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不能! 我个人认为,过敏性鼻炎现阶段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仍属于“可控但不可根治”的疾病之一。为什么不能根治?1.过敏性疾病本质上属于全身多系统的反应性疾病,鼻腔的防御机制是人体整体防御的一部分。在某个阶段,如孩童、中青年时期的身体特质决定了这个时期所需要的防御水平,很难通过药物永久阻碍过敏反应。2.鼻腔作为人体的“空调”,首当其冲,会受到外界物质,尤其是“吸入性”致敏原的刺激。只要是致敏原存在的环境/季节,就有可能达到致敏的浓度。既然不能根治,为什么还要治疗?1.不用药会难受!过敏性鼻炎发作期间,清水鼻涕、连续喷嚏、鼻痒、鼻塞等症状会严重影响生活甚至社交,不仅躯体,甚至精神也会不堪其扰。2.不用药可能会更严重!主要包括发作时间可能会延长(去年可能只是持续1月,今年可能就会持续1.5月,后续可能就会常见间断发作)、症状会加重(鼻痒、流清涕、连续喷嚏、鼻塞等)甚至会蔓延到咽喉(过敏性咽喉炎,表现为咽痒、刺激性咳嗽)和肺部(过敏性肺炎,也就是哮喘)。这就好比高血压、糖尿病及发烧,虽无法根治,但如果血压、血糖、体温过高而不用降压、降糖或退烧药物,可能分别会造成脑出血、糖尿病肾病、肺炎等并发症,是一样的道理。
咽,指的是鼻腔、口腔后端,延续至食管及气管入口处的一段被黏膜覆盖的肌性管腔;是食物进入食管、空气进入气管的通道。长期接触刺激食物(如坚硬、辛辣的食物)或刺激气体(主动如吸烟、被动如雾霾等)难免造成咽腔黏膜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咽干,部分患者有咽痒、刺激性咳嗽,甚至咽痛、吞咽痛等。咽炎,是我们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疾病。如同长期摩擦造成的手上的茧子和年纪增长后的皱纹: 日积月累的食物、气体等刺激,难免造成咽部黏膜、腺体、淋巴等细胞组织的增生肥厚,造成短期或长期的咽部不适,即急性或慢性咽炎。急性咽炎,多表现为咽痛,且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经过抗炎、清热解毒等治疗后,多会痊愈。但部分患者,咽痛的症状好转后,会持续存在/或反复发生如咽部异物感、咽干,伴或不伴有咽痒、刺激性咳嗽等慢性咽炎的症状。不同于上呼吸道感染造成的急性咽炎,慢性咽炎,几乎都是不良生活习惯的结果。如长期吸烟饮酒,喜好辛辣刺激食物且不爱饮水,体重超标伴,喜好饱食或好油腻….众所周知,吸烟是造成男性患者慢性咽炎的最主要原因。但是为什么不吸烟的女性朋友,尤其是40岁左右的中青年女性,也会间断或常年出现咽部异物感、咽干、咽痒等慢性咽炎的表现呢? 答案是,长期不健康饮食习惯造成的一种叫做“反流性咽喉炎”的疾病。为了更好的消化吸收营养,我们的胃内含有强酸的消化液,用于腐化经口食入的食物。过度用餐,尤其是过量油腻或甜腻食物进入胃内,会增加食物在胃内腐化的时间;此时,一些胃内的酸性气体甚至液体,便有可能逆行到食管甚至咽喉部。由于,食管和咽喉部黏膜并像胃黏膜那样可以适应强酸环境,在长期反复酸性气体或液体的刺激下,难免对咽喉部及食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以为反酸、烧心等主要表现的“反流性食管炎”,和/或以咽部异物感、咽部黏着感、刺激性咳嗽等为主要表现的“反流性咽喉炎”。由于咽喉部黏膜的耐酸性比食管黏膜更差,很多没有典型的反酸、打嗝、烧心等反流性食管炎变现的患者,却可能存在咽部异物感/黏着感、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等 “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天,尤其是饱饭后,都可能会有数次甚至数十次的胃内酸性物质逆行到咽喉的事件发生。只是代谢功能强劲且咽喉黏膜修复能力较强的年轻时期,酸性刺激尚未造成我们可以感知到的咽喉黏膜损伤。40岁以后,尤其是女性,由于身体代谢能力下降及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胃肠消化能力减退,长期酸性刺激造成咽喉部黏膜损伤的累积效应逐渐显现,若此时不注意调整饮食习惯,仍然食用过量油腻/甜腻食物,追求饱腹感等,极大可能会增加胃内酸性成分逆行到咽喉部的频率和次数,造成可以感知到的咽喉黏膜的慢性损伤,从而表现出咽部异物感/黏着感、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等 “反流性咽喉炎”的症状。当然,大部分反流性咽喉炎患者同时存在食管炎(反酸、嗳气)、胃炎(胃胀、胃酸、胃痛等)和/或肠炎(腹胀、便秘等)。但如前所述,由于咽喉部黏膜更耐受酸性刺激,所以,仍有部分患者,在不存在反酸、嗳气、胃胀等原因的情况下,仍可能出现咽部异物感/黏着感、咽干、咽痒、刺激性咳嗽等反流性咽喉炎表现。目前,反流性咽喉炎主要靠咽部异物感、咽干等症状和咽喉部黏膜增生肥厚充血等体征来实现临床诊断;24h-pH监测由于其有创、不易操作等弊端,目前尚很难在临床全面开展。但是,依靠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饱食,如三多三少,即少餐多次,少肉多菜,少辣多水,辅助控制体重、适度运动,必要时应用抑酸药物(“治疗性诊断”),大部分患者会在1-2月内得到明显改善。因为,长期反复的酸性刺激不仅造成咽部异物感等恼人的症状,甚至存在造成严重疾病,如咽喉肿物的可能。所以,对于存在咽部异物感/黏着感、咽干、咽痒等症状,尤其是不吸烟、体重超标、喜好饱食或油腻饮食的中青年女性患者,一定不能忽视反流性咽喉炎的可能。在专科就诊,除外咽喉部占位、急性炎症等疾病后,多数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习惯、减重,必要时规范应用抑酸药物,实现症状缓解甚至痊愈。不仅提高了生活质量,也减少发生咽喉部肿物的几率。 祝好!
