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是最常见的脊柱脊髓疾病之一,临床上,脊柱神经外科医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是哪些患者适合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多久无效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呢?很多患者对此并不了解,甚至有好多盲目持续保守治疗,从而耽误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期。对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脊髓疾病治疗中心赵红宇主任针对患者经常问到的问题做出如下答复:Q:哪些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适合保守治疗?除了一种特殊情况外,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都适合保守治疗,也都需要进行保守治疗。这种特殊情况就是巨大的椎间盘突出压迫了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功能障碍,此时我们建议患者尽可能在24小时内进行手术。除此之外,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发病后都要经过正规的保守治疗。而所谓正规的保守治疗,就像刚刚提到的,要适当休息,服用非甾体消炎药,甚至打封闭。当这些保守治疗方式都没有效果时,可以考虑手术。Q:保守治疗多久后不缓解,就需要考虑手术治疗?一般来讲,在保守治疗两个月甚至三个月都没有效果的时候,需要考虑手术。另外,对于保守治疗虽然有效,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发作频繁,一年之内可能要发作2~3次,每次都要持续1~2个月,对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这种情况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Q:只有腰痛,没有腿疼、腿麻的患者,能够保守治疗吗?严格意义上而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肢的放射性疼痛,腰痛只在发病早期出现,但很快就会过渡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因此,只有腰痛,没有腿部放射性疼痛的患者,很可能并不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而是其它类型的疾病。要知道造成腰痛的原因非常多,如肌肉韧带损伤、腰椎的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等。这时需要先查明原因再进行治疗。Q:腰椎间盘突出症出现脚背无力,脚后跟不着地,需要立刻手术吗?能保守治疗吗?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容易发生在腰椎的最后两节,也就是第4和第5腰椎之间,以及第5腰椎和第1骶椎之间。而参与其中的神经根包括腰4神经根、腰5神经根以及骶根,这三条神经根负责脚的活动。当突然发生巨大的腰椎间盘突出时,这些神经根如果受到压迫,可能造成它们支配的肌肉无力,严重时会发生足下垂,也就是脚跟无法着地、脚背不能向上抬,脚拇趾也不能抬起来。对于这种情况,所有的腰椎间盘突出指南和教科书都把它归类到手术适应症中,也就是说这种情况需要手术,但并不是一出现这种情况就要立刻手术。如果出现肌肉完全无力,肌肉力量为零,这时建议尽早手术;如果肌肉无力现象比较轻微,肌肉力量只是比健康的一侧稍微弱一点,这时可以继续观察1~2个月。如果在观察期内发现肌肉力量越来越弱,此时应该及时就医,考虑手术。Q:年轻患者是否更适合保守治疗?对于年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而言,是否要手术呢?我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退行性疾病,虽然通过保守治疗能够让症状改善,但并不意味着椎间盘突出的现象消失了,此时椎间盘突出对于神经根压迫的现象仍然存在。只是日常生活比较注意时,能够减轻或者缓解症状,疾病过渡到平稳期,但这并不表示疾病治愈。当患者比较劳累、突然负重、长时间开车或者加班时,疾病可能再次发作。因此,对于年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我认为,患者正处于事业的起步期,面对的机遇、挑战都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这也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时期,工作强度非常大。