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又称为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由于髋关节的结构存在结构性的畸形而导致关节不稳定,直至长大后发展为髋关节脱位。这种疾病一旦出现,越早发现、早干预就越可以避免日后的手术,也能让孩子少遭罪,并且预后也会很好。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在孩子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留个神,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咋回事?髋关节的解剖结构是一个精密的杵臼关节。DDH 的患儿中,简单的说,就是孩子的“髋臼窝”发育的浅,使得“球”即孩子的股骨头可滑出髋臼。根据滑出的程度不同,形成髋关节的半脱位、全脱位。孩子的哪些征象提示可能有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呢?一.可能会导致孩子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因素①.家族中有人得过此种疾病②.孩子为臀位产分娩③.对孩子进行不正确的抱、背及坐姿,比如绑腿二. 提示髋关节脱位可能的表现①.两侧大腿内侧皮肤皱褶(也就是“臀纹”)不对称,患侧加深增多。不过要注意,并非所有的髋关节脱位臀纹都会不对称,也不是臀纹不对称就提示髋关节脱位。如果有了就要心中有根弦,再结合其他的表现来鉴别。②.小孩儿会阴部增宽。由于髋关节脱位,大腿根部的位置改变,会导致患儿会阴部增宽,如果两侧同时脱位,则次表现更明显。③.一侧大腿的活动少,并且蹬踩的力量跟另外一侧相比较弱。④.一侧的肢体短缩。⑤.牵拉下肢时有弹响声或弹响感,有时孩子会哭闹。⑥.孩子开始行走的时间较正常儿童晚,并且有一侧跛行或者臀部后翘,腰前弓明显,走路鸭步。三. 可以自测的试验①.髋关节外展试验:屈膝屈髋90°,正常的髋关节可以外展80°,如果单侧外展小于70°,双侧外展不对称≥20°为阳性。②.Allis征:让孩子平卧,屈膝90°,双腿并拢,两个脚踝也对齐,如果发现一侧膝关节低于另外一侧,则提示髋关节脱位。③.Trendelenburg征(单足站立试验):正常人单腿站立时为了维持平衡对侧的骨盆会抬高。如果单腿站立时,对侧的骨盆不但没有抬起反而下降了,则提示单腿站立的同侧存在髋关节脱位。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上的表现,建议及时就医,通过医生的体格检查以及B超或者X线检查来明确诊断。如果诊断明确再根据孩子的年龄等因素决定下一步的干预措施。治疗越早,效果越佳。那么,儿童的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措施有哪些呢?①出生至6个月。首选吊带治疗来维持髋关节的屈曲和外展体位,让髋关节的发育恢复正常。②6~18个月。首选麻醉下闭合复位,石膏裤固定。③18个月~6岁。可采取手术切开复位或者截骨术。需要强调的是:目前的临床研究认为DDH通过早发现、早治疗,可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髋关节。但DDH就像他的名字,是一个可能伴随孩子生长发育而长期伴随的疾病,需长期的关注和复查,即使手术成功,也需长期复诊,以确保患髋在整个生长期内正常发育,从而终身耐用并将早期髋关节炎的风险降至最低。宝宝出生以后,科学预防才是关键。①避免绑腿。很多家长看孩子出生时是0型腿,于是就想当然的绑腿,然后甚至作为一种风俗延续下来。其实孩子刚出生时的O型腿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后面还会有一阶段的X型腿,随着生长发育都会恢复正常,完全不用绑腿。绑腿可能会引起髋关节发育不良甚至脱位。②避免不正确姿势。在抱孩子、背孩子时应避免孩子的双腿处于长期“并腿”的状态,可以像“小青蛙”一样的姿势。左侧为错误姿势 · 右侧为正确姿势育儿是件重要的事,我们需要对孩子的健康状态保持密切的关注。对于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时刻保持警惕,如果有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预后都会比较好,只有这样为人父母,孩子的未来才不留遗憾。
