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尺神经穿过肘关节时,它进入一个称为肘管的小隧道,这条隧道由骨头和韧带组成,因为这个空间很紧,所以这是一个常见的神经受压的地方,这种压迫通常被称为“肘管综合征”,它可以导致神经相关的症状,如疼痛,虚弱,麻木,甚至肌肉萎缩。症状:1.肘内侧疼痛;2.环指指和小指(第4和第5指)的麻木和/或刺痛感;3.手腕和手的某些动作会导致虚弱;4.肘部内侧胀痛或折断的感觉;5.手部某些肌肉的减小(萎缩)。原因:1.肘管间隙减少(可能有多种原因);2.神经肿胀;3.肘关节反复运动(重复肘关节运动的运动或职业,如投掷、锤击等);4.肘部内侧受伤;5.肘关节脱位或不稳定;6.靠近神经的骨折;7.严重肘关节炎;8.某些疾病,特别是引起神经问题或体内炎症加剧的疾病。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改变肘关节运动习惯、口服营养药物和肘部支具固定。通过这些简单的治疗方法,大多数患者的症状会有所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严重,可以考虑手术。包括“神经减压术”和“神经移位术”
拇指的多指畸形是最常见的手部先天畸形,何时进行手术比较好?是经常被家长们问到的问题。常见的多指手术一般并不十分复杂,如果不需要考虑麻醉的因素,而单纯从家长的迫切心情以及尽早解决畸形的角度考虑,当然是尽早手术为好。但是多指手术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的手术,所以从麻醉的安全角度考虑,还是在18个月左右时手术比较安全,因为在出生18个月以后,孩子长到足够的公斤体重,在此时手术,孩子对麻醉会有更好的耐受能力。当然对这一问题,不同的医生会给出不同的手术时间点,有的偏早些,有的偏晚些,家长们见仁见智吧。本文系曲巍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和人卫的刘编辑反复商榷后,为让多数的读者能接受,最后中文版译著名定为“津下手外科手术图谱”。津下健哉“我的手外科-手术图谱”目前已被翻译成英语、韩语、德语、意大利语和中文版出版,可见该书的受欢迎程度。业内赞誉该书为手外科的“圣经”。
腕管综合征是由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的。腕管是一个狭窄的通道,在手掌部被骨骼和韧带包围。当正中神经受压时,会出现手部的麻木、刺痛和无力等症状。症状腕管综合征的症状通常包括:刺痛或麻木:通常拇指、示指、中指和环指会受到影响,但小指不会,这些手指会有被电击的感觉。这些症状经常发生手握方向盘、拿电话或读报纸的时候,有些人会因为麻痛症状而影响睡眠,有些人会“甩手”试图减轻症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麻木的感觉可能会持续存在。力量减弱:患侧的手可能会感到无力并会掉落物品,这可能是由于手麻木和拇指捏指无力所引起。原因腕管综合征是由正中神经受压引起的。正中神经支配手掌一侧除了小指以外的其他手指的皮肤感觉。还支配拇指大鱼际部周围的肌肉。任何挤压或刺激腕管内正中神经的因素都可能导致腕管综合征。腕部骨折会使腕管变窄,刺激神经;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肿胀和炎症;很多时候,可能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风险因素许多因素与腕管综合征有关。虽然这些因素可能不会直接导致腕管综合征,但它们可能会增加刺激或损害正中神经的风险。包括:1.解剖学因素:腕部骨折或脱位,或腕部的关节炎,可以改变腕管内的空间,增加正中神经的压力。2.性别:腕管综合征通常更常见于女性。3.神经损伤: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会增加神经损伤的风险。4.炎症状态:风湿性关节炎和其他有炎症疾病会影响手腕肌腱周围的滑膜,增加了正中神经周围的压力。5.药物:一些研究表明,腕管综合征与Arimidex的使用有关(一种治疗乳腺癌的药物)。6.肥胖:肥胖是腕管综合征的危险因素。7.体液变化:体液滞留可能会增加腕管内的压力,刺激正中神经,这些情况在怀孕和更年期很常见(与妊娠相关的腕管综合征通常在妊娠后自行好转)。