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大了,耳朵可能或多或少都会有些失灵,这种听力损失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性聋。不少老年人觉得,既然年纪大了,身体各处都会出现一些小毛病,也就包括耳朵。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熊观霞这很正常,听不清而已,说话大声点就行啦。可是真的是这样吗?老年性聋到底是怎么回事?又应该怎么有效干预呢?6月21日,在第五届唯听听力及言语峰会(简称WASS峰会)上,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熊观霞教授带大家全面认识了老年性聋,探讨了老年性听力损失的干预问题。01什么是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聋,是伴随人体机能退化而出现的听力损害,属于自然衰老的过程,是不可逆的退行性病变。 老年性聋是一种双耳对称性的、缓慢进展的听力下降,且最先听不清的是高频声音,在临床中主要表现是言语识别能力的下降。也就是老年人常说的,能听得到别人的声音,但是听不懂别人说了什么。 老年听力损害的原因包括年龄增长、遗传、噪声、耳毒性药物、基础疾病影响等很多因素。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2.5个亿。 老年性聋已经成为继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之后困扰老年人的第四大疾病。02老年性聋的危害不仅仅是听不清!熊观霞教授提醒大家,一旦出现老年性聋,一定要尽早干预,因为老年性聋对我们的影响不仅仅是听不清。老年性聋的危害对健康的损害主要有4大方面: 1、言语交流能力下降 2、认知能力下降(主要是老年痴呆) 3、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 4、避险能力下降尤其是老年认知能力的下降,近期研究已经证实,老年听力下降跟老年痴呆有密切关系。在老年痴呆的35%可控因素里,9%是由于耳聋引起的,而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因素只占了2%左右。03出现老年性聋,到底该怎么办?老年性聋是无法逆转的,而且目前还没有被批准的有效药物用于治疗老年性聋。目前全球公认的对老年性聋有效的干预方法就是佩戴助听器和植入人工耳蜗。 助听器是老年性聋干预的主要手段,当助听器无效的时候可以考虑植入人工耳蜗。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助听器更适合老年性聋呢? 熊观霞教授介绍了助听器对老年性聋干预中的关键技术,或许可以帮助大家做出更好的选择。 熊观霞教授认为,尽管助听器不断更新,但最关键的核心技术是对声音处理的技术。声音处理技术中,最关键的就是压缩技术。 之前使用较多的是快压缩技术,它主要是及时捕获声音的信息量,但是对于提高言语分辨能力较弱的患者,慢压缩技术更为重要。所以,对于老年性聋来说,一个好的助听器必须具备双变速压缩技术。这种技术可以确保可听度,保留时域包络线索,从而提供更好的辨识能力。 但要注意的是,助听器要想有效,有一个关键基础,就是患者必须要有一定数量有功能的听毛细胞,也就是说要有一定的残余听力。 那如果听毛细胞已经严重受损,该怎么办呢? 熊观霞教授提醒大家,当患者的毛细胞功能不足,表现为双耳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且助听器效果不佳时,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的原理是通过绕过损伤的毛细胞,直接刺激听神经的树突,从而使听觉信息往上传递。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耳蜗技术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完整的蜗后通路,也就是说从蜗神经到大脑听觉皮层的功能必须是正常的。这同样也是助听器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 04助听器VS人工耳蜗,哪种方式更有效?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是针对不同程度的听觉障碍而采取的不同处理策略,两者是不相矛盾,甚至是可以协同使用来帮助患者听觉康复的。简单理解就是重度以下的耳聋患者(包括部分的重度)可以采用助听器,而极重度和部分重度患者需要人工耳蜗才能解决听觉问题。