氏病、脑动脉硬化及眼源性眩晕相鉴别1.美尼尔氏病 突然发作,有四周景物或自身在摇晃的错觉,易受刺激如光线、情绪波动而眩晕加重;眩晕发作多有规律性,伴有水平眼球震颤,缓解后可毫无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发现,前庭功能试验不正常。2.脑动脉硬化 大脑皮质功能减退症状如头晕、记忆力减退与颈椎活动无关,多伴有血压及血脂异常。3.眼源性眩晕 可有明显屈光不正,眼睛闭上后可缓解。(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应与雷诺病及神经官能症相鉴别1.雷诺病 多发于青年女性,呈阵发性、对称性、间歇性指端发白、发绀等,情绪波动及寒冷可诱发,入夏缓解,周围脉搏正常。2.神经官能症 女性多见,症状变化与情绪波动密切相关,主诉多而客观体征少,颈椎X线多无异常。[证候分类]一、中医辨证分型(一)风寒湿痹型 颈、肩、臂疼痛,麻木,肌肉萎缩无力,颈项沉重酸痛,僵硬不能活动,恶寒畏风,随气候变化而减轻或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等。(二)气滞血瘀型 颈肩背疼痛,固定不移,痛如针刺,兼见肢体麻木,甚或肌肉萎缩无力舌质暗,苔薄白,脉弦。(三)痰湿阻滞型 眩晕昏厥,头重如裹,肢体麻木不仁,纳呆泛呕,舌质暗红,苔厚腻,脉弦滑。(四)肝肾不足型 眩晕头痛,急躁易怒,头重脚轻,走路欠稳,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肌肉萎缩。舌红少津,苔少或薄黄,脉弦细或沉。(五)气血两虚型 头晕目眩,倦怠乏力,面色皓白,心悸气短,颈项疼痛,喜揉喜按,四肢麻木,肌力减退或肌肉萎缩。舌质淡,苔少或薄白,脉细弱无力。二、病理分型(一)颈型 枕项部疼痛,活动受限,颈肌僵硬,头颈限制在一定位置,颈部两侧压痛明显,X线片示颈椎生理弧度改变。(二)神经根型 颈肩疼痛,枕部及后颈部酸痛,向上肢放射,疼痛轻者为胀痛,重者如针刺刀割,受累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颈肌紧张,有明显压痛点,牵臂及压头试验阳性。X线片示病变椎间隙狭窄或增生,椎间孔变小,MRI可见椎体后有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三)脊髓型 多发生于40~60岁,颈肩不一定疼痛,可稍感不适,手部细小动作失灵,步态不稳,可出现病理反射,重者出现行走困难,二便失禁或尿潴留。X线片示病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增生,MRI示椎管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四)椎动脉型 头痛头晕,耳鸣眼花,记忆力减退,偶有面部及眼部症状,头颅旋转引起眩晕或出现猝倒。X线斜位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椎动脉造影显示扭曲或狭窄。(五)交感神经型 有交感神经兴奋或抑制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六)混合型 以上2种或2种以上原因引起者。(七)食管受压型 为颈椎增生,压迫食道,引起吞咽困难,钡餐透视可见食道狭窄或梗阻,X线片可显示椎体前侧有突出物。(八)后纵韧带钙化 压迫脊髓,引起脊髓压迫症状。X线片示后纵韧带骨化,可呈分节、连续、局灶或混合多型,CT可以确诊。[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手法治疗 1.适应证 颈型及神经根型颈椎病。2.操作方法 采用平乐郭氏正骨治筋手法。(1)预备手法 包括揉捻法、滚法,在颈部两侧肌肉、颈根及肩部行揉捻、滚动手法,力量均匀深透,目的在于松解痉挛僵硬的肌群,以舒筋活络,宣通气血。(2)治疗手法 是治疗颈椎病的重点手法,包括旋转复位法和提端摇晃法:①旋转复位法 患者正坐,术者站在患者身后。以右侧为例,用右肘窝放在患者颌下,左手托住枕部,轻提并做颈部旋转运动2~3次,然后上提,牵引颈部,并使其屈曲10°,牵引的同时将患者头颈各旋至有固定感时,右肘部再稍加用力右旋颈部,此时即可听到弹响声,做完右侧后,以同样手法向左侧旋转复位1次。本手法应用时应稳准柔和,不可粗暴,旋转适度,不可过大。②提端摇晃法 用于不适合行旋转复位的患者。