如果腰椎间盘突出导致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或者不能剧烈运动,要低强度生活一段时间才能维持患者不出现疼痛。这时反而不如手术,让症状能够长时间好转,使得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工作。赵红宇主任强调: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已经非常成熟,从手术的发明到现在已经有近百年时间,特别是最近十年微创技术的发展,使得该手术非常成熟、安全。因此,年轻患者不必恐慌,不要认为这个病是一种不治之症,也不要觉得该病会像幽灵一样纠缠自己一辈子。
腰椎间盘突出是最常见的脊柱脊髓疾病之一,临床上,脊柱神经外科医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但是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到底是该静养还是该锻炼呢?这个是很多患者最疑惑的问题,对此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脊柱脊髓疾病治疗中心赵红宇主任针对患者经常问到的问题做出如下答复:Q:静养可以养好吗?腰脱患者平时应该多平躺吗?从理论上要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要绝对卧床三个月。所谓的绝对卧床,按照当年的理论,就是吃饭、大小便都要在床上。随着我们对这个疾病的认识更加成熟,现在发现其实患者并不用绝对卧床,也不用卧床三个月这么久。有一些文献报告国外做过这样的临床实验: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卧床两天和卧床一周。结果发现卧床时间长短对最后的治疗效果,其实没有差异。因此,建议患者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后,不用刻意在床上躺几周,卧床时间越长腰背部的肌肉越容易萎缩,腰椎的稳定性反而会进一步下降。从长久来讲,这样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当然,刚刚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时,由于腰背部肌肉痉挛造成局部疼痛,这时建议病人卧床,但不超过一周。而且所谓的卧床也并不是一天24小时都在床上躺着,患者可以起来吃饭、上厕所,在房间里面溜达,甚至可以进行日常工作,只是不要久坐、弯腰、负重。Q:养和练怎么安排?多养还是多练?很多年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患病之后经常感到恐慌,想立刻用锻炼的方式来摆脱疾病。其实,没有必要那么着急。就像感冒、发烧、流鼻涕、打喷嚏的时候,你还去跑步吗?当然不会。那时候你需要的是保暖、多喝水、休息。腰椎间盘突出也是如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两种状态,当首次发病或者急性发作时,不要锻炼,此时以静养为主。这种静养虽然不用长时间卧床,但是也不要做剧烈活动,加重腰部的负荷。静养主要是让突出的椎间盘不受过多压力,从而有利于局部炎症的消退。而当患者处于平稳期,不发病时,即可进行适当锻炼。Q:腰脱患者什么时候可以运动?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平时不发病时是可以锻炼的。患者可以做轻柔的腰背肌锻炼,包括慢跑、游泳、散步等。但是如打羽毛球、网球、篮球、足球,这种对抗性或者弹跳冲撞比较多的剧烈运动,最好不要进行。
腰椎间盘突出是最常见的脊柱脊髓疾病之一,临床上,脊柱神经外科医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主要有保守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沈阳盛京医院脊柱脊髓疾病治疗中心赵红宇主任介绍:脊柱神经外科临床认为,90%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只需通过卧床休息、按摩、推拿等保守治疗即可缓解症状。关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关于保守治疗常见的疑问,赵红宇主任整理并回答如下Q:腰椎间盘突出能治好吗?一般而言,腰椎间盘突出是不能完全治好的。因为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老化),简单来说,就是椎间盘使用了二三十年后用坏了,就像汽车的轮胎磨薄了漏气一样,包裹髓核的纤维环破了,髓核就跑出来了,压到了神经根,就产生了腰痛、腿麻等症状(如图1)。