有些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手术后,另一侧耳朵也可以同时佩戴助听器,这种双模助听形式更有利于患者听觉康复。 那么,老年人植入人工耳蜗的效果和儿童或者青壮年相比,有区别吗? 研究发现,老年性聋植入人工耳蜗后听和说的功能都会有显著提高,老人与幼儿、儿童、青壮年比较,人工耳蜗后的助听听阈是没有差别的,但老年聋植入人工耳蜗后的言语识别率比上述人群差一点。 熊观霞教授认为,这可能和老年性聋患者对言语编码的认知能力下降、老年聋患者可能存在整体感知功能老化有关。 另外,因为老年患者基础病多,情况往往比较复杂,所以老年聋患者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更要求多学科的医疗合作模式,对术前评估、术中监控和术后康复等围手术期的处理更要细致和全面。 那么,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在言语识别的更高层阶,例如音乐感知方面有什么不同呢? 熊观霞教授认为,理论上讲,助听器可以将声音的音调较为真实地保留下来,特别是在助听后低频有实用听力的患者,在音乐识别上会比较好。人工耳蜗的编码策略,对音调是没有进行特殊处理的,理论上说人工耳蜗听到的声音是没有音调特点的,但耳蜗的编码策略可以利用声音频率和响度等与音调相关的信息,辅助一些有听觉经验或者早期耳蜗植入并训练较好的患者获得音乐感知。这也是有些老年性聋植入人工耳蜗的患者对熟悉的音乐唱得非常流畅的原因。 在对耳鸣干预的效果上,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各有什么作用呢? 病因不明是主观性耳鸣治疗效果不佳的关键原因。 人工耳蜗和助听器尽管原理不一样,但对耳鸣都有一定的效果。诸多调查和病理对照研究显示,大多数坚持使用助听器的耳鸣患者,在提高听力、改善交流的同时,其耳鸣症状均有所缓解。 熊教授团队在对成人语后聋并耳鸣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长期追踪随访发现,80%以上的患者在使用耳蜗时耳鸣得到了明显的抑制。 所以,无论是人工耳蜗还是助听器,都能很好地帮助老年性聋患者获得更好的聆听。 总的来说,老年听力损失干预策略就是要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一旦发现老人有听力障碍,一定要尽早处理,才能延缓听力下降,最大限度地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转载出处:唯听助听器https://mp.weixin.qq.com/s/IOjsMHZPmm3m8ioYUVq-kw
露露,12岁,广州籍,单侧外耳廓畸形,双侧外耳道闭锁,无大小脸。术前ABR示左耳气导反应阀80dB,骨导反应阀20dB,右耳气导反应阀80dB,骨导反应阀20dB,术前诊断为双耳重度传导性聋。于2018年8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功实施左侧骨桥BoneBridge植入术,康复良好,住院7天出院。术后左耳听力几乎接近正常听力,可以轻松应对日常生活交流和学习听觉需要!左侧未植入骨桥前佩戴斯达克发箍式骨导助听器,获益有限。露露爸爸考虑到露露要学习英语,听力是个问题,于是几经对比,最后选择了骨桥植入。以下图片是露露爸爸的分享,如果需要听完整语音,请按照文章下方的链接联系爱耳协会秘书处获取权限。露露的小耳朵骨桥术后住院期间,依然爱看书的露露骨桥植入术后伤口换药骨桥植入术后调机骨桥外机骨桥外机露露爸爸说一颗电池大概用10多天露露爸爸说,露露只要学习就会戴上骨桥外机,还有家里有同学朋友来,她也会戴着骨桥外机,露露做了骨桥后,感觉她比较依赖骨桥,有时还会戴着骨桥外机跑跑跳跳,刚开始担心外机容易掉下来,但是它不会掉,吸力还是蛮好的,有一根防丢绳夹着头发。骨桥外机隐藏在头发下面,不容易发现。露露爸爸说,孩子现在听力正常了,就是他最大的欣慰,以前她都没听过蟋蟀的声音,现在露露说她还能模仿蟋蟀的叫声。转载出处:广州市爱耳协会https://mp.weixin.qq.com/s/rVbPbPa0RlcKWuuPpU8j-A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熊观霞在众多门诊咨询的患者之中,不管是儿童,还是成人,大家最关心的其实就是术后的效果。在需要付出许多代价的情况下,特别是我们的成人,面临工作和生活的种种压力,不得不,谨慎又谨慎。其实,我们今天对于儿童,在新生儿听力筛查,耳聋基因筛查共同的作用下实现早发现,在残联,医保覆盖的支持之下实现了早干预,早康复。反而,我们在成人,在老年人的群体中,人工耳蜗这种干预方式却远没有儿童那么广泛应用。不管如何,只要您有听力损失,一定不要犹豫和等待,第一时间寻求解决问题。您看清上面的字了吗?它们表达了什么意思?听力损失人群在沟通之中碰到的困难就像您阅读上图的文字一样。