患者正坐,术者站在患者正背后,双手虎口分开,拇指顶住枕部或风池穴,其余四指托住下颌部,双手向上提端,同时手腕立起,双前臂用力下压患者肩部,而提端颈部的双手腕作回旋运动6~7次,在持续提端下做颈部前屈,后伸各1次,将患者头部在屈曲时旋转指左或右侧。以左侧为例,右手扶住颌下,将左手抽出,同时利用术者右颞顶部顶住患者头部,肩部顶住前额,在持续牵引下,用左手拇指指腹沿左侧颈肌走向,自上而下捻揉至肩部,同时右手搬动下颌,向右侧旋转颈部。相同手法对侧再作1次即完整手法。此手法比较稳妥,安全,不易引起不适症状。(3)完善手法 为整个手法的最后,包括劈法、散法、拿法及归合法等,其目的为进一步解除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二)牵引治疗 1.适应证 神经根型、椎动脉型颈椎病。2.操作方法 常用枕颌带坐式或卧式牵引,牵引重量2~5kg,每次牵引20~30min,每日1~2次,10~15天为1疗程。牵引角度h,最大应力位置靠近上段,随着牵引角度增大,最大应力亦逐渐下移。当牵引角度超过35°时,最大应力约在C7~T1处。如病变在C5/6、C6/7时,如颈椎曲度变化不大于应选择25°~30°角;若颈椎曲度稍直,应选择10°~15°角;若颈椎曲度消失,应选择5°~10°角。提出了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牵引力作用的部位。(三)石膏固定 1.适应证 石膏或塑料、充气围领固定适用于一般轻型颈椎病,或手法、手术后恢复期病例;颈胸石膏、颈托支架适用于手术后防止颈椎植骨片脱出或病情严重需较长时间固定者。2.操作方法 常规采用颈胸石膏或颈托支架固定。(四)封闭治疗 1.适应证 常用于颈椎病的急性发作、疼痛较重的患者。2.操作方法 用2%普鲁卡因2~4ml加醋酸泼尼松龙2ml混合,选颈5、6、7棘突旁空隙处或压痛点局部封闭,左右各一针,每针1~2次,1周1次,4次为1疗程。对于交感型颈椎病可以进行颈部星状神经节封闭。(五)小针刀治疗 1.适应证 适用于颈型颈椎病及神经根型颈椎病。2.操作方法 在颈部治疗点选颈椎棘突旁及横突周围压痛点或痛性结节;枕部治疗点选双侧头夹肌枕骨附着处;肩胛部治疗点选肩胛骨内上角肩胛提肌止点及冈下肌压痛点。治疗时常规消毒皮肤,针刀先刺入表皮,刺入后缓慢进针到肌层,待有明显酸胀感伴有针刀收紧感时开始剥离。先纵剥后横剥,遇有硬结先切割剥离再纵剥横剥。如有电击感或烧灼感时,应及时调整深度及方向,防止损伤神经。如有剧痛不能剥离,多为刺中血管,应改变方向后寻找针感。在治疗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反应,防止晕针。松懈要充分,一般感觉有松动感才出针。针刀刺激大,每次选点不宜过多,一般2至4点为宜。出针后迅速用无菌纱布压迫严防出血。(六)其他方法 针灸、中药药物透入、TDP、醋疗等方法对颈椎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二、手术治疗多用于脊髓型颈椎病,适用于严格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椎管明显狭窄、压迫脊髓及血管临床症状严重者。(一)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 1.适应证 适用于脊髓型,神经根型颈椎病。2.操作方法 一般选用双侧颈丛麻醉,必要时气管插管全麻,右侧(或左侧)横切口,显露出病变部位后,术中需拍X片以进一步确定之,以定位钻心钉打入选定节段的椎间盘上,再将环锯套在钻心上,顺时针方向钻入,钻透椎间盘后,拔出环锯,即可看到上位椎体下缘,下位椎体上缘连同椎间盘被一并拔出,孔底可看到硬脊膜,进一步清理孔底和周围残余椎间盘和骨赘。以此法,同样对第2或第3个椎间盘切除。取自体髂骨(需至少有一面骨皮质),修整后植入孔内。必要时可用颈椎前方钢板固定或术后石膏围领固定3个月左右。(二)后路单开门减压术1.适应证 适用于椎体增生、脊髓压迫节段太多、前路手术有困难者;后纵韧带钙化引起椎管狭窄者,或已作过前路手术效果不佳者。2.操作方法 选用局麻或气管内全麻,俯卧位,颈后正中切口显露双侧颈~胸1.2椎板,在一侧(开门侧)将椎板全层割穿,掀起椎板,保留椎间板缝0.5~1cm,像开门一样扩大椎管,自颈到胸全长掀起椎板,为使此开门不再闭合,可用丝线悬吊、脂肪垫塞,或用支撑物来维持椎板掀开以扩大椎管,再缝合肌肉和皮肤,术后石膏围领固定。