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李小军 近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能够得到早期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却很少。在临床上,大肠癌的早期诊断率偏低,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该病的早期信号没有足够的重视。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中老年人都会定期做包括血液检查、腹部B超、胸透等常规体检,可很少有人会主动做肠道健康检查。 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由于预防措施及健康教育奏效,美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现处于下降阶段;而中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则处于快速上升阶段。 结直肠癌(即大肠癌)的症状较隐匿,在疾病的早期,甚至疾病的晚期阶段,患者可没有明显的局部症状,以至于许多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肠道的健康检查尤显重要。而早期的大肠癌没有特异性症状,应如何通过体检早期发现大肠癌呢? 下面为您介绍早期发现大肠癌的三板斧:粪便隐血试验、肛门检查指检、肠镜。直肠肛门指检 医生可以通过最简单直接的触诊和观察来判断肛肠疾病,超过半数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而80%的直肠癌属于中低位,直肠肛门指检可以发现,对肛周疾病与大肠癌做出初步判断。 成年人的直肠一般长15厘米,距离肛门口7-8厘米以下的直肠肠壁可以用手直接触诊,可发现直肠黏膜上有稍隆起的结节。 中国的大肠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是直肠癌,而在直肠癌患者中,又有约70%是中低位直肠癌。 换句话说,70%的直肠癌(约三分之一左右的大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检摸出来。 医生在做该项检查时若发现指套上粘有黏液,说明该患者的直肠内有脓血性分泌物,如果沾有暗红色血液可提示肠道出血,鲜红色则可能是痔疮出血。 大多数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可通过直肠指诊检查发现病变。另外,通过直肠指诊检查还可明确癌肿的形状、质地和移动度等。粪便隐血试验 粪便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为什么要做隐血试验筛查大肠癌? 当消化道少量出血时一般不会有便血、黑便等表现,粪便外观肉眼没有异常,但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可以对消化道内极少量的出血做出判断。 其实不止大肠癌,包括胃癌等消化道肿瘤,在肿瘤发生的早期,肿瘤会侵蚀粘膜及粘膜下血管导致非常微量的消化道出血,这种极小量的出血用肉眼难以判断,这时可以通过的粪便检查发现是否有隐匿的消化道出血。 对于没有胃病病史的人们,如果体检发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建议择时再做一次,如果还是或者持续呈现阳性那么就需要警惕了,首先要排除消化肿瘤,最常见的消化道肿瘤部位有胃、结肠、十二指肠,在专科医生建议下进一步做肠镜或胃镜检查。附: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在消化道溃疡性出血时呈间断性阳性; 而消化道肿瘤时往往呈持续性阳性,因此可作为良、恶性出血的一种鉴别。 人们在40岁以后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会明显上升。据统计,大约有75%的大肠癌患者都处于这个年龄段。 因此,人们应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警惕息肉或肿瘤引起的出血,首先粪便隐血试验比肠镜和肛门检查指诊来得更为方便,也更容易做到筛查,一次检查花费大约十元,若有持续阳性,则应谨慎,进一步做内镜检查。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肠镜检查不仅可清晰地观察肠道,并可在直视下钳取可疑病变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利于早期及微小结直肠癌的发现与确诊。 目前,很少人主动做肠镜健康检查,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民众对大肠癌缺乏认识, 二是民众对肠镜这种侵入性检查方法难于接受,甚至恐惧。