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孩子的安全考虑,最好是怀孕头三个月停用一切药物,以免出现胎儿畸形、影响胎儿发育。驻马店市第二人民医院精神科范大庆但是,病人和家人常常希望有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复发,二者有矛盾。2、美国FDA根据对胎儿的影响大小、把药物分成5类:孕A 已有足够数量、良好对照的人体研究,显示该药在怀孕早期对于胎儿未见不良影响(在怀孕后期也无此种迹象)。孕B 动物实验未能显示该药对于胚胎具有不良影响,但尚缺乏足够数量、良好对照的人体研究予以证实;或动物实验虽然显示该药对于胚胎可能具有不良影响,然而已有足够数量、良好对照的人体研究显示该药在怀孕期对胎儿未见不良影响。孕C动物实验虽然显示该药对于胚胎可能具有不良影响,然而缺乏足够数量、良好对照的人体研究予以证实;但是由于治疗需要,即使有这种潜在可能,权衡利弊、仍应对于孕妇应用该种药物。孕D从市场调查或信息反馈所获‘不良反应资料,或从人体研究,得知该药对于胎儿具有危害可能;但是由于治疗需要,即使有这种潜在可能,权衡利弊、仍应对于孕妇应用该种药物。孕X从动物或人体研究证明该药可能导致胚胎畸形,以及(或)从市场调查或信息反馈所获‘不良反应资料、或从人体研究,得知该药对于胎儿确有危害可能;即使由于治疗需要,权衡利弊之后,可以清楚表明,对于孕妇仍不该应用该种药物。3、现将有关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用药与怀孕及胎儿的关系,列述如下:1)所有抗精神病药:除氯氮平为孕B外,均为孕C;氨磺必利、舒必利不详2)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为孕D,应当禁止服用。拉莫三嗪,加巴喷丁为孕C;3)抗抑郁药:去甲替林、阿米替林、丙米嗪、米帕明、帕罗西汀为孕D。氯米帕明、多虑平、西酞普兰、艾述西酞普兰、氟伏沙明、度洛西汀、文拉法辛、曲唑酮、米安舍林、米氮平,氟西汀、舍曲林均为孕C;安非它铜、马普替林为孕B4、参考国内精神卫生专家观点,根据国内外专家意见,在患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时如果怀孕的话,可以按照以下执行:1)怀孕时,完全可以用抗精神病药(氨磺必利、舒必利不详)或抗抑郁药(除去甲替林、帕罗西汀、丙米嗪、米帕明、帕罗西汀,不应该服用),一般说,没有致畸的问题。2)怀孕时,心境稳定剂碳酸锂、卡马西平、丙戊酸盐有致畸可能,应当禁止服用。也许可改用拉莫三嗪、加巴喷丁。5.特别提醒:所有药物使用,药物分类均需精神科专家指导。如果服药,建议多做产前检查,如三维超声、四维彩超检查、羊水检查,1.5T以上核磁共振,看胎儿有无肢体畸形、心脏畸形、脊柱裂等等,以防止意外,切记!!。6.孩子是否会遗传到精神疾病,与服药完全无关。父母亲没有精神分裂症,子女有1%可能罹患精神病。如果父母之一患病,这个可能性就大5-10倍。90%可能没有问题。而且即使遗传到了这个疾病基因,也不一定就发病;即使发病,也要在十几年之后。到那时,科学更发达,可能治疗方法很先进了。但是,归根结底,如何选择、如何要孩子,最终只有病人、家属自行斟酌,决定权在病人、家属。
精神分裂症早期有如下表现:1、性格异常:正常性格变成孤僻独处,沉默寡言,不再热情好客,见到他人无任何礼貌表示,不理不睬;2、不讲卫生懒散不修边幅:平时讲究卫生、喜欢整洁的人,不洗澡、不理发,脏衣服不及时更换洗涤,不料理个人卫生;3、多疑敏感:认为周围相干或不相干的人都在议论或评论他,恶意对付他,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指桑骂槐,总之,去做很多不利于他的事,有的人无端指责丈夫或者妻子有外遇;4、情感异常:与亲人冷漠,与朋友疏远,与他人难以沟通、交流,难以接触;5、自语自笑白日梦: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整天幻想一些东西,时时自言自语,有的自笑,常常像做“白日梦”一样,让人难以理解;6、行为怪异孤僻:变得整天卧床不起,独自一人发呆不出门,有时无故非常警觉,担心别人对自己不利;7、述自己头疼、失眠、悲观,述别人对自己不好而有悲观自责轻生念头;8、逐渐不能胜任正常工作,发呆,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与同学或老师正常沟通和交往,怀疑同学、同事或群体等对自己恶意相待,社交退缩等。如果一个人有基本明确的时间(比如6个月左右,1年左右,2年等等),出现上述明确表现,应当及时就诊,尽早的或者比较早期发现精神分裂症,从而得到及时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抑郁状态或者抑郁症,对于孩子们面对这样的情况,他们采取自己伤害自己行为,不再爱自己身体,他们也不在乎家人的感受,作为家长和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对于这样的事情你们怎么看待,可以互动留言,正确理解正确对待,帮助更多的家长和孩子们。
