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想写这个科普短文的时候,恰逢建军节90周年,微信圈里都在关注盛大阅兵式,但是医疗界同行的朋友圈被这样一条伤感的消息刷了屏:惊闻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李光辉教授因意外跌跤,坚持去看病人后才去检查,随后颅内血管瘤破裂出血,经积极抢救,仍未能挽救生命,于7月29日晚辞世,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为之奋斗一辈子的事业。动脉瘤究竟是个什么病?使得一位医学前辈、在国内神经外科顶尖的华山医院、离脑血管病医生近在咫尺,却一病致命呢?如果是没有医学知识,又没有那么好的医疗条件的普通老百姓,岂不更加希望渺茫?!今天,我们来聊聊动脉瘤的几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动脉瘤到底是个什么瘤?它是个什么东西?是个什么病?这也是很多神经外科医生被患者家属问及的问题,动脉瘤是肿瘤吗?不是!动脉瘤可怕吗?非常可怕。通俗地说,就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某个“薄弱点”在川流不息的血流冲击下,形成的一个局限性的、球样的突起。因此虽然带个“瘤”字,可是动脉瘤不是肿瘤!!!它跟肿瘤毫无关系。为什么说动脉瘤可怕呢?因为它具有高致死性、致残性的特点。大宗病例统计的结果显示,发生动脉瘤出血的病人,有10%在院前死亡,25%在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40-49%在发病后3个月内死亡。由此可见,这是个可怕的疾病,首次出血死亡率接近1/3。出血而幸存的病人,也会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那么,我们有多少人会得动脉瘤这个病呢?根据放射学检查和尸检的结果,目前流行病学报告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为5%-7%,其中有20%-30%为颅内多发动脉瘤。但是临床统计数字显示每年每10万人中,有12个人会因动脉瘤破裂就医,也就是约等于万分之一(“万一”“万一”用在这个病上很贴切)。两个数据的差别说明了有部分人终生都带着动脉瘤但是没有发生出血,一生都不知道。这就是这个病的“魅力”所在,不破不知道,一破就不止吓一跳,而是可能致命。而且会不会破,什么时候破,破裂后是死是活,无法预测!!!第二个话题:什么原因会让我们得动脉瘤这个病呢?首先,先天不足因素,一些遗传性疾病和家族性因素致血管壁内弹力层甚至血管中层、外层有缺陷。其次,后天疾病损害,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引起血管内膜损伤、血管硬化,抽烟、雌激素缺乏等是颅内动脉瘤的易患因素。第三,一些损伤或疾病诱发、伴发颅内动脉瘤。如某些感染发生炎性动脉瘤;外伤造成创伤性假性动脉瘤;颅底异常血管网症,脑动静脉畸形,颅内血管发育异常及脑动脉闭塞等疾病造成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继发或伴发动脉瘤;结缔组织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多囊肾、家族性醛固酮增多症、烟雾病患者等与颅内动脉瘤发生有相关性。第三个话题:那我们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动脉瘤呢?动脉瘤在破裂出血前通常没有症状。但是一旦破裂出血,就会表现出一种突发的、剧烈的头痛,可以伴有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怎样早期警觉到动脉瘤呢?那我们来说一说动脉瘤相关的“预警”症状,了解这些症状可能使一部分患者能在动脉瘤发生致命性破裂前,尽早就医、尽早治疗。通常动脉瘤的预警症状有:1、头痛性质不同寻常:在动脉瘤扩张、内部或肌层间形成血栓的过程中,可以发生单侧头部、眶周的疼痛,这种疼痛呈搏动性,如果发生了少量的预警性出血,病人会感到突然出现极严重的头痛,往往患者会说,“要把我疼死了”!但是也有病人出血后头痛不明显,需要警惕!2、头痛部位有特点:病人通常主诉持续脖子僵硬、后脖梗子疼,这是因为出血后血液沿蛛网膜下腔流动到后颅窝、颈髓表面刺激脊神经根,引起颈部肌肉反射性的痉挛而出现疼痛。3、病人出现无原因的“抽疯”:也就是癫痫,这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刺激大脑皮层所导致,一般发生在出血的24小时内,如果病人没有癫痫的病史,一定要警觉,尽早去医院检查。4、出现视力改变:病人反映看东西有问题,如视物模糊、重影、看东西不全等,病人也可能表现一个眼睛是歪的(斜视),这些问题可能是动脉瘤的膨胀压迫到了视神经、动眼神经等等。但是上述这些所谓的“预警”症状,并不是每个病人都会出现,所以我们仍然要强调,好多动脉瘤患者在出血前是没有症状的!华山医院的李光辉教授就是一个不幸的病例。他在摔跤后仍然能够坚持去看病人,可能就是没有出现或者他忽略了轻微的预警症状,直至发生了大破裂出血而导致不治。