这种恐惧心理使很多患者耽误了病情,致使临床上很多的大肠癌病例得不到早期诊治,错失治疗良机。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师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肠镜检查的不适感已大为降低,检查时间也大大缩短,完成一次肠镜检查约需一刻钟。此外,也可选择在静脉麻醉的状态下进行无痛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的另一大意义,在于能发现并通过内镜微创处理肠息肉,尤其是腺瘤性息肉等癌前病变。研究发现,大部分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癌变。而从腺瘤的发生,到癌变的发生,可能要经历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能在腺瘤未癌变或者早期癌变的无症状阶段,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并经内镜微创治疗,则可以阻断了其向癌转变的机会。大肠癌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愈的疾病 大约90%以上的结肠癌是息肉演变而来的,息肉演变为癌,需要10-15年的时间,如果在此期间发现并切除它,就能有效预防。 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结直肠癌的诊断和治疗取得了重大进步。随着对结直肠癌的认识、手术与药物的不断进步,使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不断更新,因而,患者的生存期更长,生活质量更高,甚至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治愈,因此肿瘤治疗强调一个字“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检查指诊可作为大肠癌的普查手段,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建议每年检查一次,在肠镜无法普及之前,粪便隐血试验和肛门检查指诊是很好的补充。 若粪便隐血试验有持续阳性,或者肛门检查指检发现异常应进一步做肠镜检查。哪些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①30~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及腹痛者)。②曾经罹患肠癌者。患有结肠癌的患者,即便残存的结肠是正常的,再次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残存的结肠曾有过腺瘤或现有腺瘤存在,危险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肠癌一般在治疗后2~30年内出现,大部分出现在治疗后3~4年内。③血吸虫病患者。④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死于大肠癌的概率会增加4倍。⑤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⑥有盆腔放疗史者。⑦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几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以后,下来每10年会有10%~20%的患者发生癌变。出血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大肠癌。⑧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家族史的成员,该类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几率较高,发病年龄较早。几岁开始做大肠癌的筛查?1.一般人群:指不是大肠癌发病高危的人群,这类人群我们推荐45岁以后可以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检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隐血和肠镜。2.对于高危人群,不包括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3.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对于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我们建议尽早前往大的肿瘤中心就诊。来源:胃肠病
