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非常有效的方法。但是,遗憾的是,这一技术没有人可以做到100%的有效。我见到的文献报道的最好的短期有效率也就是90%左右,长期有效率是70%左右。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你和你的医生都想让你远离疼痛,即使这位医生已经是最好的三叉神经痛外科医生,肯定有患者手术无效,或术后复发。从这点来看,医学的现实有时确实很残酷!对于这些患者,下一步的治疗该如何是好?能接受MVD手术的患者,药物治疗一般都已经不再适应药物治疗,进一步的治疗方法也只能考虑继续外科方式了。再次MVD手术治疗虽然也是选择之一,但再次手术不仅意味着手术有效率的降低,也意味着手术风险的增大。因此,MVD手术绝对不是再次手术的首选方式了。在其他众多的外科治疗方式中,射频热凝技术治疗过程疼痛剧烈、手术复发率高,不适于第一支痛等原因,很难成为后继治疗的优先选项。伽玛刀治疗的有效率低、起效慢,也不是后继治疗的优先选项。微球囊压迫撕脱术以绝对的高有效率、治疗过程的无痛化、对全身脏器的微小创伤等优点,已经成为再次外科治疗的首选方式!因此,对于外科手术后仍残留疼痛、或手术后复发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不妨试试微球囊压迫撕脱术!
首先要说明的是,“微创”是一个相对概念,是相对于其他技术而言的。因此,没有比较的微创技术都是“谎言”。比较之后,是不是微创技术,您说了算。目前最常见的三叉神经痛外科治疗方法有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射频热凝术、伽玛刀和微球囊压迫撕脱术。与显微血管减压术相比,微球囊技术无需开颅,手术操作安全性更高,术后患者反应更轻。与射频热凝技术相比,微球囊技术在全麻下进行,手术全程患者无痛苦,舒适度高。射频热凝不宜治疗的涉及第一支症状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依然可以应用微球囊技术治疗。与伽玛刀相比,微球囊技术亦有巨大优势。伽玛刀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不能即刻消失、而且伽玛刀的有效率远低于球囊压迫技术。此外,微球囊技术几乎适应于所有的三叉神经痛患者,适应性更广。因此,微球囊技术是妥妥的三叉神经痛微创治疗技术。您说对吧!【我是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周乐大夫,希望我的文字能对您有所帮助。我的门诊时间是每周三下午。如您想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继续关注周大夫的相关文章】
核磁共振检查对神经血管组织的现象异常清楚,特别是有些特殊序列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与神经、血管、脑干和小脑之间的关系,但它对颅骨结构的显示效果就差很多了。CT与核磁共振恰好相反,对神经血管组织显示欠佳,对骨性组织显示清楚。听神经瘤位于后颅窝,周围结构复杂。因此,在筛查肿瘤和了解肿瘤与神经血管关系时核磁共振效果更好,而当要评估肿瘤与骨性结构之间的关系,勾画术中骨性入路时则需要应用CT检查。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发现听神经瘤后并不是必须手术治疗的。当肿瘤直径在1cm以内时,肿瘤可无症状或仅有轻微听力症状,这时可以先不做治疗,定期观察,如观察中肿瘤有增大趋势,再行手术治疗也不迟。当肿瘤直径在3cm以内时,且为实性时可考虑手术切除或伽马刀治疗,但患者应该了解伽马刀治疗后有极小的可能会导致肿瘤恶变,外科治疗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应是首选。当肿瘤直径大于3cm时,则只有手术切除一条道路可选了。
基本情况贺某,46岁,女性主诉:行走不稳2年,右侧重肢体无力加重5天。病史:患者于2年前自觉行走无力,时有向一侧偏斜,影响生活,给予“活血化瘀”对症治疗后可稍有好转,4月前肢体无力发作于就诊于神经内科,行DSA提示“双侧烟雾病”,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近5天行走无力再次发生,伴右侧上肢麻木无力,入院。查体:神志清,对答切题,右上肢感觉减退,肢体肌力、肌张力正常。下图为出现“脑梗死”时查的CT,可见半卵圆形中心右梗死灶(2018-10-15)2018-10-19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可见左侧颈内动脉完全闭塞2018-10-19全脑血管造影术可见左侧颈外动脉条件良好2018-10-23左侧大脑半球灌注异常:左侧TTP明显延长2019-02-20CT可见左侧大脑半球多发埂塞灶治疗:左侧STA-MCA搭桥+硬脑膜翻转+颞肌贴敷2019-02-25手术术中荧光造影2019-02-26术后复查CT随访:行走不稳及左侧肢体麻木无力症状较前明显减轻。2019-08-29CTP灌注异常较前明显改善2019-08-29DSA可见颈内动脉同前无明显变化颈外动脉之颞浅动脉合吻合口开放,向颅内供血良好。