第四个话题:怎么能发现或诊断动脉瘤?头颅CT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动脉瘤出血的一种特征性表现。头颅MRI普通序列对于颅内急性期出血不敏感,一些特殊序列扫描可以发现出血。CT可以非常清晰地显示出血,但是显示不了动脉瘤。现有的影像学检查可以很方便和快捷地进行脑血管检查,如脑血管磁共振检查(MRA)、脑血管CT检查(CTA)等都可以作为动脉瘤筛查手段,阳性率可达95%,但是最终确诊,DSA是金标准。DSA检查可以明确动脉瘤的大小、部位、数量、朝向、与载瘤动脉的关系、颅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等重要的信息,为治疗提供最可靠的依据。第五个话题:发现了动脉瘤怎么治疗目前临床上围绕动脉瘤的治疗有以下几种方式:1、非手术治疗,主要针对以下情况:①患者病情不适合手术或全身情况不能耐受开颅;②诊断不明确需进一步检查;③患者拒绝手术或手术不能完成;④作为手术前后的辅助治疗手段。2、手术夹闭:开颅显露动脉瘤,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瘤颈 。3、血管内介入栓塞:可以采用弹簧圈、支架、液体栓塞剂、覆膜支架等多种材料和技术相结合。4、动脉瘤孤立加血管搭桥:对于一些特殊的动脉瘤如蛇形、梭形动脉瘤,不能用动脉瘤夹夹闭者,可以采取包裹术、动脉瘤孤立术,结合血管搭桥,保障脑组织供血。最后,关于动脉瘤,请记住以下几条“军规”:1、只要动脉瘤发生了出血,毫不犹豫,尽早治疗。2、针对未破裂动脉瘤治疗通常掌握三个原则:够大(>3mm)、够丑(形态不规则)、够可怕(给病人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3、诊断了动脉瘤,不愿意接受治疗,可能是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豪赌。4、未破裂的微小动脉瘤(<3mm):是否早期治疗?有争议。本文系李钢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肾结石是常见疾病,治疗有多种方法,主要根据结石大小觉得治疗方法:1、小结石:大小在0.5cm以下可以口服药物排石;2、0.5-1.0cm结石可以选择体外震波碎石,击碎后排出;3、大结石3.0cm以上、肾脏鹿角状结石:可以选择经皮肾镜碎石、清石治疗;4、1.0-3.0cm结石可以选择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软镜经尿道、膀胱、输尿管腔到达肾脏,可弯曲镜体瞄准结石,应用钬激光击碎结石,将结石粉末化,排出体外,输尿管软镜是正在无创治疗肾脏结石。我科是黑龙江几家可开展此手术的科室,也是大庆地区唯一可开展此手术的科室。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技术的开展,为油田地区肾结石的微创治疗提供更多样的方法,为油田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腰突症术后“反复期”之我见 2016-03-05 上善若水 突友回音壁 一部分腰突症患者在术后两三天感觉尚好,可几天后出现了“术后反应”:如患侧出现术前症状或术前没有的症状,甚至术前健侧也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臀、腿、脚等部位疼痛、酸胀、麻,这些症状或轻或重。患者咨询医生,医生告知说这是出现了术后“反复期”,持续时间短则几天,长则三个月左右。很多患者对“反复期”的出现感到非常疑惑和焦虑。这里结合若水与众多术后突友的交流与跟踪随访之所得,谈谈我对术后“反复期”的一些看法,谨供病友们参考。 一、为什么术后会出现“反复期”? 我认为“反复期”的出现主要有两大原因: 1、微创手术伤口宽度为一两厘米,但深度根据肌肉、脂肪厚度不同一般可达四厘米以上。椎间孔镜及椎间盘镜手术后一般不会埋置引流管,所以伤口里必然会有一些积血积液。小开窗手术和内固定手术伤口较大,虽然会埋置引流管,但拔除引流管后仍然会有积血积液残留在伤口里。有些患者术后过早过多活动、过早锻炼腰背肌,牵拉伤口导致积血积液增加,当其凝固在椎管内神经根周围,对神经根形成一定压迫,就会出现类似突出物压迫神经所表现出的症状,也就是医生所说的术后“反复期”。 2、神经根水肿期多发生于术后一周以内,以24-72小时达到水肿高峰,神经根走行于骨性管道(神经根管),当神经根水肿后神经根管相对狭窄而产生症状“反复期”。 若水通过与众多术后病友的交流发现,“反复期”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活动量之间有成正比的关系。这里列举一个微创术后“反复期”典型案例: 行于心——我于2014年10月15日在河南省某医院做的椎间孔镜手术(L4-5)。术后一两天的感觉相当好,除了伤口轻微疼痛身体略感虚弱外,并无其它疼痛不适感,第三天核磁复查结果也认定手术很成功。期间开始在病房区走动,自己打开水,有两次走到病房区楼下,术后第四天出院时走动频率也不少,此时腿部已有明显疼痛症状但可忍受。我回家后的头一件事是跪爬着理发洗头,由于不愿处处借助家人,又做了一些打扫洗涮事,都是忍着越发严重的疼痛进行的。