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之一,占所有恶性肿瘤的 1%,多见于 20~40 岁的年轻人,特别是女性。 根据肿瘤的组织来源及分化程度,甲状腺癌可以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其中,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又统称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 按患病率排序,依次是乳头状癌(75%)、滤泡状癌(16%)、髓样癌(5%)及未分化癌(3%);恶性程度由高到底则依次是未分化癌、髓样癌、滤泡状癌及乳头状癌。 值得庆幸的是,经过规范性治疗,绝大部分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预后良好,10 年生存率可以达到 80%~90%。如何降低这部分患者术后复发就成了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 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不得不提 TSH 抑制治疗。 降低术后复发为啥要抑制 TSH?TSH 抑制疗法是啥? 1. 为啥抑制 TSH: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这类癌细胞膜表面有 TSH 受体表达,甲状腺刺激素(TSH)与 TSH 受体结合后,可以刺激甲状腺癌组织复发和增生。 2. 怎么抑制 TSH: 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 TSH 抑制治疗,是指手术后给患者口服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L-T4,商品名「优甲乐」)将 TSH 一直在正常低限或低限以下,甚至检测不到的程度,从而达到抑制 TSH 效果。 3. 抑制 TSH 目的: 其目的有二:1. 一方面是为了纠正甲状腺切除后甲状腺激素的不足;2. 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抑制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 4. 抑制 TSH 副作用: 同时也应该看到,长期服用超生理剂量的甲状腺激素进行抑制治疗也会带来以下三个方面的副作用:1. 会造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2. 加重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及房颤(尤其在老年患者),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3. 增加绝经后妇女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以及病理性骨折的发生风险。 TSH 抑制治疗的目标 TSH 抑制水平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复发、转移和癌症相关死亡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对高危 DTC 者,这种关联性更加明确。肿瘤复发的危险性越高,要求对 TSH 抑制水平越低。 2015 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新版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管理指南推荐: 1. DTC 复发与进展危险度高的患者应将 TSH 控制在<0.1mU/L 水平,但如果患者出现甲状腺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可将 TSH 控制目标调整为 0.1~0.5mU/L。 2. DTC 复发与进展危险度低的患者,均推荐 TSH 控制在 0.5~2.0mU/L。 TSH 抑制治疗的时限 高危组推荐终生服用 L-T4(优甲乐)。 低危组可在术后 5 年内服用 L-T4,并严密随访,5 年后若无复发,可将 L-T4 调整为生理需要量,维持 TSH 在正常范围内即可。 TSH 抑制治疗具体怎么治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第一天即应开始服用 L-T4(优甲乐)。 优甲乐的起始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伴发疾病情况以及甲状腺切除范围而定:在全甲状腺切除时,年轻患者直接启用 1.5~2.5 μg/kg/天;50 岁以上,如果没有心血管问题,初始剂量为 50 μg/天,如合并心血管问题,初始剂量应该减半,隔 4~6 周需要复查甲功,根据 TSH 的结果调整优甲乐用量,每次增加 25~50 mg。 