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目前在临床上已经是一项常规检查,利用胃镜经口腔、咽喉到食管、胃、十二指肠,主要是直接诊断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一种诊疗技术。医生患者基本都很重视在做胃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往往会忽视胃镜检查后应该注意什么,今天就谈谈这项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胃镜检查后患者如果感到腹部不适,如稍有腹痛、腹胀,主要是因为在检查过程中,为观察病情注气扩张胃腔所致,只需适当活动,通过肛门排气而缓解。如果是感到咽喉部疼痛不适,甚至发现唾液中有少量带血,不必过分紧张,主要是因为在胃镜插入过程中咽部粘膜受损而引起。只需暂时禁饮食约2小时,然后进食流食半流食就可缓解,次日即可恢复正常饮食。但是如果胃镜检查后出现剧烈腹痛、呕血、便血不止的情况,这时就必须提高警惕,马上到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有时胃镜检查后会取少量病变组织进行活检,术后患者就应该禁饮食约4小时。4小时后饮用少量温盐水,次日三餐应以流食半流食为主,忌生、冷、硬,以利于创面愈合。取回病理诊断报告时,应该与胃镜检查报告单一起送至医生处复诊。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胃镜主要是针对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的检查;肠镜主要是针对下消化道包括小肠、结肠、直肠的检查,可以分为结肠镜和小肠镜,但临床上小肠镜应用较少,因此肠镜主要就是指结肠镜。一、当患者诊断为溃疡病、萎缩性胃炎、手术后的胃、反流性食管炎以及上消化道疾病药物治疗前后对比观察等,需要定期做胃镜检查随访。二、当患者诊断为结肠炎性疾病、手术后的结肠,息肉摘除术后的结肠,需要定期做肠镜检查随访。
你了解你的腰椎间盘吗? 许多人多知道腰椎间盘突出症,却很少有人真真了解腰椎间盘。今天就为大家带领大家去了解一下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由髓核、纤维环和软骨板三部分构成。其中髓核为中央部分,纤维环为周围部分,包绕髓核,软骨板为上、下部分,直接与椎体骨组织相连,整个腰椎间盘的厚度为8mm~10mm。 髓核 髓核为一粘性透明胶状物质,约占椎间盘横断面的50%~60%。在儿童时期髓核与纤维环分界明显,但进入老年时期髓核水分减少,胶原增粗,纤维环与髓核分界不明显,被包绕在纤维环中通过形变将椎体传来的压力放射状散开。在腰椎运动时起类似轴承的作用。正常人的高度一日之内有变化,这与髓核的水分的改变有关。晚间较晨起时矮1.5cm~2.4cm,在老年人变化较少。 此外,髓核在椎体与软骨终板之间起液体交换作用。其内含物中的液体可借渗透压扩散至椎体,髓核的营养依靠软骨终板渗透,后者与海绵质骨密切相连,椎体的海绵质骨有丰富的血供与软骨终板之间无间质骨相隔,压力的改变可使椎体内的液体进行交换。 纤维环 纤维环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胶原纤维带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带组成。纤维环斜行紧密分层排列,包围髓核,构成椎间盘的外围部分,像一盘旋的弹簧,使上下椎体相互连接,并保持髓核的液体成分,维持髓核的位置和形状。纤维环可能因为长期姿势不当或外部冲击造成松动,一旦纤维环松动,髓核就发生移位刺激神经,这就成为通常所说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软骨板 软骨板为透明的无血管的软骨组织,在椎体上下各有一个,其平均厚度为1mm,在中心区更薄呈半透明状,位于骨后环之内。软骨终板内无神经组织,因此当软骨终板损伤后,既不产生疼痛症状,也不能自行修复。椎体上下无血管的软骨板如同膝、髋关节软骨一样,可以承受压力,起保护椎骨,缓冲压力,连接椎体和椎间盘之间的营养交换的作用。在幼儿时是椎体骨质的生长区域。 20岁以前腰椎间盘有血管分布,其后逐渐消失其水分含量也逐年降低,胎儿时纤维环和髓核的水分含量分别为80%和90%。30岁时分别降至60%和75%。