太全了!问题1:什么是胃癌?回答1: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的癌为胃癌,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处于恶性肿瘤第2位。可发生于胃窦幽门区、胃底贲门区、胃体部等不同部位。胃癌异质性很大,同样病理类型、同样病期的患者可能对治疗的反应截然不同,预后相差很大。问题2:胃癌都会引起胃疼吗?回答2:并不是,仅有30%-40%的患者早期即表现出上腹疼痛(心口窝疼)。而早期胃癌常无明显不舒服,进展期胃癌依据个体不同常出现消化不良、早饱感、体重减轻、吞咽困难、黑便等症状。问题3:胃部不适吃药就能好,那就不是胃癌吧?回答3: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上腹不适、饱胀感、反酸、嗳气等即是胃癌的症状,也是胃炎等良性疾病的症状。口服胃动力药、制酸药能明显缓解症状,但具有极大的欺骗性。有些患者因此不去医院就诊,反而贻误治疗时机。如果胃部出现问题,应该到医院进行诊断治疗。问题4:得了胃癌还能活多久?回答4:大约有30%~40%的胃癌患者能够生存5年,肿瘤分期越晚,生存时间越短。接受胃癌根治术后的各期患者5年生存率大致如下:Ⅰ期约90%、Ⅱ期约70%、Ⅲ期约30%、Ⅳ期约10%。但这仅代表具有相似情况群体患者的生存情况,对于个体而言生存期可能较长也可能很短。问题5:胃癌与遗传有关吗?回答5: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所有胃癌都会遗传。1%~3%的胃癌是具有家族遗传性,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类胃癌患者往往发病比较年轻,直系亲属患胃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群高2~3倍。著名法国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波拿巴其祖父、父亲及他本人都患胃癌,被称为Napoleon Bonaparte家族,是著名的遗传性胃癌家系。另外,由于家族成员生活的环境相同,不良的生活习惯也相似,因此,会出现家族中多个成员发生胃癌的家族聚集性现象。问题6:胃癌如何分期,什么是TNM分期?回答6:TNM分期用以评估胃癌的早晚。其中,T指肿瘤原发灶浸润深度;N指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M指远处脏器(肝脏、肺、腹膜等)转移。用TNM三个指标的组合划出特定的分期,指导后续治疗、判断预后,TNM分期越高,则病情越晚、生存期越短。cTNM为临床病理分期;pTNM为病理学TNM分期。问题7:术前怎样评估胃癌临床分期,它有何意义?回答7:临床TNM分期,也称术前分期。胃癌临床分期主要是通过胃镜、内镜超声、腹部CT、PET/CT、磁共振以及腹腔镜等诊断性检查手段评估。胃癌临床分期是实施胃癌综合治疗方案的需要,不同分期可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问题8:胃癌淋巴结转移是“扩散”了吗?回答8:胃周淋巴结转移不算是大家常说的“扩散(远处转移)”,但是锁骨上淋巴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属于“扩散”范畴。胃癌的转移途径主要有:(1)直接浸润:胃癌可直接侵及邻近组织、器官。(2)血道转移:多发生于胃癌晚期,癌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可在肝脏、肺脏等形成转移灶。(3)淋巴转移:是最常见的转移方式。(4)腹腔种植性转移:胃癌侵及浆膜可脱落种植于腹腔、肠系膜、肠壁和盆腔。问题9:胃癌能做微创手术吗?回答9:胃癌患者可以实施“微创手术”,微创手术是一种手段,仍以肿瘤根治和手术安全为前提。早期胃癌患者应该优先考虑能否经内镜下切除(ESD手术),若不能切除可以进行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胃切除术;进展期胃癌选择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可以获得与开腹手术相当的效果。问题10:胃癌彻底手术后,还会复发吗?回答10:胃癌是可能复发的,即使是进行了根治性胃癌手术。胃癌复发是指,在手术后在残胃、吻合口、或者是周围淋巴结及肝脏、腹膜等处再次发生了相同类型的肿瘤。因此术后要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标准的术后辅助治疗及随访检查,早发现、早处理。本文来源:老杜说健康责任编辑:Mary
