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看多了会让你变傻!”这是一句父母经常“威胁”子女的警告。目前看来,这个说法是有科学依据的。 当然,也有好消息,我要告诉您:运动可以改善脑功能,降低痴呆风险。并且,不仅跑步算运动,走路?,日常家务也算,所以,不要久坐,动起来!
病例:前天急诊收住一患者,解黑色大便三天,胃有点不舒服,没在意。昨天吐血二三百毫升,人都一踢糊涂才急诊120送来。一到病房又吐了三百毫升。昨天急诊胃镜看到十二指肠球部有一个大溃疡。 敬告: 1.如果大便呈黑色,尤其是稀糊状,要考虑胃出血。要及早上医院。 2.如果吃了鸡血、猪血和一些可使大便变黑的药物(胶体果胶铋、活性炭),可停止再吃,看大便是否变黄。 3.有胃病的,吃感冒药、止痛药和拜阿司匹林容易诱发出血,要谨慎,或加用护胃药一起吃。 4.有胃溃疡,建议每年吃一个月奥美拉唑或泮托拉唑,以避免再发。
痛风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有些人知道自己尿酸高也不管,只知道手脚关节疼痛就去止痛,输液,其实,手脚肿痛容易发现,痛风对肾脏伤害是不疼的,所以,有些老痛风不知不觉就出现了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那就可惜了。 管控痛风要注意以下几点: 1.管住嘴,这四样要禁止:啤酒?、海鲜、动物内脏、熬的高汤。 2.多饮水 3.规矩用药,把尿酸控制在安全水平。要把控制尿酸像控制高血压病一样,吃药并定期检测血尿酸水
天气变冷了,请关注血压变化,及时调整用药! 今天,我接到老家幺叔电话。他说原来每天吃半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每片75mg),血压控制地蛮好的,130/80mmHg左右。前天一量,血压到了170/110,虽说人没有不舒服,还是加量到一片了。今天一量190/120了,已经加到二片了。 可见,气温变化会影响到血压变化,请多量几次,及时了解血压变化,及早调整用药!
65岁男性患者,右侧肢体偏瘫,肢体肌力0级,昏睡状态,首次头颅CT显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估计35毫升,头颅CTA检查排除颅内动脉瘤后行锥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效果良好,锥颅后第二天患者神志逐渐清醒。锥颅前后CT片如下。
近年来缺血性卒中采用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但有严格的治疗时间窗,且存在脑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多数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就诊时已超过溶栓时间窗,不适合溶栓治疗。注射用尤瑞克林,通过催化激肽原产生胰激肽,之后在激肽酶-1的作用下产生一个九肽调节物,从而靶向性的作用于缺血(损伤)特异性诱导产生β受体,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等效应。药效学试验显示尤瑞克林有两点突出于其他药物的作用: ①在临床剂量下选择性扩张缺血部位动脉,增加缺血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脑微循环,改善梗死灶内供血, 对正常区域动脉影响不大; ②促进损伤部位新生血管的生成,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和氧解离能力,促进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另外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亢进、血液凝固亢进。尤瑞克林作为一种脑梗死治疗的新药,因其独特的作用机制,能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尤瑞克林治疗大面积脑梗塞安全、效果较好,为超过溶栓时间窗的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治疗的可用药物,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和抑郁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帕金森病的特有表现:面具脸(表情呆板)、搓丸手(手指不自主颤抖)、机器人步伐(启步难,突然停下来也不容易)、写字过小征(字越写越小)。
现有研究表明,睡眠障碍增高高血压病、心脏病、中风和痴呆发病风险。 失眠的一线治疗是认知行为治疗,理想情况下应在开催眠药之前进行。它侧重于处理干扰睡眠的思想,忧虑和行为。 具体的推荐如下: 1.白天多去户外活动,多晒晒太阳。 即:多晒太阳,少呆在家。 2.白天不睡午觉,少在沙发上打盹。 即:白天能不睡就不睡。 3.晚餐少吃点;睡前少喝水,不喝咖啡,不饮酒,关灯均匀呼吸把觉睡。 即:减少干扰,静心静气 4.晚上不要太早上床,早上不要太迟起床。 有睡意了再上床,没睡意了就起床。 醒躺在床,时间越长,越有害。 即:睡不着也别赖在床上。 注意了,划重点了,这叫睡眠行为治疗,是非药物治疗重点。 5.药物治疗,讲究多,最好医生来指导。 需要注意一点:半月找专科医生复诊一下。有些病人看了一次医生,开了一次药,见这个药有效,就一直照单开药,一直吃,效果不好就加量。后面就不好调了。 最后,希望大家关注自我睡眠情况,有睡眠障碍及时调整和治疗,以免诱发和加重心脑血管疾病。
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90%的中风和33%的痴呆可以预防。 预防措施针对的是可控的危险因素,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就是没有得病,预防得病的措施。二级预防就是得病了,把病控制好,避免加重和出现并发症后遗症。 危害最大的几个因素包括: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吸烟、缺少运动、精神压力过大和心血管疾病等。 那么有了这些因素/疾病,怎么办?规范治疗,定期监测,控制达标,就好了。好比,有了高血压病,我们调整我们的生活方式,遵照医生建议治疗,定期量血压,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mmHg,这样的话,我们就和没得高血压的人中风风险差不多了,这就叫预防,控制好了,就叫预防。 特别说明:自我感觉和控制达标不是一回事。 有人说,我蛮舒服,吃得喝得,没问题。那么他控制好了吗?做了预防了吗?不一定。有的同志血压高得吓人,就是没有感觉,他要是有感觉了,多半就是中风了,特别是没有治疗的同志,一中风就是大中风严重的中风。为什么会这样呢?那就是他的感觉骗了他。 啰嗦一句:规范服药,定期监测,定期复诊。我们现在做的这些,回报就是不中风、少中风、少痴呆。
近期收治了一些比较重的病人,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长期大量喝酒,抽烟,熬夜以及饮食不规律。再深入研究,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离异一个人生活。 我认为,和睦的家庭关系使人健康。好的家庭关系是要付出与经营的。 祝愿大家把日子过好,家庭关系搞好。正所谓,开开心心就是最好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