回家两三天时已经不能在马桶上坐着超过一分钟,屁股和整个腿疼得使我全身哆嗦。因为痛得几乎不能坐和站,我吃饭便只好跪在地板垫子上,一顿饭要吃两三次,吃几口就必须赶快躺,我半躺会更疼。疼痛的剧烈程度和术前极为类似,好在只要平躺疼痛症状会大幅减轻,不得已开始口服止痛药。 已经做好二次手术的打算,那时只要不疼什么都是可以接受的。10月21日,跟若水讲述情况,她建议我每天除吃饭上厕所不能再起来活动,最少躺半个月,最好躺一个月,并且不能做挺腰飞燕。建议我查看她空间术后康复资料,了解术后科学保养和锻炼的重要性。于是我每天除了吃饭上厕所都卧床(躺的时间大于二十三小时),在床上做做下肢屈伸运动、直抬腿、勾脚。 卧床12天后症状明显好转(神奇的界限),早上起床后,屁股和腿没那么疼了,这增强了我多躺少动的信念,这就是量变转质变。此后的养护小心翼翼不敢懈怠,右脚踝从疼痛到酸胀再到无不适感,如抽丝般渐渐好转。术后一个月时,10分钟以内的走和坐没有不适感。 若水的文章给我很大的精神安慰和行为指引。根据我的切身体会,希望打算手术和手术后的病友,哪怕是微创手术,也要当作大手术一样对待,腰椎是人体的重要支撑,受过伤的腰椎需要更加谨慎小心的呵护与保养,要抱定用更长的时间给予关怀的理念,给予腰椎足够的康复时间。腰椎不会说话,你对它好它是一定会报答你的。 (若水解读:此患者术后过早过多活动是导致其出现“反复期”的重要原因,因急于生活自理和过早做家务活动,火上浇油致使“反复期”症状加重,卧床静养后症状慢慢消失。有一些术后症状极其严重甚至被医生建议二次手术的患者,卧床静养后症状也慢慢消失,这其中一定有值得病友们深思的问题。) 二、如何预防“反复期”的出现和减轻“反复期”的症状? 术后短期内(尤其是一个月内)不过早过多地活动,不过早地锻炼挺腰飞燕,保证必要的卧床时间,严格静养,对一部分病友来说可以有效控制“反复期”的出现,或是有效地减轻“反复期”的症状。国内有的医生要求患者在椎间孔镜术后的一个月内每天下地活动时间累计不超过15分钟,根据若水的随访,这样的要求对预防“反复期”的出现和减轻“反复期”的症状,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这对小开窗手术和内固定手术的病友来说,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参考。这两类手术肌肉群及骨性组织所受伤害比微创要大,术后一个月内尤其应该静养,避免无谓的痛苦。 说明:上图病友做的是椎间孔镜手术 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有些医护人员给患者的术后康复指导意见非常激进。有的告诉患者微创术后一周就可以自由活动,术后半个月就可以上班。病友“ems”竟被告知术后三天出院即可上班,因这样的激进指导他于术后12天上班,上班后出现严重症状,后于术后70余日又行二次手术(此病友在若水微创术后长期随访群)。有的告诉患者小开窗术后或内固定术后一个月就可以上班。这样的指导必然会导致患者轻视术后保养,致使一部分人折腾出“反复期”或是加重“反复期”症状,甚至直接导致椎间盘原位突出复发,患者付出二次手术的沉痛代价。 希望医护人员都能为患者的远期康复效果和终生幸福着想,多倾听患者反馈,给予患者充满人文关怀的科学的术后康复指导意见。对正确的康复指导意见,患者应该严格遵照执行;对于激进的术后康复指导意见,患者实在有必要结合自身实际进行调整,切不可机械执行。 凝血功能对术后病友来说是不可控因素,有的病友凝血功能差,确实术后无论怎样静养,仍然会出现“反复期”。如果这类病友术后过早过多活动,或过早锻炼腰背肌牵拉伤口肌肉导致二次出血的话,必然会增加伤口内积血积液,加重“反复期”的症状。所以此类患者在术后一个月内更应该以静养为主。 “突友回音壁”2016年3月2日发表《为什么术后不宜太早上班》,文末附有十个手术成功却因活动不当致严重后果案例(其中4人致二次手术)。 三、术后出现“反复期”应该怎么办? 不管因何种原因出现“反复期”,患者首先要减少活动量、暂停腰背肌锻炼,增加卧床时间,调整心态,耐心静养。如果身体某部位因碰撞形成了一个青疙瘩(即皮下出血),十余天后瘀青渐渐消失,皮肤又恢复正常颜色,这是因为皮下淤血被身体代谢掉。而术后伤口里的积血积液被代谢掉,水肿血肿或炎症的消失,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病人一味着急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交给时间来解决。如果症状实在严重,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消肿、镇痛药物缓解症状,但此类药物不宜长期服用。 9楼 评论时间:2014-11-2821:13:58 我是一个内科医生。2012年6月21日做了可视下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医生要求我术后第二天就下床行走并开始锻炼,还没有一个星期,突然就痛得起不了床了,后来在若水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地卧床休息,症状才慢慢缓解了,后来坚持卧床休息了两个月,基本恢复了才上的班。