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Castleman 病是少见淋巴结增生性疾病,常常以局部肿块就诊,临床缺少其他症状,术前很难做出准确诊断;临床上与其他恶性肿瘤难于鉴别;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不同,预后良好。【方法】收集我院自2011-2018年收治Castleman病例, 回顾性总结分析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共收集病例7例。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5-15岁;部位腹膜后4例,颈部2例,腋下1例。其中1例腹膜后病例合并肾病综合症。临床表现,多以局部肿块为首发症状,2例伴有发热,病史数天至2年不等;其中1例在外院以发热待查治疗血液学检查:2例病史1年以上病例,查血沉加快,CRP增高,。2例做骨髓穿刺检查,未发现异常骨髓象。影像学检查:B超显示边界清楚的实性包括。CT中等密度实性肿块,有强化但是不显著。病理诊断:虽然根据病史体征结合影像,能够初步诊断最后有赖于病理最后诊断。手术治疗治疗是最主要方式,也有报道对多中心型结合药物治疗。【结论】Castleman 病少见,以局部淋巴结无痛肿大为主要表现,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全面综合分析,大多数能够在术前诊断,手术切除能够彻底根治。
我们在开篇讲了一下对于疾病的一个初步判断,下面我继续讲讲关于我们脖子上的良性肿物(*仅针对儿童)。(一)淋巴结(良性)淋巴结---全身皮下的“小豆豆”,共800余枚,颈部约占300枚左右。我们家长第一次发现的时候总会说一句“脖子里会动的小硬疙瘩”,其实这个描述特别确切。如果你发现孩子脖子、耳前、耳后、枕后出现了这些小东西,不用特别害怕。淋巴结一般质地比较硬,活动良好,无明显压痛。这些都指向这是良性肿物的特征。它的出现就好像一个红绿灯一样,告诉了我们身体目前正在经历一些变化,需要我们引起注意。炎症------我们体内出现炎症变化的时候一般会伴有淋巴结的增大,颈部淋巴结增大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头颈部的炎症反应。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病毒性感冒、牙疼甚至过敏等等这一类炎症。我们发现体内淋巴结增大的时候,可以观察孩子的变化,如果直径小于2cm,无压痛、活动度好就可以先观察,不必急于就医,一般原发疾病好转后,淋巴结可自行消退。其次,如果淋巴结出现压痛、红肿甚至渐进性增大的情况,我们就需要及时就医。(二)颈部实体瘤这些实体瘤包括:淋巴管瘤、血管瘤、脂肪瘤、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皮样囊肿等,这些都是儿童常见的实体肿瘤。当我们家长发现孩子脖子上面出现了一个肿物,逐渐增大不消退、摸起来硬硬的或者软软的,直径超过2cm以上,摸起来不会活动的。建议家长及时来医院就诊,因为这些疾病需要早期手术处理,处理不及时会给孩子和家长无尽的烦恼。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不具有普遍意义,故不一一列举,在大家就医时我会针对不同病情,为每一位患儿做出具体分析及治疗,谢谢大家。
常见小儿肿瘤有很多种,有良性的,也有恶性的。其实儿童肿瘤也比较常见,只是人们认识的不多。常见的肿瘤,很多长在体表,比如脂肪瘤,淋巴管瘤等,家长发现孩子身体局部隆起包块前来就诊。也有很多肿瘤家长根本摸不到,长在腹腔或胸腔,比如腹膜后畸胎瘤,纵隔神经母细胞瘤,都是偶尔做检查发现的。什么情况才能发现孩子得了肿瘤,有什么表现,如何治疗呢?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身体局部出现包块,没有明确的外伤史,不疼不痒,逐渐增大或者不缩小,就要引起重视了。需要带孩子到小儿胸外科就诊,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做个超声。超声可以初步判断肿物的位置、大小、边界和质地。医生会根据孩子的查体和超声结果,有个初步的诊断。如果考虑是肿瘤,倾向是良性的可以择期手术或者观察,倾向于恶性,那就要尽快手术,做病理明确了。很多家长会问,怎么能知道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呢?肿瘤的良恶性只有通过病理诊断才能明确,就是切除肿瘤送到病理科,做病理分析,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但是根据肿瘤的外观质地和生长特点,可以做个最初的判断。如果肿物生长迅速,质地很硬,伴有发热或者贫血,那就考虑恶性可能,一定不能忽视,需要尽快就医。如果肿物增长缓慢,孩子生长发育正常,不疼不痒,那良性可能性大。但是最好也要去医院就诊,让医生检查后,听取医生的建议,毕竟医生的经验比较丰富。如果得了肿瘤,怎么治疗呢?一般来说,肿瘤需要切除,就是做手术。很多家长一听做手术就害怕。很多良性肿瘤,可以择期手术,但是也不能无限期的等。在肿瘤小的时候肯定会比肿瘤长大再做容易些,瘢痕也会小很多。有些判断不清的肿瘤,就需要尽早手术了。