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是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喷鼻及口服药物。 症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控制,但很少可以得到根治。当停药后,再次接触到过敏原,就会再次诱发症状。 特异性免疫治疗:即脱敏治疗,是治疗过敏性鼻炎唯一的对因治疗方式,目的是诱导机体免疫耐受,也是目前唯一有机会根治的治疗方式。 目前临床中针对尘螨的免疫治疗已达到标准化治疗,有皮下注射及舌下含服两种方式。 而对于花粉过敏免疫治疗的研究,已经取得进展,有关黄花蒿的免疫治疗,未来会很快正式进入临床。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症疾病,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病患病率明显上升。 过敏性疾病属于系统性疾病,因表现在不同靶器官而出现不同的症状。常见受累的器官还有肺(支气管哮喘)、眼(变应性结膜炎)、皮肤(湿疹)等。 目前国际公认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设备实施血清特异性sIgE检测,即变应原体外检测(国际专业领域认可的金标准)。 纤维鼻咽喉镜可以提供高清晰度的电子鼻咽喉镜检查。操作快捷,患者痛苦少,直观进行患者鼻腔粘膜的评估和反映。
临床表现 A、眩晕特点:视觉引发眩晕、头部运动引发眩晕,常伴有眼震、恶心,甚至呕吐。 B、眩晕发作持续时间:5分钟-72小时。 C、眩晕发作频率:发作频繁,既往达5次以上。其中发作时间为数秒钟的占10%,数分钟的占30%,数小时的占30%,数天的占30%。 D、眩晕发作诱发因素:头部活动、视觉刺激等。 E、偏头痛症状:约50%的眩晕发作同时伴有头痛,头痛特点为单侧、搏动性头痛、中重度的头痛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在活动或体力劳动时加重【四者有其二即可】。 F、伴随症状:畏光、畏声、视觉先兆(闪光、暗点、视野缺损)。偶尔会有耳鸣、听力下降,听力下降一般为轻中度、低频下降等。 G、多有偏头痛家族史和晕车史。 H、眩晕与头痛症状:眩晕可先于头痛出现,一般眩晕发作半小时后伴发头痛,成为偏头痛先兆的表现;有些患者甚至从未出现头痛。 I、诱发因素:过度的压力、情绪欠佳、睡眠障碍、焦虑、饮酒、吸烟、低血糖、雌激素波动、某些特定的食物(例如咖啡、红酒、含有谷氨酸钠的调味精等调味品),某些药物:如去痛片等。甚至体力活动也可诱发。 说了这么多,看似很复杂,其实再简单总结一句,大家就很清楚了。什么样的头晕考虑前庭性偏头痛呢?简单的说:一年发作5次以上,头晕/眩晕,恶心,数分钟-数天,之后自行缓解,排除了梅尼埃病【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耳闷、眩晕四联症】和耳石症【躺下、起床、翻身易发作,1-5分钟自行缓解,无听力问题】,就可以首先考虑是前庭性偏头痛。当然最终的确诊还需要找专科眩晕医师进一步判断。 治疗: A、家庭常备药物:西比灵、文拉法辛、舒马曲坦、利扎曲普坦等。选其一,发作时按照说明书口服即可。 B、仔细思考琢磨,看自己的发作诱因是什么?然后尽量去避免或提前预防性用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诱因是失眠、情绪不好、咖啡、烟酒、红酒、去痛片、月经期或者某种强光或特殊场景等。
儿童急性中耳炎,很多家长都见识过,或者听说过。在上呼吸感染的儿童中,发病率高达10%。而且一旦发病,孩子会痛的整晚睡不着。作为夜间急诊的常客,儿童急性中耳炎今天有必要在这里亮亮相,让大家认清这个疾病的真相。 知道了这个疾病的原理,可以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啦!防止发生鼓膜穿孔等严重的后果。
尘螨是国内实施脱敏治疗普及最广的过敏原,目前国内常用的脱敏方式主要包括皮下注射和舌下含服两种。 皮下脱敏治疗是在一段时间内,给患者注射特异性的过敏原疫苗,注射剂量由低开始,随着一定疗程将剂量增加,于数月(7-15周)后达到维持剂量,再以6-8周的注射频率维持治疗,整体治疗时间至少3年。 该治疗的整个过程需患者到医院就诊完成。 舌下免疫治疗是患者通过每日自行舌下含服特异性的过敏原疫苗,含服剂量由低开始,逐渐达到维持量,并连续治疗3年。 该治疗患者可以自行在家完成,但舌下疫苗需保证在0-25℃温度下储存。
哪些过敏性鼻炎患者不适合特异性免疫治疗? 1.孕妇 没有证据显示特异性免疫治疗有致畸作用,但合并妊娠的患者一般不主张开始特异性免疫治疗。 怀孕前如已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也不必停药。 2.合并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 如患者伴有胶原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等较为严重的免疫性疾病时禁忌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合并严重异位性皮炎者慎用。 3.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等不宜使用肾上腺素治疗的患者,禁忌使用 因为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引起全身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此类患者不能用肾上腺素进行急救,使危险性大大提高。 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者亦不宜接受特异性免疫治疗。 4.缺乏依从性患者不宜使用 成功的免疫治疗要求患者与医师配合,长期和定期接受治疗,完成疗程,如患者缺乏合作或有严重心理障碍不宜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
哪些过敏性鼻炎患者适合特异性免疫治疗? 1.患者症状是由单一或少数过敏原引起; 2.患者症状与接触过敏原关系密切,而且无法避免接触过敏原; 3.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在致敏原高峰季节出现下呼吸道症状; 4.症状持续时间延长或提前出现的季节性花粉症的患者; 5.药物治疗引起副作用的患者; 6.应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或口服抗组胺药)不能很好控制; 7.不愿接受长期药物治疗的患者。
根据患者过敏性鼻炎的发病及过敏原特点,我们需要有规律的、长期的应用药物,包括: 糖皮质激素鼻喷剂(如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糠酸氟替卡松、曲安奈德等); 口服(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盐酸非索非那定等)或鼻喷(如盐酸氮卓斯汀、盐酸左卡巴斯汀等)的抗组胺药物;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 这些药物都不会产生依赖。 例如高血压病的治疗,口服降压药是为了维持血压在正常范围,但这种长期口服药物的行为,不是依赖,而是一种正确的治疗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