(图1)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做了适当的保守治疗或者外科手术,可以让疾病带来的症状消失,或者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平稳不发作。这才是治疗这个疾病的最终目标。Q:腰脱的保守治疗效果如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来说,大多数都希望通过比较缓和的保守治疗,来改善症状。从疾病的发展来讲,也确实如此,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改善,没有必要做手术。Q:保守治疗能够将突出的椎间盘推回去吗?许多人得了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询问医生,用中医的方法,例如推拿复位,能够把突出的椎间盘推回到原来的位置吗?答案是否定的。腰椎间盘突出,是髓核从两节椎体的中间(椎间隙)突出来了,占了后面椎管的地盘。椎间盘承担着上半身的重量,重压之下,夹着它的上下两节椎体就会把它往外挤。除了上身重量的压力,椎间盘周围还附着的肌肉、韧带,也会把两节椎体紧紧固定到一起。这种椎体间的压力甚至可能达到200帕斯卡。因此,髓核从压力那么大的椎间隙里面突出来,想要通过推拿推回去,根本就不可能。可以说,任何保守治疗都无法让突出来的髓核再回到原来的位置。Q:可以推拿、按摩吗?效果如何?虽然推拿、按摩不能让突出来的髓核回去,但可以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比如腰椎间盘突出后刺激腰椎神经,产生腰背部的肌肉痉挛,从而出现腰背疼痛。这些疼痛通过轻柔的推拿、按摩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千万不要让没有经验的推拿师对你的腰椎进行力量非常大的推拿,或者以复位为目的的暴力扭转。因为这种暴力扭转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椎间盘的纤维环撕裂,反而导致更大的髓核组织突出。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马尾综合征,也就是压迫到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突然失控,或者足下垂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这种帮倒忙的现象,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也经常遇到。Q:腰痛时可以服用哪些止疼药?腰痛时最常用的镇痛药物是一些非甾体消炎药。需要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很多患者经常把消炎药与抗生素相混淆。其实,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的,比如肺炎这类感染性疾病,它并不是消炎药。所谓的消炎药分为甾体类消炎药和非甾体消炎药。常用的非甾体消炎药包括阿司匹林、扶他林、芬必得等,它们能够缓解神经根周围的炎症反应。很多患者认为这些非甾体消炎药就是止疼药,其实不尽然。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神经根炎症是一种炎症反应,这类非甾体消炎药主要用于消退或者减轻炎症反应,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无论是门诊还是病房,或是亲朋好友,经常会有人咨询我什么样的枕头适合颈椎病患者?颈椎枕好不好?充气枕头好不好?颈椎枕能不能治疗颈椎病?我个人认为一个合适的枕头对于颈椎病的预防还是很重要的。我想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比如酒店里一觉醒来就睡落枕了,这在很大程度是由于枕头不合适造成的。所以,选择一款合适自己的枕头对于颈椎病患者和颈椎病高危人群(比如教师、白领、司机、医务工作者等等)都非常重要。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赵红宇主任介绍:从医学角度来说,人的脊柱存在4处生理弯曲,分别是颈椎前曲、胸椎后曲、腰椎前曲和骶椎后曲。其中颈椎生理前曲非常重要,可以增加颈椎的弹性,维持颈椎间盘和关节的正常受力,起到一定的缓冲振荡的作用。我们看到很多颈椎病患者的早期就是从颈椎生理前曲减少或消失开始的。所以保持颈椎前曲是减少颈椎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选择枕头的第一要点是能够维持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首先,枕头高度的选择至关重要。枕头的高度与睡姿有关,可以根据自己平时仰卧睡姿多还是侧卧睡姿多来选择。