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角膜是一种以角膜扩张为特征,致角膜中央部向前凸出呈圆锥形及产生高度不规则近视散光和不同视力损害的原发性角膜变性疾病。疾病一般开始于青春期,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000。该病为双眼疾病,但两眼的发病时间和严重程度并不一致,往往先后发病。发病原因:圆锥角膜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是很清楚。有多方面的因素存在。1.圆锥角膜有遗传特点,大约13%的患者具有至少一个受其家族成员的影响。2.部分患者伴有其他眼病,如干眼、过敏性结膜炎等。3.长期佩戴软性隐形眼镜也是原因之一,其会造成角膜慢性缺氧,角膜细胞凋亡,最终角膜结构发生改变。症状(患者自己的感觉):早期可表现为普通的近视散光,视力不佳需要戴眼镜。进展期(中期)视力明显下降,患者视物出现双重或多重图像,并且不能用眼镜来改善。晚期和水肿期患者视力极差,并能自己照镜子看到混浊变形的角膜。检查和诊断方法:最有效的检查是角膜地形图,具有后表面分析功能的角膜地形图对发现早期患者和定期随访都更为重要,可以作为诊断依据。其它检查包括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前节OCT、角膜曲率计等都有参考意义,但不能发现早期细微病变。体征(医生的检查发现):圆锥角膜的主要临床特点即角膜中央或周边不规则的变薄。眼部症状和角膜的变化迹象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1.潜伏期(临床前期)患者与一般近视散光患者没有差异,地形图可无异常或疑似圆锥,多因为对侧眼为确诊的圆锥角膜而发现;2.初期患者与一般近视散光患者没有差异,仅能靠角膜地形图识别发现,所以极容易误诊和漏诊3.进展期(此期最为重要,直接影响治疗方案的制定和疾病最终结果,近年来的诊断和治疗技术的进步都集中在此期,但此期在一般书籍的分期中没有述及,原因是传统分期尚没有跟上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不规则散光明显,角膜前凸,视力逐渐下降,且戴镜矫正效果不佳;4.终末期(即晚期和水肿期,传统分期中将这两期分开叙述,笔者将其并在一起称为终末期,原因是两者都是疾病终末,可能交替或同时出现,治疗除角膜移植手术外别无它法)患者角膜前弹力层破坏,渐层基质瘢痕形成,视力差,戴镜无法矫正,病变局部角膜后弹力层破裂可角膜水肿和进一步前凸,并有角膜破裂风险,如无破裂水肿逐渐消退形成瘢痕。圆锥角膜四个体征,即Munson征、Fleischer环、Vogt线、急性水肿,曾是以往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如今角膜地形图可在早期明确诊断,所以该四个体征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并无意义。疾病转归(病情发展和最终结果):1.早期不易发现,可能漏诊和误诊;进展期病情逐渐加重,但进展速度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几年即可发展为晚期,有的则可能进展缓慢。2.发病年龄越小,进展速度越快。3.该病的最终结果是视力严重下降且无法用镜片矫正,水肿期有角膜破裂风险。鉴别诊断(容易混淆的类似疾病)该病应该与继发性角膜膨隆相鉴别,而许多患者甚至是医生都容易将两者混淆。圆锥角膜是没有外界因素影响的原发疾病;而继发性角膜膨隆也具有角膜逐渐前凸和视力逐渐下降的特点,但继发于角膜炎症、溃疡、外伤和近视手术之后。治疗方法:1.药物:至今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有效治疗圆锥角膜。可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的使用人工泪液、抗过敏药、降眼压药、抗炎药、抗菌药等。2.RGP,角膜硬性接触镜,可以改善圆锥角膜患者因为不规则散光导致的视力下降,但无法阻止圆锥继续发展。3.角膜基质环植入手术,包括奥环和ICRS,初步研究表明可以提高视力并部分减缓圆锥发展,尚未得到中国和美国许可,目前只可以在欧洲、日本实施手术。4.