O型腿(别名“罗圈腿”,医学上称“膝内翻”):孩子双踝并拢时,双膝不能靠拢。X型腿(别名“碰膝症”,医学上称“膝外翻”):孩子双膝并拢时,双踝不能靠拢。那么,“O型腿”和“X型腿”就是有病吗?其实每个孩子出生后,腿型都会有这样一个自然变化过程一般来说,孩子刚出生时,都是O型腿,大约长到2岁左右,两腿恢复正常。紧接着,孩子的双腿又会渐渐变为X型腿。直到7岁左右,终于真正恢复正常。所以,大部分孩子的O型腿和X型腿,都是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家长不必过于担忧,也不需要什么治疗但是!这是大多数,世界上总有那么几个“中奖”的“幸运儿”,他们的O型腿和X型腿是病理性的,各种骨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都可以导致O型腿和X型腿,比如骨肿瘤、骨骺损伤、佝偻病、布朗特病等等。不要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您孩子的腿型异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也就是说,2岁以内孩子应该是O型腿,3-6岁孩子是X型腿,7岁以后孩子是正常腿型。比如身材矮小,面容异常,以及家族性遗传疾病。如果一侧比另一侧下肢向内或向外弯曲的厉害,那也提示存在着疾病。提醒: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上三方面的任意一个问题,请务必提高警惕,就诊检查。但如果没有,就让孩子轻松地成长,不要给他额外的生理和心理负担。矫形鞋、捆腿都是不必要的,因为生理性的O型腿和X型腿,随着生长发育会自动矫正,用了反而会造成孩子的不适和心理阴影。
孩子‘O’型腿或者‘X’型腿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经常有家长因为这种情况急慌慌带孩子去看医生。很多老人家怕孩子‘O’型腿,还主张孩子从小要绑腿,长大点‘X’型腿又补钙。孩子‘O’型腿或‘X’型腿确实不可轻视,但是大家要学会判断,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这个问题。“O”型腿,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罗圈腿”,医学上称为“膝内翻”,主要表现为孩子并脚站立时,双膝不能靠拢,两条腿向外侧弯曲,形成个“O”形。“X”型腿,俗称“内八字”或是“碰膝症”,医学上称为“膝外翻”,表现是孩子双膝并拢站立时,双脚不能并在一起,两小腿以膝盖为中心,向两侧撇开,形成“X”形。O型腿(左图),X型腿(右图)图片来自网络很多家长看到孩子“O”型腿、“X”型腿,紧张得不行。怕孩子缺钙,又怕长大后腿型不好看,想各种办法帮孩子纠正。但在“纠正”前,大家应该先了解一下孩子腿部的生长发育特点。“O”型腿、“X”型腿,孩子生长发育的必经路● 2岁以内,绝大多数孩子都是“O”型腿。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整个身体呈蜷缩状,双腿和双脚都是环形、也就是一个“O”型的形状,所以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仍旧会保持这种弧度。这属于生理性的膝关节内翻,是下肢发育过程中的正常表现。1岁半以前,这种弯曲的最大角度可达到15度以上;1岁半之后,随着孩子学会走路、蹲起,下肢承受的重量增加,“O”型腿会逐渐改善;等到2岁之后,多数孩子的膝内翻能自然纠正。所以,看到小宝宝腿型有点“O”,就给宝宝绑腿,是不可取的。孩子腿型发育过程 图片来自网络● 3~8岁,“O”型腿向“X”型腿过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了适应生理需求,孩子腿部会进行自我调整。2岁后,一旦孩子的膝内翻得到纠正,双下肢的发育又会向膝外翻发展,在3~4岁时尤为明显,最大外翻角度可达到10度以上。6岁以后,随着生长发育,X型弧度逐渐减小,双腿慢慢变直,等到7~8岁,双腿就基本长成和成年人一样的外观了,形状上趋于稳定。因此,8岁以前的孩子“X”型腿基本都是生理性的膝外翻,家长不必过度紧张。即使孩子发育稳定后,双腿也很少是完全笔直的,大多数仍存在轻度的外翻,这在一些瘦长体型的小女孩身上,更为常见。如何判断有问题的“O”型腿和“X"型腿?虽说大多数“O”型腿和“X”型腿,是孩子生长发育过程中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有些情况的确是有问题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判断:1、2岁前出现"X"型腿:我们前面说,孩子的腿型由“O”型过渡到“X”型,是以2岁为分水岭。