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证: 曾祥丽 主任医师 中山三院 耳科
3月3日是我国第17届爱耳日。本届爱耳日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因为儿童听力障碍发生率高,危害大,因此何值得特别关注!1.新生儿耳聋发病率有多高?据相关研究报道,新生儿耳聋的发病率约1‰~3‰,其中40%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即孕期或出生后细菌或病毒感染、耳毒性药物的使用、外伤等),60%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即遗传性耳聋)。据2010年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居最常见的5种残疾之首;我国每年约有1600万新生婴儿出生,按1‰~3‰的发病率计算,我国每年约增加2~5万的听力损失的新生儿。2.新生儿耳聋危害有多大?新生儿时期的听力障碍可直接影响听觉神经系统的发育;耳聋患儿由于缺乏语言刺激, 不能在 11个月前进入学语期,在语言发育最关键的2~3岁内不能建立正常的语言学习,可能导致语言和言语障碍甚至聋哑、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注意力缺陷和学习困难等心理行为问题,最终对患儿自身、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3.新生儿耳聋有没有切实有效的防控措施?有,新生儿耳聋筛查,包括听力筛查和耳聋易感基因筛查。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护法》颁布,提出要在全国初步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并将听力保健确定为儿童保健的一项内容;1999年,由中国残联、卫生部门等10部门联合下发“关于确定爱耳日的通知”中,首次提出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并把新生儿听力筛查纳入妇幼保健的常规检查项目,将这项工作明确为卫生部门的工作职责之一;2004年起,听力筛查与苯丙酮尿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一起作为新生儿疾病筛查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管理与实施;卫生部2010年颁布《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2010年版)》中包括新生儿听力筛查内容, 至此新生儿听力筛查实现了政府主导下各级医疗机构普遍实施的常规模式,听力筛查成为每一个新生儿常规检查项目。4.何为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universal newborns hearing screening, UNHS)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和主观测试的方法,对所有活产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最根本的目的是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听力障碍患儿,并最大限度地使儿童、家庭和社会受益。5.何时筛查,需要筛查几次?新生儿出生后3天,运用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设备对新生儿进行初筛,初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在42天后回院进行复筛。6.筛查未通过的新生儿该怎么办?听力筛查两次均未通过的婴幼儿,应在3个月内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并确保在6个月龄内明确是否存在听力障碍。即复筛未通过的婴幼儿应至听力检测机构,进行听性脑干反应、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鼓室声导抗、镫骨肌反射、ASSR(多频听觉稳态诱发反应)和40 Hz-AERP等检测,并结合小儿的行为测听进行交叉验证,做出诊断;对于结果提示听力损失的患儿,应由专业的耳鼻咽喉医师或听力师进行医学评估,确定听力损失的病因、程度及性质。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应早期进行干预。7.对于确诊存在听力障碍的患儿,何时进行干预?如何干预?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都应在6个月龄内实施干预。(1)由外耳或中耳病变导致的听力障碍(如外耳道耵聍、分泌性中耳炎、外耳及中耳发育畸形等),在明确病因后由医师采取相应治疗的手段,恢复听力。(2)永久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听力障碍在中度至重度,为患儿选配助听器。极重度患儿可行人工耳蜗植入。(3)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患儿需进行听功能训练和言语—语言康复训练。8.