角膜交联手术,是目前唯一能够有效减缓圆锥发展的手术技术,多数患者通过交联手术可以明显减缓病情进展,但不能明显提高视力,极少数患者治疗无效需要进一步行角膜移植手术。5.角膜屈光手术联合角膜交联手术,可以提高视力并减缓病情进展,但由于角膜屈光手术会使角膜变得更薄,所以只适合不能耐受戴RGP镜、同时又愿意承担手术无效后果并自愿改做角膜移植手术的患者。6.角膜移植手术,是经典的、唯一可去除病变的、提高终末期视力的方法,但有角膜供体难求、费用高、长期点药、角膜排斥风险的问题。治疗思路:1.早发现、早治疗。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是减小该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减缓疾病进展,推迟终末期和角膜移植。2.治疗方案:潜伏期、初期:定期观察地形图进展,并可戴框架镜或RGP提高视力。进展期:角膜交联手术,并可戴RGP提高视力。终末期:角膜移植手术。预防方法:至今没有任何预防手段被证明可以有效预防圆锥角膜。有些人认为眼部摩擦或压力(例如,用手对着眼睛睡觉)会导致圆锥角膜或导致圆锥形角膜进展,所以应该告知患者不要揉擦眼睛。而对一些患者,通过避免过敏原可能有助于减少眼睛的刺激,从而减少对眼睛的摩擦。作者简介:王萌萌主任早在2008年就已经开展了角膜交联和巩膜交联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目前是河北省眼科医院开展角膜交联手术例数最多的医生。河北省眼科医院目前是河北省唯一一家购买和使用角膜交联手术设备的三级甲等公立眼专科医院,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具有诊断和治疗圆锥角膜的各种设备,可以为患者提供药物、交联、RGP、角膜移植等综合诊疗服务。王萌萌主任的患者随访二维码,您可以通过微信扫描向王主任咨询
近视激光手术经历不同的时代变迁,已经迈入“无刀化”的全激光时代,手术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可预测性得到全面提高。目前,全激光手术可分为3类:半飞秒手术、全准分子手术和全飞秒手术。1. 半飞秒手术,又称飞秒+准分子激光手术(FS—LASIK),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主流手术,有理想的长期矫正效果和患者满意度,已经过长期验证。其最大的优势是制瓣厚度精确度高,瓣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LASIK,术中可以依据患者特点进行“个体化”手术,提高了术后视觉质量;尤其是对于术后效果欠佳者可以行增效手术。准分子激光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已经进入最新的第六代微创准分子激光技术发展时期,其安全性、精确性与有效性毋庸置疑。半飞秒优势:术后视力恢复快、个体化治疗、治疗范围大(50度-1300度),适合视觉要求高、无眼外伤机会的室内工作者(适合艺术家、司机、职员、高空作业人员、医生、厨师等)。半飞秒不足:切口大、不适合角膜过薄、有眼外伤机会的患者(不适合如运动员、特警等)。2. 全准分子手术,又称经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TPRK),属于激光表层角膜屈光手术,其应用准分子激光直接去除角膜上皮和切削角膜来治疗近视。TPRK与其它角膜屈光手术相比无任何机械或化学刺激,无角膜切割伤口,无负压吸引,降低了感染风险,避免了乙醇等化学物质对角膜组织的毒副反应以,避免了负压吸引产生的一过性高眼压带来的潜在损伤。因为该手术无角膜切口、无角膜瓣,显著地减少了手术对角膜结构、角膜生物力学的影响,没有瓣的相关并发症,是真正微创的手术,并且也可以进行患者的“个体化”手术设计。全准分子优势:无切口、安全、手术中器械不接触眼睛、薄角膜可做,适合平时有眼外伤机会的患者(适合运动员、特警等),也适合担心手术安全、手术中心情紧张、害怕手术、角膜薄、术后有时间复查的患者。全准分子不足:术后视力恢复慢(至少1周)、术后早期1-3天有痛感、复查次数多(复查时间一般为4个月,具体复查计划见作者的其他文章)、点药次数多(见《TransPRK手术后常规用药》)。3. 全飞秒手术,又称全飞秒激光角膜屈光手术(SMILE),是利用飞秒切割的方法在角膜内分离一个基质透镜并将其取出的手术方法,在理论上被认为能较少地切断角膜基质的胶原纤维,较多地保留了角膜的正常组织结构和形态,有利于保持角膜表面的完整性,因此被普遍认为是“微创,安全”的。