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很多人都会碰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无痛缘无痒的突然发现眼球的“眼白”处一大片红红的,非常的吓人,就像下图。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得了“红眼病”或是“眼底出血”,其实不然,这只是球结膜下的出血,在眼科来说不算什么严重的病症,不会传染也不会引起失明。球结膜是我们眼球表面的一层薄薄的几乎透明的膜,如皮肤一样覆盖在眼球的表面,正常人的球结膜有丝状的小血管,健康的眼球这种小血管要仔细看才能发现,如果在炎症等病理性因素的刺激下会明显扩张。而球结膜出血则是这些小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由于血液聚于球结膜下因此看起来就是红红的一大片,这种现象就有点类似于受伤后皮肤下的淤青。根据出血的量不同,红色的区域形状可以不一,大小可以不等,多的话甚至可以布满整个白眼球。刚出血的时候呈鲜红色或深红色,时间长了就变成淡黄色,一般都能于几天至几周后慢慢吸收不留痕迹。球结膜出血除去炎症、外伤或手术的原因外多见于高血压、糖尿病、血液病等患者,也与年龄的增大、血管的硬化有关,特别在冬季多发。一般在结膜出血的24小时内可以进行冷敷,3天后酌情热敷,但也有患者热敷后会引起再次的出血,因此个人认为任其自行吸收即可。预防球结膜出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揉眼。2、避免剧烈运动。3、注意用力屏气的动作,比如咳嗽、打喷嚏、呕吐、便秘等。4、戒酒(有的患者一喝酒就引起出血)。5、避免情绪激动。6、注意温差太大的环境。7、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倒立。球结膜出血只是一种症状,但如果反复发作,应进行全身系统疾病的检查。
自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开展以来,为许多患者摘掉了眼镜,免去了戴镜的烦恼,但也有一些人没这么幸运,由于在术前检查中发现眼底视网膜上有裂孔,而暂时不能进行近视眼手术。那什么是视网膜裂孔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又有多大的危害呢?通俗的说,视网膜就是人眼球内部的一层薄薄的膜样组织,有着丰富的神经细胞和纤维,是视觉形成中的”接收器”。正常的视网膜是完整而平服的,贴附于眼球壁的内面。视网膜裂孔则是视网膜上出现的“破孔”,一般是在周边视网膜变性(一种视网膜玻璃体的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形成的,多见于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由于近视患者的眼轴不断增长,导致周边视网膜变薄,萎缩,慢慢出现裂孔,或是变薄的视网膜受玻璃体牵拉的作用形成裂孔。缓慢发病的病人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有玻璃体的牵拉则可出现闪光感或黑影飘动等。视网膜裂孔形成后,液化的玻璃体就会从裂孔进入到视网膜下,使视网膜离开眼球壁掉落下来形成视网膜脱离,此时患者可以感觉到视力急剧下降,黑影遮盖,严重者甚至失明,危害巨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视网膜裂孔虽小,却是个大隐患。近视眼特别是高度近视眼的患者,或是一眼已经发生过视网膜脱离的患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眼科进行全面的散瞳眼底检查,如发现裂孔则可进行眼底视网膜激光治疗,防患于未然。视网膜激光就如同电焊一样可以在裂孔周围形成一条加固带,加强了裂孔旁视网膜的粘附力,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未脱离的视网膜,减少了视网膜脱离发生的可能性,但对已发生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视网膜条件极差者还是需要手术来治疗。我院眼科自1996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已经为数百名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的视网膜周边变性及裂孔的患者进行了眼底激光治疗,免去了手术及丧失视力之苦。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裂孔激光后(白点为激光斑)