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从而产生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 1膨出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但表层尚完整,此时髓核因压力而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这一类型非手术治疗大多可缓解或治愈。 2突出型 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仅有后纵韧带或一层纤维膜覆盖,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常需手术治疗。 3脱出型 髓核穿破后纵韧带,形同菜花状,但其根部仍然完整。次型常需手术治疗。 4游离型 大块髓核组织穿破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完全突入椎管,与原间盘脱离。需手术治疗。 5Schmorl结节 髓核经上下终板软骨的裂隙进入椎体松质骨内,一般仅有腰痛,无神经根症状,多不需要手术治疗。 6经骨突出型 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临床上午神经症状,无需手术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注意事项 1、睡硬板床,以平卧位为主。 2、饮食宜清淡,多吃高蛋白低脂、高热量高纤维素食物,保证营养,预防便秘。 3、恢复期保持正确的站立、行走、坐位及劳动姿势减少腰椎慢性劳损的发生。 4、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5、2-3月后复诊,根据恢复情况来决定工作的时间 本文系王子江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足底筋膜在哪里?它从脚跟呈扇状延伸到脚趾,会随着步行一张一缩,能吸收跨步的震荡力道。若早上一下床,脚跟有个撕裂般的明显痛点,过10多分钟痛感又减轻,就有可能是足底筋膜炎。 ? ? ? ? ? ? ? ? ?? 足底筋膜炎主要跟老化有关,和筋膜一起支撑脚掌的韧带、肌腱退化、筋膜独立难支,若再加上体重太重或不当使用,例如常踩公园健康步道、搬重物、过度登山、慢跑等,都会逐渐累积小撕裂伤,变成慢性发炎。 美国统计一般人一生中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概率约10%,40-60岁族群病人最多。台湾还缺乏数据,但近年全面运动加上人口老化、发胖,恐怕推高患者数目,也让它变成热搜字。 所幸九成病人经常当治疗半年到1年后可明显好转。即刻改掉坏习惯,必要时可定做鞋子,撑起足弓,减少筋膜不断被拉扯的机会;或由医生进行超音波热治疗,促进脚部血液循环,加速筋膜自行修复。在家也可泡热水、热敷,同样能缓解症状。 ? 瑜伽疗法: 1、脚掌前侧踩在瑜伽砖上,吐气时,脚跟往下踩,感觉小腿后侧肌肉往脚跟方向延长。保持这个动作1到2分钟。若没有瑜伽砖,可用书本代替。 2、踮起前脚掌跪地,跟部轻轻的贴放在臀部上,身体直立,保持1-2分钟。 3双腿并拢伸直,坐在垫子上,脚后跟向前用力蹬出,身体前屈,双手抓住前脚掌,如果抓不住,可借用伸展带,套住前脚掌。 4、前脚掌脚背贴地,双膝并拢折叠,身体向后倒,双手在身体后方支撑。 自我按摩疗法: 用装有3/4水的矿泉水瓶(网球也可以),放在脚下,来回滚动,按摩脚掌,放松脚底筋膜。 同时建议大家在不痛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度的做以上的练习来预防保健。
首先你得知道“RICE”国际急救原则 崴脚急救“RICE”原则:即休息(Rest)、冷敷(Ice),加压包扎(Compression),抬高患肢(Elevation)。 休息(Rest):立即停止运动,特别是不要让踝关节运动。脚扭伤后,取坐位或卧位,不让受伤部位负重,避免加重伤情。 冷敷(Ice):用冰袋放在最疼的地方,每次敷20-30分钟。在24小时内,通常需要2-3小时就冰敷一次,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冰敷可以刺激血管收缩,让组织液减少,从而达到减轻肿胀和止血的效果。 加压包扎(Compression):冷敷的同时或冷敷后可用弹性绷带等加压包扎踝关节周围。以减少组织液渗出和下肢血流灌注,减轻患肢水肿。但不要包扎得太紧,以免阻碍血液循环,影响恢复。 抬高患肢(Elevation):取坐位或卧位,同时可用枕头、被褥或衣物、背包等把足部垫高,以利静脉回流,从而减轻肿胀和疼痛。下肢抬高一般不超过30°,以免远端足趾长时间供血不足。 