手术后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治疗方案。如果是恶性肿瘤,有的需就要化疗或者放疗。现在肿瘤有很多治疗方式,还是要早发现早治疗。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胸腔镜手术治疗时机与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07月至2017年06月我科收治的61例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患儿临床资料,男26例,女35例,年龄2月至11岁,平均年龄1.9岁,其中1岁以下(含1岁)34例,1岁以上27例。住院日为5天至17天,平均住院日11.1天,其中10天以下(含10天)25例,10天以上36例。产前诊断40例,术前曾有呼吸道感染史20例。右肺病变40例,左肺病变21例。胸腔镜手术52例,中转开胸手术9例,肺叶切除术33例(含伴发隔离肺3例),肺段切除术28例(含伴发隔离肺2例)。手术时间50分钟至30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129分钟,其中小于120分钟30例,大于120分钟31例。术中出血10ml至200ml,平均出血量36ml。术后拔管时间2-10天,平均拔管时间7.5天。病理诊断肺气道畸形60例,其中Ⅰ型3例,Ⅰ-Ⅱ型3例,Ⅱ型17例(含隔离肺1例),Ⅱ-Ⅲ型33例(含隔离肺4例),Ⅲ型2例,未分型2例,肺组织变性出血1例。结果 所有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死亡。术后近期并发症包括气胸1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感染4例,无血胸、脓胸等并发症出现。随访1月至2年,所有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多数可经产前诊断,90%-95%发生于单一肺叶,本组病理诊断肺气道畸形Ⅱ-Ⅲ型居多,患儿出生后多无临床症状,可于3月后行胸部增强CT明确诊断,于6月至1岁间行胸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于有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的患儿则应选择急诊手术。患儿于1岁以内手术治疗,肺泡有强大的代偿功能,术后生长发育及肺功能可达正常儿童水平,且有效避免反复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出现,同时胸腔镜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更可免除脊椎侧弯及胸廓塌陷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故选择1岁以内行胸腔镜手术治疗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安全有效,优势显著,预后良好。
【目的】为尽可能保留正常肺组织,总结我院胸腔镜下非整叶肺切除手术治疗先天性肺气道畸形的经验,探讨胸腔镜下非整叶肺切除手术的适应症,手术要点及术后并发症。【资料与方法】回顾总结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胸外科胸腔镜非肺整叶肺切除手术治疗先天性肺气道畸形23例。非整叶肺切除选择肺部病损小于肺叶1/3的病例。其中男12 例,女 11例;病变位于左上肺 6例,左下肺3例,右上肺5例,右下肺9例;产前诊断14例,产后诊断 9例(其中7例暑期有反复咳嗽或肺部感染病史),手术时间中位数 90分钟,出血 20-50ML;1例合并支气管囊肿中转开胸,术后恢复顺利,无感染、液气胸等并发症发生。【讨论】局部肺切除适用于病变范围小于肺叶1/3的病例,胸腔镜下根据囊性病变及异常血管分布,结合术前影像,确定切除范围,先处理相关血管,最后处理相应支气管。【结论】胸腔镜下肺局部肺病损切除治疗病变小于肺叶1/3的病例,安全可靠,能够保留更多的正常肺组织。
孩子是童真可爱,天真无邪的,是家长的期盼,是国家的未来。如果孩子有了疾病,家长们非常心疼和着急。一提到肿瘤,很多人以为只有成人才会有。殊不知儿童也会罹患肿瘤,更有很多是恶性肿瘤。在美国,全部小儿病死原因中,恶性肿瘤占第1位(事故死亡除外)。 在我国,据上海地区的调查,全部小儿病死原因中,恶性肿瘤占第3位。我国13亿人口中约有3亿儿童,按12/10万的发病率计算,每年约有4万儿童被诊断患有恶性肿瘤,其中约2万多人为实体肿瘤。 儿童期常见的肿瘤有血液肿瘤和实体肿瘤,下面主要介绍一些儿童的实体肿瘤。小儿实体肿瘤按病理类型划分为良性与恶性。 良性肿瘤是指肿瘤的病理是良性的,原位生长,没有远处转移,一般不会危及生命。儿童常见的良性肿瘤有钙化上皮瘤,皮样囊肿,脂肪瘤,血管瘤,淋巴管瘤,成熟畸胎瘤等。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外观和功能,解决心理问题(特殊的良性瘤与瘤样肿物可能危及生命,特别是急症,则另当别论)。一般的治疗为手术切除。有些肿瘤不适于手术切除,但可以用破坏疗法,使之消灭、消失,如注射硬化剂、冷冻治疗、激光治疗等。