┃人耳的解剖结构总的来说,我们人的听觉系统包括了外周和中枢,外耳,中耳,内耳,神经通路,听觉中枢,整个链条,在这里,只要有一部分产生病变,就可能导致你听力损失。我们的外耳负责收集声信号并将其传递到中耳,中耳放大声音并且将声音传递到内耳。中耳听小骨的“扛杆”结构以及鼓膜等部分都能对接收到的生能进行放大,声音在进入耳蜗前,中耳对其的放大可以高达22倍。而我们的内耳,也是是获得听觉的重中之重,除了放大声音,经过耳蜗的“加工”声音被转换为电信号,传入神经和大脑。内耳能完美地保留外界声音的频率和响度,并传递到大脑,实现自然聆听。在孕期6个月左右内耳完全成形,在婴儿出生时,耳蜗的大小就已经与成人相同了。从内耳的垂直剖面图我们可看到,耳蜗内包含了三个管腔,分别是鼓阶,中阶,前庭阶。正常耳蜗可将声音信息进行处理,将声信号变成电信号,同时又保持了自然声音的频率、响度,并传向我们的大脑。当耳蜗出现问题时,声音不仅会变小,甚至全听不见,听到的声音会不清晰或出现失真现象。耳蜗的感音主要靠中阶里的CORTIS氏器完成,CORTIS氏器由外毛细胞、内毛细胞、支持细胞、血管纹等组成,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完成声电转换,并将电信号传给螺旋神经(听神经)。耳蜗两圈半基底膜中的毛细胞可以感知不同的声音频率。┃ 频率感知基底膜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分析,决定与最大行波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方式进行,内淋巴液的振动首先在靠近卵圆窗孔处引起基底膜振动,再以行波从基底膜(耳蜗)底部往顶部方向传播。不同频率的声音引起的行波都是从靠近卵圆窗处开始,频率越低,传播越远,最大振幅出现的部位越靠近耳蜗顶部,且最大振幅出现后,行波很快消失,高频率的声音,引起的基底膜振动只局限于卵圆窗附近。基底膜对不同频率的声音分析,决定与最大行波最大振幅所在的位置。┃ 强度感知毛细胞摆动掌控离子交换之门毛细胞的机械摆动掌控细胞内的离子交换之门的开关。毛细胞摆动的幅度越大,离子交换的“门”开得越大,时间越久,离子交换的数量越多,我们感觉到的声音就越大(声音大小)。人类的毛细胞是个神奇的结构,我们出生时耳蜗大约有3500个内毛细胞和12,000个外毛细胞。感音作用主要靠内毛细胞完成,外毛细胞主要给内毛细胞能量补给,两者相互配合才能顺利完成感音过程。人类的毛细胞损伤是不可逆的,永久性,不可再生的。有一些物种,比如斑马鱼,是可以再生的。毛细胞的再生研究是目前的前沿热点,但真正的能用在临床上的技术估计需要一段长的时间,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强调先天性重度/极重度耳聋患儿要及早人工耳蜗植入干预,不能坐等不确定时间的新科技而错过言语发育最佳时机的原因。┃ 听觉通路我们之所以听到声音并感知声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然聆听,除了有赖于外耳中耳的传音和扩音、耳蜗的感音外,蜗后通路,也就是说从听神经到大脑皮层的听觉通路也是十分重要的。这条通路可以比喻为电线,如果耳蜗感音好(插头),但电线不好,声音传不到听觉皮层)(灯泡不亮),我们也会听不到声音。听觉通路自下向上分别包括了螺旋神经节(Ⅰ级神经元),耳蜗核(Ⅱ),上橄榄核,下丘(Ⅲ),内侧膝状体(Ⅳ),以及颞叶的听觉皮层。如果这条通路的任何部位出现问题,即使耳蜗是好的,即使植入人工耳蜗,也不一定有用。例如临床常见的蜗神经缺如、脑外伤后失语、老年痴呆症等都是蜗后通路问题而导致的耳聋失语,和耳蜗没有任何关系。关于螺旋神经节的实验研究发现螺旋神经节的树突不单有传导作用,还有信号的初级整合作用,这个整合过程使信号的传递更高效!在临床报道中会发现绝大多数ABI病例的效果比人工耳蜗差的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ABI 是绕过耳蜗,直接去刺激听觉通路的二级神经元(耳蜗核),没有了一级神经元的整合作用。我们正是了解了声音传导和感知的原理,明白从耳蜗到大脑皮质的整个听觉通路中都会发生一系列生物电变化,所以利用了仪器去检测这些声电反应,从而去判断各听觉通路的性能。这种由声刺激诱发的听觉通路上的生物电变化称为听觉诱发反应(电生理检查)。我们可以通过ABR,ASSR,40Hz电位,耳蜗电图,微音电位,耳声发射DPOAE等客观手段来检查听觉通路。但这些声电反应又有它的非直接性和局限性,受干扰的因素也多,这就需要临床医师和听力学家通过多项检查来交叉印证听觉功能的原因。这也是很多患者和家长常常问道:为什么孩子需要做这么多项听力学的检测才能给出正确诊断的原因了。另外,人类大脑有左右半球,它可以接收来自两侧耳朵的声音。听神经冲动主要是对侧传递,以左耳为例,即左耳的声音主要被右侧大脑皮层所接收同时,神经冲动在往大脑传递过程中也有交叉,也就是左耳的声音,我们左侧大脑皮层也能接收到部分信息。