后续治疗一定要跟进 对于脚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不仅在第一步急救上要下工夫,更要查准受伤程度并跟进治疗。轻中度受伤需要药物治疗。重度受伤则需要专业的手术治疗。跟进检查最好找专业的医进行检查、诊断,排除是否畸形、是否骨折,可避免造成严重后果。 复健治疗方法 脚踝关节受伤后,应从第二日起每日进行2~3次的热敷或用热水烫脚,每次约30分钟,促使血液循环加速,恢复受伤关节的正常动作幅度。当疼痛和肿胀消失后,就可以进行关节功能康复锻炼,但强度不宜过大,运动量也要适可而止。 1、拿拐杖:拿拐杖帮忙走路,受伤的脚可完全不着地,或在不痛的范围内略着地支撑体重。但不可以脚趾先着地,因为这样脚板朝下时容易再发生内翻性扭伤,必须像正常走路一样,让脚踵(即脚跟部)先着地,然后才整个脚掌着地。 2、冷热水疗: (1)先将患部浸在摄氏38-40度,不痛的范围内活动4-6分钟。 (2)立刻改浸在摄氏10-16度冷水中1-2分钟。 (3)再回到热水中活动(如1所述)。 (4)如此冷热交替各做5次。 (5)最后一次须浸在热水中。 (6)完毕后将患部抬高,活动5分钟,后绑上弹性绷带。 (7)以上(1)-(6)为一次完整的周期(冷热交替式水疗),每天做2-3次后,约1-2周可完全消肿。 3、活动脚:不痛的范围内,要尽量作各方向的脚踝活动,譬如上下活动或左右活动,也可以当作在练习ABCD等字母的活动。 4、保护脚踝:走路时须用固定用的贴布来保护脚踝。一般人可用护套来代替。 5、对抗施力:用自己的手施力于脚踝,而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它。不要被手扳动。 6、等张运动:用脚踝的力量来对抗外加的橡皮圈阻力,等于是一种肌力训练。 7、快走:不痛不跛之下,可任意加快走路的速度,但仍需脚踵先着地。 8、跑步:由慢跑开始,逐渐增加跑步的速度,最后可以短跑冲刺。 9、绕圈跑:(转弯45度)以20米的距离当作是一个「8」字型的长度,做转弯45度式的绕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10、绕圈跑:(转弯90度)以10米的距离当作是一个「8」字型的长度,做转弯90度式的绕圈跑,速度由慢而快。
股骨头坏死保髋治疗的研究进展 现阶段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如何选择一个个体化的股骨头坏死治疗方案是临床医生未来面临的难题。本文就股骨头坏死诊疗的研究进展做一概括,供各位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殷浩 来源:医学界骨科频道 股骨头坏死是由各种创伤性或非创伤性的病因导致了股骨头血液循环的破坏, 从而造成股骨头呈阶段性的坏死 。近年来发病率逐渐增高,且有进一步年轻化趋势。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的病因多样, 如血红蛋白病、 减压病、 服用激素、 乙醇中毒、 痛风、 动脉硬化等。而按 Steinberg、 Ficat 等分期,股骨头坏死从影像学上看包括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期、 软骨下骨折、 股骨头变形塌陷、 关节间隙改变、 骨性关节炎等多个进展阶段。对于早中期及年龄偏小的股骨头坏死患者, 尤其是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 临床上更偏向于对其进行保髋治疗。 1、药物治疗 1.1 他汀类降脂药 糖皮质激素可诱发高脂血症、诱导骨髓干细胞成脂分化,促进股骨头供血动脉脂肪栓塞和微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为 HMG —— CoA 还原酶抑制剂,研究证实普伐他汀可抑制脂肪细胞增生、肥大,促进成骨分化、微血管生成,通过抑制过氧化物酶增殖激活受体 (PPARγ)、激活 Wnt 信号通路,具有抑制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作用。此外,另有动物实验也发现他汀类药物可促进干细胞成骨转化、促进成骨作用、改善股骨头血供,从而抑制股骨头坏死发生。但相关报道以动物实验居多,他汀类药物在细胞分化、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水平的作用优势需在临床中进一步探索。 1. 