最常见的钙化上皮瘤,位于体表皮下,常见位置有颈部、肩背部、肢体等。肿物表面皮肤颜色正常或稍发暗,边界清楚但不规则,质硬,无红肿及疼痛感,缓慢增大,治疗方式是择期手术切除。如合并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流脓,需抗炎治疗,待炎症缓解后三月至半年择期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以细胞的异常分化与生长为特征。在人体各器官、各组织均可发生肿瘤,各年龄、各时期均可发生肿瘤。恶性肿瘤是肿瘤的病理是恶性的,增长较快,可有远处转移,会危及生命。常见的有肾母细胞瘤(Wilms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肝母细胞瘤,内胚窦瘤(卵黄囊瘤)等。小儿肿瘤大家多不熟悉,又多无症状,很难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就诊晚,诊断晚,治疗困难。实体瘤的发现主要靠触诊。新生儿、小婴儿肌肉软,皮下组织菲薄,每天洗澡、换尿布时顺便系统地摸一摸全身各部,体表肿瘤不难发现;特别是喂奶以前,习惯地摸一摸肚子,常可发现早期腹部肿瘤。最常见的检查是B超,对孩子没有损伤和辐射,可以检查出肿物的位置和成分,特别是腹腔、盆腔和腹膜后的肿物。孩子每年查体可以常规做个腹部B超,很多早期肿瘤可以尽早发现,早期治疗。在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时,广泛筛查腹部B超,有很多恶性肿瘤早期被发现,比如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发现时多为Ⅰ、Ⅱ期,尽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 长期无瘤生存为小儿实体肿瘤治疗的目标,因此外科手术切除是根本治疗方法。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是目前治疗小儿恶性实体瘤的基本手段。 虽然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肿瘤的病因至今未能完全阐明。肿瘤的病因虽然很复杂,但也不外乎内因和外因两类。外因就是指机体所处的环境因素,包括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各种有害物质。内因则是机体自身的状态,如遗传、免疫、激素、营养与代谢等因素。 希望所有儿童都能健康成长。对不幸罹患恶性肿瘤的儿童,家长和社会要给予他们更多地关爱和照顾。有很多儿童恶性肿瘤,如果早期发现,积极治疗,可以完全康复。他们可以正常的成长,学习和工作,成为一个健康的人,拥有自己幸福的生活。 本文系刘菁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目的:总结小儿睾丸畸胎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儿科研究所外科2001年6月-2013年4月收治的小儿睾丸畸胎瘤患儿35例,平均年龄3.6岁(1个月~10岁)。多以缓慢生长的阴囊无痛性肿块就诊,其中成熟畸胎瘤32例(91%);不成熟畸胎瘤3例(9%)。结果全部患儿完整切除肿瘤,肿瘤切除率100%,其中保留睾丸手术33例(94%),睾丸全切2例(6%),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符合率100%。术后平均随访时间75(5~142)个月,均无复发,血清甲胎蛋白(AFP)正常,睾丸生长发育良好,无睾丸萎缩坏死发生。结论术前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AFP检测,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能够做出比较明确的临床诊断,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有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有部分正常睾丸组织的睾丸畸胎瘤患儿行保留睾丸手术是实用、可行的。
目的:探讨小肠淋巴瘤与外科急腹症之间的鏊别诊断,以便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早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2000-2011年外科收治的10倒小肠淋巴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lO例患儿中8例入院时诊断为阑尾炎或阑尾脓肿,2例诊断为急性肠套叠,经过反复分析病史,结合影像学所见,实行开腹探查。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诊为小肠淋巴瘤,术后转入血液科继续治疗。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及经相应治疗效果不佳,诊断不明确的外科急腹症患儿,应结合病史及影像学结果警惕小肠淋巴瘤,建议及时开腹探查,病理诊断。