在这里我要真心地感谢若水老师,是你给予的宝贵经验才让我得以恢复,没有受更多的痛苦。在这里我也要告诉更多的病友,手术后一定要卧床休息两个月左右,不要太早地活动和锻炼。祝所有的病友早日恢复健康,远离痛苦。(注:若水曾多次回访此病友,其“反复期”症状在卧床十余天后消失) 根据若水对众多术后病友的随访来看,术后一旦出现“反复期”,医生也很难对其进行有效的干预:一是很难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二是很难帮助患者尽早结束“反复期”。若水曾接触多个术后“反复期”症状很严重的病友,因不堪痛苦的折磨再次回到医院住院,打针、输液、吃药、扎银针、烤灯等各种治疗方法用了一个遍,结果还是没能减轻痛苦。这些病友很无奈地出院,在家里静养一两个月后,症状才慢慢消失。由此得之,“反复期”的终止有其自然进程,希望病友们调整心态理性对待。 患者术后短期内不宜坐车东奔西跑,舟车劳顿和颠簸易加重“反复期”的症状。故患者如果“反复期”症状极为严重,确需上医院的话,切忌长时间坐车去,最好侧身躺在小车后座上,或是叫120接车平躺着去医院为佳,如路况颠簸应该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术后康复一帆风顺者固然有之,但不是所有术后患者都这么幸运。部分患者的术后康复过程可能是漫长而曲折的,呈现“螺旋式康复”之态(过程曲折,但总体是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希望病友们术后安心静养,尽量避免“反复期”的出现,尽可能地减轻“反复期”的症状。如果出现“反复期”后请调整好心态,多一点耐心和毅力,要给予身体足够的康复时间。 腰椎术后残留症状或出现“反复期”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病友们如果长时间卧床无法得到症状缓解,症状持续进行性加重就应该与主管医生沟通联系,必要时进行腰椎CT/MRI复查,排除神经根、硬膜囊物理性压迫,以便对症治疗。 总之,腰椎术后要调整好心态,对于“反复期”有充分的认识和心理准备,出现问题不必茫然与恐慌,多与主管医生沟通交流,听取合理术后康复建议,必要时结合自身情况适当调整。术后多卧床休息,养伤阶段结束后进行康复锻炼应遵循“因人而异、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原则。希望以上经验分享能给腰椎术后病友带来一定帮助,也能给医护人员带来帮助。 以上是转述,很好,推荐!手术后的患者请记住复诊的时间,有不适随时和床位医生联系!
治疗前 腰椎管狭窄,间歇性跛行50米,起坐站行困难,卧床疼痛无缓解,右下肢麻痛,足底重。 高髂嵴,腰5-骶1椎间盘突出(椎间管和极外侧突出) 治疗中 L5~S1腰椎管扩大成型及髓核摘除, 特殊情况,患者髂嵴较高,位于L4椎体。 治疗后 治疗后0天 术后即时疼痛消失。活动自如 治疗后7天 黄阿婆,术后第二天,疼痛,麻木减轻,效果好
现代化的社会,电脑、电视、手机各种现代化的电子设备为人们带来了方便和快捷。有了这些设备,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很多事情。很多人因此运动少了,和这些电子设备作战的时间多了起来。除了用脑,就是用手。于是患腱鞘炎的人也相对增多,但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了用小针刀治疗腱鞘炎。1腱鞘与腱鞘炎腱鞘就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是保护肌腱的滑液鞘。它分两层包绕着肌腱,两层之间一空腔即滑液腔,内有腱鞘滑液。内层与肌腱紧密相贴,外层衬于腱纤维鞘里面,共同与骨面结合,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压迫的作用。腱鞘炎是一种手指内的一种炎症。因为手指内的腱鞘如果过于频繁的运动,用力相对过猛的话,肌腱在不断的刺激下会引发炎症。目前小针刀治疗腱鞘炎是非常有效可行的一种方法。2腱鞘炎的分类腱鞘炎的分类方法很多,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有两种。(1)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腱鞘炎起病缓慢,逐渐加重,出现腕部拇指一侧的骨突(桡骨茎突)处及拇指周围疼痛,拇指活动受阻,在桡骨茎突处有压痛及摩擦感,有时在桡骨茎突有轻微隆起豌豆大小的结节。若把拇指紧握在其他四指内,并向腕的内侧(尺侧)作屈腕活动,则桡骨茎突处出现剧烈疼痛。在急性期,局部可有肿胀。当肿大的肌腱通过狭窄的腱鞘这一“隧道”时,拇指在屈仲时,会发生响声,对此又有“弹响指”之称。 (2)屈指肌腱腱鞘炎多发生于拇指与中指。患指屈伸功能障碍,清晨醒来时特别明显,活动后能减轻或消失。疼痛有时向腕部放射。掌指关节屈曲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到增厚的腱鞘、状如豌豆大小的结节。当弯曲患指时,突然停留在半弯曲位,手指既不能伸直,又不能屈曲,像被突然“卡”住一样,酸痛难忍,用另一手协助扳动后,手指又能活动,产生像扳枪机样的动作及弹响,故也有“扳机指”之称。