2 应用双膦酸盐制剂 唑来膦酸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促进其凋亡的同时还能提高成骨活性、减轻骨髓水肿,增加骨密度,对保存骨量、维持股骨头形态具有良好作用。但双膦酸盐主要用于早期尚未出现塌陷的患者,对于中晚期病变疗效则较差,但能延缓关节置换时间。 1.3 依诺前列素 依诺前列素具有扩张动静脉、稳定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活性等作用,能有效改善股骨头血液循环,明显缓解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 2、介入治疗 通过 Seldinger 血管穿刺技术,在 X 线透视下将溶栓剂、血管扩张剂、改善微循环药物、促骨生长剂等直接注入股骨头供血动脉内,保证病变部位血管内较高的药物浓度,以改善股骨头血供、降低髓内压、促进死骨吸收及新骨形成,防止股骨头塌陷、延缓病变进展。介入治疗目前多限于国内开展,它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中绝大多数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但介入技术要求高,多在大型综合医院开展,并且对于远期疗效的随访报道相对较少,因此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可通过改善细胞缺氧、减轻组织水肿、降低骨内压、诱导血管生成等作用来促进股骨头修复,目前仍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有人在一项随机对照双盲的前瞻性研究中发现,20 例 Ficat Ⅱ期 ONFH 患者经20 次治疗后疼痛均明显缓解,经20 ——30 次治疗后关节活动也显著改善,随访7年所有患者均无疼痛且无 1 例需行关节置换术,影像学治愈率达77. 8%。 4、手术治疗 4.1 髓芯减压术 ONFH 患者股骨头近端存在高压,骨内高压将压迫阻碍静脉回流,进而引起骨髓水肿,而水肿又会进一步增加髓内压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骨、骨髓组织缺血坏死。髓芯减压则是用合适大小环钻于大转子部钻孔,经过股骨颈到达坏死区,并刮除坏死区内骨组织,以缓解骨内高压、刺激减压隧道周围微循环重建,从而改善髋部疼痛、增强坏死骨的爬行替代及修复重建。研究表明,I、IIA 期 ONFH 患者经髓芯减压治疗后,疼痛症状及关节活动得到明显 改善。该术式操作简便、创伤及不良反应小,即使手术失败也不影响后期治疗,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4.2 干细胞移植治疗 在股骨头缺血坏死病灶内部不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减少、增殖分化及成骨能力显著降低,更深层次的研究,还发现与正常人群相比,非创伤性 ONFH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量也显著减少、功能降低,这将引起血管再生及修复受损,促进 ONFH 进展。而骨髓干细胞不仅具有成骨分化作用,而且还可增强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的基因表达,促进侧支循环的形成。 4.3 带血管蒂骨移植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研究证实,带血管腓骨移植明显优于髓芯减压、截骨术、游离骨移植等传统手术,特别是对年轻、塌陷前的患者效果更佳。 4.4 钽棒置入术 钽金属生物相容性好,孔隙率类似人体松质骨,弹性模量接近人体骨骼,骨组织长入并与之融合具有比骨移植更好的生物固定和力学支撑,并且没有金属内固定引起的应力遮挡及骨移植相关并发症,并且钽棒置入技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因此曾一度受到广大学者的青睐。但钽棒置入会明显增加转子下区应力,增加骨折风险,并且 MRI 显示钽棒周围缺乏完全的骨长入。此外,若一期手术失败,钽棒取出将非常困难,大大增加了后期手术难度,目前国内外使用已逐渐减少。 4.5 ?关节镜手术? 关节镜作为一种微创手术, 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的优势, 在治疗股骨头坏死中,有着直观的效果,并能同时清除一些引起髋关节疼痛的病灶。Beck 等以关节镜辅助下股骨头髓芯减压术治疗替代开放减压,同时解决其他髋关节疼痛的病因,关节镜下髓芯减压比传统闭合髓芯减压在对患者疼痛缓解方面效果更明显。