问题一:什么是过敏性鼻炎?答: 过敏性鼻炎,顾名思义,是“过敏”+“鼻炎”;过敏是身体的一种保护反应,就像手被针刺后会下意识逃跑一样;鼻腔黏膜过敏,是由于其受到“致敏源”刺激后敏感性增加(鼻痒),鼻黏膜腺体分泌增多(流清涕),诱发保护性反射(刺激性喷嚏)以求清除鼻腔内的致敏颗粒,且黏膜腺体水肿(鼻塞)等,以上一系列反应则为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所以,过敏性鼻炎本质上是身体防御系统的保护机制。问题二:我们为什么会得过敏性鼻炎?答:根本原因之一是人体的防御系统具有记忆功能。生活中的一次外出游玩、异地出差等环境变化,或一次上呼吸道感染所造成的鼻腔黏膜的高敏感状态,都可能会打破鼻腔黏膜与外在环境的平衡状态;此时,“陌生环境”中的某种“过高浓度”的致敏物质刺激正常的鼻腔黏膜,或熟悉环境中平常浓度的致敏物质刺激高敏感状态的鼻腔黏膜,便有机会触发上述一系列鼻腔黏膜应激反应,表现为鼻痒、流清水鼻涕、连续喷嚏和/或鼻塞等典型的过敏性鼻炎症状,鼻腔黏膜便经历了首次致敏。这次鼻腔黏膜与外环境的“初恋”,将对鼻腔黏膜留下深刻记忆。 尽管,出差或游玩回家后或上呼吸道感染好转后,鼻腔黏膜也不会忘记曾经的致敏物质;此后,可能不需要很高浓度的此种/此类致敏物质(常见的如花粉、蒿草、尘螨等)便足以诱发再一次的鼻腔过敏反应。 从此,我们的鼻腔黏膜就很可能会随着季节变化所引起的不同致敏物质的浓度变化而发生年复一年的过敏反应。问题三: 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答: 不能! 我个人认为,过敏性鼻炎现阶段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仍属于“可控但不可根治”的疾病之一。问题四:为什么不能根治?答:第一,过敏性疾病本质上属于全身多系统的反应性疾病;鼻腔的防御机制是人体整体防御的一部分;在某个阶段,如孩童、中青年时期的身体特质决定了这个时期所需要的防御水平,很难通过药物永久阻碍过敏反应。第二,鼻腔作为人体的“空调”,首当其冲,会受到外界物质,尤其是“吸入性”致敏原的刺激;只要是致敏原存在的环境/季节,就有可能达到致敏的浓度。问题五:既然不能根治,为什么还要治疗?答:第一,不用药会难受!过敏性鼻炎发作期间,清水鼻涕、连续喷嚏、鼻痒、鼻塞等症状会严重影响生活甚至社交,不仅躯体,甚至精神也会不堪其扰。 第二,不用药可能会更严重!主要包括发作时间可能会延长(去年可能只是持续1月,今年可能就会持续1.5月,后续可能就会常见间断发作)、症状会加重(鼻痒、流清涕、连续喷嚏、鼻塞等)甚至会蔓延到咽喉(过敏性咽喉炎,表现为咽痒、刺激性咳嗽)和肺部(过敏性肺炎,也就是哮喘)。 这就好比高血压、糖尿病及发烧,虽无法根治,但如果血压、血糖、体温过高而不用降压、降糖或退烧药物,可能分别会造成脑出血、糖尿病肾病、肺炎等并发症,是一样的道理。问题六:过敏性鼻炎怎么治?答:首先,也是重中之重,是避开过敏原。比如季节性过敏多见于春秋季的花粉、蒿草和冬季的冷空气。此类患者朋友,就应该在过敏季来临之前做好准备,戴口罩,避免去花草密集的地方等,这是在大环境上的防御;另外,鼻腔局部微环境的防护,如清洗鼻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避开/清理过敏原的措施。通过避开过敏原/清洗鼻腔,很多患者可以减轻过敏原的症状、减少用药的时间/药物种类/药量,甚至少数轻症患者可以不用药物。当然,由于大环境中的过敏物质很难完全避开,并且,现阶段的过敏原检测技术下,有一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无法追查到具体的过敏原。此时就需要药物治疗了。药物治疗也很简单:鼻喷激素±抗过敏药物(包括开瑞坦、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以及如孟鲁斯特钠等抗白三烯,两大类)问题七:为什么我用了抗过敏药物还是不管用?答: 很大可能是药物没有足量足疗程应用。鼻喷激素至少连续2周一疗程;抗组胺(主要针对鼻痒、连续喷嚏、大量清水鼻涕等快反应,如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和/或抗白三烯(主要针对鼻黏膜肿胀引起的鼻塞等慢反应,如孟鲁斯特钠)至少1周一疗程。鼻喷激素成人可以连续用2-4疗程,即1-2月;抗过敏药物可以连续用2-4周(此处强调,联合用、连续用)。当然,还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个体对某一种鼻喷激素或抗过敏药物不敏感,此时根据医生建议,适当更换药物。最后,少部分患者是因为没有脱离高浓度致敏物质的环境,仿佛一边服用“解药”一边服用“毒药”一样;虽然用药足够,过敏症状还是无法完全缓解,或根本无法停药。此时,强烈建议,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脱离或者尽量脱离现有的环境,加强鼻腔冲洗。必要时,可以考虑注射长效激素或实施脱敏治疗。问题八:什么时候考虑使用长效激素与脱敏治疗?答:如果过敏症状持续不间断且很重,且鼻喷激素及抗过敏药物规律应用后仍无法控制,可考虑长效激素;或者,根本无法避开的过敏原且该过敏原恰好存在相应的脱敏剂,可考虑脱敏治疗,期间可配合长效激素。问题九:为什么普通过敏性鼻炎不考虑长效激素和/或脱敏治疗?答:最主要的原因是,多数过敏性鼻炎通过“避开过敏原±清洗鼻腔±规律鼻喷激素±抗过敏药物”就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其次,目前可靠的脱敏剂很少,且存在很高的失败率和一定的风险;长效激素也有作用时间,可能只能维持1月,不能终生奇效,且长效激素属于全身用药,会增加激素全身并发症的风险。问题十:针灸等中医治疗,或鼻腔涂抹/烟熏等偏方是否可靠?答:不知道! 中医有一套自己的理论,相信其理论的朋友可以去正规的中医门诊就诊咨询,毕竟,疗效决定一切。依我个人的认识,中医可以缓解症状,但说中医可以根治过敏性鼻炎,我认为是不可信的。 至于 “偏方”,我个人完全不推荐!原因很简单,第一,即便某个人应用某个偏方缓解了过敏性鼻炎,但大多是个例,很难推广;第二,偏方的一致性很难保证,很难保证安全;第三,如果真的有哪一种偏方可以治好过敏性鼻炎,其完全就不会只是偏方,或许其可以获得诺贝尔奖了。 最后,很多过敏性鼻炎会随着年龄的变化,在人体进入下一个阶段后慢慢缓解。比如儿童进入成年后,青年进入中年后,中年进入老年后。所以,不要急,好好用药,说不定,突然一年,您就痊愈了。