人到了老年,最怕出现什么问题呢?答案有很多,在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情况,面对的疾病也不同。在神经疾病方面,或许很多人会担心帕金森;在内科方面,会害怕“三高”疾病;在行动方面,会担心骨质疏松。而在眼科方面,相信大多数人都会担心白内障问题。 作为老人常见的疾病,白内障的危害是越来越大。所谓白内障,是眼睛中的晶体变得浑浊以致看不清前方物体的疾病。要知道老人本就行动不便,加上视物困难,往往容易出现骨折等危险生命的严重后果。 补足营养老人可防白内障 老人如何预防白内障?专家认为,维他命及一些微量元素对防治白内障的形成与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故老年人平时应多摄取含有丰富维他命C、维他命 E、乙型胡萝卜素、谷胱甘肽、维他命B1、维他命B2等维他命的食物。 而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工作者通过大量实验室研究,认为白内障可能是许多因素的综合结果,晶体氧化损伤是其形成的最初因素。研究发现,晶体本身有着一定的防御氧化损伤的功能,如晶体中存在一些清除剂及其他一些有机物,可以清除某些特殊反应的中间产物,使晶体免受损害;其中主要有维他命C、维他命E、乙型胡萝卜素、谷胱甘肽、维他命B1、维他命B2等。 此外,还有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亦参与晶体蛋白质的代谢,一旦这些维他命及有关成分缺乏,代谢紊乱,氧化蛋白质成分增加,晶体逐渐浑浊形成白内障。 专家认为,维他命及一些微量元素对防治白内障的形成与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故老年人平时应多摄取含有丰富维他命C、维他命 E、乙型胡萝卜素、谷胱甘肽、维他命B1、维他命B2等维他命的食物。 所以,要预防白内障,老年人也应额外补充一些维他命营养制剂,以补充每日所需营养素,防治疾病。不过专家要提醒老年朋友,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充。
前面已经谈到眼底病有“三难”,仅通过文字想让一个非专业人士搞懂是不现实的,因此我将不定期的做一些常见眼底病的知识讲座,把相关的资料和我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结合在一起做成幻灯片,以便众多患者朋友可以更直观的认识这些疾病,正确的面对病变的发展,及时的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希望给大家带来更加切实有用的帮助!
近年来,随着眼科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眼底病的发现率逐年上升,“眼底病”一词也慢慢的被人熟知。那么,到底何谓眼底病?这又是一类什么样的疾病?它又有怎么样的特点呢?简单的说,如果把眼球分为两部分,那前面一半为眼前节,后面一半就称为眼后段,也叫眼底。眼前段的一部分是能够看到的,而眼底则必须通过特殊的仪器才能看到。因此,眼底病有以下三难。 1、发现难:如果把眼球比作一间封闭的房间,那么我们在门外所能看到的只是房间的门和窗而已,至于房间深处墙上有什么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想要看清,必须将门窗打开。而眼球的瞳孔就如同门窗,眼底组织就犹如房间深处的墙壁,因此要检查眼底最好是要在瞳孔散大的情况下进行,不然不容易看仔细。另外,眼底有病变时一般症状比较隐蔽,患者所能感受到的往往是视力不同程度的下降和视觉质量的改变,比如视物变形、视物变暗发黄等。有时会伴有眼前黑影,有飘动的和固定的。由于无红无肿,无痛无痒,肉眼又无法直接看到,眼底病变一般很难及时发现,即使感觉视力下降也常被误认为是白内障而忽视。 2、诊断难:眼底组织是脑神经组织的一部分延续,包括视网膜、视神经、脉络膜等,还有终末血管的密集分布,结构精细,功能复杂,很细小的一部分病变就会带来视力的严重影响。因此也就带来了诊断上的困难,不但要判断哪个部分出现了问题,还要分析是否与全身疾病有关。从最初的眼底镜,到眼底血管造影,再到如今的眼光学断层扫描(OCT),检查技术的飞跃发展给眼底病的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但想要精准的诊断眼底病变还需要结合眼底病医生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认识,不然即使病症就在眼前却也无从发现。 3、治疗难:正因为眼底病的诊断困难,因此也就导致了治疗的困难,再加上眼底位于眼球的深部,无法肉眼见之,因此一直以来眼底病的治疗是眼科的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开展,眼底微创手术使诸如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出血、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不再成为不治之症,抗VEGF药物眼内注射及眼底激光的广泛应用也使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脉络膜肿瘤等病人带来了不再失明的希望,但即便眼底病的治疗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比如治疗后视力的不完全恢复和视功能的有限改善、治疗费用的昂贵以及多次重复治疗的可能,而且很多病变单一的方法并不能达到目的,需要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以上种种局限都为眼底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挑战,眼底病医生更是任重而道远。