侧睡时需要带硬支撑的高枕头,仰睡时需要薄一些的枕头;仰睡时枕头的高度和拳头等高为宜,侧睡时则与一侧肩宽等高,当然需要根据每个人的生理特点来进行相应的调整。当枕头的高度过高时,不能保持颈椎正常的前曲弧度,会加重颈椎负担,增加背部肌肉紧张,肩部酸痛, 头痛、头晕、耳鸣及失眠等脑神经衰弱等,加重颈椎病的症状;而当枕头高度过低时,会出现颈肩部的酸痛,还会使头部充血,造成眼睑和颜面浮肿,容易张口呼吸,出现打鼾的情况。其次,枕头硬度的选择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软硬适中的枕头才是正确的选择。刻意追求支撑力而选择过硬的枕头,容易导致头部与枕头接触面积过少,压力增大,使头部肌肉紧张,严重影响全身肌肉的放松;而为了追求舒服柔软而选择过软的枕头,则难以保持枕头的高度,易因过于松软导致头部与枕头接触面积太大,造成压迫,影响血液循环导致颈部呈后伸状,颈部过度牵拉,将造成喉部肌肉紧张,容易加重打鼾。必须选择能无缝契合头颈部弧度的枕头,这样才能给头部和颈部提供合适托力,起到放松颈部的效果。第三个重要的因素是枕头材质的选择。目前常用的枕头材质包括荞麦皮、记忆棉、乳胶、充气棉等等,软硬度各不相同,针对不同的人颈椎生理曲度的不同,以及睡眠习惯的不同会有不同的优劣,很难一概而论,但选择一款适合自己材质的枕头非常重要,原则上是以睡醒觉后不觉得颈部僵硬,酸痛为宜,如果经常出现醒后颈部疼痛,疲劳或是经常落枕,就说明你的枕头材质不合适。最后,笔者针对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枕头给出自己的推荐,也许不完全准确,但希望能够对大家的选择有所参考。荞麦皮枕头推荐指数:★★★★★优点:材质软硬度适中,对头颈部的支撑作用较强;芯内材料安全、环保、无污染;低过敏性、透气性好;能使人的头部温度降低,使人感到舒爽;荞麦皮自带有一种清香的气息,有利于快速进入睡眠等等。缺点:不易清洗;枕头形状无法依睡姿保持;弹性基本没有。乳胶枕头推荐指数:★★★★优点:材料是纯天然,对人体无不良影响;弹性强,起到缓冲压力作用;能有效减少打鼾;促进睡眠等等。缺点:价格虚高,质量参差不齐。慢回弹记忆枕推荐指数:★★★优点:手感柔软;2-12秒慢回弹,吸收压力及冲击力;记忆变形,号称设计能够符合颈肩部曲线。缺点:由于需要有记忆回弹功能,材质偏软,很多人反应用后觉得硬度不够,效果一般。颈椎小圆枕推荐指数:★★优点:放在颈椎下方,可以增加颈椎曲度,起到一定的后仰锻炼作用。缺点:与头颈部接触面积小,长时间应用容易疲劳,同时容易导致颈椎过度后仰。充气棉枕推荐指数:★优点:透气性好缺点:过软,对颈椎的曲度维持作用差我们需要正确认识枕头在颈椎病防治中的作用,笔者作为脊柱外科专科医生,并不认为枕头的选择对颈椎病的治疗有太大的作用,因此颈椎病患者不要寄希望于选择一款枕头就能把颈椎病治好,但其在防治颈椎病方面的作用却是必不可少的。颈椎病患者或者高危人群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中就包括选择一款合适自己的枕头。希望大家能够睡的舒服,远离颈椎病。
在临床上,许多经保守治疗效果不佳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一段时间里任然会复发,患者会问我,到底是因为术后不当护理措施引起的还是手术中的一些因素引起的,或是一些其他原因导致,在这里就为大家详细解惑一下。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黄韧带肥厚增生、小关节增生内聚、椎间盘膨隆突出、骨性退变导致的腰椎中央管、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引起其中内容物——马尾、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此种严重型病例,大多是在先天发育型椎管狭窄的基础上,加上后天诸多诱发因素使椎管狭窄程度加剧而行各种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减压术、节段性椎管减压术、腰椎管开门术等,少数病例曾被多次手术,如果减压不彻底,可因术后创伤反应加剧病情不得不继续治疗,包括再次手术。但此种病例必须全面认识清楚,尤其是对病理解剖状态要认真分析,并找出造成目前状态的主要因素,再作进一步处理。 复发因素: 引起本病复发的原因甚多,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类: 1.初次手术减压范围不够最为多见,主要是椎节减压之长度或宽度不够。 2.忽视其他病变术中对椎管前方之椎间盘(突出、脱出等)、侧方小关节畸形等未能同时处理。 3.术后血肿形成不仅引起神经致压症状,且血肿机化后所形成之疤痕则构成新的纤维管道狭窄。 4.术后椎节失稳如果术中对腰椎后结构切除过多,而又未行植骨融合或其他内固定术,则术后由于椎节不稳而引发新的症状。 5.广泛疤痕形成除疤痕体质患者外,多次手术病例亦易引起手术局部广泛疤痕化而形成新的致压物。 当然,除了上述五点,术后患者家属在出院后没有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护理,也没有按时服用药物并进行康复训练,也会影响术后的恢复情况,达不到理想的康复效果,因此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听取医生的康复建议,这样才能早日康复。