(三)后路双开门减压术 适应证 及麻醉、体位、手术切口同单开门法。显露椎板后,将双侧椎板开槽,只凿穿外板,再切除棘突,正中劈开椎板,用扩张器将椎板向两侧张开,为使张开不再闭合,可以在中间植骨,但须用阻挡以免骨块向深部滑移压迫脊髓,术后石膏围领固定3个月左右。三、药物治疗(一)中药治疗 1.风寒湿痹型 宜祛风散寒,舒经通络,方用蠲痹汤加减。2.气滞血瘀型 宜活血化瘀,舒经通络,方用化瘀通痹汤加味。3.痰湿阻络型 宜燥湿化痰,理气通络,方用指迷茯苓丸加味。4.肝肾不足型 宜益精补肾,滋阴熄风,常用左归丸加味。5.气血亏虚型 宜益气养血,通络行痹,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二)西药治疗 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疼痛期可用双氯芬酸甲口服,麻木者可用弥可保口服或肌注;椎动脉型颈椎病可用盐酸氟桂利嗪口服;髓型颈椎病可口服弥可保片剂治疗。此外,尚可辅以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B6.B12及地巴唑、三磷腺苷等。手术治疗者常规应用预防性抗生素2~3d。四、康复治疗(一)未作动关节手法者,可在手法后配合做颈部保健操。(二)动关节手法治疗后,颈部固定1~4周,可逐渐加大幅度,作颈部前屈、后伸、旋转等活动。(三)手术后,拆除石膏外固定者,可逐渐活动并配合颈部保健操。[疗效评定标准]痊愈 原有各型症状消失,肌力正常,颈、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 原有各型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肢体功能改善;无效 症状无改善。
近一段门诊儿童斜颈的较多。询问家长病因,大多家长都很疑惑“孩子平时没啥毛病,脖子咋就歪了?”,下面和大家说说儿童自发性斜颈。 自发性斜颈是指儿童颈部骨性结构正常,由于韧带松弛导致颈部歪斜。咽部或颈部软组织感染、小儿外伤是常见的病因。有的孩子感冒好了,几天后发现脖子歪了。有的孩子是玩耍时颈部收到外力冲击后出现颈部歪斜。根据发病的时间,1周内为急性期,1-3周为压急性期,超过3周为慢性期。急性期常表现为颈部疼痛,活动受限,颈部偏歪一侧,急性期过后患者疼痛减轻,以歪斜为主。根据胸锁乳突肌的病理性改变,斜颈分为3行:肌肉型,该类型以肌肉痉挛为主,此期保守治疗效果好;混合型,肌肉和纤维并存;纤维型,胸锁乳突肌中纤维组织为主,改型保守治疗时间长,疗效差。 患儿颈部歪斜后需要到医院就诊。根据症状、体征和影像检查来确诊,一般X线正位张口位、CT即可明确诊断,外伤患儿必要时做磁共振检查以明确有无寰横韧带损伤,彩超可判断胸锁乳突肌病理性改变,为治疗时间和疗效的研判提供依据。 非手术疗法是首选的治疗手段,如推拿、牵引、支具矫正和药物治疗和复位。推拿以松解患侧胸锁乳突肌、颈夹肌为主,儿童特别是幼儿皮肤娇嫩手法宜轻柔。牵引需小重量背伸位牵引,水平和前屈位牵引效果不佳。支具矫正需轻微过度矫正,略偏向健侧。急性期或疼痛期可适当服用止痛药物。复位治疗需要有经验的医师操作,小儿骨性标志不明显,不宜强行暴力复位,否则可导致医源性损伤。 若经过6周制动的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需要手术松解胸锁乳突肌。 本文系秦庆广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腰椎棘突间韧带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腰痛的原因之一。 棘突间韧带是连接两个棘突间的腱性组织,与棘上韧带、腰骶肌防止脊椎前屈时椎体前移动。L5-S1没有棘上韧带,故棘间韧带易劳损。 发病原因 1、外伤 常见为弯腰时搬运重物;2、积累性损伤 多为长时间弯腰劳作或不良姿势,办公一族长时间坐姿,半卧位看书。3、韧带本身退变,随着年龄的增大,棘间韧带的强度和韧性降低。以上因素常同时存在。 症状和体征 腰椎棘突间韧带损伤者常表现为腰部疼痛、弯腰时加重。慢性患者久坐、久弯腰出现腰部疼痛。 1、外伤史者,发病时多腰部剧痛无力,一次发作后易反复发作。 2、腰时腰部酸困无力,可指出痛点。 3、棘突间压痛明显,重要体征。 4、棘突间隙增宽,重要体征,后期和变窄。 治疗 急性期制动 腰部损伤24小时内,需卧床休息,避免弯腰,局部可冰敷。慢性患者避免长时间弯腰,可佩戴腰围1月。 治疗 可口服消炎镇痛药物,局部外用活血化瘀的膏药。 慢性疼痛者,可行局部的针刺、艾灸、红外线、封闭等治疗。 对非手术治疗无效,影响正常工作生活者,需要选择韧带韧带修补术。