正是由于有这样的解剖基础,聆听才有方向性和立体定位。这也是我们在听觉康复中一直强调双耳聆听的原因。┃ 听力损失的分类不同的损伤可能发生在整个听觉系统中,导致不同类型的听力损失。根据病变的部位我们将听力损失分为三种,分别是传导性,混合性,感应神经性。外耳和/或中耳病损一般引出是传导性听力损失,传导性听力损失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手段或手术来矫正。耳蜗和/或蜗后病损引起的是感觉神经性听力损失。由于耳蜗问题引起的听损叫做感音性聋;蜗后(神经通路和中枢问题)引起的听损叫做神经性聋。在听力损害在重度/极重度聋时,往往很难确定病损部位是来源于耳蜗还是合并有蜗后,我们统称为“感音神经性耳聋”,这也是有极个别案例在耳蜗手术前无法判断一些潜在的蜗后损害,术后效果不确定的原因。听力检查中,最能反应整个听觉通路的检查是纯音测听,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听力检查。听力图:判断是否存在听力损失以及听力程度的基本标准。香蕉图:代表一般言语声涉及的元音与辅音平均的音调与响度。“左蓝x,右红o”标记听力损失程度。┃ 耳聋的分级与定残世界卫生组织1997年将听力损失分为四个等级,小于等于25 dB 正常听力,26-40 dB 轻度听损,41-60 dB 中度听损,61-80 dB 重度听损,大于80 dB 极重度听损。国家评残从中度听力损失开始,不同等级有相应的国家保障和福利,二级以上国家购买医疗保险,按月份发放补贴,以广东为例,持二级以上残疾证,政府补贴是235元/月。语后聋的临床特点语后聋是指语言习得后出现的耳聋。语前聋是指在学会语言之前发生的耳聋,包括先天性聋和各种婴幼儿时期出现的耳聋。语后聋人群,他们的听觉器官,各级听觉中枢,都曾经是完好的,大脑皮层关于言语的功能也得到了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这个听觉通路中的某个部位发生了病变导致了耳聋。病因与危害性导致语后聋的原因:遗传性因素(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GJB3…….);耳部疾病(中耳炎、突发性耳聋、颞骨骨折…….);全身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年龄相关性(老年性耳聋);耳毒性药物……成人听力损失的危害是突出的。工作能力下降、社交隔离、沮丧感,剥夺了很多人的职场竞争力,对于上了岁数的人,听力损失加速认知的衰退,同时避险能力下降,容易跌倒,丢失独立性。所以,我们一定要正式听力损失,不要觉得这并无所谓。别再犹豫和等待,第一时间解决您的听力问题。我国老年听力损失的流行病学现状:全国60岁以上人口大约2.49亿左右,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60岁以上听力残疾率达11%,目前困扰老年人的疾病排名前四位是:高血压、冠心病、关节炎和耳聋。关于老年听力损失和老人认知的研究证实:耳聋会使老人认知能力下降,进而诱发和加重老人痴呆。┃ 干预手段我们根据不同病因和听损程度,采取不同策略解决语后聋的问题。助听器一直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听力康复干预手段之一,是改善听障患者交流困难的主要办法。它是一个电声放大器,将原本听不到的声音放大到可以被听到的强度,助听器的适用前提是要求患者的残余听力能够听到被放大的声音。助听器的放大功率是有限,适用中度和部分重度的耳聋患者。人工耳蜗是一种电子装置,由体外言语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一定编码形式的电信号,通过植入体内的电极系统直接兴奋听神经来恢复或重建听觉功能。它包括体内部分和体外部分,体内部分包括内部线圈,刺激器,电极;体外部分包括处理器,外部线圈,电池,磁铁。内部两部分通过两个磁铁来相互耦合。人工耳蜗植入需要具备的条件:具有良好功能的听神经和完整的中枢听觉通路,存在解剖上发育的可插入电极的耳蜗,并且与听神经的连接必须是完整的,各级中枢功能正常。┃ 语后聋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关于成人语后聋的术后效果,其实在90年代已经完成了大量的研究,人工耳蜗适用儿童,是建立在大量成人语后聋植入者出色的效果的基础之上。2013年的拉斯克医学奖颁发给了三位在人工耳蜗技术发展领域中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当前国际关于人工耳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影响术后效果的相关因素上,比如电极数量,植入的深度,刺激速率和编码策略等。