全飞秒手术集合了半飞秒手术和全准分子两者的共同优势,即微创、快速、安全。但是需要知道的是,全飞秒手术并非无切口而是微切口(全准分子手术才是真正无切口手术),也未达安全无忧(安全性介于前两种手术之间)。全飞秒优势:视力恢复快速、微切口微创、术后安全性高于半飞秒。全飞秒不足: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比半飞秒稍慢,费用较高(具体价格可以网上咨询)。(注:以上三种手术,手术过程均无痛、手术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双眼,三种手术术后长期视力差别不大。)因此只要选择有手术的指征,三种全激光手术都是安全有效的。近视患者应当结合自己的特点和需求综合选择这三种手术。王萌萌主任的患者随访二维码,您可以通过微信扫描向王主任咨询
2018年暑期,河北省眼科医院近视手术量再创新高!!!6月13日晚23:07最后一名患者完成了近视手术,当日共完成手术109台(人)。当日的手术病历(与《眼底病图谱》厚度比较)王主任在手术中(早上8:57)王主任(后排右3)与当日最后一名患者(后排左3)合影留念,手势代表当日手术量“109”,桌子上为当日手术病历。照片来自长城网。
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是儿童的常见病,阻塞口咽以上呼吸道阻塞而迫使患者张口改变呼吸模式,张口呼吸会给发育中的牙颌带来改变,如不尽早干预,最终的结果就是形成一种特定的牙颌面畸形(腺样体面容),符合手术指征经低温等离子手术治疗,术后患儿虽然气道阻塞改善,但由于长期张口呼吸改变了颞下颌关节结构和关节周肌群,部分患儿仍出现习惯性张口呼吸,仍需进行后续的行为干预及治疗。张口呼吸的判断:棉絮法或雾镜试验,闭唇或含水测试法来判断:①棉絮法或雾镜试验:用一棉絮丝或小镜子分别置于患儿鼻孔前、口腔外,看棉絮是否飘动或镜面是否有雾气,可依据棉絮飘动或镜面雾气大小情况粗略判断鼻、口呼吸状态。②闭唇测试法:用胶布完全封上清醒儿童的嘴3min,或将 熟睡儿童的嘴唇轻轻抿上并持续3min,如患儿能平静呼吸或继续安然睡眠,说明患儿呼吸道基本通畅,张口呼吸为习惯性张口呼吸;如果患儿挣扎,说明上气道有阻塞。③ 含水试验:让患儿口含约15ml的水,看呼吸状况可判断上呼吸道的通畅情况。行为干预:①闭口呼吸训练:即让患儿白日有意识的闭嘴呼吸,需要家长和老师反复提醒和督促。②唇肌功能训练:患儿的上唇上翘、下唇外翻,开唇露齿以及面部肌肉的松弛都是适应张口呼吸的改变,上呼吸道占位切除手术为纠正这种状态提供了基础。可通过训练提高口轮匝肌的功能,如抿嘴训练、吹肥皂泡、吹纸青蛙、吹口琴或管乐器等。③ 睡 眠1/2口罩或颏兜:1/2口罩即把正常口罩遮挡鼻的部份去除,口罩只遮挡口唇,让患儿带着这种特制的口罩睡觉,以助于纠正张口呼吸。开始是可用薄口罩,适应后可逐渐用加厚口罩。对于张口大的患儿,还可以用颏兜帮助闭上开口。此外需借助封闭口腔前庭的矫治器,上颌扩弓治疗等口腔正畸科专科进行后续治疗,密切追踪随访、多学科协助治疗。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新方法三叉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工作,疼痛剧烈。射频治疗疗效较好,但对于单纯Ⅱ支疼痛,通过卵圆孔进入半月结,有时疗效不佳,并可产生损伤眼支的风险。我们通过查阅资料及临床研究,以颧骨下圆孔外口入路直接射频消融Ⅱ支神经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方法无损伤其他神经的风险,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治疗方法。