脊髓空洞是一种受多种致病因素影响,病理特征为脊髓内形成管状空腔,并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缓慢进行的脊髓病变。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多在20~30岁发病,男约为女的3倍。起病隐潜,病程缓慢。临床表现为受累的脊髓节段神经损害症状,以痛温觉减退或消失而深感觉保存的分离性感觉障碍为特点,兼有脊髓长束损害的运动障碍及神经营养障碍。临床症状因空洞的部位和范围不同而异。 脊髓空洞症应该药物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听到患者这样的疑问。对于某些疾病(如胃溃疡)主张先行药物治疗,若无效再考虑手术治疗;对另一些疾病(如各种畸形)则主张首先考虑手术治疗,术后再适当用药。脊髓空洞症(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属于后者。鉴于本病的病理基础(合并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并呈缓慢进展性,而药物治疗是无法矫治畸形的,其疗效也不十分可靠。手术减压矫治畸形是所有治疗的基础,否则神经损害将或慢或快的继续加重。对于暂不需手术、存在手术禁忌证或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适当的药物治疗是有益的。 此类疾病虽然进行缓慢,但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当长时间保守治疗无效,不能一拖再拖,否则会给患者身体带来极大的损伤。需注意,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刻行手术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出现梗阻性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者;小脑扁桃体下疝出现明显延髓、脊髓及枕颈部神经根受压症状者;小脑扁桃体下疝出现顽固性疼痛和眩晕者可试行手术减压治疗;小脑扁桃体下疝合并脊髓空洞,尤其空洞不断增大或症状不断发展者;脊髓空洞症合并枕颈部其它畸形需手术解决者;单纯脊髓空洞症脊髓受压明显,空洞进行性增大或症状进行性加重者;存在导致脊髓空洞症的其它情况需手术解决者,如椎管内肿瘤、脊髓栓系等。
黄韧带是脊柱椎管内的维持脊柱稳定性的一个韧带组织结构,属于脊柱后柱的支持结构之一。 黄韧带肥厚的发病机制尚未清楚,可能与慢性退变、外伤、炎症、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腰椎退行性变时,黄韧带受到的应力异常很高,其弹力纤维会变性或断裂,而长期的损伤及修复过程必然使黄韧带肥厚纤维化,最终将导致黄韧带钙化。 黄韧带是一种弹性很强的组织,纤维方向近于垂直,起始于上一椎弓的下缘,抵止于下一椎弓的上缘,与两侧小关节和棘间韧带前部互相融合,腰部黄韧带的正常厚度为4毫米,若其厚度超过4毫米,则为增厚。当脊柱前屈时,黄韧带上下伸展,脊柱伸直时,黄韧带收缩,正常情况下,不形成皱褶。在反复的间接外伤、慢性劳损的基础上,可引起黄韧带退变、增生、肥厚。当脊柱过伸运动时,该韧带发生皱褶,挤压脊髓或马尾神经,并可引起循环障碍。 黄韧带肥厚是造成腰椎管狭窄的主要原因之一,往往与关节突增生内聚、椎板增厚等因素共同构成腰椎管狭窄的病因。 黄韧带肥厚的诊断中,需借助M R I和C T ,二者各有所长。MRI 的矢状面对于累及多个椎管的黄韧带肥厚可直接显示病变全貌;CT可发现黄韧带的钙化、小关节突的增生等原因。 腰部黄韧带肥厚的最终结果是造成腰椎管狭窄,特别是侧隐窝引起始部的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受压及神经根压迫症状。 对于腰椎管狭狭窄患者而言,如果诊断明确,手术指征存在,则应该行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手术适应症为: 1、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不明显或出现加重,影响生活、工作,应该行手术治疗。 2、腰椎管狭窄患者间歇性跛行症状呈现进行性加重或站立时间渐缩短,应该选择手术治疗。 3、腰椎管狭窄导致患者神经机能出现明显缺损,应该行手术治疗。 