3针刀治疗腱鞘炎针刀与其说是一种“刀”,倒不如说其是一种“针”,其直径在0.8-1.0mm,在针尖端为一刃口,可对病变组织进行精细的切割,进而达到治疗的作用。在运用针刀治疗腱鞘炎时大致可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为防止针刀刺入皮肤及切割增生腱鞘时疼痛,可先在局部皮肤及腱鞘周围行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第二步:消毒的小针刀口与肌腱走行方向一致,进入结节处,深达腱鞘,而后纵向切割腱鞘狭窄部位,松解狭窄,其松解程度以扳机征消失为准,此时患指伸屈可恢复正常。腱鞘炎的治疗一般1次即可治愈,部分严重患者可能需要行2次才能彻底治愈。4腱鞘炎的预防与保健用小针刀治疗腱鞘炎后,术后的恢复非常重要。千万不能用手按揉,那样只会造成更大的损伤。病人每天按照医生的嘱托来进行伸指和屈指练习。如果三天后手术部分的疼痛感不明显了,可以适当多练习。不能干比较繁重的家务劳动。即便病情好转,也不能频繁使用手指。腱鞘炎的日常保健1、用温水洗手:养成劳作后用温水洗手的习惯,不宜用冷水,适时活动手,并自行按摩。 2、旋转手腕:旋转手腕是简单的运动之一。转动手腕约2分钟,可以运动所有的腕肌肉,恢复血液循环,并消除手腕的弯曲姿势。 3、抬起手臂:抬起手,高过头部,一边旋转手臂一边旋转手腕。可起到帮助肩膀、颈部、上背调整位置的作用。 4、将手抬高:当休息时,避免使手低于肩膀。以桌面支撑手肘,或将手肘靠在椅把上,保持手朝上。 5、握拳练习:轻轻握起拳头,然后张开,将手指伸直。如此反复练习有助于缓解刺痛。如何预防腱鞘炎的发生1、冬天洗衣服时,最好用温水,下雪后扫雪,也要戴上棉手套,防止手部受寒。2、对于长期伏案办公人员来说,应采用正确的工作姿势,尽量让双手平衡,手腕能触及实物,不要悬空。3、在洗衣、做饭、编织毛衣、打扫卫生等家务劳动时,要注意手指、手腕的正确姿势,不要过度弯曲或后伸;提拿物品不要过重;手指、手腕用力不要过大。4、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过长,工作结束后,要揉搓揉搓手指和手腕,再用热水泡泡手。5、改掉不良习惯,如捻响手指等。6、手腕关节做360度的旋转;或将手掌用力握拳再放松,来回多做几次;或将手指反压或手掌反压几下,都可以有效缓解手部的酸痛。 7、感觉身体关节疲劳时可以泡个热水澡,舒解一下紧绷的肌肉,是在酸痛的部位进行热敷。常使用电脑易患腱鞘炎。
脑卒中是排名第一的国民死亡原因。很多情况下,卒中症状严重可导致残疾。 全世界每年有超过,1500万人罹患卒中。其中500万人死亡,500万人落下残疾。 虽然,大多数卒中发生在65岁以上人群中,但年轻人也有可能发生卒中。 那么到底什么是卒中呢? 大脑,就像身体的其它部分一样,需要从血液中获取氧气。大脑血液供应中断,脑细胞缺氧。随之而来的各种临床症状就叫卒中。 大脑控制着整个身体,所以卒中的症状遍布全身。具体出现什么症状,取决于脑组织受损的部位。卒中发生在这里,就会出现嘴角歪斜。 这里,表现为胳膊或腿脚无力。 这里,则会出现说话困难。 还有很多其它症状,比如视觉改变、平衡丧失、意识模糊以及记忆缺失。 有时卒中症状可能难以察觉,但更多情况下,卒中症状严重导致残疾。 如果治疗及时,这些症状是可以逆转的。这就是为什么,一旦怀疑发生卒中迅速就医极为重要。 牢记,FAST识别法。 F-Face(脸) 是否出现一侧面部下坠,口角歪斜? 能否做微笑表情? A-Arms(胳膊) 是否出现肢体软弱无力? 两只胳膊是否都能抬起? S-Speech(言语) 是否出现言语不清? T-Time(时间) 如果你察觉到上述任何一种症状的出现。 抓紧时间,赶紧拨打急救电话120。 到医院,医生就会立刻对你进行评估,安排头部急诊CT扫描,确定卒中发生的部位和类型。 按照造成大脑血供异常原因的不同,卒中分为两种类型: 1、阻塞(缺血性卒中) 2、出血(出血性卒中) 大部分卒中是由血管阻塞导致。尽早确定卒中的类型,非常重要。因为不同类型的卒中,治疗方法迥异。 缺血性卒中主要是由血管内脂肪淤积所致。脂肪淤积容易形成血栓阻塞血管,就像心梗。这就是为什么卒中也常被称为脑梗 血栓可形成于颅内,也可来源于身体其它部位,颅外的血栓通常来自于颈部,也可来自于心脏,当出现心率不规则,即发生心房颤动(房颤)时易产生血栓。 缺血性卒中,如果在发病最初数小时就能被察觉,通常会给予“血栓爆破”药物来溶解血栓,简称“溶栓“。如果病人不能使用溶栓药,那么其它药物,如阿司匹林可作替代。 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导致的卒中,称为出血性卒中,血液从破裂的血管漏出到大脑内或者大脑周围,漏出的血液会导致脑组织水肿,病情严重的则需要手术治疗。 有时,卒中的症状会在24小时内完全消失。我们称这种为小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简称TIA。有些TIA的症状,仅持续数分钟。一旦怀疑是TIA,也应像完全发作的卒中一样,必须立即送医治疗。因为TIA是发生完全性卒中的高风险预警信号,无论您患的是TIA还是完全性卒中,都应及时接受药物治疗,每日服药,持续终身。 这样才能有助于防止卒中的进一步发作,卒中会导致残疾,但假以时日大脑能慢慢的适应、调节,最终可部分甚至全部地恢复丧失的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卒中康复”如此重要! 