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广泛的抗炎作用,对多种慢性炎症性瘙痒疗效肯定。镇静作用轻,嗜睡发生率低。必要时,可以加倍剂量治疗,作用更加明显而不良反应无显著增加。 常用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有: 西替利嗪、左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咪唑斯汀、苯磺贝他斯汀、阿伐斯汀等。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初次感染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感染,进入血液引起病毒血症,一部分人发生水痘,一部分人病毒潜伏,无论有没有发生水痘,病毒都会潜伏在人体内,免疫力下降时,病毒再次激活,发生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疱液含病毒,接触含病毒的疱液会使人发生水痘或带状疱疹,尤其是小孩或者老年人等免疫力低下的人,所以带状疱疹具有传染性!
假性血小板减少常见原因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值范围为100~300×109/L。其他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的原因包括: 1)采血不顺畅或者反复抽血。有时,血液标本会因此产生凝集,明显凝集容易发现,微小凝集不容易发现,就可能导致检测值降低。 2)抗凝管中注入的血量过大,超过抗凝剂的能力,标本可能会有凝集。 3)大血小板的影响。由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是按照细胞大小进行血细胞计数的,体积偏大的血小板有可能被误认为红细胞或者白细胞而纳入红细胞或者白细胞计数,使血小板计数结果降低。 4)某些药物的影响。如长期用双氢克尿噻,可引起药源性血小板计数减少,停药后一段时间可恢复正常。 5)血小板黏附在白细胞周围,形成卫星现象,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6)冷凝集素导致血小板减少。目前各大医院检验科都有空调等保暖设施,冷凝集现象不常见。 7)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8)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是由EDTA 抗凝剂引起的发生在体外的血小板聚集现象。临床上如果怀疑“EDTA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可以更换抗凝剂重新检测。如果更换了枸橼酸钠、肝素等多种抗凝剂,均有血小板聚集现象,则需要手工计数血小板。
黏膜表面轻微有创操作,>20×109/L, 留置导管、胸(腹)腔穿刺、肝(支气管)活检、腰穿、拔牙/ 补牙等,>50×109/L; 小手术/ 硬膜外麻醉,(50~80)×109/L; 大手术,(80~100)×109/L; 正常阴道分娩,≥50×109/L; 剖宫产,>80×109/L。
目前使用的生物制剂有:依那西普、英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阿法西普、依法利珠单抗、尤特克。对于轻度银屑病,患者可考虑使用局部外用药、光疗等治疗,对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有禁忌时,可考虑使用生物制剂,生物制剂也存在价格昂贵,远期不良反应不明确等缺点。
脑积水,特别是正常压力脑积水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正常压力脑积水指腰穿测压时颅内压力不高,而脑室进行性扩大的脑积水。主要表现为三大主征:智力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和大小便障碍。智力障碍的表现是:人越来越傻,甚至表现出幼稚行为,反应迟钝,目光呆滞,生活不能自理,定向力障碍,容易走失。肢体活动障碍是指:走路不稳,易倾倒和跌倒。大小便障碍表现为大小便不能控制,甚至在公共场合大小便,出现了人格障碍。如果出现这三个主征,就要高度怀疑正常压力脑积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头颅CT和MRI提示脑室扩大和室管膜下指状水肿,此时可以基本确认脑积水。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正常压力脑积水的诊断确立。正常压力脑积水主要和各种痴呆,特别是脑血管性痴呆鉴别。但是有时候仍然鉴别困难。这时候就需要一种方法进一步帮助确认诊断。正常压力脑积水有相对静止期,理论上不能完全自愈,如不积极治疗,往往最后衰竭死亡。这就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行脑脊液分流术。但是,仍然有一部分病人手术后脑积水不缓解。这就需要我们在手术前确认是否有脑积水并预测脑积水分流术后效果。脑脊液灌注试验就是为解决这个矛盾而应运而生的方法。正常的成年人每天产生脑脊液约500毫升,中枢神经系统内完全吸收这500毫升脑脊液。如果每天有1%的脑脊液没有被吸收,也就是5毫升不被吸收,一个月就是150毫升,150毫升的量足可以使病人出现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死亡。脑脊液灌注试验就是要测量脑脊液的吸收能力。具体方法是腰穿后以一定的速度往蛛网膜下腔注入人工脑脊液,正常的人会很好的吸收,在一定的时间内不会出现超过一定幅度的颅内高压,而有脑脊液吸收障碍的病人,会很快出现颅内高压,而且升高的幅度远远大于正常人,据此判断病人是否存在脑脊液吸收障碍,然后放出一定量的脑脊液,根据放液前后病人临床表现的变化判断手术分流的效果。如果放液后,病情好转,那么分流术后患者的病情多好转。此项技术简便易行,不需要贵重的设备,创伤小,已经在我院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