为什么要进行耳聋基因筛查?新生儿听力障碍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引起的常见疾病,其中遗传因素导致听力障碍的比例占到60%。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新生儿在出生时,通过了听力筛查,听力表现正常,但在随后的成长、发育的过程中出现听力损失的表现。美国学者Norris等在2006报道了9名于1994至2002年间出生于美国各州的患儿,这9名儿童均通过了采用标准听力学技术的听力筛查,然而在12~60个月之间被确诊耳聋,且这9名患儿都携带有耳聋基因。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听力障碍患儿都可以通过传统的听力筛查方法鉴别。因此,听力筛查结合耳聋基因筛查十分有必要。9.已经生育聋儿的家庭有没有可能再生育听力正常的后代?有希望生育正常的听力后代。80%的耳聋遗传基因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父母双方都是正常听力,生育出耳聋患儿,见图解。 通过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再生育的后代中,有1/4的概率生育耳聋患儿,3/4的概率生育正常听力婴儿。因此,已生育聋儿的家庭,再次生育时,可进行遗传咨询,指导再生育。10.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帮助聋儿家庭再生育听力正常的后代?产前耳聋遗传诊断:孕妇在怀孕前或妊娠时抽血,进行耳聋基因筛查,若筛查未通过(即结果提示为耳聋基因携带者),在经过家属同意后,对其配偶行基因筛查。通过筛查结果评价生育患儿的风险。产前诊断:母亲怀孕后根据妊娠期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胎儿组织: 妊娠早期(约 9~ 12 周) 羊绒毛膜取样, 妊娠中期(约 16~ 20 周) 羊水取样, 妊娠晚期(约 22~ 37 周) 脐带血取样,对胎儿行相关耳聋基因的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遗传学生育指导。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PGD)和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preimplantation genetic screening,PGS):是主要针对体外受精中植入前胚胎的遗传学检测。PGD/PGS是对体外受精的胚胎进行活检,采用多种技术进行遗传学诊断,选择正常胚胎进行移植,是辅助生殖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产前诊断技术,避免再次生育聋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耳鼻咽喉科 曾祥丽,袁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内科 曾祥丽“孕妇及新生儿的耳聋基因筛查”,“听力障碍患者的基因诊断”……这些与遗传性耳聋相关的预防或诊疗活动被越来越多的家庭熟知!与此同时,与之相关的疑问也越积越多,最常见的疑问如:我们两家世代都没有耳聋病人,孩子的耳聋怎么会是遗传?聋人之间婚配后能否生出听力正常的后代?检出耳聋突变基因该怎么办?等。通俗来讲,人体中每个细胞核中的常染色体有22对,性染色体1对。每对染色体的DNA上有无数的基因片段。每个基因片段由两个等位基因组成。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当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或者一对基因中一个是显性基因一个是隐性基因,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显性性状;而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表现出来的就是隐性性状。遗传性耳聋以隐性遗传为主。 图1 遗传性聋的分类及比例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autosomal recessive deafness)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下面仅就最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聋进行举例分析,因父母的听力以及致聋基因的情况不同而有如下类型:A 听力正常的父母①父母均为听力正常的耳聋致病突变基因携带者(杂合体),患者是致病基因的纯合体(或复合杂合体)。 ②父母每次怀孕,有1/4的几率生育耳聋患儿,男女发病的机会均等。③家族中不出现连续几代遗传,患者的双亲、远祖及旁系亲属中一般无同样的病人。④近亲结婚时,子代的发病率明显升高。B父母双方因相同的突变基因致聋 生育聋儿的风险100%,表现为代代遗传。 图3 父母双方因相同的突变基因致聋,红色代表致聋突变 C 父母双方因不同的突变基因致聋 其子女听力正常,但均为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 图4 父母因不同的突变基因致聋,红色代表致聋突变 D 如果父母一方耳聋,另一方是携带相同致病基因而听力正常的携带者,则每次怀孕,有50%的几率生育聋儿,50%的几率生育听力正常的致聋基因携带者。 