康复可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医生、护士以及治疗师会帮助您度过困难。 如果卒中导致了吞咽困难,营养师会推荐特殊的饮食或喂食管。 如果卒中导致交流困难,言语和语言治疗师会给您帮助。 如果出现行走困难或日常自理困难,物理治疗师或作业治疗师能帮助您进行身体训练、改装家居环境。 卒中发生后,以前轻而易举能做的动作现在却变得困难,不得不事事依赖别人这种虚弱无助感,可能会令到你情绪低落沮丧挫败。这时,心理咨询师能提供帮助,还有很多病友会能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以上,我们谈到了卒中的发生、识别、治疗和康复。但是怎样才能预防卒中的发生呢? 即便您以前患过卒中,仍然可以通过一步步的努力来,降低未来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 例如:降低血压到正常范围(高血压是导致卒中的首要病因);戒烟、降低胆固醇、多运动、健康饮食;减少酒精摄入适量饮酒;如果您同时患有糖尿病,应控制好血糖。 最后,希望您一定记住以下最重要的两点卒中原则: 1. 快速识别,迅速就医 时间就是大脑,及时、恰当的治疗可以尽可能地控制疾病不再发展,使脑损伤的程度降到最低程度,也能为后期的卒中康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2. 早期、持续、正确康复 大脑具有可塑性,早期、持续、正确的康复训练,将有助于更好的恢复患者部分甚至全部丧失的功能。
核心提示以前,腰椎手术被认为是一个大手术,创伤大、风险大。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微创手术能干的事儿越来越多,腰椎手术也可以微创了,尤其是椎间孔镜的应用更是解除了众多患者的痛苦。但腰椎的微创手术与开放手术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只是切口变小了吗?是否摘除腰椎间盘?风险大吗?不少患者心中还是犯嘀咕。小编就此采访了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疼痛科荣雪芹主任,请这位椎间孔镜界的“大咖”来给你“扫扫盲”。Q:微创就是切口小吗?A:患者常认为微创就是切口小,这是不对的,二者之间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微创除了切口小,损伤也要小。有的患者做的是小切口,但手术器械进入身体后,还是按照老方法把肌肉剥离。而且如果手术器械和切口位置没有改变,单纯只是切口小,可能会导致医生看不清里面的情况,手术操作更加困难,反而加重周围组织和神经的损伤。腰椎的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常常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手术器械,如特殊工作通道、内窥镜、显微镜、高倍放大镜等。这些设备让医生把腰椎看得更清楚,甚至比开放手术还清楚,所以手术会更精确,减少了对周围皮肤、肌肉、韧带和骨关节的创伤。另外,椎间孔镜技术是通过正常的生理解剖通道建立工作通道,不扰乱脊柱原有的稳定性,因此术后并发症也少。同时,创伤小,手术出血量也就少,患者恢复得更快,住院时间跟着缩短,相应的住院费和治疗费也会降低。Q:手术如何麻醉?风险大吗?A:椎间孔镜手术风险很低,手术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局部麻醉疼痛的感觉很轻,由于这种方法所用的麻醉药剂量比无痛分娩还要低,手术中患者的下肢是可以活动的。很多患者问手术中是否有仪器监测,害怕盲目穿刺损伤神经和血管。椎间孔镜的穿刺和手术,都是在透视机器下进行的,手术过程中身体的内部结构通过摄像头放大,显示在电脑屏幕上,血管、神经、肌肉、骨头、韧带等都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很少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如果毛细血管出血,还可以通过椎间孔镜的射频刀头来止血,避免手术视野被血盖住。更直接的监测,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活动”。医生在手术过程中,与患者一直都有互动,患者不停地向医生反馈手术过程中的感觉。需要的时候,还可以在手术部位打染色剂,突出的椎间盘会被染成蓝色,这样医生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避开血管和神经。Q:手术是否摘除椎间盘?腰椎会不稳吗?A:很多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椎间盘仅突出10%~20%,通过椎间孔镜手术把突出的髓核(两节椎体中间的胶状物质)去掉,将没有病变的髓核、纤维环保留。一般来说,凡是能用髓核钳抓掉的间盘组织,都是病变的,没有病变的间盘是抓不动的。