8.其他自身状况:某些情况下,如围绝经期,甲状腺疾病,肾功能衰竭和淋巴水肿,可能会引起腕管综合征。9.工作因素:使用振动工具,或需要长时间、反复弯曲手腕的工作可能会对正中神经造成损害,或加重现有的神经损伤,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工作时。治疗症状出现后应尽早治疗腕管综合征。在早期阶段,注意让手得到充分的休息,冷敷以消肿。手腕部夹板——睡觉时用夹板固定手腕可以帮助缓解夜间刺痛和麻木的症状。激素——腕管内注射皮质类固醇(如可的松)可能会减轻炎症和肿胀,减轻正中神经的压力。如果症状很严重或其他保守治疗方法没有效果,手术治疗可能是需要考虑的。手术治疗包括微创内窥镜治疗及传统切开减压手术。
囊炎是大脚趾根部的关节上形成的一种骨性隆起,当脚前部的一些骨头移位时就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会导致大脚趾尖被拉向小脚趾,迫使大脚趾底部的关节突出,内侧的皮肤可能会发红和疼痛。穿窄而紧的鞋子可能会导致拇囊炎或使其恶化。拇囊炎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大脚趾根部隆起;大脚趾关节周围肿胀、发红或酸痛;鸡眼或老茧——通常在第一个和第二个脚趾相互摩擦的地方形成;持续的疼痛或反反复复的疼痛;大脚趾活动受限。什么时候需要看医生?拇囊炎通常不需要治疗,但如果您有以下情况,请咨询专业的治疗足部疾病的医生:1.持续的大脚趾或足部疼痛2.大脚趾关节上有个明显的肿块3.大脚趾或脚的运动减少4.由于拇囊炎原因,很难找到合适自己的鞋子。病因:关于拇囊是如何形成的,有很多理论,但确切的原因还不清楚。可能的因素包括:1.天生的脚的类型;2.足部受力的改变;3.既往足部受伤病史;4.先天性畸形;5.可能与某些类型的关节炎有关,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险因素:1.高跟鞋——穿高跟鞋会迫使你的脚趾进入鞋的前部,经常会挤到脚趾。2.不合脚的鞋——穿太紧、太窄或太尖的鞋子的人更容易长出拇囊炎。3.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炎症状态会更容易发展成拇囊炎。4.遗传——出现拇囊炎的倾向可能是由于脚的结构或解剖结构遗传问题造成的。预防:1.鞋子应该符合你的脚的形状,而不是挤压或挤压你的脚的任何部分。如何处理和治疗拇囊炎?换鞋:换上鞋的头部是宽而深的,这样可以减轻脚趾的压力。矫形支具:定制的矫形支具可以帮助控制外翻问题,可以在大脚趾和第二个足趾之间放置一个间隔物,有些人在晚上戴夹板来保持大脚趾伸直,以此来缓解压力。止痛药:口服和外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有助于缓解疼痛和肿胀。注射:类固醇注射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但如果使用太频繁或注射到关节本身,也可能造成损害,并且增加局部皮肤坏死与局部感染的风险。手术:如果非手术治疗没有帮助,走路变得非常痛苦,建议手术治疗。这个手术被称为拇囊切除,拇外翻矫正术。手术会切除拇囊及增生的骨赘并重新排列骨骼,使大脚趾回到正确的位置。
冻结肩,常常被称作“肩周炎、“五十肩、肩粘连性关节囊炎”,是一种以肩关节完全或部分僵硬为主的伴有疼痛的疾病,症状和体征通常是逐渐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恶化,然后逐渐消失,通常在1到3年内病情可缓解。症状:肩周炎通常发展缓慢,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可以持续数个月。1.冻结阶段:肩部的任何运动都会引起疼痛,肩膀的活动范围开始受到限制。2.冰冻期:在此阶段疼痛可能开始减轻,然而,肩关节会变得更加僵硬,各方向运动都会变得更加困难,影响生活。3.解冻阶段: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开始改善,但是因个体不同,缓解时间又有所不同,甚至完全不缓解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对一些人来说,疼痛在晚上会加重,有时会影响睡眠。