民间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的俗语。但眼睑跳动的原因绝非那么回事。大量临床病理以及微血管减压手术结果提示,面神经出入脑干区受到压迫是导致面肌痉挛的元凶。最常见的压迫因素为颅内血管的异常压迫。此外,非血管占位性病变,如肉芽肿、肿瘤和囊肿等因素亦可导致疾病发生。那么,得了面肌痉挛怎么办?得了面肌痉挛很多人很是紧张。其实大可不必。现实生活中眼皮(睑)跳动的经历很多人都会有,大部分人在短期跳动后症状会不治自愈。只有那些长期不愈的患者才需要治疗。而且,面肌痉挛和劳累、情绪紧张是有一定关系的。因此,如果您偶然出现眼皮(眼睑)跳动,不要紧张,放松心情、适当休息后症状就可能完全消失。如您还不放心,可以先吃点神经营养药、神经调节药、卡马西平等药物缓解症状。当然,如果跳动的时间比较久、影响到了您的生活,就需要到医院求助与医生了。一、面肌痉挛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如何选择?前面讲了面肌痉挛的主要原因是神经被压导致,有血管性因素和非血管性因素两种。因此,得了面肌痉挛,首先要做的就是做一个头颅的MRI,记住是MRI,不是CT,因为CT对于病变部位的显示不是很清楚。做MRI的目的是要了解有无占位性病变,如有,则就直接选择外科手术了,其他方法绝对是浪费时间和金钱。如果没有占位性病变,则考虑血管因素了。当然现在MRI的FIESTA和MRTA序列甚至可以清楚的看到是哪根血管压迫了神经,条件允许的话您也不妨做一个。对于血管压迫导致的面肌痉挛我们常叫它原发性或特发行面肌痉挛。因为这种面肌痉挛不存在肿瘤等占位因素,理论上疾病不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治疗方法的选择相对就多一点,等我慢慢道来。1、观察,什么也不做。理论上因为他不要命,如果您觉得面部跳动对您的生活影响不大,您是可以选择不进行任何治疗的。2、内科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各种神经营养治疗和卡马西平治疗。但是服用卡马西平需要注意其副作用,一定要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3、肉毒素注射治疗。肉毒素可以暂时阻断神经肌肉的连接,使肌肉暂时失去神经的支配,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当然就不会再跳动了。但由于其药物作用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药效果后,症状就会复发。4、中医针灸按摩治疗。我不懂中医,对此不便做过多的评价。但是临床上我见到的做过中医治疗的患者,很多最终均选择了手术治疗。当然,这也可能和我见到的患者主要是要求手术治疗的有关。也许有很多中医治疗有效的患者很难到我这里来。5、外科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前面讲了,面肌痉挛的病因是面神经根部被异常血管压迫导致。因此,通过外科手术,解除血管对神经的压迫,症状也就会随即消失。这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最根本的方法,也是目前已知的唯一可彻底治愈面肌痉挛的方法。理论上讲,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彻底治愈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理想选择,但并不是唯一选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对于手术适应症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患者有积极手术治疗的要求”。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疗效如何?有风险吗?是微创手术吗?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有效率在95%以上,我们的手术总体效果目前也能达到这一水平。