因此,手术不会把所有的间盘都掏空,好的椎间盘还在继续支撑着腰椎,不会导致腰椎不稳。Q:椎间孔镜手术过程大揭秘无论什么样的手术,手术过程对患者来说都是紧张又神秘的。即便术前医生会详细讲解手术是怎么做的,有什么风险,但患者还是不懂,多半心思都在琢磨手术风险到底大不大。“其实,椎间孔镜手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血腥和恐怖。”荣雪芹主任介绍,简单来说,椎间孔镜就是一个直径不到7毫米的质地很硬的空心管子,手术要用的各种抓钳、射频刀头、镜下磨钻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管子送到身体里去;硬管儿的头上有两个小灯泡和摄像头,把要做手术的各个角落照得一清二楚,并显示在电脑屏幕上。在手术前,医生会根据各种检查结果,来判断从哪儿“下手”最合适,一般是在腰部的侧方或者后方。整个手术是在透视机下进行的,让医生清楚地看到病变的位置。荣雪芹主任说,一般医生会在腰部侧面开一个6~7毫米的小切口,然后把椎间孔镜通过建立好的工作通道送到腰椎病变的位置,接着再把要用的手术器械,通过这根细细的管子穿进去,这些器械包括髓核钳、射频电极等。髓核钳可以把突出来的椎间盘等去掉,这样,神经路过的区域就宽敞了,不会被挤到,疼痛、麻木的症状就消失了;射频电极可以进行椎间盘成型、止血等,使术野变得更清晰,并且降低复发的风险。“相比传统开刀手术,椎间孔镜手术安全性更高,伤口只有6~7毫米,术后也只缝一针,创伤小不容易感染,所以术后不需要输液。”荣雪芹主任说,由于手术并非全麻,所以患者术后可以立即进食喝水,两小时就能下地,没有特殊情况的话第二天就能出院。并且由于椎间盘里面没有神经,所以术后只有穿刺部位的小伤口有轻微疼痛。据了解,目前能够通过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腰椎疾病主要有:腰椎间盘突出、间盘源性的腰痛、椎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狭窄或椎间孔狭窄。但是,对于中央椎管狭窄的患者,常伴有椎板增厚、关节增生及韧带增厚等,就不适合做椎间孔镜手术了。
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头晕形式,也是中年慢性头晕患者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它是涉及神经科、耳鼻咽喉科、精神科的多学科疾病,2015年刚刚被WHO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beta草案(ICD-11beta draft)收录,但在国内受关注不多。 PPPD的临床特点 PPPD多见于45至55岁之间的女性,常伴有前庭性偏头痛,而这个年龄段也是前庭性偏头痛的高发期,可能原因是由更年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所致。视觉刺激、躯体运动、睡眠障碍、焦虑及惊恐发作、心律失常、轻度脑损伤常常是PPPD的诱发因素。性格特点与PPPD有密切联系,特别是具有神经质型和内向型的个人在经历急性前庭障碍疾病后更容易发展为PPPD。 PPPD表现为:①持续性非旋转性头晕以及摇摆不稳感,时间超过3个月或以上,临床检查结果正常;②站立时症状加重,坐位时减轻,卧位时很轻微甚至消失;③头部和身体主动或被动运动时症状加重,但与方向位置无关;④复杂视觉刺激或丰富运动环境时症状加重;⑤在症状发生时合并某种疾病或情感打击;⑥合并疾病也可导致PPPD症状加重。 PPPD可以分为三种表现类型,分别为:①心因性:患者没有前庭疾病病史,焦虑障碍疾病是引起头晕的主要原因;②耳源性:患者无焦虑障碍病史,神经耳科疾病的发生促进了焦虑障碍疾病的产生;③交互性:指在出现任何头晕症状之前,患者有焦虑障碍病史或存在焦虑易感性。在神经耳科学疾病导致头晕后,焦虑症状加重。 辅助检查 PPPD患者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均无特异性,不能用来确诊PPPD,但可以用来对PPPD进行鉴别诊断,并协助诊断可疑的PPPD。 PPPD的诊断标准 PPPD的诊断标准可以依据2015年WHO专家达成共识的ICD-11草案,即: ①持续3个月或以上的非旋转性头晕及不稳感; ②症状大部分时间存在,部分患者几乎每日均有症状,但时轻时重。症状可自然发生,也可发生于突然运动之后; ③站立、暴露在运动或复杂的视觉刺激、主动或被动的头部运动会导致症状加重,上述情况可能不会同时加剧头晕症状; ④往往发生于急性或发作性前庭障碍以及平衡障碍之后; ⑤头晕症状可能间歇性开始,然后平稳,而渐进性起病并不常见。 鉴别诊断 PPPD需与前庭性偏头痛、原发性直立性震颤(Primaryorthostatic tremor)、双侧前庭病(Bilateral vestibulopathy)、前庭阵发症(VP)、外淋巴囊瘘(Perilymphfistula)相鉴别。 前庭性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自发性发作性疾病,30%的前庭性偏头痛合并有PPPD,临床上具有明显前庭症状以及慢性不稳感的偏头痛患者可能合并前庭性偏头痛和PPPD。 