有一位腰椎间盘突出患者,腰部疼痛伴有伴有下肢麻木,治疗大概十天,腰部不疼,右下肢麻木明显减轻,行走时没有明显的一个症状加重。患者抱着测试的态度搬运50公斤的重物从一楼到五楼,第二天早上腰部和右下部疼痛非常剧烈,不能行走,腰椎间盘突出症状复发。 这是因为腰椎间盘突出后,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受到破坏,其承受重力压力的能力明显减弱,如果此时受到正常生活中的压力,椎间盘就会再次突出,压迫神经,产生腰背疼痛和下肢麻木等症状。
颈源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引起的血压升高称之为颈源性高血压, 颈源性高血压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退行性病变、椎体不稳、寰枢关节半脱位、颈椎椎间盘突出等原因,脊柱力学不平衡而致肌张力失衡,骨关节轻度位移,刺激或压迫颈部的椎动脉、交感神经,致使颈交感神经节或椎动脉血管舒缩功能异常紊乱,进而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和功能障碍,继发性血压上升,出现头晕、心慌、头昏沉等症状,甚者出现耳鸣耳聋、胸闷心慌、眼干眼涩、失眠健忘等症状。临床较为常见,是继发性高血压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约有15%的高血压患者与颈椎病相关。1、病因慢性劳损: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首要罪魁祸首,长期的局部肌肉、韧带、 关节囊的损伤,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水肿,发生炎症改变,在病变的部位逐渐出现炎症机化,并形成骨质增生,影响局部的神经及血管。外伤:外伤是颈椎病发生的直接因素。往往,在外伤前人们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病变,使颈椎处于高度危险状态,外伤直接诱发症状发生。不良姿势:不良的姿势是颈椎损伤的另外一大原因。长时间低头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看书,喜欢高枕,长时间操作电脑,剧烈的旋转颈部或头部,在行驶的车上睡觉,这些不良的姿势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的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发育异常:颈椎的发育不良或缺陷也是颈椎病发生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亚洲人种相对于欧美人来说椎管容积更小,更容易发生脊髓受压,产生症状。在单侧椎动脉缺如的患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生率几乎是100%,差别的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另外,颅底凹陷、钩环、先天性融椎、根管狭窄、小椎管等等均是先天发育异常,也是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炎性感染:咽腔与颈椎前方毗邻,仅间隔一薄层软组织,局部炎性感染是颈椎局部韧带炎症及关节松动的重要原因。2、症状特征发病情况:目前尚无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报告,据现有病例统计显示多发于20-50 岁,逐渐年轻化发展。近几年有报告颈源性高血压占颈椎病的6.7%-18 %,占人群高血压的15-21.9%。血压变化与颈椎病症状发作密切关联:病人出现颈椎痛,头痛或头晕时血压升高头、颈椎症状缓解时血压亦随之下降。这一特点在起病初期尤为明显。病程时间长者,此特点逐步减弱。颈椎病早期几乎都是可逆的,后期因骨质改变或韧带硬化、骨化,症状的可逆变化逐步变小。