近日,普外一科李小军主任治疗组顺利完成了 6 位老年胃肠肿瘤患者的加速康复手术,目前都已顺利康复出院。他们中最小年龄 76 岁,最大 92 岁,都是病情偏晚、合并症多、手术难度大。 手术前,李小军主任团队联合护理、手术、麻醉和营养等学科,详细讨论制定了老年肿瘤患者腹腔镜胃肠道围手术期方案,针对老年患者的慢性疾病进行了优化性治疗。术前缩短禁饮食时间,不灌肠,不常规留置胃管,减少了老年患者术前焦虑,并避免了低血压、低血糖等症状出现。 手术中,全部实施微创手术,术后在护理团队精心、细致、个体化护理下, “80 , 90 ”患者实现了术后 24 小时内拔除尿管,并能下床旁活动;术后第二天进全流食, VAS 痛疼评分均控制在 3 分以下,且无并发症发生。极大地减少了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了就医舒适感,得到患者和家属的一致满意。 在医院领导的正确引领下,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自开展加速康复外科工作以来,科室主任王小强、护士长肖海敏倾力支持推动,全面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多科室之间协作,顺利开展 ERAS 在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一系列临床工作。今后,普外一科将继续综合总结经验,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能力,将守护患者身体健康、提升患者满意度作为工作努力的方向。
腹股沟疝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国每年新发病300多万例,腹股沟疝的治疗是一个巨大的社会和经济问题。得了腹股沟疝应该怎么样治疗呢!是做手术还是吃药呢!如果手术是选择开放还是选择腔镜呢!用不用材料,用什么材料呢!相信广大患者都有这样的困惑。首先我们来看什么是腹股沟疝气,更专业的说法是腹股沟疝。他是腹股沟区的腹壁结构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一个缺损,通俗的说就是烂了一个窟窿,肚子里面的肠管从这个窟窿,掉了出来。从肚皮外面看,腹股沟区会鼓出一个包,有一部分病人,肠管还会掉到阴囊里。用手压一下,或躺下,肠管就回到腹腔,包块就消失了。从腹股沟疝的发病机理就可以知道没有药物可以使这个窟窿自然愈合。所以腹股沟疝要治愈只能通过手术的方法。现在市面上有一些广告宣传说疝气不开刀,那是极不科学的。现在还有一种硬化剂治疗,在窟窿的周围打胶水,想把它粘住,中华外科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专家们对此是明确反对的。硬化剂治疗效果不佳,绝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的好转,却给后续的手术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问题,使得局部解剖困难,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我们曾收治一例患者,由于打硬化剂打进肠管,造成肠坏死,危及生命,经过抢救才转危为安。 我们基本明确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腹股沟疝,是一定要手术治疗的。 有的患者提出:我的疝气都好几年了,不疼不痒,必须要做手术吗?这问题在过去是有争论的。国外有学者提出对于不痛不痒的疝可以警惕地观察(watchful waiting)。在去年国际疝外科会议上,这个问题有了正式的答案。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证实,绝大多数选择观察的疝气患者,由于疝越来越大,出现严重并发症等各种原因最终选择了手术。可是由于选择了长时间等待,使手术时患者的年龄更大,疝也发展的更大,导致并发症更多。更有一些患者,由于疝嵌顿,肠管坏死,最终不治。所以对于成年人来说,腹股沟疝是不可能自愈的,一定要手术,而且宜早不宜迟。对老年人更应注意不要过多的拖延。如果要手术,选择哪一种方法呢?使用人工材料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手术在中国已经有18年的历史了,从最早的网塞填充式修补到腹横筋膜前修补,到近年来自粘和网片以及生物网片修补,材料的进步和手术方法的改进使得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进一步降低。特别是腹腔镜手术的成熟和推广,使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几乎成为感觉不到疼痛的手术,消除了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我们科室是陕西地区最早开展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科室,一直引领着地区疝修补技术的发展,最开始也是以开放手术为主,从使用网塞逐渐过渡到腹膜前修补再发展到自粘合网片。5年前我们开始使用腹腔镜技术,到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了腹腔镜手术,在我们医院,腹腔镜手术比例已经占到了80%以上,一年手术量超过500例。看着我前一天手术完的患者第二天早上就在病区里正常行走,谈笑风生,选择开放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的答案其实不言自明。