1、注意口腔卫生:由于疼痛而不敢吞咽口水,会造成口咽自洁能力下降,甚至口腔内出现异味。需在餐后多用饮用温白开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有利于创面早日愈合。(可以正常刷牙,但避免深入口腔深处)。部分患者扁桃体窝的结扎线或缝线可能脱落延迟,此种情况不许处理,会逐渐脱落,必要时就诊拆除。2、进食:出院后避免刺激性及硬质食物,防止伤口继发性出血,可进食半流质或软烂食物。3、避免出血措施:避免剧烈运动、喊叫等行为、禁止咳嗽,以免引起出血。4、预防感染:预防感冒;若出现伤口疼痛加重、发热等情况,及时就诊除外伤口感染,以及避免继发的出血。5、术后伤口局部会出现反应性肿胀,所以还在可能出院后还是会感觉鼻塞、轻度打鼾;这种情况会随着伤口的恢复逐渐减轻。6、出血处理:在白色伪膜脱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口腔分泌物中带有少许血丝,这种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出血量较大,且为新鲜血凝块,不要慌张,不断要吐出口中的血块,口含冰水、颈部敷冰袋(冰袋外包毛巾以免冻伤)可减轻出血,并到医院急诊就诊。7、合并症的处理:如合并鼻窦炎及中耳炎、过敏性鼻炎等,术后应继续用药。8、随访时间:术后1个月,患儿家长应按时带患儿返院找我复诊。根据情况,可增加随访次数。本文系范志涛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好发于鼻腔外侧壁之中鼻道区域,筛窦、上颌窦最易受累,有易复发和恶变倾向。既往鼻外进路(鼻侧切开鼻腔外壁切除术,鼻部翻揭术等)被认为是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常规手术。二十多年来已逐渐为鼻内镜手术所代替【1、2、3、4、5】。我们自2002 年1 月至2010年12 月对23 例侵犯筛、上颌窦的鼻内翻性乳头状瘤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病变切除彻底,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24 ~ 68岁,平均47.2岁。主要症状依次为鼻塞23例,伴有涕血3例,嗅觉减退6例,头痛2例,牙痛1例。检查肿瘤外观呈乳头状21例,息肉样1例,分叶状1例。术前均行CT、MRI以评估病变范围,肿瘤位于左侧鼻腔、鼻窦者17例、右侧者6例,未有双侧患病者。其中有骨质破坏者12例,为上颌窦内侧壁6例、后外壁骨质2例、筛窦骨间隔破坏4例。按Krouse分级系统【6】分期:Ⅱ期16例,侵及鼻腔、上颌窦内上壁及前组筛窦者9例,侵及鼻腔、上颌窦内壁及前、后组筛窦者7例;Ⅲ期7例,侵及鼻腔、前组筛窦、上颌窦内前壁者2例,侵及鼻腔、前组筛窦、上颌窦内外壁者2例,侵及鼻腔、前组筛窦、上颌窦内底壁者1例,侵及额隐窝1例,侵及蝶窦1例。术前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3例。1.2手术方法:所有手术均在气管插管或喉罩全麻下进行,术中控制性低血压。主要手术器械:美敦力电动切割吸引器,带吸引电凝器、长柄电刀、长柄电钻、带吸引剥离子,360o旋转、直或角度咬切钳,髓核钳、带角度刮匙,圆、平凿及燕尾凿,0o、30o、70o鼻内镜等。1.2.1 对于KrouseⅡ期肿瘤行全筛窦切除术+上颌窦开口扩大术:术中在仔细定位出纸样板、眶底及前颅底的前提下仔细去除干净全部肿瘤组织。使用360o旋转、直或角度咬切钳将上颌窦口区向后向下尽量扩大。创面电凝炭化,骨质粗糙处电钻抛光。1.2.2 肿瘤侵及下鼻甲时加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壁切除术:自中鼻甲前端附着处,以钩突刀沿上颌嵴斜向下切开粘骨膜达下鼻甲前端,向下方分离,圆或平凿断开骨质后,剪断鼻泪管。将鼻腔外壁向内撬开移位,再沿鼻底水平凿断鼻腔外壁,断中、下鼻甲后端,分次钳断取下鼻腔外壁。此时上颌窦内侧部分暴露较好,使用30o或70o镜配合弯头切割器、弯钳或刮匙可清除上颌窦内肿瘤组织。1.2.3 对于KrouseⅢ期肿瘤侵及上颌窦外侧壁、前壁及底壁时,可加做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即在上颌窦内壁切除的基础上,潜行骨膜下分离后,弧形切除上颌窦前壁内侧部分,包括病变侧鼻骨、上颌骨额突,梨状孔外缘。保留眶下神经血管束以减轻术后面部肿胀。此时使用可固定的前鼻镜或拉钩开大前鼻孔,使用0o或30o镜处理上颌窦各壁病变组织。2.结果 23例均在鼻内镜下完全切除。术中出血200—600ml,仅1例输血400 ml。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118 min。术毕术腔创缘电凝后填以Sorbalgon涂有红霉素软膏的膨胀海绵压迫,1—2天后取出,均无活动性出血。