达标后 1 年内每 2~3 个月测定一次;达标后 1~2 年内每 3~6 个月测定;2~5 年内每 6~12 个月测定一次。 同时,我们还需考虑抑制 TSH 治疗的利弊。对于 TSH 长期抑制的患者,需保证每日摄取一定量的钙(1200 mg/d)和维生素 D(1000 U/d)。 服用优甲乐注意事项 1. 优甲乐最好早餐前 1 小时一次性服用全天量,如有漏服,应服用双倍剂量,直到补足全部漏服剂量。 2. 若甲功正常患者,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无法耐受者,可以尝试将每天的药物分次服用,一般早餐前和晚餐后各服一次。 3. 部分病人需要根据冬夏季节 TSH 水平的变化调整优甲乐用量,冬天需加量,夏天要减量。 4. 为了不影响药物吸收,服药时注意与其他药物间隔一段时间。与高血压药物、维生素、滋补品间隔 1 小时,与含铁、钙食物或药物间隔 2 小时,与奶、豆类食品间隔 4 小时,与消胆胺或降脂树脂间隔 12 小时。 TSH 抑制疗法并不适合所有甲状腺癌患者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甲状腺癌细胞表面都有 TSH 受体表达,对那些不表达 TSH 的甲状腺癌,如未分化癌,髓样癌,某些低分化的 DTC,即使将 TSH 抑制到很低的水平也不能抑制肿瘤生长。
什么是结肠和直肠息肉? (1)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西方国家将45岁以上人群的肠镜检查列为体检项目。 (2)肠息肉主要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3)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但也容易漏诊,漏检率达到20-30%,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大于6-8分钟能减少漏检率,一次肠镜检查不代表没有息肉,需要定期复查。 (4)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医生会告知你最好择期在肠镜下切除息肉。 肠镜下如何切除肠息肉? (1)绝大多数息肉在肠镜下可被切除,小于0.3-0.5cm的肠息肉可在门诊肠镜检查同时通过活检摘除、电热钳、氩气刀点灼切除;多发性或较大的肠息肉最好住院或住日间病房治疗,根据大小、位置、是否有蒂可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凝圈套摘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辅以尼龙绳和钛夹等技术进行切除,更大的息肉可能联合肠镜和腹腔镜“双镜”法切除。 (2)肠息肉切除术前要停用阿斯匹林等抗凝血药5-7天,并进行相关评估,进行血常规、生化、凝血、心电图、B超、肺功能等检查确定能否麻醉做无痛肠镜和肠镜下切除,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术中有可能出血、穿孔、不能内镜切除等的风险和意外、术后仍有出血、复发可能。对不能行肠镜检查和肠道准备不充分者不能行内镜下息肉治疗(参考10月23日微信)。 (3)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通常在十几分钟内完成,虽属微创手术但有时寻找和暴露肠息肉较为困难,增加了手术难度和时间,术前做好高质量的肠道准备是内镜下微创手术成功的基础。 肠镜下息肉切除术后应注意什么? (1)肠息肉切除后当日禁食6~12小时后可进食流汁如米汤、面汤、蔬菜汤、牛奶等,1~2天后可进食半流汁、荤蔬搭配,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不吃刺激性食物。 (2)一般卧床休息2~3天,术后可能因麻醉和肠镜注气等原因恶心呕吐,应注意不能用力硬吐;可在床上轻轻翻身活动;直肠息肉术后尽可能平卧不要半卧和久座以减少直肠压力防止出血;术后2~3可下床活动,一周后可以散步等轻微运动,一个月时间内尽可能不剧烈运动和突发用力。 (3)无特殊情况一般术后麻醉清醒后在家人辅助下可去卫生间如厕,术后仍要保持每天大便习惯的良好习惯,如大便干结可先用开塞露润滑剂通便,避免用力解大便而诱发出血。 (4)较小的息肉术后可短时间内服用1~2种肠黏膜保护剂促进伤口愈合,较大息肉术后医生会给你使用抗生素、止血药和适当静脉补液,并留院观察1-3天可出院。术后如出现腹痛、发热、便血等异常或意外情况时医生会及时处理,如已离院请及时回院处理。 (5)术后病理检查如无异常可定期随访,6~12月后复查肠镜,如仍有小息肉可当即同时再内镜下切除,以后根据病情1~2年后复查一次肠镜。如术后病理提示有局部恶性肿瘤时,应视具体病情而定,可进一步追加手术治疗或密切随访观察。 如何预防息肉发生和早期发现息肉? (1)平时饮食上不吃刺激和不耐受食物,少脂肪食物,少红肉严格和控制肉加工制品,多食膳食纤维,多食水果,多食蔬菜,多食杂粮。 (2)最好养成每天1-2次良好的排便习惯。 (3)不久坐,不疲劳,不熬夜,多运动,控体重,少烟酒。 (4)适当口服补钙、阿斯匹林、舒林酸等药物对预防息肉有一定作用。 (5)当有腹痛不适、腹泻、便秘症状久治疗不愈时查查大便隐血试验,如反复阳性时应肠镜检查。 (6)对有息肉家族史的子女最好做一次肠镜可早期发现息肉。