目前我们科室仅对不能耐受全麻的患者采用局麻下的开放手术,其他首选腹腔镜手术,对一些巨大的腹股沟疝,复杂的复发疝均成功完成了腹腔镜修补。当然对不愿做腔镜手术的患者,我们会采用开放腹横筋膜前或自粘合网片加以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修补材料也是五花八门,有一些材料在我看来其材质和形状是不符合疝修补原理的。目前总的趋势是逐渐放弃使用立体结构的材料,以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平面材料也在逐步轻量化,网孔变大,材料变软,舒适性提高。腹腔镜手术的材料也有轻量化趋势。生物补片价格昂贵,复发率较合成材料高,应用于一些特殊情况是可以的,常规用于临床,我认为有些不妥。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阎立昆本文系闫立昆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提示:本文附有手术中的实拍照片,阅读可能带来不适,请根据自身承受能力酌情决定是否继续阅读。胃癌患者出现腹膜转移,是疾病已到晚期(Ⅳ期)的标志,以往这样的患者,除少数为了解决梗阻、出血等问题而被迫进行姑息性手术之外,绝大多数的这类患者,在开腹或腔镜探查证实为腹膜转移后、就只能结束手术(被称为开关手术)。胃癌腹膜广泛转移的患者,真的没有希望了?近年来新兴的转化治疗,给胃癌腹膜广泛转移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这里分享之前诊治的一例胃癌腹膜广泛转移患者,经转化治疗成功之后,接受根治性手术的病例。患者为64岁男性,因乏力、黑便、阴囊及双下肢水肿,检查发现贫血,进一步检查后发现罹患胃癌。由于我曾给患者的弟弟做过结肠癌手术,患者在家人的介绍下,也来到我这里就诊。↑胃镜活检的病理报告↑ CT显示患者大量的腹水(红箭头),判断为腹膜广泛转移所引发接诊后,判断患者胃癌已合并腹膜广泛转移,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病情:细致的介绍了患者目前病期较晚的现状,梳理了后续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相应的治疗方案及预后,患者显现出了知识分子特有的理性,表示完全信任医生制定的治疗方案、自己积极配合。根据治疗计划,首先进行腹腔镜探查,不出预料,术中镜下所见和术前的判断完全一致:腹腔内大量腹水,腹膜、肠系膜、肠管、大网膜、肝圆韧带表面有大量的粟粒样结节(这是典型的腹膜种植转移表现),大网膜、肝圆韧带挛缩。在腹腔镜下切取部分腹壁结节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同时将腹水一并送检,结果回报“送检纤维组织内见少数异型细胞,癌待排”,结合临床所见、术中诊断为胃癌并腹膜广泛转移,于是按术前计划建立转化治疗通路,结束手术。腹壁转移灶的术后病理报告为:倾向低分化腺癌。↑ 1、挛缩的肝圆韧带;2、腹壁转移结节;3、肠壁转移结节↑腹腔镜下切取腹壁结节送术中冰冻病检↑腹壁转移灶的术中冰冻病理报告↑ 腹壁转移灶的术后病理报告按照此前设定的治疗方案,术后很快开始了转化治疗,第一个疗程结束,秦先生阴囊、双下肢的水肿就已经消失,进食也比以前好了许多。在转化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对治疗细节进行调整,同时,定期进行复查,数次影像学检查均未再发现腹水、亦无其他远处转移迹象,复查胃镜显示癌肿所形成的溃疡病灶较前缩小。↑复查胃镜显示癌肿所形成的溃疡病灶(绿箭头之间)较前缩小后续治疗的详细情况,请看下篇图文详解…………
胃癌已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相比欧美人,中国人的胃受伤几率更高,更易被胃癌盯上。但胃癌是可防可治的,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率可达90%。近日,本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在《生命时报》上撰文,指出了有关胃癌的9个问题,让以下是文章全文。1.胃癌是否有人种、地域、年龄等差异?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中国新增胃癌病例为40.5万人,占世界新增病例的42.5%。事实上,胃癌的人种、地域差异较明显。东亚地区是胃癌高发区,中国、日本、韩国3个国家的胃癌总人数约占全球的70%左右。这与该地区的人种遗传性,饮食中烧烤、腌制类食物吃得较多,吸烟率高等因素有关。具体到大陆地区,胃癌也更“青睐”偏好高盐饮食的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或相对贫困地区的人群,如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甘肃、内蒙、东北三省等地。