耳部疾病一. 耳聋及听力下降1.听力下降包括传导性和、神经性以及混合型三类2.传导性多由耳部炎症性疾病造成,半数以上合并耳道潮湿或流脓症状3.神经性多见于老年人、劳累熬夜后的突发性耳聋及部分肿瘤患者听力下降影响交流及生活中对危险信号的感知部分肿瘤患者甚至存在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需要积极检查、干预及治疗二、耳鸣1. 耳鸣指单侧或双侧耳内源性的噪音,可表现为高调的“蝉鸣音”、低调的“嗡嗡声”或“咚咚咚”的搏动音,伴有或者不伴有听力下降。2.耳鸣最长见的原因包括神经性(多见于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双侧高调耳鸣)和肿瘤源性(桥脑小脑角的听神经瘤、中耳鼓室的副神经节瘤等)。3.肿瘤源性耳鸣多半有听力下降或其他症状,如耳闷、耳痛、头痛、声音嘶哑等。4.大部分老年性耳鸣不需要特殊治疗,但需要除外肿瘤源性耳鸣的可能。搏动性或不稳定的耳鸣或者合并听力下降及其他症状的耳鸣建议及时就医检查三、耳道流脓/耳道分泌物/耳道干痒1.外耳道位于鼓膜以外、耳廓/耳甲腔以内的长约2.5-3.5cm的管道。2.分为外侧的软骨部(可部分移动)和内侧的骨部(皮肤菲薄不可移动)被覆皮肤、毛囊、汗腺等。3.外源性的治病因素(如挖耳朵、外伤等机械刺激、耳道进污水/异物/飞虫等化学刺激)及内源性的治病因素(如中耳炎症性疾病、中耳肿瘤性疾病)会造成耳道皮肤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4.耳道的皮肤会因为机械和/或化学刺激造成耳道皮肤的皮炎、湿疹、5.耳道应尽量减少机械及化学刺激,少进水,忌不正当挖耳。耳道的痒、痛、闷胀、潮湿/流水/流脓,都需要就医、诊断、处理四、眩晕/头晕1.负责人体平衡的有三大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视觉系统、内耳前庭系统;三个系统相互协作,维持人体的位置觉及平衡感觉。80%以上的眩晕是内耳前庭引起。2.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头晕多见于脑血管意外,如脑梗、脑出血,部分伴有恶心呕吐、肢体麻木、视物模糊等,属于急性/危及生命的“恶性”眩晕/头晕,需要神经内科及时就诊。3.视觉系统容易评估,除外近视、散光、远视/花眼等视物不清即可排除。4.内耳前庭引起的眩晕多位“良性”(不危及生命),主要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梅尼埃病(内耳膜迷路积水)、前庭神经元炎等。眩晕发作都应该首先除外颅内脑血管意外等危及生命的恶性眩晕后再就诊耳鼻喉科鼻部疾病一、过敏性鼻炎:清水鼻涕、连续喷嚏、鼻痒、鼻塞等。1.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全身免疫性疾病在鼻腔及上气道的局部表现。2.过敏性鼻炎目前来讲,是一种“可控不可根治的疾病”,但是规律用药,90%以上的过敏性鼻炎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3.预防是关键:避开过敏原。4.确定过敏原的方式有两大类:1)患者经验,比如春季过敏多为花粉、蒿草等,秋季过敏多为柳絮等,冬季过敏多为冷空气;常年过敏多为尘螨等2)客观检查:通过抽血或皮肤点刺试验,确定可疑过敏原5.过敏原排查只对预防有作用,如果避开过敏原仍有上述清水鼻涕、连续喷嚏等症状,就需要就医、药物控制。6.过敏性鼻炎控制不佳,长期反复发作,可能会波及下咽、气道、气管、肺部,引起咽痒、刺激性干咳为主要表现的过敏性咽炎,甚至是喘憋为主的过敏性哮喘。若过敏性鼻炎症状持续,需要就医,规律、足量、足疗程用药,防止并发症二、鼻塞、流脓涕等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有鼻息肉慢性鼻鼻窦炎多由于急性鼻窦炎/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或者鼻腔鼻窦黏膜长期反复过敏/变态反应或者鼻腔先天(如鼻中隔偏曲)或后天的(如外伤)因素造成的鼻腔通气引流受阻,从而引起鼻腔鼻窦黏膜肥厚、鼻腔分泌物增多/粘稠,引起鼻塞、流脓涕,部分患者有头痛及嗅觉下降。上述症状持续存在或渐进性加重,需要就医,鼻腔检查,除外鼻息肉等鼻腔鼻窦病变三、鼻源性头痛、眶周疼痛、齿龈麻木等。1.鼻腔鼻窦的“邻居”:“楼上”是颅脑,”楼下“是齿龈/口腔,两侧是眼眶;鼻腔鼻窦的炎症或肿瘤性病变会部分表现为头痛、眶周疼痛/闷胀、视物模糊/重影、牙齿/面颊麻木等。2.尤其当头痛、眶周头痛、齿龈麻木等伴有鼻塞、流涕、鼻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原因不明的头痛或头痛伴有鼻塞、流涕等需要就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进行排查四、鼻出血/鼻衄1.80%以上的鼻出血都是因为鼻腔黏膜破损造成的急性出血,血量可多可少,多为鲜血,部分可自行止血;少部分患者需要急诊就医鼻腔填塞止血。2.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出血多由于鼻腔干燥、挖鼻等机械刺激、鼻部外伤等,多发于冬季,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服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凝抗板药物的患者。3.少部分鼻腔出血的原因是由于鼻腔鼻窦肿瘤,如鼻咽纤维血管瘤、鼻腔嗅母细胞瘤、鼻腔鼻窦黑色素瘤、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等。4.