低血压或血压不稳:在高血压之前有相当长的时期为低血压或血压不稳。有人观察此过程为5-30 年,约70%-80%变为高血压。故凡颈椎病患者,如出现低血压或血压不稳,应想到变高血压的可能性。脉压差小是早中期颈源性高血压又一特征,约占70%-80%。如后期变为脉压差升高则提示伴发大动脉硬化。对降压药多不敏感:颈源性高血压对降压药多不敏感,常常应用降压药后血压降低,短时间后再次上升,而针对颈椎相关治疗(如中西医结合正骨治疗、牵引理疗等)疗效显著,常能持久。颈椎疾病症状:此类病人主要为颈椎病症状,颈部疼痛,活动受限,如果单侧旋转或侧偏受限明显,多于颈椎或环枢关节错位有关。伴随颈椎症状出现偏头痛伴高血压绝大多数为颈源性高血压,约90%属环枢关节半脱位或失紊。此类病人经手法治疗多可康复。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定义:腰4-5椎间盘以上的3个椎间盘突出称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由于症状体征不如L4-5、L5S1突出症明显,误诊和漏诊达30%-40%。发病机制: L3、4神经根自硬膜分出处比同序数椎间盘低,并立即斜向外下出椎间孔,在椎管内不与椎间盘相邻,这与L5、S1神经根紧邻椎间盘不同,疼痛只是来自突出物刺激牵张纤维环、后纵韧带及硬膜前壁,如突出物较大,也是隔着硬膜压迫其中的马尾神经根。所以表现为广泛、不严重和不典型的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 上腰痛,放射痛半数沿股神经及上腰神经到腹股沟、大腿前,少数达小腿内侧,1/3沿坐骨神经放射,感觉减退区多在腹股沟、大腿前至小腿内侧,伸髋或跟臀试验牵拉股神经引起疼痛者占一半,股四头肌肌力减退,抬腿无力易跌 倒,膝反射减弱。 关于直腿抬高试验,因L4神经根分别参与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的组成,术中见直腿抬高时,L4也向前移而靠近突出物,所以股神经牵拉和直腿抬高试验均可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接合临床可见上腰椎间隙狭窄,后纵韧带可钙化、椎体后缘可高起硬化、腰生理前凸消失和退变。脊髓造影在高位腰椎间盘水平有不全性或完全性梗阻,相应的硬膜囊受压,椎管硬膜外腔保留间隙小;CT见高位腰椎间盘向后突出、钙化,重者可占椎管面积的一半;CTM结果同上,MRI更好。 诊断要点: 1、上腰痛,即使没有神经根受压症状,也不要排除L3、4以上的LDP。 2、有L3、4、S1多根神经根受压症状,除较少的双突出、三突出外,应多考虑为近中央型的高位LIDP。 3、大腿后伸试验阳性同时如兼有直 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多为L3、4以上的LDP。 4、大腿前痛和感觉减退,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反射减退,虽阳性率不高也应考虑高位LIDP。 5、CT或脊髓造影的意义较大。 治疗:非手术治疗一般有效,但是由于局部处于上腰段及下胸段是应力线分布变化,治疗后不恰当的活动及功能锻炼均可造成再次刺激及压迫,往往容易反复。但是我院采用非手术三位一体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优良率达到80%以上。参考:http://wenku.baidu.com/view/b3f81ef17c1cfad6195fa71d.html
附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介绍定义:腰4-5椎间盘以上的3个椎间盘突出称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10%,由于症状体征不如L4-5、L5S1突出症明显,误诊和漏诊达30%-40%。发病机制: L3、4神经根自硬膜分出处比同序数椎间盘低,并立即斜向外下出椎间孔,在椎管内不与椎间盘相邻,这与L5、S1神经根紧邻椎间盘不同,疼痛只是来自突出物刺激牵张纤维环、后纵韧带及硬膜前壁,如突出物较大,也是隔着硬膜压迫其中的马尾神经根。所以表现为广泛、不严重和不典型的症状体征。 