常常有些病人家属提问,如何早期发现精神分裂症?治疗后还能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吗?是不是把抑郁症误诊成精神分裂症了?精神分裂症早期有如下表现:1、性格异常:正常性格变成孤僻独处,沉默寡言,不再热情好客,见到他人无任何礼貌表示,不理不睬;2、不讲卫生懒散不修边幅:平时讲究卫生、喜欢整洁的人,不洗澡、不理发,脏衣服不及时更换洗涤,不料理个人卫生;3、多疑敏感:认为周围相干或不相干的人都在议论或评论他,恶意对付他,一举一动都是针对他,指桑骂槐,总之,去做很多不利于他的事;有的人无端指责丈夫或者妻子有外遇;4、情感异常:与亲人冷漠,与朋友疏远,与他人难以沟通、交流,难以接触;5、自语自笑白日梦: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整天幻想一些东西,时时自言自语,有的自笑,常常像做“白日梦”一样,让人难以理解;6、行为怪异孤僻:变得整天卧床不起,独自一人发呆不出门,有时无故非常警觉,担心别人对自己不利;7、述自己头疼、失眠、悲观,述别人对自己不好而有悲观自责轻生念头;8、逐渐不能胜任正常工作,发呆,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学习成绩明显下降,不能与同学或老师正常沟通和交往,怀疑同学、同事或群体等对自己恶意相待,社交退缩等。如果一个人有基本明确的时间(比如6个月左右,1年左右,2年等等),出现上述明确表现,应当及时就诊,尽早的或者比较早期发现精神分裂症,从而得到及时恰当的诊断和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再谈一谈精神分裂症得到及时恰当的诊断和治疗对病人以后生活工作学习的影响。一般人认为得了精神分裂症也不可能痊愈,其实有失偏颇。实际上,目前的医疗条件下,发病2年以内的精神分裂症经过正规治疗,足量足疗程正规治疗,绝大多数病人效果可以达到临床痊愈,如果能够坚持巩固治疗,正确的维持抗复发治疗,克服对疾病的羞耻感和患精神病的自卑心理,病人的社会功能和学习、生活功能,可以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能够正常的上学(包括上大学)、工作、生活、生儿育女。反复发作成为废人,往往是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尤其是没有家人坚持督促病人服药所致。精神分裂症要求足量足疗程治疗,可以配合MECT治疗,力争症状完全消失,临床治愈病情完全缓解,巩固3-6月,才考虑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需要抗复发服药治疗3年以上,才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如果减药过程中症状反复,立即恢复原来的药量,以免复发。如果是二次及二次以上复发,建议长期服药维持或使用长效药物维持。维持量因人而异。这样巩固治疗下,大部分病人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切忌家属不管病人,让病人自己服药,结果,病人自己服药断断续续;或者根本没有服用;或者病人认为太麻烦,欺骗家人说正在服药,实际是早已经停药;或者病人病情没有缓解,自己认为没有病,告诉家人自己在服药,实际是根本没有服用药物;或者病人每天服药,但是,剂量根本没有达到最小维持量,或者病人每天服用多种药物,但是,每种药物都是蜻蜓点水,使用所有药物剂量没有一种达到最低剂量,当然,没有明显效果。如果患者发病时间短,第一次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这时尽早(最好2年内)使用疗效全面、副作用低的新型抗精神病药足量、足疗程治疗,可以配合MECT治疗,急性期治疗需要2个月左右,力争症状完全消失。