直肠癌与“痔疮”,无论从病因、病理、治疗及预后上来说,都有相当大的不同。为什么要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讨论呢?原因是可能有高达88%的直肠癌病例有可能在初期被误诊为“痔疮”。 大肠癌在中国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居癌症的第二位,而大肠癌中约60%均为直肠癌。专家提醒,40岁以上人群最好定期做肠镜检查。直肠癌是消化道发生率较高的恶性肿瘤,如不及早诊治,可危及生命。直肠癌初期很容易被误诊为“痔疮”,这种误诊有的是患者的自我误判,有的是医务人员的臆测。之所以有很高的误诊率,主要是直肠癌与“痔疮”的临床表现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等。其实只要患者提高警惕,直肠癌的早期发现是完全可能的。如能早期发现,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是非常好的。 “肛肠痔瘘病” (俗称“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多发的直肠肛门疾病。主要见于成年人,但任何年龄的人都可发病,其中以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发病率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病情并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疮”约占所有肛肠疾病的87.3%,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约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2%。故有“十人九痔”之说。一般来说,大多数“痔疮”不需要做任何特殊治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无多大影响。 直肠癌经常被误诊为“痔疮”。这是因为直肠癌与“痔疮”这两种病症均有大便带血的症状。“痔疮”包括内痔和外痔,一般不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但“痔疮”的存在容易造成其他疾病的误诊。直肠癌与“痔疮”都会出现大便带血,但“痔疮”患者的大便带血,是因排便时擦伤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来,因此与大便不相混合,更没有粘液存在。而直肠癌患者的大便则常带有血液、粘液等,并常伴有较明显的排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变形等症状。患者不要一发现便血或一摸到肛门口有小肉赘,就大惊失色,当然也不能满不在乎,自认为就是“痔疮”,无关紧要,这样就就有可能让症状相似的“痔疮”掩盖了直肠癌的病情,从而延误治疗时机。而应尽早到正规医院就医,以检查确诊。 临床统计资料表明,我国的直肠癌病例,在获得确诊和治疗前,很多均曾经不同程度的被误诊误治过,误诊率0%~88%之间,直肠癌的误诊率在最容易误诊的癌症中高居第一位。这是因为直肠癌是一种善于“伪装”的癌症:大便带血(便血)、大便带黏液、腹泻、排便困难,这些症状不仅容易让人想到“痔疮”,还容易误诊为肠炎、细菌性痢疾及肛裂等,很多直肠癌患者均是被当成这些疾病治疗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病情发展到晚期时才获得正确的诊断,但是业已错过了早期治疗、获得理想疗效的机会。这是一种多么可怕与危险的情景啊! 为了能早期发现直肠癌,建议大家在生活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表现与症状。 (1)排便习惯改变。排便习惯改变是直肠癌最早出现也是最常见的症状。由于癌肿的刺激,患者可在短期内出现无明显原因的大便次数增多,或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排便不尽的感觉。随着病程发展、癌肿增大,癌肿可阻塞直肠出口,引起便秘、大便变细或变形、腹胀等症状。 (2)大便性状改变。出现大便变稀、大便带血和黏液。80%~90%的直肠癌可有便血,血液呈鲜红或暗红色,常混有黏液或脓液。有时在粪便中可见到脱落的肿瘤组织,但这时往往已不是早期。 患者一旦发现上述症状,就要认真对待,就应立即到医院检查。就诊时要注意不要轻易相信医生没有进行检查所得出的结论,如“痔疮”或菌痢等。中国人所患的直肠癌70%都位于直肠中下段,这为临床医生作指诊检查创造了便利的条件。一般说来,直肠指检能发现75%以上的直肠癌,简单的乙状结肠镜检查几乎能发现所有的直肠癌。故区别直肠癌与“痔疮”在临床上只需做一些简单的检查就能达到目的,做一次直肠指检只需几元,做一次纤维乙状结肠镜检查不会超出100元。如医生没有要求做检查,患者不妨自己主动提出要求做指诊检查与肠镜检查。千万不要由于羞于检查、或怕检查带来的痛苦,在医生开出检查单后拿着单子不做检查,从而延误了早期发现的时机(这类例子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有许多临床专家一再强调:患者发现便血后不要自己总认为是“痔疮”,一定要认真对待,及时就医。患者可主动提出要求做指诊检查与肠镜检查,以早期确诊,或排除患有直肠癌的可能性。