病因:构成肩关节的骨骼、韧带和肌腱包裹在结缔组织的囊中。冻结肩发生时,这个囊增厚会收紧肩关节周围,限制其运动。风险因素:某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患肩周炎的风险。1.40岁及以上的人,尤其是女性,更容易患冻结肩。2.长期不动或肩膀活动能力下降的人患肩周炎的风险更高(肩袖损伤、肩部骨折、手术术后固定时间长、全身疾病等)3.患有某些疾病的人似乎更容易患上肩周炎。可能增加风险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甲状腺功能低下(甲减)心血管疾病肺结核帕金森病治疗:无论疼痛还是活动度受限,均需要治疗,治疗方法则主要根据疼痛以及僵硬的严重程度来决定。1.理疗,功能锻炼——避免进一步的僵硬。2.消炎镇痛药物治疗。3.注射治疗——明显减轻炎症情况,缓解疼痛。4.肩关节镜手术——多数的病人可以自愈,不需要手术治疗,只有少数病程较长,疼痛严重不能耐受非手术疗法的病人可以考虑进行微创松解术。
肩峰撞击综合征是肩痛的常见原因。当肩关节内的肌腱或者滑囊受组织到肩部骨骼的撞击时就会发生。 肩关节反复的过头顶活动,是肩部撞击综合征的一个危险因素。例如:绘画、举重、游泳、网球和其他上肢高举运动。 发生了撞击综合征,疼痛一般会是持续性的,并影响日常活动。举个例子来说,比如用手摸后背或者从头顶上伸手去穿外套或衬衫,都可能会引起疼痛。 随着时间的推移,撞击综合征可导致肩袖肌腱损伤和滑囊炎。如果处理不当,肩袖肌腱可能开始变薄和撕裂。 如何诊断撞击综合征? 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始于病史和医生的身体检查。X光片将排除关节炎,并可能显示骨骼的变化,表明肌肉受伤。可能存在骨刺或骨性正常轮廓的改变。 肩峰的形态因个体不同而不同,主要被分为3型。Ⅰ形近似平整,Ⅱ形为弧形,Ⅲ形为钩形。如果存在Ⅱ形、Ⅲ形的肩峰,那么患者出现肩峰下撞击症的概率将大大提升!肩撞击综合征如何治疗? 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物——如阿司匹林、布洛芬或者塞来昔布等,但是这些药物会刺激胃肠道,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了,目前还没有其他替代药物。如果一种消炎药在10到14天内没有效果,那么应该更换另一种,直到找到一种能缓解症状的药物。 除了吃药,每天局部热敷和适当的活动有助于病情恢复。但是肘部高于肩部的活动尽量不要做。 如果你有持续的症状,可考虑进行“封闭”治疗,但是“激素”类药物只有在必要的时候才应该使用,因为如果反复使用“激素”会导致肌肉和肌腱的衰弱、变性等。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明显虚弱,医生可能会进行超声、核磁共振或关节造影,排除肩袖撕裂。如果袖带撕裂,可能需要手术修复。
肩袖是个什么“袖”? 肩袖实际上是一组肌腱,一组将4块肩关节上方的肌肉连接到骨骼上的肌腱,这一组肌腱包绕肩关节,在肩关节活动中起到稳定和始动作用。 肩袖正常运作能保证肩关节旋转以及抬举上肢。 肩袖损伤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外伤导致,另一个原因是退变。退变是和年龄相关的,退变导致的肩袖损伤多见于40岁以上的人群,患病之后肩部疼痛、无力,有时也会出现活动受限。 日常中什么动作容易引起肩袖损伤? 1.用长的晾衣杆晒被子,在挑衣物时很容易损伤肩袖。 2.摔倒,尤其是人向前摔倒,手伸在身体的前上方,撑地时有可能出现肩袖损伤。 肩袖损伤就是肩袖肌腱的水肿和炎症,可以通过药物和理疗保守治疗,水肿和炎症消除之后,疼痛和无力的症状也就解除。肩袖撕裂就不同了,肩袖肌腱撕裂一定要修复,尤其是出现症状之前肩部活动正常的病人。肩袖撕裂会导致肩部严重疼痛和无力,不对撕裂的肌腱进行修复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可以采用关节镜下修复,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配合康复锻炼,很快就能重新投入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