临床表现: 上腰痛,放射痛半数沿股神经及上腰神经到腹股沟、大腿前,少数达小腿内侧,1/3沿坐骨神经放射,感觉减退区多在腹股沟、大腿前至小腿内侧,伸髋或跟臀试验牵拉股神经引起疼痛者占一半,股四头肌肌力减退,抬腿无力易跌倒,膝反射减弱。 关于直腿抬高试验,因L4神经根分别参与股神经和坐骨神经的组成,术中见直腿抬高时,L4也向前移而靠近突出物,所以股神经牵拉和直腿抬高试验均可阳性。 影像学检查: X线平片接合临床可见上腰椎间隙狭窄,后纵韧带可钙化、椎体后缘可高起硬化、腰生理前凸消失和退变。脊髓造影在高位腰椎间盘水平有不全性或完全性梗阻,相应的硬膜囊受压,椎管硬膜外腔保留间隙小;CT见高位腰椎间盘向后突出、钙化,重者可占椎管面积的一半;CTM结果同上,MRI更好。 诊断要点: 1、上腰痛,即使没有神经根受压症状,也不要排除L3、4以上的LDP。 2、有L3、4、S1多根神经根受压症状,除较少的双突出、三突出外,应多考虑为近中央型的高位LIDP。 3、大腿后伸试验阳性同时如兼有直 腿抬高试验阳性者,多为L3、4以上的LDP。 4、大腿前痛和感觉减退,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反射减退,虽阳性率不高也应考虑高位LIDP。 5、CT或脊髓造影的意义较大。 治疗:非手术治疗一般有效,但是由于局部处于上腰段及下胸段是应力线分布变化,治疗后不恰当的活动及功能锻炼均可造成再次刺激及压迫,往往容易反复。但是我院采用非手术三位一体非手术治疗方法,治疗优良率达到80%以上。患者提问: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病情描述:2013.11.20开始腰右侧酸困胀钝憋,坐着更严重,右侧小腿困一年,其他目前还没有症状。做过针灸,推拿,火罐,理疗,牵引,吃过很多药活血化瘀的,消炎的,风湿的等。完全卧床休息一个月没起过床,还做过肌肉封闭,2014.5.20核磁共振检查腰椎间盘突出。希望提供的帮助:我们晋城市人民医院骨科的医生说我不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部不适,是腰肌劳损引起的,请问医生我我到底是什么引起的腰部不适?如果是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腰部不适我适合做哪种治疗?(保守治疗,开放手术,微创手术,介入治疗-臭氧,胶原酶穿刺,史塞克的decompressor进行经皮椎间盘减压,Ellquence的Disc-FX进行椎间盘直接摘除和热凝,杰西公司的Coblation进行冷凝汽化治)或者其他好方法。所就诊医院科室:晋城市人民医院 骨科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腰痛研究治疗中心李志强回复:1、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非手术治疗的难点;原因在于上腰段及下胸段是应力线分布变化,治疗后不恰当的活动及功能锻炼均可造成再次刺激及压迫;2、按照你说的症状及片子,考虑腰部及右下肢等部位症状与L12椎间盘突出有关。3、治疗建议牵引+针刀+电针+中药熏蒸+药物局部或全身应用。非手术治疗1月后效果不理想,可以选择热凝+臭氧,冷凝也可,暂时不考虑开放手术。(这里并不知道患者椎间盘突出已经钙化,椎管狭窄,因此可虑介入治疗也可以。如果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椎间盘突出物已经钙化,普通介入手术不能达到效果。)患者提问:2014.8.1---2014. 8.20在我们晋城市人民医院疼痛科住院治疗,做了肌肉小针刀和封闭针治疗,理疗,还做了个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术。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术不错,打上以后我的病情完全好转,但一个小时以后慢慢的又不行了,病情又恢复起来了。现在的症状是:腰右侧困胀钝憋,不痛,腰右侧比左侧还稍高一点点,更不能久坐。以前躺着没事,不难受,前段时间牵引以后躺着腰也开始困胀钝,现在是除了睡着以后不难受,其他时间都难受。右侧大腿和小腿也困,右腿(股前后、大转子)有时会有掉下来的感觉,屁股和其他还没症状。 有医生说我不是腰1-2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的疼痛,说可能是盘源性疼痛。