肿瘤性出血多为暗红色,或涕中带血。5.部分外伤或高颅压患者,脑脊液鼻漏的分泌物会伴有粉红色”不凝血“。鼻腔出血,尤其是反复出血/不能自止,或暗红色鼻血伴或不伴鼻塞,需要就诊内镜及CT等影像学检查,除外鼻腔鼻窦的占位性病变咽喉部疾病一.声嘶1.喉是人体的发音器官:声音及言语的产生,需要气流冲击闭合的声带,利用声带的摩擦振动产生。2.长期或过度用声、发音方式不当等会对声带造成过度或不正当的摩擦,日积月累,产生声带肿物,多为良性的声带息肉、声带囊肿及双侧的声带小结。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3.除了过度用声的机械刺激外,胃食管返流、烟酒、辛辣酸性等食物的长期化学刺激,也会造成声带黏膜的损伤,加重上述声带良性肿物的发生几率;甚至造成声带白斑、声带乳头状瘤等癌前病变;长期反复刺激,尤其是长期吸烟饮酒的男性,甚至引起喉部恶性肿瘤。持续性或渐进性加重的声嘶,需及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必要时喉镜等检查二、咽痛、吞咽痛;吞咽困难及呼吸困难1.咽部作为上消化呼吸道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呼吸及吞咽。2.细菌感染、辛辣刺激食物、异物刺激、外伤、肿瘤等都会造成咽部黏膜水肿、炎症、增生,产生如咽痛、吞咽痛、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等症状。3.常见的有急/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化脓/脓肿、急性咽炎、急性会厌炎、急/慢性咽喉炎等炎症性疾病;少数慢性疼痛可为肿瘤等占位性病变,如良性的咽旁间隙肿瘤,恶性的下咽癌、喉癌等。咽痛、吞咽痛,吞咽困难、呼吸困难需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急诊就诊三、鼾症/夜间张口呼吸/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1.鼻腔、咽(口咽、鼻咽、下咽/喉咽)、喉组成上气道;气流顺利、无阻碍通过上气道是实现肺部通气及换气的必要条件。2.鼻腔占位、鼻腔结构异常(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咽部黏膜肥厚(肥胖造成的脂肪堆积、扁桃体肥大、软腭肥厚、悬雍垂过长、舌根肥厚、舌根淋巴组织增生)等都会阻碍气流的顺利通过,引起”打鼾“、夜间张口呼吸,严重者造成睡眠中呼吸暂停,甚至睡眠中憋醒。3.长期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造成的夜间肺部换气不足,血氧饱和度下降,夜间新陈代谢受阻,脑血管“营养不良”,脂肪、糖类、蛋白质代谢异常,日积月累,可能造成更多脂肪堆积、上气道更加阻塞的恶性循环,最终心血管内皮病理改变,导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并发症。4.肥胖是造成口咽、下咽 (喉咽)狭窄的重要原因,治疗以控制体重为主;可以佩戴家用简易呼吸机,辅助夜间睡眠,平衡新陈代谢,帮助减轻体重。5.对于存在机械性梗阻,如鼻中隔偏曲、慢性肥厚性鼻炎,扁桃体肥大、软腭肥厚、舌根增生等患者,可以考虑外科手术,矫正梗阻平面;配合减重,最终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6.少部分患者上气道狭窄是由于“小下颌”、下颌后徙造成口咽平面骨性结构狭窄,严重者需要进行下颌前移、舌根悬吊等整形手术。夜间睡眠打鼾及张口呼吸伴或不伴憋醒,需要及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头颈部包块/占位/肿瘤1.颈部是指项上线-乳突尖-下颌缘连线以下,锁骨-肩胛骨上缘等胸廓入口以上,连接颅脑与躯干的解剖区域;斜方肌前缘后方称做项部。2.颈部作为沟通颅脑与躯干的重要枢纽,有重要且丰富的神经、血管及淋巴结;包含咽喉、气管、甲状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重要器官。3.颈部肿块80%为腺体来源,多见于甲状腺;甲状腺位于颈前,喉结下方、锁骨上方、气管前方两侧的区域;甲状腺肿瘤可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或普通外科。4.腮腺位于耳垂下方、面部两侧,肿瘤多以耳垂为中心生长;腮腺肿瘤可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或颌面外科。5.颈部神经源性及血管源性肿瘤多位于两侧的咽旁间隙内;肿块渐进性增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继发于头颈部炎症,也可能是头颈部鳞癌的首发表现。上述肿瘤/包块需要就诊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发现头颈部肿块/包块/占位/肿瘤,需要及时就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鼻塞(鼻堵)是鼻部疾病的最主要、最典型的表现之一。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鼻堵初步判断自己是患有哪种鼻腔疾病并进行简单的对症治疗呢?答案是:可以的。由于鼻塞是一个“主观”感觉,所以,对“鼻塞是否存在”的判读,以及“鼻塞严重程度”的评价,存在个体差异。但是,由于单纯的“鼻塞”几乎是不存在;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鼻塞典型的伴随症状,分析和判断病因,从而针对病因,给您初步的指导或就诊的指引。首先,您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您是成人还是儿童?(这里认为小于或等于14岁为儿童)2.您的鼻塞是“持续”还是“间断”的?3.您的鼻塞是“单侧”、“双侧”还是“交替”的?