术后面部肿胀2天后均消失。术后生理盐水冲洗,每周内镜下清理术腔痂皮,3个月内上皮化完成。随访12—96个月,平均48个月;术后仅3例于1年后复发,复发率13%。复发部位于额隐窝区,再次鼻内镜下切除,至今随访15个月未复发。术后病理均为内翻性乳头状瘤,其中3例细胞增长活跃、未见癌变,仍在密切随访中。23例均无溢泪,无面部麻木发生,2例有轻度鼻翼下陷,10例有鼻腔干燥。3.讨论随着内镜技术在鼻科的广泛应用,内镜手术的适应证也在不断地扩大。自上个世纪80年代,内镜技术进行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是定位出肿瘤的基底部及肿瘤的侵及范围,并完全切除肿瘤。 术前病变范围的评估主要依据影像学检查。CT对于骨性结构显示较好,但难以区分肿瘤组织与周边的炎症组织及潴留分泌物,因而CT常导致对肿瘤范围的估计过度。一般情况下MRI在T2相上,瘤组织表现为中等信号,而瘤体周边的炎症表现为高信号。故CT结合MR检查对于肿瘤范围的评价有一定价值。手术能否彻底切除是有效避免复发的关键。鼻内镜下手术切除的范围及术式的选择取决于肿瘤基底部位置,肿瘤范围及性质(有否恶性)等情况。手术术式可分为小范围肿瘤切除、全蝶筛切除术、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Draf Ⅲ型额窦手术及鼻外进路与鼻内镜下联合进路手术等。本组为KrouseⅡ、Ⅲ期病例,均在鼻内镜下全筛窦切除术+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完整切除瘤体,未行柯路氏切口,避免了面部瘢痕等。肿瘤组织以切割吸引器分块切除并创面电凝,将其基底部周围约2mm软组织去除干净。若条件允许,基底部骨质可以金刚石钻头进行抛光处理。术中尽可能多地保留肿瘤边缘的正常组织,尽可能大的开放鼻窦,以利术后随访。术中分离时用带吸引剥离子或助手辅助吸引,控制性低血压麻醉,电凝减少出血以获得良好视野。凿骨时助手固定好头位,较硬的上颌骨额突、梨状孔边缘骨质可用髓核钳、枪式上颌窦咬骨钳、燕尾凿,须准确控制凿骨方向。不同角度的内镜配合带角度刮匙可去除上颌窦各个方向的病变粘膜。总之,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及准确的定位病变的能力也是手术顺利的保证。我们认为对于额窦因其气化程度的变化大,范围可能较大,则需要辅以鼻外进路或DrafⅢ术式;对于蝶窦向翼突延伸时需切除部分后鼻孔外侧壁上部。这种情况下鼻内镜手术难度加大,故手术时应做好改变术式的准备【7】。术后患者应每3—6个月进行鼻内镜随访,且要坚持终生。我们认为鼻内镜下对病变复发组织能做到早发现,可取活检病理诊断以区别肉芽或水肿增生组织,此时再行CT明确有无颅底受累。本组3例于1年内复发,病变位于隐蔽的额隐窝区,与病变切除不彻底有关。对于内镜下视野较隐蔽或重要部位(血管、神经、颅底)应小心谨慎切除。国外学者报道术后仍有12%~17%的复发率,且多出现在术后一年内[8、9、10],故坚持术后随访很有必要。故对于KrouseⅡ、Ⅲ期病例,鼻内镜下上颌窦(扩大)内壁切除术基本接近鼻侧切开的手术范围,有面部不留瘢痕、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能够准确完整地切除肿瘤、术后复发率低,值得推广和应用。对于因切除过多引起的鼻腔过度通气、干燥、头痛、结痂等缺点可通过冲洗或雾化的方法克服,此点在年龄轻者表现不明显。鼻翼下陷与邻近骨质切除过多有关。参考文献1. Kraft M,Simmen D,Kaufmann T,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endonasal sinus surgery in sinonasal papillomas. Laryngoscope,2003,113:1541-1547.2. Lawson W,Kaufman MR,Biller HF. Treatment outcom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verted papilloma: an analysis of 160 cases. Laryngoscope,2003,113:1548-1556. 3. 郑春泉,孙宝宾,刘颖,等.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术式选择.