那么手术是否有风险呢?理论上讲,任何外科手术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我常比喻外科医生做手术就如农民种包谷。当播种的时候你问他秋天是否一定会丰收?或者拿起一粒种子你问他是否一定发芽?我相信他如果告诉您100%绝对丰收、绝对发芽,您一定会认为他说话很不客观。但是现代条件下,大部分时间还是会发芽、会丰收的。手术也一样。此外,由于微创技术深入人心,很多患者术前会问,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微创手术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为了保证微创,首先会给您做一个详细的MRI检查,以了解您颅内血管和神经之间的关系,这就像作战前绘制的作战地图一样。有了这张地图,手术的方向性就更加清楚。其次,手术时,我们仅在您耳后,发迹内切一个小口,颅骨开窗直径在2cm左右。颅内操作全程在显微镜和/或内镜下进行。 再次,手术时会考虑进行电生理监测,以保证减压手术的安全与有效。最后,手术医师对这一疾病和手术的理解,以及操作经验,也是保证手术微创、安全的重要保证之一。最最后,必须说明的是,微创是一种理念、一种趋势,而并不是一种术式,微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微创技术的发展可以套用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要我们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相信随着时代的前进,整个医学技术的进步,以及我们自己的努力,显微血管减压技术会越来越微创。三、得了面肌痉挛必须立刻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吗?答案是否定的。面肌痉挛的鉴别诊断中有一种疾病为梅杰综合症,其临床表现在早期与面肌痉挛完全一样,目前临床很难区别。而显微血管减压术对于梅杰综合症是完全无效的。如果观察一段时间,大约半年左右,两者的临床表现就容易区分了。就像刚孵出的小鸡很难区别公鸡母鸡一样,随着小鸡生长,就很容易区别了。同时,早起部分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无需手术。周大夫目前已经有好几例内科治疗后症状长期缓解的病例。因此,得了面肌痉挛先不要惊慌,更不要急于手术。我们目前建议的手术时机是发病半年以后。
患者基本资料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6岁主诉:语言及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1天现病史:1天前患者饮酒后自觉头昏不适,自行休息,晨起患者家属发现患者言语不清伴见右侧肢体无力,休息后无缓解,2小时前患者家属发现患者不能言语、思睡伴呕吐,送至我院急诊科,行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并破入脑室。收住院术前头颅CT术前在估计出血的位置做一标记3DSlicer观察颅骨及标签场景重建血肿模型重建颅骨及标签Segmentation模拟手术切口设计形成模拟手术切口多方位观察术后复查术前术后比较结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计算机技术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领域,计算机辅助脑内血肿三维重建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血肿与周围脑组织的关系,增加手术的精确性。3DSlicer是一款免费、开源的医学三维重建软件。血肿清除手术最常见的就是开颅后找不见血肿,骨瓣开的过大导致脑膨出等,用这款软件在术前进行手术入路模拟可以有效地增加手术的精确性,我们依据术前定位标记粗略定位,再进行入路模拟,术中调整小骨窗位置,将骨窗做的尽量小,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