以下,我们区分成人和儿童,围绕鼻塞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将鼻塞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鼻塞的特点,逐一分析。鼻塞的原因有很多,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类:器质性、功能性和混合型。一、器质性鼻塞:简单讲,就是指鼻腔的结构存在先天或后天的结构异常,造成一侧或双侧鼻腔的狭窄,从而引起鼻塞。先天性原因中,最常见的是“鼻中隔偏曲”(鼻中隔是分隔双侧鼻腔“隔板”,由多块“骨-软骨”衔接构成;几乎所有人的鼻中隔都不是“笔直”的,所以“鼻中隔偏曲”的人很多,但单纯因鼻中隔偏曲引起闭塞的情况确很少)。后天的原因中:儿童中最长见的是“腺样体肥大”(腺样体跟扁桃体一样,是人体正常的淋巴组织:位于鼻咽部、后鼻孔的后边;所有孩子的腺样体都是“肥大”的:正常情况下,7-9岁会达到体积的高峰,之后慢慢萎缩,13岁左右就会完全萎缩掉,具体参考之前的文章《腺样体肥大到底需不需要手术?》);成人最常见的为慢性鼻炎(如下鼻甲肥大),慢性鼻鼻窦炎(伴或不伴鼻息肉)。(具体参考之前的文章《什么样的“鼻-鼻窦炎”需要手术治疗》),其次为鼻腔肿瘤(多表现为单侧-持续鼻堵)及鼻咽部肿瘤(如鼻咽癌,多伴有“回吸涕”中带血)。治疗:器质性鼻塞引起的鼻塞,治疗以手术为主。如鼻中隔偏曲矫正,经鼻内镜鼻腔鼻窦手术,腺样体切除术等。但是,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在规律治疗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功能性因素(详见后续)后,再次评价器质性因素是否仍造成持续存在且严重影响生活的鼻塞,如果是,再选择手术。二、功能性鼻塞:指鼻腔结构不存在结构异常,或轻微的结构异常(如轻微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且平时并不自觉鼻塞,而是在外界环境刺激(如过敏性鼻炎)或身体状态变化(如上呼吸道感染)时,鼻甲黏膜肿胀、鼻腔分泌物黏稠,造成鼻腔相对狭窄,引起的鼻塞。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通常伴有鼻痒、连续喷嚏和流清水鼻涕,部分患者会有较典型的诱发因素,比如冷热空气、粉尘、花粉、动物皮毛等;这种鼻塞多位双侧,且多会反复发作,部分患者会有季节性,比如花粉季节、冬季等;治疗:过敏性鼻炎是“可控不可根治,且必须控制的全身疾病”,意思是说,过敏性鼻炎是全身疾病(过敏/变态反应)的局部表现(鼻痒、连续喷嚏、流清水鼻涕);就像人体的“发热”反应一样,过敏反应可以理解为人体受到外在环境刺激时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所以目前讲,“过敏性鼻炎”不存在“根治”的说法;但是,还是类比发热,如果不控制,体温过高可能会引起严重并发症,过敏性鼻炎控制不佳,会引起更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如哮喘(这个比率约为20%),所以,过敏性鼻炎发作的时候,还是要积极控制;并且,以目前的治疗措施,基本上可以讲:只要规律、足量、足疗程、分阶梯的应用抗过敏药物,没有控制不住的的过敏性鼻炎。临床中,以鼻喷激素和抗过敏药物为主。(具体根据个体情况,建议就医制定用药方案或具体情况线上跟我咨询)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塞:上呼吸道感染广义上讲,可以认为是“急性鼻炎”,发病时和发病后期(上感好转后)会因为鼻粘膜充血肿胀,加上鼻黏膜腺体炎症而引起的分泌物增多、变粘稠且不易排出,造成鼻腔狭窄、通气不佳,引起鼻塞;与过敏性鼻炎引起的鼻塞不同,单纯“上感”引起的鼻塞多没有“鼻痒、连续喷嚏、流清水鼻涕”等症状,而是以黏稠甚至黄/脓性分泌物为主,且大多伴有浑身乏力、食欲不佳,部分伴有咳嗽咳痰、咽痛、一过性体温增高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全身表现;治疗:以控制上感为主,鼻腔局部注意清洗、短期应用鼻粘膜收缩剂和促进鼻涕变稀薄的药物。三、混合型鼻塞:如同所有事情都不是单一因素的,临床中大多数鼻塞也都是器质性和功能性因素叠加造成;如成人常见的:鼻中隔偏曲合并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息肉合并过敏性鼻炎;儿童常见的:腺样体肥大合并过敏性鼻炎等。还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腔、咽腔、喉腔等上呼吸道黏膜的充血、水肿和敏感性增加,本身就会诱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甚至是造成以前没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咽喉炎的患者罹患上呼吸道过敏,如鼻痒、咽痒、刺激性干咳等,这种情况常见于上呼吸道症状好转后,且临床中并不少见。多种因素的混杂,无疑加重了患者鼻塞的程度,也让患者对自己鼻塞的原因感到困惑,所谓的“感冒还是过敏,傻傻分不清”。其实,就如同数学题,复杂的问题是数个简单问题的叠加。要想解决,也要逐一分析存在的器质性原因和功能性原因。比如,如果存在器质性问题,那么平素,多少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鼻塞;只是鼻塞发作频率、程度,会在合并功能性病因的时候加重。治疗来讲:也是以治疗功能性因素为主;但要就医完善鼻内镜±鼻窦CT等检查,让医生协助评价器质性/结构性问题的严重程度,如成人常见的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肿物等,儿童常见的腺样体肥大是否需要手术。(具体见《腺样体肥大到底需不需要手术?》及《什么样的“鼻-鼻窦炎”需要手术治疗》希望通过我们基于“鼻塞”的分类,可以多少帮您理清思路,有的放矢地进行自我诊断、预防和控制疾病及指引您的就医。祝健康!