许多患者和家属会产生这样的疑惑,身体内的肿瘤已经被切除了,为什么还要做化疗呢? 目前的观点认为,大部分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所以治疗也应该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性治疗。 恶性肿瘤在生长的过程中,癌细胞有可能经过淋巴管、血管等转移到别的器官。现在的医学检查不能发现那些微小的转移,为以后复发转移埋下隐患。一部分患者在手术以后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微小的转移病灶逐渐长大,才被临床发现。虽然手术能够把原发的肿瘤切除,但是不能清除这些微小转移,化疗就是用来对付这些潜伏在体内其它地方癌细胞的。 良性肿瘤的细胞不会发生转移,所以良性肿瘤切除以后不用做化疗。 是不是所有的恶性肿瘤切除以后都要做化疗呢?当然不是的。医生会根据肿瘤的大小、恶性程度、侵袭程度等情况对肿瘤进行分期。临床上常常把肿瘤分为四个期,数字越大表明肿瘤越严重,复发和转移的机会也就越大。一般I期的肿瘤,也就是我们说的早期肿瘤,手术切除以后可以不用做化疗。已经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肿瘤分期比较晚的患者接受化疗,有明显受益。近来的技术可以对肿瘤基因进行检测,从而预测和发现哪些患者更能从化疗中获得收益,这就是目前常常说的肿瘤“个体化”治疗中的一部分内容。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肿瘤不能被完全切除,仍然有一部分残留在体内,这样的患者手术以后需要做化疗。 有些恶性肿瘤对化疗不敏感,手术以后不做化疗。如果有复发和转移的风险,要选择其它比较敏感的治疗方法,例如放疗、靶向治疗等等。 化疗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有些毒副作用甚至可以威胁到生命。患者术后身体和精神良好的康复,是承受化疗的必要条件。如果患者手术以后非常虚弱,营养状态比较差,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直接威胁生命,这种情况下不适宜做化疗。是否做化疗,要综合考虑患者身体状况和疾病状况,既要达到延长生命作用,还要保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一般来讲,手术以后的辅助化疗需要进行半年。有些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可能被迫停止化疗。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副作用的观察和处理非常重要。同时,患者坚强的意志、树立必胜的信念也很关键。
艾者思处方药物英文名称:PlantainandSennaGranules生产企业:MadausGmbH【药品名称】通用名称:艾者思英文名称:PlantainandSennaGranules汉语拼音:CheqianfanxieKeli【成份】本品为复方制剂,每克中含卵叶车前草种子克,卵叶车前草果壳.克,番泻果实~.克。【性状】本品为棕色包衣,谷粒状具有植物香味的颗粒。【功能主治】适用于成人便秘,老年人肌张力降低引起的便秘;及痔疮病人的便秘。【用法用量】口服。用足够量的水送服,不得咀嚼。1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5克,一日1次。晚饭后服。如有必要,可在早餐前重复一次。10~12岁儿童一次5克,一日1次。【不良反应】1可见咽下困难、异物感、呕吐等,多数是因为患者未用大量水吞服。2治疗初期可有胃肠胀气和膨胀感,继续治疗会自行消失。3可能使尿液颜色改变,不影响继续用药。4长期服用,可出现蛋白尿或血尿;肠黏膜出现色素沉积,停药后消失。5罕见胃肠道痉挛及过敏反应。【禁忌】下列情况禁用:食管狭窄;肠梗阻、狭窄、张力缺乏,炎症性结肠病(例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阑尾炎);未知原因的腹部疼痛;水和电解质丢失的严重脱水;10岁以下儿童;胰岛素调解困难的糖尿病。【注意事项】1如需长期服用,应咨询医师。2由于本品作用温和,故起效缓慢,一般用药后24~36小时才见效。3服药时应充分饮水。