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4):283-286.4. Wolfe SG,Schlosser RJ,Bolger WE,et al.Endoscopic and endoscope assisted resections of inverted sinonasal papillomas.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4,131:174-179.5. Kamel R,Khaled R,Kandil T. Inverted papilloma:New classific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Am J Rhinol,2005,19:358-364.6. Krouse JH. Development of a staging system for inverted papilloma. Laryngos-cope,2000,110:965-968.7. 王德辉,顾瑜蓉,李厚勇,等.鼻内镜手术治疗额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6,13(9):587-589.8. Tomenzoli D,Castelnuovo P,Pagella F,et al.Different endoscopic surgical strateg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inverted papilloma of the sinonasal tract:Experience with 47 patients.Laryngoscope,2004,114:193-200.9. Kaza S,Capasso R,Casiano RR.Endoscopic resection of inverted papilloma:University of Miami experience. Am J Rhinol,2003,17:185-190.10. Llorente JL,Deleyiannis F,Rodrigo JP,et al.Minimally invasive treatment of the nasal inverted papilloma . Am J Rhinol,2003,17:335-341.
儿斜视是一般父母比较会注意的视力问题,可是斜视最重要的问题除了造成外观上的显著差异,最重要的是不正常的眼位会影响视力发育,未治疗就可能造成弱视。斜视可分为内斜视、外斜视及垂直斜视,其中以内斜视最常见、外斜视次之。小孩的先天性内斜视一般建议在6个月至2岁前进行手术,以免错失发展眼睛融像能力的时机。外斜视问题,初诊小孩多在3~6岁,而随着年纪增加,小孩眼睛外飘的时间增长、外斜的角度也加大,这时除了外斜问题,还有视力模糊、眼睛疲劳与怕光的情况,原本间歇性的外斜就变成外斜视.如果担心家中小孩是否有斜视的问题,不妨在家中利用广角的手电筒照射孩子的眼睛,如果光点同时落在瞳孔中心,家长就大可放心;反之光点一个落在瞳孔中心,另一个则落在瞳孔的内侧或外侧,此时家长就必须带小孩就医诊治。
在生活中经常遇到视物歪头的孩子,有些是因为眼睛斜视引起的代偿性头位异常,也叫眼性斜颈,在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先天性外科斜颈,而做了颈部手术。这不仅给家长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也给孩子身心造成创伤,更重要的是延误了引起斜颈的眼部疾病的治疗时机,引起面部畸形,甚至丧失双眼视觉。 正确掌握鉴别眼性斜颈和外科斜颈的基本方法,是眼科医生、外科医生和斜视患儿家长都应具有的常识。一般可以通过一下检查,综合考虑加以鉴别: 1、单眼遮盖实验:任意遮盖一只眼,用另一只眼看东西,观察患儿的头位是否有变化,遮盖时间最少半小时。如果原先异常头位改善,甚至消失了,说明是眼睛斜视引起的斜颈,称眼性斜颈。如果没有变化,应该进一步检查是否患先天性斜颈。 2、触摸胸锁乳突肌检查:原发外科斜颈肌肉强直,眼性斜颈胸锁乳突肌正常。 3、被动转动头颈试验:将头位歪向对侧,无阻力者为眼性斜颈;有阻力说明可能是先天性斜颈。4、眼位检查:眼性斜颈有斜视;外科斜颈眼位正常。如果遇到斜颈患儿,既应检查外科,也应检查眼科,找到斜颈的真正病因,才能使患儿得到正确的治疗。