之前我们写分析了《腺样体肥大到底需不需要手术?》,那么假如在“非上感、过敏状态下,腺样体阻塞后鼻孔的程度并不严重”或在“上感、过敏等状态下,腺样体阻塞后鼻孔造成鼻塞、夜间张口呼吸甚至分泌性中耳炎”的情况下,该如何保守治疗、避免(腺样体肥大无法回缩而)手术呢?1. 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一次上呼吸道感染,就相当于一次“急性鼻炎”发作,造成的鼻黏膜、腺样体肿胀都会加重腺样体的肥大;虽然,日常生活中,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在所难免;但要,尽量减少发作的次数,发作时候要积极治疗,尤其强调鼻腔局部的药物,防止鼻腔黏膜长期慢性炎症反应。2. 控制过敏性鼻炎:假如,孩子在非上感情况下存在“鼻痒、连续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等,尤其是收到冷热空气、粉尘、花草、动物皮毛等刺激时候发作,就一定要积极控制过敏性鼻炎;否则长期的过敏性鼻炎发作会造成鼻腔、鼻咽部黏膜的长期水肿,影响鼻腔的“通气引流”,增加腺样体阻塞鼻腔的程度。3. 常用的药物:基本分两大类:3.1 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在上呼吸道感染发作时候,要积极应用清热解毒、退烧、止咳化痰的药物;同时,重视鼻腔局部用药,主要是短暂应用“鼻黏膜收缩剂”(连续应用不超过1周),减少鼻腔阻塞;另外要结合鼻涕稀化的药物,减少鼻腔粘/脓性分泌物聚集。3.2 抗过敏药物:首选“鼻喷激素”,很多爸妈“闻激素色变”,认为激素会对孩子存在很大的副作用,其实不然,鼻喷激素属于外用,临床试验表明,连续应用4周甚至8周,都不会造成明显的激素相关并发症,也不会影响孩子的发育;况且临床中对儿童最小年龄可以应用到2周岁,且临床中应用疗程一般只有1-2周。另外,可以加用口服抗过敏药物,一般选用“氯雷他定”“孟鲁斯特钠”等控制鼻黏膜的急性或慢性过敏反应;宝宝如果太小不易服用药片,临床中还有口服抗过敏的滴剂供选用。需要强调的是:保守治疗要“规律、足量、足疗程”很多爸妈,担心药物副作用,用药方面“犹豫不决”,并且容易“换来换去”,不能坚持;岂不知,这样不规律、不足量足疗程的用药,对孩子反而“弊大于利”。目前,临床中,针对孩子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鼻炎的药物,只要按照医嘱应用,都是很安全且有效的;鼻喷激素(连续2周)、黏膜收缩剂(连续应用不超过1周)只要控制好时间对孩子来讲,都是“利大于弊”的。当然,如果腺样体肥大真的到了“非手术不可”的地步,也不要犹豫;毕竟,长期睡眠缺氧,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白天的精神状态;鼻腔长期通气不加,也会造成颜面部骨骼发育迟后,造成鼻梁塌陷、上颚/唇高弓等所谓的“腺样体面容”。况且,腺样体切除手术目前都采取经口、微创,很成熟,全身麻醉很安全,孩子没有多少痛苦,也不会有什么并发症/后遗症;所以,如果觉得手术不可避免,建议不要犹豫拖延。具体请见我们的另一篇文章《腺样体肥大到底需不需要手术?》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因为孩子腺样体肥大而焦虑不安的“宝妈”“宝爸”们提供一些帮助!祝健康!
首先,必须强调两点:一、腺样体跟扁桃体一样,是人体正常的淋巴组织:位于鼻咽部、后鼻孔的后边。二、 所有孩子的腺样体都是“肥大”的:正常情况下,7-9岁会达到体积的高峰,之后慢慢萎缩,13岁左右就会完全萎缩掉。但是从宝宝出生到13岁这个腺样体“生长-肥大-萎缩”的过程中,每次的上呼吸道感染,都会引起鼻黏膜、口咽腔的淋巴组织(包括扁桃体、腺样体等)增生肥大;若少数的几次急性发作,一般讲,肿胀的黏膜、淋巴组织都会恢复到原来的大小,也不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肥大-萎缩”过程不过,如果反复多次的炎症发作,有的还伴有过敏反应,那么黏膜及淋巴组织可能就会变成慢性炎症,您可以理解为其中的细胞不仅仅是肿胀,而是不可逆的“瘢痕化”,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在非上感、过敏发作的状态下的腺样体、扁桃体、鼻腔黏膜增生肥大,引起鼻腔阻塞,夜间张口呼吸等。由于增生肥大的腺样体组织可以压迫其两侧的咽鼓管(咽鼓管是中耳通气的正常管道,关于“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请见之前的文章《咽鼓管:“中耳炎”治疗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之一》),引起中耳腔通气引流受阻,造成中耳负压,引起中耳积液,即分泌性中耳炎至于腺样体手术的适应症:一句话来说,如果通过药物能够控制鼻腔黏膜、腺样体组织的肥大程度,并且尽量避免上感、过敏的反复发作,且孩子的鼻腔阻塞、中耳腔通气不是长期受阻,可以考虑不手术;否则(比如,非上感、过敏状态下,腺样体依然无法回缩到不影响通气的大小),就需要手术。当然,腺样体切除手术目前都采取经口、微创,很成熟,全身麻醉很安全,孩子没有多少痛苦,也不会有什么并发症/后遗症;所以,如果觉得手术不可避免,建议不要犹豫拖延毕竟长期睡眠缺氧,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白天的精神状态;鼻腔长期通气不加,也会造成颜面部骨骼发育迟后,造成鼻梁塌陷、上颚/唇高弓等所谓的“腺样体面容”。至于腺样体肥大该如何保守治疗,避免发生不得不手术的情况呢?请参考我们另一篇文章《腺样体肥大如果不手术,该如何保守治疗?》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因为孩子腺样体肥大而焦虑不安的“宝妈”“宝爸”们提供一些帮助!祝健康!