如果2岁前出现“X”型腿或者2岁后出现“O”型腿,都可能为病理性畸形。2、左右腿型不对称:正常的双腿发育是对称的,无论是“O”型还是“X”型,左右都应该是对称弯曲的。如果一条腿直,一条腿弯,那要考虑是病理性畸形。3、弯曲程度:家长可以通过髁间距和踝间距来粗略评估弯曲程度是否正常。“O”型腿的孩子,当脚踝并一起时,膝关节之间的距离称为髁间距;“X”型腿的孩子,当膝关节并一起时,两脚踝之间的距离称为踝间距。如果间距小于3厘米,基本正常;间距在3~6厘米之间,家长需要注意观察;间距超过了6厘米,就要带孩子去医院就诊。4、其他异常:通常疾病都不是单一出现的,如果是病理性的问题,一般会伴随其它症状。比如孩子的身高、智力等方面的发育,明显晚于同龄人,或者是出现了其他的一些异常表现,比如身材矮小、面容异常、智力低下、腿部疼痛等。如果孩子“O”型腿或者“X”型腿,伴随上面的其中任意一点表现,家长就要高度警惕,带孩子去医院找医生评估,不要想着通过“绑腿”来纠正腿型,找出病因才是最关键的。
刚出生,宝宝就锁骨骨折了,这个时候的妈妈肯定非常自责,非常沮丧,非常伤心;心想:"这可怎么办,这么小就锁骨骨折,肯定很痛,造罪啊"。本该是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时候,随着宝宝锁骨骨折的发生,一家人陷入了紧张不安,焦虑责备中。但是,既然事情都发生了,说再多都无用了,最好的办法还是迅速脑补,并按照医生的方案跟进治疗。毕竟,新生儿锁骨骨折说不常见,也多见。治疗及预后上还是非常好的,治疗恰当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毕竟,新生儿骨骼的生长能力强,可塑性好。造成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常见原因:锁骨呈S形,架于胸骨柄与肩峰之间,是连接上肢与躯干之间的唯一骨性支架。锁骨位于皮下,表浅,受外力作用时易发生骨折,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5%~10%。新生儿锁骨骨折是新生儿娩出过程中最常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自然分娩过程。据统计,每100个分娩的孩子中就有1-2例会出现锁骨骨折。主要与宝宝个子太,妈妈骨盆较小,出生的时候经过产道受到骨盆边缘的挤压而引起锁骨骨折。当然,也有助产的时候手法比较粗暴或者缺乏经验引起产伤的个案。因此,巨大胎儿、肩难产、产程异常、产钳、臀位阴道分娩等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关系最为密切,应当引起重视!肩难产是指胎头娩出后,胎儿肩膀卡在骨盆出口处,不能娩出的情况,肩难产的发生率为0.2%~3.0%。肩难产虽然发生概率不算高,但是一旦发生,如果贻误时机或处理不当,对孕妇和胎儿都会造成很大的伤害。肩难产的病因有很多,比如:孕妇有妊娠期糖尿病史、高龄、多胎、多产、肥胖、扁平骨盆或者狭窄骨盆等情况;胎儿体重偏大、体型发育不匀称;分娩过程中助产不当,如强硬牵拉胎头、按压宫底或过早协助胎头外旋等。孕妇可从两方面着手降低肩难产概率,首先是怀孕期间保证营养均衡,控制血压,血糖和体重,避免胎儿体重过大;其次是分娩时采取不同的姿势,积极引导或配合胎儿调整姿势,使胎儿找到最容易通过产道的方法。新生儿锁骨骨折了,该如何判断?做X光有辐射吗?出生后的一大段时间里,可能医生或者家属都还蒙在鼓里,不知道宝宝发生了锁骨骨折。直到有一天,你注意到宝宝一侧上肢不动或少动;给宝宝穿衣服,洗澡或者牵拉宝宝一侧上肢时哭泣,或者发现两边的锁骨位置不一致,或者按压锁骨局部宝宝哭闹挣扎等情况,那肯定是要高度怀疑发生锁骨骨折了。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确诊方法主要有两种:X线和超声。X光诊断拍摄胸部X光片是判断宝宝是否有锁骨骨折最直接了当的方法。当然,很多宝妈宝爸总担心X光有辐射。从专业角度来说,医院中X光,DR机,CT等,都会释放电离辐射。所以医院通常会有个黄色的标志(如下图,或者提示前方高能!)。这类辐射超过一定的定量,就会损伤DNA,假如细胞不能修复DNA,则可致癌,导致胎儿畸形等危害。但是,日常医院的X光辐射是极其有限的。比如,手足X光:0.001毫希沃特(mSv),腰椎X光:0.7毫希沃特(mSv),胸部X光:0.1毫希沃特(mSv),腹部X光:1.2毫希沃特(mSv)。普通人超过100毫希沃特(mSv)的辐射量,才会对身体有危害。因而,一般的X光片都不会引起胎儿畸形或影响宝宝发育的。