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5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9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特殊人群用药】儿童注意事项:10岁以下儿童禁用【药物相互作用】1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处方药地芬诺酯、洛哌丁胺、阿片制剂以及非处方药氢氧化铝等不能与本品同用,以免引起肠梗阻。2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药理作用】卵叶车前草的种子及果壳中含有纤维,在肠道中遇水膨胀形成粘液团,使大肠内粪便膨胀软化,易于排出;番泻果实中含有苷类物质对肠道有轻微刺激作用,促使肠道蠕动。两者协同,可产生温和的缓泻作用。【贮藏】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规格】 5克/袋,100克/听【有效期】60个月【批准文号】Z20040003【生产企业】企业名称:MadausGmbH企业简称:MadausGmbH
便秘会对妈妈和宝宝有什么伤害? 轻微的便秘可能会导致新陈代谢紊乱,内分泌失调,如果长期排便过于用力,会造成盆底组织结构损伤,引起便秘、痔疮、肛裂等盆底疾病的发作。孕晚期日益增大的胎儿和子宫会压迫直肠,加重便秘,如果便秘严重,还可能造成肠梗阻,并引发早产,危及母亲和胎儿安危。 孕妇便秘怎么办 1、合理安排饮食 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一些含纤维的食物,比如说芹菜、萝卜等蔬菜,香蕉、苹果等水果,或者蜂蜜、豆类也是不错的选择。 2、谨慎用药 有些准妈妈可能因为便秘太难受,想使用一些药物缓解,比如开塞露。准妈妈们的这些想法可万万要不得,随意用药有可能会伤害肚子里的宝宝,孕期不能擅自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用药。 3、多吃水果 水果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帮助孕妇减轻便秘症状。每天饭后半小时让孕妇多吃水果,对治疗便秘很有帮助。 4、养成晨起定时排便的习惯 每天定时排便,可以在晨起或者早餐后。早餐后的结肠推进动作比较活跃,对排便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在早餐后1小时左右为排便的最佳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忽视自己的便意,更不能强忍着不排便。还有蹲厕所的时间不能过长,长时间蹲厕所不仅会升高腹压,还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这些都对孕妈和胎儿健康不利。 5、保持适当运动 运动不足,肠道蠕动会变慢,所以,准妈妈要保持适当运动,可以散散步、做做瑜伽,对预防便秘也很有好处。 6.、少吃油腻、脂肪高的肉类或汤类 孕妇由于需要大量营养,往往吃的很丰盛,比如排骨、猪蹄汤之类的,吃多了会导致便秘,因此孕妇要注意平衡膳食,少吃这类食物。 7.多喝水 鼓励孕妇多喝水,有些孕妇因为如厕不便所以不喜欢喝水,但这样便秘情况很难好转,只有多喝水才能加快排便,有助于缓解便秘。 便秘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孕期便秘就更需要重视了,如果准妈妈没有合理用药,不仅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还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准妈妈们先要通过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来改善便秘,如果没有效果的话再就医。希望每个准妈妈都能平安度过孕期。
提一盏灯,照亮一个世界(转自医脉通)2016-05-12 09:24来源:央视新闻责任编辑:李思杰[导读]她开创了护理事业,她的名字几乎成了“白衣天使”的代名词;她放弃富贵安逸的生活,亲赴战场照料伤员,每晚手执风灯巡视,士兵们将她誉为“提灯女神”;为了专心致力于发展护理事业,她终生未嫁…… 她开创了护理事业,她的名字几乎成了“白衣天使”的代名词;她放弃富贵安逸的生活,亲赴战场照料伤员,每晚手执风灯巡视,士兵们将她誉为“提灯女神”;为了专心致力于发展护理事业,她终生未嫁…… 今天是她的生日,也是一个为了纪念她而设立的节日,国际护士节,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而贡献一生的女子。 与众不同,她从小就心怀怜悯 1820年的5月12日,弗洛伦斯·南丁格尔出生在一个富有的英国上流社会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成长环境优越。小时候的她并不像其他同龄孩子那样顽皮,反而对生活中的事物展现出与众不同的善良和同情心。 她家乡有一种鼠,其他孩子都想方设法去打这种鼠,只有她每天去对这些鼠说“你好吗”,然后给它们吃的,时间一长,那些鼠一看到她就跑到她身边要吃的。有一次,她看到花被摘了,就小心翼翼像照顾病人般为花枝包扎。而她看到麻雀死了,甚至还为它写了一首悼念诗。 