【目的】总结近年来收治IV期神经母细胞瘤治疗经验,探讨合适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IV期神经母细胞瘤病人资料,比较不同年龄、原发肿瘤部位、转移部位、病理分型、血清NSE水平等结果。全部病人随访,最长2年。【结果】2008年4月-2010年3月共收治的IV期神经母细胞瘤病人6例,男 3例,女3例;年龄1月-3岁;首发症状以体表软组织包块4例,腹部包块2例;原发肿瘤部位,腹膜后肾上腺3例,纵膈3例;原发肿瘤大小直径5-10CM;转移部位包括:皮肤软组织3例,骨髓5例,肝脏2例,骨转移3例,淋巴结4例;血清NSE水平19-36ng/L, 全部病理均经活体组织病理诊断。除1例首先发现背部肿瘤行肿瘤切除术,病理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经全身检查发现腹膜后肿瘤,再行腹膜后肿瘤切除,术后辅助化疗;其余5例经活检或骨髓病理诊断后,首先进行化疗,经过3-5疗程化疗,其中1例原发纵膈肿瘤明显缩小,手术切除;另3例影像学检查肿瘤消失,血清NSE水平降至正常, PET/CT检查未见异常区,未行手术,继续随访。1例3岁患儿5次化疗后,骨髓转阴,血清NSE降至正常水平,但纵膈肿瘤有所减小,但是缩小程度小于20%。【讨论】神经母细胞瘤是小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类型,生物学遗传性特性等因素,临床表现十分复杂多端,预后相差非常大。 本组病人均属临床病理学IV期, 其中3例采取新辅助化疗后,使肿瘤完全消失。提示对于低龄IV期神经母细胞瘤采用积极化疗方法治疗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大家好,我是一个13岁男孩的妈妈,我家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平时在家都穿着上衣,我也没太过关注他的胸部,去年夏天的时候,他在家穿的背心比较紧身,我突然发现他胸部有凸起,就问了一下孩子,你胸前怎么凸出来了,他跟我说这个情况有一段时间了。看着孩子胸部的凸起,我特别紧张,而且很后悔没能及时发现这个情况,我马上就在网上搜了一下,才发现他这种情况得去医院看下,当时挂了个骨科的号,人家建议我去看胸外科,后来我就挂了儿研所的胸外科的号,还拍了片子,由于我们发现鸡胸比较晚,大夫说可以先尝试保守治疗,实在不行再说手术。最终我们选择佩戴一种外固定支具结合呼吸功能训练的方案。孩子每天佩戴支具长达16小时左右同时配合早晚呼吸训练。虽然这个阶段学习任务很重,但是孩子一直坚持着。我们本来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的,因为孩子的年龄毕竟已经13岁了,没想到经过5个月坚持不懈的矫正治疗,孩子的鸡胸改善很明显,同时还有意外收获,孩子肋缘外翻也同时被矫正了。矫正后我感觉现在的孩子自信了很多,阳光了很多。矫形前:X片显示胸骨下端抬高,距离胸椎前缘约125mm。 矫形治疗后,胸骨最高点至胸椎前缘109mm这个简短的小故事发生在我2021年我看诊过的一个病人身上,他当时也是因为家里人说孩子胸廓不太正常,曾就诊过其他三甲医院,未能改善,才来我们医院就诊。现在对于青少年鸡胸的治疗有两种方案。一种是手术治疗;一种是保守治疗即佩戴外固定支具同时配合康复训练(包括呼吸功能训练)。目的是改善胸廓畸形以及由胸廓畸形带来的呼吸功能障碍和关节功能障碍同时改善体态。其实在每个人的生命旅程中,成长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对于一个13岁的男孩来说,本应是充满活力、无忧无虑的年纪,然而,鸡胸问题却曾一度困扰着他和他的家人。鸡胸,这个不期而至的“小麻烦”,让男孩的身形显得有些异样。曾经,他或许会因为自己与其他孩子的不同而感到自卑,家长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们四处寻医问药,只为找到一个能够帮助孩子摆脱鸡胸困扰的方法。幸运的是,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专业的治疗,这个坚强与勇敢的男孩迎来了鸡胸矫正的成功时刻。当矫正后的模样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家长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那曾经突兀的胸廓变得平整,男孩的身姿也挺拔了起来。看着孩子如今自信的笑容,家长们感慨万千。他们见证了孩子在矫正过程中的坚强与勇敢,也感受到了医学的神奇力量。这次鸡胸矫正,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改变,更是心灵上的一次解放。这个13 岁的男孩,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不要害怕,只要有勇气去面对,就一定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而家长们的关爱与坚持,也为孩子撑起了一片蓝天。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这个男孩会带着这份来之不易的自信,勇敢地迈向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