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家长担心X光的放射性,在选择拍X光片时常常忧心忡忡,因而可以选择超声诊断!超声检查作为最常用且最安全的一种临床诊断方法,它不仅无创、无痛、方便快捷又准确,还可以定期随访骨折的愈合情况。新生儿锁骨骨折怎么治疗?预后如何?锁骨骨折的治疗方式需要根据骨折类型以及骨折端的移位程度而定。假如新生儿的锁骨骨折属于青枝骨折,且无明显的移位现象,一般不做特殊出路,或采用"8"字绷带把宝宝的上肢固定在胸臂上1-2周。这些简单的处置,不是为了治疗骨折本身,而是为了减少疼痛而带来的痛苦。另外,还要尽量少搬动宝宝,动作轻柔,睡觉时也要避免骨折侧的肩受压。但如果伴有成角畸形或者移位者,需要观察是否合并血管、神经损伤等,再复位,再行"8"字绷带固定。在绑绷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在两侧腋窝的地方垫小纱块,防止局部压迫(有一部分宝宝可能过了2周才发现锁骨骨折,这个时候锁骨断端已经长出骨痂,看上去及摸起来都有鼓包,这是正常现象,不用误以为是什么肿瘤之类的,瞎担心啊~骨折端错位越明显,形成的骨痂包块也越大)。新生儿锁骨骨折恢复较快,无需手术治疗,一般1-2周骨膜增生及骨痂形成,3-4周就会愈合。当新生宝宝的骨骼生长能力强,可塑性高,一般锁骨骨折后3个月就可以塑形正常了,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对外观和功能都不会造成影响,家长大可不必担心。
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儿中,大腿骨的球并不完全适合骨盆的窝。以下是你需要了解的关于这种相对常见的情况。站立时臀部支撑身体重量,步行蹲着,爬楼梯。这个重要的关节由一个“球”(大腿骨的顶部)和一个“窝”(骨盆)组成。球很容易在球窝内旋转来完成日常任务——除非你生来就患有一种相对常见的叫做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疾病,也称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髋关节发育不良基本上是一系列与髋关节发育相关的问题,”"当球窝太浅时,通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导致臀部不稳定。"换句话说,球不适合球窝的内部,导致关节不恰当地塑造成婴儿的软骨变硬变成骨头。病情从轻微(关节松动)到严重(完全脱位)不等,但不会引起任何疼痛。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婴儿最常见的肌肉骨骼或骨骼和关节异常。事实上,每100个婴儿中就有一个因髋关节发育不良而接受治疗,而每500个婴儿中就有一个在出生时髋关节完全脱臼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所。诊断和治疗通常发生得很早,可以防止以后出现任何健康问题。以下是你需要知道的关于婴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原因、症状和治疗选择的一切。什么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大多数婴儿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没有已知的病因。然而,它与五个主要风险因素有关:髋关节发育不良家族史。根据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所,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儿童家庭历患病几率是正常人的12倍。臀先露。当臀部或脚靠近母亲的子宫颈时,婴儿是臀位,这意味着它们在分娩时会排在第一位。作为第一个出生的孩子。这种情况增加了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可能性,因为母亲的子宫在第一次怀孕时更紧,因此限制了胎动。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所称,10个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中有6个发生在第一个孩子身上。身为女性。医生推测,女婴对妊娠激素叫做松弛素,它可以放松韧带和肌肉。大约80%的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是女性。