她这种与生俱来的照顾人、充满怜悯之心的情结,后来被心理学上定义为“南丁格尔情结”. 谋求改变,她做出“疯狂举动” 1842年的英国,经济异常萧条,饥民充斥了各个角落。家境优渥的南丁格尔整日穿梭于各种社交舞会和名流聚会,但她的内心非常厌恶这种生活,她感到既空虚又毫无意义。 她决心做出一些改变。南丁格尔在日记中写道:摆在我面前的路有三条:一是成为文学家;二是结婚当主妇;三是当护士。可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心中,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最终,她决定去当一名护士。 这在当时看来绝对是一个有些疯狂的举动。当时英国的医疗水平比较落后,加上战争频繁的缘故,很多医院的卫生条件恶劣,脏乱的环境很难让病人得到很好的恢复。此外,在那时护士并不是一份体面的职业,在社会大众看来,护理工作毫无技术含量,都是无知、粗俗的女人做的工作。 可在南丁格尔看来,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不是可怕的医疗条件,而是医院中“护士”的不佳的名声,和她们那低下的素质。1851年,她参加了护士的短期训练班。在学习期间,她亲身体验到护理工作要为病人解除痛苦、给予精神安慰,必须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劳动。 南丁格尔学医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为此她不惜与家人冷战。 呵护备至,她成了“提灯女神” 1853年,她在伦敦担任了妇女医院院长。次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她受政府的邀请,带了38名合适的妇女,前往克里米亚参与伤员救治护理工作。 她极力向英国军方争取在战地开设医院,为士兵提供医疗护理。她分析过堆积如山的军事档案,指出在克里米亚战役中,英军死亡的原因是在战场外感染疾病,及在战场上受伤后没有适当的护理而伤重致死,真正死在战场上的人反而不多。 每个夜晚,南丁格尔都会提着一盏小小的风灯,沿着崎岖的小路,在4英里范围的营区里,逐床查看伤病员。 她注意士兵的伤口是否换药了,是否得到了适当的饮食。她安慰重病者,并督促士兵往家里写信并把剩余的钱给家里寄去,以补助家庭生活。她自己还寄了几百封信给死亡士兵的家属。 在很短的时间内,她便在士兵中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士兵们亲切地称她为“提灯女神”.每次当她来临,一些伤员都会流着泪亲吻她投射墙壁上的修长身影。 照亮他人,她燃尽了自己 南丁格尔竭尽全力改善医院的后勤管理、病员营养和环境卫生。在短短的几个月中,使伤员死亡率由50%以上下降到2.2%,而她自己却因过度劳累而患上了克里米亚热。 1856年11月,南丁格尔作为最后的撤离人员返回英国后,她用政府颁发的奖金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还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护理理论和护理制度。 81岁时,南丁格尔因操劳过度而双目失明。听别人为她读来自各地的信件,尤其是士兵的信件,最能使她感到安慰。 90岁时,这位曾照亮苦难人间的“提灯女神”在睡梦中安然长逝。南丁格尔临终没有留下遗言,却以她特有的耐心和细致写了一份遗嘱,表示葬礼不要兴师动众,墓地上除了简单朴素的十字架形墓碑外,不要再有任何纪念性的建筑。墓碑上只刻写姓名缩写字母和生卒年份。 其实,南丁格尔立遗嘱不仅这一次。当年,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热病的险境里,也曾写下一份遗嘱,虽然那份遗嘱不如她最后的遗嘱详尽、琐碎,但或许更真实地反映了她的志趣,她在那份遗嘱中写道:如果有来生,我仍然愿做一个照看病人和伤兵的护士! 英国人视南丁格尔为骄傲,为她在伦敦树立了铜像,并把她的大半身像印在英国10英镑纸币的背面(正面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半身像)。 南丁格尔的伟大成就于平凡之上。她曾这样解释自己为什么立志成为护士:“因为人是最宝贵的,能够照顾人使他康复,是一件神圣的工作。”在战争期间,有军官曾怪罪她的行为让他的战士变得意志薄弱,“一个动不动就流泪的人,还能冲锋陷阵吗?”南丁格尔回答:“在我眼里,他们都是人,应该得到护理和安慰。” “提灯女神”的灯不曾熄灭 “提灯女神”南丁格尔的灯光,驱散了伤者的阴云,更燃起了患者对生命的炽烈渴望。她虽然离去了,但一批批像她一样的“白衣天使”接过了她手中那盏充满着温暖的明灯。 她们每天都在和针管、药水打交道,她们不能出错,因为她们手中牵着患者康复的希望。 哪怕再疲惫,她们也尽力用微笑去面对。 她们用真心去对待每一位患者,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无微不至。 如今,这支队伍里也有了越来越多“他”的身影。 但更多时候,她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面对。 感谢她们的每一份付出,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一样,用爱心、耐心、细心、信心、同情心、责任心、热心、诚心、恒心善待生命,拥抱世界。