从年龄上看,胃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五十八九岁,但患者从几岁到90多岁都有。我碰到的最小患者年仅9岁,具体病因不详。近10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处于总体平稳、略有上升的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发病率增速较快,高于全国水平,且绝大多数属于弥漫型胃癌,治疗难度相对较大。2.胃癌有癌前病变吗?主要症状有哪些?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残胃是患胃癌的高危因素。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水平、多阶段的发展过程。早期的胃癌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或者只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饱胀、嗳气,少数可能会有黑便或呕血。而一旦症状较明显,往往说明胃癌已进入中晚期,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逐渐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可出现持续性上腹痛,有呕血及黑便等。3.哪些是胃癌的高危人群?如何早期发现?一是有肿瘤家族史的人。在两三代的亲属中,有得过消化系统肿瘤或者其他肿瘤,其得胃癌的几率就会更高。应对方法是:比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提前10年左右,做专业的肿瘤筛查,针对胃癌应做胃镜检查,每隔3年做一次,具体可根据医生建议。比如家族中患癌成员的最小年龄为55岁,那么在40岁时就应做第一次胃镜检查。二是有长期吸烟、饮酒,特别爱吃烫食、腌制和烧烤食物、高盐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的人。这些习惯会对胃造成较严重的损伤,应及时调整。三是有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的患者。患有这些疾病的人要积极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并定期去医院复查。4.如果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就会得胃癌吗?有些胃病是胃癌的高危因素,需要引起重视,但有胃病,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得胃癌。胃溃疡与胃癌明确相关,会加大患癌风险。长期、严重的慢性胃炎,如出现萎缩性改变、有肠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的人,必须严密观察。生活中,及时告别不良习惯,戒烟限酒,少吃油炸、高盐食物等。此外,每年定期要看消化专科医生,他们将视你的具体情况,给出做胃镜、用药等具体建议。5.幽门螺旋杆菌与胃癌关系有多大?幽门螺旋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它与某种类型的胃癌有一定相关性。如果查出幽门螺旋杆菌是阳性,且合并有慢性胃疾病,如慢性胃炎、胃溃疡等,将来患上胃癌的风险较高,应及时清除。不仅本人应清除,家人也应及时检查,同时清除。6.做胃镜很痛苦,没有其他更好的检查方法吗?检查胃镜如果不采取无痛措施,的确会比较痛苦。但目前来看,要想查出早期胃癌,只能通过做胃镜;用其他方式能查出的胃癌,已不是早期,而胃癌的期别,直接影响着治愈率。胃镜的厉害之处在于:它借助一条纤细、柔软的管子伸入胃中,通过底部镜子一样的探头,医生能直视胃部,将胃看得一清二楚,不放过一点细微变化。胃癌的早期表现非常隐秘,可能跟我们手上长了一个小斑块一样,只是胃黏膜的颜色发生了一点变化。目前的CT、造影等技术,能扫描出一定直径的胃部病变,但无法捕捉到如此细小的变化。因此,该做胃镜的人千万别犹豫。7.胃癌诊断有“金标准”吗?治疗胃癌的方法有哪些?胃镜加病理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这是定性诊断,随后还要进行分期诊断。手术、放疗、化疗、支持治疗等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其中手术是治愈早期胃癌的主要方法,而多学科综合治疗是目前胃癌最先进的治疗模式。它是基于患者身体状况、病情等综合判定,由相关的多科专家,共同为患者制定一套诊疗方案,这对病情复杂的患者来说,非常有必要。如果患者的分期、诊断等非常明确,则按照胃癌的相关规范治疗即可。8.如果得了胃癌,该如何科学就医呢?每次出门诊,我都会遇到一些没得到规范治疗的患者,约占门诊量的1/4,有些不该做手术的做了,不该化疗的化了,胃镜查了一遍又一遍。每当看到这种情况都让我很揪心。要知道,不正规的治疗可能刺激肿瘤细胞生长,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第一次诊疗对胃癌患者最关键。