说起烟雾病(moyamoya),很多人包括某些神经外科的医生都可能“一头雾水”,那么什么是烟雾病,究竟有什么神秘的面纱?今天笔者结合2017年的专家共识解读一下烟雾病诊治的相关知识。概念 烟雾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慢性进行性狭窄或闭塞为特征,并继发颅底异常血管网形成的一种脑血管疾病。1969年,由日本学者Suzuki和Takaku首先报道。由于这种颅底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烟雾”,故称为“烟雾病”。烟雾状血管是扩张的穿通动脉,起着侧支循环的代偿作用,是该病的重要特征。 说白了这种病目前还不知道什么原因引起,从脑血管造影的片子上可以见到脑底面有增生的血管,而大的、主要的脑动脉却闭塞了,发现这种病的日本人觉得增生的血管像“烟雾”,日语为“moyamoya”,起名“烟雾病”。发病年龄特点 儿童和青壮年2个高峰发病年龄,脑缺血和颅内出血是该病的2种主要危害,总体上儿童和成年患者均以脑缺血为主,而颅内出血多见于成年患者。 也就是说,这种病小孩子和成人都会发病,年纪小的4、5岁,但年纪大的我也见过70多岁的。临床表现 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可表现为1.缺血症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ehemic attack,TIA)、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reversible ischemic neurologic deficit,RIND)或脑梗死,其中TIA常由情绪紧张、哭泣、剧烈运动或进食热辣食物等诱发。2.出血症状:自发性颅内出血多见于成年患者,主要原因是烟雾状血管或合并的微动脉瘤破裂出血,以脑室内出血或脑实质出血破人脑室最为常见,也可见基底节区或脑叶血肿,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见。神经功能障碍与脑缺血或颅内出血部位等相关。其他临床表现还包括认知功能障碍、癫痫、不随意运动或头痛等。 也即是说病人可能会突然出现说不了话、一侧的胳膊腿没力气、晕倒、头痛、抽风等的症状。辅助检查CT/CTAMRI/MRA对无法配合脑血管造影检查者可作为有效的代替手段。脑血流动力学及脑代谢评估:氙CT (Xe-CT)、磁共振灌注成像、CTP 、 PET、SPECT脑血管造影是诊断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金标准,其还可用于疾病分期和手术疗效评价。血流动力学指标:脑血容量(CBV):血管床容积脑血流量(CBF):脑组织内的血流量达峰时间(TTP):对比剂首次通过观测区至峰值的时间平均通过时间(MTT):对比剂通过观测区的平均时间,主要是通过毛细血管的时间脑血管储备能力(CVR):脑血管床在乙酰唑胺激发下进一步进一步扩张以增加脑血流量的能力 说白了上面这些检查都是为了明确病人供应脑子的血液够不够用,如果不够用必然会出现一些指标上、影像学上的变化。下面这张图是我随便选的我们医院给病人做的CT灌注成像的图片CBF:L29.11<R33.11ml/100ml/min CBV:L1.76<R2.07ml/100ml TTP:L16.04<R17.68s从数值可见这个病人左侧大脑的血流明显不够用。这张图是磁共振灌注成像: 意思是左侧大脑半球的达峰时间延长,也就是说别人浇地用的粗水管,你浇地用的水桶,同样都浇一亩地,别人可能用1小时,而你可能要用4小时,所以说达峰时间延长。DSA分期这个分期是参考外国的,在此一并奉上以下就是烟雾病的脑血管造影表现了没有条件做造影的医院可以用磁共振来分期分级,有兴趣的可以进一步研究,在此不做进一步解释诊断依据1.脑血管造影(DSA)的表现:(1)颈内动脉(ICA)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ACA)和(或)大脑中动脉(MCA)起始段狭窄或闭塞。(2)动脉相出现颅底异常血管网。(3)上述表现为双侧性,但双侧的病变分期可能不同(分期标准参考表1)。2.MRI和MRA的表现:(1)ICA末端和(或)ACA和(或)MCA起始段狭窄或闭塞。(2)基底节区出现异常血管网(在1个扫描层面上发现基底节区有2个以上明显的血管流空影时,提示存在异常血管网)。(3)上述表现为双侧性,但双侧的病变分期可能不同(分期标准参考表2)。3.确诊烟雾病需排除的合并疾病:动脉粥样硬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结节性周围动脉炎、干燥综合征)、脑膜炎、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病、颅内肿瘤、Down综合征、头部外伤、放射性损伤、甲状腺功能亢进、特纳综合征、Alagille综合征、Williams综合征、努南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先天性巨结肠、I型糖原贮积症、Prader.Willi综合征、肾母细胞瘤、草酸盐沉积症、镰状细胞性贫血、Fanconi贫血、球形细胞增多症、嗜酸细胞肉芽肿、Ⅱ型纤维蛋白原缺乏症、钩端螺旋体病、丙酮酸激酶缺乏症、蛋白质缺乏、肌纤维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症、多囊肾、口服避孕药以及药物中毒(如可卡因)等。 