E 如果父母一方耳聋,另一方听力正常,且非携带者,则其子女听力正常,但为致聋基因携带者。 图5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组合方式,a代表致病突变 您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相关的知识进行替换、组合,分析各种情况下生育聋儿的风险! 的确,世界很奇妙,但单基因致聋的常染色体隐形遗传性聋,总体遵循上述规律!这里不再列举父母的各种组合,也不再分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各种情形。我想现在您至少已经明白了两件事: 1 遗传性耳聋并不总是代代相传,而且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2 拿到耳聋基因筛查或诊断报告后,需要接受专业医生的解读和指导:帮助分析遗传模式、再次生育的患病风险以及如何预防。本文系曾祥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大部分头晕眩晕跟耳朵有关!反复发作的耳石症能治好吗?晾衣服时猛一抬头,天旋地转头晕眼花,是“颈椎不好”?躺在床上翻个身,眩晕数秒,是“睡眠不佳”?弯腰系鞋带,突然晕眩歪倒,是体位变动造成“血压不稳”?伏案工作时大脑“黑屏”片刻,是头脑供血不足?......生活中的这些“头晕时刻”,给人们添了许多烦恼,其实,它很有可能跟耳朵有关!今天是3月3日全国爱耳日,今年的主题为“人人享有听力健康”。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耳内科主任曾祥丽主任医师提醒,经常出现短暂眩晕的人要当心“耳石症”。对于反复发作的耳石症,以及伴有耳聋、耳鸣、耳内闷胀等美尼尔氏病发作症状的顽固耳石病患者,还要警惕听力下降甚至致聋的可能性。()解密“耳石症”:这些危险信号的背后都有它的身影“耳石症”是什么病呢?曾祥丽指出,其实它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vertigo , BPPV)”的俗称,是由于位于内耳的“耳石”脱落引起的短暂的眩晕,所以称之为“耳石症”。这个疾病最大的特点就是眩晕发作与头位变动相关,症状可随着体位变动而出现或者加重。门诊经常遇到一些“耳石症”病人,最初发病时误以为病因是颈椎病、睡眠质量不佳、血压不稳等,辗转多个专科、治疗效果不佳后才得知,这些危险信号的背后都有“耳石症”的身影,最终找到耳内科门诊求助。中国康复医学会眩晕康复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尹根蒂主治医师指出,“耳石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当改变头位或体位(躺下、床上翻身、低头或仰头)时,可出现反复发作的、短暂的眩晕,持续时间数秒到1分钟左右不等,可伴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耳石症”发作间歇期常无症状,也有部分患者眩晕发作后可出现头昏乏力、头重脚轻及漂浮感。曾祥丽指出,“耳石”是内耳的碳酸盐结晶,属内耳的正常结构。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椭圆囊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运动到半规管内,牵引半规管内淋巴液的流动,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多种疾病与“耳石症”有关联! “耳石症”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它往往继发于全身基础疾病,例如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不良因素可致内耳供血障碍,末梢神经病变。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膜因营养不良而变薄,位于耳石膜上的”耳石”由于“根基不稳”脱落进入并沉积于半规管。骨质疏松尹根蒂指出,国外研究中老年女性耳石症患者中,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高达75%,而正常对照组仅为4%,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症可能与“耳石症”的发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致病机理还需要深入研究。头部外伤或耳部手术头部受外力撞击或头部加速运动后立即停止,如挥鞭样损伤可致本病;一些中耳、内耳手术如镫骨手术时,可因局部压力或镫骨足板镶入前庭窗或“耳石”撕脱而致本病发生。其它耳部疾病“我不仅眩晕,而且耳鸣、听力时好时坏,之前有医生说我患了梅尼埃病,现在又诊断出耳石症,那我到底患了哪种病?……”这是眩晕门诊常常被问到的问题。这样的疾病经过和诊疗经历的确给不少人带来困扰。原因在于:“耳石症”可继发于如下多种耳科疾病,按照发生率排序依次有:突发性耳聋合并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病毒性迷路炎、中耳乳突感染性疾病、外淋巴瘘等疾病,均容易引起耳石颗粒的脱落凝集而诱发此病。