LC自1987年由法国人Mouret首次成功应用以来,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取代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胆囊切除的“金标准”。但是,近年来小切口胆囊切开取石术(mini?cholecystolithotomy,MC)逐渐在一些单位开展,且有较好的效果。如发表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07年第6期的“623例内镜取石保胆术”一文,对胆囊结石患者单纯行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提出了较有力的挑战。笔者也想针对该文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Bobbs在1867年首创胆囊造口术以来,该术式主要应用于病情危重患者的紧急处理措施。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胆囊切除术已经替代胆囊造口术,成为现代治疗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基本术式,而胆囊造口术仅作为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紧急处置手段而存在。近年来,MC在一些单位作为常规方法治疗单纯性胆囊结石,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引起了外科医师的关注。 支持者认为,胆囊切除术(包括开腹胆囊切除术和LC)导致: (1)胆囊功能丧失; (2)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30%~50%), 其中包括胆管损伤; (3)胆囊切除后有可能诱发大肠癌。所以, MC解决了上述问题, 既减轻了患者痛苦, 又减少了并发症, 不失为一种安全、 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需强调MC要有严格的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适应证: (1)无症状或初次发作的胆囊结石; (2)单发或数量较少的胆囊结石, 且胆囊浓缩功能>50%; (3)高龄患者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术; (4)手术风险过高者。禁忌证:(1)胆囊多发和细小结石、 胆囊炎症反复发作为相对禁忌证; (2)胆囊管不通畅及合并胆管结石、 胆囊息肉、 胆囊癌变和胰腺炎为禁忌证。 持怀疑态度者认为,胆囊切除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临床应用中表明其利远大于弊,且手术简单而安全,没有必要改变手术方式。尤其是LC的广泛应用,使超过95%的胆囊疾病患者都可以得到微创、安全的治疗。虽然,MC具有切口小、创伤轻、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这与LC的优点一致,但LC在操作和手术时间上更具优越性。其次,胆囊结石复发。从目前的报道来看,MC胆囊结石的复发率大相径庭,为0.78%~44%。胆囊结石的成因目前还不清楚,可能与胆固醇代谢有关。毋庸置疑,只要胆囊存在,就存在结石复发的可能。按胆囊结石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0%来计算,全国有约1.3亿胆囊结石患者,如果都行胆囊切开取石术,以胆囊结石复发率30%计算,可能有近4000万患者要进行第2次手术,社会成本太高。文献报道的较大宗胆囊切开取石术病例其胆囊结石复发率的情况见表1。 我院于1991年1月至1992年12月,为11例胆囊结石患者行了MC,随访患者9例,失访2例。随访的9例中男2例,女7例;平均年龄32.4岁。术后随访时间15~16年,平均15.43年,随访方式为门诊、电话和信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口服胆囊造影证实胆囊浓缩功能正常(浓缩功能异常患者排除),常规行两次超声检查诊断胆囊结石和排除合并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术后复发:1年2例,2年3例,3年4例,5年5例,10年6例,15年7例。复发7例均有上腹部隐痛不适或绞痛等症状,均行胆囊切除术。故认为MC胆囊结石复发率较高,终止在单纯胆囊结石患者中的应用。 由于非切除性治疗方法治疗胆囊结石存在高复发率,选用胆囊切开取石术时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