原发性直立性震颤没有明显的视觉刺激,在肌电图和姿态平衡仪中,14-16Hz有明显的频率峰值。 双侧前庭病的不稳感往往在暗处加重,视觉症状在头动时尤为明显,前庭功能检查显示双侧前庭功能丧失。 VP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MRI示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 外淋巴瘘伴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瘘管实验阳性,颞骨CT可鉴别。 PPPD的治疗 PPPD的治疗在全世界范围尚没有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但几个小型实验研究已经得到一些结果。总体来讲,PPPD的治疗可以分为四个方面,即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前庭和平衡康复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治疗方案联合使用。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 心理治疗就是向患者进行疾病的宣传教育,详细地解释精神疾病导致和产生持续的躯体症状的机制。成功的心理治疗对保证其他治疗的实施至关重要。Staab 和Ruckenstein 观察到大多数PPPD患者伴有焦虑症状,由神经耳科疾病相关的急性前庭障碍引发的焦虑症状最为常见,但多数患者认为自己只存在躯体疾病,而否认其症状来自于精神因素。心理治疗对于病史较长的PPPD患者几乎无作用,但如果早期应用可能会降低发展为PPPD的几率,所以心理治疗是成功治疗PPPD非常关键的第一步。 药物治疗(Medication) 药物主要为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主要包括盐酸氟西汀、盐酸舍曲林、盐酸帕罗西汀、氢溴酸西酞普兰、草酸艾司西酞普兰、马来酸氟伏沙明,它是焦虑障碍的一线治疗药物。SSRI药物治疗必须遵循逐渐加量的原则,过于激进的治疗会导致症状加重,从而促使患者过早地终止治疗。成功的药物治疗需要至少8到12周。多项前瞻性研究显示SSRI 能有效改善CSD 的头晕症状,有效率为70-75%,同时伴随症状(焦虑或抑郁)也能相应得到改善;巴西学者Bittar等人的一项研究显示SSRI治疗PPPD的总体有效率为68%,结果基本一致。大多数病人对SSRI有良好的耐受性,但少数病人会出现药物副作用(恶心、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等)。 前庭和平衡康复治疗(VBRT) 传统的VBRT包括凝视稳定、习服、平衡和步态锻炼,它是通过特定的锻炼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对前庭功能障碍的代偿。最近一项电话随访研究显示VBRT几乎对所有PPPD患者均有帮助,高于50%的患者可以明显改善头或躯体运动以及视觉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减轻头晕症状。VBRT也可以有效改善PPP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但具体作用机制仍不清楚。 认知行为治疗(CBT) CBT通过改变患者思维和行为从而来改变其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一种治疗方法。由于CBT是焦虑障碍的有效治疗方法,所以可能对焦虑相关的头晕疾病也有效。 总之,PPPD作为一种新的独立疾病。它是一种是由行为因素介导,心理因素参与并产生心理后果的功能性前庭疾病,刚刚被WHO命名并收录,其发病机制还不明确,诊断标准仍需完善,治疗方案需要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以便为临床提供依据。认识PPPD有助于神经耳科学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症状有尿频、排尿困难、尿流变细、排尿缓慢、夜尿次数增多等症状困扰许多老年朋友,我们自2003年在黑龙江省率先开始开展前列腺增生微创手术治疗,目前已经累计手术近3000例,手术年龄从52岁到93岁,目前已经有10年没有开刀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均通过微创手术治疗,经过统计,90%以上的患者获得非常满意的手术效果,随着手术例数的逐渐增多,手术技术也在不断提高、完善,目前每例手术时间20——80分钟,手术时间在逐渐缩短,切除增生前列腺组织的比例逐渐增高,手术效果越来越确切。 目前,我病区每年前列腺增生手术近200例,手术创伤小,无切口,经尿道无创完成,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术后5天即可拔出尿管出院,为广大老年患者带来福祉,解除痛苦,恢复排尿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