而继发于梅尼埃病的“耳石症”同时具有梅尼埃病和“耳石症”的特点,复发率较高,治疗起来疗程也相对较长。()“耳石症”怎么治?总体来说“耳石症”的治疗效果非常不错,首选手法复位,辅以药物治疗,往往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是被冠以“良性”称谓,并被传说为“好治”的原因。但是约有1-2成患者眩晕反复发作,尤其是继发于糖尿病、梅尼埃病的,以及女性更年期发病的。曾祥丽指出,对于这些顽固“耳石症”患者来说,病因比较复杂。有些人属于“ 耳石”一次性脱落过多。例如外伤所致的“耳石症容”易反复,常常是由于剧烈外伤导致耳石脱落过多,大范围弥散在半规管内,耳石复位困难且过多的耳石不易吸收,所以造成疾病迁延不愈。有些人属于“耳石”持续不断脱落。内耳微循环障碍没有改善也是造成疾病反复的原因,耳石器供血不足,营养不良,从而“根基不稳”导致耳石反复脱落入半规管,最终可致“耳石症”反复发作。还有些人属于“耳石症”残余症状持续约有10%患者在复位之后持续存在头昏乏力、头重脚轻及漂浮感。这种残余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可能与半规管内仍存在微量耳石颗粒、椭圆囊功能障碍以及长期眩晕引发的精神心理障碍有关。曾祥丽表示,绝大部分“耳石症”治疗效果良好,手法复位治疗的有效率可高达79.4%-92.7%,但仍有12.8%-15.3%患者需要两次或多次复位。如果首次手法复位治疗后症状减轻,但仍有天旋地转感、不稳感、头昏沉感、头重脚轻感,需要1周后复诊,判断治疗效果,并考虑再次复位治疗,并且辅以前庭康复训练。前庭康复训练是一种物理训练方法,通过中枢适应和代偿机制改善患者前庭功能,减轻前庭损伤导致的后遗症。前庭康复训练可作为BPPV患者耳石复位的辅助治疗,用于复位效果欠佳以及复位后仍有头晕或平衡障碍的患者。医学指导/国际耳内科医师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耳内科主任曾祥丽主任医师
试一试:通过如下行为,帮助舒缓压力以及耳鸣部分耳鸣病友发现如下行为有助于更好的控制耳鸣:比如,将注意力放在更有兴趣的事情上,而尽量避免注意耳鸣,不要监视耳鸣。还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压力从而有助于耳鸣的改善:. 锻炼身体---做一些适合你健康水平的锻炼. 为自己腾出时间. 把时间花在有趣的活动或社交上. 在可能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或改变生活中的事情. 与能获得建设性意见和支持你的人交谈,无论是朋友还是家人或者是咨询师或心理学家。BehaviourSome people find changes in their behaviour can helpthem to better manage their tinnitus, for example byfocusing their attention more on interesting activities andless on the tinnitus. There are also a number of ideasthat may reduce your general stress levels, which mayalso positively affect your tinnitus: Exercise – appropriate to your fitness level Making time for yourself Spending time doing enjoyable activities andsocialising Problem solving or changing things in your life thatcause you stress, if this is possible Talking to supportive people, either friends and familyor a counsellor or psychologist.本文系曾祥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遗传性耳聋科普之一:基因和基因的“故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耳内科 曾祥丽)随着科技进步,耳聋基因筛查逐渐进入百姓生活。在有条件的医院、有条件的或有需要的家庭,已将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那么,什么是基因?基因与耳聋有何关系?一起来认识基因,听听基因的故事!基因是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它以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化学形式存在于染色体上。在人类,基因通过生殖细胞从亲代向子代传递。基因转录产生RNA,RNA再翻译为蛋白质,继而成为生命的表现形式。DNA分子呈双螺旋结构模型,具有自我复制功能。基因是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它决定细胞内RNA和蛋白质等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在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突变的情况下,基因的修饰如DNA甲基化或去甲基化,组蛋白乙酰化等也可能导致基因的活性发生改变,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改变,且可传递少数世代。