羊水过少。羊水过少的婴儿在子宫内的活动也受到限制。在这五个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家族史和臀位。如果他看到一个婴儿同时患有这两种情况,他会自动假设他们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除非我们通过测试证明并非如此。”髋关节发育不良也更常见于左髋关节。婴儿出生后也会出现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尤其是在襁褓中双腿伸直的情况下。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所称,这种强制姿势会放松髋关节,并操纵软骨。父母应该总是研究最佳实践襁褓中的婴儿。如何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医生测试每个新生儿用各种手法治疗髋关节不稳定。“患有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人,他们可以感觉到髋关节‘咯咯’作响,然后从关节窝里蹦出来。体检并不是100%有效,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婴儿是否放松。此外,儿科医生可能不会发现没有脱臼的浅髋关节。这就是为什么有明显危险因素(如家族史和臀位)的婴儿通常需要额外的测试超声波。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迹象如果在儿科检查中遗漏了髋关节发育不良,在以后的生活中可能会更难诊断。这种情况不疼,也没有明显的症状。然而,父母可能会注意到他们孩子的一条腿看起来比另一条长。如果两个臀部都脱臼了,这孩子可能蹒跚而行,大多数学步儿童走路都很滑稽,因此很难准确指出这种差异。其他症状包括臀部咔哒声、不对称的臀部皱褶和臀部僵硬。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未经治疗的髋关节发育不良并不总是导致并发症。然而,由于臀部发育不良,儿童可能会有跛行或腿长不均匀的问题。青少年可能会感到不适,而成年人则可能会出现髋脱位或骨关节炎。这实际上是年轻女性患早期髋关节关节炎的最常见原因。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取决于婴儿的年龄和症状的严重程度。“如果髋关节不稳定——进出关节——常规治疗是一种Pavilk疗法。Pavilk吊带类似于柔软的吊带。他们把球塑造成臀部的窝——当你的宝宝的软软骨发育成骨头时,这一点尤其重要。在宝宝四岁之前,Pavilk马具是首选治疗选择六周大。婴儿通常会戴上Pavilk安全带六周,然后医生会用超声波检查结果。如果一切看起来正常,婴儿开始断奶几个星期。如果臀部仍然出现脱臼,背带将会穿得更长——有时婴儿需要手术。Pavilk马具在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方面有60%-90%的疗效。闭合复位术对于6周至1岁的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通常采用微创闭合复位术进行治疗。你的孩子会被麻醉下,医生会把臀部正确地放在承窝里。他补充道,宝宝将会戴上几个月的骨针来固定一切。后续测试和磁共振成像将确认手术的成功。切开复位术任何超过12个月的人都需要进行切开复位手术。如果闭合复位不成功或者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也可以完成。当孩子处于全身麻醉状态时,医生会切开复位髋关节窝并修复韧带。手术后,孩子需要佩戴骨针来固定臀部。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儿童骨科一种很常见的疾病,很多父母,特别是准父母可能对这种疾病不是很了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种疾病及其早期筛查方法。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也叫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英文简称为DDH。髋关节是由股骨的“球”形的股骨头与髋骨的“凹窝”状的髋臼窝一同形成的一个球窝状关节,外面包裏一个较紧的关节囊进一步加固。正常髋关节中,股骨头正好卡入髋臼里,可以保证髋关节正常旋转活动并稳定承重。