许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人工耳蜗植入的效果 ,除耳聋时间外,各项研究并未对哪种因素对言语识别能力影响最大达成一致意见。一些研究发现:植入人工耳蜗时的年龄更小,患有重度至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时间更短,效果越好。年龄导致的认知能力的下降可影响年龄较大人工耳蜗用户的言语识别能力。人工耳蜗开机使用后,安静环境下的语句识别评分总体呈增长趋势并在 9 -12 个月时达到最高分┃ 听力损失的预防耳聋后干预是被动的,我们希望大众能提高保护听力,预防耳聋的意识。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听功能:重视孕期保健,产前基因诊断,出生听力筛查和随诊。尽量避免一切已知的听损因素:耳毒性药物、噪声及时治疗可影响听功能的耳部病变和全身病变。包括:中耳炎、突发性耳聋、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要采取综合措施抗衰老,防止听力急剧下降。包括:适当锻炼、合理饮食、劳逸适度、充分睡眠详听音频,请点击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FdVuWxTRN91dLAlYHHoIDQ
大家好!人工耳蜗微创技术是耳外科医生和患者的共同追求,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保存耳蜗结构和残存听力,为患者提供最大化的听觉言语康复效果!分享我们团队在微创植入方面的实战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您可以用微信扫码观看我的视频回放,有相关问题欢迎通过好大夫进行咨询!
一对双胞胎的降生,让广东的这个小家庭变得更加幸福。沉浸在欢乐和喜悦中的双胞胎母亲陈女士,怎么也没想到两个孩子同时换上了听力疾病,而在此之前,两个孩子出生时均通过了听力筛查。3月27日,这对双胞胎男孩在我院接受了特许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目前孩子的状态良好,陈女士这才放下了悬着的心。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熊观霞“差点把两个孩子给耽误了,孩子出生时听力筛查是通过的,并且平时能听到声音,所以我们根本没有想到孩子听力会出问题。”半年前,陈女士发现双胞胎儿子勋勋和玮玮(化名)虽然活泼,但是语言迟钝,不能听清且没有回应,三岁了仍不能说妈妈、爸爸等简单词语。“可是,勋勋和玮玮出生听力筛查都通过了啊?”满怀疑惑的陈女士还是决定带着双胞胎儿子前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熊观霞教授经过仔细听觉功能和影像学检查后确诊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考虑为“听神经病”,建议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治疗。在得知我院可以引进国际最先进的人工耳蜗后,陈女士很快就申请了特许手术,也在焦急等待孩子重获“新”声的美好时刻。但受疫情影响,勋勋和玮玮的手术申请也受到了延误,博鳌乐城先行区领导们非常重视特许手术的安排,在海南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我院率先为这对可爱的双胞胎安排了特许人工耳蜗植入手术。3月27日,我院为勋勋和玮玮成功实施特许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手术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科主任熊观霞教授亲自主刀。熊观霞教授具有丰富的耳科疑难病症的诊疗经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也非常娴熟,她采用国际标准的微创术式成功为双胞胎植入了全覆盖人工耳蜗,电极与耳蜗自有频率匹配良好,术中听神经反应测试良好,双胞胎同期双侧人工耳蜗植入非常成功。术后患儿恢复很快,20天后正式开机,孩子对声音反应好。“前些年听神经病被视为人工耳蜗植入的禁忌症。近20年来,听神经病的听觉生理与遗传学病因的研究不断深入,听神经病已可进行更加精细的分类。勋勋和玮玮基因检查为OTOF基因突变,OTOF基因突变性听神经病以突触及突触前型为主,该类听神经病患者人工耳蜗植入可取得较好的康复效果。”熊观霞教授介绍,目前已知的导致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的基因有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的 DFNA9(OTOF)基因和 DFNA59(PJVK)基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 AUNA1(DIAPH3)基因和半X连锁遗传的 AUNX1 基因等。