鉴于眼底病的以上特点,患者应对眼底病有客观的认识,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勤复查。很多疾病如果能早干预可以大大降低失明的风险,例如:视网膜裂孔及时激光封闭可阻止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规范随访和及时的激光治疗可防止进入增殖期;黄斑变性早期进行眼内抗VEGF药物的治疗可使患者摆脱失明的痛苦……如果说生命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那么眼睛就是除了生存以外最宝贵的东西,特别是随着如今生活条件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温饱,还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因此爱护眼睛,重视眼底病的防治就变得尤为重要!眼球剖面图正常眼底结构(左眼) 本文系张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在这里我们将接触一个新名词:VEGF,中文的意思就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往的研究表明,它和黄斑区的很多变性性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因此,近几年来抗VEGF药物的研发和临床应用为黄斑区病变的患者带来了福音,以下我将把这个黄斑禁区的升级版利器做个简单的介绍。1、简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为视网膜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该病在临床上分为干性(萎缩性)AMD和湿性(渗出性)AMD两种,多发生于45岁以上,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是一种高度致盲的严重眼部疾病,其形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密切相关。抗VEGF药物为一类通过抑制眼内VEGF的活性从而控制AMD发展的生物制剂。2、特点:抗VEGF药物目前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难治性黄斑水肿以及新生血管性眼病手术前,常见的有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性高度近视继发黄斑CNV(PM)、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特发性脉络膜息肉样血管病变(PCV)等。3、费用:抗VEGF药物的费用比较昂贵,目前在国内上市的有两种制剂:一种为进口的雷珠单抗,售价每支为人民币5700元;另一种为国产的康柏西普,售价每支为人民币5550元。此类药物均为全自费,每次治疗需用一支。另外还需要相关的手术费用。4、治疗过程:该治疗方法为玻璃体腔内注射(药物注射在眼球内),注射剂量为0.05ml/次,根据病情不同,每次注射间隔时间为1个月左右,常规3个月为一个疗程,以后每个月随访1次。在随访期间根据病情的变化给予再次治疗。5、术前准备:治疗前术眼滴用抗生素眼液3天以上,每天4~6次。6、治疗效果:进行抗VEGF药物的治疗可能会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也可能出现治疗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不能保证抗VEGF药物治疗对病情一定有效;大部分患者需要进行反复治疗才能保持疗效。治疗效果依各自病情而定,极少部分患者可能完全无效,甚至加重眼底缺血状态,严重时可能视力减退或丧失。7、副作用:抗VEGF药物需要玻璃体内注射,故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治疗后可能出现注射部位出血、结膜充血、眼痛、异物感等不适;(2)治疗后可能出现角膜擦伤、角膜水肿等现象;(3)治疗后可能出现眼压升高、黑影飘动等;(4)最严重的风险为眼内感染、视网膜脱离或玻璃体出血,目前报道的发生率为0.1%-0.01%不等,一旦发生,需进行手术治疗;(5)麻醉意外、由于患者年龄大或伴有心脑肺等疾病并发的意外;(6)目前医学科学尚不能解释或解决的意外。