如果得了胃癌,大家一定要明确两点:第一步,务必找消化肿瘤专科就诊;第二步,要等医生做好充分的检查和评估后,再做治疗决定。很多患者十分心急,恨不得今天确诊,明天就手术切除。排队检查?等不及!排队等床位?不愿意!于是,不少患者往往为了尽快治疗,去非消化肿瘤专科或不正规、不专业的医院,接受不正规治疗。胃癌被我们发现时,其实已经长了很长时间了,并不着急这三五天,除非出现穿孔、出血、梗阻等严重并发症,须立即手术。事实上,有些等待是为了更好地治疗,一定要给医生充分了解病人身体状况、分析肿瘤的时间,这样才能为你量身打造一套科学的治疗方案。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胃癌的治疗水平差异较大,患者也可以通过医生是否充分了解你的身体状况、耐受力、病情分期等情况,评判他是否专业。9.1/3的癌症患者是吓死的,这种说法对吗?很显然,这种说法过于夸张了。在我30年的从医经历中,我只遇到过一个因恐惧过度而离世的患者。她每天不吃不喝,躺在床上年念叨:“我要死了,我要死了……”我们跟她的任何沟通都无效。12天后,她离开了人世。事实上,癌症其实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么恐怖,很多人带癌生存,仍活得很精彩。患癌后,一定要调整心态,多与乐观的病友交流。对于康复期的胃癌患者,家人和同事也不必将他们当成“瓷娃娃”一样保护着,什么都不让他们干,反而容易让患者觉得人生没有价值。小知识:在我国,胃癌的治愈率平均为30%,在癌症中并不是特别低。具体到个人,治愈率的高低与胃癌分期直接相关。与日本60%的胃癌整体治愈率相比,我国胃癌治愈率偏低。这主要是因为日本规定50岁以后要开始做首次胃镜检查,其早期患者占60%以上;而我国只有10%左右的患者发现时是早期。
2019年11月29日-30日,由陕西省抗癌协会主办、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承办的第四届西北大肠癌高峰论坛暨陕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委会、陕西省保健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2019学术年会在西安世纪金源酒店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继往开来、传承创新”,会议内容包括4K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直播、大肠癌专家规范诊治论坛、MDT团队邀请赛等版块。 11月29日,4台直肠癌4K腹腔镜根治手术在陕西省人民医院手术室进行了全网同步直播,由陕西省人民医院普外一科邱健教授等领衔完成。虽然其中3例患者都接受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但手术依然解剖层面精准、清扫切除彻底、画面清晰无血,获得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赞誉和认可。11月30 日学术会议邀请10位国内知名专家以及11名省内专家从不同专业视角对大肠癌诊治最新进展、前沿问题进行了精彩授课。问鼎长安MDT邀请赛由西京医院、交大一附院、唐都医院、省人民医院提供病例,进行了循环MDT病例讨论,显示了我省的大肠癌规范化诊治水平,最终陕西省人民医院MDT团队斩获最佳团队奖。 西北大肠癌高峰论坛是陕西省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品牌会议,特色为多学科协作诊治,会议接地气、有深度,迄今已是第四届,吸引了全省280余名包括结直肠外科、肝胆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消化内科、影像和超声诊断科、病理科和护理方面的专业人员参会,为我省大肠癌专业领域的同道们奉献了一场学术盛宴。
腹腔镜在结直肠手术中的优势明显,具有视野广,操作精准,根治性强的特点,同时不受切口位置的限制,在同一戳孔位置可以完成从直肠到全结肠的切除。本例手术因直肠肿瘤侵犯末端回肠,除了要完成直肠根治切除的同时,切除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这种手术要是在开放下作,需做耻骨上至上腹至少25cm以上的切口才能完成。病人将承受巨大的手术打击。而我们用腹腔镜完成了盆腔到上腹的所有操作,通过一个7cm的切口,取出病变。完成吻合。病人术后第二天就可下床活动,愈复良好。