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的目的:通过手术解除椎管内、神经根管内或椎间孔内神经组织和血管的压迫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外科赵红宇教授表示:“腰椎退行性变时,黄韧带受到的应力异常很高,其弹力纤维会变性或断裂,而长期的损伤及修复过程必然使黄韧带肥厚纤维化,容易诱发腰椎管狭窄。” 因此,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正确使用腰部、避免错误姿势和不良习惯的良好生活习惯,预防由于退变导致的腰部黄韧带肥厚,诱发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是腰部的常见疾病,其产生给患者的腰部健康带来极大危害,因此,我们需要对其常见的诱病因素有所掌握,以便于在腰椎管狭窄产生之前,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 那么,临床上极易诱发腰椎管狭窄产生的病因是什么呢? 病因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病因2: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 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病因3: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病因4:医源性椎管狭窄 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病因5:外伤性椎管狭窄 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以上都是极易诱发腰椎管狭窄产生的病因,我们应该熟知这些病因,以便于针对这些病因对腰椎管狭窄进行有效的预防,以避免其产生危害我们的腰部健康和正常生活。 腰椎椎管狭窄患者出现下述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 1.非手术疗法无效者:此组病例大多系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症。 2.经常发作者:发作频繁已严重影响工作及日常生活。 3.根性症状较明显者:宜及早施术,以免继发蛛网膜粘连。 临床上较为常用之术式及其选择: 1.因黄韧带肥厚所致者仅行黄韧带切除术即可。 2.一般骨性椎管狭窄者对症状严重者,应行椎管扩大减压术。 3.侧隐窝狭窄者在确认受压神经根后,取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入路,扩大神经根管,直到神经根充分松解。 4.单纯小关节变异、肥大者应将向椎管内突出之骨质切除。 5.合并椎间盘突(脱)出症者应于术中一并摘除。 6.伴有椎节不稳定者可行椎体间融合术或椎弓根钉固定术,或是二者并用。
近年来,腰椎间盘突出已经成为困扰许多患者常见疾病,白领、司机、教师、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售货员都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腰椎间盘突出是指由于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神经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也是导致出现腰腿痛症状的最常见原因。 患有腰椎间盘突出后,绝大多数的患者是不需要手术治疗的,只需通过按摩、牵引、理疗等保守治疗即可缓解症状。但是对于突出导致脊髓、神经受压等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和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则需手术治疗。 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治疗中,最令患者痛苦的往往不是症状难以缓解,而是症状的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症状反复的并不在少数。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 1、术后腰部受凉、长时间处于潮湿的地方,导致抵抗力下降,可能诱发患者病情反复; 2、术后症状虽然缓解,但是有些患者的髓核还没有完全纳回,如果护理不当就会导致患者病情的复发; 3、术后患者没有合理用腰,从事体力消耗过大或者腰部压力过大的活动,导致症状再次出现; 4、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再手术后,上、下脊椎少不能达到足够稳定,此时如果椎间盘脱出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据统计,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症状复发大多是由于患者在手术治疗后没有得到适当的护理。