4.对诊断有指导意义的病理学表现:(1)在ICA末端及其附近发现内膜增厚并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通常双侧均有;增生的内膜内偶见脂质沉积。(2)构成Willis动脉环的主要分支血管均可见由内膜增厚所致的程度不等的管腔狭窄或闭塞;内弹力层不规则变厚或变薄断裂以及中膜变薄。(3)Willis动脉环可发现大量的小血管(开放的穿通支及自发吻合血管)。(4)软脑膜处可发现小血管网状聚集。这个诊断依据也是参考国外的(下图),其实依据就是脑血管造影或磁共振;里面有很多专业术语并且写的啰里啰唆,专业人员有兴趣可以进一步研究,病人的话,可以忽略。 日本烟雾病协会诊断标准1.烟雾病的诊断标准:(1)成人患者具备上述诊断依据中的1或2+3可做出确切诊断。(2)儿童患者单侧脑血管病变+3可做出确切诊断。(3)无脑血管造影的尸检病例可参考诊断依据中的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影像技术的限制,使用MRI/MRA做出烟雾病的诊断只推荐应用于儿童及其他无法配合进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的患者,在评估自发代偿及制定手术方案等方面更应慎重。2.烟雾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单侧或双侧病变(可同时或单纯累及大脑后动脉(PCA)系统),伴发上述诊断依据中所列的合并疾病者为烟雾综合征,或称之为类烟雾病可以简单的说烟雾病病人颈内动脉系统有狭窄甚至闭塞,脑底有血管增生,若伴有其他系统性疾病就是烟雾综合征。鉴别诊断1.单侧烟雾病:定义为成人单侧病变而无上述诊断依据3中所列合并疾病者,可向烟雾病进展。2.疑似烟雾病:定义为单侧或双侧病变而无法确切排除诊断依据3中所列合并疾病者。 烟雾病与烟雾综合征的鉴别缺乏分子标志物或其他特征性的客观指标,主要依赖形态学特征以及数十种伴发疾病的排除,这在临床上缺乏可操作性。而大多数情况下二者在治疗原则上并无明显差异。为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和争议,为患者提供确实有效的治疗或随访建议,本专家共识对疑似烟雾病的诊治意见参考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治疗1.药物治疗对烟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但对于处在慢性期患者或烟雾综合征患者,针对卒中危险因素或合并疾病的某些药物治疗可能是有益的,如血管扩张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及抗凝药等,但需要警惕药物的不良作用。日本2012年新指南推荐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缺血型烟雾病,但缺乏充分的临床依据,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可能导致缺血型向出血型转化,一旦出血后不易止血,对患者预后不利。意思就是缺血型烟雾病吃药有风险。2.手术治疗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是烟雾病和烟雾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法,可有效防治缺血性卒中,其降低出血风险的疗效也逐渐得到证实。对于该病不论是出血型或缺血型,主流观点越来越倾向于采取积极的手术策略。关于手术时机,因为该病呈进展性病程,目前较一致的观点是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但应避开脑梗死或颅内出血的急性期,具体时间间隔存在较大争议,应根据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等作出决策,一般为1~3个月。手术指征主要包括:(1)Suzuki分期≥Ⅱ期(V~Ⅵ期患者,存在尚未建立自发代偿的颈外动脉分支者)。(2)有与疾病相关的脑缺血(如TIA、RIND、脑梗死、认知功能障碍、癫痫及头痛等)临床表现,或陈旧性脑梗死、微小出血灶、脑白质变性及脑萎缩等缺血相关的脑实质损害。(3)与疾病相关的颅内出血,排除其他原因。(4)存在脑血流动力学损害的证据。 (5)排除其他手术禁忌证。需要手术的病人多是三期或四期病人,若病人是五六期,但仍有症状也可以做手术。