“咽”指鼻腔后方、口腔后上方的鼻咽部;“鼓”指中耳的鼓室含气腔。“咽鼓管”就是连接中耳与咽腔的“裂隙状”管腔。一端开口于中耳鼓室,称作“鼓口”;一端开口于鼻咽腔,程“咽口”。咽鼓管实现了人体中耳与鼻腔、咽腔、喉、气管、肺的沟通,所以广义上讲,中耳与鼻腔、咽喉一样,属于上呼吸道的一部分。在《什么样的“中耳炎”需要手术?》一文中,我们讲到:人耳感受外界声音产生听觉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含气的中耳鼓室腔”;而咽鼓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调节及平衡中耳腔的气压.因此:几乎所有类型的“中耳炎”发病与痊愈,都与咽鼓管功能的好坏相关;也可以说:咽鼓管是“中耳炎”治疗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之一!咽鼓管最大的“结构特点”有:1.裂隙状的管腔由约3/4有骨或软骨构成及1/4由肌纤维组织封闭而成;2.管腔内壁为与中耳鼓室腔及鼻咽腔相延续的黏膜腺体构成;3.管腔的外侧附着负责咽鼓管“张开”及“闭合”的肌肉。咽鼓管最大的“生理特点”:管腔会随着咀嚼、吞咽、咳嗽、喷嚏、擤鼻等动作开放或关闭。咽鼓管主要“病理基础”有:鼻腔、咽腔等黏膜炎症会引起咽鼓管腔的水肿和/或炎症,造成咽鼓管功能下降;鼻腔、咽腔等上呼吸道发生细菌性炎症是,细菌会通过咽鼓管“逆行感染”,造成中耳鼓室腔的感染(如多见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后以耳痛为主要表现的“急性中耳炎”,其原因是儿童的咽鼓管相较于成人,更宽、更短、更直,对细菌的防御能力更弱;关于“儿童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中耳炎”,我们会后续专门写一篇文章详细介绍)鼻咽部的淋巴组织增生(儿童最多见“腺样体肥大”)或肿瘤生长(成人最常见的是“鼻咽癌”)阻塞咽鼓管的“咽口”,造成咽鼓管无法张开,影响中耳换气,导致中耳腔长期“负压”状态,引起以耳闷、听力下降为主要表现的“分泌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或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都可能造成鼓室的慢性炎症,甚至鼓膜穿孔,造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久不愈的话,有一部分会发生“胆脂瘤型中耳炎”。所以,从生理结构、功能到病理基础,咽鼓管都是“中耳炎”发病的关键因素。治病要治本,无论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中耳炎治疗过程中,都应该关注“咽鼓管”功能。通过查“鼻内镜”除外鼻咽部淋巴组织增生或肿瘤生长造成的机械性“咽口”阻塞;通过鼻腔、咽腔黏膜及分泌物状态,判断咽鼓管是否存在因管腔内黏膜炎症造成的功能性受损。然后,通过药物治疗(主要针对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等)、手术(主要针对腺样体肥大)或放疗(主要针对鼻咽癌),去除咽鼓管功能机械性或功能性阻塞的原因。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急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等类型中耳炎的保守治疗;也只有如此的术前准备,才能保障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等类型需要手术治疗的中耳炎取得最佳的手术效果。(不同“中耳炎”的治疗方式,请参见之前的文章《什么样的“中耳炎”需要手术?》)祝好!
人耳简单讲,可以分为“外、中、内”耳三部分;其中,我们自己能够“摸到”和“看到”的耳廓及耳道(耳朵眼)属于外耳;耳蜗和负责平衡的半规管属于“内耳”的部分;外内耳之间的部分就属于中耳。外耳与中耳的分界线是“鼓膜”,鼓膜犹如中耳的“前门”,这个“门”是一层约0.1mm厚的薄膜,鼓膜可以类比为“大鼓”的鼓面,其良好的振动特性是人耳产生听觉的必要条件。同样的道理,就像“大鼓”是一个含气的腔隙一样,鼓膜的内侧是含气的中耳腔,也就是医生说的“鼓室”,鼓室内悬挂着三块顺序连接的听小骨。外界声波通经过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带动“悬浮”听骨的振动,从而刺激内耳,产生神经信号,引起听觉。“中耳炎”是指: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在内的部位受到炎症侵犯,造成中耳功能受损的疾病。“中耳炎”分很多种,包括急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中耳胆脂瘤等。是不是比较复杂?其实您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几乎所有的“中耳炎”都可以通过鼓膜是否完整(是否穿孔及穿孔的部位)?鼓膜颜色是否正常(是否充血、内陷、变暗等)?来做出初步诊断。同样也可以通过鼓膜的形态、色泽等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手术。首先,假如鼓膜穿孔了,除非是急性穿孔,比如外伤造成的新鲜穿孔,大部分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其中最长见就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中耳胆脂瘤。其次,医生可以根据鼓膜穿孔的大小、具体部位及穿孔的鼓膜周围是否有分泌物等,结合CT及听力检查,来进一步判断中耳炎的具体分型及严重程度。当然,如果鼓膜仅仅是充血或者色泽、形态有变化,则大多数是不需要手术,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痊愈的。