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就是由于髋臼窝、股骨头和关节囊等结构发育不良导致的髋关节不稳定,股骨头容易滑出髋臼,造成关节脱位,影响正常活动及承重。那么,髋关节发育不良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该病的危险因素有许多,例如:(1)家族史:有家族史者,发病率会增加十几倍;(2)宫内机械压迫:胎位不正(如臀位)、羊水少、第一胎、多胎等会导致胎儿髋关节所受压力增大及韧带牵伸,易导致髋关节发育不良;(3)伴发畸形:新生儿有足部跖内收畸形或肌性斜颈等病者,其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风险也较高;(4)错误的襁褓方式:胎儿在子宫内双腿屈曲且相互交叉,出生后突然的双腿伸直成站立位将导致髋关节松弛并损害髋臼窝的软骨,因此在出生后数月应避免髋关节伸直并拢的襁褓方式;(5)雌激素:胎儿出生期间,母亲会产生雌激素使韧带松弛而使胎儿容易娩出,女孩对雌激素更敏感因此韧带相比男孩更加松弛,因此女孩患病概率较男孩高。如何早期发现我的宝宝是否有髋关节脱位呢?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婴儿的典型表现:(1)大腿皮纹及臀纹不对称,女婴还可有大阴唇不对称,由于单侧股骨头脱位,股骨头异常向后上方移动而表现得比另一侧短,引起双下肢不等长,从而出现腿纹不对称。但需要注意正常儿童也有部分存在腿纹不对称,故临床上如出现腿绞不对称,只作为进一步检查的指征,不代表一定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此外,双侧股骨头脱位患儿,肢体基本等长,皮纹对称。(2)髋关节外展受限或外展活动有弹跳感,儿童年龄大于6月后,由于内收肌挛缩,使得脱位髋关节出现外展受限。家长常发现幼儿换尿布困难,关节弹响;如果孩子会走路,还会出现行走摇摆的步态,双侧脱位常常出现明显的跛行、鸭步。另外,正常孩子1岁左右学会走路,关节脱位的孩子常要晚几个月。(3)Allis 征/Galeazzi征阳性,患儿仰卧,屈髋屈膝,双足平行,由于单侧股骨头脱位引起肢体短缩,表现为双膝不等高。(4)弹进、弹出试验阳性,股骨头原本脱位,轻柔外置髋关节后,脱位的股骨头可以复位,表明为可复性脱位,弹进试验阳性;与弹进试验相反,髋关节内收时对股骨外压,股骨头可出现脱位,表明股骨头不稳定。但是,也有部分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幼儿无明显表现,等到有明显表现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新生儿6周-3月时应常规进行早期筛查髋关节发育不良(新生儿期韧带松弛,6周内儿童超声检查不准确),尤其是有危险因素者更应该进行筛查。年龄越小头臼塑形能力越强,越早还纳脱位股骨头,发育成正常髋关节的可能性越大,越早发现,越早干预治疗,效果越好。其早期筛查的方法是Graf静态超声。若怀疑宝宝患有髋关节脱位,需要做什么检查确诊?除了医生对孩子直接的观察和一些简单的体格检査外,还需要B超、X光等影像学检査才能确诊髋关节脱位,病情复杂时还需要做核磁共振。B超检査是小于6个月的孩子髅关节脱位最重要的诊断手段,而且没有辐射的伤害。经验丰盲的超声科医生可以根据关节的夹角判断脱位的严重程度。常规骨盆正位X光片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体格检查中,髄关节稳定的孩子难以判断是否存在髋臼窝的发育不良,X片一般都能明确诊断。如果想进一步观察髄臼软骨发育情况,这时就需要再做核磁共振才能看到软骨的变化。最后,如果确诊为髋关节发育不良,应该如何治疗呢?(1)出生-6个月:首选Pavlik吊带治疗,其他治疗方法有支具等。Pavlik吊带让孩子的两条腿的膝关节弯曲,大腿像青蛙后腿一样打开,从而使股骨头滑入髋臼,将孩子的髋关节纠正到正常的位置。而支具较硬,比Pavlik吊带活动范围小,能更稳定地固定競关节。(2)6个月-18个月:首选麻醉下闭合复位,之后用石膏固定3个月,再用支具固定7个月左右。如闭合复位困难,则改行切开复位。(3)18个月-8岁:2岁以内仍有可能试行闭合复位,但多数患儿需切开复位及截骨术。骨盆及股骨近端截骨,不仅矫正了髋臼、股骨近端本身的騎形,而且提供了复位后的稳定性。(4)8岁以上(包括成人):应均衡下肢长度预防继发脊柱畸形,下肢不等长者可通过鞋底厚度来调整。对这个年龄段的患者目前治疗上尚存在争议,截骨手术治疗适应症欠明确,手术操作困难,手术并发症多,疗效不确定,故应谨慎采用,并有经验丰富的专职医生参与。