步入老年,耳朵越来越不好使。听听戏曲,跟朋友唠嗑,与儿孙谈笑,都变得吃力。我提醒您提醒,老年耳聋,不能听之任之,除了可以佩戴助听器外,别忘了,还有人工耳蜗!什么是老年性耳聋?老年性聋,是指伴随人体机能退化而出现的听力损害。它的典型表现是,双耳出现对称性、进行性的听力下降,且最先听不清的是高频,即高调的声音。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大约有11.04%的老年人有听力障碍。人老了耳聋很正常,将就一下就过去了?并不是。熊教授提醒,老年性聋会进一步影响老人的认知和情感,长期听力障碍会使老人出现认知障碍,甚至痴呆;会出现自卑、焦虑甚至抑郁。所以,一旦发现老人有听力障碍,一定要尽早处理,才能延缓听力下降,最大限度地保障老人的生活质量。如何发现老人耳聋的蛛丝马迹?有些老人虽听不清,却不愿告知子女,甚至会加以掩饰。对此,熊观霞教授提醒,细心的子女或家人,可以通过以下蛛丝马迹,发现老人耳聋的征兆。表现一:说话变大声了。因为听觉敏感度下降,老人会误以为别人与自己一样听不到细小的声音,因此不自觉地提高自己说话的嗓门。表现二:重复不断地发问。老人在跟熟悉的人交往时,比如跟子女的交谈中,往往会对一个问题,重复不断地问好多次。表现三:陌生环境下,答非所问。老人家在不熟悉的环境下,特别在嘈杂的环境下,会答非所问。这也是最突出的表现。助听器无效了,尽快植入人工耳蜗治疗老年耳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佩戴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但相比助听器,人工耳蜗的普及率很低。在我国目前所做人工耳蜗的患者里,60岁以上的老年性耳聋患者,不到2%。有些人对人工耳蜗闻所未闻,有些人则有诸多误解。为此,熊观霞教授对大众的常见疑惑,进行了答疑。什么是人工耳蜗?人工耳蜗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化装置。主要包括两部分:体外的言语处理器+植入在体内的电极。言语处理器将外界的声波收集后,转化为电波形式,通过植入的电极刺激残存的螺旋神经节细胞和听神经末梢,从而使老人家能听见声音和感知言语。什么样的老人,需要植入人工耳蜗?须是重度和极重度听力障碍,且佩戴助听器无效,才需要植入人工耳蜗。是不是所有老人家都适合?并不是,人工耳蜗植入是一个全麻手术,也有手术禁忌症。比如,如果老人家有严重智力障碍、精神障碍,全身身体情况不能耐受手术,认知能力不能接受人工耳蜗术后的培训和康复训练的话,就不适合。年纪太大做不了?理论上,植入人工耳蜗没有年龄限制。两年前有报道全球年龄最大植入者,是个84岁的日本老人。人工耳蜗只能用几年?理论上,只要维护和保养得当,人工耳蜗可以应用较长的时间。费用有多高?检查和手术部分,只需2万余元,但人工耳蜗植入体价格较高,分国产和进口,价格从几万到十几万不等,有的甚至超过20万。熊观霞教授呼吁资助人工耳蜗植入老年患者:费用是阻碍老人植入人工耳蜗的主要原因。目前,在广东省内,对大于18岁的人工耳蜗植入者,包括这一批老人患者,是不予资助的。因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一起关注人工耳蜗对老年性耳聋康复的重要意义。目前也已有一些民间组织对成人的人工耳蜗植入患者进行资助,比如“拾聪者”。植入后,多久能听见声音?人工的植入和康复,包括四个步骤。1.评估阶段:排除禁忌症。包括言语评估、听觉评估、全身状态评估。2.手术阶段:手术只需1小时左右。如无特殊情况,手术只需1小时。术后,医生会马上对植入体进行检测,即可以对手术效果有初步判断。3.试开机阶段:5~7天可出院。术后2~3天,医生主要关注患者有无不良并发症,并通过耳蜗CT检查,了解植入的电极位置正不正确,同时,还会给病人试开机。从进院到出院,大约5~7天就可完成。4.言语康复阶段:3~6个月能“恢复”听力。每个人所需的康复时间不同,绝大多数患者3~6个月就能适应人工耳蜗。如患者积极使用人工耳蜗,适应过程会加速。当然,这也跟患者知识文化程度、学习能力、周边人的鼓励、言语康复师的支持是分不开。团队配合得越好,效果也越好。另外,植入前,如果戴过助听器,或耳聋后在较短时间内就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效果也会更好。
原创: 关蓝雪 听力健康工作室 2019-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