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急性中耳炎及分泌性中耳炎。需要强调的是,几乎所有的中耳炎都和“咽鼓管”有关!咽鼓管是中耳通气/换气/平衡压力的重要结构,类比于“鼓膜”,其相当于中耳的“后门”。不同的是,鼓膜这个“前门”是密闭的,而咽鼓管这个“后门”是开放的,其通向鼻腔后部,即与上呼吸道(包括鼻腔、口腔、咽腔、喉及主气管)相通。咽鼓管是造成中耳炎症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分泌性中耳炎及儿童常见的急性中耳炎。所有“中耳炎”,无论是采取手术还是保守治疗,改善和恢复咽鼓管功能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具体请参考我的另一片文章:《咽鼓管:“中耳炎”治疗成败的最关键因素,没有之一》)后续我们会专门就不同类型中耳炎的病因、相关手术方式/手术目的/预期效果/可能并发症等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鼻腔鼻窦位置深在,鼻腔左右各一,鼻窦左右各四。鼻窦通过狭窄的通道通向鼻腔。如果把鼻窦比作房间,那么鼻腔就好比是走廊,那些通道就如同房间之间相连的门。病毒、细菌、过敏原等都可能阻塞房门或走廊,导致鼻腔、鼻窦内的空气不能正常流通,鼻腔鼻窦产生的分泌物也无法正常排出,加上细菌的感染,就会产生着色(多为黄色)的脓鼻涕。从而造成鼻鼻窦炎最常见的鼻堵、流涕等症状;如果阻塞和炎症进一步加重,不仅可能造成头痛,还可能影响鼻腔最上方嗅区黏膜,产生嗅觉下降。鼻内镜是通过一个直径4mm,长度为15-20cm的硬质镜,通过前鼻孔观察鼻腔和鼻窦,并且借助与一些器械,去除鼻腔鼻窦内的病变,打开被阻塞的“房门”,清理“走廊”上的脏东西,恢复鼻腔正常的正常空气,鼻腔鼻窦黏膜的分泌物也能顺利排出,从而缓解鼻鼻窦炎造成的鼻堵、流体,甚至头痛和嗅觉下降。鼻内镜手术经过我们人体的前鼻孔,不存在额外的切口,不仅美观,而且微创。当然,这是在保证充分显露并且处理病变的基础上。目前高清的内镜成像及显示系统,甚至更加先进的3D内镜,可以辅助外科医生更准确的识别并清理病变,同时近可能保留正常的组织,实现最大获益和最小创伤。当然,由于鼻鼻窦炎术后的黏膜创面会渗血,术后一般需要进行鼻腔的填塞止血,一般术后第二天撤掉填塞物,这期间您会有些许的不舒服,可能包括头闷、头痛等,但一般都较轻、可忍受。当然,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止血材料的完善,目前有很大比例的鼻鼻窦炎内镜术后不需要填塞,这无疑大大减少的患者的不适。当然,一切以安全为主,假如无法充分保证术后的止血,建议不要因为省去鼻腔填塞而平添术后出血的几率。当然,无论填塞还是不填塞鼻腔,术后的1-2天内,您的鼻腔或咽腔可能都会有一些血性的分泌物或者带血丝的鼻涕和痰液,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不是持续、大量存在,完全不用担心。除了鼻腔填塞外,鼻鼻窦炎术后鼻腔黏膜肿胀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不是甚至疼痛,所以术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止痛药。鼻鼻窦炎术后鼻腔鼻窦黏膜需要一定的恢复时间。被病变破坏或因为清理病变暴露的黏膜或骨质,如同失去擦伤的皮肤,需要慢慢结痂,长出新生的黏膜,恢复正常的纤毛功能。这个过程的长短因人而异,一般需要2-4周。所以,术后2周内需要每天2-3次的鼻腔冲洗,一方面清洗鼻腔的分泌物,因为新生黏膜的顺利生长,需要洁净和通风的鼻腔、鼻窦,所以利用盐水冲洗鼻腔,不仅可以辅助恢复过程中的纤毛排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洁净术腔,而且有助于鼻腔鼻窦的通气。也是基于这个恢复过程,您一般会被要求术后一月内,每周来一次医院,由为您手术的团队利用鼻内镜,在门诊帮您清理那些不易冲洗的、深部的痂皮或分泌物,这一点对于您鼻腔鼻窦黏膜、纤毛功能的恢复尤为重要,所以一定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定期去医院清理。一般情况,您的鼻腔鼻窦黏膜需要1-2个月的时间恢复正常。那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鼻窦炎到底有没有风险呢?常见的并发症有又有哪些呢?前面提到,鼻鼻窦炎术后会有少量的鼻腔渗血,一般都不需要特殊处理。当然,有一些病人,会出现术后持续出血,多位鲜红色、活动性,这时就应该引起注意,告诉护士和医生。有些情况,可以经过简单的鼻腔填塞来止血,当然如果无效,可能需要再次进入手术室,利用鼻内镜探查止血。可以确定的两点:第一,术后大出血的可能性很小(0.480.6%);第二,即便是活动性出血,量较大,术中探查止血几乎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也不会对最终的手术效果造成显著影响。除了出血,由于鼻腔鼻窦毗邻眼眶和颅底,且他们之间的骨质分割多以毫米计算,正常情况下也会存在某些特殊部位的骨质缺失;不仅如此,鼻腔鼻窦炎症会使得这些本就脆弱和模糊的界限更佳不清楚。所以,术后会出现眼眶肿胀(00.4%)和脑脊液鼻漏(0.070.9%)的可能性。这一方面和病情的严重复杂程度相关。另一方面,也与手术大夫的临床经验密不可分。其实,随着目前医疗技术的进步,鼻鼻窦炎手术术后出血、眼眶肿胀、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率已经显著下降,您大可不用过分担心。但是有一点需要您注意,那就是术后的鼻腔或窦口的瘢痕粘连,这些一方面与术中的创伤有关,更需要强调的是术后的规律用药、冲洗,尤其是术后定期到医院的清理。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和及时处理鼻腔和窦口的瘢痕粘连了。经过介绍,不知道您对鼻鼻窦炎的内镜手术是否有了更深的理解呢?希望我们的分享可以帮助到您。祝好!