基因的本质 人类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组成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由磷酸、脱氧核糖和含氮碱基组成。碱基有四种: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因碱基不同,可以构成4种不同的脱氧核苷酸。这4种脱氧核苷酸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构成脱氧多核苷酸长链--DNA单链。两个相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脂键相连接,生物的遗传性状是以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序列储存遗传信息的。因此,脱氧核苷酸的排列是DNA遗传的核心。因为与疾病相关而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基因突变!基因为何会变?如何变?变的结果又如何?下面跟随陈力教授一起听听基因的故事!我和基因的对话(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 陈力)1、变化和留下的变化我问基因,每个活物都有自己的基因组,每个基因组都有定数,定数可变吗?基因回答说,是的,都有定数,但定数可变。我问,为何变,如何变?基因说,其实变是常态,一直在变。只是没有留下每个变的理由。如果只有留下这个变,方能生存,这个变就留下,定数就会发生改变。这个变可以是多了几十个碱基。每年几十个,一百万年,就可以是多少个细菌。留下是acqusition,有理由的留下,是adaptation。2、定数如何变?变的过程?我问基因,可以告诉我你是如何变定数的吗?基因说,变有多种,每种有不同的过程。先说定点的变。在基因组的特定区段,会有碱基的加法和减法。加法使定数增大,减法使定数减小。至于在何处加,何处减,可以看书。我说,好的。加为C,减为T。3 、基因组间也有战争?基因回答说,有的。一物降一物,小噬大,大吃小。小的更凶险,例如病毒。不过适者生存,通过了考验的,便是浴火重生,从此不受该病毒的侵染。所以每一个独立的基因组,都有浴火重生的能力。而且,可以是不同的火。我叹道,病毒挺狠!基因说,是,这就是进化。达尔文如看到病毒,一定会说,噬,比吃更厉害!4 、为何要有两套一组?答:为生活,一套就够。为生产,两套安全。生活中会有伤害,伤害于生活可以是激励,于生产,一定是不利。这个,我同意。又问,两套在生活中会同时用吗?答,可以只用一套,必需两套的情况,也许有,看到了请告知!5 、亲,和我聊天的你,是来自于单个细胞,还是细胞的全体?答,假如我是细菌的,基本上是单细胞。假如我是人的,且当做来自单个神经元细胞,这样比较公平。我想是。于是又问,来自于神经元细胞的基因,你也在变?也被噬?也留变?也浴火重生?也留一套?答,想想再回答。6 、基因间如何交流?答:有写,有说,有记。写就是转录,说就是有功能的蛋白,有记,就是修饰,所谓的表观。再问,写与记不同吗?答,不同,是不同的反应。想想,也对。7 、你们基因也搞团团伙伙?答,是的。在原核,团伙又叫操纵子opteron。又问,团伙的好处?答,共荣共生。环境变化快,在一起,能探,能取,能解,能用。8 、你们基因也会123?答,原核有圆,说的是一种相对的序。真核有体,说的是一种不同的群。写有时会有量的不同,相对的比,也许更重要。9 、你们基因也会躲猫猫?答,是的,可以躲在内含子中。又问,躲的好处?答,有躲就有找。找就有组合,不同的组合。一就可以是二,是三。老子有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真核的躲,是生变。我以为,这可能是瞎扯。基因说,扯很重要。10 、基因如何犯错,知错,纠错?答,犯错是常态,复制会错,写,说,记的过程中都会错。知错的过程,因为有个模板,一比,知道有问题,要改。而纠错的结果有二,留错,去错。如果错不及事,其实,也无所谓对错,活着改着,就好。11 、基因啊,能否给我讲一个你浴火重生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角和配角们,他们会面临怎样的灾难,会有怎样的选择,有如何一步一步走出困境?基因反复说,你努力了吗?梦了吗?12 、基因的变:变的结果,可以是分子变大了,可以是分子变小了,可以是不大不小,但内容变了。简言之,有G+,G-和Gx这三种不同的后果。变的动机是什么?可以是天地种。天是射线,在X光下会变,是常识。宇宙是活跃的,星星之间的游戏,对基因是有影响的。地,是地上的各种生物间形成的食物链。要逃,要吃,也会有变。种么,生育。也因此,基因的变,可以有天变、地变,种变。也因此,基因的变,可以有天变分子,地变分子和种变分子。这三类分子可以有交集。其中最有趣的,是地变分子。已知的地变有多少种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先得明白,凡是地变,应有一外源基分子的存在。如外源分子是病毒,可以是整合体。如外源是专座,就是专座酶。不过,天变的修,和自变的同源重组,也可能会参与到地变的过程。我们现在关心的,是导致G+的地变过程。 预告:遗传性耳聋科普之二:耳聋既为遗传,为何并不总是“代代相传”?本文系曾祥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