8、术后注意事项:治疗后当天术眼请勿接触水及污物,遵医嘱滴用抗生素眼液,第二天来医院复查再取下纱布。如有眼部疼痛红肿严重及时来医院就诊。术后注意用眼卫生,勿用手揉眼睛,避免强光照射及长时间用眼,1个月左右再次复查。9、联合治疗:目前眼内注射抗VEGF药物虽然是一线治疗方法,但有些患者的病变比较顽固,病情比较复杂,单一的抗VEGF药物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可根据病情加以PDT(光动力学疗法)或其他药物治疗。 本文系张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角膜是我们眼球最前面的一层透明的薄膜样组织,它如同一扇洁净的窗玻璃保护着我们的眼内组织并让外界的光线通过,任何导致角膜混浊的损伤和病变都将使我们的视力大受影响,甚至失明。由于角膜组织敏感而脆弱,在正常情况下,有任何物体要靠近角膜都会产生反射性的瞬目行为来保护它。但现实生活总有一些防不胜防的现象使角膜遭受严重的损伤,最为常见的就是角膜炎及外伤。角膜炎是指由于病毒或细菌的因素感染角膜使其发生的急慢性炎症反应,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充分的治疗,角膜就无法恢复透明,那么即使炎症消退了,角膜也会变成一块“毛玻璃”。因此一旦发现眼睛发红并伴有异物感、流泪、怕光等感觉时,应赶快至医院就诊,特别是戴隐形眼镜的患者,不管是何种镜片都不能戴着过夜,护理液如有污染则不能再使用,最好平时在摘镜后能滴一些无刺激的抗生素眼液预防角膜感染。另一常见原因就是外伤了,包括工作时铁屑飞入、酸碱等化学制剂溅入、电焊光灼伤角膜、剪刀等利刃戳伤角膜等等。此类损害轻则引起眼睛的剧烈疼痛,不能睁眼,重则导致无法修复的角膜损坏,最后形成白色的瘢痕,不但影响外观,更可导致视力的丧失。由于此种伤害的后果非常严重,因此在相关的工作中一定要戴上防护面具或眼镜,如果有化学制剂入眼,应及时就地用清水冲洗,不要给儿童玩带锐利针刺的玩具等。一旦受损的角膜无法在药物的作用下恢复透明,那么这块“毛玻璃”就需要换上一块新的透明玻璃才能使患者重见光明,这样的手术就是角膜移植手术。在我市市级医院眼科中,惟有我院眼科开展角膜移植手术,并已有40多年的历史。目前随着眼科设备和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角膜移植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大,各种原因导致的角膜瘢痕、角膜营养不良和变性、细菌性或病毒性角膜溃疡、蚕食性角膜溃疡、化学伤或热灼伤伴浅层新生血管者、眼内手术后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者等等都可以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但由于角膜移植的来源目前还只能局限于人类本身,因此很难获得,许多可以进行角膜移植的病人由于原材料的缺乏而丧失了复明的机会。所以在此我们不仅要强调保护好角膜,不让我们心灵的窗户蒙尘,更要呼吁社会积极开展捐献角膜的活动,造福于广大角膜病患者,将自己明亮的眼睛传于后世他人,永远的看清这个世界!
天气热了,“红眼病”也开始多了,每天都要看十几个这样的病人。对于这个很普通的疾病,很多患者包括医生都存在诊治的误区,根据我的经验,在此总结了几个在平时门诊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简单的说一下。1、眼睛红就是“红眼病”。所谓“红眼病”专业名称叫急性结膜炎,是一种常见于初夏季节的传染病,除了眼睛发红,还伴有异物感、流泪、灼热感、痒等,同时可有大量分泌物,可为粘液性或脓性。其“红眼”特征为白眼球的弥漫性发红,上下眼睑翻开可见充血发红。而如果仅表现为白眼球的局限性大片发红并且不伴有以上症状的多为球结膜下出血,一般可慢慢吸收,不具有传染性。2、挂水可使“红眼病”好的快一些。由于红眼病为眼结膜的局限性感染,静脉全身滴注抗生素并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淋球菌性结膜炎除外),有时甚至会因为忽略局部的治疗而使病情加重,损害角膜导致角膜的炎症。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局部频繁点用有效的抗生素或抗病毒眼液,全身用药是不必须的。3、点眼药水就可以了。“红眼病”既然为一种传染性疾病,除了点用眼药以外,注意个人卫生及控制传播途径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家有红眼病人,不但使用的毛巾脸盆等洗漱用具要分开,更重要的是每天要进行消毒杀菌,以免残留于毛巾上的细菌再次感染;每次接触患眼后要洗手,不要直接去接触别的物品而引起交叉感染;不能用手或衣袖擦拭患眼,可用棉签沾清洁用水后擦拭扔掉;切忌包扎或紧闭双眼,可佩戴墨镜减少刺激症状。4、“红眼病”不治也会好的。虽然说“红眼病”有一定的自限性,但尽量还是要早期足量治疗,不然不但给生活工作带来影响,严重者还会形成结膜伪膜,并形成角膜浸润,使不适症状长期持续存在。一般来说,病毒性结膜炎较细菌性结膜炎症状更重,治疗效果也要差些,故更应引起重视,尽量在起病早期治疗。5、看“红眼病人”的眼睛会传染。红眼病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的疾病,看一下眼睛不可能被传染,不然的话我们眼科医生岂不是每天都要红眼了。因此只要避免与红眼病人的分泌物接触,注意个人卫生,切断传播途径就能很好的防止被传染了。