不要因为副作用等等原因而不正规治疗。尤其是发病于青少年时期的患者,只有迅速地控制症状,才能尽快地恢复其学习、工作和生活能力,使疾病不至于影响其今后的前程。而患者在某一段时期疾病急性恶化,主要原因是患者使用药物不当或维持药物剂量过少,或时停时用,或骤然撤药、或者受到重大恶性刺激等。急性反复复发,每复发一次都会加重病情,导致治疗会更困难、患者社会功能逐步衰退。事实上,通过早期、足量、足疗程正规治疗,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包括儿童)可以完完全全康复得与病前一模一样,与正常人没有任何差别,关键是:1)足量、足疗程治疗彻底,2)保证能够按时维持恰当的剂量服药。以上看法,是笔者治疗精神分裂症几十年的体会,在这里与广大患者和家属共享,希望对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有所提醒,帮助病人家庭少走弯路,治愈疾病,过上尽可能满意的生活。本文系范大庆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患者男性,今年23岁。 高一及以前,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是班长。 高二时(2012-2013年)时常说班里一个男生xx不好,总好漫骂他,不想在那上学了,学习成绩下降,一直未引我们注意。 高三刚开学(2013年9月),说男生xx骂他很厉害,并告诉了老师,后来还报了警。老师说不一定是针对他的。后来只好转入另一学校。这期间,常提那个男生xx,说他很坏,影响了他学习,说恨死他了。老师说他注意力不集中,经常不上课。兴趣下降,精力下降,和同学交往少,懒惰,喜欢睡觉,吃饭少,体重减轻。 2014年秋,发现他自言自语、自笑。 2015年春,老师说他不爱动手,反复向家人和同学述说男生xx不好等。2015年9月在xxx大学一年级开学期间,自言自语、自笑等症状加重,并出现幻听,同学说他无缘无故说脏话。当年10月回家治疗。2015年10月在当地省精神卫生中心,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氨磺比利800mg/天,苯海索2.5片/天。后又加氨磺比利1000mg/天,20天内逐渐减到800mg/天,直到2个半月后无幻听及其他症状。 2015年10月开始服药后,对家人温情又恢复,但心情一直不好,开始恶心、便秘、溢乳、尿频、坐卧不安、身体发抖、心前区疼痛,易困,嗜睡、忧郁,后来逐渐好转,体重增加3Kg,泌乳素8906u IU/ml。15年春节前休学在家3个月, 2016年春节复学,学习尚可,愿意和同学交流,偶尔参加同学聚会。在家里很粘妈妈爸爸,2016年5月减氨磺比利100mg,8月减100 mg,剩600 mg后精神面貌大为好转。 2016年9月北京yy教授诊断抑郁症或焦虑症可能性大,让减氨磺比利100mg,1次/15天。又加氟伏沙明(兰释)50 mg(加后尿尿困难,2-3小时才能尿完,淋漓不尽)。2017年5月1日,氨磺从50㎎减为25㎎,兰释减为约10㎎。5天后开始:轻度腹泻,打嗝。 至2017年5月28日复发发病:再次出现男生xx的叫声,致焦虑,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遇事不冷静,喊叫声较大。脑子里经常出现2到3个和他关系不好的同学的身影。一个高叫、一个监控、还有一个帮忙想得到好处。2017年6月北京安定医院B教授诊断为”精神分裂症”,逐渐加氨磺比利400㎎,阿立派唑20mg,最后加氨磺比利800㎎,15天部分症状缓解,后回校上学后症状加重,氨磺比利1200㎎(6月18日),症状逐减轻。医生建议住院,进行MECT治疗。住院期间,开始氨磺比利1200㎎+阿立派唑20 mg+MECT,做完4次MECT后,精神症状消失。但此时医生减少氨磺比利400㎎,行氨磺比利800㎎+阿立派唑20 mg+MECT治疗。几天后又出现症状。做完第8次MECT后,精神症状又消失。做完12次后,病人出院。出院后,继续服氨磺比利800㎎+阿立派唑20 mg,精神症状陆续出现并加重。 2017年10月12日, 去掉阿立派唑20 mg,服氨磺比利800㎎+奥氮平20㎎,2017年11月2日开始服氨磺比利800㎎+奥氮平30㎎,已经20天了。 目前情况:有叫声和监控,因此心烦,反复叙叨以前不好的同学之间的事。和服奥氮平30㎎前比,症状减轻了40%。 范大夫,能认识你是我一家人的幸福 ,对于服药治疗方面的问题,我们全听你的!我们做错的,请你及时纠正!