斜视是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其中一只眼注视目标,另一只眼偏离目标,两只眼位置不对称,即为斜视,就是人们常说的“斜眼”。斜视患者注视目标的那只眼为正位眼,即外界物体在该眼黄斑上成像,偏离目标的那只眼为斜视眼,同一外界物体成像在着只眼黄斑以外的位置上。这样外界同一物体不能成像在两眼相对应的视网膜上,防碍了立体视的形成。因此,斜视不仅仅影响容貌,更重要的是影响立体视的建立或破坏已有的双眼单视功能。 斜视分为共同性斜视及麻痹性斜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的常见病因: 先天性因素; 脑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和眼的调节融合等功能异常所致;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大多数斜视病人没有明确的家族病史。 与屈光不正关系密切,常伴有远视、近视或散光。 麻痹性斜视的常见原因:先天性异常,支配眼外肌的神经核及眼外肌本身的病变所引起;某些疾病可能引起如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炎症、外伤、糖尿病以及眼眶的炎症等。有些颅内肿瘤的病人发病症状仅表现在眼部,而其它症状表现较晚,所以应尽早就诊,以免延误颅内肿瘤的治疗时机。 斜视的危害性 首先是影响外观,这往往是使患者就医的主要动机;更重要的是斜视影响双眼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严重者没有立体视力。立体视力是只有人类和高等动物才具有的高级视觉功能,是人们从事精细工作的先决条件之一。如没有良好的立体视觉,看任何物体都将是一个平面,没有深度和远度;有些斜视的病人还会产生复视,即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患者只能通过视觉抑制和建立异常视网膜对应来消除复视和混淆的目的;大部分斜视患者都同时患有弱视。由于斜视患者长期用一只眼注视,另一只眼将造成废用性视力下降或停顿发育,日后即便戴上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 在孩童时期患上斜视,常受到小朋友及同学的歧视,因而造成他们心灵上极大的创伤,产生自卑,孤独,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的发育。在儿童时期患上斜视还会影响全身骨骼的发育,如先天性麻痹斜视会使颈部肌肉挛缩和脊柱发生病理性弯曲,及面部发育不对称。斜视除影响美观外,还可造成功能上的不良后果。如果在视觉发育期内(12岁以前)及时治疗,除了可矫正眼球偏斜外,还可以使斜颈现象消失,脊柱弯曲及面部发育得到调整,也为立体视觉的发育清除了障碍。如果视力发育成熟后进行治疗,则仅仅能矫正眼球的偏斜,斜视眼的视力不会提高,也不能获得双眼单视的功能,对工作及职业的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关于斜视的手术时机,先天性斜视应越早越好, 婴儿性斜视在2岁以前手术对建立双眼视功能最好。对发病较晚(2岁以后)的患者,一般主张在学龄前手术,这样在视觉功能上和心理上都有利于患儿的健康成长。对于有弱视的应先治疗弱视,待双眼视力平衡后方可手术。斜视的治疗目的,功能性治愈:将斜视矫正成正位视,为建立正常视网膜对应创造了条件,进一步获得双眼单视功能,并建立完好的立体视,成为有良好视功能的人。这是斜视治疗的最高目的。美容治愈:为提高生活质量,年长的患者也应该积极治疗。消除复视:成人的麻痹性斜视 通过或其他治疗可消除复视,恢复双眼单视。缓解视疲劳改善或恢复正常头位等等。 关于斜视的治疗,由于斜视的发病原因不同,类型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有些斜视与远视、散光有关,经验光戴眼镜后斜视可完全消失或程度减轻。也有一些斜视并没有明显的远视或散光,戴眼镜对矫正眼位没有任何帮助,则应及时进行手术矫正。斜视眼如果有弱视,则应先行弱视治疗,待双眼视力平衡再做手术,能够巩固手术效果,保持两眼位置正常,更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