一名 48 岁的中年男子,因为体检时发现碳 14 呼气试验阳性,而在门诊咨询病情。考虑到他从未进行过胃镜检查,年龄也接近 50 岁了,因此我建议他做个胃镜检查,顺便也做个肠镜检查。很多情况下,患者在没有非常明显的不适症状时,总是拒绝胃镜、肠镜检查的。但是这个男子却比较爽快地答应了。按照预约的时间,患者今天来做检查。胃镜很快就顺利完成了,除了胃窦粘膜糜烂外,还存在十二指肠溃疡。看来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已经造成比较严重的损害,需要规范治疗了。接着,开始肠镜检查。令人震惊的是,肠镜进入肠道约 15 厘米,赫然可见肠腔内全周性不规则隆起性病灶,病变表面粗糙糜烂。病变造成肠腔明显狭窄,甚至肠镜都无法继续进入(见下图)。根据经验判断,该病变极大可能为恶性,即直肠癌。而且已经不是早期,而发展到进展期了!难道病变已经到这样程度了,患者居然没有临床表现吗?再详细询问患者症状,却没有腹痛、腹胀、大便习惯改变、以及消瘦等结直肠癌的常见表现。患者自诉偶尔在大便时少量便血,自认为是「痔疮」而未予重视。就这样,在一次常规的肠镜检查中,「意外」地发现了一例直肠癌。通过这个病例,再次提醒:胃肠道肿瘤的发生常常是没有明显症状的;直肠癌常会被当做痔疮而忽视;内镜检查是尽早发现胃肠道肿瘤的最有效手段什么是大肠癌?大肠是人体消化道最末端的一段,长度约 1.5 米,包括结肠和直肠两部分。起源于结肠与直肠黏膜的恶性肿瘤即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新发生大肠癌约 25 万例,死亡超过 14 万例。患了大肠癌的结局与发现病变的早晚有极大的关系。如晚期发现,则患者生存超过 5 年的机会仅有 12%。而早期发现并治疗,那么生存超过 5 年的可能性大于 90%。由此可见,大肠癌其实并非那么可怕,关键是能够早期发现!如何能够早期发现大肠癌?进行大肠癌的筛查是关键!如果等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部肿块、肠梗阻、消瘦等症状出现再就诊检查,则往往肿瘤已发展到了进展期。筛查,是指对大量无症状的人群进行普遍检查,再选择出高危人群进行精查的方法。哪些检查方法可用于大肠癌筛查?主要的方法为:大便隐血检测、血浆 Septin9 基因甲基化检测、结肠镜检查。筛查的具体流程如下图:由此流程图可见,对所有筛查对象首先通过评分区分为高风险与低风险的不同人群,对高危险度者直接进行结肠镜检查。而对低危险度者仅需定期进行大便隐血检查或基因检测,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结肠镜检查。说明:得分小于 3 分为低风险,大于或等于 3 分为高风险;一级亲属是指: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同父母);体质指数 = 体重(公斤)/身高(m)平方。作者| 浙江大学明州医院 吴汉平编辑 | 李晴 木木 题图 | 站酷海洛
需结合对饮食耐受情况及胃肠容量酌情调整进食量及种类、进食间隔和次数。术后初期一般采用特殊途径供给营养,如静脉营养或肠内营养。术后3-4天排气、胃肠功能恢复后,可渐进食,通常应循以下原则:1、少食多餐:因术后接纳食物的空间明显缩小,每餐食量也不能多,只能少食多餐才能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以每天8~10餐开始为宜,术后1月左右逐渐改为5-6餐,3-6个月后逐渐改为3-4餐。因各人情况不同,没有绝对标准,主要根据食后是否不适来决定每次进餐量和间隔时间。主食与配菜应选稀、软且易于消化的食物。由于患者短期内并不习惯小胃或无胃的状态,往往容易按术前习惯吃喝导致胀满难受、胃排空障碍、甚至吻合口开裂,所以千万不可暴饮暴食。2、多食蛋白质丰富食物:术后初期应按照无渣清流食、少渣流食、半流食、软食、普食顺序进食。流质饮食以米汤、蛋汤、菜汤、藕粉、肠内营养制剂、奶、蛋白粉为宜。半流食应选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肪、新鲜易消化食物;动物性蛋白最好来源是鱼类,也可食蛋羹、酸奶;植物性蛋白以豆腐为佳。进普食后,应多食蔬菜、水果。3、少食甜食和脂肪:应避免摄入大量过甜食物引起不适。脂肪供能不超总能量35%,少食畜肉脂肪,应食易消化吸收的脂肪,如植物油、奶油、蛋黄等。4、食物禁忌:(1)忌食冰冷、过烫食物;(2)忌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3)忌饮烈酒、浓茶等刺激性饮料;(4)避免过于粗糙食物,如油炸食物。5、预防贫血:胃癌次全切除尤其全胃切除后,易发生缺铁性贫血,因此可适当食用瘦肉、鱼、虾、动物血、动物肝以及大枣、绿叶菜、芝麻酱等富含蛋白质与铁质的食品。6、细嚼慢咽:术后胃研磨功能减弱,对于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应细嚼慢咽。***放化疗期间饮食 增强营养可使癌细胞生长,活跃生长的癌细胞更易被放化疗损伤,因此放化疗期间应该增加营养摄入,宜补充高蛋白质食品。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可(1)增加开胃食品,如山楂、萝卜、香草、陈皮等,(2)少食多餐,(3)更换食谱,改变烹调方法,(4)食物要比较熟烂便于消化吸收,(5)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生拌凉菜和水果。实在难以进食者应给予肠内营养或静脉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