常常有一些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病人诉说:我开始服用某某医生的药物很有效,失眠好了,抑郁或者焦虑以及其它症状都减轻了,一星期或者10天或者一段时间、一个疗程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甚至无效了。换了一个医生,还是有效一段时间,就没有效果了。或者,这一种药物服用一段时间有效,以后,效果越来越差。还有一些病人,治疗一段时间,没有明显的药物副作用。后来,病人原来并没有出现的、说明书上面写的副作用出现了,或者说明书上面写的副作用越来越多,表现越来越重。确实,这种情况在临床工作中经常见到。这是什么原因呢?简单的分析一下,有一些原因值得重视:1.病人对医生缺乏信任感,丧失了信心,或许就会感到治疗效果变差。2.病人由于工作、生活、社会、人际、家庭、学习压力或者突发事件导致病情加重或者波动,感到治疗效果变差。3.病人本身的性格问题,思维方式不改变,疑病倾向明显。4.以为医生是万能的、药物是万能的,期望值过高,病情有所波动就丧失信心。5.病人认为久病成良医,没有配合医生,不认真遵照医嘱治疗,按照自己的想法治疗。其实,医生至少经过5年以上医学院学习和多年临床实践,鉴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病还没有找到最彻底的治愈方法,何况病人对疾病的理解只是一知半解呢?6.病人本身没有调动自我对抗不良情绪的积极性,没有自我调节的努力,或者努力不够。7.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药物耐受,或者出现副作用。药物本身不是身体自然存在的东西,人体肝脏肾脏等器官和系统会把药物当成异物破坏掉、对抗掉、排泄掉。破坏掉、对抗掉、排泄掉的药物过多,就会影响疗效。也许,一些副作用随着服药时间延长、药物蓄积而出现,或者随着服药时间延长加重。当然,相反,很多副作用随着服药时间延长适应或者消失。8.病人有问题不去咨询专家,或者医生解释不清楚,病人就自己研究药物说明书,结果,研究来研究去,一知半解,按照自己的理解,钻牛角尖,导致无意识中进入死胡同,最后的结果是主观感受出现治疗效果降低或者副作用增加。9.自己在网上看一些东西,生搬硬套,钻牛角尖,不能服从医嘱。10.最后一点:个别医生的素质或者治疗方法有不足之处。以上分析只是本人个人的看法,也许需要进一步探讨。治疗疾病尤其是精神心理疾病,是一个医生和病人、病人家属结成联盟、共同对抗疾病的过程。单独靠一个方面的努力往往不够。我希望我的病人、病人家属和我结成战胜疾病的坚强联盟,为疾病痊愈奠定基础,最终达到尽快痊愈的目的本文系范大庆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常常有人询问精神分裂症遗传问题,并且询问精神疾病遗传与服药是否有关。再此回答:正常人,父母亲没有精神分裂症,子女有1%可能罹患精神病。如果父母之间一个人患精神分裂症,这个可能性就大5-10倍,子女有5-10%可能罹患精神病.但是,也就是说,90%患者子女可能没有问题;但是,即使遗传到了这个疾病基因,也不一定就发病;即使发病,也要在十几年之后。到那时,科学更发达,可能治疗方法很先进了。精神疾病患者的孩子,是否会遗传到精神疾病,与服药完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