为腰椎间盘突出术后患者介绍避免腰突复发的保健操: 1、俯卧位,平卧在硬板床上,做好预备动作。 2、俯卧位,用双肘关节撑起身体坚持3分钟,然后复原修整1分钟,重复 6--8次。 3、俯卧位,用双手撑起身体,肘关节伸直,坚持3分钟后复原1分钟,重复6—8次。每次可加用深呼吸法,吸一口气,然后吐气,吐尽为止。此时会感觉腰部下沉,使腰椎尽量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生理曲度。 4、利用家中的熨衣板或木板,再加一条安全带或强力皮带,牢牢束住腰部。俯卧位,用双手撑起身体,坚持3分钟后复原,反复6—8次。 5、俯卧位,腹下放一个枕头,双手扣紧于背后,将双腿、头部和肩膀尽量提起,坚持一秒钟后,然后放下松弛,重复6~8次。 6、放松动作。做完上述练习后,做一下屈曲膝关节的动作。 7、站立伸展。直立,双脚微微分开,手放腰背部,四指并拢。手指向后,以双手作支柱,尽量将腰以上身躯向后弯,双膝要保持挺直。维持一两秒钟,然后回到开始位置。每次重复练习时,尽量尝试将上半身弯得比前一次更后、更弯,以达到最大可能的伸展度。
脑膜瘤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良性肿瘤”,占颅内原发肿瘤的14.3%~19%。发病的年龄高峰为45岁左右,男﹕女为1﹕1.8。脑膜瘤居颅内良性肿瘤的首位。良性脑膜瘤生长慢,病程长,其出现早期症状平均约为2.5年,长者可达6年之久。 脑膜瘤的发生与蛛网膜有关,可发生于任何有蛛网膜细胞的部位(脑与颅骨之间、脑室内、沿脊髓),特别是与蛛网膜颗粒集中分布的区域相一致。脑膜瘤多与硬脑膜相粘连,但亦可与硬脑膜无关联,如发生在脑室内的脑膜瘤。 脑膜瘤通常为生长缓慢、边界清楚(非侵袭性)的良性病变。少数可呈恶性和/或快速生长。8%的病人多发,在神经纤维瘤病人中尤为多见。偶尔肿瘤呈大片匍匐状生长(斑块状脑膜瘤)。 一般来讲,肿瘤体积平均每年增长为3.6%,因肿瘤的膨胀性生长,患者往往以头痛和癫痫为首发症状,依肿瘤部位不同,可以出现视力、视野、嗅觉或听觉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等。 那么,脑膜瘤都有哪些种类呢? 首先,大脑凸面脑膜瘤。大脑凸面脑膜瘤常在脑表面,与脑膜有粘连,也可在脑实质内。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故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从精神症状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均可出现,癫痫发生率较高,并常为首发症状,也可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其次,矢状窦旁脑膜瘤。矢状窦旁脑膜瘤头颅外表有时可发现局部逐渐隆起,甚至有压痛,头颅平片可见到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脑膜血管沟增宽等改变。当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时,可有长时间的头痛、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并有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懒散、易疲劳等)和癫痫发作,部分病人可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或肢体运动障碍。 最后,蝶骨嵴脑膜瘤。此部位的恶性脑膜瘤常易产生蝶骨小翼或蝶骨嵴的骨质增生,造成眶壁增厚;眶内容积变小,形成单侧眼球突出,并可出现眼睑及球结膜充血、水肿。 脑膜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然后配合放化疗。原则上应争取完全切除,并切除受肿瘤侵犯的脑膜与骨质,以期根治。 针对肿瘤位置不同的脑膜瘤,手术需要注意:如肿瘤位于凸面、镰旁、窦旁等,并不在颅底,患者应争取早期手术和全切除肿瘤;如肿瘤位于鞍结节、嗅沟、蝶骨平台、蝶骨嵴、桥小脑角脑膜瘤等颅底部位,患者应早期手术;对于蝶骨嵴扁平脑膜瘤、斜坡脑膜瘤扁平型,如无高颅压症,可暂缓手术。 对于不同级别肿瘤,治疗手术也不尽相同。如患者为脑膜瘤Ⅰ级,则手术是需要肉眼全切肿瘤,包括切除与肿瘤粘着的硬脑膜和颅骨以及受累的静脉窦;患者为脑膜瘤Ⅱ级,手术则需肉眼全切肿瘤,与瘤粘着的硬脑膜仅电凝烧灼;患者为脑膜瘤Ⅲ级,手术需要肉眼全切肿瘤,与瘤粘着的硬脑膜未切除或电凝,受累的静脉窦和颅骨也无需处理;如患者为脑膜瘤Ⅳ级,手术可切除部分肿瘤;患者为脑膜瘤Ⅴ级,手术仅开颅减压,对肿瘤或活检或未做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