老年人骨关节炎有三大症状 骨关节炎又称为关节退行性变,多见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好发在负重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和脊柱等部位,尤以膝关节多见。 骨性关节炎主要有三大症状:疼痛(关节痛)、关节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 由于关节发生了老化,长期磨损使关节软骨受到损伤,软骨减少之后,关节之间的磨损还可使关节的骨缘长出一些毛刺,这就是通常说的“骨刺”。 由于软骨碎片和骨刺不断刺激,关节组织发生充血、水肿等,初期轻微钝痛,并不严重,以后逐步加剧,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好转,但严重时也可出现关节强直或挛缩等情况。 “疼痛有时会与天气变化、潮湿受凉等因素有关,”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埔院区关节外科主任盛璞义说,“此外,患者还会感到关节活动不灵活、僵硬,早晨起床或休息后需经过一定时间的活动才能变得灵活,上下楼和下蹲则较为困难。” 90%骨关节炎可保守治疗 骨关节炎是老年病,可以说,一旦得了骨性关节炎,完全治愈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步入老年之后,就应对骨关节炎要特别重视,90%骨关节炎病人其实只需保守治疗。 在早期发病时,应尽量用无创的治疗方法,例如:减肥、扶拐走路以减轻关节的负重;中药外敷、理疗可减轻疼痛和僵硬;适当运动,保持关节的一定活动幅度,增强受累关节周围肌肉张力,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以上方法无效时,可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关节的疼痛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但要注意根据药物疗效,副作用和老年患者的特点来选用。 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常用有扶他林、莫比可、乐松、西乐葆等,兼有抗炎和止痛作用,是骨关节炎常用的药物治疗,但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副作用。 硫酸(盐酸)氨基葡萄糖:常用有维固力、葡立等。有促进软骨基质合成作用和缓和的抗炎效果,胃肠道副作用不常见。 透明质酸:关节内注射透明质酸盐后,关节软骨表面形成一层黏弹性保护膜,起到润滑关节,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万不得才选择手术 “我都70岁了,有严重的骨关节炎,有没有不开刀手术的方法?一把年纪了,不想再手术折腾了。”在医院里,就有不少患者因为手术问题而困扰。 至于何时手术才好呢?专家对这个问题甚为慎重。“其实要不要手术关键看自己的症状和感受,如果患者有较严重的持续性疼痛及明显的关节活动障碍,影响工作及生活时,应考虑外科手术治疗。” 盛璞义教授称,很多骨关节炎患者吃药、打针等等一系列保护治疗的方法都尝试过,但病情依旧严重,但是由于害怕手术,所以迟迟不敢去就医。这个时候,很容易寻求“祖传秘方”“包你治好”等偏方。 当保守治疗不奏效,而自己又有行走的愿望时,就应考虑手术治疗。 一旦骨关节炎进入晚期之后,患者的疼痛严重,内翻和屈曲畸形明显,X线照片显示骨质增生明显,这个时候,可以行关节置换治疗,如全膝关节置换,其目的是减轻疼痛,同时改善关节功能,帮助患者恢复行走的功能。 当然,手术是一系列保守治疗之后,万不得已才选择的治疗手段,切不可把手术治疗扩大化。 TIPS 长骨刺多以保守治疗 骨刺不是长在咽喉里,而是发生在关节里,有人骨关节长了骨刺有些许疼痛便想着手术去除。 当人衰老时,正常骨组织变弱,就会骨质增生而长骨刺,这是一种支持组织的反应,大部分情况下不用处理,可以通过减少体重、避免爬山、下蹲等动作,以减轻关节负担。一旦骨刺引起关节疼痛时,可以用物理疗法或药物来缓解疼痛。 多数情况下,对骨刺均采取保守治疗,比如热疗、服药等。一般来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要采取手术治疗,因为骨刺常会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