请问医生我是什么引起的这些难受症状?我现在要确诊!或者还需要做什么检查能确诊!谢谢医生!听说高位腰突不能做微创只能做融合(高位微创不安全),我现在想做射频热凝或冷凝和臭氧消融不知道能不能做?谢谢医生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腰痛研究治疗中心李志强回复:1、第一张CT片没有照到部位;2、腰椎MRI及倒数第5.6张二维CT重建可以看到明确情况。3、诊断:L12椎间盘突出症。实际上本质是:后纵韧带钙化,和椎体软骨板撕脱,长时间缓慢钙化造成的。4、不建议你说的介入治疗。肯定效果不佳。5、椎间孔镜等我认为也不行。6、你所做的治疗说明局部问题,硬膜外治疗后减轻1小时,说明局部压迫严重,建议手术治疗。7、如果有条件到我院就诊,给你个正确诊断及治疗方案。8、以上均从你的诉说及影像所做出的判断,可能有所偏颇,请斟酌选择。(这里已经知道患者椎间盘突出钙化、后纵韧带已经钙化,椎管狭窄,因此可虑介入治疗不行,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因此给予手术治疗意见。)提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非手术治疗的难点;原因在于上腰段及下胸段是应力线分布变化,治疗后不恰当的活动及功能锻炼均可造成再次刺激及压迫。)患者提问:您好医生!我的病除了手术还有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谢谢!(我现在还年轻,不想这么早就做这么大的手术。)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颈腰痛研究治疗中心李志强回复:1、你应是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所造成的症状2、现L1/2椎管有狭窄,首选手术减压治疗,其他介入治疗效果已经不适合。3、要不你试试我院的保守治疗如何,可能有效,原因:你的疾病应在3年以上,也可能是18岁之间受的伤,症状出现才近1年时间;那么1年前没有症状,说明解除局部压迫及神经根炎症应该有效,建议最好的治疗是牵引、熏洗、手法、药物等4、如果你到医院来,请提前与我联系。
寰枢关节半脱位须与梅尼埃综合征、三叉神经痛、脑桥、小脑角病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局限性脑梗塞鉴别。(一)梅尼埃综合征 为内耳膜迷路积水,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波动性听力减退及耳鸣。其特点是耳鸣加重后眩晕发作,眩晕发作后耳鸣逐渐减轻或消失。耳鼻喉科可协助诊断。(二)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而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表现称三叉神经痛。为骤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发作时患者常紧按或擦病侧面部可减轻疼痛,严重者可伴有同侧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在三叉神经的皮下走形穿出骨孔处,常有压痛点。(三)脑桥、小脑角病变 表现为眩晕及一侧听力进行性减退,行走不稳。CT或MRI检查可见病侧脑桥、小脑角处占位性病变,X线摄片可显示病侧听道扩大,张口位寰枢椎无错位。(四)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又称短暂性脑缺血血管病,多见于中年以上患者,发作时2分钟即出现症状,但多在15分钟内恢复,无后遗症。表现为对侧肢体或面部肌肉无力、瘫痪、麻刺感,或感觉消失,构音障碍;或突然眩晕,或口周麻刺感,双侧肢体感觉异常,或出现共济失调。(五)局限性脑梗塞 即脑卒中(俗称“中风”),多为中年以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或高血脂患者,表现为一侧性头痛,眩晕、呕吐,对侧身体感觉异常,偏瘫,语言不清等症状。CT、MRI检查可协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