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颈部会处于不同的状态,时而静止许久,时而不停运动。这些姿势可能不为大家所关注,但不同姿势下颈椎的负荷、对颈椎造成的劳损却千差万别,可能仅仅是一个小动作,就能从“重任在颈”转变为“如释重负”。平时多对颈部姿势加以注意,就能减轻颈部压力,起到预防颈椎病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颈部自然向前弯曲一定弧度,称为颈椎的生理曲度。当我们改变颈部的姿势,如低头、缩头、侧头时,颈椎处于非自然状态,颈椎的负荷就或多或少地增加了;除此以外,长时间固定在同一种姿势,也会引起颈部肌肉酸胀、加重颈椎负担。颈椎长期处于高负荷状态,加上平时没有加强锻炼,就会加重颈椎的退变和劳损,逐渐导致颈椎病发生。而如果能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减轻椎间盘负担,就能减缓颈椎退变的速度,起到预防颈椎病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看电脑或办公时头部前倾,躺着看电视,趴在桌上午睡等姿势,都不契合颈部的生理曲度,是颈椎之“敌”。坐时身体坐正,头稍向后倾,保持颈部平直,有靠背时可适当倚靠,避免倾斜、屈曲,即为颈椎之“友”。远离“敌人”,亲近“好友”,才是颈部保健之道!
治疗特点(双柱骨折): 1. 女,24岁,车祸伤 2。骨牵引(当日)持续骨牵引一周 3。伤后9天手术(K-L/改良stoppa/髂翼切口) 4。术中髋臼后壁/后柱分离缺如5X6cm, 四边体部呈“T”型骨折 5。术后持续骨牵引
4月25-27号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骨科主办[骨盆骨折的急救与处理】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圆满结束。会议邀请上海市内骨盆骨折著名创伤专家与宝山区专家到会演讲。会议内容丰富新颖,具有创新前瞻性研究,又有简单实用性急救知识。为进一步提高与推动宝山地区医疗急救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病史治疗特点:A.男,本月外伤后髋臼中心性脱位2小时,入院后行股骨髁上骨牵引,观察病情情况。次日在麻醉下行手法试性复位,复位方法采用多方位牵引。复位成功。继续骨牵引1周后手术治疗。术前CT诊断髋臼横行伴后壁骨折,髋臼后侧分离缺损6-8CM,术中采用K-L入路用髋臼特制工具复位后柱与后壁与髋臼前壁,术中髋臼复位非常满意。B.体会:1。髋臼中心性脱位文献报道是难复位性,2。术前复位后有助于手术方法简单治疗,3.CT诊断更明确,以确定治疗方案。4。早期复位也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5。在过去髋臼中心性脱位治疗中从无敢试行手法复位,应该对今后工作有很大帮助。(图片术前CT与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