常言道:医生和病人是同一战壕里的战友,对付着共同的敌人——病魔。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中国,医生和患者的关系变得非常的紧张,甚至用敌我关系来描述都不为过,我相信这种状况不但在以前的很长时间能持续着,在今后的很长时间依然会持续下去。作为一名在临床第一线奋战了十几年的医生,我觉得病人很可怜,医生也很可怜,如果这是一场战争,那么没有胜者,医生和病人都是牺牲品。这是中国人民的悲哀。中国的病人很可怜。先不提看病贵,就说这个看病难,那真是叫难!只要是知名一点的大医院,排队堪比春运,只是春运一年才一次,而医院排队天天如此。北京上海等大医院的难我就不提了,大家不用去见识也能知道。只说我们这家中等城市的三甲医院,说说我们这个小眼科。每天早上去上班我都会被门诊外黑压压的病人吓一跳,分诊台上没多会儿病历卡就排满了整张桌子,后来的病人连号都挂不上(专家门诊就更甚了)。病人往往要排两三个小时才能进入诊室,而看病的时间却只有十几分钟,有时普通的病只需要两三分钟即可,而医生对每个病人说的也不可能很多,因为就是这么短的就诊时间还要等待两三小时,如果每个病人都说上半个小时,那后面的病人是不是就等一天都看不到病了呢?有些病人好不容易看到病了,但还要去做检查又要排队,下次还要来复查……真是没完没了。光这排队浪费的时间我就觉得病人太可怜了。中国的医生也可怜。如上所说,从早上到晚上下班,门诊医生要接待几十号不同病情不同性格不同区域的病人,很多医生连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况且看病不像买东西,是关乎病人生命健康的大事,来不得半点马虎。每接诊一个病人要仔细的问病史,认真的做检查,一边做一边脑子里还要搜索类似的病变进行鉴别,并且还要根据病人的性格特点来开检查项目(比如有的病人对自己的健康很在乎,他就会要求医生先把所有的检查都查好明确诊断后再用药,而有的病人觉得各种检查很浪费时间金钱,就会拒绝一些检查只想快点治疗),所以确诊一个病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约百分之四十的病例是需要再次就诊才能确诊的,那有些病人就会有意见,又必须花上一段时间进行解释工作。诊断明确后才是治疗,开药的同时还要解说清楚如何使用注意事项何时复查等等事宜。如此反复,一天下来真是筋疲力尽,所以一般的医生上午的态度会好些,到下午就会差一点,这也是人之常情,有时患者不理解,还会招来投诉。所以我觉得医生也是很可怜的。其实每个医生都是想花最少的钱最少的时间把病人的病治好,但疾病本身的多变性和复杂性让医生不可能个个都治好,再加上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的不同也让病人会付出更多。而病人面对如此众多的医院医生,对自己的疾病又不了解,所谓病急乱投医,这个专家看到那个专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时还因为看的不对路拖延了病情损害了健康。在这样的怪圈作用下,导致了病人辛苦医生辛苦,医患矛盾越来越大,慢慢的从战友变成了敌人,最终两败俱伤。我始终相信医者仁心,绝大部分的医生都是善良的,都是在真心为病人付出的,对于病人就医急切的心情也是能够理解的,只是希望彼此多一份理解多一份配合,我们的健康也就能多一份保障,让我们来共同努力吧!
在这个网站注册了有1年多了,却有将1年没登陆,很是惭愧。一来是因为工作太忙,二来也是因为现在类似的网站太多,但很多都没人好好维护,内容更新不及时或者索性从别的网站不经审核的拷贝过来,并不能起到真正的指导患者帮助患者的作用,让我颇感失望。可是前不久我收到了网站工作人员发给我的一封电子邮件让我重新有了信心。这是一封征询我意见的邮件,问了下我们科室的医生信息有没有更改,其实也就这么小小的一点举措,却让我感到这个网站是个负责任的网站,起码是个做实事的网站,因此我很乐意把最新的信息传递给他们。我相信只有这样有责任心的一群人在做事,网站才有前途,患者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帮助,我登陆这样的网站并留下自己的经验体会才有意义。非常感谢网站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感谢他们为医生和广大患者在网络上建立一座桥梁,让我们在医院工作之余还能为患者提供有效的信息和实际的帮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