手术时机脑梗死或脑出血急性期:视具体情况而定,如要手术需为二期血管重建提供良好条件,如保护好供血动脉;严密缝合硬膜、保护脑表面受体血管;如二期直接血管重建困难时,应同时行颞肌贴敷术及硬脑膜翻转或其他形式的间接血管重建术。诊断明确后尽早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但在近期有脑梗死、颅内出血或颅内感染等情况时推迟手术也是合理的,具体时间间隔尚无定论。即:病人刚得了脑出血或大面积脑梗死,可以暂时不手术,过一段时间再手术。手术方式(1)直接血管重建手术包括:①STA-MCA分支吻合术,最常用;STA-ACA或STA-PCA吻合术可作为补充或替代,当MCA动脉分支过于纤细或者缺血区位于ACA或PCA分布区时选择应用;②枕动脉或耳后动脉一MCA分支吻合术,在颞浅动脉细小时可以选用;③枕动脉-PCA吻合术,主要改善PCA分布区的血流灌注,较少应用。(2)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的方式很多,较常用的包括: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duro-arterio-synangiosis,EDAS)脑-肌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myo-synangiosis,EMS)脑-肌肉-动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myo-arterio-synangiosis,EMAS)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ncephalo-duro-arterio-myo-synangiosis,EDAMS)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encepho-duro-myo-synangiosis,EDMS)多点钻孔术(multiple burr holes,MBH)大网膜移植术(omental transplantation,OT)(3)联合手术是直接和间接血管重建手术的组合。直接血管重建指的是颅内外血管搭桥,间接血管重建就是将脑子外面有血管的组织引到脑子上去,让这些有血管的组织慢慢的生长血管。在此介绍几种手术方式:脑-硬脑膜-动脉血管融合术EDAS1981年Matsushima首创。(1)沿选定的颞浅动脉分支的走行切开头皮,但慎勿伤及动脉。(2)沿动脉的两侧各5mm处并与动脉平行切开帽状腱膜,形成含有动脉的腱膜长条。(3)在切口的两端各钻一颅骨孔,用线锯锯一条骨桥。(4)切开或切除一条硬脑膜。(5)将动脉-腱膜条缝合在硬脑膜上,使动脉与脑表面相接。(6)骨桥复位固定脑-硬膜-肌肉-血管融合术EDMS将颞肌和硬脑膜贴敷于脑表面,不用分离颞浅动脉脑-硬脑膜-动脉-肌肉血管融合术EDAMS1993年Kinugasa首创此手术,将EMS与EDAS结合而成。(1)额颞部头皮切口,但要注意勿切断颞浅动脉,将颞浅动脉从头皮上分离下来。(2)骨片游离取下,保全脑膜中动脉。(3)硬脑膜切开翻转以显露脑皮质表面。(4)将颞浅动脉条贴在脑表面并加以固定。(5)肌片与硬脑膜缝合固定使其贴敷于脑表面,但应留下足够的空隙容颞浅动脉不受压迫地通过。(6)骨片复位,须切除下缘使肌片的蒂部不受压迫STA-MCA搭桥术血运重建的注意事项脑血管重建术式的选择:(1)不推荐对疾病的狭窄性病变进行血管内干预,包括球囊扩张或支架成形术。(2)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和影像学特征、血流动力学、代谢评估结果以及术者擅长的手术方法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联合手术可能具有更好的近期和远期效果,所以计划开展烟雾病治疗的医院和个人应该具备实施2种术式的能力。(3)对于术前已经形成的颅内外自发吻合血管(如脑膜中动脉或颞浅动脉等)应予保护完好。(4)伴发动脉瘤的治疗:①Willis环动脉瘤建议采用血管内治疗或显微外科夹闭直接处理;②周围型动脉瘤,如短时间内反复出血,建议直接栓塞或显微外科切除;如无出血迹象也可行颅内外血管重建手术并密切随访,此类动脉瘤有术后自发闭塞的可能。附注说明:本文的某些图片来自网络或其他作者,在此感谢,如有异议联系删除,谢谢!
中年女性,主诉:发现右颈部包块2年,明显增大1月。MRI报告C1-2椎间孔区肿物。术中见肿瘤起源于C1-2椎间孔向外生长,包膜完整,质地硬韧,血供丰富。肿瘤与神经根融为一体,向两端逐渐梭形变细,直至正常粗细的神经根。右侧椎动脉位于肿物腹侧,部分被肿瘤包裹。肿瘤全切。术后无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