“宝宝1岁多,腿纹不对称,屁股大小也不一样,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吗?”“我家宝宝十个月,纠正七个半月,腿纹不对称,去体检说要拍片,有必要去拍片吗?”“宝宝42天体检,说腿纹不对称,这个严重吗?”关于宝宝腿纹、臀纹不对称的问题,咨询的家长也有很多。有些是儿保时医生让做检查的,有些是家长在家里自己发现的,不放心,主动要求检查的。腿纹不对称要不要做检查?该做哪项检查?已经做过B超还是担心有问题,需要再做X线吗?什么是腿纹不对称?腿纹不对称,很多家长在给宝宝洗澡或者换纸尿裤的时候发现,宝宝两条腿上的纹路不一样。除了腿纹不对称外,比较常见的还有臀纹不对称,可以观察到宝宝屁股两边大小不一样的。但凡出现这样的问题,家长就开始脑补各种严重的后果,是不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啊?做X线有辐射怎么办?确诊之后是不是要手术啊?腿纹和臀围的不对称,是家长早期发现髋关节发育不良信号。这也是家长们开始焦虑的原因。不过,还有一个原因,是宝宝偏胖,也是最为常见的原因。宝宝为什么会髋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婴幼儿时期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造成这种畸形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其次是妈妈子宫内部的环境。出生后如果护理不当(像蜡烛包)也会影响髋关节发育,严重的就会造成髋关节脱位。这种疾病在孩子开始走路之前很难被发现,家长仅能凭借腿纹和臀纹的不对称进行判断。但是,当双侧髋关节发育不全时,大腿纹可能是正常的。学步期的儿童,由于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患侧腿稳定性和臀部肌肉也没有健侧腿强,所以患有该病的宝宝很容易出现明显的跛行。该病越早发现,越早治疗,宝宝的预后越好。所以呢,做好儿保体检很重要。腿纹/臀纹不对称≠髋关节发育不良,如何自查?我们上边说过,宝宝腿纹和臀纹不对称不一定就是髋关节发育不良。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双侧腿纹或者臀纹不对称的时候也不用太焦虑,可以先在家简单自查一下。检查时,宝宝仰卧位,伸直并拢双腿,观察双下肢是否等长。等长为正常;双下肢不等长,表示可能有单侧髋关节脱位。平卧位屈髋屈膝两足放床上,如双膝高低相等为正常。单髋关节脱位时,双膝高低不相等。将孩子双腿外展,正常情况下腿可向外转80度,髋关节发育异常,腿只可外转40~50度。如果这些检查都不存在问题,那么就不用担心了。如果存在异常,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找医生面诊。B超和X线应该怎么选?哪个危害更小?6月龄内的孩子可以做B超明确,6月龄后需要做X线检查。偶尔检查一次不会对宝宝造成影响,不用担心辐射的问题。自查方法也已经教给各位家长们,除了带宝宝定期儿保外,自己也可以在家里帮宝宝检查看看。即使之前在医院做过彩超,家长最好还是定期给宝宝做自查。因为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原本正常的髋关节也可能会出现异常问题。等宝宝会走之后,出现这样的几率会小很多。切记:平时多给孩子做做髋关节外展操、进行青蛙抱等都是有利于孩子髋关节发育的,不要给孩子进行“蜡烛包”。
1.畸形较轻,足跟大小接近正常,踝及足背外侧有轻度皮肤皱褶,小腿肌肉萎缩变细不明显。2.最大的特点是在被动背伸外翻时可以矫正马蹄内翻畸形,能使患足达到或接近中立位,容易矫正,疗效易巩固,不易复发,预后好。该型属于宫内位置异常所致。
1.患儿站立困难,走路推迟,跛行,扶持站立时可见足外侧或足背着地负重。2.年龄稍长,跛行明显,软组织与关节僵硬,足小,小腿细,肌萎缩明显,但感觉正常。3.长期负重后足背外侧可出现增厚的滑囊和胼胝,少数发生溃疡。4.患者常同时有其他畸形。
1.畸形严重踝与距下关节跖屈畸形明显,距骨跖屈,可从足背侧皮下摸到突出的距骨头。2.足跟似乎变小因跟骨后端上翘藏于胫骨下端后侧,足跟似乎变小,乍看似无足跟而呈棒形,故又称棒形足。3.跟腱挛缩严重从后方看,跟骨内翻,前足也有内收内翻,舟骨位于足内侧深处,靠近距骨头,骰骨突向足外侧,足内侧凹下,踝内侧和足跟内侧皮纹增多,而足外侧及背侧皮肤拉紧变薄。4.当被动背伸外翻时呈僵硬固定,此种畸形不易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